石油2017市场什么需求量大大幅降低回发生什么事情

需求 1973年到2008年的国际石油价格。
我的图书馆
需求 1973年到2008年的国际石油价格。
1973年到2008年的国际石油价格。
如题,,需要图表。没有图标也行 要数据
不知道你能不能看懂
有没有WORD形式的啊? 写 需要资料~~~呵呵
一、国际油价波动的历史轨迹   1. 1945年以前:从不稳定到稳定的低油价  1945年以前的油价走势对于分析当今世界的油价并不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其原因在于:第一,在发展初期,技术水平和开采能力还很不成熟,往往是新油田还没有发现,老油田已经在。在需求扩大的情况下,油价波动剧烈。但由于当时石油消费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远远小于,油价的涨跌都不足以引起石油消费国的很大变化。第二,二战以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国和出口国,石油公司主导石油市场,石油价格保持相对稳定(见图1)。   2. 1945-1971年:稳定的低油价时期
  二战以后,主要进入全面建设时期,对石油的需求不断扩大。1948年美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967年石油取代煤炭成为世界主导能源,石油在中的比例超过煤炭,达到40.4%,而煤炭所占比例下降到38.8%。(,OPEC)在1960年开始组建,虽然这显示出国际石油公司和石油出口国政府间的关系正在发生改变,但在这一时期,国际市场的定价权仍然掌握在西方跨油公司手中。石油输出国的收入来源于。20世纪5以后,转变成了利润分成协议。虽然欧佩克的成立被认为是石油出口国进行能源合作的重要方式,但是在该组织成立初期,欧佩克成员国的努力没有使石油价格发生大的变化,油价保持比较稳定的态势。1948年至20世纪60年代末,名义价格一直维持在每桶2.50~3.00美元。但根据2004年计算,年,原油实际价格在15~17美元/桶区间波动,20%的涨幅与一致。年,扣除物价因素,原油价格从每桶15美元跌至13美元之下。1971年和1972年,因美元下跌,经通货膨胀调整后的原油价格的上涨幅度被扩大了(见图2)。[1]   3. 1971-1981年:低油价到高油价   在1970年到1973年出现之前,国际石油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第一,产油国政府开始在供需关系日益偏紧的原油市场发挥作用,以公司为中心的旧机制被破坏,经营中的公司被产油国收归国有,丧失了对产油国石油资源的控制权。产油国政府于1971年在达成协议,导致油价猛涨①。第二,美国的石油产量达到了顶峰,而欧洲本对石油的需求仍在增长,这就使得世界对欧佩克的石油需求量飞速增长,这些需求绝大部分依靠的石油产出来满足[2] 。第三,1971年,总统宣布美元与。1973年以后,世界主要国家的与黄金脱钩,美元取代黄金成为的基石,美元制确立。   1974年,美国与货币当局达成了一个秘密协议。该协议规定沙特可以购买在竞拍机制之外的(美国政府保证这些资金的安全),但沙特必须确保以美元作为石油的计价货币。这个协议在(Michael)任美国财长期间,又从沙特拓展到了整个中东地区。由于沙特是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因此欧佩克其他成员国也接受了这一协议。美元与石油“挂钩”成为世界的共识,任何想进行石油交易的国家不得不把美元作为储备。   1973年10月,爆发。由于美国和许家对表示强烈支持,导致一些原油出口国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行原油。此前石油输出国已经下定决心要提高油价,战争的爆发给它们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10月16日,欧佩克的六个海湾成员国单方面把油价提高了70%,沙特基准原油标价从3.01美元/桶提高到5.12美元/桶。这一决定对欧佩克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收回了油价的。   日,(OAPEC)也召开会议,决定用石油减产作为武器,支持和对以色列的战争,宣布每月削减5%的产油量,直到以色列撤出1967年战争中攻占的领土,并同意承认的权利。   当时,原油量减少了500万桶,但由于其他国家将日产量增加了100万桶,原油日产量净下降400万桶。月,全球石油供给下降了7%;1974年3月,比1973年10月的水平还低5%。原油价格由1972年的约为3美元/桶上涨到1974年年末的超过12美元/桶。   