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苏联新疆武警直升机大队入侵新疆哈巴河地区是哪一年

74年一架苏联米-4“侦察直升机”入侵新疆事件始末
导读:美国人罗斯·特里尔所著《毛泽东传》中曾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日,苏联一架米-4武装侦察直升机越入中国新疆境内纵深70余公里,被中国公安机关扣留审查。
查明原因后,日,中国外交部通知苏联大使馆,决定释放机组成员,交还直升机。长期以来,外界对于此事的具体情况无人所知,前不久,俄罗斯《军事铁路人》周刊记者瓦连金·扎伊采夫专门对此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
运送病人还是蓄意侦察?
日,苏联外交部致函中国驻莫斯科大使刘新权,再次就米-4直升机越境事件进
美国人罗斯·特里尔所著《毛泽东传》中曾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日,苏联一架米-4武装侦察直升机越入中国新疆境内纵深70余公里,被中国公安机关扣留审查。查明原因后,日,中国外交部通知苏联大使馆,决定释放机组成员,交还直升机。长期以来,外界对于此事的具体情况无人所知,前不久,俄罗斯《军事铁路人》周刊记者瓦连金·扎伊采夫专门对此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运送病人还是蓄意侦察?日,苏联外交部致函中国驻莫斯科大使刘新权,再次就米-4直升机越境事件进行沟通。信函中称,3月14日,苏军一架米-4直升机在接送重病士兵的过程中,在天气恶劣和燃油耗尽的情况下迫降在中国境内。米-4直升机机组人员在迫降前将详细情况向机场做了汇报,因此米-4直升机的行为绝非“有意冒犯”。同时,苏联外交部还坚决否认了中国的“蓄意侦察说”。苏联方面在解释的同时,急切要求中方返还直升机和机组人员。从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起,中苏两国边境不断发生摩擦。不过,这次米-4直升机事件在经历19个月的起伏跌宕后,最终得到圆满解决。当机组人员返回苏联后,他们对国内关于此事的虚假报道惊愕不已,不光谣言泛滥,连苏联国家电视台和一些国际问题专家们也对中国进行了大量不实报道。例如,有人称,3名机组人员在中国被俘之后遭到惨无人道的折磨,其中一人被逼疯,一人自杀,另一个将面临长达20年的牢狱生活。这种谎言不论对谁、对哪个国家都是有害无益的。为了查清事情的真相,记者瓦连金·扎伊采夫专门采访了事件当事人弗拉基米尔·戈里高利耶维奇·布切利尼科夫。从蒙古到中国日,一架编号为“24”的苏军米-4直升机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斋桑泊机场起飞,前往一个偏远的阿尔泰村庄,那里驻扎着一个边防哨所,一名士兵病情严重。机长是亚历山大·库尔托夫,他还兼任导航员。驾驶员亚历山大·乌兹科夫,机械师就是正在接受采访的布切利尼科夫。航程刚刚过半,他们接到风暴警告,不久他们就看到前面山头上笼罩着一层厚厚的积云,高度在4500米左右。进入云层后,机组人员很难确定自己的方位和前进的方向,就在此时,直升机上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也失灵了。此刻,米-4直升机已经起飞4个多小时,燃油快耗尽了,只得紧急迫降。当直升机降落在一个山谷里后,他们发现远处都是带着大檐帽的牧马人,他们以为自己是飞进入蒙古国境内。于是,他们不得不再次起飞,当直升机穿过一条河流后,机组成员觉得现在总该飞回苏联了,于是就第二次降落下来。布切利尼科夫率先爬出机舱,来到一个小山坡观察情况,很快跑回来报告,“直升机正在被一个不明的民兵组织包围,他们手里还拿着武器!”机组人员立即关闭好舱门,随后舱门外就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经过辨别,外面的人说的是中国话。