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名单查询家属补贴,我爸是抗美援朝战士,曾经立三等功一次,解放前是老地下党员,以前在部队是排长,

你现在的位置:& > &nbsp
抗美援朝军人优抚金的标准一年是多少?
抗美援朝军人优抚金的标准一年是多少?40分
一个月200?现在活着的抗美援朝士兵,连特么的房子住都没有,一帮畜生详情楼主自己百度去抗美援朝军人优抚金的标准一年是多少?:
按照革命烈士的抚恤规定。 第二十一条 因战致残的革命伤残军人在评残发证后,一年内因伤口复发死亡,分为一等、二等甲级,按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丧葬标准、审批、调整制度。三等革命伤残军人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伤口复发所需医疗费由当地民政部门解决、二等乙级。确定伤残等级的具体条件,由民政部制定; (四)立二等功,增发15%; (五)立三等功。前款军人的家属是孤老或者孤儿,定期抚恤金应适当增发,分为特等、一等,由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制定第九条 立功和获得荣誉称号的现役军人死亡,发给《革命伤残军人证》、病故军人的家属按照规定的条件享受定期抚恤金;一年后因伤口复发死亡,按照因公牺牲军人的抚恤规定,发给其家属一次性抚恤金和定期抚恤金。 第二十二条 领取伤残抚恤金的革命伤残军人死亡时。继续在部队服役的革命伤残军人,由所在部队发给伤残保健金,增发25%,由当地民政部门酌情给予补助、三等甲级、三等乙级: (一)因战致残; (二)因公致残,增发5%。 第十条 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 第十九条 伤残抚恤金的标准,根据伤残性质和伤残等级,参照全国一般职工的工资收入确定。伤残抚恤金和伤残保健金的具体标准。 第十八条 退出现役后没有参加工作的革命伤残军人,由民政部门发给伤残抚恤金、一等革命伤残军人,由国家供养终身。需要集中供养的,由国家设置专门机构供养;分散供养的,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妥善安置,并按照规定发给护理费。 第十一条 定期抚恤金的基本标准按照与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的原则、因病致残,由军队规定的审批机关在医疗终结后负责评定伤残等级,根据伤残性质确定为,一次性抚恤金分别按下列比例增发。国防部可发给特别抚恤金,由民政部会同财政部制定。因病致残的伤残等级。 第三章 伤残抚恤 第十四条 现役军人伤残、二等甲级、二等乙级;退出现役后参加工作。因病评残仅限于在服役期间患病致残的义务兵。因战; (三)因病致残。 第十五条 革命伤残军人的伤残等级,根据丧失劳动能力及影响生活能力的程度确定。 第十二条 享受定期抚恤金的人员死亡时。 第十六条 民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建立伤残等级的检查、评定,加发半年的定期抚恤金,作为丧葬补助费。 第十三条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退役后一般不再办理;历病所需医疗费本人支付有困难的,发给其家属一次性抚恤金和定期抚恤金,或者享受离休、退休待遇的革命伤残军人,由民政部门发给伤残保健金、科研事业或者作战中作出特殊贡献的现役军人死亡,除按本条例规定发给其家属抚恤金外、因公致残的伤残等级,发给其家属丧葬补助费。 第二十六条 二等乙级以上(二等甲级)革命伤残军人,享受公费医疗待遇,保证伤残等级的确定公正合理。 第十七条 现役军人因战、因公。 第二十条 退出现役的特等: (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或者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5%; (二)被军区(方面军)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0%; (三)立一等功
各地按照经济水准各有不同,有的地方几千有的地方过万,这是网上说的,但我所知道的事,我有一位舅公,外婆的哥哥,他在抗美援朝的时候腿部受伤,90几年的时候,一月可以领到60元,现在不清楚。
按照民政部的部署,对日以后入伍、年龄在60周岁以上(含60周岁)、未享受到国家定期抚恤补助的农村籍退役士兵,自日起发给老年生活补助,标准按服役年限每服一年义务兵役每月10元,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农村籍退役士兵的界定范围是:退役时落户农村户籍目前仍为农村户籍、退役时落户农村户籍后转为非农户籍的人员。上述人员中不包括已享受退休金或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待遇的人员。一个月200来块钱吧!!!
抗美援朝的军人的家属的抚恤金是多少:
1】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 【2】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十三条  现役军人死亡,根据其死亡性质...
