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哪些问题想清楚了反而更世界上最糟糕的工作

98015的图书馆
个人简介:
共&354&篇文章显示摘要每页显示&103050&条稍微懂点PPT知识的人都知道,做PPT最忌讳的就是把PPT当Word使用,不能在PPT上展示过多文字内容是做PPT的第一要点。所谓“演示者试图”就是只让演示者看到的PPT的备注信息和PPT的整体播放进度,而这些信息或者进度在投影仪展示给观众看的PPT上是没有的。所以说,这个功能对于经常使用PPT演示的人来说,是必须学会的,接下来,寻老师以PPT2016版...阅1&&转自&&公众公开&&17-04-08 23:42年薪50万的人是这样看文章的,学会了,年薪翻3倍。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小王肃说(即可获取5分钟学会话术锤炼)职场--小王肃说。2、蔡和城既卖奔---驰车,还“卖”合理的避税方案,他的cai---务知识能让方案落地,为客户服务到家;3、蔡和城提出的解决方案,能治愈华---翔老板两大痛点:A、公司上市后,高级经理因奖励奔---驰而离职概率变小;阅1&&转自&&公众公开&&17-03-30 23:50[视频]如何成为谈判高手。阅1&&转自&&公众公开&&17-03-08 01:43管理顾问在调查后发现,这个医院一共有32间手术室,每年要进行3万多台手术,本来就很紧张了,还有不少临时安排的急诊手术,一旦插进来,所有安排好的手术全部顺延,所以手术室外永远是等待做手术的医生和患者。管理者日程表的拖延,对员工而言,只意味着三个字:“等加班”。但急诊手术和预约手术是两种不同工作流程的工作。管理者对于员工工作...阅1&&转自&&公众公开&&17-02-26 23:36当你向某人正视冲突或问题时,你便是在设立界线。总之,这本书中,有关界线问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常见的,且一直困扰着我们:我们很难向别人说“不”、我们会觉得对别人设立界线是自私的行为、我们的生活会因为缺乏界线而失控、我们会因为设立界线而感到愧疚或恐惧等,而这些问题与我们自己的心理界线是紧密相关的,我们只有在学会尊重他人...阅1&&转自&&公众公开&&17-02-26 23:08你和高手的差距,不在智商,而在于思维模式。同样的,标注2的那一段——是什么和为什么,我举了我同学的例子来作为素材,给大家解释清楚了思维模式是什么以及建立了思维模式有什么好处。我们要做的,不是模仿他人的思维模式,而是勇于打破自己旧有框架,不断调整和建立新的、能够为我们所用的、基于不同目标要求的思维模式。除了阅读和写作,应...阅1&&转自&&公众公开&&17-02-26 23:02管理精英不会告诉你的心理学。阅1&&转自&&公众公开&&17-02-23 23:06详解企业并购如何估值。企业价值评估(整体资产评估)主要用于设立公司、企业改制、股票发行上市、股权转让、企业兼并、收购或分立、联营、组建集团、中外合作、合资、租赁、承包、融资、抵押贷款、法律诉讼、破产清算等目的整体资产评估、企业价值评估。针对不少企业缺乏无形资产价值评估观念的状况,企业在经营中除了要重视有形资产外,还必须...阅1&&转自&&公众公开&&17-01-09 09:18董明珠:回答不出这六个问题的销售,哪怕是销冠我都不要。之后进入格力的管理层,全票当选格力的经营部部长,也就是进入格力的第7个年头,董明珠带领23位销售员挑战竞争对手成百上千的销售员,并杀出重围,把格力登上中国空调的第一宝座,也掀开了闻名商界的格力传奇。都是在销售上打磨自己的职场人,立志在职场,职场销售,创业共同成长。阅1&&转自&&公众公开&&17-01-05 02:30赵刚的演讲:4.演讲主线:整句演讲,用''英雄''两个字做为主线贯穿始末.从一开始就称赞俘虏是英雄,给他们自尊与信心.接着分析国民党是腐败的孬种,共产党救老百姓的英雄.最后,给这些士兵选择,是做孬种还是英雄.赵刚演讲的成功,目标明确,从听众出发,清晰的思维地图,演讲主线有力.说服让这些被俘虏的士兵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做共产党的&...阅1&&转自&&公众公开&&17-01-04 01:19工作中哪些问题想清楚了反而更糟糕?
