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创业故事白手起家是两个人在飞机上遇到

创业故事·南方日报数字报·南方报网
AC04版:中山观察·关注
A01版 要闻
&&&&资料图片
&&&&资料图片
&&&&□创业故事之●&&&&李烽:态度是最大的资本&&&&■人物简介&&&&李烽,1986年出生于江苏南通。2006年,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李烽揣着借来的10万元成立了嘉达广告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从一间小公司发展为中山业内赫赫有名的装修公司,而他也从一个20岁的小老板,成为今天的大经理。2011年,凭着非凡业绩,李烽获评中山市首届“十大杰出创业青年”。&&&&●创业历程&&&&没有资历,没有经验,没有“本地人”的优势,也没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创业之时,李烽仅有借来的10万元,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20岁年纪。资金少、资质浅、年纪小……这些劣势,恰恰也成了李烽的优势:正是一无所有,所以他只能坚信脚踏实地的态度和天道酬勤的“笨道理”,并最终获得成功。&&&&2003年,刚刚高中毕业的李烽从江苏老家到广州“闯世界”,仅有的“底气”便是自己自学的室内设计水平。在那个竞争激烈的城市,李烽在一家小公司找了块落脚之地。但很快,李烽看到了自己在这条路的发展局限,发现成长的空间并不大。&&&&2006年,一个偶然的机缘,李烽在中山看到了勃兴的房地产行业,也看到了室内装修行业的创业时机和空间。几经考虑,李烽辞去了广州的工作,决定从创业成本较低的神湾镇落脚。&&&&在创业之初,李烽遇到了装修行业最大的瓶颈:资历。在刚开始的两三个月,李烽甚至一个像样的定单也没有接到。&&&&没有业务,便自己跑业务。公司刚刚起步时,李烽连摩托车也买不起,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就是公共汽车,挨家挨户招揽业务。那半年的时间,20岁的李烽被晒得又干又瘦,背着一大堆宣传资料到处兜揽生意是这个老板最主要的工作。在最艰难的时候,他甚至连三个员工的工资都拿不出来。&&&&转机出现在第四个月。一次,在李烽前往三乡雅居乐某个餐厅揽生意时,恰好遇到了店铺的老板。出乎意料的是,说明来意后,这位老板让李烽“做个效果图来试试”。&&&&“当时就高兴坏了,立刻坐公车回神湾,我们中午见的面,我晚上六七点就把效果图做出来了。”一般来说,设计效果图最快也要一两天才能赶出来,但李烽只用了半天就把这张图递到了客户手里。&&&&雅居乐茶餐厅的生意打开了嘉达广告装饰公司的局面。之后,该客户又给李烽介绍了其他业务,在创业的第一年,李烽便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并开始营利。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之后,李烽开始将目标转向房地产,站在了另一个“零起点”。&&&&因为公司刚成立不久,没有房地产商愿意跟他合作。在跑业务的过程中,最让李烽觉得受尽屈辱的是本地的开发商的一句话:“年轻人,这种事你不会做的,还是回去读书吧。”这句话李烽至今记得很清楚,那时他听到的是前所未有的挫败和屈辱。&&&&然而,静下心以后,李烽并没有放弃。对方不愿意见面,他就跑到售楼中心去“逮人”。凭着“厚脸皮”和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劲儿,房地产商终于被他的态度打动,最终跟李烽敲定了合作项目。现在,李烽也经常参加中山市组织的各种青年企业家培训班,“学习还是挺重要的,企业规模越大,涉及的经营、管理知识越多,有些视野和知识,还是需要通过学习才能获得。”李烽笑言,虽20岁“闯江湖”的勇气给了他很大的机遇,但对于企业家来说,学习和上进仍然占据重要的位置。&&&&如今,嘉达广告装饰有限公司的业务已从神湾、三乡等地慢慢辐射到城区,成为业界的佼佼者。&&&&●创业感言&&&&作为创业者,应该竭尽全力;作为开拓者,应该无所畏惧。在创业初期,资金短缺、没有资历、没有业务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没有了创业的态度,对于创业者来说,这几乎是最大的资本。&&&&□创业故事之●&&&&陈烨松、方一积:雕刻年轻的梦想&&&&■团队简介&&&&陈烨松,中山职业技术学院08级数控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曾多次获得奖学金,并赢得机械制图大赛“一等奖”,数控大赛“二等奖”、UG大赛“优秀奖”等奖项;方一积,在校期间曾多次获得奖学金,曾获全国技能大赛广东选拔赛二等奖、中山数控大赛二等奖、全国技能大赛广东选拔赛五轴组第十名等奖项,目前与陈烨松在中山市大学生孵化基地共同创办了“电脑雕刻”工作室。