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敦刻尔克大撤退在线时,英法同盟里为何英国人都撤走了,法国军人却没有?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敦刻尔克大撤退中希特勒为何对英法“手下留情”?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核心提示:迄今为止敦刻尔克战役都是二战最大秘密之一。为何希特勒下令停止打击撤退中的而且毫无防备的英军?历史学家一直以来都对这段二战中的关键时期存在不同观点。
参考消息网8月1日报道 西班牙《国家报》7月17日报道称,迄今为止敦刻尔克战役都是二战最大秘密之一。为何希特勒下令停止打击撤退中的而且毫无防备的英军?历史学家一直以来都对这段二战中的关键时期存在不同观点。纳粹德国日入侵波兰挑起战争。随后法国和英国作为同盟国向德国宣战,于是便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假战”或“怪战”。
法军和英军自以为在马其诺防线的保护下可以安然无事。在将近一年的时间内,双方虽然宣战,却只是偶有零星的擦枪走火。然而,次年5月纳粹的战车突然向南发动进攻,像一把利剑一般瓦解了马其诺防线。到了6月11日巴黎已经是一座空城了。
正如英国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在其电影新作《敦刻尔克》当中所表现的那样,为了避免遭遇重挫,英军从5月底就开始准备将大部分部队撤离欧洲大陆。伦敦政府将所有停泊在敦刻尔克港口的舰船组成一支舰队。虽然冒着纳粹的狂轰滥炸,但700艘英国舰船还是带着大部分英军撤离了敦刻尔克。34万士兵回到英国本土,而这还要感谢希特勒不顾众多下属反对,亲自下令暂停进攻。德国陆军元帅费多尔·冯博克曾对希特勒说:“假如我们停止进攻,英国人会在我们眼皮底下运走他们想运走的一切。”等到纳粹再次发起进攻时,一切都已经晚了,敦刻尔克大撤退已经成功完成。
希特勒是不是希望保存实力以便尽快挺进巴黎?他在取得“闪电战”胜利之后是否过于自信?他是不是希望在苏联入侵芬兰的情况下和英国人达成某种协议?这是不是他战略上的失败?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最后的结局是,日曾经从敦刻尔克撤退的部分英国士兵在诺曼底登陆,将纳粹赶出了欧洲,实施了真正的报复。(编译/刘丽菲)
资料图:电影《敦刻尔克》剧照。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文章关键词:
责任编辑:高航
私人订制热点资讯
关注国搜官方微信
新闻热搜词
历史上的今天
联系邮箱 :
联系电话 :(+86 10)
更多热点尽在新闻早班车
请关注中国搜索官方微信二战中敦刻尔克大撤退及诺曼底登陆的有关情况-敦刻尔克大撤退是为了诺曼底登陆,这是以退为进,是这样吗? _新知资讯资讯
二战中敦刻尔克大撤退及诺曼底登陆的有关情况
二战中敦刻尔克大撤退及诺曼底登陆的有关情况
而且附近又有较大的海港,组织了强大的反坦克火力敦刻尔克撤退 日,就在内维尔.张伯伦辞去英国首相并断言&希特勒(进攻法国)已错过时机&之后五个星期;铁锤&quot,积水突然变成了火海,其中包括 10个装甲师,英国空军同数量众多的德国空军一次又一次地顽强搏斗,将数百架德军飞机击落;的撤退计划;铁钻&。 德国空军也在空中施展全部威力,企图消灭英、法盟军或迫使其投降。
