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遇到危险工作者会遇到哪些问题和危险?

当前位置: >
在野外遇到危险应该怎么办
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人喜欢去旅游,但是在旅游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意外,所以大家需要注意方式,很多的人在野外会遇到危险,大家应该注意挖坑汲水,而且要注意辨别方向,以免影响到生命,不要过于着急,那么,在野外遇到危险应该怎么办?
1、燃放烟火 在古代,燃放烟火(烽火、狼烟等)就是军事作战发送信号的方法之一;在野外活动中也不例外。 在燃放烟火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燃料:光作为联络信号是非常有效的,遇险时可根据自身的情况找到燃料生火。火堆的燃料要易于燃烧,点燃后要能快速燃烧,因为有些机会转瞬即逝。白桦树皮就是十分理想的燃料。 (2)助燃物:若是条件允许,利用助燃物生火肯定会事半功倍。汽油/食用油/酒精等都是不错的助燃剂,但是不可将其倾倒于火堆上。以汽油为例,应该用一些布料做灯芯带,在汽油中浸泡,然后放在燃料堆上,将汽油罐移至安全地点后再点燃。点燃之后如果火势好将熄灭,添加汽油前要确保添加在没有火花或余烬的燃料中。 (3)火堆的求救标志:燃放三堆火焰是国际通行的求救信号,将火堆摆成三角形,每堆之间的间隔相等最为理想,这样安排也方便点燃。如果燃料稀缺或者自己伤势严重,或者由于饥饿,过度虚弱,凑不够三堆火焰,那么因陋就简点燃一堆也行。 (4)白天放烟:烟雾是良好的定位器,所以火堆上要添加散发烟雾的材料。浓烟升空后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对比,易受人注意。这样,可以在火堆上放些绿草、苔藓、青嫩树枝等使之产生浓烟。潮湿的草席、座垫可熏烧很长时间,同时飞虫也难以逼近伤人。黑色烟雾在雪地或沙漠中最醒目,橡胶和汽油可产生黑烟。 此外,如果受到气条件限制,烟雾只能近地表飘动,可以加大火势,这样暖气流上升势头更猛,会携带烟雾到相当的高度。 (5)晚上放火:晚上宜燃旺火。跟白天放烟一样,连续点燃三堆火,中间距离最好相等。使用干柴等易燃的燃料,使火烧旺,使火升高。 (6)抓准时机:你不可能让所有的信号火种整天燃烧,但应随时准备妥当,使燃料保持干燥,一旦有任何飞机路过,就尽快点燃求助。 2、做图案信号 图案在野外生存中也经常应用到:在《海尔兄弟》中,为了智斗海盗,海尔兄弟通过在游轮甲板上画了&SOS&的求救信号,最终获得救援。我们在野外生存中,如果迷路也可采取在空旷的地面上利用各种物体摆设各种求救信号,请求外界的支援。 在比较开阔的地面,如草地、海滩、雪地上可以制作地面标志。如把青草割成一定标志图案,或在雪地上踩出求救标志,也可用树枝、海草等拼成标志信号,与空中取得联络。还可以使用国际民航统一规定的地空联络符号所示。记住这几个单词:SOS(求救)、SEND(送出)、DOCTOR(医生)、HELP(帮助)、INJURY(受伤)、TRAPPED(发射)、LOST(迷失)、WATER(水)。 3、体示求救 当搜索飞机较近时,双手大幅度挥舞与周围环境颜色反差较大的衣物,表达遇险的意思。 4、旗语求救 一面旗子或一块色泽亮艳的布料系在木棒上,持棒运动时,在左侧长划,右侧短划,加大动作的幅度,做&8&字形运动。如果双方距离较近,不必&8&字形运动。一个简单的划行动作就可以,在左侧长划一次,在右边短划一次,前者应比后者用时稍长。 5、声音求救 如隔得较近、可大声呼喊,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间隔1分钟之后再重复。如隔得较远,可大声呼喊或用木棒敲打树干,有救生哨作用会更明显,三声短三声长,再三声短,间隔1分钟之后再重复。 6、制造反光信号 利用阳光和一个反射镜即可射出信号光。任何明亮的材料都可加以利用,如罐头盒盖、玻璃、一片金属铂片、眼镜、回光仪等,有面镜子当然更加理想。持续的反射将规律性地产生一条长线和一个圆点,这是莫尔斯代码的一种。即使你不懂莫尔斯代码,随意反照,也可能引人注目。无论如何,至少应掌握SOS代码。 即使距离相当遥远也能察觉到一条反射光线信号,甚至你并不知晓欲联络目标的位置,所以值得多多试探,而其做法只是举手之劳。注意环视天空,如果有飞机靠近,就快速反射出信号光。这种光线或许会使营救人员目眩,所以一旦确定自己已被发现,应立刻停止反射光线。 7、放风筝 如果条件允许,可利用藤条与衣物、包装纸、塑料袋等制作成风筝模型,在风筝上写上求救信号或在藤条中间注明求救,放飞到空中,容易引起远处及巡逻飞机等的注意。 8、留下路标信号 当离开危险地时,要留下一些信号物,以备让救援人员发现。地面信号物使营救者能了解你的位置或者过去的位置,方向指示标有助于他们寻找你的行动路径。一路上要不断留下指示标,这样做不仅可以让救援人员追寻而至,在自己希望返回时,也不致迷路一一如果迷失了方向,找不着想走的路线,它就可以成为一个向导。 很多的人喜欢探险,但是,一定要注意一些求救的方式,平时,大家不要一个人冒险,应该跟其他的人一起去旅游,希望大家注意,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定好目标,不要漫无目的的跑出去。这也是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相关文章:
向医生咨询相关问题
有问题向医生咨询,百万医生在线解决您的健康问题。
大家都在搜:
健康加油站已收藏本页面
我是学地质的'工作环境艰苦会有大半年在野外'宿舍有个兄弟的女朋友长得不好看''''''''''''割了用什么''''''''''一天晚上熄灯'大家聊到他女友'说长得不好看'他说:祝你们都找个林志玲一样的,半年后回家发现成野结衣了
lz我也是学地质的啊。。。。。伤不起
学到了,谢谢lz
浑身绿啊.............
