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争夺大战升级到底是谁的“红牛商标纠纷”?

商标争夺大战升级 谁的红牛?|华彬|严彬|纠纷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商标争夺大战升级 谁的“红牛”?
  羊城晚报记者 刘勇
&图/视觉中国
  继凉茶行业的知名商标战后,国内功能饮料品类的开创者和长期霸主“红牛”的商标战升级。近日,红牛商标所有方泰国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及许氏家族在发给羊城晚报记者的回应中表示,天丝医药对合资公司的红牛商标许可协议已于2016年10月到期且未予续期,已向严彬(注:中国红牛董事长)及其拥有或控制的数家公司提起法律诉讼。而在8月21日在发给羊城晚报记者的声明中,华彬集团则首次就商标权续约一事正式表态,称 “华彬集团从未关闭过合作的大门。”
  商标许可协议到期未续期
  “红牛饮料最初是由许书标先生(Chaleo Yoovidhya)于1975年研发成功的。”天丝医药法律部门主管以及许氏家族代表叶牟(Yiam Yukhunthorntham)表示,随着红牛在国际市场的成功,1993年许书标在海南省创立了红牛在中国的第一家工厂,并以中文“红牛”命名,将红牛饮料引入了中国。
  天丝医药方面表示,1995年,许氏家族与包括严彬在内的其他股东合资成立了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合资公司)。出于彼时对于严彬的信任,许氏家族任命其担任合资公司董事长并管理红牛在中国市场的业务运营。而许氏家族自合资公司成立之日起就是合资公司的控股股东,并为合资公司提供相应的财务支持、工艺技术、产品配方及商标许可等。
  去年以来,关于红牛商标授权到期的传闻一直不断,但双方并未明确回应到期时间和续约情况。此次,泰国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及许氏家族在发给羊城晚报记者的回应中明确表示,天丝医药对合资公司的红牛商标许可协议已于2016年10月到期且未予续期。
  合资公司被指私设公司产销红牛
  记者注意到,天丝医药和许氏家族对华彬集团的起诉不止于商标到期问题。从已公开的信息看,下游产业链多家公司已被起诉,但目前尚未有开庭审理的案件。尽管红牛多次被传裁员、停产,但红牛饮料依然在生产、销售,商标争夺战或刚刚起步。
  天丝医药方面表示,其目前已向严彬及其拥有或控制的数家公司提起法律诉讼,理由涉及商标侵权、不正当竞争,以及与未经许可生产、销售红牛产品相关的其他行为。
  天丝医药方面称,严彬在合资公司体系之外设立了多家由其个人全资所有的公司,这些公司在没有取得任何商标许可、也未经其他合资方同意的情况下生产和销售红牛产品,将红牛在中国的业务据为己有。
  天丝医药和许氏家族方面的另一项指控是,在严彬的实际操控下,持续盈利的合资公司从未向作为合资公司大股东的许氏家族分配过任何利润。而上述行为已经明显对“红牛”商标构成侵权,同时也剥夺了合资公司及其股东本应获得的合法经济利益。
  天丝医药和许氏家族方面表示, “严彬对于许氏家族的善意和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一直未予理会,这令许氏家族深感失望。”
  中国红牛首次回应纠纷
  “华彬集团从未关闭过合作的大门。希望最终有一个双方认可的结果,尽快妥善解决。”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华彬投资(中国)有限公司8月21日在发给羊城晚报记者的声明中称,双方间的纠纷有待人民法院的司法审理和判决,公司不再进行回应。这也是华彬集团首次就商标权续约一事正式表态。
  关于“红牛商标使用权”授权许可,华彬集团方面称,“一直以积极促成合作的态度和泰国天丝方面沟通。”
  但对于双方在分红管理、授权许可、竞争禁止等相关层面的事实和纠纷,华彬方面称,公司已按相关程序积极应诉,有待人民法院的司法审理和判决,公司不再进行回应。华彬方面表示,中国红牛相关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仍在正常有序地进行中。
责任编辑:韩佳鹏所有分类第01类-化学原料第02类-颜料油漆第03类-日化用品
第04类-燃料油脂第05类-医药第06类-金属材料
第07类-机械设备第08类-手工器械第09类-科学仪器
第10类-医疗器械第11类-灯具空调第12类-运输工具
第13类-军火烟火第14类-珠宝钟表第15类-乐器
第16类-办公用品第17类-橡胶制品第18类-皮革皮具
第19类-建筑材料第20类-家具第21类-厨房洁具
第22类-绳网袋篷第23类-纱线丝第24类-布料床单
第25类-服装鞋帽第26类-钮扣拉链第27类-地毯席垫
第28类-健身器材第29类-食品第30类-方便食品
第31类-饲料种籽第32类-啤酒饮料第33类-酒
第34类-烟草烟具第35类-广告销售第36类-金融物管
第37类-建筑修理第38类-通讯服务第39类-运输贮藏
第40类-材料加工第41类-教育娱乐第42类-网站服务
第43类-餐饮住宿第44类-医疗园艺第45类-社会服务
>>&微信&商标上演争夺大战 背后的秘密你晓得吗?