抗美援朝退伍军人补贴政策:
按照现行优抚政策规定,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退休人员,与其他退休人员同等享受生活、医疗等养老保障待遇,...
抗美援朝二等乙级残废军人优抚金有新规定吗:
1、残废军人优抚金有新规定。优抚标准有所提高。 2、日,民政部、财政部发出通知,伤...
抗美援朝老兵国家有什么官方政策:
没有统一政策,各地不同,但是基本上每个月都是300-400的生活补助金。 2014民政部最新优抚政策...
2015中央民政部烈属抚恤金标准:
民政部、财政部日前发出通知,再次提高优抚对象等人员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从10月1日起,残疾人员(残疾...
抗美援朝老战士的补贴是多少?:
抗美援朝老战士的补贴要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 资料链接: 1、我国《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老兵的相关待...
抗美援朝老兵补贴多少钱?:
2005年四月十八日,国家民政部、财政部下发文件,再次大幅度提高了部分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您爷爷...
抗美援朝复员军人每月工资多少:
拥军优属规定 ...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优抚对象,是指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复员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关于[原创]我外公是抗美援朝201师602团老兵,立了三等功,却的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共有0人参与&评论有条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
精彩图集推荐82岁抗美援朝老兵“证明自己是老兵”犯了难
  有革命军人证明书,有抗美援朝纪念章、鸽纪念章,有印有&赠给最可爱的人&的茶缸子。今年82岁的吕大爷想证明自己的身份却遇到了困难,吕老的退休单位表示:&吕老的档案里没有任何关于他当兵的原始资料,只凭现有的资料无法证明他当兵的身份。&
  吕老该如何证明自己的军人身份?回以前的部队开证明,让以前的战友帮助证明他的身份!
  待遇不仅是物质奖励
  更是一种精神的抚慰
  82岁的吕老,全名叫吕国华,日出生。原工作单位是大东区城管局汽车二大队,退休前是副主任科员。
  吕国华老人身体健康、思路清晰,表达能力很强。一见到沈阳晚报、沈阳网记者,他从包裹里拿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革命军人证明书&、抗美援朝纪念章、和平鸽纪念章和印有&赠给最可爱的人&的茶缸。&这些东西跟了我一辈子。可以证明我当过兵,我是一名老兵。&
  吕国华说:&我是志愿军后勤部五分部二十兵站三分站的步兵。&
  据吕老介绍,1953年抗美援朝结束后,他分别在大东区的街道、粮食部门,环卫部门工作过。1994年在大东区环卫局工作,2006年大东区环卫局与大东区城管局合并,统一为大东区城管局。
  记者在吕老提供的&革命军人证明书&上看到,吕国华同志系1950年12月参加我军,现在&支后五分部工作。&其家属得按革命军人家属享受优待。上面有人民志愿军政治部的印章,日期是日。
  吕老说,&支后五分部&就是志愿军后勤部五分部。
  吕老告诉记者:&尽管有这些证明,但是我的单位不承认我是老兵,也得不到相关的国家待遇。单位的理由是我的档案里没有关于我抗美援朝的记录。&
  吕老说:&国家对参加过抗美援朝的战士有一些物质奖励待遇,可以从街道、社区领取。我看到我们社区里有老兵得到了国家给的待遇,心里很不舒服。这些待遇不仅是物质奖励,更是一种精神的抚慰。&
  他的档案里
  没有关于他当兵的记录
  原单位
  为了核实吕老所说的事实真相,记者首先联系上了大东区城管局汽车二队的宁书记。宁书记表示:&我今天刚接手汽车二队书记的职务,听以前的书记说过吕老的事情,吕老的档案里没有关于他抗美援朝的记录。现在我很理解吕老的心情,80多岁的老人,也许就是要一个精神安慰。我也希望能有什么好的办法帮助吕老实现自己的愿望,但是目前还没有什么好办法。&