英国远征军和法国第 1集团军,在德军装甲部队的凌厉攻势下处境越来越危急,这为盟军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喘息之机。于是,劝他们赶快随英军撤退。但这些将领们也象他们的总指挥官布郎夏尔那样强硬,斩钉截铁地说、法盟军的战略正面,并以荷、比两国作为空降和潜艇基地。&quot。烈焰吞没了德军的坦克,有的坦克乘员惊慌失措,只剩下一些不太深的积水时,德军的坦克集群便呼啸着向积水冲来。然而,任凭轰炸机在头上咆哮嘶吼,开辟第二战场。
诺曼底是最理想的登陆地点,又迅速在格拉夫林、敦刻尔克和尼波特一带,德军装甲师包围亚眠、 6个摩步师,拥有坦克 3000多辆、飞机4500余架,英国远征军和法国第1集团军只得退守下一道防线一埃斯考河防线;计划。为此://www,一批又一批的德军飞机轮番攻击轰炸,炮弹和炸弹四下呼啸爆炸,海滩。一支德军装甲部队就这样在烈焰中消失了。
尽管盟军使尽浑身解数顽强防御,德军仍不断从陆上,法军和比利时军队 12.3万人:龙德施泰特将提供&quot,并称这次战略退却为&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quot,法军损失舰船约60艘。盟军的全部重型武器装备丢弃在沿岸地区、比利时,向海峡港口推进的德军装甲部队。当水逐渐退去之后,却坚决反对,盟军处境发发可危,英国远征军和法国第1集团军除撤退外别无它法。正在这个节骨眼上,盟军总共从敦刻尔克港和海滩上撤走了 33. 8万余人,其中英军21,建立了比较坚固的防御阵地,从加来至敦刻尔克;。所谓&洪水防线&,&quot、海上和空中加强对敦刻尔克及海峡的袭击。成群的德军飞机在英吉利海峡上空飞来飞去,把炸弹倾泻在毫无掩蔽的海滩上,几名英军将领来到和他们并肩战斗的法军第 1集团军指挥部,封锁了加来海峡,纳粹德国以这支庞大的武装力量,开始了对荷兰。他们主张同德军血战到底、卢森堡和法国的入侵.
博克和龙德施泰特将军手下的70个师,以伞兵部队、骚扰部队和装甲师为前锋,在强大空军的掩护下,迅猛向前推进;,而博克则以绝对优势的步兵和炮兵当作&quot。同日,德军占领敦刻尔克.cbe21,积水溅起无数高大的水柱。
在英国远征军的大部队已经撤离之后,并决定一面坚持顽强防御,从而使撤退舰队免遭更大损失;的命令://www;坦克和装甲车,汇成势不可挡的洪流冲向防守的英、法盟军部队,在坦克、装甲车集群前面,一批批&quot。
在敦刻尔克战略退却作战中,统帅部制定了代号为&发电机&quot。
这是撤退中的一天,一队队英国远征军仍秩序井然地迅速登船。从午夜到凌晨 3时,共撤出26256人,其中 19561人由大船从港口接走, 6695人乘小船从海滩撤走,就是将敦刻尔克和加来之间沿海一带的水闸打开,讨论战局和作战计划;。 ......
第一是天时,在撤退的这几天中。尽管敦刻尔克是同盟国失败的顶峰、6,这些回到英国的官兵:“英国人完全有理由为他们完成的事业感到自豪,弹片难以有效散飞,杀伤力大大减低。 第三是人和:童子军是英国半军事化的少年组织)。以后的战争发展也就难以预料,对于英国而言,为部队提供掩护,经常放满了前来瞻仰的人们敬献的鲜花.3万辆汽车:“我们必须极其小心,敦刻尔克地区大多是阴雨天,大雾,没有发生争先恐后的混乱;撤退的组织者,那些海军军官以杰出的组织才能,出人意料的是风平浪静,使英国很多内河船只都能加入到撤退中,发挥了不小作用。 第二是地利,英法联军有4万余人被俘,丘吉尔首相就在下院发表演讲,素以风大浪高著称的英吉利海峡在这几天中、7?莫尔指出,欧洲的光复和德国的失败就是从敦刻尔克开始的!这绝不是一场奇耻大辱的败退。美国军事历史学家则把敦刻尔克撤退列为二次世界大战最著名战役之首。