&微信&商标上演争夺大战 背后的秘密你晓得吗?
来源:北京晚报编辑:未知时间:
现在你还不玩微信你就out了。众所周知,微信的商标是两个卡通人头像,他们在沟通对话。但在现实中,为这个商标的所属,两家公司却因无法沟通而打起了官司。
昨日,创博亚太(山东)科技有限公司因对&微信&商标归属的争议走上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的法庭,状告商标评审委员会,想要&拿回&微信的商标所有权。但法庭当庭宣判,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微信&商标争来争去
在2010年11月,腾讯公司推出微信产品前,创博亚太公司就对计算机软件和通讯服务两类业务提出了注册&微信&商标的申请。
申请提出后,一位名叫张新河的年轻人,以个人名义提出异议。商标局审理后认为,创博亚太公司申请注册的&微信&商标容易使消费者产生误认并导致不良的社会影响,不予核准注册。创博亚太公司不服,经过商标评审委员会复议,依然裁定不予核准。
在此期间,一家名为北京联智昭阳文化传播公司的企业也参与到了&微信&商标的争夺中。腾讯公司的微信产品是日正式推出的,而在此之前,腾讯就已经对微信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内测。但让人费解的是,微信正式推出三天后,腾讯才正式向商标局提出商标权申请。
因此,联智昭阳以7天的微弱时间优势抢了先,将&微信&商标权收入囊中。而联智昭阳公司在取得商标公告的半年前,就因未按规定参加年检而被工商局吊销了营业执照。目前,联智昭阳公司的&微信&商标已经被宣告无效。
根据商标局网站的查询结果,腾讯公司已经在2013年取得了&微信&。
诉诸法律 创博亚太失利
昨日,创博亚太公司与商标评审委员会的纠纷在北京市知识产权法院开庭审理。创博亚太公司要求商标评审委员会撤销不予核准&微信&商标的裁定,并主张自己申请在先,应该是微信商标的所有者。
创博亚太公司表示,自己早于腾讯公司两个月提出了商标申请,而商标本身并不存在商评委认定的&不良影响&,因此认为商评委的裁定并没有法律依据。
商评委则表达了不同的意见,由于创博亚太公司并没有向大众推出以&微信&为名的服务,因此不能认定其已经使用&微信&商标。截至裁定作出前,微信用户已超过4亿,并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市场和消费群体。因此,商评委考虑到公众利益,为了防止微信用户产生误认、不便和损失,才作出了不予核准的裁定。
&如果都可以这样操作,那以后所有公司都不用申请商标,看着哪个商标好就拿来用,最后就看谁的经营规模大就属于谁了,那肯定是不符合法律的。&创博亚太公司表示,他们曾与山东联通合作,&腾讯公司的用户规模一度还没有我们多,而且用四年后的用户规模来评价一个四年前的商标申请,本身就是不合法的。&
经过法庭审理,合议庭认为,商标申请在尊重先申请原则的同时还应考虑公众利益,当发生冲突时应当结合市场的客观实际,尽可能消除商业标志混淆的可能性。原告提供的现有证据不能证明其主张的&微信&产品已经形成大量服务群体,而微信广大用户已经对现有的微信服务形成了固定认知。
因此,法庭当庭判决维持商评委的裁定。原告方当庭表示将上诉。
近年来,商标纠纷案件愈演愈烈,小知在此提醒各位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如果在知识产权的道路上遇到困难,切记不要轻言放弃,更不要闭门造车,可以向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咨询,解决疑难问题。同时还要加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与商标侵权的不法行为抗争到底。&
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细软"的作品,均为本站原创,侵权必究!转载请注明“来源:中细软”并标明本网网址!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细软)”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相关作品刊发之日起30日内进行。联系方式:400-700-0065
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为了保护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及时准确地向权利人支付作品使用费,请作品著作权人及时与本网站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相关文章:
商标名称:
商标类别:
商品或服务:责任编辑:庄嘉琳
无相关信息
下载财经观察客户端
投诉举报:
在线投稿:
广告投放:
商业合作:
版权声明:
本网站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互联网,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构成投资建议。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我们会予以改正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牛商标官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