&&&&●创业历程&&&&当很多毕业生开始准备简历找工作之时,中山职业技术学院08级数控专业的学生陈烨松和方一积选择了另一条路,不求各大公司的办公室里朝九晚五的安稳,但求在自己的小工作室中雕刻年轻的梦想。&&&&“数控行业发展到今天,更多的学生只能作为一个廉价的劳动力被接纳。”在大学二年级之时,方一积对自身所学的专业产生了危机意识。与他有同样想法的同学陈烨松,也看到了作为一名技术工的发展尽头:“这个专业就业压力大不说,也没有什么发展空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朋友介绍了一种比较新兴的行业:电脑雕刻。经过调查,陈、方二人发现这个行业在中山几乎处于“空白”状态:“除了古镇和大涌,我们发现这个行业在中山寥寥无几。而且古镇的雕刻公司主要是针对灯饰行业,大涌则是针对家私行业,其他的家装、工艺品等行业,则几乎没有多少人涉及。”他们还了解到,在珠三角的城市,这个行业也只有东莞、佛山等几个地方发展得比较成熟,在中山的空间是非常大的。于是,创业的念头愈来愈强烈。&&&&在跟老师提出自己的想法后,老师向他们推荐了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经过申请,他们现在已经在基地创建了一个办公室,开始“雕刻”自己的梦想。&&&&市场远景虽好,但对于两个仅在大学里面学了三年数控专业的学生来说,电脑雕刻还是极富挑战性的一个专业。“最大的瓶颈是技术困难,我们对设计没有什么了解。”陈烨松和方一积说,因为此前完全没有接触过设计专业,两个人几乎“从零开始”学习。&&&&为了掌握相关的艺术设计软件,陈烨松和方一积从网上购买了大量的教程,一步一步掌握相关技术。“因为这个行业也比较新,周边都没有比较成熟的实体学校可以提供教学,很多时候遇到难题都是我们两个人一起研究。”经过几个月的摸索,加之具备相关的机床操作知识,陈烨松和方一积对电脑雕刻知识很快上了手,现在他们已经可以成功地设计模型并雕刻出工艺品。&&&&经过市场摸底,陈烨松和方一积将市场定位在博物馆牌匾雕刻、平面立体广告雕刻和有机玻璃艺术品雕刻这三个领域。&&&&目前,一家模具店的老板看中了陈、方二人的设计,双方初步谈妥了合作意向。“我拿自己做着玩的亚克力板(有机玻璃)工艺品给他看,他觉得很感兴趣,因为之前没见过这样的工艺品。”接下来,陈、方二人的工作室将向动漫行业的副产品进行推销,并尝试实木电脑雕刻研究。&&&&在中山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里,尽管刚刚启动不久的工作室条件简陋,但仍然掩盖不住桌面那堆雕刻艺术品的光芒:无论是可爱的卡通人物,还是古典的清明上河图,抑或是传神的人物雕像,无不绽放着两个年轻人的梦想。陈烨松透露,目前新购置的大型设备下个月便可抵达工作室,届时他们便可将自己的研究和设想转化为现实,启动梦想雕刻的第一步。&&&&●创业感言&&&&在资金和技术不具备优势的条件下,差异化意识是创业的一个重要意识。在还没有充分成长的行业里面,市场需求将会削弱资金短缺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有足够的发展空间让企业得到成长和发展。&&&&栏目策划统筹 丁保权 盛远中&&&&采写 罗丽娟&&&&出品:南方日报中山新闻部  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document.write('');脸萌CEO郭列:两段辛酸又美妙的创业经历
日,由IDG资本与创业邦携手举办的IDG校园创业大赛华中科技大学宣讲会举行。本次校园创业大赛面对所有在校本科及研究生,旨在挖掘校园内的天才开发者和技术极客。脸萌CEO郭列在会上进行了主题演讲,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他觉得创业的经历非常美妙,即使有时候很苦,别人不理解,但很开心,因为是跟着自己内心的感觉走。他说:“你的内心才是最懂你的,当你坚持做下来的时候,老天不会亏待你。”以下文字是郭列的演讲摘编,未经本人审阅:我是2011年毕业的,现在刚刚毕业三年。我有一些小伙伴正好在现场,现在他大五,正好有机会见面,还没有轮到四年见不到,我觉得挺好。我是机械学校工程设计毕业的,来的各位真的很厉害,因为你们很满足创业的两个条件。第一个,下一周考试周还过来参加活动,你是学渣。你们不会按照学校的条条框框做事情,还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这是很好的素质,我也是一个学渣。第二个,今天下雨,大家风雨无阻过来,很能吃苦。我相信到场的各位一定也会出现到后面比赛非常优秀的人。我现在主要分享两个故事,一个是我在大学参加创业比赛的故事,另外一个是我出来工作以后创业的故事。讲到大学创业的故事,就要讲我高中的生活。我想像我当时的偶像一样酷,我总结三个经验:第一,学习差,要不然不够帅;第二,一定要女朋友比较多,所以我在高中有五个女朋友;第三,一定要有哥们义气,偶尔打架,所以我在高中被记过两次,后来还被留校查看了。当时是高三,班主任说不能这样,你没救了。当时我很内疚,想退学,家里人说没关系,打架赢了很厉害,我很感动,说做事情报答家里人,所以后来很努力学习,从学渣成了学霸,高考第一到了华中科技大学。