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应建立什么样的指挥控制系统

&&&&联合作战指挥与控制技术概论
自营订单满3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字 数:印刷时间:日开 本:16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3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韩军联合指挥控制系统优化完毕 正进行实战部署
来源:搜狐军事
作者:知远 珠峰
原标题:韩军联合指挥控制系统性能优化项目如期完成 开始进行实战部署
  韩军联合指挥控制系统(KJCCS: Korea Joint Command & Communication System)自2007年建设以来,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特别是通过两个阶段的系统性能优化,实现了信息共享、高效协同与同步,从而使韩军的一体化指挥控制成为可能。
  韩军联合指挥控制系统是整合韩军信息、通信、控制、指挥等所有作战要素的战斗指挥系统。KJCCS项目可以追溯到1999年韩军最初建设的战术指挥控制自动化系统(C4I)-指挥所自动化系统(CPAS)。2007年,KJCCS又增加了与陆军、海军、空军C4I的联动功能,联合作战能力明显增强。
  2007年12月,韩军通过开发联合作战功能及与陆军、海军、空军指挥控制系统的互联互通,建立并部署使用当前的联合指挥控制系统。不过,随着作战环境的变化、联动对象不断增加,作战部队纷纷提出加强互联互通互操作性、升级老化装备等方面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况,韩军计划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2年8月至2015年4月;第二阶段为2014年6月至2016年4月)推进联合指挥控制系统性能优化项目。
  第一阶段优化改进项目
  为了提升系统的生存性、加强互联互通互操作能力、改造升级设备,从2012年8月起,韩军对联合指挥控制系统进行了为期32个月的性能改良。该项目具体由LG CNS公司负责KJCCS的性能改进工作。
  通过此次性能改良,系统服务器性能提升2倍,用户数量增加4倍,系统稳定性得到大幅提升。
  特别地,为了有效应对网络故障、异常中断等突发状况,同时配置了3个中心服务器,有效提高了系统运行效率及系统生存性。
  为了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此次改进还研发了综合决策支援系统。此外,通过全面改善通用战术态势图,使该系统与其它系统的联动性能提升三倍以上,对紧密配合、协调一致的联合作战行动提供了有力支持。
  第一阶段优化改进项目结束后,该系统顺利通过运用测试评估,被认定为适合作战使用,并于日装备部队,全面形成战斗力。
  第二阶段优化改进项目
  5月2日,韩国防卫事业厅宣布,韩军联合指挥控制系统第二阶段性能优化项目顺利通过作战效用评估,并从5月1日起进行实战部署。
  在第二阶段的联合指挥控制系统性能优化项目中,新增了海军陆战队司令部的合同登陆作战功能、西北岛屿作战功能等作战司令部级部队的内在固有功能,使作战部队实时共享战场态势、高效协同与同步、一体化的指挥控制成为可能。
  此外,针对网络无法连结、网络故障等突发情况,此次改进还专门为作战司令部级部队配置了独立的服务器,以保障部队作战的独立性与安全性。
  除此之外,改进项目还将联合指挥控制系统原来使用的国外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更换为韩国自主研发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使得韩国在国防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不仅确保了系统数据的安全,而且还完全实现了国防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国产化。
(责任编辑:刘峰 UM004)
&&&&&&</div
军事热点推荐
令计划的独生子令谷在车祸中当场死亡…[]
军事历史精品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信息系统下航天指挥控制的机制要求与体系建设,军事技术论文_学术堂
| [ 学术堂-专业的论文学习平台 ]
您当前的位置: >
信息系统下航天指挥控制的机制要求与体系建设
时间: 来源:学术堂 所属分类:
  所谓机制,是指一个系统的组织、功能以及各组织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和方式[1].
