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一年建议换工作吗近一年,已经换了第三份工作.再换也没什么可以换

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全会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会议指出,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今后一个时期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各级政府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和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解放思想,以更大的勇气、智慧和魄力,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让改革和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会议认为,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兑现已部署的各项改革承诺,增强人民对改革的信心,奠定改革迈出新步伐的基础。当前要—手抓已确定各项改革任务的落实,一手抓今后尤其是2014年重点改革任务的谋划。要认真检查2013年改革措施的落实情况,努力使各项改革逐一落地、逐见成效。特别是对推进营改增、减免小微企业税费、盘活财政和货币资金存量、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等改革,要以坚定的决心和韧劲,毫不放松、一抓到底。同时,要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2014年工作,认真研究、筹划下一步各项改革任务。对已明确方向的改革任务和已确定的改革项目,要提出具体实施方案。国务院各部门不但要围绕改革“出题目”,更要为推进改革“做答案”,通过抓好2013年各项改革,为2014年改革迈出新步伐、开创新局面奠定良好基础。
2.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财政体制变迁,其实质就是处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间的财力分配关系,核心问题是明确各级政府之间支出和收入责任划分。自1994年税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收入占比从1993年的78%稳步下降至2011年的52.1%,而地方财政支出从1993年的72%上升到2011年的84.8%,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收支倒挂”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一级政府,一级事权,一级财权”的框架设计势必驱动各级政府以本级财政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另一方面,“收支倒挂”所导致的地方政府财力不足。让地方政府不得不“借地生财”,造成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随着全国财政收入逐步告别两位数增长时代,特别是地方土地出让收入的大幅减少,以及城镇化进程加速带来的社会民生刚性支出的增加,土地出让收入的来源也将逐步减少,不仅偿债的能力越来越弱,地方政府负债压力也越来越大,而且只要地方政府的政绩冲动不降低,举债的内在动力也会进一步增强.债务不可持续成为摆在中国经济面前的一大挑战。
2003年以来,土地逐渐成为地方政府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2003年到2012年间,土地转让金与地方本级财政收入的比例平均为50%,2010年最高达到72%。地方政府通过设立地方融资平台等方式推动地方投资建设,保持地方经济高速发展和各项投资项目支出,也积累了庞大的债务规模和融资利息偿还金。这种通过土地融资以小搏大的做法,加剧了金融财政风险。近两年来,随着中央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的落地以及土地拆迁成本大幅上升,土地出让收入不断减少,导致与土地相关的地方财政收入持续下降。以2012年为例,地方名义财政收入总规模达13.82万亿,其中地方本级财政收入6.11万亿,占比44%。2012年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降至27%,其中净收人占比仅为5.9%,加上土地相关税收收入,2012年政府土地相关净收入仅占财政总收入的20%。比10年前31.7%的峰值水平有明显的下降。
“土地财政”盛宴即将结束.未来到底何去何从关系重大。
有专家认为,地方债务如此膨胀,且没有任何风险意识,除政绩需要透支未来之外,与政府债务和财税体制关系的扭曲,也是完全分不开的。如果在财税体制运行过程中,能够根据中央财政收入增长和事权界定情况,及时对财税体制作出调整.并将土地财政有效纳入到财税体制约束范围,那么。土地财政就不可能成为地方政府的主要依靠。
毫无疑问,单纯依靠财税体制改革,理顺财税体制与地方债务的关系。还不足以在短时间内化解地方债务风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地方债务不会再恶性膨胀。不会再出现债务被悬空的风险了。如果能够再辅之以政绩考核体制的改革,地方债务就会步人良性发展轨道。