1974年初,美国在召开国际能源会议,制定了“国际能源规划协议”,同年11月,(IEA)成立。IEA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发达石油消费国之间的合作,削弱欧佩克的。年,世界原油价格基本保持在每桶12.21~13.55美元。经过通货膨胀调整后,价格甚至呈现小幅下跌。   1978年11月,发生了推翻国王的革命。1980年9月,爆发。这两大政治事件把第二次分成了两个阶段。由于西方国家在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普遍经历了恐慌心理,在第二次石油危机的第一阶段,各石油消费国已经发生了在争抢石油的“大战”。伊朗和发生的事件放大了这一恐慌,并导致了又一轮油价的上涨。   两伊战争的爆发使刚刚平静的国际石油市场再度陷入恐慌,其直接原因是伊朗和伊拉克的石油受到损害。在战争爆发初期,伊朗的石油出口迅速下降到100万桶/日,到1980年第四季度石油出口就完全停止了。伊拉克的石油产出也随之下降,从战前的350万桶/日降至1980年底的50万桶/日。1980年秋,现货市场原油价格急剧上涨,从战前的31美元/桶上涨到12月上旬的40美元/桶。但IEA成员国的有效合作避免了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年底原油价格降到每桶35.5美元,然后一路下跌。到1981年7月,原油价格仅比战前高出5个百分点,而且这一价格水平继持了下去(见图3)。   4. 1981-1997年:高油价到低油价   1981年石油危机结束以后,国际油价经历了一个较长时期的下跌态势(见图4)。虽然名义价格仍然不时出现剧烈波动,但是国际石油市场没有再出现供给短缺的现象,即便期间发生了海湾危机,也只是造成石油的即时价格上涨,并没有超过石油危机时期的实际价格,也没有超过石油消费国的承受能力。   日,伊拉克入侵,随即宣布对伊拉克及科威特石油出口实行全面禁运。国际市场的原油供给每天减少470万桶,占全球总需求的7%左右,这一比例已经达到IEA设定的严重短缺标准。之后,国际油价大幅上涨,三个月内从每桶14美元突破40美元(10月9日)。但供给的短缺很快被OPEC国家增加的产量弥补,油价很快回落。1991年1月,国际油价反而出现大幅下跌。2月份交货的美国西中质油(WTI)在的第一天就下跌了10.56美元/桶。同期在欧洲、亚洲和其他地区的和现货市场也出现了下跌的情况。所以,此次油价的波动并未对造成实质性的影响。   应对此次海湾危机的国际合作被认为是第一次全面的国际能源合作。首先,这是产油国和消费国的一次合作。在国际市场每天减少470桶石油供应的情况下,欧佩克国家除伊朗外,各成员国均同意提高自己的石油产量,以弥补对伊拉克实行贸易禁运而造成的国际石油市场的供应短缺。国际能源机构则启动,各成员国通过信息交换和政策协调,稳定了市场心理,避免了抢购的发生。   其次,这次合作是在四大国际组织内完成的。一是联合国,其有关决议为全面合作奠定了政治基础。二是国际能源机构,该组织框架内的合作起到了交换信息、协调政策和稳定市场的作用。三是北约,美国及其盟国在北约框架内的,为发动海湾战争奠定了基础。四是欧佩克,其成员国通过内部协调,提高产量,稳定了国际市场。   5. 1997-2006年:油价持续走高   1997年之后,国际油价,并在1998年创下了年均价格的历史低点。在经历了1999年和2000年的反弹后,国际油价有所回落,然后从2001年开始进入了新一轮的上升周期。年世界经济总体呈现上升态势。全球GDP 从2001 年的2.6%逐步攀升,、2004年分别达到3.1%、4.1%和5.3%,2005 年有所回落,但仍然维持在4.8%的高位,2006年则达到5.4%。(IMF)预计,2007年全球GDP增长率为4.9%,比2006年有所回落但仍然维持稳定增长。2001年以来,由于各国纷纷出台宽松的刺激本国经济,全球经济开始复苏,原油需求的增加使得国际油价进入上升轨道(见图5)。这一时期,国际油价连续突破30、40、50、60、70、80、90美元/桶的年均价格关口,并在2007年11月份达到99美元/桶的盘中价格,逼近100美元/桶。 二、石油市场的多重均衡模型及其检验   关于油价波动是否存在一定周期性的问题存在很大争议。不过,通过回顾油价波动的历史轨迹,我们大致可以总结几个基本规律:第一,石油公司主导的,油价总体比较平稳。第二,1971年以后,国际油价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第三,石油市场的主导权从石油公司转移到产油国和消费国后,油价波动剧烈,表明国家“权力”的介入增加了和风险。第四,二战以后,石油市场实际上经历了三次大的油价波动周期,即年的低油价到高油价周期;的高油价到低油价周期;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的低油价到高油价周期(见表1)。