  航天指挥控制机制,是航天指挥控制体系组织形式及其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则、流程和方式,主要包括指挥控制体系的构成、各级各类组织(要素、单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为保障指挥控制体系运行而制定的规则等。如何构建基于信息系统的航天指挥控制机制是关系到空间力量运用乃至联合作战能力形成、结构演化和效能涌现的重要环节。
  1基于信息系统的航天指挥控制主要特点
  基于信息系统的航天指挥控制是在联合作战指挥部的统一指挥和保障下,依据信息系统中的天基综合信息网和数据库,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对各参战航天力量运用的任务进行计划、组织、决策、控制和协调的活动。航天作战体系具有的结构复杂、节奏快捷、智能化水平高以及战略性强等特性,决定了航天指挥控制必须具备集中性、时效性、灵活性和精确性等特点。而信息系统的加入,使得这些特点更加鲜明。
  1)集中性。从航天力量本身及其运用的背景、环境看,航天指挥控制具有鲜明的战略性,这就决定了航天指挥控制必须具有高度的集中性。此外,由于战场环境复杂、任务繁重,仅凭单一作战力量很难完成作战任务。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需要多支作战力量之间的有效协同,这在一定程度上也要求航天指挥控制实施统一指挥,保证各参战力量实施有效的行动协同,避免内耗。
  2)时效性。航天作战是在一定的时间约束条件下进行的,其战场流动性强、快速多变,作战行动的非线性和连续性使得作战节奏明显加快,进而要求作战指挥OODA(Observe Orient De-cide Act)环时长缩短,这就对指挥控制的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指挥控制做到实时、准确。而信息系统使得航天作战过程中所需的信息获取渠道增多,信息系统通过对航天指挥控制的信息进行高效分析与处理,从而优化指挥控制信息流程,提高信息传输效率,进而增强指挥控制的时效性[2].
  3)灵活性。航天指挥控制是在信息不完整的条件下进行的,战场环境的复杂性引起航天装备运行状态的不确定性,航天作战力量的结构复杂致使其运用方式的多样性,决策方案的标准不一致和作战力量协同较困难等问题使得航天指挥控制过程中必须协同好各方关系,根据任务要求和执行任务过程中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指挥。此外,航天指挥控制的灵活性要求指挥机构在进行任务规划过程中,必须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制定的任务规划方案具有一定的柔性,进而可以根据战场的变化情况对方案进行修订。
  4)精确性。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武器系统的战技指标也得到了极大提升,相应地加大对航天作战任务的精确指挥控制,运用先进辅助决策系统或技术,制定出精确性高的作战方案,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己方武器系统的作战效能,减少作战损失,将战损降到最低。
  2航天指挥控制机制的构建要求
  2.1建立连通的指挥机构
  指挥机构是诸多空间力量要素、单元、系统以一定的方式、手段构成的复杂体系,是为适应航天指挥控制需要,以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为主体建立起来的指挥实体。要有效地遂行作战任务,必须遵循&纵向压缩层次、横向拓展跨度&的基本原则,建立一个横向连通、纵向衔接、组织严密、结构合理、功能健全、运行顺畅的指挥机构来遂行其作战任务,即通过整合现有航天力量和资源,对航天力量诸要素、单元、系统进行集成融合,实现指挥信息系统结构网络化、作战指挥流程扁平化、指挥决策与作战控制智能化、指挥保障精确化,涌现空间力量运用体系效能。
  1)横向连通。指挥机构各部门的职能相对独立、编组和权力合理分配,横向衔接协调,实现指挥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信息的快速流动、利用和转化,从而减少指挥机构内部运行的内耗,提高指挥效率。
  2)纵向衔接。各级指挥机关、部门按照指挥关系形成指挥控制体系,形成职责鲜明、纵向一体的指挥控制权职系统;整合作战指挥控制体系和指挥权职链路上的各个环节、着眼上下协调,确保指挥信息由上而下地快速流动,自下而上地快速反馈[3].
