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哪些国家拉哪十二个国家

只要中国下狠手,印度国家都崩了,哪来的舰队?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我是受过教育的理科学人,写过的文章最有影响的是《正视日本》系列和《台海战争:中华民族“战争崛起”的必由之路》被网络广泛流传和置顶,强国是我从小的梦想,就让我从这开始吧!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1:13:28&)
3513字(5936/44)
( 16:36:47)
76字(354/1)
( 19:58:45)
( 11:22:31)
83字(28/1)
( 16:02:08)
( 10:23:54)
221字(66/0)
( 21:27:47)
31字(114/1)
( 22:52:19)
22字(27/0)
( 19:47:45)
( 19:17:49)
( 19:22:50)
66字(111/0)
( 19:14:53)
( 18:54:16)
21字(11/1)
( 21:31:34)
( 18:31:25)
48字(110/0)
( 17:55:09)
97字(23/0)
( 17:53:41)
65字(85/1)
( 21:23:46)
35字(33/0)
( 17:37:35)
95字(33/0)
( 17:36:06)
297字(55/0)
( 17:13:24)
26字(26/1)
( 17:20:22)
67字(40/0)
( 16:33:45)
22字(25/1)
( 18:07:08)
( 16:28:57)
83字(31/1)
( 18:05:38)
28字(16/0)
( 16:14:24)
( 15:52:31)
0字(118/0)
( 15:50:32)
( 15:46:18)
( 15:18:58)
27字(23/1)
( 21:28:55)
22字(91/1)
( 09:06:45)
131字(7/0)
( 15:05:48)
( 15:42:27)
75字(22/0)
( 12:59:57)
19字(19/1)
( 15:55:00)
( 12:27:46)
12字(60/1)
( 12:38:44)
( 11:38:48)
( 11:23:57)
56字(511/3)
( 12:07:45)
39字(240/0)
( 11:46:13)
98字(60/0)
( 11:31:53)
43字(61/0)
( 11:23:39)
30字(40/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不可言状之痛:印度和中国的边界在哪里?
我的图书馆
不可言状之痛:印度和中国的边界在哪里?
1939年初,阿萨姆代理省督特怀南从实际和法律的立场出发,对于兼并达旺的建议提出异议。他说:“根据一九一四年条约所享有的权利,在法理上绝对站得住吗?……如果参与三边条约三方中有一方不批难条约,那么另一方能够说这个条约在它自己和第三方之间具有约束力吗?”英国的政策是要同西藏继续保持友好关系,因此,他建议在政府占领“一个在种族上、政治上、宗教上一直倾向于西藏的”而且又在西藏行政管辖之下的地区之前,应该首先考虑其他方案。特怀南所建议的方案之一,就是将麦克马洪线加以修改,使之通过距达旺东南几英里的大山口色拉,这样就把达旺寺留给西藏。 不管是由于论据有力,或由于欧洲战争的阴影改变了人们对于东北边境的战略考虑,或者仅仅是由于财政拮据,温和派这次取得了胜利。新德里不仅拒绝了永久占领达旺的建议,而且拒不批准莱特富特再次前往达旺,担心那样就会由于要“履行对门巴人的义务”而不得不永久占领达旺。他们注意到在以往两年中使拉萨承认英国人在达旺地区享有权利的企图都已失败。他们的结论是,英国人占领达旺“一定会引起西藏政府强烈的不满,并且会危害经过很大努力才培植起来的友好关系……。”不管怎样,印度政府抛弃了坐在办公室里的战略家的理论,这时已经得出结论:“麦克马洪线由于一年有大半时间难于进入,[作为]一道防线是根本不会令人满意的。”于是,他们就报告伦敦方面说,他们已经“决定不再推行在达旺建立控制的计划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最初使英国对于印度东北边界有所分心。然而日本的参战,以及随后对印度所造成的威胁,使前进政策复活起来并推动了一些人决心要把麦克马洪线作为一条有效的边界线。