&&首推于&16.09.10
浏览(316)|回应(1)
“细节决定成败”是一句怎么看都不像有错的话。但大部分人都把这话理解成了“只有兼顾所有细节才能成功”。这就不对了,因为你每天上班的时间就那么几个小时,想太多细节,成了思想上的巨人,却也会成为行动上的矮人,最后只能在别人升职加薪时哀叹一句“为什么明明我想得比他清楚,却做得没他好。”所以今天,我就想来给你说说,职场上,哪些事情其实没必要想那么清楚。1“想”太多闲事做太少正事职场上需要我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心思太活络绝对是职场禁忌之一。“领导今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团队里的人会怎么看我?”“这个活儿我揽下来划算么?”……有多少人在犯这样的错——工作时把大部分心思放在了“揣测圣意”身上?因为想尽快拔尖儿得到老板重用、因为听闻了职场“老油条”们讳莫如深的办公室斗争,所以总是步步为营,生怕自己走错一步就万劫不覆。我刚工作时就是这样惊惊颤颤的。记得某个夏天的周六去上班,当天公司有活动人特别多,我就找了间安静的会议室忙自己的工作。呆了一会儿CEO恰好路过看见我在会议室,就推门进来说:“最好和别人合用一间吧,这样少开一台空调可以环保些。”当时的我刚入职一星期,CEO和我说的话不超过十句,其中就有这句。我那一下午都在想:完蛋了!还不知道CEO会怎么看我,然后就一直责怪自己思虑不周。那一下午,我就在担心、自责和抱怨运气不佳这些消极又复杂的情绪中度过,工作效率几乎为零。工作这么多年后才逐渐明白,领导最大的“圣意”就是每位员工都能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标。2“想”的太丰满做的太骨感在职场中,完美主义者的“思考”有时就是一场噩梦。“这个计划是最完善的么?”“这个方案是最优化的么?”“这套实施措施是最高效的么?”然后,继续伏案改改改!其实这种思考本身并没有错,而且较之于对上述那些闲事动的心思而言,这种“想”高级、有益太多。但如果太沉迷于“完美”本身,那只会与完美更加背道而驰。因为工作需要出活儿,甚至很多时候需要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杰维 · 伯恩斯说过:“过分追求完美,是取得成功的拦路虎,是自拆台脚的坏习惯。”而且沉溺于“完美”本身,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忘记自己真正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看过一个小故事,说一个人去河边钓鱼想晚上饱餐一顿,可是每钓上来一条鱼他都会拿尺子量一量,然后把鱼又放回河里。旁边另一个钓鱼的人看到后非常不解就去问他,你钓的鱼都不错啊,又大又好,干嘛要放回河里?那人说,因为我要找一条刚好能和我家烧鱼的锅尺寸匹配的鱼啊。吃鱼才是他的目的,可一不小心这个目标就被锅的尺寸喧宾夺主了。更何况即便你真的绞尽脑汁想出一个完美的方案,也不代表这个方案最终就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因为“想”只是第一步。往往我们总把思考看得过于隆重,成了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任何老板都希望员工完美交差,但任何理智的老板知道“完美”太遥远。先有一份实实在在的东西摆在面前——哪怕它只有80分——也比远在天边、不知何时到手的100分要有用。3职场中到底什么值得我们思考?上到宏观的公司文化、企业价值观,下到实际的人际关系、团队协作,甚至是第二天到底穿什么衣服合适、Email群发时收件人的排序,可以说我们在职场上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太杂。我们精力毕竟有限,还是需要在众多繁杂中理出一个优先级。在我看来,大多数职员需要站在两个立场去思考两方面的问题:雇主立场——毕竟老板聘你回来不是打算做老板娘的。身为员工我们有责任为雇佣自己的人产生贡献、创造价值,而且一定要尽可能的大。也许你会认为目前的薪资配不上自己的价值——这也许是公司薪酬体系的问题、也许是老板人品的问题、也许是当前公司效益的问题。但只要你尚未打算辞职,说明在内心深处其实你还是认可、接受当前这个匹配值的,即便你口头抱怨再多。所以,在其位就需要谋其政的你务必要时刻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如何为公司创造最大的价值?