  3)组织严密。要求所构建的指挥机构及时准确地拟制、下达各种命令、指示和计划,组织航天力量协同,管理航天作战信息、人力资源。
  4)结构合理。必须遵循必备、优选和协同的原则对信息结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进行合理组合。信息结构要按照信息流的运行要求进行构建,使指挥机构各要素、单元、系统在信息上实现最佳组合;空间结构要实现指挥机构各要素、单元、系统在作战空间上的最优组合,保证作战过程中的各种指挥信息高效快速流动;时间结构要求各指挥机构要素、单元、系统在时间分配上形成最优组合,进而缩短整个作战指挥OODA环时长,提高工作时效。
  5)功能健全。一个完善的指挥机构应该是集情报处理、指挥决策、控制协调和综合保障于一体的有机整体,即具备收集、处理、分发战场信息的情报处理部门,辅助首长决策的决策筹划部门,控制、协调部队行动和关系的控制协调部门以及保障指挥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的保障部门。
  6)运行顺畅。指挥机构各要素、单元、系统之间通过协作,保证信息传输处理、态势感知判断、指挥决策、控制协调、作战评估和综合保障等环节无缝衔接和循环连贯,从而提高空间力量运用指挥控制的集中性、时效性、灵活性、精确性。此外,指挥机构的构建过程和实施运作是一个动态过程。在作战过程中,要根据战场环境、敌情威胁和战局变化对指挥机构进行实时地调整,以使指挥机构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2.2确定敏捷的指挥方式
  基于信息系统的航天指挥机构应该以信息系统为依托。围绕联合作战,准确把握战场态势,实时根据战场态势情况调整和变化指挥方式,发挥参战各要素、单元、系统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形成较强的指挥应变能力,确保指挥的科学性、敏捷性和高效性[4].
  作为实施高效指挥控制的重要环节,确定指挥方式必须坚持高层决策、集中指挥,确保作战行动的高度一致。在未来信息化局部战争中,航天力量必须积极适应联合作战的需要,突破传统的树状指挥体制,以提高联合作战体系效能为前提,充分利用新型指挥手段,根据担负的使命任务、不同时节和实际情况灵活运用集中指挥、分散指挥,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指挥方式。其中,集中指挥方式主要运用于作战目标明确、对各种参战力量的控制协调上。在某些具体的战术或次要方向的作战行动上,为了使各方向指挥围绕总体作战意图和各自的使命任务,针对不同的战场情况,灵活果断处置,确保指挥控制的正确、时效、可靠和连续,可运用必要的分散指挥方式;而在指挥的时机上,对重大问题及行动,由战役指挥机构集中统一指挥,对一般时节、次要方向及对全局影响较小的具体作战行动,则由各军兵种指挥员在不违背总体作战意图的前提下,依据当时的情况,不失时机地临机果断决策,实施分散指挥[5].考虑到航天指挥控制的主要特点,联合作战中空间力量运用的指挥控制方式应努力突出集中性,规避分散性。
  2.3实施高效的指挥控制
  在传统的决策过程中,指挥员得到的情报种类多、数量大、变化快,甚至是一些尚未处理的不确定性信息,这就为指挥员的分析和判断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和困扰。指挥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筛选,从而导致指挥控制时效性较差、工作效率低下。而空间力量运用指挥控制对敏捷性的要求非常高,这便要求指挥机构强化信息收集处理、分析判断、筹划决策、快速作业等方面的能力。其中,在信息收集处理方面,要加强对情报信息的收集、筛选、分析、上报、分发等环节的效率把控;在分析判断方面,提高对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等的计算、分析精度,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在筹划决策方面,应该立足全局,强化协同筹划,上级指挥机构在指导下级指挥机构执行行动任务时也需给予下级指挥机构以监控和指导;在快速作业方面,各指挥机构之间及指挥机构内部各席位之间应充分利用新型指挥控制手段,进行协同作业,必要时,下级指挥机构可根据预先的职责任务和指挥关系进行作业[6].
