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讲座,讲的是什么???

佛教到底是什么? - 知乎1672被浏览225639分享邀请回答5504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52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历史之家--历史资料最全的历史吧
佛法里所说的“我见”是什么意思?
佛法里所说的“我见”是什么意思?
文章简介: “我见”是一种思想上的烦恼,是知见上的执着,即是我们在第六识认为五蕴假合的身心之中有--“我”、我的东西--我所。从佛法三乘菩提共通的内涵来看,可以看见的事实:断我见对
  &我见&,是佛法里的一种状态。又称&身见&。一切众生的肉体和精神,都是因缘所生法,本无我的实体存在,但吾人都在此非我法上,妄执为我,叫做我见。
  又称&身见&。一切众生的肉体和精神,都是因缘所生法,本无我的实体存在,但吾人都在此非我法上,妄执为我,叫做我见。
  从佛法三乘菩提共通的内涵来看,可以看见的事实:断我见对于学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我见是二乘圣人在见道时所要断的,断我见是二乘菩提所证的解脱果,但也是大乘菩提见道之前所必须要断的。所以说断我见虽是解脱道的法门,但却是三乘与共的;我见没有断的人,还是在佛门外绕,是在外门修习六度万行,还进不了佛教的内门中修行。所以断我见是这么重要,而且是往上更进一步修学解脱道及佛菩提道的根本,那么我见是指哪些内容?
  &我见&是一种思想上的烦恼,是知见上的执着,即是我们在第六识认为五蕴假合的身心之中有--&我&、我的东西--我所。我们可通过明了&无我&的道理,破除&我见&,故&不正见&容易破除。&我见&是第六识所起的认知,而我执是第七识所起,所以&我见&不是&我执&。&我见&证得初果须陀洹后即可破除,而细微的&我执&则须成就佛果后才可彻底断除。
  勿执我见
  勿执我见的意思:不要固执,不要拘泥于自己的看法、意见,固执己见,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都是错的。
原文摘选:要做到先人后己、厚人薄己,过归于己、功归于人,勿执我见,我是而人非,勿非人而自高,贬人以自大,勿逞强用术,逞才运巧,仗势欺人,盛气凌人,言笔缺德嫉谤别人,更宜自食其力,自修自度。&&《老子心法十诀》
去年北师大做了一项特别有意思的调查:清华北大的大学生,小学和中学是否来自...
1917年9月,他与芜湖玉芳照相馆老板的女儿赵瑛结婚。李克农是一位重感情的将军,一生...
李白一生有四次婚姻。原配:许氏,结发妻子,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与李白生一子一女...
古代通房丫头的悲惨待遇,随时陪睡地位却不如妾!如果碰上的是一个老色鬼,要对她图谋不轨...
英名盖世的乾隆皇帝为何与内弟媳发生关系?甚至诞下龙子,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赵州桥距今已经历了10次水灾,8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1966年邢台发生的7.6级...
在古代,帝王被我们视为幸福感最高的一种职业,他们过着百姓平民都羡慕的生活。那古代皇帝...
事实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不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也不是从1874年日军侵略...
历史上的裸体战争,一丝不挂裸身打仗是否属实呢?这要从一个我所知道的真实故事讲起,下面...
古代百家姓的奇闻无所不有,那中国历史上最奇怪的10个姓有哪些呢?今天随小编一起来看看...
“六尺巷”的典故之所以成为一段历史佳话,源于张家与邻里之间的土地纠纷。诗曰:“千里家...
农夫与蛇故事说明,即使对恶人仁至义尽,他们的邪恶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不要做“滥好人”...
成语义薄云天是什么意思?云天:指高空.情义之至犹如天高.成语义薄云天形容某个人非常有...
香灰能治病,是民间流传的特殊习俗,说到香灰可不可以吃...
《红楼梦》书中对贾环的描述内容从少到多、从猥...
在后宫中,皇后具有发言的权利,皇帝不能随心所...
今天讲的正是海军历史上的第一舰,是1947年...
苏联在二战期间援助蒋介石的武器装备达3亿美元...
佳人在水旁,少女领着安子谦来到一座临水的小亭...
《瓠叶》原文及译文:译文瓠叶翩舞瓠瓜香,采来...
CopyRight , , Inc.All Rights Reserved.
粤公网安备 05号
粤ICP备号-1&&联系QQ:&佛教说的五明是指什么_新浪佛学_新浪网
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究竟圆满
佛教说的五明是指什么
佛教“五明”指的是哪些?
  问:佛教“五明”指的是哪些?