3.国务院转发的《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将资源税从价计征范围扩大到煤炭等应税品目,清理煤炭开采和销售中的相关收费基金”。这一表述,使资源税从价计征的改革有了比较具体的推进时间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在山西、新疆、青海、内蒙古4省区调研,征求推进煤炭资源税改革意见。可见,煤炭资源税从量计征向从价计征改革似已提上日程。
其实,无论是从财税体制改革本身出发,还是从促进经济结构转型、调节收入分配等方面来看。资源税改革都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而推进资源税从价计征,则是发挥资源税基本功能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资源税在税率设计上,对原油和天然气采用从价定率的方法征税,税率确定为
5%至10%。在其他资源领域,并没有采取从价定率的方法征税,如对煤炭、包括稀土在内的稀有金属矿等资源,仍然实施每吨20元至60元的定额征税。
资源税从量定额的课税原则,最大的弊端是造成资源税与实际价格变化脱离,不能很好地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如果实施从价定率的资源税征税制度,那么市场紧缺,资源价格就上涨:资源价格上涨,就相应带动资源税上升,进一步推动资源产品价格上涨。如此一来,必然会让资源产品使用者感觉使用成本高,进而精简节约,或者寻找替代品,这就达到了节约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的目的。
资源税从量定额的税率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由资源开采和利用权利不同导致的社会不公和收入分配差距。目前。我国资源的所有权是国家,国家通过特许权的方式授予企业开采和经营。在资源方面,虽然大部分开采和经营由国有企业进行,但有些国企在利润分配、国企红利上缴等方面并没有体现出其为全民所有的属性。具体来说,就是国有企业通过薪酬分配等方式将一些应该全民共享的收益行业化,造成了一部分行业凭借国家资源短时间暴富,加大了行业收入分配差距。因此,国家推进资源税制度改革,特别是要按照从价计征的税率设计对资源产品收益进行征税,有助于克服国有资源收益行业化。使国家有足够的财力提供公共服务。
目前政府正在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一部分资源产品的开采权将会引进民间资本和外资等。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通过资源税从价定率的税制改革,以适应民资和外资等社会资本进入资源开发开采领域的新形势,进而保障资源产品为全民所有、相关收益为全民共享。
当然,推进资源税从价定率的改革,会增加一些资源企业的成本。这一成本可能还会传导到居民生活用品。因此,在推进资源税改革的同时,还应考虑对企业减掉一些不必要费用,使企业增加的成本和减掉的费用能够大体相当,从而保证改革顺利推进。
4.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会议公报发布后,日,经济学家、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L接受了某财经栏目专访。
××财经:您一直深入研究财税领域的问题,有关财税体制改革也一直备受关注,会前就有传言说三中全会将对财税体制改革着墨较多,从公报来看也的确如此,全会有关财税体制改革的一系列表述您怎么看?有关财税体制改革的新提法将意味着财税体制改革会有哪些突破性进展?
1所长:有关财税体制改革的表述确实着墨较多,我认为有以下亮点:
一是财政职能的新定位,强调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而不只是经济的一个环节。这突破了从经济学视角来认识财政的老框框,把财政的定位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二是把财政提升为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而不仅仅是拿钱的。财政是一项关系到国家治理的制度安排,这项制度安排是否合理,事关国家治理基础是否稳固。财政一头连着国家钱袋子,另一头连着老百姓的钱袋子,充满了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和利益博弈,故而财政的改革往往是惊心动魄的。财政的改革也就是国家治理基础的改革,财政改革好了,也就意味着国家治理的基础更加稳同了,长治久安就有了保证。
三是“法”字当头,解决法与财两张皮的问题。法治是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也是现代财政的基本特征。依法理财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基础性的,如果法与财两张皮。则表明依法治国就落空了。因此,调整事权、完善税制、透明预算等财政改革的各个方面和环节都应当遵循法治思维。
四是稳定税负,意味着今后税收与GDP增长要协调,给了社会一颗定心丸。这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避免税收增长过高,过高会加大宏观税负,拖累经济发展;二是要避免税收增长过低,过低就会导致赤字债务扩大,扩大财政风险甚至引发危机。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会扩大公共风险。
××财经:一直备受关注的财力和事权相匹配的改革此次表述为“明确事权”和“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是不是说明财税体制改革有了新的明确的改革思路?