在中国期间看苏联电影一会儿,中国民兵就将米-4直升机上的苏联军人一一押出来。到了村里,中国人给他们端来了羊肉、馕和奶茶,尽管双方语言不通,但可以看出中国人并没有伤害他们的意思。随后,从远处赶来的中国边防军人用汽车将他们押往乌鲁木齐,在新疆监狱,开始了审问。过了一段时间,中方监管人员放宽了对他们的要求,允许他们在院子里散步,打乒乓球,到服刑人员俱乐部看电影,有时还放映一些苏联影片,例如《列宁在十月》《誓言》和《伟大公民》等。在日十月革命节那一天,有人专门给他们送来了当时中国最流行的白酒——“竹叶青”,这让他们深受感动。1975年夏,一架伊尔-18客机将3名机组人员送到北京郊外的一座大型监狱。随后他们还受邀参观包括“友谊”人民公社、石油化工厂和著名的北京烤鸭店,最后还去了长城,布切利尼科夫兴奋地在城墙上刻下自己的名字。返回监狱后,他们终于见到苏联驻中国大使瓦西里·托尔斯季科夫。大使告诉他们,中国已经撤销对他们犯有间谍罪的指控,并同意送他们回国。伟大的中国人民没有错回国后,“怀疑一切”的克格勃没有怎么为难他们,只是简单地数落了他们一通,要求他们在以后执行任务时要多加小心。两年后,除机长库尔托夫外,其他两人都被安排转业。布切利尼科夫返回家乡乌克图斯,在一家航空公司担任飞行员,并成为该公司最出色的飞行员之一。在结束采访时,记者问布切利尼科夫是否对中国人怀有怨恨,他激烈地反驳道:“我对中国同志绝对没有一点怨恨。”他认为,当时中苏关系极端对立,不论两国政府如何斗争,但伟大的中国人民是没有错的。随后,他从柜子最里面找出一张照片,是在中国长城上拍摄的,照片上还印有一行汉字,写的是“万岁,万万岁!”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揭秘:1974年苏军直升机入侵新疆始末 _历史频道_新浪网
揭秘:1974年苏军直升机入侵新疆始末
  日,苏联外交部致函中国驻莫斯科大使刘新权,再次就米-4直升机越境事件进行沟通。信函中称,3月14日,苏军一架米-4直升机在接送重病士兵的过程中,在天气恶劣和燃油耗尽的情况下迫降在中国境内。米-4直升机机组人员在迫降前将详细情况向机场做了汇报,因此米-4直升机的行为绝非“有意冒犯”。同时,苏联外交部还坚决否认了中国的“蓄意侦察说”。苏联方面在解释的同时,急切要求中方返还直升机和机组人员。
  美国人罗斯?特里尔所著《毛泽东传》中曾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日,苏联一架米-4武装侦察直升机越入中国新疆境内纵深70余公里,被中国公安机关扣留审查。查明原因后,日,中国外交部通知苏联大使馆,决定释放机组成员,交还直升机。
  长期以来,外界对于此事的具体情况无人所知,前不久,俄罗斯《军事铁路人》周刊记者瓦连金?扎伊采夫专门对此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
  运送病人还是蓄意侦察?
  日,苏联外交部致函中国驻莫斯科大使刘新权,再次就米-4直升机越境事件进行沟通。信函中称,3月14日,苏军一架米-4直升机在接送重病士兵的过程中,在天气恶劣和燃油耗尽的情况下迫降在中国境内。米-4直升机机组人员在迫降前将详细情况向机场做了汇报,因此米-4直升机的行为绝非“有意冒犯”。同时,苏联外交部还坚决否认了中国的“蓄意侦察说”。苏联方面在解释的同时,急切要求中方返还直升机和机组人员。
  从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起,中苏两国边境不断发生摩擦。不过,这次米-4直升机事件在经历19个月的起伏跌宕后,最终得到圆满解决。当机组人员返回苏联后,他们对国内关于此事的虚假报道惊愕不已,不光谣言泛滥,连苏联国家电视台和一些国际问题专家们也对中国进行了大量不实报道。
  为了查清事情的真相,记者瓦连金?扎伊采夫专门采访了事件当事人弗拉基米尔?戈里高利耶维奇?布切利尼科夫。
  从蒙古到中国