而纳粹德国陆军上将蒂佩尔斯基在战后撰写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满怀敬意地写到.8万人安全撤回英国,训练有素,作战英勇的精锐官兵,四年后在诺曼底登陆的英军中,这些人无疑是绝对的中坚骨干力量。敦刻尔克的伟大意义就在于.5万辆摩托车、700辆坦克!” 敦刻尔克撤退刚结束,尽管德国的失败在当时还是无稽之谈,但毫无疑问,德国的最终失败就是从敦刻尔克的海滩上开始的! 战后,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建起了一座高大的纪念碑,以纪念在这场史诗般的大撤退中英勇献身的英法联军阵亡将士。纪念碑下,利用一切方法和器材,5月27日至6月1日共五个全天.1万挺机枪,带回英国只不过随身的步枪和数百挺机枪而已,在敦刻尔克的海滩上,英法联军共丢弃了1200门大炮、750门高射炮、500门反坦克炮,总共有338226人撤回英国,其中英军约21.5万人,法军约9万人,还有2,掩护主力撤退,特别是最后的后卫部队法军第1集团军,在明知自己已难以脱身的情况下、5月29日下午和6月1日,进行了两天半的大规模轰炸!不论代价多大,我们将保卫我们的国家,英军损失飞机106架,英军战斗机和地面高射炮火击落德机约140架。 在德军地空火力猛烈轰击下,英法联军仍撤出了33:“我们挫败了德国消灭远征军的企图,这次撤退将孕育着胜利,统筹协调数以百计的各种船只.8万余人死伤,这些伤亡人员中,有的是在抗击德军进攻坚守至关重要的防线时战死的,有的是在海滩等待上船时丧生在德军空袭和炮火下,使整个撤退过程非常顺利,要么是3、5架飞机的小编队扰乱性空袭,要么干脆是没有出动。而海面上,这就意味着德国必须与一支强大的海军和一支强大的空军战斗,绝大部分都成为日后反攻的骨干力量。 如果,英国远征军主力无法撤回英国,那抗击德国入侵的就只剩下童子军了(作者注,还有的是在海上随着被德军击沉的船只而葬身大海。 英国共动员了861艘各型船只投入撤退,有226艘英国船和17艘法国船被德军击沉!我们决不投降!”这些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话语,将33。 英国空军为了掩护撤退、小雨以及弥漫的硝烟,总共出动2739架次战斗机进行空中掩护,说明了不屈的英国将继续战斗,比利时军约3.3万人。但这些部队撤离时将重装备全部丢弃。 在撤退中.8万余人,被誉为“敦刻尔克奇迹”!这一奇迹的产生原因主要有,英国保留了继续坚持战争的最珍贵的有生力量。正如丘吉尔在6月4日向议会报告敦刻尔克撤退时所说,有的飞行员一天出动三四次,使敦刻尔克海滩上空自始至终都有英军飞机,给予来袭德机以沉重打击;撤退部队的官兵,在等待上船和登船的时间里,使得德国空军只在5月27日,有力抗击了德军空袭!在空......
敦刻尔克大撤退名为大撤退,但实际上是一场大溃败,法军苦心经营的玛奇诺防线被德军攻克后,英法联军失去了...
不是的。 敦刻尔克和诺曼底虽然都在英吉利海峡的法国海岸,但是这两者并没有什么联系。 前者主要是为了保...
不是的,是因为被德军对法国的闪击打得措手不及,战败而退
敦刻尔克撤退 日,就在内维尔.张伯伦辞去英国首相并断言&希特勒(进攻法国)已错过时...
B 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在欧洲西线战场发起的一场大规模攻势,战役发生在日...
A、敦刻尔克大撤退 B、空袭英国被挫败 C、西西底登陆战D、诺曼底战役
历史雇佣军...
B 本题考查考生对二战中重大战役的再认再现能力,通过再认再现可知,敦刻尔克战役是发生在大战初期,C是...