L所长:支出责任是指花钱办事的责任,不只是钱从何来。显然,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这个提法蕴含了钱由谁来花更合理的问题,表明支出责任需要在中央与地方之间调整.同时调整事权,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也就意味着事权与财力相匹配了。
当前面临的问题是,尽管地方财力相当一部分来自于中央,但地方的支出责任明显偏大,85%的支出责任在地方,即国家钱袋子中有85%的钱是由地方来花销的。而中央的支出责任只有15%,显然偏小。上移部分支出责任和事权应当是今后改革的方向。
现在的财税体制下我们过多地把不适合地方政府履行的支出责任交给了地方.比如全国性干道的建设、大江大河的治理、边防性事务、缉毒等本来应该由中央承担的支出责任交给了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就是类似的支出责任应上收中央。
××财经:上移支出责任和事权的改革方向,意味着今后财税体制将发生怎样的变化?会有哪些方面的难题?是不是说目前的转移支付体系会有变化?
L所长:在这一改革思路下,原来中央用于委托地方履行中央支出责任事务的转移支付资金就会减少,同时,这有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上收事权的改革方向意味着,现有的分税制基础不会改变,在营改增全面推进之后.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上中央税和地方税的税种设置会有变化,我认为可能是生产性环节的税种大多归中央,而消费环节的税种大多归地方。
另外,公报中提出的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而不是发挥五级政府或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其中蕴含深意。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观察,是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表明财政体制改革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国家财政体制或中央财政体制,二是地方财政体制,财政改革的大方略应是基于中央、地方两个层级,而不是五级政府。属于地方的省、市、县、乡镇四级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地方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因地制宜,而不一定是照搬国家层面的体制安排。这样,地方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才能发挥出来。
5.每年下半年,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各预算单位都要为编制下一年度的经费预算忙得不亦乐乎,一方面是各单位忙着报预算,另一方面是政府财政部门忙着砍预算,而在大多数人看来,这一切分政府财政“蛋糕”的活动只是申报预算部门与财政部门之间“闭门造车”式的博弈,离他们的生活似乎相当遥远。
H市财政局副局长F非常认同大多数人的感受,他将这种闭门搞预算称之为“闭环现象”。“虽然这几年预算编制改革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预算编制管理工作 中存在的弊端也日益显现。”F说。
以往,由于缺乏外部监督机制,财政部门面对单位申报的大量项目,只能根据本级财力状况和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按照轻重缓急进行审核,审核结果往往与单位的期望值之间有较大距离。预算编制仅仅是各部门和财政部门之间的博弈,而且透明度不高,客观上就形成了预算编制中的“闭环现象”。这一现象所揭示的弊端更在于部分项目预算执行难,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由于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对单位申报项目的科学性、必要性未作充分论证,所以哪笔钱该给,哪笔钱不该给,该给多少,这一循环往复的“分蛋糕”难题,始终让财政部门和各相关单位之间难以达成共识。
“该花的钱一分不少,不该花的钱一分不给,要明确知道每一笔钱用到哪去了。”H市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的决心让财政部门吃下了大胆变革的“定心丸”。