  3航天指挥控制体系的构建
  指挥控制体系是指挥控制活动有序展开的基础,是指挥控制机制的核心内容。&科学、敏捷、高效&的航天指挥控制体系可对作战行动任务中各类信息进行实时侦测、准确处理、有效传输和控制协调,是航天作战乃至联合作战能力生成、结构演化、效能涌现的重要环节。构建多能、连通、快响、弹性、灵敏、适应、创新的航天指挥控制体系是分析航天指挥控制机制的关键。
  根据航天作战战场的特点以及空间力量运用的使命任务,航天指挥控制体系的主要功能是对航天力量或与其他军兵种联合遂行各种作战行动的指挥控制。从目前航天指挥控制体系的使命任务和主要功能来看,航天指挥控制体系主要由指挥决策系统、武器控制系统、作战管理系统、信息处理与服务系统、通信保障系统、指挥监控系统和数据支持系统等组成。按照职责任务划分,航天指挥控制体系的指挥机构可由空间监视中心、导弹预警中心、空间信息中心、反导作战中心、航天发射中心、航天测控中心和规划协调中心等组成[7],如图1所示。
  根据航天力量作战类型(独立作战、联合作战)和指挥方式的要求,可将航天指挥控制体系的结构划分为三级、二级和一级3种形式,如图2所示。其中:三级指挥结构形式主要应用于多军兵种联合作战,其优点是指挥控制层次清楚,各要素关系清晰,有利于对其作战行动任务进行运筹和控制协调,缺点是指挥控制层次较多,指挥控制效率较低;二级指挥结构形式是较为理想的一种指挥结构形式,主要包括国家战略空间力量运用指挥机构、航天作战基本战役军团指挥机构,优点是指挥控制层次、跨度比较合理,指挥控制关系明晰;一级指挥结构形式是由国家战略航天指挥机构直接对所属部队实施指挥和控制,优点是指挥控制层次少,指挥控制效率高,且便于集中统一,缺点是指挥控制的跨度很大,难以控制且对指挥控制的手段要求很高。
  此外,航天指挥控制体系的构建还需要从本国空间力量运用体系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综合考虑空间武器系统、空间力量规模和编成、军事航天技术发展、军事训练水平、军事航天理论研究及人才培养等因素的影响。
  4航天指挥控制关系的确立
  指挥关系是指挥主体与指挥客体之间以及相关指挥机构之间在指挥控制活动中所构成的指挥与被指挥关系,是指挥职责任务划分的基本外在表现形式。科学合理的指挥关系,是指挥员充分行使指挥权和指挥机 构 紧密 配合 的重要保证之一。
  指挥控制体系在有效提升航天作战乃至联合作战体系效能的同时,也为构建新型指挥关系提供了技术支撑。航天力量基于全域的侦察预警、精准的导航定位、实时的信息传输、远程的指挥控制、快速的战略打击等优势,能够有效减少指挥层次、优化指挥程序,提升作战响应时间,有利于组织敏捷的指挥和控制活动等。
  按照&结构合理、体系优化、层次适当、职权分明、关系顺畅&的总体要求,在组织形式上和运行机制上确保作战信息流的流动有序、稳健,进而充分发挥作战体系指挥效能;航天指挥机构需要明确空间力量诸要素、单元、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即明确规定指挥机构设置和职责任务,建立岗位责任制。对作战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相互关系,要以作战部门为核心,其他部门围绕作战部门展开各项工作。
  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发展,美军建立了以职责为中心的航天指挥控制关系。在国防部长统一领导下,美军建立了航天指挥控制体系对有关单位和指挥人员的地位作用和职责任务进行了明确区分,如图3所示。从航天力量运用区域上讲,美军主要按照全球性、战区性以及战区内、全球性与战区性间的协调对指挥机构或指挥人员明确职责任务。指挥关系一般由上往下逐级规定[8].
  在三级指挥结构形式下,需要明确航天指挥机构与其他军兵种联合作战指挥机构的关系。两者不是指挥与被指挥的关系,前者只要对行动任务进行运筹和控制协调,而后者是作战应用部门,隶属于各自的军兵种。
  在二级指挥结构形式下,需要明确各基本战役军团指挥机构之间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依托的关系,各相关指挥机构需要加强合作沟通,才能在正确性、时效性、可靠性、连续性等方面提高指挥控制效率。
  在一级指挥结构下,需要明确各所属部队行动之间的关系,即各行动任务间的顺序关系、支撑和协同作用等,从而保证各项行动任务有序展开,提高完成各作战行动的科学性、敏捷性和高效性。
  5航天指挥控制的规则要求
  基于信息系统的航天指挥控制机制是以信息系统为基础构建指挥控制体系和指挥关系的,其能力形成、结构演化、效能涌现依赖于信息系统的赋能和主导作用。因此,指挥手段、指挥方式、指挥职责、指挥关系以及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存储、管理、使用和分发等都将直接影响指挥控制体系效能的发挥。如何保障各种指挥关系的有效运行,充分发挥航天指挥控制体系效能,需要从以下4个层面构建一系列的航天指挥控制规则。
  1)完善现有的航天指挥控制体制法规体系。现有的法规在相关条令条例和一些规范性文件中有零散地体现,还不够系统。其中有些内容和要求已经不适应信息化局部战争中的航天指挥控制需求,需要及时改进、调整。
  2)构建对航天指挥控制使用管理体系。主要围绕航天指挥控制体系的设计、建设、使用、管理、维护、安全等制定相应的规范标准。