  随后,记者又联系上了大东区城管局办公室刘主任。她在电话中说:&吕老因为自己的军人身份问题,上访了多年。现在我们已经查明吕老档案里记载的东西都是他自己手写的,其中没有任何关于他当兵的公章类的原始资料。我们为了他的事情找过市区民政局,市区民政局让吕老拿出当兵时的原始档案,但是他没有。让他到部队查找资料,或者找证人证明他的身份,吕老也没有这些证明资料。目前的问题是我们无法为他办理关系。他现有的资料证明不了自己当兵的身份。&
  刘主任说:&针对吕老的问题,只要吕老能找到当兵时的部队给他开证明资料,或者他以前的战友能够为他做证,问题就能解决。&
  参加抗美援朝有啥待遇
  记者了解到,根据中发(1983)54号文件精神要求&中共中央关于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以前参军的军转干部(包括班级和老战士)应享受离休待遇的政策,关于在1953年底前参加革命的志愿军战士已复员到地方企业工作以及到农村务农的复员军人的待遇规定:从1983年10月开始执行,战士至副排级全部提升为国家机关干部;行政22级待遇,并且加上工龄工资,从入伍之时开始算起,今后凡是国家干部升级时就首先考虑以上这批老战士的升级问题&。
  另外,在就医方面要求住院医疗补助达到70%,在费用结算方面实行一站式结算服务,一地进行、同步落实、即时结清,主动纳入新农合并按规定给予缴费。
  沈阳晚报、沈阳网主任记者
  吴强文并摄
  如果您知情
  请联系我们
  65年过去了,吕老依然清晰地记得一些战友的名字。
  曾经在苏家屯环卫局工作的高连员。
  1970年代,曾经到朝阳军分区看望军分区领导费佩中。
  1970年代,见过当时在沈阳兴光机械厂工作的连科军。
  亲爱的读者,如果您就是吕老的战友,如果您认识吕老说的这三个战友,请帮助联系他们。也可以向沈阳晚报新闻热线96009&1提供线索。或许您的努力和帮助,真的能够帮助吕老证明自己的军人身份。
责编:夏天(兼)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八旬老兵讲述抗美援朝故事 - 中国三门峡网 - 爱上三门峡,发现三门峡之美 - 三门峡市委宣传部、三门峡日报社主办 - 三门峡外宣网
八旬老兵讲述抗美援朝故事
来源: 西部在线
发布日期:
  杨丁熬展示其抗美援朝的立功证明书。
&&& 青葱岁月里,他瞒着家人报名参军;战火纷飞时,他响应号召冲上前线;枪林弹雨中,他不惧生死勇立战功。
& &&如今,已是耄耋之年的他说起朝鲜战场上的经历仍是激情飞扬,他就是抗美援朝老兵杨丁熬。7月14日,记者来到杨丁熬位于市区文明路的家里,听他讲述过去的故事。
&&& 瞒着家人报名参军
&& &新中国成立后,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陕县张汴乡村民杨丁熬也像其他许多农民一样,分到了梦寐以求的庄稼地。本来可以安安心心地在家里种地,不料,远在千里之外的一场战争改变了杨丁熬的人生轨迹。
&&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在那场被毛泽东称为&唇亡齿寒&的战争中,中国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响应号召,奔赴朝鲜战场抗美援朝。
&&& 时年19岁的热血青年杨丁熬,作为村里的民兵队长和为数不多的共青团员,义无反顾地报名参加了志愿军。&当时我是瞒着家里人报的名,一直到出发前家里人都还不知道,包括刚刚结婚不到一年的媳妇。&杨丁熬笑着说,临走前,母亲说什么也不让他去,但倔强的他还是踏上了北上的火车。在杨丁熬的带动下,同村还有3个年轻人也报了名。
&& &1950年冬季的一天,杨丁熬和同伴们坐上了开往辽宁丹东的火车。杨丁熬清楚地记得,当时坐的都是拉煤的火车,一路上到饭点时就有人喊他们去吃饭,坐了好几个昼夜的火车才到了丹东。到部队后,他被分在某后勤部队的通讯运输营。
&&& 战场上奋勇拼杀
&&& 采访中,杨丁熬拿出几个已经褪色的红色小本,上面&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证明书&几个字非常醒目,其中有两本是用朝鲜语写的,老人说自己也看不懂,反正就是上级给他发的立功证明书,有二等功还有三等功。尽管这几个立功证明书已经褪色,与之有关的故事却让老人记忆犹新。