一名有关官员这样说:“政府突然意识到印度东部边境是有弱点的,因此深信有必要填补自英国统治以来阿萨姆和西藏之间一直听任其存在的政治上和行政管辖上的真空。”于是便将实施麦克马洪线的任务交给了政府的部落问题顾问米尔斯去执行。而米尔斯却认为:要并入[印度]的部落,就天然条件来说,是属于西藏而不是属于印度的。他们在种族和语言上,是类似蒙古族的。他们的语言属于藏缅语系,与平原上属于亚利安语系的阿萨姆语没有共同之处。因此,在文化的和社会的影响上是倾向于西藏的……[麦克马洪线]的缺陷是,虽然这条线在地图上看来还不错。 米尔斯接着指出,部落地区在商业上和文化上都是同西藏而不是同印度联在一起的,他们向西藏输出谷物和茜草根(染僧侣的袈裟用),并从西藏输入盐。他的结论是:“[部落地区]对印度的依附是不自然的,因此尤其难以保持。” 尽管如此,米尔斯仍然努力执行交给他的任务。他坚决相信,不管是不是天然边界线,扩展英国的行政管辖是对部落人民有利的。他带着军队溯洛希特河而上,到了察隅,而且不顾西藏的抗议,在瓦弄设立一个哨所。英国军队沿着河谷而上,“通过给予当地居民所急需的医疗上的帮助,赢得他们的好感,从而逐渐深入”,同时调停他们之间不断发生的械斗,撵走了西藏征收赋税的人员,就这样,扩展了英国的势力。1944年,米尔斯进入达旺地区,到了德让宗。他还在德让宗设立一个阿萨姆步枪队哨所。 那里的西藏人向他们在错那宗的上级报告:英国官兵来到德让(宗),象魔爪伸入佛土,连国法也不知遵守,以暴力强占土地并挑唆百姓说,不准向西藏方面的人员交纳官差、赋税、当差守法。各个交通要隘派武装哨兵专门把守。并且正施行武力威胁使我们对自己的土地无权做主……卑职等,已到忍无可忍的地步,不得已谨向上峰呼吁呈报,请求今后能对供养的产业等达到自己的土地由自己作主……。长此下去,势必要造成反客为主的局面。 拉萨当局回答说,“毫无疑义,门隅[西藏对达旺地区的称呼]的土地从来就是属于我们的”,并命令当地官员继续征收赋税和派官差,同时他们向驻西藏首府的英国代表理查逊与负责这一地区的政务官巴锡尔·高德提出抗议。英国人回答他们说,英国不会退出德让宗,因为英国认为那块地方在法律上是属于英国的,而且要他们“为了更广大的利益放弃次要的利益,把眼光放远些”,并要他们指示地方官员不再征税和派差。但是高德作了重大让步,他告诉西藏人说,他的政府“愿意改动边界,即从色拉起,这条线不往达旺的北面走,而往它的南面走”。大家还记得,麦克马洪只是在最后时刻才把达旺划进线内的,而且他本人说过这条边界线是可以修改的,“如果根据以后获得的更为详细的情况,发现有必要那样做的话”。事实上,从色拉起划出一条线,比起麦克马洪武断地划在达旺北部的那条线来,可以成为一条好得多的边界线。达旺北部并没有易于同一条边界线联系起来的显著的地形特征。色拉位于高耸入云的山脊上。山口本身的高度将近一万六千英尺。山脊是一个分水岭,把往西北流入达旺河的河流与向东南流的河流分开。对西藏人来说,达旺的那个寺院是问题的核心。如果把达旺寺留给他们,他们也许就会放弃保留德让宗和达旺地区其他地方的企图。总之,高德1944年向西藏提出的让步,表示印度政府已经同意修改麦克马洪线,使之经过色拉,将达旺留给西藏。 1947年英国放弃其印度帝国之前,已开始把地图上的麦克马洪线——这条线只在十年前才在地图上出现——移到地面上,作为印度东北部的有效的边界。当时,已经在德让宗、瓦弄以及在部落地区其它地方建立起哨所,由阿萨姆步枪队(边防军)防守。这些地区的西藏的行政机构已被赶走。英国讨伐队沿着其它河谷进入这个地区,使部落人感觉到英国是这一地区的管辖者。当英国人离开时,印度的继承者向他们保证:新的印度政府会完成他们在部落地区的工作。“如果有什么好说的,那就是,他们准备推行一种比以往的英国人更为前进的政策。” 英国留给独立的印度的北部边境,就是这样一份具有正反两方面价值的遗产,其中有某些靠得住的资产,但也有尚未解决的问题。 在西北方面,英国在1899年同北京的接触流产后,再没有就边界走向采取任何正式步骤。这段边界从未划定。这个任务留给了它的继承国——印度和巴基斯坦——去完成。在东北方面,麦克马洪线曾秘密地得到西藏的同意,但是它一开头就遭到中国的拒绝,在实践上西藏也没有理睬过它。 印中爆发边境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印度政府于日与中国建交。尼赫鲁说:印度承认中国共产党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已经控制了中国,而不是因为印度赞同共产主义或中共的政策。 日,朝鲜战争爆发。