目前的国际油价处于高油价周期当中。尽管我们还无法判断本轮的顶点在什么位置,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定也存在一个高油价到低油价的周期转换。   石油市场和油价波动的颇多,最早可到林(Hotelling,1931)提出的可耗竭资源模型[3]。尽管“没有一种理论模式能经得起事实的检验”,[4]但是在众型中,笔者发现,多重均衡模型是最具有解释力的。   多重均衡模型是竞争型市场结构模型中的一种,(Paul Krugman,2000)用这一模型预言了新一轮国际油价上涨周期已经到来。[5]多重均衡模型的理论要点为:欧佩克不是,其成员国是价格的接受者,不能控制国际油价。产油国属于目标收益型,在高油价时没有增产的动机,在低油价时反而可能扩。因此石油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油价波动的原因就来自于供给曲线的特殊性和多重均衡的存在。在众多的产油国都拥有向后弯曲的供给曲线情况下,的石油总供给曲线通过加总仍将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见图6)。   具体来说,由于石油是可耗竭性资源,其生产受到政府控制,对于主要石油输出国来说,石油是和政府收入的支柱。由于短期石油需求缺乏弹性,这就意味着不开油就是一种投资。这种投资在石油价格上涨时更能吸油国政府。克鲁格曼认为,“如果一个国家不想在一次突然的价格上涨中花光所有的现金,以下三件事他必须做一件:在本国从事真正的投资,这也意味着回报会逐渐的减少;在国外投资;或者通过当前不开采石油、缩减石油供给量,进行投资”。但产油国不会在国外投资,因为太大。因此,产油国只能通过调整国内的石油供应量来保证收益。   高油价时,同样由于石油需求缺乏弹性,扩大产出甚至可能会减少收入,所以石油输出国不会扩大生产;相反,由于主要石油输出国国内投资的有限,将石油保存在地下也是一种“投资”,所以高油价时反而会减少产量。此时,石油的供给曲线将不再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而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但高油价持续时间过长,就必然引起石油进口国经济的衰退乃至世界经济的萧条,需求就会大幅度减少。面对需求的减少,石油出口国必须通过增加开采、减少投资来使得油价下跌以重新吸引需求。同时,为了维持稳定的石油收入,又必须不断增加生产来弥补因为价格下跌而导致的收入减少。在这一过程中,高低油价的多重均衡也就出现了。通过对1965年以来油价波动轨迹的分析,笔者发现,这一分析框架基本可以解释现实的油价波动(见表2和图7)。   但是,这一模型忽略了的变化,它把需求完全看作价格和供给的“被动”接受者。实际上,即便在高油价时期,当需求曲线向上移动的时候,由于生产无法扩大或很小,油价仍然会呈现上升趋势。在低油价时期,如果需求也持续下降,油价也会呈现下降趋势。从年世油生产和消费量来观察,总体而言,高油价时期,产量增长幅度小于消费增长幅度;低油价时期则正好相反,产量增长幅度大于消费增长幅度(见图8)。   多重均衡模型对于判断油价周期十分有益,可以通过观察过去和未来几年生产和消费增长幅度来对油价走势做出判断。但是,高位均衡或低位均衡究竟出现在什么时候并没有确定的标准,只能依据历史数据得出一个经验数值。Michael A. Alexander依据主导部门模型②给出了高油价和低油价的价格基准,即45美元/桶和35美元/桶③。年,每单位GDP的石油消费急剧下降,下降的起始点是油价达到45美元/桶的时候。但是在这一期间,原油的平均价格为61美元/桶,按照这一数据,可以认为45美元/桶是昂贵石油(expensive oil)的下限。1985年以后油价急剧下降。年,原油的平均价格为28美元/桶。不过,一旦油价下降到35美元/桶的水平,原油就变得便宜了。此时,每单位GDP的石油消费继续下降,但其下降速度却在减缓,也就是说,35美元/桶是便宜石油的上限。石油消费量在达到万桶/日的顶点之后,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下降为1500万~1600万桶/日,然后缓慢增长到2000万桶/日的水平。Alexander得出结论认为,假定石油的年平均价格在45美元/桶以上,石油消费就开始减少。也就是说,高于45美元/桶为高油价,低于35美元/桶为低油价,在35~45美元/桶的区间为正常油价。石油的年平均价格在45美元/桶以上,石油消费就开始减少。消费减少比例与油价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达为一个经验法则:消费减少 = (PCRIT/P)0.63,其中PCRIT为临界价格,即45美元/桶,P为一定时期内的年均油价。   