换言之,即,我如何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标?这是我们站在雇主立场上唯一需要思考的问题。自我立场——站在自己的立场时,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比较多,毕竟我们做一份工作既要能保证帮雇主获利,还要能确保让自己获益,而这个“益”不仅仅只是钱。Peter Ferdinand Drucker在《自我管理》这篇经典文章里提到的几点就很值得我们去思考:“我的长处是什么?”和“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其实是在帮我们解决如何让工作效率、效益最大化的问题。同时也能让我们有更明晰的自我认识,可以在职场角色转换、职业平台变化时能耗时最少地走上正轨。“我属于何处?”在清楚自己的长处和工作方式的基础上明确“我属于何处”其实是在帮自己筛选出那些不适合的工作、甚至是排除诱惑,这能够降低我们走弯路的概率。“我如何学习?”可以说这个答案决定了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我们的后劲有多足、究竟能走多远、站多高。如果下一次升职加薪还没有你的份,不妨想想(这个思考很有必要~)是不是自己想偏了、做少了。
(以上内容来自于网友投稿,如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点击
通知我们,我们将尽快予以删除。)
此投稿已是精品!
不再接受推荐
“过分追求完美,
是取得成功的拦路虎,
是自拆台脚的坏习惯。”
退出以后,该精选社将不会显示在您的首页
您发布的内容超过140字了,试试投稿功能吧
您发布的不能超过500字了!
您发布的内容已经超过500字了,您只能使用投稿功能发布
别忘了点击发布哦!
发布成功!
成功发布到审核区!
你为什么要举报此投稿?
举报说明:(可选)
成为小编才能给社长推荐哦!
我要当小编
举报成功!
收藏成功!
取消收藏成功!
您还没有认证为原创作者
若您先提交此文章,稍后认证,我们会将其自动添加到您的原创
先投稿稍后认证放下工作去旅行?想清楚这5件事再出发!_网易旅游
放下工作去旅行?想清楚这5件事再出发!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在工作不顺利,人生没有方向,加上单身的状态下,很多人都想要尝试放下工作去旅行,去体验人生,去试试看是否能够悟出一点道理,没准我们可以在国外赚取传说中“人生的第一桶金”。
(原标题:放下工作去旅行?想清楚这5件事再出发)
来源:StyleMode中文网放下去?可是,当你下了这个决定时,是否真正深思熟虑过,还是只是想逃避?你不一定要给任何人答案,但在决定前,请再确定一次以下事项:1. 诚实的面对自己当你决定放下工作,追寻自己长久以来的所谓梦想时,请诚实的试问自己“准备好了吗?”,是因为追梦,还是逃避现实社会的残酷?有些人在毕业之后,开始工作了两三年,也许不适应社会,而给自己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可以离开现阶段的环境,但这并不会使你成长,因为在第一个关卡,你就选择了逃避,而将来外出遇到困难,你要怎么去面对?2. 旅行不是一场梦幻的奢华之旅旅行不是渡假,不会有高级奢华的下午茶,或是五星级饭店。当你选择以旅行或是打工游学的方式去找未来的自己,你必须在有限的金额里面,做最有效的运用,生活可能会比你在自己的国家困难很多,也许会遇到语言的隔阂,不公平的对待,甚至日常生活的小事都会变得很困难,让你备受打击。3. 经济来源如果你是选择打工游学,你已经找到工作了吗?你是否愿意接受在农场杀猪或是牧场挤牛奶这种吃力的工作?如果你是旅行,那是否有足够的经济规画,万一在国外发生意外,是否有备用金或是你该怎么养活自己?还是拍拍屁股回家找爸妈救助?这些都是需要思考的问题。4. 除了勇气,还有足够的意志力很多人认为辞掉工作去旅行,只要有勇气就够了。那你就错了,你必须要还要有非常坚强的意志力,遇到任何问题,都要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如果你是一个娇贵的花朵,劝你最好不要去浪费时间和金钱。例如:想要学好语言,就必须一直强迫自己跟非同语系的人相处,说起来容易,但等到你只身在国外,看到说会说同样语言的人,就好像在汪洋中抓到一块浮木一样,舍不得放开了。5. 重回职场时,你准备好怎么面对了吗?当你花了一段时间去旅行,找到的方向和意义,终究是要回到现实,重新面对职场。很残酷的是,旅行这段时间的经验,并不会帮你的履历加多少分,当妳重回职场,你准备好接受吗?你真的有比当初离开时还成熟吗?