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 中国参战后,尼赫鲁呼吁美国同意召开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国会议,以便实现停火并在朝鲜半岛划定非军事区。但美国决策者婉言拒绝了尼赫鲁的建议。朝鲜战争结束后,美国把南亚政策的重点放在巴基斯坦,1954初,艾森豪威尔公开宣布美国军事援助巴基斯坦的决定。美巴关系的这一发展成为印美关系的转折点。从冷战发展的角度来看,美国对巴基斯坦的政策导致“印度的不结盟政策逐渐走向亲苏的不结盟政策” 1955年尼赫鲁访问苏联,美国《新闻周刊》评论说,尼赫鲁正在带领印度直接投入苏联阵营。因此,为了拉拢尼赫鲁,美国随后加大了对印度的经济和军事援助,印美关系渐渐进入蜜月期。印度成为游离于美苏两大阵营之间的香饽饽。 但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在尼赫鲁时期也很好。尼赫鲁在印度独立后认为,中印两国将“世代友好下去”, 但他显然意识到印度和中国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尼赫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就表露了这种担忧,他说:“自从中国革命以来,我们自然不得不考虑新中国将以何种面目出现。我们认识到,这次革命在亚洲和全世界以及对我们自己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事件。历史告诉我们,一个强大的中国一般来说是崇尚对外扩张的,考虑到中国一旦强大就会产生内在的扩张动力,我们已意识到印度面临的危险,这种危险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日益显露出来。如果有人以为我们在推行政策时没有认识到这种危险,那他就大错特错了。” 导致印度和中国的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印边界问题和西藏问题。在中印边境西段,从1952 年开始,印军深入中国境内占地设点,1959 年,印度政府公开提出对中国西段阿克赛钦地区为主的共3.3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要求,并制造空喀山口事件。中国边防部队为避免再次发生流血事件,主动在边境内侧20 公里地区停止巡逻。印军乘机加紧蚕食中国领土,特别是1962 年春季以后,大力推行“前进政策”,实施全面入侵,先后在西段中国境内设立43 个侵略据点。中国新疆边防部队遵照中央军委“绝不退让,力争避免流血,犬牙交错,长期武装共处”的方针,采取顶、逼、围、堵等 手段,在有些地区形成了三面包围,网开一面的态势,但仍坚持不主动惹事,不打第一枪。在中段,印军于1952 年进驻桑、葱莎地区, 1954 年后,又 相继侵占巨哇、曲惹、什布奇山口和波林三多等地,形成了总面积2000 余平方公里的争议区。中国新疆边防部队进行了有效斗争,制止了印军新的蚕食。在东段,印军不仅于1953 年基本上控制了“麦克马洪线”以南全部9 万平方 公里的中国领土,而且于1959 年越过“麦克马洪线”,占领线北的朗久、塔 马墩、兼则马尼等地,设立哨所。中国西藏边防部队开展了反蚕食斗争。在 中印边境斗争中,当印军向中国边防部队开枪射击,打死打伤中方人员时, 仍以极大克制避免扩大事态。只是在印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中国边防部队才 被迫进行自卫反击,打击侵略者。对此,尼赫鲁指示有关部门:印度对待北部边境的态度应该是坚定和明确的,就是坚定不移地将边界哨所制度推广到整个北部边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在那些被认为是有争议的地区也设立哨所。印度的行动得到了苏联的支持。日,赫鲁晓夫亲自跑到中国,对毛泽东说:这边界是几十年前就已经确定,那些片草不生的荒山,让给印度不就完了吗?西藏正好在印度的边界上,本身不能对印度构成任何威胁。可是,一个属于中国的西藏就会对印度构成威胁。你们不能理解这一点吗? 另一方面,印度方面早在中印边界冲突之前就寻求美国的外交支持和军事援助。1961年3月,尼赫鲁明确表示,“对世界的危险来自北京而不是来自莫斯科”。他强调,中国的侵略意图正处于高峰时期,形势是危险的。1962年3月美国副国务卿鲍尔斯访问印度时,同积极推行“前进政策”的印度考尔将军会谈。