多重均衡模型的最大的用处在于可以对高油价均衡和低油价均衡拐点提前作出判断。这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价值。按照历史经验,高油价均衡向低油价均衡转化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需求受到明显抑制,增长幅度下降;第二,产量增长幅度开始超过需求增长幅度。低油价周期向高油价周期转化的拐点条件则正好相反。   值得一提的是,油价周期的划分要视观察者和对周期时间跨度的界定。跨度为20年的周期中,即便总体处于低油价周期,其中也会有油价高于周期内平均价格的时期,有时价格甚至是暴涨。高油价周期当中也是如此。比如2006年7月,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石油期货合约盘中价格创下了78美元/桶的高位,但在随后的半年中持续下跌,跌幅超过20%。2007年的油价则是从60美元/桶左右暴涨到接近100美元/桶,涨幅超过60%。 三、油价波动周期的政策含义   根据前面对多重均衡模型的检验和油价的分析,油价波动周期的政策含义既明显,又简单:即遏制国际油价暴涨要么增加供给(及其幅度),要么减少需求(及其幅度)(考虑到此轮油价的上涨与美元贬值相关,要么遏制美元贬值的趋势)。、自然因素以及由市场预期导致的“”都是产油国和消费国无法控制的因素。   油价暴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相关各方又。产油国认为,油价暴涨与供给无关。欧佩克秘书长艾尔·巴(Abdalla Salemel-Badri)最近就指出,对于目前的高油价,石油输出国组织无能为力。“如果真的出现短缺或者出现供应中断,欧佩克可能采取行动干预价格。但是现在,我们认为影响价格的因素与供需无关。中东局势动荡、美元持续贬值以及等都是导致目前油价高企的因素。”④如果以(SDR)或来标记原油价格,则其上涨幅度大大降低(见图9)。   欧佩克减产和增产计划的也是导致油价暴涨及“风险溢价”大幅提高的原因。2006年8月之后,国际油价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欧佩克只是象征性的减产,以沙特为首的六个欧佩克成员国率先宣布日减产100万桶,削减总量为欧佩克9月份产量的3.4%。在高油价的背景下,欧佩克各国的增产计划同样难以执行。欧佩克的减产和增产行为也可以在多重均衡模型当中得到解释。真正的减产和增产计划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做出:一是需求的增长幅度很大,远远超过欧佩克生产增长幅度,欧佩克只需要出口较少的原油就能获得与减产前同样多的收益;二是需求的下度很大,欧佩克必须增产才能获得与增产前同样多的收益。   从这里可以看出,按照国际关系变化让油价上涨或回落不是不可能,但这需要更多的时间。在上涨和下跌过程中,消费国和产油国都会有一场“痛苦的忍耐”;虽然人为打破油价波动周期,可以缓解油价的暴涨暴跌,缩短经济波动和产业调整的时间,但这需要更为深入的合作和治理。依照目前世界能源格局的状况,产油国在世界能源格局中的地位在上升,消费国的地位在下降,而世界能源治理的新格局短期内很难形成。目前的供求状况和美元走势决定了高油价周期还将持续。   本轮高油价周期向低油价周期转换的拐点可能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发生:一是世界经济增长总体放缓。根据IMF2007年《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不平等》报告的预测,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的增长在2008年都有放慢的可能[6],但由于中国等经济体强劲,这一前景还面临诸多不确定性。二是全球已经从一种政治思潮落实到各国的行动上。主要石油消费国对世界做出减排承诺,对的需求必然会有所减少,将在相当大程度上替代现有的化石燃料。由于许多国家制定了到2050年的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如果欧佩克维持稳定的产量,国际油价可能因此出现一个长达30到50年的低油价周期。
但是,由于“石油耗竭论”、“石油产量高峰论”广为流传,以及石油储产比的不确定性,未来的油价走势仍然充满不确定性。正如·克劳所言,不确定性是整个石油史和石油经济的核心成分。[4]尽管如此,做出判断总好过不做任何判断,因为不做判断意味着完全在黑暗中做出决定。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供应暂断利好消散 油价将跌回35美元?
