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在两极地区判断方向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

下列有关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均为每年的2月份 B.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以减缓两极地区的冰川融化速度 ——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9、下列有关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均为每年的2月份
B.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以减缓两极地区的冰川融化速度
C.为了保护极地科学考察队员的人身安全,对所遇到的北极熊应予以猎杀
D.为了缓解人类资源供应紧缺的状况,应大力开采两极地区的矿产资源
科目:初中地理
下列有关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最佳时间均为每年的2月份 B.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可以减缓两极地区的冰川融化速度 C.为了保护极地科学考察队员的人身安全,对所遇到的北极熊应予以猎杀 D.为了缓解人类资源供应紧缺的状况,应大力开采两极地区的矿产资源
科目:初中地理
来源:学年七年级地理(下)第十章 极地地区 检测题(含解析)人教版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
  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1999年7月1日从上海出发,穿过日本海、宗谷海峡、鄂霍次克海、白令海,两次跨入北极圈,到达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和多年海冰区,圆满完成了三大科学目标预定的现场科学考察计划任务,获得了大批极其珍贵的样品、数据和资料。满载着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丰硕成果的“雪龙”船,历时71天,安全航行14180海里,航时1238小时,于1999午9月抵达上海港新华码头。
  这次考察获得了一大批珍贵的样品、数据、资料等,其中包括北冰洋3000米深海底的沉积物和3100米高空大气探测资料、数据及样品;最大水深达3950米的水文综合数据;5.19米长的沉积物岩芯以及大量的冰芯、表层雪样、浮游生物、海水样品等。
  根据初步分析,参加这次北极考察的科学家已经获取了一些初步成果和新发现。如大气科学家发现了北极地区上空蒙盖着一层厚厚的“棉被”——逆温层,它远比原先想象中的要厚,同时发现了该逆温层的屏障作用;我国科学家通过此次考察,首次确认了“气候北极”的地理范围,为全面了解北极作出了中国人的贡献;科学家们还发现北极地区的对流层偏高,这对研究我国季节变化和气候状态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首次北极考察的圆满成功和所取得的多项创新与突破,为20世纪我国极地科学考察谱写了一曲凯歌。
  材料二 极地的环境问题。
  极地环境保护问题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北极地区,对北极环境的破坏归因于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尤其是工业加工造成的严重污染,由于臭氧层空洞的出现,南极冰层已经呈现缩小的趋势,这将对全球环境带来重大影响。因为海平面的升高将威胁占人类人口40%~50%以上的各国主要沿海城市。另外,由于冰体的消融改变了全球的生态平衡,一些动植物的生活环境被破坏,导致生物迁徙和灭绝。由于冰川和冰盖的消融,许多几百年至几万年前埋藏于冰盖中的微生物被暴露出来,这些微生物的扩散可能会影响到人类的健康。这都将对人类生存环境造成威胁。再加上人类的滥捕使极地动物受到严重的威胁。据2003午11月5日《中国环境报》报道,北冰洋浮冰正以每10年9%的速度减少。它不仅表明北极陆地气温正在迅速升高,同时还揭示了北极地区的夏季海洋冰层区域正在慢慢缩小,全球气候正在迅速变化。
  为此,各国间订立了相关条约来保护极地的环境。在南极,不论哪个国家的考察队员在任何现场都会将火柴棍、烟头带回到垃圾摆放处。特别是含有重金属的废旧电池,在放垃圾的时候都要单独放置。在极地几乎看不到人为遗弃的垃圾,但南极确实被污染了。比较来看,南极仍然是地球上受污染较少的地区,它比北极受到的污染要少,但是世界各国必须从现在就行动起来,严格限制自己的行为,以防南极污染进一步发展。
(1)中国首次北极科研考察有哪些重大发现?
(2)人类进行极地考察有何意义?
(3)极地地区冰雪的融化会带来哪些严重的影响?
