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面上是不是货币资金大于实收资本大于注册资本就是盈利

①双倍余额递减法
另,为了调整该折旧方法的误差,要求在倒数第二年改为直线法。
②年数总和法
计算公式如下:
【要点提示】对折旧方法应重点关注直线法和加速折旧法,另外需注意的是,常见出题方式是结合减值提取来测试某一年的折旧额或某一年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4.折旧的会计分录
借:制造费用(生产用固定资产的折旧)
管理费用(行政用固定资产的折旧)
销售费用(销售部门用固定资产)
在建工程(用于工程的固定资产)
其他业务成本(经营租出的固定资产)
&&贷:累计折旧&&&
5.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的复核
二、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一)资本化的后续支出
1.固定资产转入改扩建时:
借:在建工程&  
&&&&&&& 累计折旧
&&&&&&& 贷:固定资产&&  
&  2.发生改扩建工程支出时:
借:在建工程&&&  
 & 贷:银行存款等&  
3.生产线改扩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
&& 借:固定资产&&  
&&&&&& 贷:在建工程&&  
&  4.转为固定资产后,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
 (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
借: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 &  
&&&&&&& 贷:原材料&  
  应付职工薪酬
    银行存款&
三、固定资产的减值
固定资产发生减值迹象时应计提减值准备。但应注意的是: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计提不得转回。
备注:如果当初赊购水泥时签发了带息票据,则最早的资产支出日就是,相应的开始资本化日就变成了日。
(三)停止资本化日的确认―――总的原则是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即可停止资本化。
一般而言,具备以下三条件之一的即可停止资本化:
1.实体建造已经全部完成或实质上已经全部完成;
2.与设计要求基本相符,即使有极个别与设计或者合同要求不相符的,但不影响其正常使用;
3.资金已经全部支付。
(四)借款费用暂停资本化的条件
当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应暂停资本化:
1.非正常停工;
2.连续停工超过三个月。
【要点提示】掌握开始资本化日及停止资本化日的确认方法。
四、借款费用的计量
(一)辅助费用资本化的实务认定
对于企业发生的专门借款辅助费用,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前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予以资本化;在所购建或者生产的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或者可销售状态之后所发生的,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二)外币专门借款汇兑差额资本化的实务认定
由于企业取得外币借款日、使用外币借款日和会计结算日往往不一致,而外汇汇率又在随时发生变化,因此,外币借款会产生汇兑差额。相应地,在借款费用资本化期间内,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外币借款所产生的汇兑差额,是购建固定资产的一项代价,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在资本化期间内,外币专门借款本金及其利息的汇兑差额,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成本。而除外币专门借款之外的其他外币借款本金及其利息所产生的汇兑差额应当作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三)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确定
1.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的计算过程 
(1)计算原理
利息资本化额=发生在资本化期间的专门借款所有利息费用-闲置专门借款派生的利息收益或投资收益
【要点提示】掌握专门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的实务计算方法。
(2)一般会计分录
①长期借款筹款方式
借:财务费用
  在建工程
  应收利息(或银行存款)(闲置资金创造的收益)
贷:应付利息
②公司债筹款方式
借:在建工程
  财务费用
应收利息(或银行存款)(闲置资金创造的收益)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或应付利息
2.占用的一般借款利息费用资本化的计算过程 
(1)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Σ(累计支出额超过专门借款的部分×每笔资产支出实际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2)一般借款加权资本化率的计算
&资本化率的确定原则为:企业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只占用了一笔一般借款,如为银行借款则其资本化率为该项借款的利率,如为公司债方式还需测定一下其实际利率;如果企业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占用了一笔以上的一般借款,资本化率为这些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加权平均利率的计算公式如下:
加权平均利率=一般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100%
一般借款本金加权平均数=Σ(每笔一般借款本金×每笔一般借款实际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3)认定当期资本化额&
& 每一会计期间一般借款利息的资本化金额=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一般借款加权资本化率
(4) 一般账务处理
①长期借款筹款方式
借:财务费用
  在建工程
贷:应付利息
②公司债筹款方式
借:在建工程
  财务费用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或应付利息
【要点提示】&
原则上,先计算专门借款利息资本化,再计算一般借款利息资本化。
【课外读物】
1.中国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2.国际会计准则:《IAS23——借款费用》
【课外作业】
见《中级财务会计》学习指导与练习第80-88页。
第九章& 所有者权益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所有者权益的概念、性质和内容;掌握不同出资方式下实收资本及其增减业务的核算方法;掌握资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的核算;掌握盈余公积的计提、使用及核算;掌握未分配利润的核算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所有者权益的内容;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及留存收益的核算。
【教学方法】讲述为主,结合案例。
【课时分配】 3
【课程内容】
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概述
一、所有者权益的性质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会计中的权益概念在广义上是与资产相对应的,它表示对企业全部资产的要求权,包括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两部分。
债权人权益对企业来说是企业的全部负债;而所有者权益则来源于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二、所有者权益的构成
所有者权益按其构成可分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统称为留存收益。
第二节& 实收资本
一、实收资本确认和计量的基本要求
根据我国《公司法》规定,企业可以分为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种形式。
(一)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设置“实收资本”科目进行核算。
有限责任公司的全部资本不分为等额股份,不发行股票而由公司向股东签发出资证明,股东转让出资需经股东大会讨论通过。