进了华中科技大学,我很快变成了学渣,我不喜欢我专业,为此我当时给班上同学写了一封信,现在想起来很傻。我在大一是班长,和同学很紧密,后来我寻找自己喜欢的事情。我没想到这个事情虽然写起来很酷,不做自己专业了,但也有很多好处,老师不管你了,同学们理解你,帮你点名,你有很多时间去参加很多学生组织的创业比赛。但是很痛苦的是很难毕业,毕业的时候,选修课没有修满,所以我是最后一个拿到学位证。我想一下如果当时没有拿到毕业证,现在可能拿融资更顺利一点,他们都喜欢投没有顺利毕业的人。还是要看你自己当时怎么做,我那段时间没有学习,其实也没有空着,做了两件事情。第一,参加了协会,跟留学生相互交流,我教中文,他们教英语,相互交朋友,我也成为这个协会的会长。但是我们协会的人英语都特别好,每次有人加入我们协会问我,说英文不够好可以可不加入?我的四级也没有过,我说可以。我当时认识了很多外国朋友,他们告诉我很多价值观不一样的事情。这里讲创业,有个(创业的)学长之前做挑战杯创业比赛,他讲他的经历,我感觉他后面仿佛有一道佛光,我当时跟着他的脚步去参加一个创业比赛。这个创业比赛是一个公益创业比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帮他们挣钱,然后你通过这个比赛来提升自己的一些创业的能力。当时我一个人,就想要忽悠一些人进来,所以我到处贴传单,在一个展台我招到了我第一个非常好的小伙伴。之后我们的人慢慢越来越多,我们在这个小伙伴家里搭了一个工作室,我们把创业的旗帜挂在墙上,我在那里脱了鞋跟大家讲事情。结果有一天,他妈妈回来了,我们当时正好在上课,他妈妈看到墙上一面旗帜,很多传单,她跟儿子打电话说好像有邪教组织在我们家,他说那是我们创业团队。后来他妈妈还是支持我们,把那个房间一直到参加完比赛以后。整整一年时间,整个创业没有那么轻松,当时最辛苦的时候每天晚上两点钟睡觉,熄灯之后借同学笔记本干两个小时,早上六点起床。也有很多辛酸的时候,最苦的一段时间是一个人在麦当劳里面苦,我跟小伙伴打电话,我说太苦了。当时觉得这个事情有一点点坚持不下来。后来我又觉得如果放弃这个事情,主要是没有脸见他们,当时把他们忽悠进来,以后太丢脸了,没有高中那么帅的感觉,我就想算了,咬牙做下来了。做完之后走到了比赛最后。去成都参加了这个比赛的时候,评分的时候,两个团队,评委给了一样的分,他们不知道怎么样决定谁胜出,我们所有人很紧张地等着公布结果。最后台上一个TCL的高管说获胜团队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时候,我们所有人欢呼起来了,很多妹子都流泪了,我就借她们我的肩膀。最大的收获是当时创业的12个人是我非常好的朋友,回想这段经历也很美好。另外我收获了两个好基友,当时一个基友女朋友说我们两个人在一起时间比他们在一起时间还多。创业完这段时间之后,我在大三对互联网非常着迷,可能两三个人可以做一个非常好的产品,然后有百万可以用,而且在全世界小伙伴通过互联网都可以用到,我觉得很有成就感。我当时就非常想去腾讯,觉得腾讯是很好的互联网公司,很想去里面学习一下,于是就很努力地去学习一些互联网的知识。在找腾讯实习的时候,其实实习没有要我,我自己也没有找到实习。整整一个暑假两个月,我就在家里,天天看一些互联网书,了解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当时我是唯一一个没有找到实习的人,我妈妈很着急说拖关系弄一个工厂的职工,开一个证明,我说不需要,自己做一些好玩的事情。【更多电商资讯,关注电商沙龙微信。微信搜:HBsalon爱好者】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责任编辑:wylolaluo]
热门搜索:
热门排行焦点今日热评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成年人创业励志故事有哪些
百分网【创业故事】 编辑:臻炜
  创业的目的不仅仅是解决个人的就业难题,更重要的是对于社会的作用,包括促进社会和谐以及经济的增长。下面是百分网小编精心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成年人创业励志故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成年人创业励志故事(一)
  唱吧CEO陈华:未来要在全国开2000家KTV
  唱吧在去年上线两周年的&麦霸节&上高调宣布,未来要在全国开2000家KTV。一个线上APP产品,如此&野蛮&地进军线下市场,并不多见。唱吧创始人兼CEO陈华透露了自己的野心:&我的目标是,以后大家一想到K歌,就是唱吧。&
  产品经理出身的陈华,使得唱吧公司上下看上去少了几分规矩,多了几分随和。公司员工透露,唱吧是互联网行业里少有的上班不用打卡的公司,每天早上10点才陆陆续续有员工来上班。陈华的管理风格受母校北大校风的影响颇深,他说:&北大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自由的氛围,这种氛围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如何成为一个创业者