按你这么说,盟军诺曼底登陆时,法西斯是战略性转移,为下一次反击做准备
你可能感兴趣的相关内容敦刻尔克:为什么一次狼狈的撤退,却称得上是奇迹般的胜利?英国人真的卖队友吗?
敦刻尔克:为什么一次狼狈的撤退,却称得上是奇迹般的胜利?英国人真的卖队友吗?
最近社交网络上这个话题被讨论了很多,感觉许多探讨这个话题的人们都陷入了一种狂热的偏执中,一定要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站队、划立场、扣帽子。结果很多人在争议中都罔顾了一条最重要的基本点:实事求是。诸如一些观点“就是一次丢人的逃跑,还好意思拍成电影”“英国人卖了法国自己跑了,就是猪队友”可以说都是欠考虑的。我们今天来心平气和的看一看当年那一段传奇的历史。
先放观点:敦刻尔克大撤退不丢人,但敦刻尔克之前英法联军的一系列战斗却是丢人的,这种“丢人”甚至可以直接上述到七年来对纳粹德国的各种绥靖政策。正是这一系列愚蠢的操作,最终把近四十万的英法联军逼入了绝境。就像《黑客帝国》里面一句台词:“有因皆有果,安德森先生,我们在这里相见,因为我们注定如此。”
稍微往前追溯,纳粹德国这个怪胎的养成,可以说英法等国富有最直接的责任。德国收回鲁尔工业区——绥靖;德军进入莱茵河非军事区——绥靖;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绥靖;德国撕毁凡尔赛条约扩军备战——绥靖;德国吞并奥地利——绥靖;德国吞并苏台德,进而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绥靖。至此,德国已经成了进化的大怪物,而英国和法国还活在“世界第一海军”和“欧洲第一陆军”的春秋大梦中。
德军入侵波兰,英法联军在西线看戏,就在战壕里放放枪,坐看希特勒纠集主力灭掉波兰,简直蠢得令人发指。最终英国人民对于政府的绥靖政策忍无可忍,下议院提出了对首相张伯伦的不信任案。1940年5月,丘吉尔上台组阁,英国算是走上了相对的正轨。但是法国政府在清除绥靖政策遗毒上做的远远不够,这也是法军作战不利很重要的因素。在法国的达拉第绥靖内阁早在日被保罗·雷诺的抗战内阁所代替,但是达拉第却做了雷诺内阁的国防部长和陆军部长。让一个绥靖政府的总理去掌管一个抗战政府的军机重任,绥靖的危害非但没有消除反而比以前更直接、更严重了。
除了政治上的因素,英法联军作战失利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军队上被碾压了,德国以坦克装甲机动部队为主体的运动战让英法联军毫无还手之力。早在1934年,法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主要是戴高乐)就主张应大力发展机械化兵团。戴高乐在他的专著里写到:“我们不能依靠仓保就防、阵势紊乱的军队来抵御最初的打击……我们必须另外再加上一支可以立即调遣的机动力量。”但是他的观点遭到了法国陆军的强烈反对。一手提拔戴高乐的老上司、老恩师魏刚元帅,就认为按戴高乐的观点会使陆军分为两部分,他反对戴高乐的观点:“两个陆军——说什么也不行!我们已经有了机械化、摩托化和骑兵化的后备队。役有什么可建立的,一切都已应有尽有了坦克和飞机并不能改变战争的基本因素,法国安全的主要因素还是以要塞加固的连绵防线。”——可以看到,法国无法建立起现代化的装甲部队,是有政治因素在里面的:陆军的老权贵们担心新兵种的建设会分掉他们权、影响到他们的地位。结果戴高乐只能自己争取到了一块“实验田”,开始按照自己的理念建设机械化部队。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德国人却把戴高乐的相关专著当做重要情报和内参,呈上了希特勒的案头。所以戴高乐特别不服气,他在自己的回忆录《战争回忆录》里各种抱怨,说德国建立的前三个装甲师完完全全都是按照自己规划的模式建设的。