旅行可以增加你的人生经验,但这是一堂只为成熟和负责任的大人而设计的人生学分。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职场|工作中哪些问题想清楚了反而更糟糕?
读好书来??
“细节决定成败”是一句怎么看都不像有错的话。
但大部分人都把这话理解成了“只有兼顾所有细节才能成功”。
这就不对了,因为你每天上班的时间就那么几个小时,想太多细节,成了思想上的巨人,却也会成为行动上的矮人,最后只能在别人升职加薪时哀叹一句“为什么明明我想得比他清楚,却做得没他好。”
所以今天,我就想来给你说说,职场上,哪些事情其实没必要想那么清楚。
“想”太多闲事
做太少正事
职场上需要我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心思太活络绝对是职场禁忌之一。
“领导今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团队里的人会怎么看我?”
“这个活儿我揽下来划算么?”
有多少人在犯这样的错——工作时把大部分心思放在了“揣测圣意”身上?
因为想尽快拔尖儿得到老板重用、因为听闻了职场“老油条”们讳莫如深的办公室斗争,所以总是步步为营,生怕自己走错一步就万劫不覆。
我刚工作时就是这样惊惊颤颤的。记得某个夏天的周六去上班,当天公司有活动人特别多,我就找了间安静的会议室忙自己的工作。
呆了一会儿CEO恰好路过看见我在会议室,就推门进来说:“最好和别人合用一间吧,这样少开一台空调可以环保些。”
当时的我刚入职一星期,CEO和我说的话不超过十句,其中就有这句。
我那一下午都在想:完蛋了!还不知道CEO会怎么看我,然后就一直责怪自己思虑不周。
那一下午,我就在担心、自责和抱怨运气不佳这些消极又复杂的情绪中度过,工作效率几乎为零。
工作这么多年后才逐渐明白,领导最大的“圣意”就是每位员工都能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标。
“想”的太丰满
做的太骨感
在职场中,完美主义者的“思考”有时就是一场噩梦。
“这个计划是最完善的么?”
“这个方案是最优化的么?”
“这套实施措施是最高效的么?”
然后,继续伏案改改改!
其实这种思考本身并没有错,而且较之于对上述那些闲事动的心思而言,这种“想”高级、有益太多。
但如果太沉迷于“完美”本身,那只会与完美更加背道而驰。因为工作需要出活儿,甚至很多时候需要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杰维 & 伯恩斯说过:
“过分追求完美,
是取得成功的拦路虎,
是自拆台脚的坏习惯。”
而且沉溺于“完美”本身,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忘记自己真正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因为“想”只是第一步。往往我们总把思考看得过于隆重,成了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任何老板都希望员工完美交差,但任何理智的老板知道“完美”太遥远。
先有一份实实在在的东西摆在面前——哪怕它只有80分——也比远在天边、不知何时到手的100分要有用。
到底什么值得我们思考?
在我看来,大多数职员需要站在两个立场去思考两方面的问题:
雇主立场——毕竟老板聘你回来不是打算做老板娘的。
身为员工我们有责任为雇佣自己的人产生贡献、创造价值,而且一定要尽可能的大。
在其位就需要谋其政的你务必要时刻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我如何为公司创造最大的价值?
换言之,即,我如何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标?这是我们站在雇主立场上唯一需要思考的问题。
自我立场——站在自己的立场时,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比较多,毕竟我们做一份工作既要能保证帮雇主获利,还要能确保让自己获益,而这个“益”不仅仅只是钱。
Peter Ferdinand Drucker在《自我管理》这篇经典文章里提到的几点就很值得我们去思考:
“我的长处是什么?”和“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
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其实是在帮我们解决如何让工作效率、效益最大化的问题。
同时也能让我们有更明晰的自我认识,可以在职场角色转换、职业平台变化时能耗时最少地走上正轨。
“我属于何处?”