为了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打造阳光财政,H市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引入了专家评审机制对单位申报项目进行公开评审。
专家评审小组由人大、政协、基层代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在评审会设置上,相关单位负责人首先要按照评审规则向评审小组陈述预算编制的整体情况,专家据此作出分析和评判,然后进行合议,按照“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提出评审意见。最终,该意见将成为财政部门预算编制的重要参考依据。
为使预算编制过程变得更加公开、民主,保证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财政部门还邀请了市纪委工作人员监督评审过程。
“这个开3天的会议变为开2天不可以吗?”“看了你们调研经费和培训经费的预算,请问有何明确的调研目标?”……在评审会现场,专家们对资金“抠”得细致入微。
不科学、不合理的预算往往难以通过评审。某单位要求安排接待用面包车,但专家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出发,建议租车;另一个单位提交了一个租车项目,却被专家否定了,理由是避免单位之间互相攀比。
不光是核减,也有经专家建议而增加预算的案例。对于一家单位提交的涉及广州农运会的一个项目,专家考虑到物价上涨、参会人数增加等因素,建议将该项目预算从30万元增加到50万元
在这样的评审过程中,专家们与对方单位,甚至专家与专家之间,或询问、或辩论,但他们均对这种“H市模式”予以高度评价。H市政协委员、某汽运公司经济师许桂宝是评审专家之—,他表示:“对政协委员来说,以往监督预算只有在开大会时才有,参加如此细致、如此专业的评审还是第一次。对我来说,这既是一个提前介入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在编制部门预算时,H市财政部门选择了人大、政协、基层代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多人,建立了预算评审专家库,并抽取其中的14人,组成了两个专家评审小组,共举行了82场公开评审会,提高预算编制工作的透明度和公正性。专家对255个项目提出了评审意见,涉及项目会额2.07亿元,其中建议调整资金1.65亿元。
H市财政部门还优化了预算编制程序,与99个部门的300多家单位展开了多层次沟通,实行主动上门编预算,改变了以往预算项目申报随意性大、时间长、效率低的状况。
同时,H市改革预算经费供给模式,对所有事业单位根据事业发展及其所提供公共服务产品的能力,实行项目预算,按事拨款,“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
“政府资金都是我们广大纳税人的钱,通过‘开门办预算’,充分尊重了我们的知情权,是一项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创新之举。”多次参加评审会的H市市人大代表、某公司内审稽核总监陆光耀说,“H市创立的这套公开化预算编制模式必将在全国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下一步,企业也可以参照这种模式对月度预算等进行评审”。
6.进一步深化改革牵涉的利益关系非常复杂,需要选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启动,也就是要选择好突破口。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口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G认为,就是财税体制改革。
G指出,之所以这样讲是有基本逻辑和基本依据的。第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有这样一句话,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我们可以紧跟着加上一句话——其中政府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也就是说,下一步的改革重点在于搞好政府改革,这恐怕是“核心问题”的核心。第二,政府改革的核心问题又是什么?就是对政府职能进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规范化调整。把政府的职能规范好,才能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第三.