(1)初始投资:各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按出资份额,全部计入“实收资本”。
(2)增资扩股:新介入投资者出资额,按约定份额,计入“实收资本”,大于约定份额的部分,计入“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二)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设置“股本”科目进行核算,对于发行收入,企业将相当于股票面值的部分计入“股本”科目,其余部分在扣除发行费、佣金等相关发行费用后,计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科目。
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以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本,股票可以交易或转让。股份有限公司的设立,包括发起式和募集式两种方式:
1.发起式:(1)筹资费用低,一般只发生印刷费等少量费用,发生时可以直接记入“管理费用”科目。(2)筹资风险小,一般不会发生设立公司失败的情况。
2.募集式:(1)筹资费用高,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或佣金等相关费用,减去股票发行期间冻结的利息收入后的余额,按以下原则处理:属于溢价发行的,记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从溢价收入中抵销;溢价中不够抵销的,或者属于面值发行无溢价的,记入“财务费用”。(2)筹资风险大,有发行失败的可能。如发行失败,发行失败损失由发起人承担。
二、实收资本增减变动的会计处理
(一)实收资本(股本)增加的核算
借: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折价记贷方溢价记借方)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当初的权益成分公允价值)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银行存款(不足一股支付的现金部分)
借:应付账款
 贷:股本(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资本溢价)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股本(实收资本)
(二)实收资本(股本)减少的核算
一般企业撤资
借:实收资本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股份有限公司回购股票
1.回购股票时:
借:库存股
 贷:银行存款
2.注销库存股时:
(1)回购价大于回购股份对应的股本时: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当初发行时的溢价部分)
 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在冲完股本和当初溢价后如果还有差额,应先冲盈余公积再冲未分配利润)
 贷:库存股
(2)回购价小于回购股份对应的股本时:
 贷:库存股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第三节 & 资本公积
资本公积是企业收到投资者的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一、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资本公积——资本溢价(股本溢价)”科目反映企业实际收到的资本(或股本)大于注册资本的金额。溢价发行股票的,如有发行费用,应在溢价收入中支付,即在扣除发行费用后,记入“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二、其他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是指除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项目以外所形成的资本公积,其中主要包括直接地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引起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的交易或事项
权益法下被投资方发生除净损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
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自用房地产或存货转换为以公允价值计价的投资性房地产时
借:投资性房地产(以转换当日的公允价值计量)
  累计折旧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公允价值小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列为损失)
  资产减值准备(转换当时已提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或存货(按转换当时的账面余额结转)
资本公积(公允价值大于账面价值的差额不得列为收益,而是追加资本公积)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金融资产的重分类
1.将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为采用成本或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重分类日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或账面价值作为成本或摊余成本,该金融资产没有固定到期日的,与该金融资产相关、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应当仍然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在该金融资产被处置时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2.将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时: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按重分类日的公允价值入账)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利息调整(也可能记借方)
 ――应计利息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可能记借也可能记贷)
3.按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应当以公允价值计量,但以前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企业应当在其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时改按公允价值计量,将相关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在其发生减值或终止确认时将上述差额转出,计入当期损益。
三、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会计处理
借:资本公积
贷:实收资本(或股本)
所留存的该项公积金不得少于转增前公司注册资本的25%。
【要点提示】重点掌握资本公积的构成及会计处理。
第四节  留存收益
一、留存收益的用途
留存收益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其用途如下:
1.盈余公积用途:一是用于弥补亏损,二是用于转增资本,三是扩大企业生产经营。&&
2.未分配利润用途:一是留以后年度分配,二是未指定用途。
二、利润分配的程序
利润分配的程序依次是:(1)提取法定公积金;(2)提取任意公积金;(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或股利。
三、盈余公积的核算
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借:盈余公积
&&&&&&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以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或分配股票股利
借:盈余公积
&&&&&&& 贷:股本(实收资本)
以盈余公积分配现金股利或利润
借:盈余公积
&&& 贷:应付股利
提取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
——任意盈余公积
外商投资企业提取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和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借:利润分配——提取储备基金
&&&&&&&&&&&
——提取企业发展基金
