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节给孤魂烧纸在家里给祖先烧纸分方向吗

中元节,烧纸为什么要画圈?不小心踩进路边烧过纸的圈圈里,按照传统的说法,会有什么后果? - 知乎14被浏览13614分享邀请回答111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已收藏本页面
LZ女教师一名,今天中元节,也叫鬼节,南方传统在家门口烧纸钱上香祭拜祖先,突然想起几年前刚当老师那会儿,那天也是中元节,晚自习下课前几分钟习惯性跟孩子们念叨走读生路上注意安全云云,末尾脑抽的说了一句,今天鬼节哦,立马几个胆小的女孩子尖叫有没有,啊,教室顿时炸开锅,男生开始借机各种恐吓女生,结果是我不得不送了那几个最胆小的女孩子回家,糗的不是这个,是我送完她们后自己一个人回的租的房间啊,一路小跑,昏黄的灯光,每家墙角还都插了香,没烧干净的纸钱飘啊飘,完全恐怖片的场景啊,就差没哭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爱学生的老师。希望我教过的孩子们都快乐。快开学了,期待见到你们。
后才能发表评论
你可能喜欢的图片笑话
最受欢迎的爆笑笑话点击切换各地市新闻内容
点击按钮取消订阅
  七月十五中元节,在莱芜又被称为过半年。到了这一天,在外面奔波的人要尽量回家团聚,祭祀祖先,陪伴父母,问候族人,其乐融融地围在一起,推杯换盏,期待着春节的再次相聚。这个极具莱芜地域特色的传统节日,有什么历史传说?又有哪些习俗?8月16日,记者采访了莱芜市民间文学研究学会会长李胜华,听他讲述咱们的中元节民俗。  源自清乾隆年间  李胜华介绍,我市的中元节习俗,源自清乾隆年间的一次驱赶瘟神活动。  传说,乾隆十三年七月初,瘟神在莱芜地区散布瘟疫。一时间,村村灵堂不断,户户哭声不止。起先是年纪大的和小孩子,接着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场面惨不忍睹。山西洪洞城隍张丙毅(张公清村人)得知家乡遭到瘟神涂炭,非常着急和气愤,欲回乡斗杀瘟神又脱不开身,急得搓手跺脚。他急中生智,想起在蓬莱仙岛修行的莱芜仙人安期生。信香诚邀,心到仙知。安期生化身一位白胡子老人,在莱芜各村说:“玉皇大帝一年只升一次殿,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升殿这一天,神仙都要到殿听点,不到者按天规严惩。过年放的鞭炮就是玉帝升坐金銮殿的号角。瘟神最怕过年放鞭炮,咱们就放鞭炮驱赶瘟神吧。”有人为难道:“您老说得有道理!可不逢年不过节,为何燃放鞭炮?”“这话问得好啊!你们知道逢年过节放鞭炮的由头吗?”安期生问道。“祭祀祖宗,合家欢乐!”安期生说:“七月十五是中元节,阎王开放鬼门关。咱们就像过年一样,摆上家堂,供奉从鬼门关里回家来的祖先。一是敬奉祖先尽了孝道,二是用鞭炮驱赶瘟神,这就叫‘请家堂,放鞭炮;驱瘟神,保平安’,一举两得。大家觉得如何?”“好啊!”众人听了,鼓掌称赞,都说这是个好办法。  七月十五这天,鞭炮震天响,纸灰漫天飞。瘟神正闹腾得开心,忽闻鞭炮声四起,又见香烟缭绕,以为玉皇大帝升座金銮殿,吓得一溜跟头上了天,瘟疫随之消散。人们战胜了凶恶的瘟神,渡过了生死难关。为了纪念这次驱赶瘟神活动,人们把每年的七月十五定为习俗节日,一直沿革到现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莱芜地方习俗文化。  中元节在我市还被叫作孝子节、团圆节、鬼节、过半年、祭祖、瓜节等,“中元节是家族和睦、家庭团圆、尊老爱幼、体现中华民族孝德文化的传统习俗节日。”  携子焚香请家堂  李胜华介绍,中元节这天的祭祖习俗分为请家堂、祭祀、送家堂3大部分,每部分都十分有讲究。  请家堂是这样安排的:农历七月十五早晨,全家人聚在一起,打扫庭院,摆设供桌,墙上挂家堂轴,供桌下放一脸盆,用来盛装祭奠的茶酒和烧纸。男主人为主祭人,负责写祖先牌位,布置祭祀工具和用品。祖先牌位分彩、素两种,把祖先名讳写于红纸贴在牌位上的称为彩牌位,用于春节请家堂。中元节用素牌位,牌位是用一张黄裱纸叠制成长方形,上端折成三角形,把上三辈的先人名讳、夫人姓氏男左女右分别写在上面,称为祖先牌位。  安放牌位要主次分明,中间为高祖,曾祖、先考由中往两边分,也可自左往右从大到小依次排列。女主人带领女眷用金银纸叠制元宝锞子,以备祭祀用。