如果石油供应中断的情况在短时间内得不到迅速的解决,石油价格将会继续得到支撑。但是历史情况显示,石油行业是非常具有弹性的,复苏的速度非常快。
国际油价在经历了长期的暴跌之后,原油市场再次面临原油供需多少的问题。由于一系列的原油供给量突然增加的事件的出现,最近大幅反弹的行情也慢慢冷却下来。
上个月,科威特的石油工人罢工,与此同时从北海油田到利比亚和尼日利亚的石油产量都在下降,这些事件都大大降低了石油的供给量。
加拿大爆发的森林火灾导致全球石油供应量每天减少100多万桶。委内瑞拉的经济正处在支离破碎的边缘,而且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好几个月。委内瑞拉的石油产量稳定下跌,直到最近才获得了中国的金融援助。委内瑞拉已经为经济出现断崖做出了准备。
另外美国的石油产量也稳步下降,美国的页岩油产量已经从每天的940万桶下降至每天的890万桶左右。所有的这些因素导致全球原油供给量在最近一段时间大幅下降。
在全球原油市场出现极度的供过于求的情况的时候,委内瑞拉和尼日利亚都不会轻易地退出原油市场。尤其是尼日利亚,有大量的石油运输船停靠在公海上,以便快速找到买家。
由于牛市气息的推动,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由于看涨油价的事件太多,导致看空的时间被忽视,例如OPEC的石油产量达到创纪录的水平。
导致原油供给量减少的事件,很快就会被伊朗重返原油市场带来的影响所抵消。伊朗石油产量恢复到被制裁前水平的速度已经超出了大多数人的预期。
最近高盛也加入了看涨石油价格的阵营。原因是它认为石油已经从供过于求转变为供不应求。
目前全球石油供给量减少的总额可以达到每天375万桶,这个量是非常大的。但是这也不会保证石油供不应求的情况持续下去。
利比亚的石油产量总是起伏很大。从过去几年间的情况来看,一旦国际原油市场稳定下来,利比亚石油产量就会大幅增加。就在上周,从该国东部港口就有大型油轮驶出。
加拿大火灾更是加剧了石油供应量不足的情况,但是在过去几日内,加拿大的石油基础设施已经得到了恢复,并可以投入使用。
石的油价格的复苏将使绝望石油持有者和石油生产商继续依靠销售石油存活下来。另外,原油需求量的不断增长以在支持石油价格不断上涨,其实真正推动石油需求量大幅上涨的是亚洲。
如果石油供应中断的情况在短时间内得不到迅速的解决,石油价格将会继续得到支撑。但是历史情况显示,石油行业是非常具有弹性的,复苏的速度非常快。
综合各种因素,预计原油市场将很快再次陷入供过于求的局面,这将导致国际油价跌至每桶35美元左右。预计石油供需在2017年之前不会完全达到平衡。
解读世界经济要闻,剖析全球投资大趋势!投资是一个完整体系包括投资理念 ,投资心态 ,资金管理 ,风险控制 ,投资策略 ,操作手法与思路,对原油(沥青)及铜、白银等贵金属有深入的研究,追踪市场动态、直击全球热点、剖析突发事件、每日行情解读,敬请关注。 官方微信: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石油需求减少 油价跌势加剧-英语文章阅读-print-大耳朵英语 - 免费在线英语学习 口语练习 四级听力资料 在线翻译 网络课堂 英语社区
09:44:49  【】
Oil's Slide Deepens
Signs that an enfeebled U.S. economy is using less and less oil sent world crude prices below $70 a barrel for the first time in 14 months, a dramatic turnaround for a market that not long ago had some analysts predicting $200-a-barrel oil as early as next year.The sharp drop in U.S. oil demand -- down in recent weeks by about 9% from a year ago -- shows how deep the economic malaise is across much of the industrialized world now. As the U.S. unemployment rate rises and retail sales and manufacturing orders slump, the world's largest consumer of oil needs less crude to move goods, fly passenger jets, and transport workers to the office.Increasing gloom over the health of the world economy has helped to shove down oil prices at a dizzying rate since the summer. U.S. benchmark crude on Thursday fell to less than half of its record high, set just three months ago, of $147 a barrel. On the 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 crude for November delivery fell $4.69, or 6.3%, to $69.85.Rattled by the swift price drop and evidence of plunging demand, members of the Organization of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 hastily agreed Thursday to meet next week in Vienna to weigh a production cut, in a bid to firm up prices. The cartel, supplier of nearly 40% of the world's oil, had planned to hold an emergency session in mid-November, but the plunge in prices has spread alarm among countries like Nigeria and Venezuela that have grown heavily dependent on rising crude revenues.Oil's fall helped drive stocks higher after an initial fall, as stock investors bet the lower price will give consumers more money to spend and cut the costs of fuel-dependent firms. The 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ended