      ――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 贷:盈余公积——储备基金
&&&&&&&&&&&&&&&
——企业发展基金
    应付职工薪酬
四、利润分配核算
从净利润中提取盈余公积
&&&&&&&&&&&
&&&&&&&&&&&&&&&
外商投资企业提取储备基金、企业发展基金
借:利润分配——提取储备基金
&&&&&&&&&&&
——提取企业发展基金
&&& 贷:盈余公积——储备基金
&&&& &&&&&&&——企业发展基金
外商投资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借:利润分配——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 贷:应付职工薪酬
分配现金股利
借:利润分配——应付优先股股利
——应付普通股股利
&&&&&& 贷:应付股利
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的普通股股利
& 贷:股本
借:本年利润
&&&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如为净亏损,作相反分录)
股票股利分配方案和现金股利分配方案在董事会决议时,不进行账务处理,作为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现金股利分配方案待股东大会批准后再进行账务处理,股票股利待股东大会批准并办妥增资手续后再进行账务处理。
企业在年末,应将“利润分配”科目下其他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该科目的“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结转后,除“未分配利润”明细科目外,该科目的其他明细科目应无余额。该科目年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历年结存的未分配利润;该科目年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历年的未弥补亏损。
五、弥补亏损的核算
企业弥补亏损的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二是用以后年度税后利润弥补;三是以盈余公积弥补。&&&&&&&&&&&&&
(一)用利润弥补亏损
不需专门进行账户处理,以后年度实现利润弥补亏损时,将“本年利润”科目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贷方,其贷方发生额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借方余额自然弥补。
税前弥补和税后弥补只是在计算所得税时处理方法不同。以税前利润弥补亏损时,弥补的数额不需要计算所得税,“本年利润”科目不扣除该部分所得税即可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以税后利润弥补亏损时,弥补数额应先计算所得税,并在“本年利润”科目扣除后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二)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借记“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科目。
【要点提示】重点掌握弥补亏损的方式及会计处理。
【课外阅读】
1.中国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
2.国际会计准则:《IFRS2——股份支付》
【课外作业】
&& 见《中级财务会计学习指导与练习》第91-95页。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基本概念;掌握商品销售入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以及建造合同等收入的确认方法与会计程序;掌握费用构成及其会计处理方法;掌握所得税的基本核算原理;掌握利润形成与分配的账务处理;掌握政府补助的分类及其会计处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建造合同收入的确认。
【教学方法】讲述为主,结合案例。
【课时分配】 8
【课程内容】
第一节& 收入
一、收入概述
(一)收入的定义和特点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二)收入的特点
二、收入的分类
(一)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二)收入按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不同,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三、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
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必须同时符合以下5个条件: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1)一般判断标准:商品所有权凭证或实物交付点即为风险报酬转移点。
(2)特殊情况:
①企业销售的商品在质量、品种、规格等方面不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又未根据正常的保证条款予以弥补,因而仍负有责任,此时不能确认收入。
②在委托代销方式下,委托方的收入实现取决于受托方是否完成了商品销售。只有在收到受托方的代销清单时,方可认定收入。
③企业尚未完成售出商品的安装或检验工作,而且此项安装或检验任务是销售合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时应在安检完毕后方可确认收入。
④销售合同中规定了由于特定原因买方有权退货的条款,而企业又不能确定退货的可能性时应在退货期满时确认收入。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施有效控制; 
在售后回购方式下,就是由于商品的处置权未作转移而不能确认为收入。
3、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4、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要点提示】记住商品销售收入的确认条件,尤其是特殊情况下收入的确认条件。
(二)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
企业应当按照从购货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但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不公允的除外。
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
(三)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商业折扣和销售折让的会计处理
1.企业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案例解析见教材。
2.企业销售商品涉及商业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收入金额。
3.发生在收入确认之后的销售折让应直接冲减发生当期的销售收入,一般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
案例解析见教材。
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应当按照有关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四)销售退回的会计处理 
未确认收入的已发出商品的退回
将”发出商品”转回”库存商品”
已确认收入的销售商品退回
直接冲减退回当月的收入和成本,相应的现金折扣一并反转
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销售退回
(详见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销售退回发生在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
所退的货是资产负债表日及以前所售出的
按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来处理
【要点提示】对比掌握现金折扣、商业折扣、销货折让及销售退回对收入金额的影响。
(五)特殊销售业务的会计处理
【要点提示】对于特殊销售业务的掌握角度以收入的确认时间及会计分录为主。
借:发出商品
&&& 贷:库存商品
借:受托代销商品
&&&& 贷:受托代销商品款
受托方实际销售商品,委托方收到代销清单
①借:应收账款——受托方&&&&&&&&&&&&&&&&&&&&&&&&
&&& &&贷:主营业务收入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②借:主营业务成本
&&& 贷:发出商品