如何对政府职能进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规范化调整?线索主要有两个:一个从“事”人手.也就是从政府所管的各种事项或者权限人手;另一个是从“钱”人手,也就是从政府履行职能的基础——财政资金的分配入手。相对而言,从“钱”入手对利益格局的触动不是那么直接,阻力较小。所以,以财税体制改革为突破E1,顺势而上,有助于迂回地逼近政府职能调整的目标,可能会容易一些。第四,相对于政府所履行的各种职能以及和政府有关的各项管理体制而言,财税职能和财税体制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就是它最具综合性。由于财政收支是所有政府活动的基础,又是连接政府和家庭、企业的直接纽带,故而财税职能的履行和财税体制的运行,其范围能够覆盖所有政府职能、政府部门和政府活动领域;其触角能够延伸至几乎所有家庭、企业和经济社会活动领域。牵住了财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顺藤摸瓜,就可以抓住政府改革以至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回顾我国30多年的改革历程,财税体制改革一直是突破E1和主线索。20世纪70年代末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起步的时候,我们选择从分配领域人手,以放权让利来启动改革。回过头来看,当时政府能够且真正放出的“权”,主要是财税上的管理权;能够且真正让出的“利”,主要是财税在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所占的份额。正是通过财税上的放权让利并以此铺路搭桥,才实现了各项改革举措的顺利出台和整体改革的平稳推进。当改革进入制度创新阶段的时候,又是1994年的财税改革为从放权让利转入制度创新的经济体制改革铺平了道路,从而稳步实现了民生改善、体制创新以及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今天在改革进入新阶段的时候,也要从财税体制来寻求改革突破口。
一、根据“给定资料2”,对资料中提及的“土地财政”加以解释。(10分)
要求:精确、简明。不超过150字。
二、资源税改革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请认真阅读“给定资料3”。分析资源税从价计征的重要意义。(10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三、假如你是××财经栏目的记者,请你根据“给定资料4”,整理一份访谈纪要,向总编介绍采访主要内容。(20分)
要求:准确全面,表达简明。600字左右。
四、假如你是H市政府机关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5”写一篇宣传稿件,向社会介绍本市市政府透明预算的成功模式。(20分)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
2.通俗易懂,表达简明,不考虑行文格式;
3.450字左右。
五、“给定资料6”中有关专家认为财税体制改革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突破口,请参考给定资料,以“财税体制:深化改革的突破口”为题,写一篇文章。(40分)
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有思想性;
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内容充实,语言畅达;
4.800~1000字。您所在的位置: >
> 详细问题
你好,我的2013年4月购买的新福克斯1.6风尚版白色,第二次保养的时候发现油底壳外表面上有机油,发动机护板被机油泡过下坠变形,至于机油从哪里渗出暂时未发现,可能是皮带轮的侧面某个位置,车前盖打开发动机上表面并没有机油。工作人员说换一个油封来解决,但我网上见不少车主这个问题是一再而三不能根治的,现在在等厂家回复当中,比较担心。另外变速箱和发动机接合处螺丝位间隔处也开始有些油气的痕迹。是我用车的错误还是运气不好还是常见的质量问题呢?我在买这车之前都已经大概知道会有这些毛病,但这下轮到自己即使伤心也希望能根治这个问题,谢谢你。
最佳答案:
漏油的情况通过换新状态油封已经可以解决了,请放心。
最近活动:
漏油的情况通过换新状态油封已经可以解决了,请放心。
最近活动:
<div class="txtNum" id="Jtxtcount/140
12290张图片
21918篇文章
官 方 价:9.98-16.58万
