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温江区易景原创画廊温江区的办公室在哪里?

成都日报多媒体报刊
第08版:专题
&&&&&&&&&&
温江:诗意背后的精心管理
&&温江,诗意的栖居之所,既有历史与现代交融的城市面貌,又不失川西平原的质朴与纯真。美丽、生态、洁净、有序……这就是人们对温江的印象。再加之民风醇和,令人乐而忘归。在这里最适合哼唱一首柔软的曲调:“看似一幅画,听像一首歌,人生境界真善美这里已包括……”&&想知道她为什么会是今天这样吗?即便天生丽质,科学的管理方法才是造就今日之温江的原因。对于此,长期从事城市管理研究的专家表示,城市风貌愈加协调、城市管理愈加顺畅的背后,是温江建管同步、建管并重,在规划引领下,强化主动管理的城市管理工作新机制。诗意和管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关系。然而正是以科学方法的精心管理,才使这诗意得以保持,美丽更加美丽。&&智慧先行&&城市管理如虎添翼&&&&去年底,温江区在全国区(市)县一级率先引入无人机航摄系统并自主掌握其技术。&&温江区全域277平方公里,采用无人机航摄,只需7天时间、飞行40架次就可完成全域0.06米高精度影像的采集。这种效率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道路畅通,空间舒适,环境优美,这些都是科学规划的结果。在引入无人机之前,温江区已经建立了地理信息公共平台,一个真三维的数字城市平台。尤其可贵的是,这一系统将全区所有地下管网也囊括其中,将普查得到的地下管网抽象数据变为可观可感的立体形象,地下管网分布状况、管径大小、埋设深度、材质等情况都清晰显现。这就如同给地下管网建立了健康档案,施工单位施工时,挖爆水管、天然气管等现象在温江几乎没有。而且在近年来的夏季暴雨中,温江区正是由于健康的地下管网,避免了城市内涝的发生。&&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建立,为城市发展的科学规划打下了良好基础,在以规划为龙头进行城市建设和管理下,温江区呈现出了整齐有序的城市面貌。&&无人机航摄系统的引入,为温江的智慧城市建设插上了一双翅膀。无人机执行完任务返航后,利用“航空摄影测量”系统进行快速处理就重现了城市的三维地貌。并且,航拍的图像精度很高,可以看见道路上警车的警灯,可以看见行人打的伞的颜色。&&无人机航摄对于城市管理的作用非常直接,比如在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上。过去,管理者只能依靠人工巡逻或接受举报才能发现问题。而有了无人机航摄得到的高精度影像,管理者坐在办公室中就能看到:建筑工地是否将建渣乱堆乱放?居民屋顶上是否有违章搭建?有没有工厂偷偷排污到河里?由此,监察环境的效率大大提高。&&以人为本&&综合执法使治理常态化&&&&2012年第四季度城乡环境综合测评结果中,温江区的街面测评分为73.2分,位列近郊区(县)第一。&&据透露,这次检查抽查的是温江区的柳浪湾,这是一条专门卖烧烤的街道,可想而知,这里曾是脏乱差突出的地方。&&在没有综合执法队执法之前,这条街道的管理难度相当大。“烧烤摊除了存在出摊占道问题,还存在地面有油渍、不干净等问题,从职能范围来讲,以前区执法大队在治理时就无法对店门口的地面进行整治和管理。若要全面清理一条街道,就需要几个部门联合执法。”柳城街道综合执法队队长洪俊峰说。&&从2012年初开始,为了加强基层执法力量,进一步落实环境治理责任主体,温江区整合了区执法局、区市容环卫局、区水务局、派出所,以及镇(街)人员,组建了镇(街)综合执法队。“现在这支综合执法队,因为整合了许多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就可以一次性全面地要求店家进行整改。就实现了‘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的这样一种工作模式。”&&考虑到柳浪湾附近学生的实际需求,综合执法以人为本,疏堵结合,专门规划了小吃临时摊位和流动水果摊,供流动摊贩使用。但在起初,有些流动摊贩总是和综合执法队员“打游击”。为了取得商贩、学生和群众的理解,柳城街道综合执法大队时常组织商贩、学生和社区群众代表,共同参与到管理中来。