①借:银行存款
&&& &&贷:主营业务收入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②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受托代销商品
③借:受托代销商品款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 &&贷:应付账款——委托方
借:银行存款
&&& 贷:应收账款——受托方&
借:应付账款——委托方
&&& 贷:银行存款
&&&&&&&&&&&&&&&&&&&&&&&&&&&&&&&&
借:发出商品
&&& 贷:库存商品
借:受托代销商品
&&& 贷:受托代销商品款
受托方实际销售商品,委托方收到代销清单&
①借:应收账款——受托方&&&&&&&&&&&&&&&&&&&&&&&&
&&& &&贷:主营业务收入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② 借:主营业务成本
&&&& &&贷:发出商品
①借:银行存款
&&& &&贷:应付账款——委托方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②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
③借:受托代销商品款
&&& &&贷:受托代销商品
结算货款和手续费
①借:销售费用
贷:应收账款——受托方
②借:银行存款
&&& &&贷:应收账款——受托方
借:应付账款
& &&贷:银行存款
&&&&& &&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
2.预收款方式销售
(1)收入确认时间:在实际交付商品时确认收入而不是在收取预收款时
(2)一般会计分录
①预收款项时: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②发出商品时:
借: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③结转成本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3.分期收款销售 
(1)会计处理原则
如果延期收取的货款具有融资性质,其实质是企业向购货方提供免息的信贷时,企业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通常应当按照其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或商品现销价格计算确定。
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按照应收款项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金额进行摊销,冲减财务费用。
(2)一般账务处理
①发出商品时:
借:长期应收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未实现融资收益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②每期收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长期应收款
③每期计算确认各期利息收益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贷:财务费用
4.附有销货退回条件的商品销售
(1)会计处理原则
①在能预计退货概率的情况下,对不会退货的部分在商品发出时确认收入,而可能退货部分则需等待退货期满时方可认定收入。
②在无法预计退货概率的情况下,应等到退货期满时或顾客正式接受商品时再确认收入。
(2)能预计退货概率时的一般账务处理(案例解析见教材)
(3)不能预计退货概率时的一般账务处理(案例解析见教材)
①发出商品时:
借:发出商品
贷:库存商品
借:应收账款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②收到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账款
③退货期满没有发生退货时:
借:应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发出商品
④退货期满发生退货时
借:应收账款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
  库存商品
贷:发出商品
5. 售后回购 
会计处理原则:本质上是一种融资而不是销售,因此不能认定收入。
6.售后租回 
当初售价与资产账面价值之差
“递延收益”的分摊期
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回
计入“递延收益”
调整折旧费用
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回
租金支付比例
调整租金费用
7.以旧换新销售。不能以旧商品的买价去冲抵新商品的售价,必须将其作为两笔业务反映。
四、提供劳务收入的会计处理
(一)一般劳务收入的确认
1.对于当年开工当年完工的劳务,视同商品销售处理
2.对于跨年度的劳务,如果能够可靠估计四要素,则按完工百分比法进行处理。此四要素包括:
(1)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
(2)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3)劳务的完工程度能够可靠计量;
(4)交易中已发生和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3. 完工百分比法的计算
当年确认的收入=劳务总收入×本年末止劳务的完成程度—以前年度已确认的收入
  当年确认的成本=劳务总成本×本年末止劳务的完成程度—以前年度已确认的成本
4.一般账务处理
(1)发生劳务成本时
借:劳务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
(2)预收劳务款时
借:银行存款
贷:预收账款
(3)确认收入和成本时
借:预收账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劳务成本
(二)提供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可靠估计的情况
如果对上述四要素无法可靠估计的,(这里所提及的无法可靠估计主要针对的是第二个要素,即款项能否收回无法可靠估计)应作如下处理:
(1)按能收回的价款作收入确认;
(2)按实耗的劳务成本作支出确认;
(3)二者差作当期损失认定。
(三)同时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交易
如果销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劳务部分能够区分且能够单独计量的,企业应当分别核算销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劳务部分,将销售商品的部分作为销售商品处理,将提供劳务的部分作为提供劳务处理;        
如果销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劳务部分不能够区分,或虽能区分但不能够单独计量的,企业应当将销售商品部分和提供劳务部分全部作为销售商品部分进行会计处理。
(四)特殊劳务收入的确认
【要点提示】关键要掌握这些特殊收入的确认时间。
五、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一)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种类
(二)收入确认条件
(三)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计量
1.利息收入
2.使用费收入
第二节& 费用
一、费用的概念和特征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二、费用的主要内容及其核算
(一)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是指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常性活动所发生的成本。企业一般在确认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主营业务收入时,或在月末,将已销售商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结转入主营业务成本。企业应通过“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核算主营业务成本的确认和结转情况。
(二)其他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是指企业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所发生的成本,包括销售材料的成本、出租固定资产的折旧额、出租无形资产的摊销额、出租包装物的成本或摊销额等。企业应通过“其他业务成本”账户核算其他业务成本的确认和结转情况。