(4)作为地球大家庭的主人,我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保护我们生活的环境?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图文】极地地区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大小:2.06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2013中考地理备考:《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
2013中考地理备考:《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中考地理
- 天津中考地理 】2013中考地理备考:《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
  教学目标
  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要求
  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且能够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
  3.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结构分析
  本章内容共一节,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首先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这是人们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三个问题一步步地深入,会使学生从知识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极地地区有全面的了解。
  内容点析
  1.关于极地地区特殊的位置。教材将读图的过程和对极地地区位置的理解渗透到了活动当中,首先通过这两幅图可以了解两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这是理解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基础;第二,让学生明确环绕南极大陆的各大洋和北极地区中心的大洋,南极能够同时被三个大洋环绕,这是由其特殊位置决定的,同时海洋与陆地分布的不同,也是造成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极地地区尤其是极点,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会出现较为特殊的现象,问题3的安排即是让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体会。由于是经线的交汇处,在极地地区还会出现等一系列的问题,可以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位置,而这些恰恰是前面学习&地球和地图&时容易被学生忽略的问题。另外,还需要使学生明确北极和南极是两个点,而极区的范围则大致在极圈以内,这与平时的说法有出入。
  2.对图10.1和图10.2的判读。两幅图均为极投影图,这种地图在其他的章节中几乎没有出现过,因此要让学生通过对两图的判读,提高对这种图的识别、分析能力,尤其是在这种地图上辨别方向的能力。活动中的问题3起到了一定的启发学生的作用。教师还应该进行更加深入的训练(详见教学建议)。
  教材将两图放在一起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便于学生对比两个地区的情况,如海陆分布的状况。而这些也为后面的活动和教学内容作了很好的铺垫,北极地区的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均比南极高,人们对南极的考察多于北极,都有这方面的原因。
  3.关于南极的自然环境。南极的环境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气温低、降水少、风力强。教材通过两个阅读材料使学生对此有感性的认识,同时用&冰雪高原&、&白色沙漠&和&风库&高度地概括了南极气候环境的主要特征。在这里需要给老师们明确几个问题。①&冰雪高原&的&高&是如何造成的?南极本身陆地的海拔高度并不是特别大,但冰川的厚度非常大,所以形成了&冰雪高原&。这是长时间气温过低,降雪日积月累的结果。②南极之所以成为世界的&冷极&,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南极洲几乎全部位于南极圈以内,纬度高,地面接受太阳光热少;南极洲平均海拔较高(平均海拔2 350米);南极大部分地区被冰雪覆盖着,冰雪对阳光有强反射。③&白色沙漠&说明南极降水相当少,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第一,南极位于极地高气压带,空气以下沉运动为主;第二,南极上陆地面积广阔,而海洋面积小;第三,常年受极地大陆气团的控制。④南极和北极相比风力更大?这与南极的低温有较大关系。南极由于气温比北极低,因而产生非常强烈的低气压中心,会造成比北极更大的气压梯度力,所以南极会有&风库&之称。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更多的例子,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一条锈迹斑斑的铁链,可以被南极的大风吹得光亮如新。&
  4.将生物资源直接放到自然环境的后面,而没有与其他资源一起介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首先是为了突出极地地区寒冷的气候对当地的生物造成的影响;第二,南极的企鹅和北极的北极熊也是极地地区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它们本身就是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
  5.图10.3和图10.4使学生能够了解两极地区在景观上的差异及各自的代表性动物,并通过文字体会这些动物对极地地区特殊环境是如何适应的,进一步理解环境对生物的进化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6.教材通过两则新闻报道使学生了解我国在南极建设的两个考察站。同时,在活动中又提出两次建站都是在2月,时间问题的提出,便于学生结合实际体会&极昼&、&极夜&现象给极地地区带来的具体问题。
  7.教材将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放到标题&科学考察的宝地&下,更突出了这些资源的科学价值。在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未被人类破坏的自然环境当中,有的是由于其他地区日益缺乏而显得更加珍贵,但对人类意义更大的应该说是原始的自然环境,它为科研工作者提供了科学研究的天然实验室。极地地区之所以成为&科学考察的宝地&,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它们的特殊位置。特殊的位置形成了寒冷的气候,寒冷的气候使得那里人迹罕至,没有人的破坏才能够使历史的遗迹得以完整保留。正是因为极地地区具有这么大的科学研究价值,所以人们应该合理地利用,并且保护好&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因此,从逻辑关系上看,这一标题既是上一标题的结果,也是下一个标题的原因。
  8.煤本应该形成于温带地区,目前却出现在寒冷的南极,说明南极洲在煤炭形成的地质年代应该是温暖湿润的气候,能生长高大植物,这些茂密的森林被埋在地下经地质作用形成了煤田,后随大陆漂移至现在的位置。
  9.图10.6以其简单明了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科学考察的基本过程,同时也便于学生理解活动的第2题中秦大河的那段话,体会极地科考的价值所在。
  10.阅读材料&穿越南极&,通过对人类的一次穿越南极活动的描述,使学生加深了对南极地区恶劣环境的印象,最重要的是体会科学家们追求科学真理,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
  11.对捕鲸的报道引出了对极地地区的和平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主要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国际间的合作,如《南极条约》的签定,教材107页的那段课文,使学生了解到国际间对此做出的工作,以及我国对此问题的态度,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另一方面是个人的行为,教材通过108页的阅读材料介绍南极考察队员的环保行为,这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想了解更多关于天津中考地理网的资讯,请访问:天津中考地理
· 天津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2017
· 2017年天津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 2017天津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 2017天津中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 2017年中考地理知识点:主要民族及分布特点
· 2017年中考地理复习资料:欧洲西部
· 天津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2016
· 2016年天津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 2016天津中考地理真题及答案
· 天津中考地理试题及答案2016
【推荐】下载出国留学网的快捷方式到桌面,以便下次使用。
城市推荐:
天津中考地理编辑推荐文章
天津中考地理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极地区判断方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