考尔问鲍尔斯:在中国公开入侵的情况下,美国是否会向印度提供军事援助。鲍尔斯回答说,他个人认为美国会提供援助。10月12日,考尔同美国大使加尔布雷斯会谈时进一步表示,印度打算把中国军队赶出印度(赶回到麦克马洪线中国一侧)的领土,但“只有在美国的帮助下才可能完成这一任务”。10月18日,尼赫鲁从锡兰回国后在同加尔布雷斯的会谈中,强调印度已经决定要把中国军队赶出印度的领土,不管是需要一年、五年或者是十年的时间。尼赫鲁指出,印度不会使用所有力量,主要是“使用地面部队保持对中国的长期压力”,这一措施也会扩展到中印边界西段。加尔布雷斯表示,美国支持尼赫鲁的这一政策。 鉴于中印在边界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日,周恩来致函尼赫鲁,指出中印边界从来未经正式划定,中方建议通过友好协商,全面解决中印边界问题;在全面解决之前,双方维持边界久已存在的状况,对于已经发生的局部争执,可以商谈临时性的解决办法。3月22日尼赫鲁复信,不同意周恩来的说法,要求中国正式承认英国统治印度时期英国殖民者与西藏地方政府私自签订的麦克马洪边界线,强调印度地图上所标明的边界线(指麦克马洪线)“是没有怀疑的余地的”。 日,中国对印展开边界反击战。战争爆发后,印军一溃千里,狼狈不堪。尼赫鲁呼吁苏联介入冲突,并开始公开请求西方国家的军事援助。尼赫鲁致函肯尼迪声称:“在此危急关头,我自信将得到您的同情和支持。”由于印度拒绝中国方面的停火建议,11月2日,中国军队对印军展开第二轮打击,赫鲁在没有同内阁商量的情况下,连续给肯尼迪发出两封急信,呼吁美国同印度结成同盟,干预中印边界冲突,并希望美国直接参加战斗。另一方面,中印边界冲突开始后,美国和英国立即做出反应支持印度。美国不仅向印度提供了紧急军援,而且还提供有关中国军事行动的情报。与此同时,12架C-130大型运输机赶赴印度,帮助把克什米尔前线的印度士兵运往东部。为进一步表明对印度的支持,肯尼迪指示加尔布雷斯大使发表声明,支持印度对有争议领土的要求,承认“麦克马洪线”为约定俗成的国际边界线。11月14日,印度和美国在华盛顿签署了美国军事援助印度的协议。英国对待中印边界冲突的态度也是强硬和明确的。日,英国政府发表声明,表示英国“一向承认麦克马洪线是印度的边界,并且当然继续这样做”。英国还向印度提供了中印边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国家援助印度的第一批军火物资。在得到英美外交上的支持和军事援助的保证以后,尼赫鲁力图最大限度地得到苏联的支持,而苏联也试图发挥自己的影响,苏印关系在边界冲突期间迅速发展。 出于外交上的考虑,日零时,正在乘胜追击的中国军队突然停止攻击,并从12月1日起,从日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后撤20公里。中印边界冲突以“让全世界大吃一惊”的方式结束了。 当时,影响中印边界冲突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亚非国家对这场冲突做出的不同的反应。在冲突中公开表示支持中国的只有越南、朝鲜、缅甸和巴基斯坦等为数不多的国家。反对中国的行动,同情和支持印度的共有75个国家。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是尼赫鲁外交政策的必然结果,而冲突的结果则对印度外交和国家安全战略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印度在中印边界冲突爆发前后以及冲突过程中的外交表明,所谓的“中立”国家在冷战中所面临的政策选择的不确定性和实用性。尼赫鲁希望同时保持同美国和苏联的友好关系,来实现其既定的目标。中印边界冲突爆发后尼赫鲁毫不迟疑地请求美国的军事援助,而冲突期间印度和苏联的外交往来也表明,印度清楚地意识到中苏之间日益扩大的矛盾和分歧,并加以利用。同时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尼赫鲁对共产主义的认识以及对不结盟运动的理解,印度的外交同样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的色彩。中印边界冲突以后,印度的外交更加倒向西方。
馆藏&16166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印度在全球拉12国帮忙,中国为何一个帮手都不找?