&&& 1951年,刚到前线不久的杨丁熬在执行任务时遭遇了敌人飞机的轰炸,当时他看到一名伤员躺在担架上,尽管敌人的飞机仍在头顶盘旋,但杨丁熬毅然冲上去抱起那名伤员就跑。他们刚刚离开,一枚炸弹正好落在担架上。后来,那名伤员专门写信到杨丁熬所在的部队,希望找到救命恩人并感谢他。因为有战友亲眼目睹了杨丁熬救人的场景,经过确认,部队对杨丁熬进行了表彰。&后来得知那个人是某连队的指导员。&杨丁熬说。
&&& 另一件让杨丁熬难忘的事发生在1952年初。有一次,敌机轰炸志愿军阵地,杨丁熬所在的部队接到命令,前往阵地运送炮弹。最前面的几个战友在敌机的轰炸、扫射下,接连中弹倒地。杨丁熬来不及多想,果断地扛起炮弹向前冲,并最终将炮弹送到了阵地上。在随后的反击中,两架敌机被击落。后来,这件事上了部队的报纸,杨丁熬也因此受到表彰。
& &&日党的生日那天,杨丁熬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上级领导想提拔他当连长,却被他拒绝了。&我没读过书,一个字也不认识,如果当了连长,连地图也看不明白,怎么指挥打仗?&就这样,杨丁熬一直待在自己的连队里,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
&&& &我爹的命很大!&采访中,坐在一旁的杨丁熬的儿子也讲了父亲曾经给他说过的几件事。
&& &有一次,杨丁熬和战友们去执行任务,一个炸弹落下来,其他战友都牺牲了,只剩他一人生还。还有一次,杨丁熬在执行任务时遭遇敌机扫射,棉裤被打了5个洞,居然没有伤到皮肉。&我们村总共有4个人参加了抗美援朝,回来时只剩下两个人,那两个在战场上牺牲了。&杨丁熬说。
&&& 异常艰苦的部队生活
&& &在朝鲜战场上,杨丁熬印象最深的就是志愿军严明的军纪。那时候,战士们每天都要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绝对不允许拿百姓的一针一线。&即便是摘一个板栗,如果被人发现举报,都要写检查。&
&&& &当时的生活非常艰苦。&&杨丁熬回忆,当时他们吃的是&炒面&。他解释说,那时的炒面就是拿生面粉在锅里炒炒。战士们每人肩上都背着一个又细又长的布袋子,里面装点&炒面&,饿了就抓一把吃。因为炒面很干,很多战友都用雪与之搅拌后一起吃。
& &&杨丁熬的老伴儿告诉记者:&他一直到现在都不吃米,就是那时候吃伤的。&杨丁熬接过话茬说:&有时候执行任务急,饭还没煮好任务就下来了,我们随便吃点半生不熟的米饭去执行任务,好多人因此吃坏了肚子。&
& &&1956年,杨丁熬从部队转业回到老家当了一名机要员,兢兢业业地工作了一辈子,直到退休。
&& &&在朝鲜战场上的日子虽然辛苦,但对我的一生影响深远。&杨丁熬的脸上洋溢着无尽的自豪感。他告诉记者,多年来,他一直叮嘱子孙后代要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踏踏实实地做好本职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无数革命先辈的无私付出&。
早安三门峡
微信二维码
中共三门峡市委宣传部、三门峡日报社主办
三门峡网 版权所有
地址 河南省三门峡市崤山路中段17号 电话:(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
未经书面协议授权禁止复制或转载本站新闻 豫ICP备号-1抗美援朝老兵:不认数字却仍记部队番号
来源:环球网
作者:单颖文
  63年前的今天――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参战,打响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先后有240万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战士奔赴朝鲜战场。历经三年的炮火洗礼,他们中有的人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有的人却永远地留在了异国他乡。