  1996年至2003年,陈华在北京大学攻读计算机专业。彼时,陈华已经凭借天网ftp和天网妹子两款产品成为校园内外的风云人物。&这段经历使我具备了创业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忽悠 。&陈华笑称。
  在陈华看来,创业者需要用到&忽悠&这一本事的地方不少。&招人、融资、应对媒体,都需要画饼的能力,只有你画的饼足够吸引人,才能招到优秀的人才,才能融到资,才能受到媒体关注。当然,一开始可能这个饼是虚的,当你遇到的人越多,讲得越多,这个饼也就实了,慢慢变成真的饼了。&
  2006年,陈华再次成功&忽悠&了一帮人开始他的第二次创业,成立酷讯。&当时我的想法不断的被同事否定,他们会觉得你不靠谱,为了证明我是靠谱的,我会想办法去描绘这个产品多么靠谱,直到说服整个团队,让大家觉得这个产品就是我们想要的。&
  令人遗憾的是,当年的陈华还不够自信,在引入投资人后,陈华对公司的管理失去了控制,最后整个创业团队陆续离开公司,陈华也进了阿里巴巴,担任大搜索部门的负责人,从事搜索技术应用方面的研究。
  2011年3月,当移动互联网大势来临时,陈华再度敏锐地感觉机会来了。他又成功&忽悠&了几个原先酷讯的同事、阿里巴巴的同事,开始他的三次创业。爱因斯坦发明灯泡,经历了999次失败,才换回最后一次的成功。陈华坦言,团队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最终决定做唱吧,这期间尝试过最淘网等多个产品,都被一一的否定。
  &最开始做的是最淘网,但这个网站的增长没有到达预期,就放弃了。后来,选方向基本花了3个月的时间,这3个月什么事情都没有干,就是拿一块黑板写我们可能能做的事情,列出一个一个的方向,分析每个方向的市场特点、竞争对手格局、盈利模式等等。最后发现唱歌的方向挺好的,但还是摇摆不定,又过了一个多月后还是觉得这个方向最好,于是才开始做。&
  回忆起那三个月,陈华坦言是非常艰苦的,这同时也是创业者最痛苦的时刻,那就是每天都面临选择,每天都要做出决定。&当时团队11个人,所有人都是跟着我出来创业的,这件事情能不能成就看我了,压力非常大。&
  如果不是唱吧的成功,就没有今天的陈华。之所以能一炮走红,运气是必不可少的,但最让陈华自信的是自己对产品的感觉,这是陈华在互联网打拼多年最核心的竞争力,也是他一次次&忽悠&成功的关键。
  这种对产品的感觉,不是靠调研、数据分析,而是靠多年经验的积累,是一种&直觉&。陈华说:&在互联网从业时间长了以后,见的东西多了,一看就知道是对还是错,有的东西靠数据、调查并不是很有效。&
  为用户不图一时的盈利
  日,唱吧成功上线,不到7天的时间,就拥有上百万的用户。而同类产品陌陌,实现上百万用户花了7个月的时间。之所以能一炮走红,产品的用户体验显然是第一位的。但在陈华看来,第一个版本是有瑕疵的。&第一个版本其实用户体验并不好,例如不停地闪退、不能发私信等。&
  陈华指出,要想成为&现象级&产品,必须把产品的核心功能做到极致。&唱吧第一个版本就把用户的核心需求解决得特别好,能让普通人唱出好听的声音,这个核心需求掩盖了它的瑕疵。当然界面要足够简单、漂亮,这也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还需要设计一套规则和方案,能够让产品形成自我传播和生产能力,实现用户的口碑传播。
  &唱吧提供用户基本的炫耀体系,那就是打榜。我们设计了一套算法,可以通过对用户听歌时行为的分析,判断这首歌是不是真正受欢迎。只有真正受欢迎的歌才能上榜,这样就很公平。用户会觉得没有上榜就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而努力的办法就是拉人去关注。所以用户会拼命拉周围的朋友,形成口碑的传播。&
  陈华介绍说,当一个产品具备自我传播能力时,就会很&省钱&。对一个初创的APP产品,盈利主要靠流量,为了让更多的用户下载,很多时候必须花钱去做营销。&而唱吧上线后的一个多礼拜,我们一直没有花钱。&
  时隔两年,唱吧已经拥有1.5亿用户,日活量为500万,月活量达到3000万,经历了两轮融资。不过,陈华坦言,现在的唱吧还没有盈利。
  当问唱吧什么时候能盈利时,陈华却反问&为什么要盈利&。在陈华看来,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规模足够大,赚钱不是靠单个用户,只有少数用户在为此掏钱,这就够了。而这部分用户为什么掏钱,是因为这个产品是有价值的,有价值的产品一定会有人为你掏钱。
  &现在我有1.5亿用户,假设有1%的用户付100块钱给我,就是1.5亿元,这个收入是很吓人的。&
  如今,陈华之所以会试水O2O,扬言要在五年内开2000家KTV,也是为了给用户带来更好的体验。陈华自信地说,&其实你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会发现传统KTV有很多问题,而我们的KTV一定会有新的玩法。&陈华坦言,做出这样&疯狂&的决定经历了痛苦的抉择。要做线下KTV,唱吧显然缺乏传统企业的基因,而资金也会是一大压力,唱吧准备好了吗?