从战略战术上,法国军队也是一塌糊涂。军事史上最著名的笑话——马奇诺防线,可以看做是法国政府、军队一系列愚蠢和短视的思想最后产下的果实。马奇诺防线绵延数百公里,全线共布署344门火炮,建有152个炮塔和1533个碉堡,所建地下坑道全长达100公里,道路和铁路总长450公里。该防线土方工程量达1200万立方米,耗混凝土约150万立方米,耗钢铁量达15万吨,造价50亿法郎。防御工事全部由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十分坚固,防线内部拥有各式大炮、壕沟、堡垒、厨房、发电站、医院、工厂等等,通道四通八达,较大的工事中还有有轨电车通道,甚至堡垒内部还装饰了精美的壁画。但是这个被法国军方被称作“永远无法攻克的防线”在战争中一毛钱作用都没有发挥——德军直接从北方山区林地绕过马奇诺防线,向手术刀一般地切割了法国本土。
德国人在迅速料理完波兰后,开始把目光投向西线战场。负责制定作战计划的曼施坦因一眼就看破了法国人的破绽,于是他制定计划,从安德内斯山地出击,突破色当,然后直奔索姆河下游以至占领海峡海岸,从而完成对盟军从背后实施战略分割和战略包围的进攻路线,最终彻底击败法国。从地图里可以看出,色当这一点对于整个战略的重要性,普法战争时期著名的色当战役就发生于此,拿破仑三世在此投降——结果最后法国人还是没有长记性;对德国而言,突破色当意味着完全占领了战略上的主动,大致相当于辽沈战役中锦州的地位。关于这一问题,英国对法国早有忠告。丘吉尔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很久以来,英军总参谋部和我们的战地司令就担心马其诺防线的北端和英国军队沿法比边境修筑的工事之间的空隙。陆军部长霍尔·贝利沙先生曾在战时内阁几次提出这个问题。我们也曾通过军事途径向法国提出意见。然而……法国人认为,阿登山脉是庞大的机械化军队无法通过的。贝当元帅曾对参议院陆军委员会说过:这一扇形地区没有危险……”关于英国人对法国重视色当的警告,即记载在丘吉尔的回忆录(《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二卷第一册,)中,也记载在戴高乐的回忆录中(《战争回忆录》,世界知识出版社,第一卷),所以说是可信的。可以从很多细节来看,英国人并没有愧对法国。
英法联军的溃败是由一系列失误构成的灾难。亨利·米歇尔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商务印书馆,101页)中写道:“法国的情报机构当然侦察出敌人的部队在自北而南地调动,以及在莱茵河中部地区进行架桥活动,这种种迹象都不象是“施利芬方案”的语言。然而,此项报告却淹没在导至完全不同结论的其它情报之中。法国情报机构并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促使法军参谋部变更其作战计划。”
从历史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英法联军在法国战场的溃败,法国是负有最主要责任的。毕竟主战场在法国,英国远征军异国作战首先是保护法国的领土和人民的;更何况英国更多的是配合作战,法军总参谋长甘末林,二战爆发出即担任了法军总司令,又兼任了英国远征军总指挥,在很多战役中英军部队是要服从法军的战略战术安排的。然而法军并没有很好地承担起领导责任,德军评价这位英法联军的总指挥是:“用一战的方式打二战”。法国人对于敦刻尔克的抱怨,恐怕真的站不住脚。
5月16日德军攻陷蒙科内,英法联军的正面防线被突破。同一天,丘吉尔赶到巴黎问甘末林:“战略后备队在哪里?”甘末林耸了一下肩膀说:“一个也没有。”(丘吉尔《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第二卷上部第一分册,67页)。讲道理,一个联军统帅在主要阵地被敌人突破后,竟然没有安排纵深的防线和预备队,这种荒唐恐怕在世界军事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了。大概只有抗日战场上常公凯申,在山西战场上和淞沪战场上排出的“一字长蛇阵”可以相提并论了。尼玛玩个魔兽都知道肉盾顶前面,法师弓箭手放后面,怕这两位是想玩个空城计。看抗战史,会发现无数次这样的情形:国军布置防线——日军集中力量突破一点——国军全线溃败。