全国最低报价:
分期购车:
[报价] [经销商]
你可能还关注车关系>>
最受关注的问题查看:15712
学法网,与法律人共成长!马上注册学法网,结交更多法友。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此文已被加为精华,特奖励学法币200个,请注意查收!
  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我的心已经趋于平静,刚查到分时的喜悦、激动已经淡然。这么多条件堆在一起,369这个分数也足以沾沾自喜了。此时的我已经重新上路,鞋子不合脚的时候换一双,仅此而已。
  一、我的考试感言
  我参加今年的司法考试,也有些偶然,5月份的时候到了一个全新的单位,不是太适应,手头工作也不是太多,经过一些思想斗争,我就想,不如考个司法考试吧。说实在的,我大学学的是理科专业,现在的工作,跟法律也没有任何关系,我参加司法考试,纯粹是源自于自己的爱好,而且,32岁,非法本,非法律实务工作,在职,第一次考试,时间只有三个月,这几个条件叠在一起,我知道,通过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我愿意努力一把,有个朋友跟我说过,有闲时间的时候一定要多看书,这种积累终会有有用的时候,就算不为了通过,以考试的方式带动看看书也是好的。 决定了之后,我开始了我的复习之路。这里面承受的辛酸,忍耐,坚持,付出的汗水,还有放弃的东西,真的,用文字,不足以表达。 我告别了几乎所有的娱乐活动,各种电视节目,体育比赛,全都不看了,各种聚会,应酬全都不参加了,只是静下心来,定在板凳上,看书。我把起床的时间定在早上四点半,利用清晨的安静看、听、背。单位的活不多,能挤出时间来看书,每天的学习时间保证六到七个小时,如果白天工作忙完不成,就晚上加班,直到时间够了为止。但是每天下午四点半到五点半,坚持一个小时锻炼身体,这个时间不能动,在这个时候,身体不能垮,这是必须要保证的。 6月份和8月份我两次出差,总共历时一个半月。应该说影响了我的复习进程,但我始终没有中断复习,更没有放弃,都咬牙坚持住了,有几次我都在想,本来时间就不够,又耽误了这么久,我又没什么基础,算了吧,可是又不甘心,于是这种纠结的心态一直伴我到了最后 考试前的一周我生病了,感冒发烧虽然不是什么大病,但是对考试影响也不小,直到上考场也没好利索,因为吃了药,第一天下午在考场上我都快睡着了,可是没想到偏偏卷二考得最高,真是笑话。那个时候我一个人,在镜子里看着自己孤单的身影,略显憔悴。当我拖着还有些低烧的身体五点半考完最后一场,又以生死时速的速度赶六点四十的火车完成下一个使命的时候,有那么一瞬间几乎要晕倒了,但这一切都过去了,在9月15号过去了。 等待成绩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为了这个明知道考不过并且就算过了实际意义也不大的考试而放弃了那么多,值不值?真不值啊!我承认不值,但是我不能后悔,要不是这个,我也不知道自己能有这么大的潜能,每天四点半起床,在书桌前每天坐七个小时,三个月。 现在,成绩出来了,369,虽然这个成绩没什么可炫耀的,刚刚过线,但是以我这个条件来说,足以沾沾自喜了。之前的努力没有白费,更重要的是,让我相信了,付出总会有回报,我相信了,天道酬勤。 备考的这三个月,点点滴滴还有很多,总的来说就是坚持和放弃在做斗争,那时候,早上四点多起不来的时候,我躺在床上对自己说,坚持,坚持到最后就会成功;后来,一面一面的错,在考场做模拟考试,考60多的时候,我对自己说,不要放弃,能不能成功就差那一口气。很佩服自己,坚持到了最后,我做到了。从这个角度考虑,也算是一个成功。备考的时候我就在想,等成绩出来了,不管过没过,我一定要把这段经历记录下来,哪怕是流水账,跟和我一样的考友们一起分享。结果很美好,过程同样值得珍藏。 感谢在有形中和无形中给我帮助和支持的朋友们,每当我产生一丝动摇的时候,想想生活的美好,想想你们的存在,我就有了继续下去的勇气。谢谢!
  二、我的复习之路
  照理到了这部分应该是交流了,我实在是谈不上什么经验,369的分数跟比比皆是的400多比起来真是没什么说话的权力,但是在职的,零基础的,30多岁的,只复习三个月的,能考出这个分数,我想还是说出来,供大家参考,如果能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也算是我的杂家杂谈。
  (一)复习资料
  1.教材。我买的是众合的8本,从头到尾都看了一遍,像我基本上是零基础的,所以不管什么教材,能看下来都是有用的。不过到了后期我发现三校的名师讲义更好,更有针对性,我从网上下了几个电子版的,听老师课的时候跟着看,效果更好。所以我建议打基础的时候直接买三校名师讲义。