  互联网思维贵在&颠覆&,当陈华这个&野蛮人&已经站到门口,传统KTV会为之颤抖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成年人创业励志故事(二)
  靳美娇和李建峰:大四学生开炒米粉店两张半桌月入10万
  &来什么调料的,鸡肉的还是牛肉的?&靳美娇一边飞快地在本子上记录,一边娴熟地和回头客们打招呼。在寸土寸金的北京雍和宫一条深巷的一个16平方米的门面里,北京理工大学的大四学生、22岁的辽宁妹子靳美娇和北京印刷学院的大四学生、23岁的新疆小伙李建峰守护着他们的创业之作,一家炒米粉店。两张半桌子、一个小厨房,两个在外界看来乳臭未干的年轻人就这样开启了自己的淘金之路。
  小吃店已经被黄焖鸡米饭、兰州拉面、沙县小吃承包,而至今没有一家正宗的新疆炒米粉后,小两口决定从米粉下手。2014年,两人回到李建峰的老家新疆,向最正宗的米粉店拜师学艺。
  靳美娇性格外向,李建峰更稳重谨慎。一个善于经营,一个善于做&苦力&。两人是2013年的桂林阳朔旅行时邂逅的。&当时是他追的我。&美娇很直率地告诉记者。建峰很不情愿地说:&谁说的?&记者被俩人的对话逗乐了。
  两人之所以一开始选在深巷里,主要原因是觉得一来店面租金不多,在两人能承受的范围内。二来,小店面是初创人最好的试验田。虽然两人对创业这个事情确定了,但是起初两人对决定从事哪个行业还是很不确定的。&有时候方向比努力更重要。&看到北京的小吃店已经被黄焖鸡米饭、兰州拉面、沙县小吃承包,而至今没有一家正宗的新疆炒米粉后,小两口决定从米粉下手。2014年,两人回到李建峰的老家新疆,向最正宗的米粉店拜师学艺。
  &做出一碗地道且特别的新疆炒米粉,这个想法简单粗暴。我们在新疆老家好不容易拿到了一个看似不错的秘方,结果试后发现味道并不是我们想象的。&美娇告诉记者,为了找到想要的那个味道,两个人跑去批发市场买回来30多种调料,没日没夜地调配了34天,终于调出了像样得味道。辣酱对于炒米粉来说是最重要的一味调料。&现在锅太小,每次只能炒80份的料,基本每两天要炒一次。&李建峰这样告诉记者。
  2014年底,两人租下了这件仅有16平米的小店。从第一碗&米粉Alpha版&发布,到后来的&米粉Beta1.0版&,以及&米粉3.0版&、&椒麻鸡2.0版&等等,虽然两人的米粉已经获得了众多食客的肯定,但是两人还是每天对自己的成品反复品尝,不断升级。
  &产品是最重要的&是两个人从创业一开始就达成的共识。因为只有两个人干活,每天销量太多的话就超出了能力范围。&今天就是因为贪多,米粉泡得不太好。&李建峰言语间像个犯错误的小孩,&没办法只能倒掉,看到远道而来的顾客,我的内心很自责。& 靳美娇说:因为开店,自己认识了很多的朋友。许多食客都成了回头客。小店也成了附近许多新疆人聚餐的不二之选。
  其实,两人都在家中是独生子女。原来不进厨房的斯文大男孩变成了掌勺大厨,娇滴的90后女孩变成了美厨娘。&美娇在性格上更适合和客人们打交道,而且一天40多份的炒粉、炒酱,对于一个女孩来说还是太辛苦了。&厨房里面的工作,男孩从来不用女孩操心。
  &他在认识我之前从来没下过厨,为了我第一次下厨。&美娇告诉记者,话语间掩饰不住的骄傲。
  两人平时话不多,不经意间流露出的也是90后夫妻少有的成熟。两人每天的工作被排得满满的:收床、买芹菜、熬骨汤、买泡菜、摆桌椅、分装粉、盛酸奶。中午要赶在客人来前吃饭,这一忙就要到晚上9点才能关店。关店后泡粉要用1个半小时、炒酱3个小时、定凉皮、倒垃圾,不出意外的话,凌晨3点才能睡觉。
  美娇是个敢想敢干的女孩,靳美娇说,之前自己有很多梦想:当外交官、国际双语主持人。曾经为了练习自己的英语口语,她办了英语协会。她说:&自己性格有利有弊。她和性格谨慎稳重的老公正好平和了性格上的冲劲。&
  &他虽然在我面前没有说过甜言蜜语,但是我认定他了,就心甘情愿地跟随他一生。& 日是两人的特殊日子,这一天是李建峰年满合法结婚年龄22周岁的第二天,两人携手来到民政局,完成了两个人一生最大的决定:他们结婚了。
  不过,领证的决定是他们自己做的,他们没有告诉双方父母的原因不是因为叛逆不成熟,也不是不愿意收到家人的祝福。而是怕父母不同意两人的一起创业的决定。毕竟裸婚对于家长还是难以接受的。但是领证的事情还是没能瞒天过海。向辅导员提交申请时,事情还是暴露了。接到妈妈电话的美娇对妈妈撒娇说:&建峰22周岁生日,希望收到妈妈的礼物就是&同意&。&
  妈妈第一反应是开心,但又有些担忧,毕竟对于女孩,父母希望还是稳定些为好。但是妈妈最终还是尊重了女儿的想法。因为在妈妈看来,建峰是个很有想法,也很有潜质的男生。妈妈在担心犹豫的同时又非常佩服两个孩子的勇气。