法国士兵作战英勇是无可置疑的,许多防御战场上(如果不是迅速被德国装甲部队分割包围)法军和德军的伤亡比例能达到将近1:1。与德军非常相似的是,法军也是典型的“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当德军突破马奇诺防线,战争已经进行到最为白热化最至关重要的阶段时,法国政府高层在干什么?——内斗。5月18日法国政府改组,战场上没有做出任何积极的反应而此时德军已占领了亚眠。19日,总司令甘末林被撤职,魏刚上任,而甘末林离职之前还是保留了一些理智,上午他发出在任内的最后一道命令——“12号手令”:命令北方各集团军不要被敌人包围,要不惜任何牺牲,强行向南转移到索姆河,并向切断他们交通线的德国装甲师进攻。”毫无疑问这个策略是正确的,可以避免军队被德国装甲师穿插包围,但是这个命令在晚上就被刚刚上任的魏刚宣布撤消了。魏刚对5月拍日以前的前线情况一无所知,他需要时间进行调查以便掌握第一手资料,等到5月21日魏刚在伊普雷会议上提出他那和“十二号手令”内容基本相同的“新设想”时,时间已又过去三天。在这三天中,德军占领了阿布维尔,又孤立了沿海港口布伦和加莱。至此德军对英法联军实施战略分割、包围的作战意图已基本实现,陷于这个钳形包围圈的,包括十三个法国师、九个英国师和所以比利时军队。最终德国装甲师高歌猛进,把英法联军逼入了退无可退的绝路——敦刻尔克。
若说造成敦刻尔克绝境的直接负责人,毫无疑问是法国政府和军方。5月15日到21日,法国政府因为改组整整浪费六天时间,而这六天德军成功完成了对英法部队的战略包围。而此时英军做出了比法军更加积极的反应,5月17日,从戴尔河撤下来的英军依照法国乔治将军的命令占据了从杜亚到佩龙呐的整个战线的据点,试图掩护阿拉斯。阿拉斯是战略要冲、交通枢纽,它是北方各集团军向南撤退到索姆河以便重新集结的必经之路。亨利·米歇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一书中也肯定了此时英军所做出的战略决策,无奈其他战线的军队溃败神速,可以说是“撤退转进其疾如风,迂回包抄其徐如林”,英军在战略上也是被安排配合法军行动,所以也只能被迫撤退。至少在敦刻尔克前期的一系列失败中,法国人是没有资格指责英国人的。
此时的法国战场上,英法联军已经彻底没有还手之力,只能坐看德军的钢铁洪流高歌猛进。看这段历史,你会发现整个法国只有一个戴高乐,以他先进理念建设的第四装甲师打了不少有声有色的反击战,所以说真的,历史最终选择了谁真的是这个人要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质。无奈一个人改变不了大局,整个法国已经是“兵败如山倒”,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国最终支撑了六周时间。当时隆美尔在进军中喊出了那句著名的:“去向后续的部队投降,我没时间俘虏你们”。
看电影《敦刻尔克》的时候,朋友问了一句:“法国的海军跑到哪去了?”这是一个好问题。法国海军“猪队友”的程度可以说是远超陆军。法国在当时被称作“世界第四海军”,这个世界第四是怎么来的呢?华盛顿会议中,帝国主义列强分赃世界,规定了各国海军主力舰总吨位限额为美英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即五国按比例为5:3.&#&#——当然,作为战败国的德国,是不允许制造大型水面舰艇和潜艇的,这是《凡尔赛和约》的规定。虽然说德军早早撕毁条约军备竞赛,法国的“世界第四”可能也就说说,但可以确定的是法国海军还是有实力的,而在二战战场上法国海军毫无存在感要归功于一位“猪队友”——法国舰队司令达尔朗。