在清楚自己的长处和工作方式的基础上明确“我属于何处”其实是在帮自己筛选出那些不适合的工作、甚至是排除诱惑,这能够降低我们走弯路的概率。
“我如何学习?”
可以说这个答案决定了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我们的后劲有多足、究竟能走多远、站多高。
如果下一次升职加薪还没有你的份,不妨想想(这个思考很有必要~)是不是自己想偏了、做少了。
职场如战场。想在职场上混出个样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个人在步入职场之后,都要面对自己的菜鸟季。很多人发现,步入职场,才是学习的真正开始。从学校到职场,这个转换,让原先的优秀可能一下子成了落后,这个落差,会把很多人跌得失去对未来的信心。《这些都不懂,还敢拼职场》中,作者结合自身职场经历,从身边见到的人和做过的事出发,从如何说话、如何做事,到与领导相处和与同事相处,阐述一个菜鸟如何尽快成熟的方法。同时,作者还结合自己从员工到高管的经验,系列阐述从管理方法,到解决问题的途径,阐述一个管理者正确的管理之道。
文章源自LinkedIn(ID: LinkedIn-China )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阅读《
这些都不懂,还敢拼职场》。
沃阅读 沃阅读 沃阅读 小编说 “我们是谁?甲方!我们要什么?不知道!什么时候要?现在要!”近日,一组“我们是谁”的主题漫画空降各大社交平台,刷爆了朋友圈。吃瓜群众们纷纷前来,对所处的状态或所在的职业痛快地吐槽了一番,来了一次全民情绪大释放。这一事件成了生活...
沃阅读·今日听书:V神大战活动
沃阅读·今日好书:《魔鬼约会学》
沃阅读·今日好书:《别让不好意思害了你》
沃阅读·今日好书:《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
寒冷的冬天要不要给宝宝洗澡呢?很多妈妈都比较关心这个问题,不洗吧,担心宝宝身体不干净;洗吧,由担心温度低宝宝
这里有三个阶段的爬坡训练方法,让你能够征服每一次的爬坡。 你需要提高肌肉耐力来维持长距离爬坡的功率输出,如果
24H单车环太湖认证赛鸣枪开赛,当单车骑行赛邂逅美丽无锡太湖,必将是一场速度与激情的碰撞,一幅碧波与绿荫的呈
在1997年龄段的这批中国球员中,有不少天才球员已经打出了一点名声。郝润泽也是这个年龄段的球员,或者这个名字
中国联通沃阅读,最专注的每日阅读精选、精彩书评,献给爱读书的你。
感谢您的支持,请按照如下步骤取消屏蔽ABBAO的广告():社区广播台
热门推荐:
查看: 124|回复: 0
【职场】工作中哪些问题想清楚了反而更糟糕?
主题帖子积分
家元254603 元
在线时间16653 小时
汇报天数: 460 天连续汇报: 1 天[LV.9]以坛为家II积分排名
“想”太多闲事
做太少正事
职场上需要我们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心思太活络绝对是职场禁忌之一。
“领导今天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团队里的人会怎么看我?”
“这个活儿我揽下来划算么?”
有多少人在犯这样的错——工作时把大部分心思放在了“揣测圣意”身上?
因为想尽快拔尖儿得到老板重用、因为听闻了职场“老油条”们讳莫如深的办公室斗争,所以总是步步为营,生怕自己走错一步就万劫不覆。
我刚工作时就是这样惊惊颤颤的。记得某个夏天的周六去上班,当天公司有活动人特别多,我就找了间安静的会议室忙自己的工作。
呆了一会儿CEO恰好路过看见我在会议室,就推门进来说:“最好和别人合用一间吧,这样少开一台空调可以环保些。”
当时的我刚入职一星期,CEO和我说的话不超过十句,其中就有这句。
我那一下午都在想:完蛋了!还不知道CEO会怎么看我,然后就一直责怪自己思虑不周。
那一下午,我就在担心、自责和抱怨运气不佳这些消极又复杂的情绪中度过,工作效率几乎为零。
工作这么多年后才逐渐明白,领导最大的“圣意”就是每位员工都能出色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标。
“想”的太丰满
做的太骨感
在职场中,完美主义者的“思考”有时就是一场噩梦。
“这个计划是最完善的么?”