  2.。分类解析和分年真题我都买了,而且基本都最少做了一遍。历年真题分类解析买的是张能宝的,分年真题买的是众合的。不管是谁家的真题解析,肯定有错,这是学法网上很多考友都说过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因为很多考题本身就是学术观点上的问题,不可能有标准答案,在这一点上,不必过分纠结。分年的真题是模拟考试阶段自我用的,侧重于实战,当然这些在学法网的和司考模拟考场里面都可以实现,后期我也在学法网司考题库里做模拟题,几乎每道题下面都有学法网友的评论,应该说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具体采用哪种就看个人喜好了。
  3.法条。买了指南针的法条。有很多人认为法条没必要,我反而觉得非常必要。法条不仅是复习资料,而且是工具书,最基本的工具书。我比较喜欢钻牛角尖,遇到不懂的问题或者有争议的问题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找法条,找出处,只有这样才能记牢,才不容易遗忘。
  4.辅导班。我没有报辅导班,因为要上班,也不可能报,所有的辅导班录音资料都是网上下载的,具体哪科用哪个老师的在下面介绍。个人认为有这个音频听一听已经足够了,而且可以任意选择老师,我敢说没有哪个辅导班会集中了所有你喜欢的老师,又能省不少钱,一举多得。
  5.网络论坛。我把它归到复习资料,绝对不能忽视这一块,很重要。真的要感谢学法网,学法网司考题库里面的真题自不必说了,我因为时间太短,如果早一点的话可以办个6个月的VIP,做题可以更自由一点;大多数音频课件都是在论坛上大家分享的,那些未曾谋面的朋友们,感谢你们的无私;还有累了挺不住的时候看看学法网论坛里面网友的经验分享,也可以增添一些动力,总之绝对不要觉得逛学法网论坛是浪费时间,只要不过度,就是必要的。
  (二)总体计划和时间安排
  我开始认真做计划准备复习应该是6月10号左右,到7月31号第一遍结束。这个阶段主要是看教材,跟着听老师的课,把老师讲课的讲义下载打印出来也跟着看,其实这样也可以算是两遍了。
  第二轮从8月1号开始到8月25号结束。这轮我的复习方式是把每天分成几个时间段,基本上各科都能照顾到,要不然任何一科只要三天不看肯定全忘,具体是这样的,早上2到3个小时是理论法学、三国和需要背的东西,上午3个小时民法或者刑法,晚上2个小时民诉或者刑诉,我的工作性质下午事情比较多,我尽量挤出1到2个小时时间,是行政法或者商经。当然这些时间都不能保证,如果漏了,当天不补。因为前一阶段民刑复习的效果不好,我又听了刘凤科老师和李仁玉老师的法条串讲班的课,其它科都是看上一阶段的复习资料,并自己整理笔记,然后这个阶段各科老师基本上都有些题出来了,学法网上找找题做。
  第三轮从8月26号到9月3号,这几天我在学法网司考模拟考场连续做了4套真题,按照考试时间,找感觉。中间休息了一天,是工作上的事。4号以后到考试基本上是巩固阶段,反正是保证每一科不能超过两天不看,然后每天晚上用半个小时的时间写一篇论述题的文章,到13号。
  到考试前我自己整理了一些重点学科的重点笔记,没事的时候看看,其实考前这段时间绝对不能采用放松的方法,因为司法考试要对抗的是遗忘,没准考前看的就考了一两分,考试的一两分有多重要就不用介绍了吧。
  (三)各科的复习与老师的选择
  1.民法。我刚开始看民法的时候还没有决定要参加考试,所以民法基础打的不好。用的众合民法60讲真心觉得不怎么样,后来听了钟秀勇老师的课,稍微有了一点感觉,但是还没有形成体系,于是在法条串讲班我又选择了李仁玉老师三校班的课,这次明显感觉进步不小,李仁玉老师真不错,虽然讲话蔫了吧唧的,容易睡着,但是有料。民法是一个需要打基础的学科,我很后悔在最开始复习的时候没有认真对待,到后来再改就难了,考试的时候民法一塌糊涂,原因也在此,卷三78分,恐怕民法没得几分。
  2.刑法。网上说刘凤科老师的太多了,我就不再重复了,本人听了刘老师的课,深有同感。我这次选择题部分总共错了13分,多数都是答案争议比较多的,也就是说,如果争议全都算对的话,我的刑法选择题是可以得满分的。而且前期因为单位事多,我在第一遍复习的时候并没有完全听完刘老师的课,要不然可能这13分也不能错。所以我想说,认准刘老师,强化班针对总则,法条班针对分则,刑法满分不是梦想。
  3.行政法。前期听了吴鹏老师的课,感觉很不对我的路子,不想着怎么讲知识光讲怎么钻空子做题,这不是我考司考的目的,怎么也得学点东西吧,果断放弃,选择了徐金桂老师,听了以后我就发现我喜欢上这个老师了,特别喜欢他的讲课风格,徐老师是我认为除刘凤科老师外可以排第二的好老师,虽然最后的押题也不准,但是谁能押对呢?全押对的那是出题老师。
  4.民诉。民诉今年是大规模修改以后的第一年考,所以重点比较好把握,应该说各个老师都差不多,听了谁的课就说谁好,所谓的区别只存在于个人的喜好。我选择了郭翔老师,也还不错,当然也不是所有重点都讲到了,没听别人的课,不好评价,有所取舍也是司法考试的定式,没什么遗憾的。