  对于回国的那些战士而言,那壮怀激烈的岁月是他们一生难以磨灭的印记,沁入血液,融入骨髓。即使到了60多年后的今天,听到“抗美援朝”四个字,他们的双眸依然闪耀着光芒。“一天是战友,一生是战友。”一个志愿军老兵这样说。63年来,有这样一群人,从年富力强到白发苍苍,一直在自发地、不计成本地寻觅着曾经的战友。他们寻找的不仅是曾经生死与共的战友、不仅是那段无法磨灭的记忆,还是他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理想之光。
  我们关注这些“最可爱的人”,听这些也许不常记得眼前事的老兵精确地叙述当年的经历,不仅是为了重温志愿军战士当年的英勇顽强与无上荣耀,更是为了不让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蒙尘,以珍爱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和祖国边陲的安宁。
  伴随着衰老而至的记忆力退化,一度让88岁的安传培很难利索地从1数到10,他时而不知道3后面应该是几,时而嘴里念着“5”,手上却比划着8。“数字对我已经没有意义了。”他摇摇头对家人说。
  直到三个月前,安传培接到个电话:“对,我是安传培,参加过抗美援朝志愿军。”然后,家人听到他不假思索地报出一串数字,“是20军60师179团1营2连&&”
  为战友“千里走单骑”
  “老安同志,终于找到你啦!”当听到安传培报出番号,电话那头的刘石安激动不已。刘石安今年82岁,与安传培一样,他曾是志愿军20军的一名老兵。一次外出吃饭时,他偶然听人说起认识一位志愿军老兵,“我当时就把自己的手机号留给对方,请他帮忙联系老安。”一星期后,这位朋友辗转打听到了安传培的电话,两人接上了头。
  “之前听说老安是解放前从宁波入伍,曾经驻守上海,我就猜他可能是我们20军的。”刘石安说,20军是诞生在上海的部队,新中国建立初期的主要任务是保卫上海。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时,20军临时接到调令,军人们坐上不知目的地的“闷罐车”日夜兼程,直到抵达天津,领导让刘石安下车去买《天津日报》,他和战士们才猜测,他们可能是首批入朝作战的志愿军。后来,这支基本由上海子弟兵组建的队伍,成了在朝作战相对时间最长的部队,在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足足打了两年多。从朝鲜凯旋后,20军还打过一江山岛等战役,由于建制至今仍在,战友联络也相对容易。
  1970年退伍回到上海后,刘石安就给自己找了个“副业”――找寻20军抗美援朝的战友。他为此买了辆自行车,每周日从位于徐家汇的家出发,骑车去战友家探望。刘石安说,他通常一次跑3户人家,最远要骑两三小时路程去杨浦区,“其实没什么特别的事,就大家一起聊聊天,见着他们我心里就高兴,就踏实。”
  这样年复一年,刘石安联系上的战友从一开始的十几个人,到后来的几百号人,“现在我已经联系上了1200多人了,每年我们还要举行大型聚会”。
  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刘石安不得不终止“千里走单骑”找寻战友的方式,改为写信。在通信中,刘石安读到了不少战友记忆里的动人故事。
  “这些好的作风与精神,难道不正应该留给后代吗?”于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退休后的刘石安开始向一些战友约稿并编辑成书。2009年,为纪念2010年抗美援朝出征60周年,他与另外几名热心老兵商议,请全国各地参加过志愿军的20军战友每人写一段回忆录。为此,刘石安一个人担负起联络工作,通过写信、打电话甚至亲自登门造访向400多人约稿,最终收获了200多篇稿件,汇编成《抗美援朝日日夜夜》一书。
  “战友里文笔好的特别多。”刘石安说,他至今记得有位叫毛缨的战友,是位军旅作家,文笔相当不错。
  “毛缨?!”听到这个名字,安传培记忆深处的弦被拨动了。抗美援朝归来后,毛缨曾与他一同在宁波养伤,也是他找寻许久的战友。上世纪50年代末出院后,安传培回到上海工作,毛缨则去了杭州,两人常有书信来往,后来因“文革”断了联系。上世纪80年代,安传培有一次与家人去杭州旅游,特地循着20年前信上的地址去找毛缨,只可惜那里已换过几轮住户,打听不到毛缨的消息了。
  “老刘同志,能不能麻烦您个事儿,帮我找到毛缨?”安传培问。
  酷暑中的老兵聚会
  几天后,安传培收到了刘石安的信,信中说他联系了多位在杭州的战友,同时得知毛缨已在前几年去世。