  3)规范航天指挥控制活动。航天力量涉及的技术含量多、参战力量复杂,对作战行动任务的控制协调比较困难,仅仅依靠指挥员和指挥机构的指挥控制是不够的,必须依赖航天指挥控制各项规定的总体协调,规范各类指挥控制活动的程序、方法、步骤,保证指挥控制活动的有条不紊和指挥控制机制的顺畅。
  4)规范指挥人员、指挥机构与指挥对象之间的指挥关系。航天力量构成是按照作战任务需求进行有机组合的,指挥人员与指挥对象之间的指挥关系必须按照相关的法规条令进行维系。同时,还应该围绕指挥员与指挥对象各自的工作性质和职责任务,制定实施指挥和操作使用指挥信息系统的教程或手册,保证指挥人员能够按职责任务实施指挥,指挥对象能够按规定和要求各司其职。此外各指挥机构也应该根据战前确定的行动方式和行为关系准则严格执行行动任务,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为友邻及作战体系的运行提供支援和保障[9].
  通过完备的航天指挥控制规则,可使各级航天指挥机构的职责得以有效行使,增强航天指挥控制体系效能,确保航天指挥控制体系及其指挥关系的顺畅运行。
  6结 束 语
  指挥控制体系是作战的核心和神经中枢,构建基于信息系统的航天指挥控制机制是提高航天作战体系效能的重要举措。因此,应该从理论上深化对航天指挥控制机制的研究和探讨,不断创新和发展航天指挥控制理论,充分发挥航天指挥控制理论在未来信息化局部战争中的先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刚毅,张志良,陆晓东.作战控制机制新探[J].电子工程学院学报,):85-87.
  [2]张岩,冯书兴,卢红兵,等.指挥机构规范优化与指挥实效性分析[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39-42.
  [3]卢利华.军队指挥学基础[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4]杨,修宝新,杨婷婷,等.敏捷C2组织鲁棒性研究[J].指挥控制与仿真,2014(4):1-6.
  [5]何耀,曹泽阳,任慧斌.空天作战指挥一体化问题研究[J].飞航导弹,2011(7):25-28.
  [6]尤增录,周绍荣,徐跃军,等.指挥控制系统[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7]冯书兴,崔洋.空间作战指挥体制问题研究[J].装备指挥技术学院学报,):51-54.
  [8]陈捷,艾众.美军空间作战理论浅析[J].外国军事学术,2006(6):59-62.
  [9]常显奇,李云芝,罗小明,等.军事航天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您可能感兴趣的论文
一、战斗力的提升离不开军事通信技术的发展 世界公认的三大战略资源有物资、能..
1 引 言 作为一种全新的物理层技术,空间调制由于其诸多优点,逐渐受到人们的青..
作战任务规划系统是网络信息体系的 灵魂,是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本..
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此做出..
0 引言 当前,随着世界经济形势和地缘政治因素的影响,我国面临的战争风险越来..
引言 赛博空间指由因特网、电信网、传感器、武器平台、计算机系统及嵌入式处理..
军事技术论文标签
返回上级栏目:工具类服务
编辑部专用服务
作者专用服务
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及其指挥控制系统
联合作战是与信息化战争相适应的基本作战形式.首先,探讨了联合作战和指挥控制的概念,研究了美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及其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演化.然后,分析了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及其公共作战图(COP)和联合作战计划与执行系统(JOPES)2个核心功能系统的需求、功能和部署,并阐述了网络赋能指挥能力(NECC)系统的能力组成与体系结构.最后,总结了美军联合作战指挥控制系统发展的特点.
ZHOU Hairui
作者单位: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八研究所 南京210007
年,卷(期):
在线出版日期:
本文读者也读过
相关检索词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06BAH03B01)(C)北京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09-2109-2109-2109-2109-2109-2109-2109-2109-2109-21最新范文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0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联合作战指挥体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