通过参与管理,流动摊贩慢慢理解了执法队员的不易,“我就感觉到商贩慢慢地接受了我们,也理解了我们,自那以后,他们就十分配合我们的工作了。”&&细节完美&&追求极致洁净城市&&&&走在温江街头,可谓移步易景,绿树和鲜花营造出的优美景观令人心旷神怡。如此美景,背后是2000多名环卫工人的辛勤维护。&&每天早上10点左右,在成青快速通道上,都能看到一辆多功能护栏清洗车在对道路中间的隔离栏进行清洗。车子经过之处,护栏焕然一新。&&成青快速通道上车来车往,车速也很快,用清洗车代替人工清洗,对环卫工人来说要安全得多,而效率也会大大提升。清洗车驾驶员介绍:“这条通道整个长12.4公里,如果是人工的话,一公里一个人需要一个钟头。而现在我只需要早上9点钟出门,11点就可以一个人打扫完所有的护栏,还干净得多。”&&在对洁净城市的追求中,细节的完美是如此重要。除了引进西部地区首台护栏清洗车外,温江区还添置了全密闭生活垃圾运输车、袋装生活垃圾收运车20辆,城区生活垃圾实现24小时清运,停留在街面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全区日产360多吨生活垃圾全部实现全密闭压缩直运九江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像那种非密闭垃圾车一路抛洒滴漏的不文明现象,在温江是看不到的。&&同时,将城区原来的果屑箱进行了更新,新型兼具分类回收功能的果屑箱已全部覆盖城区主要街道和公交站台。而温江的公厕更是城市中的一道风景,每一座公厕都设备齐全,地面、立面、蹲位干净整洁。这是因为,每个公厕都安排有两名直接管理人员负责日常清理,全区25个直管公厕还配有2名管理监督人员和2名维修人员,随时对公厕开展检查和及时维修,实现监督常态化。在2012年第四季度城乡环境综合测评结果中,温江区的公厕测评分为8.8,为近郊区(县)公厕测评最高分。&&全区发动&&共同浇灌文明之花&&&&2012年,温江区投入600万元,在城区重点打造10个市级老旧文明院落,坚持“尊重民意、科学规划、对标施工、文化植入、一院一景”的总体思路,在打造的同时注重院落文化建设,突出院落特色。如今这些院落已旧貌换新颜,使老城区居住环境大大改善。同时还投入100万余元,在农民集中居住区开展“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活动,使农民集中居住区展现“三新”面貌。&&“先提升人的素质,才能提升城市的品质。”温江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城市管理上,温江区抓住根本,以“人”为最小单位,在此基础上上升到家庭、学校、机关、企业,形成人人参与文明建设的氛围。整洁的城市风貌,和谐的社会风尚,使文明之花香溢温江。&&让我们回放2012年的一个镜头,那一天,温江区文庙广场人潮涌动,由温江区文明办主办的“爱护城乡环境、共建美好家园”——“与文明同行、万人齐参与城乡环境治理”活动在这里启动,中小学生、商家、“五老”督查队代表、巾帼志愿者代表等1200余人齐聚这里,温江区各镇街、功能片区人员组成的每支1000人的9支分队在分会场同步进行,掀起了万人齐参与的文明宣传、文明劝导等系列活动。&&围绕文明城市建设,温江区的“万人行动”已经形成特色。在温江,有一支近5万人的“五员”队伍,他们有老教师、老专家、老模范,他们自发组成队伍,在温江区走街串巷,他们集宣传员、劝导员、信息员、监督员和志愿者身份于一体,随时随地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文明交通等遇到的问题,发挥夕阳红的余热。&&“除了万名‘五员’队伍、万名红领巾小手拉小手队伍,我们还有万名巾帼队伍、万名青年突击队伍”,温江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我们的每一位城管队员、交通协管员和保洁人员也都是文明劝导员、宣传员、信息采集员和志愿者。通过大家齐心协力,共同营造更加文明、更加和谐、更加美丽的金温江。”
Copyright 成都日报数字报刊
所有内容为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川成都温江区邮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