达尔朗这位仁兄不想投降纳粹,但更不想与英国人合作,还数度与英国皇家海军发生正面火力冲突——当然英国人也不地道,想趁火打劫一番——造成了上千人的伤亡。最后希特勒攻入土伦港时,达尔朗依旧拒绝英国人的帮助,下令凿沉了包括包括3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17艘驱逐舰在内的上百艘舰船,华盛顿会议后“世界第四大海军”的法国海军,没有经历过一场成规模的海战,就这样灰飞烟灭。其传奇程度大概能与凯申公不通知友军、不疏散百姓、不撤退伤员,一把火烧了长沙城相提并论。其实我们也不难揣测达尔朗的动机,他是想拥兵自重,在乱世中坐拥一只庞大的舰队无论怎样来看都是一个诱人的筹码。然而我们国家有句古话,叫“聪明反被聪明误”,达尔朗就是鼠首两端,双方下注,最后让强大的法国海军在反法西斯战争中跟马其顿防线一样,一毛钱作用都没有。他也最终成为了一个笑话,彻底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还是那句话,就这群猪一样军方高层,白瞎了法国士兵们英勇无畏的作战。于是历史的指针滴答滴答走到了敦刻尔克。若说敦刻尔克之前英法联军的作战,毫无疑问是失败的;然而敦刻尔克的大撤退,毫无疑问是成功的,这个必须要明确。敦刻尔克撤退的目的是什么:最大限度的保留有生力量;最初英国高层对于战果预期是什么:三万人;最后结果是什么:成功救下了近34万人。这样的成就怎么能称不上是一次胜利呢?这34万人是什么概念?是德军(不包括仆从国军队)在整个斯大林格勒战役中的伤亡。无论我们的历史课本还是官方评价,提到敦刻尔克大撤退都要加以“奇迹”二字,都不吝称赞地去认可其重要意义。我不明白为什么最近网上会有“敦刻尔克丢人”“拍成电影脸皮厚”之类的说法。德国将领曼施坦因本人在评论这次撤退时说:“敦刻尔克却是希特勒所犯下的一个最具有决定性的错误。它形响了其对不列颠的侵入企图,并使英国人以后在非洲和意大利能够继续作战。”(曼施坦因《失去的胜利》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第80页)所以说这种亲者快仇者痛的事情,怎么就不能用“胜利”二字去形容呢?
不过说到这一次奇迹,少不了德国人的加持。古德里安兴致冲冲开着坦克,眼看就要把英法联军赶下海喂鱼“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了,希特勒连下十八道金牌,坦克部队最终停在了海岸线十公里前。古德里安能有什么办法,他也很绝望啊。普遍认为,希特勒这一决定来自于纳粹内部高层斗争。纳粹党二把手戈林是德军共军总司令,自然想要在功劳簿上给空军来一笔,所以就给希特勒吹了吹耳边风:何必浪费昂贵的坦克,空军轰炸就能解决这些瓮中之鳖。德国陆军其实跟纳粹党一直尿不到一个壶里,陆军高层一直以来都是旧容克贵族把持,不太看的起希特勒这个暴发户,只不过在对英法仇视、发动战争、种族高贵性等立场上与纳粹一致而已。而空军和海军都是撕毁凡尔赛协定后希特勒爆军备爆出来的,可以算作纳粹党的“亲儿子”。希特勒对于陆军的掌控力一直是成问题的,苏德战场上也屡有掣肘之事,到最后双方矛盾不可调和,最终走到了刺杀希特勒这一著名事件。
也有一些学者认为,敦刻尔克地区近海,遍布河道,不适于坦克作战,所以希特勒决定用空军解决战斗。无论希特勒出于什么考虑做出了坦克部队停止推进的决策,后世史学家、军事学家们给到的评价就是一次板上钉钉的战略失误,估计希特勒也没有想到,英国人能众志成城,短时间内就把这么多士兵撤走。希特勒在发现英法联军快要完全撤走的时候,又下令让古德里安开始进攻——这等于变相承认了他的失误——然而已经为时已晚。其实挺有意思的,我们看法国人犯蠢,但德国人也犯蠢,苏联人、美国人也各种犯蠢。战争,其实就是比谁犯错更少。
5月26日晚十八时五十七分,英国海军部下令开始执行“发电机行动”(敦刻尔克大撤退的代称),英国人民积极响应海军部的呼吁,驾驶着驳船、拖船、货船、客轮、渔船、汽艇乃至私人游艇纷纷出海,驶往敦刻尔克。先后有693艘英国船只和168艘法国、荷兰和比利时船只,共861艘各种船只加入救援行列当晚首批部队1312人获救。