up 401.35 points, or 4.68%, at 8979.26. Airline stocks rallied with the price drop, along with planned capacity cuts, making it more likely carriers may be profitable next year. In addition, consumer-price inflation continues to ease, the latest data show, reflecting the plunge.Many analysts were predicting just weeks ago that oil would average around $105 a barrel next year. Many local governments and companies have used a similar figure when budgeting for next year. So, while the price plunge is likely a reflection of the country in recession, if the price stabilizes at around $80 a barrel, as many now expect, 'that will amount to essentially a $275 billion stimulus package to the U.S. economy,' says Lawrence Goldstein, an analyst with the Energy Policy Research Foundation.Oil at $80 a barrel would put gasoline prices nationwide at about $3 a gallon.Oil's drop has been exacerbated by financial-market forces beyond falling demand. Hedge funds, responsible for a large amount of the speculation in crude oil, have had to play defense in the credit crisis lately by unwinding trades that use a lot of borrowed money, such as oil futures bets. Hedge funds are also being hit by heavy redemptions as risk-averse investors cash out. This forces funds to sell at inopportune times, adding to the spiral.Events over the past three months have stunned oil analysts almost as much as bankers and stockbrokers. For the first time since the last U.S. recession in 1991-92, world oil demand this year could end up being essentially flat, despite robust growth in Asia and the Middle East, a development few predicted even six months ago.Many private forecasters went into the year predicting that world oil demand would jump by around 1.3 million barrels a day in 2008. As prices soared in the spring, Goldman Sachs went so far as to predict that robust demand and crimped supply could send prices to more than $200 a barrel by next year.But events in the U.S. changed all that. The U.S. over the four weeks before Oct. 10 consumed around 18.6 million barrels of oil a day, a drop of 1.8 million barrels, or nearly 9%, over the year-earlier period. Many analysts predict the U.S. may shave off an additional half-million barrels a day in 2009, which would put U.S. consumption about where it was in the mid-1990s. The world this year is consuming around 86.3 million barrels a day, up only 200,000 barrels a day over 2007.Jeffrey Currie, Goldman's head of commodity research, said it was the credit crunch and its impact on the U.S. economy -- more even than soaring prices this summer -- that have so sharply eaten into demand. Gasoline purchases have fallen more so far this month than they did in July, when prices were at records.'The credit issues have had a severe impact on economic activity and especially on the oil industry,' he said. 'If this was all just about pump prices, the cratering would have been much more severe in July than in October. But it's been the other way around.'Falling oil prices offer a rare flash of good news for the U.S. economy. Fed Chairman Ben Bernanke cited falling energy costs as one force driving down inflation. Consumer prices held firm last month, making it easier for the Fed to cut interest rates again, if it chooses, in a bid to rev up the economy.Still, all signs suggest that the troubled economy will continue to dwarf the fall in pump prices as hard-pressed consumers continue to cut back. 