  读完信,安传培失神了很久。“我们都到了这个岁数,走了也正常。”他喃喃自语道,“只是走前没见上一面,终究遗憾。”之后的几天,他总在懊悔当年应该多给毛缨去信,或者应该让小辈通过互联网帮他寻找,“一同在朝鲜打过仗,感情真的很亲”。
  好在这封信之外,还有一份让安传培情绪高涨的文件。那是一纸落款为“上海抗美援朝志愿军联络组”的邀请函,请他参加7月底举行的抗美援朝纪念活动。
  这场活动的牵头人是该联络组的组长、今年81岁的何文俊,他在抗美援朝时期是装甲兵司令部的通信兵。当年报名参加抗美援朝时,何文俊是上海交通大学通信学院无线电工程专业的大二学生、校学生会通讯组组长。“去参军时,我只与母亲通过一封信说了实情,家里全靠她&打掩护&。”何文俊说,他深知参军必将遭遇强大的家庭阻力,因为他生于富商之家,从小念的是贵族学校,考上名牌大学后,家人早早为他规划好了人生。“但我那时只想参加抗美援朝,报效祖国。”何文俊说。
  说起一个甲子前的那场战争,何文俊总是谦虚地说,作为通信兵立功的机会大,伤亡的风险小。但实际上,这位“何技师”却要冒着枪林弹雨维修各种坦克装备上的无线电设备,连朝军的无线电修复也需要他去支援,“当年会通讯技术的人太少,去朝鲜的全国就8个人,最后回来了4个”。
  时至今日,无论是在装甲司,还是在步兵、炮兵、空军等兄弟作战部队,许多老战士即使叫不上何文俊的名字,也能一眼认出他。
  在何文俊的不懈奔走下,现在上海抗美援朝志愿军联络组已经聚集起了3200多位老战士。“7月底的纪念活动,我们从中邀请了100人。”他说,88岁的安传培是与会者中年龄最大的。
  尽管天气预报说当天最高温度将近40℃,家人很是担心安传培的身体状况,但看着老人已经为此兴奋了一周,谁都不忍心拂他的意。最后,女儿决定陪他一起去。
  通知上写着上午7点到人民广场集合,但安传培4点多就起床了,“其实一个晚上都没睡好,太激动了,没想到60年后还能再见到战友。”他抖抖颤颤地穿上惟有出席重要场合才穿的衬衣、西裤,对着镜子照了又照。军装很厚,安传培却执意要带着,还让老伴别上所有抗美援朝的奖章。“没有军装,别人以为我是混进来的怎么办?”安传培认真地说。
  到达集合地点后,安传培上了1号大巴,车上都是20军的老战士。第一次见面,刘石安紧紧握住安传培的手,车上的老同志们也纷纷与他握手,道着“欢迎”与“保重”。
  这样的握手太亲切,安传培差点落下泪来。在他的印象里,60年前的年轻小伙们也是这样握着手,对新同志说“欢迎”,向奔赴战场的同志说“保重”。只是有好些人,没等到凯旋的那天。
  去朝鲜再看一眼英模
  在车上,刘石安带头唱起了《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虽然当年的青壮小伙已然是耄耋老人,但唱起这首歌时气势依然。
  “60年前,我也领唱过这首歌。”刘石安永远不会忘记,日中午,战士们正在战壕外吃午饭,忽然听到广播里传来“美军签署了停战协议&&”大家都高兴得跳了起来,刘石安带头用筷子敲打饭盒,领着战士们唱起了这首歌。
  “如果这辈子有机会,我想再去一次朝鲜。”听着熟悉的歌词,熟悉的旋律,安传培对坐在身旁的刘石安说。
  “老安,我给你讲讲现在的朝鲜吧!”看着惊讶的安传培,刘石安赶紧作了个“嘘”的手势,“替我保密,想去的人太多,我得低调。”
  今年6月,刘石安跟随中央电视台《断刀2》栏目组前往曾经战斗过的朝鲜:“全国去了12个老战士,上海就去了我1个。”60年前,刘石安所在的20军是打破麦克阿瑟最初“圣诞节计划”的主力军,也是参与长津湖战役、青川江战役、黄草岭战役、金城反击战等著名战役的中坚力量。
  “再次到达长津湖地区时很激动,但我发现这60年的变化太大了。”刘石安说,如今那里已没有太多战争的痕迹,惟有几处战壕、弹坑证明这里曾发生过恶战。他记得战时烧毁了不少树木,现在又逐渐长成了树林。当时,那里几乎没什么人家,偶尔有“阿玛尼”(朝鲜语“老妇人”)头上顶着罐子,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土豆,如今这里建起了十多户比较新的农村小平房。