“这个方案是最优化的么?”
“这套实施措施是最高效的么?”
然后,继续伏案改改改!
其实这种思考本身并没有错,而且较之于对上述那些闲事动的心思而言,这种“想”高级、有益太多。
但如果太沉迷于“完美”本身,那只会与完美更加背道而驰。因为工作需要出活儿,甚至很多时候需要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美国著名精神病学家杰维 o 伯恩斯说过:
“过分追求完美,
是取得成功的拦路虎,
是自拆台脚的坏习惯。”
而且沉溺于“完美”本身,会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忘记自己真正的需求到底是什么。
看过一个小故事,说一个人去河边钓鱼想晚上饱餐一顿,可是每钓上来一条鱼他都会拿尺子量一量,然后把鱼又放回河里。
旁边另一个钓鱼的人看到后非常不解就去问他,你钓的鱼都不错啊,又大又好,干嘛要放回河里?
那人说,因为我要找一条刚好能和我家烧鱼的锅尺寸匹配的鱼啊。吃鱼才是他的目的,可一不小心这个目标就被锅的尺寸喧宾夺主了。
更何况即便你真的绞尽脑汁想出一个完美的方案,也不代表这个方案最终就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
因为“想”只是第一步。往往我们总把思考看得过于隆重,成了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任何老板都希望员工完美交差,但任何理智的老板知道“完美”太遥远。
先有一份实实在在的东西摆在面前——哪怕它只有80分——也比远在天边、不知何时到手的100分要有用。
到底什么值得我们思考?
上到宏观的公司文化、企业价值观,下到实际的人际关系、团队协作,甚至是第二天到底穿什么衣服合适、Email群发时收件人的排序,可以说我们在职场上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太杂。
我们精力毕竟有限,还是需要在众多繁杂中理出一个优先级。
在我看来,大多数职员需要站在两个立场去思考两方面的问题:
雇主立场——毕竟老板聘你回来不是打算做老板娘的。
身为员工我们有责任为雇佣自己的人产生贡献、创造价值,而且一定要尽可能的大。
也许你会认为目前的薪资配不上自己的价值——这也许是公司薪酬体系的问题、也许是老板人品的问题、也许是当前公司效益的问题。但只要你尚未打算辞职,说明在内心深处其实你还是认可、接受当前这个匹配值的,即便你口头抱怨再多。
所以,在其位就需要谋其政的你务必要时刻思考的一个问题就是:
我如何为公司创造最大的价值?
换言之,即,我如何完成自己的工作目标?这是我们站在雇主立场上唯一需要思考的问题。
自我立场——站在自己的立场时,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比较多,毕竟我们做一份工作既要能保证帮雇主获利,还要能确保让自己获益,而这个“益”不仅仅只是钱。
Peter Ferdinand Drucker在《自我管理》这篇经典文章里提到的几点就很值得我们去思考:
“我的长处是什么?”和“我的工作方式是怎样的?”
对这两个问题的思考其实是在帮我们解决如何让工作效率、效益最大化的问题。
同时也能让我们有更明晰的自我认识,可以在职场角色转换、职业平台变化时能耗时最少地走上正轨。
“我属于何处?”
在清楚自己的长处和工作方式的基础上明确“我属于何处”其实是在帮自己筛选出那些不适合的工作、甚至是排除诱惑,这能够降低我们走弯路的概率。
“我如何学习?”
可以说这个答案决定了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我们的后劲有多足、究竟能走多远、站多高。
如果下一次升职加薪还没有你的份,不妨想想(这个思考很有必要~)是不是自己想偏了、做少了。
本文由LinkedIn领英原创,作者思小妞。
上一篇:下一篇:
帮助回答家友提出的悬赏问题50个以后,可以在“互助问答中心”申请本勋章
绑定微信勋章
绑定微信即可获得(获得方法:点网站上的“微信机器人”,进入,关注家园微信,并绑定论坛帐号,然后回复“领取”,即可获得本勋章)
当日登录的等级在三年级以上的成员均可自动获得
管理员勋章
管理员勋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清楚再结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