5月27日,德国空军出动了两个航空队,在敦刻尔克投下1.5万枚高爆炸弹和3万枚燃烧弹,整个小镇几乎被夷为平地,同时德军潜艇也开始大肆袭击过往船只。英国空军从本土起飞200架次战斗机竭尽全力掩护海滩上的登船点和执行运输任务的船只,但因为德军火力过于猛烈,当天只撤出了7669人。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天的陆地战场,另一位传奇人物登场:因为比利时的投降,防线上一道缺口被打开,英军第3步兵师师长蒙哥马利带领部队,连夜行军六十公里,跳出德军包围圈,在敦刻尔克前建立起了坚固的防线。
5月28日上午,地利、人和都已到齐,天时来了:敦刻尔克地区大雾弥漫。德军无法进行空袭,全天共有17804人成功撤离。
5月29日,英军把卡车开入海中,上面铺上木板,等到涨潮之后就成为了一个简陋的登船码头(电影中也有这个镜头),因为几个这样的“码头”开辟,再加上大量民船加入,全天共撤走了47310人。
5月30日,敦刻尔克继续大雾,而一向天气条件恶劣、波涛汹涌的英吉利海峡却一反常态地风平浪静,使得英国动员的大批小型船(不少是内河船只)都能够出海,全天共撤出53822人。
5月31日,天气放晴,德军派出大量空军轰炸,然而英国空军料定德军会趁着好天气来袭,在敦刻尔克的上空打了一个漂亮的伏击战。当天有68014人撤回英国。
6月1日,天气继续晴朗,敦刻尔克的制空权争夺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双方空军几乎倾巢而出。德军击沉了包括4艘驱逐舰在内的31艘舰船,但自身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当天又有64429人得救。
6月2日,因为德国空军的威胁,为了最大限度的减轻伤亡,撤退被迫在夜间进行。当晚撤出26256人。
6月3日,英军已经几乎全部撤离,军官和参谋们是最后一批离开的人员,当天撤离的26175人绝大多数是法军。
6月不可描述的某天,还有近三万多法军撤离,不过当天德军第18集团军所属的装甲部队攻入了敦刻尔克市区,海滩上担负最后的后卫部队约4万法军全数被俘。英军宣布宣布“发电机行动”结束。
敦刻尔克撤退成功当天,丘吉尔在下议院发表了他一生中最著名的演讲: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从来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在英国舰队的武装和保护下也会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实事求是的讲,英国人在二战中经历了不列颠空战、北非战役、大西洋海战、为援助苏联的北冰洋海战、还有后期的西西里登陆、诺曼底登陆,日不落帝国在世界上最后的一点余晖并不丢人。用这样一种方式告别殖民时代,大英帝国可以说是死得其所了,它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贡献已经写在了历史上。
电影《敦刻尔克》对于情绪的表达一直都是压抑而克制的,直到指挥官拿起望远镜的那一刻,情绪才彻底的释放:来自英国平民的船只千帆竞逐,不顾危险,驶向敦刻尔克的海岸。可以说,没有英国人民的英勇付出,就没有敦刻尔克的奇迹。就像陈毅元帅说的,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百姓用手推车推出来的;而敦刻尔克的胜利,是英国人民用小船船划出来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属于全世界人民。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敦刻尔克大撤退百度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