印度在全球拉12国帮忙,中国为何一个帮手都不找?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24日在谈到中印洞朗地区对峙事件时表示,此次事件责任完全在印方,中方决不会在领土主权问题上做任何妥协。一个稳定、强大的印度有利于构建多极秩序,这一点从外部环境上讲对中印两国发展都有利。事实上,中国与所有14个陆上邻国当中的12个国家签署了陆地边界划界条约,中国通过和平谈判手段解决领土争端的诚意国际社会有目共睹。目前仅仅剩下印度和印度控制下的不丹还没有与中国达成协议,从这个角度讲印度方面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存在的问题。发展稳定的中印关系既造福两国人民,也促进世界的繁荣和平稳定。如果印度不能从更大的世界格局和更高的战略眼光看待两国关系的发展,对中国崛起存在过多的不必要的担心,对两国的历史仍然心存芥蒂,甚至抱有复仇心理试图在中印边界问题上“扳回一城”,以为可以肆无忌惮地侵犯中国的领土,那就应了中国的一句谚语,只能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人的一生何其短暂,人生在世,是要做点事情的,不然你就可惜了,所以人生就有了理想,有了拼搏,有了奋斗,有了追求,但同时也就有了彷徨,有了失落,有了孤寂,也有了遗憾!感谢您阅读我的百家号文章,如果您喜欢的话不妨点击上方的订阅,我每天都会带来精彩的文章与大家分享。如果您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方留言,同大家一起讨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最新军事观察室咨询报道
作者最新文章今日印度仅相当于哪一年的中国?
21世纪被认为是太平洋世纪,而在亚太国家中,中国与印度、&龙&与&象&的潜力最受瞩目。 《华尔街日报》北京时间9月15日发表报道称,在出口、资本开支和外资投资方面,现今的印度与2001年左右的中国相似,一方面,这说明印度在经历了连续3年的经济疲软之后,仍然走在与中国类似的崛起道路上,另一方面,比中国落后13年也意味着印度可能已经错失了一些中国曾享受的利好。
报道指,印度计划在未来5年将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市场份额增加50%。总理莫迪在上个月纪念印度独立日时表示,&印度制造&将售往全球。
莫迪还列出了印度兴建子弹火车和&智能城市&的计划,并建立更多的&经济特区&,区内的企业将获得税务优惠,并可以减免繁复的行政审批。
莫迪似乎还向北部邻邦学习到如何通过强力的政府指导和支持,推动某些产业的发展。印度的商务部长Nirmala Sitharaman上周表示,印度政府会保证给制造业者足够的支持,让&印度制造&成为全体印度人的骄傲。
但相比之下,中国在1978年就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而印度迟至1991年才开始经济起飞,当时,一场外汇危机迫使印度放松对企业产出和进口的限制,以换取国际支持。
如果对比两国经济改革之后的路径,会发现那是非常相似的,无论是出口、外资投资、在设备、基建和其他方便的开支,都以相似的方式增长。去年,印度的人均产出较中国在2000年时的水平略过一点。
但两国的经济起飞也有不同。中国的经济,即便是在2001年,也比印度今天的经济更加以制造业为主导,而印度的增长更多地是由服务业驱动的,比如软件和外包服务。
如果要走与中国相似的崛起道路,印度就要比按图索骥再多做一点工作,尤其是在今天,低成本制造业已经不那么可靠的时候。
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家佩雷萨德(Eswar Prasad)指出,当今全球需求主要驱动力主力并非富有、发达的经济体,而更多是中等收入经济体,而中等收入经济体仍然依赖出口来维持增长。
换言之,印度正在挤进一个已经非常拥挤的大派对:孟加拉专做衣服,菲律宾专做电子产品,泰国和越南则生产机器和电脑零件。
印度国际经济关系研究会经济学家撒安雷(Saon Ray)称,印度在独特而高科技的部门仍然有机会,比如药物开发和半导体涉及。
撒安雷认为,印度要成为一个工业中心现在还不算太迟,因为技术的好处在于它日新月异。
佩雷萨德指出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今天的印度不能通过让货币贬值来推动出口&&过去,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常用这招取胜。
今天的印度还不能享用美联储的廉价资金。
摩根士丹利经济学家Chetan Ahya强调,印度的经济红利在于年轻的人口。
2000年,中国人口年龄中位数是30岁。今天的印度人口年龄中位数是27岁。要开发人口红利,关键是要给印度新一代良好的教育,并为他们创造足够多的优良职位。
但在教育方面,中国似乎仍然走在印度前头。 2011年,印度的识字率仍未达到中国1990年的水平。 2013年,印度成年人平均受教育年数只与1985年的中国相当。在人口的健康、卫生和寿命等方面,印度更是落后中国数十年。而不解决这些基础问题,印度就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经济龙头。
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代表作者观点。欢迎关注独家网(www.dooo.cc)
(C) 独家网 dooo.cc 版权所有 独家粉丝群: 投稿邮箱:editor#dooo.cc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度国家体育学院在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