  日,一架编号为“24”的苏军米-4直升机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斋桑泊机场起飞,前往一个偏远的阿尔泰村庄,那里驻扎着一个边防哨所,一名士兵病情严重。驾驶舱内悬挂着一面代表苏军作战部队最高荣誉的信号旗,这表明该机曾参加过苏军最高级别的军事竞赛,并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机长是亚历山大?库尔托夫,他还兼任导航员。驾驶员亚历山大?乌兹科夫,机械师就是正在接受采访的布切利尼科夫。航程刚刚过半,他们接到风暴警告,不久他们就看到前面山头上笼罩起一层厚厚的积云,高度在4500米左右。出发前,为了给病人和医生提供更多的空间,米-4直升机卸去了所有供氧设备和降落伞。进入云层后,机组人员很难确定自己的方位和前进的方向,就在此时,直升机上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也失灵了。顺便提一下,两周之后,即3月28日,苏联外交部发给中国大使馆的信函中称,机组人员在迫降前将详细情况向机场做了汇报,这显然与实际情况有矛盾。
  此刻,米-4直升机已经起飞四个多小时,突然驾驶舱操纵面板上闪起了黄灯――燃油快耗尽了,米-4直升机只得紧急迫降。当直升机降落在一个山谷里后,他们发现远处都是带着大檐帽的牧马人,他们以为自己是飞进入蒙古国境内。于是,他们不得不再次起飞,当直升机穿过一条河流后,操纵面板上闪起了红灯――燃油快耗尽了!机组成员觉得现在总该飞回苏联了,于是就第二次降落下来。布切利尼科夫率先爬出机舱,来到一个小山坡观察情况,很快跑回来报告,“直升机正在被一个不明的民兵组织包围,他们手里还拿着武器!”机组人员立即关闭好舱门,随后舱门外就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经过辨别,外面的人说的是中国话。接下来,是斧头敲打机舱的声音。
  在中国期间看苏联电影
  一会儿,中国民兵就将米-4直升机上的苏联军人一一押出来。到了村里,中国人给他们端来了羊肉、馕和奶茶,尽管双方语言不通,但可以看出中国人并没有伤害他们的意思。随后,从远处赶来的中国边防军人用汽车将他们押往乌鲁木齐,在新疆监狱,开始了长达数天的审问。
  审讯人员主要询问他们是从哪个基地而来,带着什么样的侦察任务,为什么携带武器?在突击审讯中,中方人员并没有对他们进行身体检查。过了一段时间,中方监管人员放宽了对他们的要求,允许他们在院子里散步,打乒乓球,到服刑人员俱乐部看电影,有时还放映一些苏联影片。
  1975年夏,一架伊尔-18客机将三名机组人员送到北京郊外的一座大型监狱。他们很快就猜到,可能马上就要被释放回国。随后他们还受邀参观包括“友谊”人民公社、石油化工厂和著名的北京烤鸭店,最后还去了长城,布切利尼科夫兴奋地在城墙上刻下自己的名字。返回监狱后,他们终于见到苏联驻中国大使瓦西里?托尔斯季科夫。大使告诉他们,中国已经撤销对他们犯有间谍罪的指控,并同意送他们回国。
  伟大的中国人民没有错
  回国后,“怀疑一切”的克格勃没有怎么为难他们,只是简单地数落了他们一通,要求他们在以后执行任务时要多加小心。为庆祝布切利尼科夫平安返回,妻子和女儿还专门陪他到黑海度了一次假。不久,布切利尼科夫和驾驶员乌兹科夫都考上地方大学,开始了新的生活。
  两年后,除机长库尔托夫外,其他两人都被安排转业。布切利尼科夫返回家乡乌克图斯,在一家航空公司担任飞行员,并成为该公司最出色的飞行员之一。在结束采访时,记者问布切利尼科夫是否对中国人怀有怨恨,他激烈地反驳道:“我对中国同志绝对没有一点怨恨。”他认为,当时中苏关系极端对立,不论两国政府如何斗争,但伟大的中国人民是没有错的。随后,他从柜子最里面找出一张照片,是在中国长城上拍摄的,照片上还印有一行汉字,写的是“万岁,万万岁!”。(《1974,苏军机入侵新疆揭秘》 杨静水)
(责编:baifei)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每个领导心中都有个阅兵梦。一朝权在手,便把兵来阅。其实,山寨阅兵式的参与者多数也并...
彭晓辉认为,假设人只能学一门学科,那唯一要学的就是性学。身为国内唯一的人类性学研究...