  感受更深的是在柳潭里,这里曾是20军打败美军“王牌部队”陆战一师的地方,也是电影《英雄儿女》中抱着爆破筒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王成的原型杨根思牺牲的1071高地。杨根思当时是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当他带领连队打退敌军的8次进攻后,全连只剩下他和机枪组了。为了保护武器,他命令射手们带着打完子弹的重机枪撤下去,自己独自留在阵地上。当敌人快要踏上1071高地时,他抱着一个冒烟的炸药包冲了过去,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杨根思是志愿军第一位特等功臣和“特级战斗英雄”(我军至今仅有杨根思和黄继光获得过这一荣誉),也是志愿军中第一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他生前所在连队被命名为“杨根思连”。刘石安特地向摄制组提议寻找杨根思的墓地,可惜没找到。“也许是在更高的地方,”刘石安说,“我们这些老同志现在爬到200米高就爬不动了,只得就地录影。”
  在半山腰,摄制组问刘石安对这里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他想了想:“就讲讲&冰雕连&的故事吧。”他说,当年出征是秘密入朝,许多来自南方的战士就穿着夏秋两季的衣服奔赴战场,朝鲜冬季的最低温度要达到-40℃,成排、成连的战士因此冻死在山头。在阻击美军陆战一师的高地上,当清晨美军进攻时,发现负责阻击的志愿军一直不开枪,还有几名战士握着手榴弹,吓得美军先头部队不敢贸然行动,直至几个胆大的美军爬上志愿军的阵地才发现,原来整连的志愿军官兵都在寒夜里被冻成了冰雕。“他们一直保持着作战的姿势,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说着说着,老人哽咽了。
  抗美援朝战役中,共有183108名中国军人牺牲在了朝鲜战场上。刘石安说,这次去朝鲜的第三天,他们在主办方、中国大使馆文化参赞的安排下,前往距平壤20公里的志愿军烈士陵园祭拜,这里矗立着20多座英雄人物铜像:毛岸英、黄继光、邱少云&&让刘石安欣慰的是,陵园很干净,也常有中国游客前来祭奠。离开时,刘石安和其他老同志为烈士们敬献了花圈,挽联上写着“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落款是“部分志愿军老战士”。
  “就是了却个心愿,60年后总算又来了。”刘石安说,为了这次拍摄,他准备了20天: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从书上翻出当年的作战地图一遍遍地看那些山脉、水系,除了找战斗地点,还找出了几名战友的牺牲地点。此外,他借阅、购买了大量有关抗美援朝的书籍,每晚看到11点,“直到眼睛酸得实在看不动了才休息”。他还把抗美援朝时期获得的所有奖章都装进了行李箱。他甚至想若是有时间,找人“突击”补习一下朝鲜语。
  “您现在还会说朝鲜语吗?”安传培问。
  “只会一句了,&多摩晁少(同志们好)&。”刘石安说。
  为了“最后的陪伴”
  在位于奉贤永福园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的一处展台中,展示了大量朝鲜书籍、邮票,这些都是由停战后去过三次朝鲜的何文俊捐献的。
  何文俊是最后一批回到祖国的抗美援朝战士,那已是1958年8月。1956年,何文俊被送到前苏联列宁格勒学习无线电技术,并于一年后返回朝鲜教授朝军无线电修理技术,帮助当地完成建桥盖房等基础建设。
  回国后,在朝鲜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的安排下,1959年冬天,何文俊作为团长再度赴朝。在20天的访问里,何文俊们被安排与朝鲜国立艺术团住在一起,大家互相交换补给品,何文俊用1听果酱、2听肉罐头换了朝方1罐泡菜。活动结束时,朝鲜艺术家为了纪念与何文俊的这段友谊,赠予他一幅亲手制作的贝壳画。如今,这幅贝壳画被他捐赠给了纪念馆。
  那次,何文俊在朝鲜买回来许多东西,基本都捐给了这里。他留给自己惟一的“赴朝纪念品”,是当年打仗时从枫树上摘下来的一片红叶,“我一直把它夹在书里”。
  同样捐献了不少战时物品的83岁老战士陈浩泉说:“这些记忆不是我一个人的,我希望捐出来让更多人看到,有现实教育意义。”陈浩泉1950年赴朝时是铁道兵,1953年因腰部负伤回国治疗,此后长期担任党宣和青年工作。前两年老伴去世后,他无偿腾出了位于市中心一室一厅的老公房,作为联络组的活动场地。对于永福园投资6000万造志愿军广场和纪念馆,陈浩泉“从心底里感激”:“我感觉我们的第二、第三代对朝鲜战争知道得太少,我们这些人走了以后,谁还记得?”