  5.刑诉。重点听了汪海燕老师的课,还算有点帮助吧。有人说杨雄老师好,我也选择听了一部分,感觉虽然讲得细,但是不合我的胃口,纯记忆的东西太多,方法讲得少。诉讼法以记忆为主,老师只是起到一个点拨的作用,今年两大诉讼法考得一般吧,没拖什么后退。
  6.三国。网上全是一边倒地说只有杨帆老师没有别的选择,我也从众地选择了她的课和讲义。我以前没有参加过司法考试,没有发言权,不过今年的效果真的不怎么好,也许是出题老师有意回避的,反正今年的题她很多都没有讲到。因为我太相信了,根本没有备选方案,所以只能到这个程度了。
  7.商经。选择了张海峡老师和嫣梦轩老师,说实话,效果都不是太好,没有能让我眼前一亮的感觉,就在机械地复习,背法条,考试的时候撞大运,如果背到了得分,背不到就蒙。可能跟这种法的特点有关系,没有更多的原理,只需要记忆。我的强项是体系性的记忆,这种背法显然我没什么经验可说的了。
  8.理论法学。得益于我平时对政治和历史的喜爱,理论法学我不用怎么复习也会不少。让很多人头疼准备放弃的法制史我一道题也没错,因为我历史书读得多呀,中国法制史里面有很多东西我本来就知道,法治理念主要是政治,还有宪法,国家机构,选举制度,立法制度,我在单位整天跟同事哇哇地侃大山呢。大言不惭地说,理论法学里有些课就是让我去讲,也不会太差。源于生活,没错。
  9.卷四。不得不说练了这么多年的三笔字帮了我一点忙,考试的时候我拿出最好的状态,交卷时我把答题纸拿在手里端量,几乎被自己折服了,试卷俨然成了一幅书法作品,想想看阅卷老师看到字写得漂亮,印象分怎么也得加一点吧?我觉得就凭这一点,卷四怎么也得多得个三五分。论述题应该说经过训练还是能迅速提高的,什么老师就不用说了,随便哪个老师怎么吹牛,学了你就会发现他们说的其实都是一样的,重要的是练习,不管什么材料拿到手要会分解,我那时候每天睡前拿手机看新闻,就找其中蕴含的法律现象,你会发现任何一件事情都可以跟法律联系起来。到了8月底9月初的时候我达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了,随便看到一条新闻,先想有什么法律原理来解释这个现象,如果出现在论述题怎么做,我想司法部的人如果知道我这样应该高兴,他们举办考试的目的达到了,法律已经融入我的生活了。
  因为我是第一次考试,也只复习了三个月,所以没有更多的比较,能介绍的只有这么多了。最后,想告诉每一个和我类似的考友,虽然我们要上班,可是时间可以挤出来;虽然我们没有基础,可是虽然我们不再年轻,可是32岁不晚,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放弃坚持下去的信念,凭着对法律的热爱,只要信念在心,那么换一双鞋子,你也可以上路。更多司考精彩也可关注手机学法网微信以后回复“司考”随时随地查看(学法网微信号:xuefa5)
  热门:
  更多:,让在司考路上的您少走更多弯路!
  学法网免费司考题库(众多高分通过司考的考生强烈推荐,精选上万道司考,带详细解析,自动错题记录、排名等功能,司考题库地址
  =热门推荐=
  1、关注学法网微博
关注最有价值的法律、司考、律师资讯!
  2、手机微信关注学法网(微信号:学法网 或 xuefa5)法律、律师、司考资讯随身带!
  3、让您不再错过最有价值的司法考试信息,【】司考最新信息!
  版权所有,转载请务必注明 学法网
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width:100%">
写的挺好的
width:100%">
width:100%">
写的不错,坚持就是胜利。
width:100%">
文笔不错,写的挺好,
width:100%">
width:100%">
谢谢楼主的分享!
width:100%">
width:100%">
理科生能写出这种水平出来。
width:100%">
文才不错,真的还是假的,
width:100%">
【独家168题+音频+答案】2017年瑞达内部班三国法-杨帆【含金量非
刘凤科换方鹏
杨雄刑诉口诀 ,!!!!!总结的
做了一套2010年的卷子,惨不忍睹。
【独家168题+音频+答案】2017年瑞达内部班刑法-刘凤科【含金量非
【独家内部课程】2017年零点私塾抢分班理论法学-任海涛【万元的
觉得考一个三百一都难,考一口仙气吊着,不放弃!
在职又来加班,该如何办。。。
【刑诉法绝密押题】链接:http://p
搞不清省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到底是由本级也就
我想问经济法最后那些什么土地法,银行法,
到现在依然啥都记不住,学一遍忘一遍
觉得黄韦博的行政法怎么样?
【2017厚大案例突破】2017年厚大案例突破班商经法-鄢梦萱讲义
关于三大本
Copyright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业一年找不到工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