'What is happening now is that the economic slowdown is trumping the downturn in prices,' says Tancred Lidderdale, a petroleum-supply expert at the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U.S. commuters and companies began sharply paring fuel purchases this year as pump prices soared to over $4.10 a gallon nationwide by July. The cuts were most dramatic in California, where diesel sales fell 9% in the second quarter over the year before. California gasoline sales in June were off 7.5% from June 2007.'Numbers like that are close to being a collapse in demand,' says Aaron Brady, an analyst for Cambridge Energy Research Associates.But even as gasoline prices are now heading back toward $3 a gallon, and below, in most states, analysts expect demand to keep falling. MasterCard said that by its estimates gasoline sales in the week of Oct. 10 dropped 9.4% from a year ago.The reasons for the continued slide are varied.About 35% of all miles driven are work-related, so the higher the unemployment, the fewer miles driven. September saw the biggest job losses in five years, and the jobless rate, now at 6.1%, is all but certain to rise.There are also clear signs of a serious retraction in the U.S. manufacturing sector, which will in turn put a squeeze on fuel use. Toyota Motor Corp., which produces many of the world's most fuel-efficient cars, cut its global production in August by 17%, as exports of all Japanese cars to the U.S. fell by 30%.Cuts in government spending have also sent asphalt use sharply downward as cities and states delay road projects. Jet-fuel demand is also falling.Some economists are now wondering if the sharp declines in oil use earlier this year, when the U.S. economy was officially growing, weren't actually a harbinger of a looming recession.'The second shoe is now dropping,' said Adam Siemenski, chief energy economist at Deutsche Bank. 'First it was high prices and a bad economy. Now it is all bad economy.'The big question now is to what extent oil-demand growth in China and the Middle East can continue to outpace the slump in the industrialized world. Analysts still say that oil demand will rise next year, by as much as 500,000 barrels a day. OPEC agrees, and looks likely to trim at least one million barrels a day from its production going into 2009 to avoid oversupply.Yet falling prices, in the long run, may not be all good news. The credit crunch and gyrating oil prices have sent a chill through many segments of the oil industry. Delayed or shelved exploration projects from offshore West Africa to the Canadian oil sands could lead to a supply crimp in the next few years if and when demand comes roaring back.Neil King Jr.
迹象表明,在柔弱无力的经济面前,美国的石油消耗量正逐渐减少,受此影响,原油价格14个月以来首次跌破每桶70美元。对于这个不久前还有分析师预测油价最早将于明年达到每桶200美元的市场来说,这真可谓是一次戏剧性的转变。
周四华盛顿特区的汽油价格已经回落至3美元