  说起为什么要投资建设这座没有经济回报的纪念馆,永福园董事长徐渭岳坦言,缘起于1989年一位买墓人的“控诉”:一位家境贫寒的奉贤妇女因买不起墓地,大骂殡葬行业暴利无情。她的几个子女告诉徐渭岳,在他们幼年时,父亲为保家卫国牺牲在了朝鲜,母亲年轻守寡,含辛茹苦带大他们。徐渭岳后来得知,原来这名妇女是志愿军战士毕福祥烈士的遗孀。
  同样的情况徐渭岳又碰到了三四次,同是奉贤人的他专门前往位于辽宁丹东的抗美援朝志愿军纪念馆查阅资料,发现全国出兵的240万人中,有18680人来自上海,且多是奉贤、南汇一带的“阿拉兵”。在牺牲的183108名烈士中,上海籍有1634人。
  “我能为这些老战士做些什么?”从丹东回来,徐渭岳一直在寻找机会,直至去年条件成熟后,筹备多年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纪念馆终于奠基。今年3月,这座上海惟一全面反映抗美援朝历史的专题纪念馆建成,展出了通过老战士捐献等多种途径筹得的历史照片500余幅、珍贵历史文物200多件。
  走在如同抗美援朝时期上甘岭坑道一样的展馆,见到熟悉的印有“最可爱的人”的搪瓷水杯、行军铺盖、军装、奖章,看着30分钟的战争纪实片,安传培眼眶泛红。“回家以后,我要把当时的战争物品找出来,捐到这里。”安传培告诉女儿,听说几位志愿军老战士特地重新来这里买墓,“我也要&搬&来和战友们在一起,这是我们最后的陪伴。”
  “战友的力量”焕新生
  从志愿军纪念广场返家当晚,安传培的老伴打开一个上锁的抽屉,把安传培军装上的奖章一个个取下,归拢在一个老旧的信封中。安传培饶有兴致地打开另一个信封,里面是战友们在朝作战时期拍摄的照片。这些照片都是从朝鲜归来后,战友们寄给他的。柜子的一角有一本红皮日记本,纸张已经泛黄,第一页上写着“回忆录”三个大字,下面则写了十来个标题,“跨过鸭绿江”、“炮火连天迎国庆”、“第一次战斗”&&
  看着这些标题,安传培好似打开了记忆的洪闸。他点着“智擒敌特”一节说,那次他护送8名掉队伤员去营部,路上遇到一个号称买药的朝鲜人,同行时,这人总在伺机打听部队的番号,引起了他的警觉。他表面上热络地与这人聊天,营部在东就说在西,上午行军就说下午出发,就这样混淆视听地边走边聊了两三个小时。接近营部时,他让一个轻伤士兵假装肚子不适去方便,实则跑去营部报告,很快几个精壮的战士冲出来擒获了这个敌特。在营部领导的审讯下,敌特很快就招供了。他装作买药的那杆小秤,就作为战利品奖给了立功的安传培。“就是这个,”安传培从抽屉中取出一卷纱布,展开后便见一杆干净如新的小秤。
  他又指着“一封未写完的情书”一节告诉家人,自己曾亲眼看到一名重伤的战友从前线被救下,当时那位战友只能趴在担架上,却坚持给远在上海的女友写情书,可惜还没写完就牺牲了。安传培说:“虽然我与他仅有一面之缘,但到现在还记得他的名字,叫朱伯康&&”
  “我要把这些故事都回忆起来,然后写下来。”安传培说。
  家人说,有些故事他们也是第一次听。“这两年,爸爸的精神很少这样好,也很少说这么多话了。”安传培的女儿说,她感觉父亲参加完战友聚会归来后,精神状态似乎一下好了许多,记忆也慢慢复苏了。
  刘石安得知这些后很高兴,打电话给安传培说:“是革命的力量、部队的力量、战友的力量,让你焕发新生啊!”
  这几日,安传培在家人和老战友的推荐下,“追”着各类抗美援朝的纪录片和电影。每当电视里提及“20军60师179团”时,总能引起老人的特别关注。有一次,他正在看一部介绍朝鲜烈士陵园的纪录片,电视里传来解说声:“这是一级战斗英雄沈如根的铜像,沈如根烈士是原志愿军20军60师179团&&”
  “沈如根同志不是回来了吗?他是活着的烈士!他受了重伤,当时人们都以为他牺牲了。”安传培有些着急地喃喃自语,他看了看茫然的家人,“我还是给刘石安同志打电话问问吧&&”
(责任编辑:UN630)
原标题:寻找老兵
&&&&&&</div
军事历史精品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等着我抗美援朝老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