日本演艺界新人 有小林志玲之称 你们懂的
那哥们骂人不带脏字哈!
干啥的吃的么
波多野结衣。。。
请楼下的讲解…
野结衣是神马。。。
后才能发表评论
你可能喜欢的图片笑话
最受欢迎的爆笑笑话在野外郊游时,有时会遇到突发事件,一旦不小心被蛇咬到怎么办
野外郊游,如果时间较长,应该带一些常用药品,比如治疗感冒伤风跌打扭伤的药,如果野外有毒蛇活动(比如南方的山区多毒蛇,北方的蛇多是草蛇,无毒),还应该备有解蛇毒药片。
上山时,穿登山鞋或长靴,可避免危险。在山野中行走,不要随便把手插入树洞或岩石空隙。手中拿一根小棍子,行走时“打草惊蛇”。如果不慎被蛇咬伤,不要吓得不知所措。首先应判断是否为毒蛇咬伤。
通常观察伤口上有两个较大和较深的牙痕,才可判断为毒蛇咬伤。若无牙痕,并在20分钟内没有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和无力等症状,则为无毒蛇咬伤。只需......
野外郊游,如果时间较长,应该带一些常用药品,比如治疗感冒伤风跌打扭伤的药,如果野外有毒蛇活动(比如南方的山区多毒蛇,北方的蛇多是草蛇,无毒),还应该备有解蛇毒药片。
上山时,穿登山鞋或长靴,可避免危险。在山野中行走,不要随便把手插入树洞或岩石空隙。手中拿一根小棍子,行走时“打草惊蛇”。如果不慎被蛇咬伤,不要吓得不知所措。首先应判断是否为毒蛇咬伤。
通常观察伤口上有两个较大和较深的牙痕,才可判断为毒蛇咬伤。若无牙痕,并在20分钟内没有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和无力等症状,则为无毒蛇咬伤。只需要对伤口清洗、止血、包扎。若有条件再送相关信息注射破伤风针即可。
被毒蛇咬伤的主要症状为:如是出血性蛇毒:伤口灼痛、局部肿胀并扩散,伤口周围有紫斑、淤斑、起水泡,有浆状血由伤口渗出,皮肤或者、皮下组织坏死、发烧、恶心、呕吐、七窍出血。有血痰、血尿、血压降低,瞳孔缩小、抽筋等。被咬后6—48小时内可能导致伤者死亡。如是神经性蛇毒:伤口疼痛、局部肿胀,嗜睡,运动失调,眼睑下垂、瞳孔散大,局部无力,吞咽麻痹,口吃、流口水、恶心、呕吐、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伤者可能在8—72小时内死亡。
一般而言,被毒蛇咬伤后10—20分钟后,其症状才回逐渐呈现。被咬伤后,争取时间是最重要的。首先需要找一根布带或长鞋带在伤口靠近心脏上端5—10分钟扎紧,缓解毒素扩散。但为防止肢体坏死,每隔10分钟左右,放松2—3分钟。应用冷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的蛇毒。然后以牙痕为中心,用消过毒的小刀将伤口的皮肤切成十字形。再用两手用力挤压,拔火罐,或在伤口上覆盖4—5层纱布,用嘴隔纱布用力吸允(口内不能有伤口),尽量将伤口内的毒液吸出。
立即服用解蛇毒药片,并将解蛇毒药粉涂抹在伤口周围。尽量减缓伤者的行动,并迅速送附近的医院救治。(如不能确定是那种蛇毒应将蛇打死,一并带到医院。)
在展开自救之前,还应该首先求助110、120、119(如果是在山区,消防队员救人更在行)。
其他答案(共2个回答)
很多人相信这种说法:当人遇到熊的时候,只要躺倒装死,就会很安全,因为熊一般不吃死人。遇到熊只要装死就会安全吗?熊是杂食动物,吃东西从不挑剔,无论是动物、植物,什...
不要慌乱,表现的友善一些,见机行事
答:它们分别是: 山羊(逃跑) 乌龟(缩头) 刺猬(缩成刺球) 乌贼(喷墨)谢谢好评
一旦遇到坏人的侵害,最重要的是不能惊慌失措,而要冷静地根据当时的情况,设法保护自己。首先要想到寻找机会逃脱,如果逃不了,就设法把自己的伤害减到最低限度。如果附近...
答: 青森往返函馆,哪个jr可以覆盖那段啊?
答: 那他还会继续主持节目吗
答: 打麻将
大家还关注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
相关问答:123456789101112131415科研工作者在野外工作时,可能存在哪些生命危险? - 知乎2683被浏览433821分享邀请回答1.6K19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图文】野外工作常见受伤应急救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野外工作常见受伤应急救治
大小:3.73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党务工作者存在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