  小夫妻两人的床,铺开来后地上基本就没有落脚的地方了。小夫妻晚上睡在1.5*1.8米充气床上,&记得有次,充气床漏气了,早上醒来后,我们两人发现平躺在地上。&这些生活中的小点滴,在他们看来都是两个人创业路上的甜蜜小荆棘。靳美娇在描述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是90后女孩的娇嗔,而是对现在生活的享受。
  两张半的桌子,平均每月10万块钱的营业额,创业之初,男孩向父母借来的创业初始资金,现在两个月就全部收回了。对于下一步的发展,两人出现了一些矛盾。美娇告诉记者,目前已经有投资人愿意为他们进行投资,摆在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快速扩张,但是投资人成为公司的最大股东。二是投资人入股,当家的还是他们两人。
  在房子选址、模式选择方面两人都有各自的看法。另外,靳美娇表示,创业过程中其实还有一些心理问题的。心理有时也会有不平衡。有时会找不到存在感。美娇说:&想象着踩着恨天高,走在宽敞的写字楼。这才是自己应该有的生活。&但是,她也知道扫地、擦桌、为创业愁死苦想也是她创业必经的过程。人一直吃苦是不对的,但是一开始还是要吃苦的。&我们打算吃两年苦,因为一心一意吃苦才能享福。&美娇告诉记者,&人一辈子最怕的是实现不了自己的价值。虽然现在苦点儿、累点儿,但是即便失败,自己也不会后悔。&
  成年人创业励志故事(三)
  顺丰IPO路上被掌掴 神秘人王卫的创业成功故事
  23年前,1993年,一位快递员在经历数年的&水客&(即从香港运送&水货&到大陆的人)生涯后,在广东顺德成立了自己的快递公司,当时这家公司一共只有6个人,创业资金来自于他父亲资助的10万元港币。人手不够,这位&老板&亦亲自上阵,时而背双肩包、拖着行李箱,时而骑摩托,往返粤港两地,一时间,在顺德到香港的陆路通道上,70%的快递件由这家公司承运。这家公司后来发展成为员工数量35万人、年营收超过200亿元人民币的大型企业。它的名字叫顺丰,这名&亲自上阵&的老板就是顺丰总裁王卫。
  23年后,2016年,一位冯姓顺丰快递员骑着电三轮穿梭在北京城里的大街小巷。4月17日上午,他驾驶电动三轮车运送快递,与一辆黑色现代发生刮蹭。现代车司机下车后连续掌掴快递员6次,这个场景被围观者用手机拍下并发到互联网上,引起了社会对快递&小哥&尊严的广泛讨论。
  4月17日当晚,朋友圈和微博风传一张据说为王卫个人朋友圈的截图,上面写道:&我王卫向着所有的朋友声明!如果我这事不追究到底!我不再配做顺丰总裁!&此举又激发了舆论热议,在机场排队等出租车的任正非、捐钱做公益的马化腾和替员工出头的王卫,被网友并称为&中国好老板&。顺丰深圳总部公关专员康慧敏(化名)向时代周报记者证实,此朋友圈状态确为王卫本人所发。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为员工怒发冲冠,声言&追究到底&的顺丰总裁王卫,却是一位佛教徒。他常通过内部讲话表明佛教对自己修身养性、保持平静心态的作用。因而这次发怒,媒体纷纷以&罕见&形容。佛教在世人眼中平和,却也一直有着&金刚怒目&之说。&如果这个世界是用钱或一个道歉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不以法律解决问题,法律要它干吗?&在此事件后,王卫破天荒地组织线上记者会,接受媒体采访。而在此前,王卫绝少曝光在镁光灯下,被认为是中国最神秘的商界领袖。
  而王卫带领的顺丰,对外界也一直隔着一层面纱。2002年,顺丰在深圳福田设立企业总部,据说当时官方甚至不知道有这样一家民营快递龙头在本市扎根。今年,这层面纱将逐渐落下。
  2月2日,顺丰发布了上市辅导公告。据媒体报道,早在2013年,顺丰引入中信资本、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融资80亿元。当时已有猜测,认为这是在为顺丰上市作准备。而王卫曾经对上市的看法是:&上市就是为了圈钱,这不是顺丰要做的。&
  快递咨询网首席咨询师徐勇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顺丰上市最快将在今年6月份。随着王卫的发声和顺丰上市进程的开启,这家民营快递行业的旗舰将逐渐浮出水面。
  6点,起床练气功;8点,到公司开始上班;5点半,下班回家,陪家人,游泳或跑步;22点休息。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王卫每天的作息时间相当规律。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自称,如果拖延到6点下班,已经算是迟到回家。在一次内部讲话中,王卫向顺丰员工说道:&其实,我25岁的时候也曾经是一副标准的暴发户做派。&&得感谢我的太太,她在我得意忘形的时候,不断泼我冷水,让我保持清醒和冷静。&家庭在王卫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他本人亦透露,不愿多接受采访的原因,除了个人性格,也是因为工作节奏紧张,想把空闲尽量安排给自己和家人。