(三)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应负担的相关税费,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等。企业应通过“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核算企业经营活动相关税费的发生和结转情况。
(四)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装卸费等费用,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等费用。企业发生的销售费用在“销售费用”账户中核算。
(五)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待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研究费用、排污费以及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企业发生的管理费用在“管理费用”账户核算,并按照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六)财务费用
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筹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企业发生或收到的现金折扣等。企业发生的财务费用在“财务费用”账户核算,并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一、所得税概述
所得税是根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一定比例上交的一种税金。日起开始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对所得税的核算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这种方法从资产负债表出发,通过比较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负债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的差额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与递延所得税资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每一期间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几个重要的概念: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3.递延所得税资产
4.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应付税款法
应付税款法是指企业不确认暂时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金额,按照当期计算的应交所得税确认当期所得税费用的方法。在这种方法下,当期所得税费用等于当期应交所得税。
计算出当期应交所得税时:
借:所得费用
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实际上交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三、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一般核算程序
1.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规定确定资产负债表中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的其他资产和负债项目的账面价值。
2.按照会计准则中对于资产和负债计税基础的确定方法,以适用的税收法规为基础,确定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项目的计税基础。
3.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对于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分析其性质,除准则中规定的特殊情况外,分别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定资产负债日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金额,并与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相比,确定当期应进一步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金额或应予转销的金额,作为递延所得税。
4.就企业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按照适用的税法规定计算确定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将应税所得税额与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认为当期应交所得税。
5.确定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
四、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既有永久性差异又有暂时性差异时的会计处理
(一)永久性差异
1.永久性差异的概念
该差异仅影响发生当期,不影响以后期间,不存在不同会计期间摊配问题,如果此差异对应了资产或负债,则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相同。
2.永久性差异的分类
①会计认定为收入的税务不认定,比如国债利息收入;
税务认定为费用而会计不认定,比如企业研发费用的追加扣税额;
③会计认定为费用而税务不认定,常见的有:超标的业务招待费、超标的广告费、罚没支出、超过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标准的利息费用、超标的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公益性捐赠支出等。
④税务认定为收入而会计不认定。
3。永久性差异对应的资产或负债其账面价值通常与计税基础一致。
比如因罚没支出形成的“其他应付款”,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均为入账额,二者没有差异。
(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既有永久性差异又有暂时性差异时的会计处理程序
税前会计利润
来自于会计口径利润
永久性差异
会计认可而税务上不认可的支出
税务认可而会计上不认定的收入
会计认可而税务上不认可的收入
税务认可而会计上不认定的支出
暂时性差异
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税所得×税率 
递延所得税资产
新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
转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
新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
转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
本期所得税费用
第四节& 利润
一、利润的内涵及其构成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投资损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费用
【要点提示】记住上述要素的关系式。
二、营业外收入及营业外支出的界定
1.营业外收入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
2。营业外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盘亏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
【要点提示】掌握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的范围界定。
四、结转本年利润的账务处理
1.结转收入类科目
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贷:本年利润
2.结转支出类科目
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外支出
资产减值损失 
所得税费用
3.将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贷方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如果亏损则将亏损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借方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第五节& 政府补助