特别注意的是,有身孕的妇女、刚刚生育的妇女不能参加祭祀活动。上午10时左右,先摆好牌位、茶碗盅筷,主祭人携子焚香,提着酒壶到村外大道上迎请祖先。  请祖先一般选在庄头大路边,堆土成香炉,倒满一盅酒,面朝路前捧香作揖,祈祷道:“列祖列宗,各位老人请跟我回家坐席吧!”将一炷香插在土堆香炉中,酒浇在地上,跪倒磕3个头。带着其他香,领请祖先回家,俗称信香,用来引导祖先回家。到家门口,先将手中香一炷插于大门框左边,用木棒(棍)拦在门口,俗称拦门棍。拦门棍说法有二,一是祖先进门以后,防止外鬼进入;二是表示祖先已进家,非本族人不得进入。由此可证,请家堂是家族行为。家族之外的人如有要事进门,必到家堂桌前磕头。院内各房门也插香,用木棍拦在门口。插完家仙、灶王供桌,最后3炷香插在家堂桌的香炉内。全家人要在家堂桌前磕头,男在前、女在后,表示欢迎祖先回家赴席。请家堂仪式完成,接下来是祭祀活动。  献茶供菜祭祀祖先  祖先请到家,香插炉中。主祭人按照传统的祭祀方式,首先摆放茶点,将点心置碟中摆放,主要有糕果、饼干、桃酥、蜜饯等。将供桌牌位前的茶碗倒满茶,按供奉祖先的辈分大小献茶。习俗讲究茶要七分满,酒要八分满。敬完茶,摆放新鲜水果,水果以西瓜为主,将西瓜切成莲花瓣状一分为二,摆在桌子前端的左右两边,也可放在桌子正中,瓜形似莲花座,象征吉祥如意;西瓜象征家庭团团圆圆、日子红红火火。再摆上苹果、香蕉、葡萄,忌用桃、梨。桃有辟邪的功能,供桃,祖先可能不敢坐席;梨与离同音,生怕祖先与后人生分。在摆放供菜方面,菜数为单数,3、/5、7、9不等,必不可少的主菜有鸡、鲤鱼、肉丸子、豆腐、芹菜等,均要做熟,肉菜上边放一点菠菜,俗称菜“财”头。  七月十五的家堂与春节的不同之处在于不上三牲,即生鸡、生鱼和生肉。菜要从中间往两边摆,因中间是高祖(从左到右的除外)。忌用狗肉,民俗有狗肉不上席一说。韭菜、大葱、洋葱等有异味的蔬菜亦忌用。旧时,供白菜要用红纸包一下,或者放点胡萝卜,图个大吉大利、红红火火之意。  供菜摆放好,将酒盅倒上酒。主祭人对子女一一讲解牌位上的祖先,尤其是有过骄人功绩、为家乡做出过贡献、在乡民中有良好口碑或勤劳耕读的先辈的事迹来鼓励子孙。全家人聚在一起畅所欲言,斟酒倒茶,延续香火。午饭时,要在供桌上摆放馒头,敬酒敬茶。敬酒敬茶时,主祭人要虔诚地说道:“请老人家吃饱喝足!”然后,一家人在家堂桌前共进午餐。  旧时,合族在家祠请家堂,祭品要大家来凑。送完家堂后,在祠堂集体会餐。清朝时,还有用新谷祭祀祖先的,在《莱芜县志》中有记载。据介绍,中元节祭祀旧时规矩很多:合族祭祀时,年轻的女人不准参加;出嫁的女儿不能见娘家的家堂;桌上的供品,要等到取了牌位送完家堂后才能让小孩子吃;磕头不能对着人等。  鞭炮齐鸣送家堂  七月十五的下午5点左右,家家户户准备送家堂,主祭人亲自或吩咐儿子打纸(用木制钱模具打印花钱,俗称纸窝子)、花纸(将打好花钱的烧纸划开,按刀叠好备用),女主人煮好肉馅水饺(春节用素馅),用茶碗装盛,一个牌位前放一碗,每碗放两个水饺。  送家堂时,将牌位前摆放的酒、茶、水饺一一浇奠(倒在桌下的盆中,意为向先人敬酒敬茶),把牌位由高祖到先考按大小顺序收起,放在簸箕或传盘中,带上烧纸、酒、茶、水饺汤、鞭炮,主祭人取香炉中燃香在前,全家老少一起到村外的大道上送家堂。出门时,将栏门棍拿开。  送家堂一般选庄外的大道边,先用沙土堆起香炉,把手中的燃香插在上面,将牌位按大小依次排成一条线,每刀烧纸上放一个,用一炷香压住,将烧纸、牌位划半个圆圈,俗称圈钱。点燃烧纸,烧完后用酒、茶、水饺汤从半圆圈口浇过去。主祭人面朝路前方,虔诚说道:“请老人家一路走好!”全体磕头,燃放鞭炮,送家堂祭祀礼结束。送家堂的场面很隆重,全村的男女老幼聚在一起,香烟缭绕、纸灰飘扬、鞭炮齐鸣!这家送完那家接上,直到傍晚仍能听到鞭炮声。  “农历七月十五这天,莱芜人从四面八方回到老家举办传统的请家堂仪式,全家老幼欢聚一堂,畅所欲言,几百年来从没有中断过,成了继春节后又一个家庭团结、和睦相处、尊老爱幼、孝德双馨的民俗节日。集饮食文化、孝德文化、民间信仰于一体,体现了莱芜人爱老敬祖、和谐共处的良好道德风尚,值得推广和传承。”李胜华表示。
寻常巷陌中的身边味道
扫一扫下载山东24小时客户端
13:52:50 发布
11:11:20 发布
11:30:16 发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鲸的祖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