  即使在顺丰员工眼中,王卫也颇为低调。康慧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即便身处深圳总部,但&几乎只有在公司年会的时候才能见到他&。时代周报记者亦向多位顺丰高层提出采访申请,均遭到婉拒。
  有关王卫刻意与公众保持距离的段子在快递行业内流传度颇高。这位热爱户外与极限运动的总裁却极少接受媒体的采访,连顺丰公司的内刊上,都从未出现过王卫的照片。直到2010年春,王卫花3.5亿港币在香港九龙购置一块地皮,自建两栋4层楼高的独立屋,附带独立泳池。这桩打破同区地产价格纪录的买卖引起了香港媒体记者对王卫的注意。随后摄影记者在顺丰深圳总部守候数日,才终于第一次拍到了王卫的真容。
  在极少次接受专访时,王卫也定下规矩,所有媒体禁止拍照。他给出的理由是&因为经常要到基层&微服私访&,所以需要保持神秘感作掩护&。而弥漫在整个顺丰中刻意的低调氛围,则来源于他年少时的经历。家庭条件、学习成绩一般以及曾经的&水客&经历,养成了他相对敏感的性格。&我比较享受低调的感觉,喜欢回归本性真实而平淡的存在感。&
  据曾经采访到王卫的《快递》杂志描述,王卫的办公室&弥漫着佛香,并摆放着九尊佛像&。他把对佛教的体会迁移到对顺丰的管理上,&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利用顺丰这个不错的平台,把未来很多不确定的看似偶然的东西变成必然&。
  王卫在访谈中认为自己对利益并不看重。&做快递最初的动机就是为了养家糊口,为了生存。当生存不是问题的时候,我开始考虑顺丰的发展、定位,因为我要对我的家人、同事和朋友有个交待。&
  王卫的顺丰在低调中迅速扩张。据时代周报记者梳理,2004年,顺丰销售额为13亿元;2010年则增长至120亿元,年平均增长率50%,利润率30%;2013年,顺丰营业额则达到280亿元,净利润约为12亿元,快递量约11亿件。至2014年,顺丰的年营业额则突破400亿大关。
  在突出的成绩单下,顺丰的资产负债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截至2012年底),优于国际物流巨头UPS,与美国联邦快递、EMS相当,其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则优于EMS。另有一组数据颇为耀眼:2012年,顺丰的净资产收益率为18.8%,而普遍上,净资产收益率常年保持15%以上便可被视为绩优公司。无怪乎众多资本对顺丰趋之若鹜。
  王卫的谨慎和敏感延续到他对资本的态度上。早在2004年开始,业界就一直不断传言有PE经常辗转各种关系找王卫,但他要么不见,要么婉拒。而顺丰内部也从来不回避一直都有PE找其合作的事实。而对于上市,王卫的态度则更加明确:&我可以负责地讲,顺丰在短期内不会上市。&
  &不缺钱!&快递行业资深分析师徐勇向时代周报记者介绍顺丰融资谨慎的原因,&顺丰是以商务快递和中高端网购市场为主,其他民营快递企业以网购快递为主。由于市场定位不同,使得顺丰的件均收入高,流动资金充裕,从经营的角度看,对资金的依赖度较低。&
  &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王卫说。
  怒目金刚
  在回应&北京顺丰快递员被打&一事上,王卫一反往日低调的作风。&看这个视频时,我觉得是我在挨打。这不是赔钱和道歉的问题,这是尊严的问题。顺丰一贯教育员工从内心尊重每一个人。如果我在这件事上妥协,如何面对所有的顺丰员工,如何配做顺丰总裁?&
  虽然负责应对此事公关的顺丰北京宣传负责人卢萍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顺丰内部目前已在淡化此事,但王卫的反常之怒已令外界哗然,而时间恰好处在顺丰宣布接受上市指导后不久,也引起外界的诸多猜测。但在康慧敏看来,王卫对基层员工的关注由来有自。&&快递员才是顺丰最可爱的人&这句话就是从他这里出来的。&
  在顺丰内部有一项制度:所有管理者每年都要下去实习一段时间。日,王卫以物料管理员的身份,经人力资源部介绍到某区部网店独自实习,骑着电瓶车边随快递员派送、边了解巴枪、背包等物料使用和员工劳动强度及待遇情况。&作为管理者,我必须了解与客户接触最近的一线收派员和二线呼叫中心的感受,是他们每天代表着企业、率领着企业在前线作战,&王卫说。