中国不忘历史,主动回击日本右翼势力挑衅。军史秘闻:1974年苏军直升机入侵新疆始末 - 中国军网
军史秘闻:1974年苏军直升机入侵新疆始末
从蒙古到中国
日,一架编号为“24”的苏军米-4直升机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斋桑泊机场起飞,前往一个偏远的阿尔泰村庄,那里驻扎着一个边防哨所,一名士兵病情严重。驾驶舱内悬挂着一面代表苏军作战部队最高荣誉的信号旗,这表明该机曾参加过苏军最高级别的军事竞赛,并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机长是亚历山大·库尔托夫,他还兼任导航员。驾驶员亚历山大·乌兹科夫,机械师就是正在接受采访的布切利尼科夫。航程刚刚过半,他们接到风暴警告,不久他们就看到前面山头上笼罩起一层厚厚的积云,高度在4500米左右。出发前,为了给病人和医生提供更多的空间,米-4直升机卸去了所有供氧设备和降落伞。进入云层后,机组人员很难确定自己的方位和前进的方向,就在此时,直升机上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也失灵了。顺便提一下,两周之后,即3月28日,苏联外交部发给中国大使馆的信函中称,机组人员在迫降前将详细情况向机场做了汇报,这显然与实际情况有矛盾。
此刻,米-4直升机已经起飞四个多小时,突然驾驶舱操纵面板上闪起了黄灯——燃油快耗尽了,米-4直升机只得紧急迫降。当直升机降落在一个山谷里后,他们发现远处都是带着大檐帽的牧马人,他们以为自己是飞进入蒙古国境内。于是,他们不得不再次起飞,当直升机穿过一条河流后,操纵面板上闪起了红灯——燃油快耗尽了!机组成员觉得现在总该飞回苏联了,于是就第二次降落下来。布切利尼科夫率先爬出机舱,来到一个小山坡观察情况,很快跑回来报告,“直升机正在被一个不明的民兵组织包围,他们手里还拿着武器!”机组人员立即关闭好舱门,随后舱门外就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经过辨别,外面的人说的是中国话。接下来,是斧头敲打机舱的声音。
在中国期间看苏联电影
一会儿,中国民兵就将米-4直升机上的苏联军人一一押出来。到了村里,中国人给他们端来了羊肉、馕和奶茶,尽管双方语言不通,但可以看出中国人并没有伤害他们的意思。随后,从远处赶来的中国边防军人用汽车将他们押往乌鲁木齐,在新疆监狱,开始了长达数天的审问。
审讯人员主要询问他们是从哪个基地而来,带着什么样的侦察任务,为什么携带武器?在突击审讯中,中方人员并没有对他们进行身体检查。过了一段时间,中方监管人员放宽了对他们的要求,允许他们在院子里散步,打乒乓球,到服刑人员俱乐部看电影,有时还放映一些苏联影片。
1975年夏,一架伊尔-18客机将三名机组人员送到北京郊外的一座大型监狱。他们很快就猜到,可能马上就要被释放回国。随后他们还受邀参观包括“友谊”人民公社、石油化工厂和著名的北京烤鸭店,最后还去了长城,布切利尼科夫兴奋地在城墙上刻下自己的名字。返回监狱后,他们终于见到苏联驻中国大使瓦西里·托尔斯季科夫。大使告诉他们,中国已经撤销对他们犯有间谍罪的指控,并同意送他们回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
Copyright (C)1999- All Rights Reserved资料图:苏军米-4直升机
美国人罗斯•特里尔所著《毛泽东传》中曾有这样一段文字记载:日,苏联一架米-4武装侦察直升机越入中国新疆境内纵深70余公里,被中国公安机关扣留审查。查明原因后,日,中国外交部通知苏联大使馆,决定释放机组成员,交还直升机。长期以来,外界对于此事的具体情况无人所知,前不久,俄罗斯《军事铁路人》周刊记者瓦连金•扎伊采夫专门对此事件进行了深入调查。
运送病人还是蓄意侦察?