一、政府补助的概念和内容
政府补助是指企业从政府无偿取得货币性资产或非货币性资产,但不包括政府作为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包括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和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
二、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
政府补助应当分划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二者的具体账务处理不同。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在其补偿的相关费用或损失发生的期间计入当期损益。其中,用于补偿企业本期损失、费用的,直接计入本期收益(营业外收入);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费用、损失的,在取得时,先计入递延收益,在以后相关各期再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收入)。
企业取得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不能全额确认为当期收益,应当随着相关资产的使用逐渐计入以后各期的收益。即,收到这类政府补助时,先计入递延收益,然后随着资产的使用,再分期摊销到营业外收入。
政府补助为货币性资产的,按照收到或应收的金额计量。政府补助为非货币性资产的,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不能可靠取得的,按照名义金额计量。
第六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的内容和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规的规定,企业实现的净利润一般应当按照如下顺序进行分配:
1.提取盈余公积金
企业必须按当年税后利润(减弥补亏损)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当法定盈余积金已达注册资本的50%时,可不再提取。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还可以从税后利润中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2.向所有者(股东)分配利润
在提取盈余公积金以后,有限责任公司就可以向所有者(股东)分配利润;股份有限公司分配利润的形式可以有两种:现金股利和股票股利。
经过上述分配后,如果还有剩余,为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亏损)。未分配利润可留待以后年度进行分配;企业如发生亏损,可以按照规定由以后年度利润进行弥补。
二、利润分配的核算
(一)利润分配核算应设置的账户
企业应设置“利润分配”账户,专门用来核算对实现利润的分配(或发生亏损的弥补)。“利润分配”账户属于所有者权益类,是“本年利润”的调整账户,用来核算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结存余额。该账户借方登记当年发生的净亏损以及利润的分配情况,贷方登记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以及亏损的弥补。
为了核算企业利润分配的具体情况,企业应当在“利润分配”账户下,分别设置相应的明细账户,如“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转作股本的股利”、“盈余公积补亏”和“未分配利润”等。
(二)利润分配的账务处理
(三)弥补亏损的核算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既可能发生盈利,也有可能出现亏损,企业发生的亏损,在“本年利润”账户以借方余额显示。年终,应将“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
【课外阅读】
1.中国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2.国际会计准则:《IAS18——收入》、《IAS12——所得税》
【课外作业】
见《中级财务会计》学习指导与练习第99-110页。
第十一章& 财务会计报告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熟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基本原理;掌握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方法;熟悉财务报表附注的内容和披露。
【教学重点与难点】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教学方法】讲述为主,结合案例。
【课时分配】 12
【课程内容】
第一节 财务报告概述
财务会计报告(简称财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结构性表述。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下列组成部分:
资产负债表;
现金流量表;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下同)变动表;
【要点提示】记住财务报表的体系构成。
财务报表列报的基本要求
1.遵循各项会计准则进行确认和计量
2.列报基础
3.列报的一致性
4.重要性和列报项目
5.财务报表项目间的相互抵销
6.比较信息的列报
7.财务报表表首的列报要求
8.报告期间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一、资产负债表的作用
静态报表,反映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
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其余诸项可据其总账科目余额抄列。
第三节利润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一、利润表
动态报表,反映某一期间的经营成果。
利润表各项指标编制方法一览表
一、营业收入
减:营业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收益以“-”号填列)
=“财务费用”
资产减值损失
=“资产减值损失”
加: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净损失以“-”号填列)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投资净收益(净损失以“-”号填列)
=“投资损益”
二、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加: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收入”
减:营业外支出
=“营业外支出”
三: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填列)
减: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
四、净利润(净亏损以“—”填列)
五、每股净收益:
(一)基本每股收益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二)稀释每股收益
=“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假定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转换为已发行普通股的前提下普通股股数的加权平均数”
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一)内容及结构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是指反映构成所有者权益各组成部分当期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本表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企业综合收益的特点,除列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外,同时包含最终属于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净利润。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净利润;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及其总额;
3.会计政策变更和差错更正的累积影响金额;
4.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
5.提取的盈余公积;