  某业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快递企业老板普遍重视基层,原因或与他们早年大都从事过基层工作有关。
  王卫生于上海,在香港长大。在年轻的时光里,他做过小工和快递员,每天背着背包往来深港两地,因此总有一股江湖气质。在顺丰内部,关于王卫尚义的行为,流传着一些故事。一位工号&00002&、自顺丰成立初始就一直在王卫身边的老清洁工,受到了王卫的特殊礼遇。他向这位清洁工承诺:&你在这个公司一天,我就养你一天。&
  据前顺丰员工李越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王卫的贴身保镖大多来历不凡,通常两到三年一换,每届保镖在退役之后,往往会晋升为公司内部的中层干部。&能力强的会成为区域经理,次一点的也会让他留下当区域主管。&&为王总长期忠诚服务的员工,无论高低,相当于拿到一张终身饭卡。&
  李浩认为,顺丰至今仍保持着一些&江湖气息&:&许多管理人员、区部经理是从基层的快递员、仓库管理员慢慢上来的。他们有时候有一种底层的豪爽,面对媒体又因为没有经验而显得腼腆,不知道说什么。&
  王卫保持刻意的低调,在上市问题上迁延已久。但对事关企业发展的关节点,他毫不手软。
  在创立初期,顺丰为了快速占领市场,采用流行于中小企业中的分公司加盟商制度,每建一个点就迅速注册新公司,聘请熟悉当地市场的能人来管理。分公司所有权归顺丰所有,但地方经理具有独立的行政、人事、财政、经营管理权。彼时,顺丰没有统一标识,各地快递员服装也并未得到统一,没有严格的规章制度。野蛮增长的模式,被一家竞争者称为&老鼠会&。
  &这种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分公司开拓市场的积极性,也留下了客户资源全部掌握在分公司手中,管理协调不力、服务水平和能力参差不齐的弊端。更重要的是,分公司做了什么事情,总公司必须负全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卫介绍道。
  王卫将那些具有极大经营自主权的加盟商称为&地方诸侯&,21世纪以来,他开始对各地加盟商展开轰轰烈烈的&削藩运动&,成立总部,将地方站点的经营权收归自己手中。
  而康慧敏称,顺丰处理快递员被打事件的快速反应,也与直营模式、总部层面直接关注有关。&事情发生当晚,就有总部的管理层前去陪同这名收派员,进行一些安抚工作。&
  入世与上市
  作为商人,王卫的信仰更带有入世色彩。
  有关上市的波折,最能体现王卫入世的精神。对于上市时间表,顺丰方面一直模棱两可。但在2013年,顺丰却引进了三家投资者,并于2015年底聘美国权威投资机构摩根副主席梁翔为副总裁,被业内普遍解读为是在为上市做热身运动。而汉森供应链总裁黄刚向时代周末记者介绍,顺丰&早就计划上市了&。
  &上市之后,快递企业可以依托资本的力量,整合市场资源,推动自身转型升级。&徐勇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而转型,正是王卫近年来投注精力的焦点。
  王卫的战略眼光一直为业内所称道。近年来,王卫带领顺风涉足更多领域,包括电商、O2O、物流普运、金融等。顺丰嘿客、顺丰海淘、顺丰优选等板块相继浮现。&顺丰的多数创新都是由老板直接发起的。&康慧敏坦言。
  对于快递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徐勇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道:&未来,大型快递企业向综合物流转型,中型快递企业向专业化转型,小型快递企业向个性化转型。&
  黄刚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称,2016年,中国快递进入全面的资本化历程,顺丰、三通一达、百世等企业全面进入上市流程。&各大企业都在掐位上市,上半年非常火。&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电商崛起,定位高端的顺丰受到与电商联系紧密的其他民营快递品牌越来越大的竞争压力,同时,顺丰也希望用资本实现转型的目的。
  &资金实力上,国外一家企业就有600多架飞机,而中国所有快递企业加起来,也只有不到50架飞机。&王卫对媒体表示。这或许能管窥王卫的资本野心。
猜你喜欢:
[成年人创业励志故事有哪些]相关的文章
【创业故事】图文推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创业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