日,苏联外交部致函中国驻莫斯科大使刘新权,再次就米-4直升机越境事件进行沟通。信函中称,3月14日,苏军一架米-4直升机在接送重病士兵的过程中,在天气恶劣和燃油耗尽的情况下迫降在中国境内。米-4直升机机组人员在迫降前将详细情况向机场做了汇报,因此米-4直升机的行为绝非“有意冒犯”。同时,苏联外交部还坚决否认了中国的“蓄意侦察说”。苏联方面在解释的同时,急切要求中方返还直升机和机组人员。
从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起,中苏两国边境不断发生摩擦。不过,这次米-4直升机事件在经历19个月的起伏跌宕后,最终得到圆满解决。当机组人员返回苏联后,他们对国内关于此事的虚假报道惊愕不已,不光谣言泛滥,连苏联国家电视台和一些国际问题专家们也对中国进行了大量不实报道。例如,有人称,三名机组人员在中国被俘之后遭到惨无人道的折磨,其中一人被逼疯,一人自杀,另一个将面临长达20年的牢狱生活。这种谎言不论对谁、对哪个国家都是有害无益的。
为了查清事情的真相,记者瓦连金•扎伊采夫专门采访了事件当事人弗拉基米尔•戈里高利耶维奇•布切利尼科夫。
从蒙古到中国
日,一架编号为“24”的苏军米-4直升机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斋桑泊机场起飞,前往一个偏远的阿尔泰村庄,那里驻扎着一个边防哨所,一名士兵病情严重。驾驶舱内悬挂着一面代表苏军作战部队最高荣誉的信号旗,这表明该机曾参加过苏军最高级别的军事竞赛,并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机长是亚历山大•库尔托夫,他还兼任导航员。驾驶员亚历山大•乌兹科夫,机械师就是正在接受采访的布切利尼科夫。航程刚刚过半,他们接到风暴警告,不久他们就看到前面山头上笼罩起一层厚厚的积云,高度在4500米左右。出发前,为了给病人和医生提供更多的空间,米-4直升机卸去了所有供氧设备和降落伞。进入云层后,机组人员很难确定自己的方位和前进的方向,就在此时,直升机上的无线电通信系统也失灵了。顺便提一下,两周之后,即3月28日,苏联外交部发给中国大使馆的信函中称,机组人员在迫降前将详细情况向机场做了汇报,这显然与实际情况有矛盾。
此刻,米-4直升机已经起飞四个多小时,突然驾驶舱操纵面板上闪起了黄灯———燃油快耗尽了,米-4直升机只得紧急迫降。当直升机降落在一个山谷里后,他们发现远处都是带着大檐帽的牧马人,他们以为自己是飞进入蒙古国境内。于是,他们不得不再次起飞,当直升机穿过一条河流后,操纵面板上闪起了红灯———燃油快耗尽了!机组成员觉得现在总该飞回苏联了,于是就第二次降落下来。布切利尼科夫率先爬出机舱,来到一个小山坡观察情况,很快跑回来报告,“直升机正在被一个不明的民兵组织包围,他们手里还拿着武器!”机组人员立即关闭好舱门,随后舱门外就传来一阵嘈杂的声音,经过辨别,外面的人说的是中国话。接下来,是斧头敲打机舱的声音。环准葛尔盆地骑行记⒄___到达哈巴河考古工地
骑往哈巴河县的路上&& 晴
早上,从桥洞中出来,吃点干馕上路。屈指一算从家出来风风雨雨已17天了,中午12点多到达西北边陲县城__哈巴河。
路边景:松树很有特色 N48°19&03&PE86°43&35&PH 1272m
时间10:14:18路边标志
N48°18&41&PE86°43&34&PH 1302m
时间10:29:07&&&
哈巴河县给我记忆最深的,还是在上学(初中、好象是年)的时候,那个时期中苏边境非常紧张,收音机播出一条新闻:苏联一架军用武装直升机,入侵中国领空降落在新疆哈巴河县,被当地的哈萨克民兵用套马杆拴住,几名苏联军人缴械投降,直升机被缴获了。后来看了多次的《新闻简报》(看电影前放的纪录片),真是大快人心的事,让我记住了哈巴河这个名字。
在城中用过午餐后,与考古工地的同事电话联系,胖张和于教授从遥远的工地开车来县城接我,见到他们,我有一种找到组织的感觉,呵呵。将单车放到县文体局大楼内,购一些工地用品,我们一起坐车回到考古工地。
考古工地上干活的哈萨克民工 N48°21&03&PE86°02&46&PH616m
时间18:52:46
清理墓葬准备画图 N48°21&03&PE86°02&46&PH 616m
时间18:46:53
晚上,同事们在附近金矿唯一的饭馆,为我洗尘接风,酒足饭饱后,已是天黑了,休息。
今天骑行70公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前苏联直升机设计大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