6.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的期初和期末余额及其调节情况。
(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填列方法
本表各项目应当根据当期净利润、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项目、所有者投入资本和提取盈余公积、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情况分析填列。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方法一览表
减:库存股
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合计
减:库存股
未分配利润
所有者权益合计
一、上年年末余额
抄自于上年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年末数
此列数据来自于上年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本年金额”栏。
加:会计政策变更
通常调整此三项指标
前期差错更正
通常调整此三项指标
二、本年年初余额
将上述数据合并过来即可
三、本年增减变动金额(减少以“-”号填列)
(一)净利润
净利润时增加填列这两项,净亏损时则减少此两项。
(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
此三类原因均导致资本公积的调整
此三类原因均会影响到所有者权益合计
2.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影响
3.与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上述(一)和(二)小计
累计下来即可。
(三)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
1. 所有者投入资本
影响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
影响所有者权益合计
2.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
通常调整资本公积
(四)利润分配
1.提取盈余公积
增加盈余公积,减少未分配利润,但不影响所有者权益合计
2.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减少未分配利润同时调整所有者权益合计
(五)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
1.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
减少资本公积同时增加实收资本
不影响所有者权益合计
2.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
增加实收资本或资本公积
减少盈余公积
3.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减少盈余公积增加未分配利润
四、本年年末余额
将上述各栏目数据累计下来即可
第四节 现金流量表
一、现金流量表、现金、现金流量的概念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下除非特别指明,均总称为“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的报表。其中,现金是指企业库存现金以及可以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不能随时用于支付的存款不属于现金。现金等价物是指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很小的投资。期限短,一般是指从购买日起三个月内到期。现金等价物通常包括三个月内到期的债券投资等。权益性投资变现的金额通常不确定,因而不属于现金等价物。
现金流量是指一定会计期间内企业现金的流入和流出。
&&& 二、现金流量的分类
通常按照企业经营业务发生的性质将企业一定期间内产生的现金流量归为以下三类: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三、正表的编制方法
(一) 公式推导法
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现金的推导公式: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一般指的是销售材料、提供劳务)+ (应收票据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
+(应收账款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收账款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销项税发生额-应收项的意外减少(指的是不兑现的应收项减少,主要包括:坏账的发生;票据贴现造成的借记财务费用额;非现金抵账等)+收回以前的坏账。
这里需注意的是:应收账款的期初、期末余额在报表中是无法找到的,需根据以下公式去推导:
应收账款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应收账款的期初净额-应收账款的期末净额)+(坏账准备的期初余额-坏账准备的期末余额)
【经典例题】甲公司的主营业务是销售商品,其他业务是提供运输劳务,当年利润表中“主营业务收入”为4500万元,销项税发生额为765万元,其他业务收入650万元。资产负债表中“应收账款”年初数为700万元,年末数为660万元,“应收票据”年初数为120万元,年末数为150万元,“预收账款”年初数为89万元,年末数为66万元。本年不带息应收票据贴现400万元,贴现息为5万元,坏账准备的年初余额为35万元,年末余额为72万元,本年收回上年的坏账4万元。根据以上资料,本期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填列的金额是(&& )万元。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0-150)+(700-660)+(35-72)+(66-89)+765-5+4=5864(万元)。
②购进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现金的推导公式:
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对应存货减少的部分,如:销售材料结转的成本)+存货的意外减少(指的是未对应“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支出”的存货减少部分。如:管理部门领用材料)+(存货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应付票据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
(应付账款的期初余额-期末余额)+(预付账款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进项税发生额-存货的意外增加(指的是非购买渠道造成的存货增加。如:折旧计入制造费用的部分;应付职工薪酬计入“生产成本”或“制造费用”的部分)。
这里需注意的是:存货的期初、期末余额在报表中是无法找到的,需根据以下公式去推导:
存货的期末余额-期初余额=(存货的期末净额-存货的期初净额)+(存货跌价准备的期末余额-存货跌价准备的期初余额)
【经典例题】某企业2002年主营业务成本30万元,进项税额4万元,应付账款期初余额1万元,期末余额0.95万元,预付账款期初0.9万元,期末余额0.8万元,存货期初余额10万元,期末余额8万元,本期计入制造费用工资3万元,计入生产成本工资5万元,本期计入制造费用中的折旧5万元,计算现金流量表“购买商品、接受劳务而支付现金的金额为(&&&&& )万元。
【解析】购买商品接受劳务而支付的现金=30+4+(1-0.95)-(0.9-0.8) -(10-8) -3-5-5=18.95万元。
【要点提示】上述两公式是专用于销售商品收现、购买商品付现的项目编制,常以单选题中的计算指标方式测试。
(二)直接根据报表项目的内容对号认定
【要点提示】除销售商品收现、购买商品付现项目外,其他项目的编制一般直接根据项目内容去填列,所以记住每个项目的内容就非常关键。此类知识点常以项目内容的构成辩认或以项目金额的计算为测试角度。
1.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实际收现的价款及销项税额)=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本期收现+前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本期收现+本期预收的账款-因商品退货造成的本期付现额+收回以前的坏账。
②收到的税费返还(企业收到现金的各种税费返还)
③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所有属于经营活动范畴但不属于以上内容的现金流入均在此列示,如罚款收入、流动资产损失中由个人赔偿的现金收入、经营租赁收到的现金等。