美国最近几周的石油需求较上年同期减少了约9%,美国石油需求的这种大幅下滑反映出这场波及大部分工业世界的经济病症眼下是何等严重。随着美国失业率上升、零售额及制造业订单大幅减少,美国这个全球石油头号消耗国在商品运输、客运航班以及消费者驾车上班方面的石油需求量将随之减少。自今夏以来,笼罩在世界经济周围的日益浓厚的阴云推动油价以令人目眩的速度下滑。美国基准原油价格周四较其三个月前才创下的每桶147美元的历史高位下跌超过一半。纽约商交所十一月轻质低硫原油期货结算价周四跌4.69美元,至每桶69.85美元,跌幅6.3%。油价下跌速度之快以及需求大幅减少的迹象令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的成员倍感不安,他们周四匆忙决定下周在维也纳召开会议,商讨是否为稳定油价进行减产。这个提供全球近40%石油量的组织原本计划11月中旬召开紧急会议,但油价遭受重创加剧了尼日利亚、委内瑞拉等国的紧张情绪,这些国家如今正变得严重倚赖不断增加的原油收入。
Bloomberg News/Landov
这是7月份时的价格
油价下跌也从某种程度上帮助股市止跌回升,因为股市投资者相信油价走低会使消费者有更多资金用于其他消费,同时也能帮助那些依赖燃料的企业缩减成本。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周四收涨401.35点,至8979.26点,涨幅4.68%。航空类股在油价走低以及运力削减计划的提振下大幅飙升,进而增加了航空公司明年实现盈利的可能性。此外最新数据显示,消费者价格指数继续下降,这也反映出油价走低的影响。多数分析师几周前还预测明年的油价平均将在每桶105美元左右。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在规划明年的预算时也参考了类似数据。因此,虽说油价下跌或许是一个国家经济陷入衰退的反映,但如果油价像许多人目前预测的那样持稳于每桶80美元上下,这将相当于为美国经济提供了2,750亿美元的刺激方案,Energy Policy Research Foundation的分析师戈德斯泰恩(Lawrence Goldstein)说。而每桶80美元的油价将把全美汽油均价推低至每加仑3美元左右。需求减少之外的金融市场力量加剧了油价的下滑。从事大量原油投机交易的对冲基金为了在信贷危机中自卫,近日解除了使用大量借入资金的交易头寸,比如石油期货头寸。而避险意识浓厚的投资者纷纷赎回基金也给对冲基金造成了打击。这促使对冲基金在不适当的时机进行抛售,从而加剧了油价的下跌。过去三个月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令石油分析师瞠目结舌,就好像银行家和证券经纪人的感受一样。自1991-92年美国上一次步入衰退以来,全球石油需求今年可能头一次出现大体持平的状况,尽管亚洲和中东增长强劲。这种情况即便在六个月之前也是很少有人预料到的。多数私人预测者在今年年初时都预计,2008年世界石油日需求将增加约130万桶。随着春季油价的飙升,高盛(Goldman Sachs)预测旺盛的需求加上疲软的供应明年将把油价推至每桶200美元以上。不过美国的状况改变了这一切。10月10日前的四周,美国的石油日消耗量约为1,860万桶,较上年同期减少了180万桶,降幅近9%。许多分析师预计美国明年的石油日消耗量可能会再减少50万桶,降至其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水平。而就世界范围来看,今年全球的石油日消耗量大约为8,630万桶,仅较去年增加了20万桶。高盛大宗商品研究负责人居里(Jeffrey Currie)说,造成需求大幅减少的原因是信贷危机以及它对美国经济的影响,这两个因素的作用甚至超过了今夏油价飙升给需求带来的抑制性影响。汽油销量本月迄今的下滑幅度超过了7月份汽油价格处于纪录高位时创下的降幅。他谈到,信贷问题对经济活动、尤其是石油行业产生了严重影响;如果这一切仅仅是汽油价格的问题,那么7月份的销售状况应该比10月份时更糟糕,可事实却是完全两样。持续下跌的油价为美国经济带来了一条难得的好消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Fed)主席贝南克(Ben Bernanke)认为不断下滑的能源价格是推低通货膨胀的因素之一。美国9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表现稳定,如果Fed决意为刺激经济再次减息的话,这种通胀水平也使它做出这种决定时更容易。然而眼下所有迹象都表明,由于手头拮据的消费者纷纷捂紧口袋,汽油价格下跌在不景气的经济面前将继续扮演微不足道的作用。美国能源情报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研究石油供应的专家林德戴尔(Tancred Lidderdale)说,现在的情况是经济减速的效应超过了油价下跌的影响。美国驾车一族和企业今年开始大幅减少燃料开支,到7月份时,全美汽油平均价格已大幅攀升至超过每加仑4.10美元。其中,加利福尼亚州的缩减开支状况最为明显,那里第二季度的柴油销量较上年同期减少了9%。此外,加州6月份的汽油销量也比去年同期下滑了7.5%。Cambridge Energy Research Associates的分析师布兰迪(Aaron Brady)说,类似这样的数据几乎相当于需求出现崩溃。可是即便美国许多州的汽油价格正逐渐跌回、甚至跌破每加仑3美元,分析师仍然预计需求将继续下滑。信用卡公司MasterCard称,根据它的估计,10月10日当周的汽油销量较上年同期减少了9.4%。造成这种持续下滑的原因有很多。美国约35%的驾程都是与工作相关的,也就是说失业率越高,驾车活动就越少。9月份的失业人数达到了五年来的最高水平,目前6.1%的失业率无疑也将上升。美国制造业也清晰地显露出严重收缩的迹象,这反过来又将给燃料销量带来进一步压力。全球节油性汽车的生产大户丰田汽车公司(Toyota),将其8月份全球产量削减了17%。所有日本汽车对美出口减少了30%。随着美国政府缩减开支,各州、市政府推迟公路建设项目,沥青的使用也经历了大幅下滑。飞机燃油需求也有所减少。一些经济学家如今想搞清楚当美国经济今年年初按照官方说法仍在增长的时候,那时石油销售的大幅下滑是否实际上是衰退隐现的征兆。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首席能源经济学家西门斯基(Adam Siemenski)指出,第二只鞋正在掉下;最初产生影响的是高企的油价和糟糕的经济,而今所有的问题都出在糟糕的经济上。目前的一大问题在于,中国及中东的石油需求增长会在多大程度上继续抵销工业国家萎靡不振的影响。分析师依然认为明年的石油需求将有所增长,日均增长50万桶。为避免供应过剩,欧佩克同意、并且看起来也可能会将明年的日产量至少缩减100万桶。不过从长远来看,油价持续走低或许也不全是好事。信贷危机和油价起伏使石油行业的许多领域都感到了一丝寒意。当市场需求卷土重来之时,西非海岸、加拿大油砂等开采项目的一度推迟和搁置也许会成为今后几年限制石油供应的一道软肋。Neil King Jr.
文章来源:大耳朵英语--免费实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需求量 英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