④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企业因购买商品、接受劳务而在本期兑现的价款及进项税额)=本期购入商品、接受劳务本期兑现额+前期购入商品、接受劳务本期的付现额+本期预付款项-本期发生的因购货退回收到的现金。
⑤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包括企业为职工所支付的各种现金)。不包括:a.支付的离退休人员的各项费用(此内容应计入经营活动中的其他支付项);b.支付给在建工程人员的现金(此内容应计入投资活动中的购建固定资产项)。
⑥支付的各项税费(除了计入固定资产价值的实际支付的耕地占用税不应该列在此项目外,其他兑现的税费均应列入此项目)。
⑦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所有属于经营活动范畴但不属于上述内容的现金支付均在此列示。如:罚款支出、支付的差旅费、业务招待费、保险费以及经营租赁支付的现金等。
2.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①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出售转让或到期收回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收到的现金+收回持有至到期投资本金而收到的现金。不包括持有至到期投资收回的利息。
②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企业因股权性投资及债权性投资而取得的现金股利、利息,以及从子公司、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分回利润而收到的现金)
③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而收到的现金净额,反映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取得的现金,扣除为处置这些资产而支付的有关费用后的净额。
④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
⑤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略)。
⑥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反映企业购建固定资产,取得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不包括:a.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借款利息资本化的部分(应计入筹资活动中的利息支付项);b.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支付的租赁费(应计入筹资活动中的其他支付项);c.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的固定资产,其首次付款支付的现金列入此项,以后各期支付的现金列入筹资活动的其他支付项。
⑦投资所支付的现金,反映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和债权投资支付的现金,包括企业取得的除现金等价物以外的短期股票投资、短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投资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的佣金,手续费等附加费用。
企业购买股票和债券时,实际支付的价款中包含的已宣告而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期尚未领取的债券的利息,应列在投资活动中的“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收回购买股票和债券支付的已宣告而尚未领取的现金股利或已到期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应列在投资活动的“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
⑧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
⑨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略)。
3.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
①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反映企业收到的投资者投入的现金,包括以发行股票、债券方式筹集的资金实际收到款项净额(发行收入减去支付的佣金等发行费用后的净额)。由企业直接支付的审计咨询等费用,在“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项目中反映,不能从这里扣除。
②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③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接受现金捐赠.
④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反映企业以现金偿还债务的本金
⑤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⑥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捐赠现金支出.
四、附表的编制方法(间接法)
【要点提示】关键要掌握项目间的勾稽关系
净利润&&&&&&&&  
加: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减:反向冲回的准备&  
加: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 
无形资产的摊销&
长期待摊费用摊销 
加:处置固定资产的损失;减:处置固定资产的收益
固定资产报废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减: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财务费用 
加:投资损失;减:投资收益  
加:递延税款所得税资产减少;减:递延税款所得税资产的增加
加:递延税款所得税负债增加;减:递延税款所得税负债的减少
& 加:存货的减少;减:存货的增加
& 加: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净减少;减:经营性的应收项目的净增加。&  
& 加: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净增加;减: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净减少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第五节& 财务报表附注
一、财务报表附注的概念
财务报表附注是对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等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以及对未能在这些报表中列示项目的说明等。
二、财务报表附注的主要内容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具体内容包括:(1)企业注册地、组织形式和总部地址。(2)企业的业务性质和主要经营活动。(3)母公司以及集团最终母公司的名称。(4)财务报告的批准报出者和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说明企业的持续经营情况。
(三)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企业应当声明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
(四)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五)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六)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七)或有事项的说明
(八)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九)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课外阅读】
1.中国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表》、《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
2.国际会计准则:《IAS1——财务报表列报》、《IAS7——现金流量表》。
【课外作业】
见《中级财务会计》学习指导与练习第127-143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净利润大于货币资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