  智渡法师答:释迦牟尼佛应此贤劫第四个文明纪百岁人寿时出世,说法四十五载,佛教五明(即五大类学问)内容包括五大方面:
  一是 内明:阐述生死涅槃因果,内含人生规律(古人称之为“道”者);
  二是 因明:辩证法与逻辑学。亦即从现象所显示的根据、理由或原因,去推理或探求事物本质的方法、知识和学问,是摧邪显正的楷模,也是契合真宗的途径和理由。
  三是 医方明:即佛教医学,包括医、药二部分,是关于病因、病相、病理、救療方策等等学问;
  四是 工巧明:工艺、历算、技术等学问;
  五是 声明:语言文字学,包括音律等等与语言相关的学问。
文章关键词:
10:19 10:01 06:30 06:30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佛教万年历    佛教重因果,甚于它教。因果论就是佛教的方法论,这点对现世的教化意义尤甚于其晦涩的本体论。就这点而言,不能不说释迦摩尼是个先知先觉的永恒智者。虽然很多人并不认同其以“空”为本的本体论。    由于有了因果论为锅底,科学家信佛也就不奇怪了。一遇弦论的出台,更是为佛教打足了底气。佛说“四大皆空”,对啊,弦只是一个无实体的矢量,是空的啊。佛说“因果循环”,对啊,决定论正是主导宏观世界的规则,非决定论在此显示为隐性。老释在3000年前就认识到了这些个劳什子,他老人家会不会是外星人啊?呵呵,庙,太庙了,这套东西简直太太庙了。虽然当中夹了些小纰漏,比如如何协调微观和宏观世界之间在决定性上的差异老释就没提到,当然他老人家那个时候也不可能认识到。    虽后世佛经难逃后人自释杜撰之嫌,已难睹佛之原意。但佛教的基本理论能如此构建也足以令后世各大显教及哲学流派汗颜。所以佛教能流传至今而生生不息还是有他一套的。    不过既然佛经难逃后人自释杜撰之嫌,那我们就得提出些疑问了,比如:何谓成佛?    不沾荤腥,不近女色,六根清净,断绝七情六欲就是成佛了吗?无视生命本质,对抗本体需求,潇洒一刀斩绝欲念就是成佛了吗?读遍浩瀚佛经,虽能以经言对答如流,却人云亦云、丧失了怀疑勇气的就是成佛了吗?天天敲木鱼打坐,白天当和尚,晚上还俗的就能成佛了吗?老释如知后世佛棍如此解读其心意不知将作何感想。    普渡众生是老释提出来的吗?自了汉又为什么被打压成了弱势?佛教普渡众生的理论基础在那里?何谓俗世,何谓净地?组织与个体间的关系应是怎样的?个体与个体间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比如说有人认为佛教道德高尚,但我说佛教的道德是一个站在做恶者一边的邪恶宗教。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来解释。我们知道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是轮回转世,因此,佛教有一个教义:“今生所受者,前生做者是”,也就是说人受苦的原因是前生做恶,所以今生要还债,有一个专有名词叫“消业”,把前生所做的恶都还掉,都消掉。用在现实中的例子就是如果你被强制拆迁了,很明显是你上辈子干过抢人地皮的事,所以你要还债,老老实实摸摸鼻子说:“这是俺的错,是俺干坏事的报应。”而这种思想是有根据的,佛教的老祖宗释迦牟尼的释迦族被人种族灭绝了,他老人家说:“俺们释迦族上辈子打渔,把一个池塘中的鱼都打光了,这是那群鱼来报仇雪恨。”这理论用在小民们身上的话就是小民们必须老老实实的受皇上、官老爷、土豪劣绅南霸天的欺压,直到活不下去了再造反。因为“今生所受者,前生做者是”;用在皇上、官老爷、土豪劣绅南霸天身上就是:上辈子他们干了大善事,才能生在帝王家,干了小善事,生在富人家。至于穷人、倒霉的人、受到恶人侵害的人就证明这群弱势群体上辈子都不是好人
  佛教&无视生命本质&,楼主因为不了解生命本质,才会有这种言论。请问楼主: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作者:没戴表 回复日期: 14:17:29 
    比如说有人认为佛教道德高尚,但我说佛教的道德是一个站在做恶者一边的邪恶宗教。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来解释。我们知道佛教的基本教义之一是轮回转世,因此,佛教有一个教义:“今生所受者,前生做者是”,也就是说人受苦的原因是前生做恶,所以今生要还债,有一个专有名词叫“消业”,把前生所做的恶都还掉,都消掉。用在现实中的例子就是如果你被强制拆迁了,很明显是你上辈子干过抢人地皮的事,所以你要还债,老老实实摸摸鼻子说:“这是俺的错,是俺干坏事的报应。”而这种思想是有根据的,佛教的老祖宗释迦牟尼的释迦族被人种族灭绝了,他老人家说:“俺们释迦族上辈子打渔,把一个池塘中的鱼都打光了,这是那群鱼来报仇雪恨。”这理论用在小民们身上的话就是小民们必须老老实实的受皇上、官老爷、土豪劣绅南霸天的欺压,直到活不下去了再造反。因为“今生所受者,前生做者是”;用在皇上、官老爷、土豪劣绅南霸天身上就是:上辈子他们干了大善事,才能生在帝王家,干了小善事,生在富人家。至于穷人、倒霉的人、受到恶人侵害的人就证明这群弱势群体上辈子都不是好人    -------------------------------------      没戴表兄:  轮回转世仅仅是后世佛棍谄媚上层用以自保立足而提出的修正主义伎俩,并非佛教原说。佛教只是重因果,也就是事物线性关联发展,而不重轮回。事物线性关联发展的必然性远大于轮回。以老释之外星奇才般智慧不太会提出这么个经不起推敲的观点的。呵呵        
      作者:myrbn 回复日期: 14:19:40 
    佛教&无视生命本质&,楼主因为不了解生命本质,才会有这种言论。请问楼主: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    请问myrbn兄:佛教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对这样一个无解的问题,任何人的答案重要吗?即使佛教有对生命本质的解说,此解能突破其自身无解的性质吗?        
  琉璃王破城之后,释迦族遭到了空前的大屠杀,仅半天的工夫,释迦族的男女老少被琉璃王所杀殆尽。神通广大的目犍连尊者,用佛的钵将释迦亲族三千人摄入钵内,投到天上,以为把这三千人全救出来了。等到琉璃王杀戮停止后,目犍连尊者把钵拿下来一看,钵中的人已经变成血水了。  佛对众比丘说:“释迦族偿还了这笔冤债,仗着宿世善业,仍可以生天。而大逆不道的琉璃王,七日后当自取灭亡。”琉璃王得闻此语,心中不胜惊惧,日夜心神不宁,熬到第七天早晨,且喜平安无事,便率领众人前往阿脂罗河边娱乐。哪知就在这一刻,忽然狂风暴雨大作,王及兵众,皆遭雷震水漂,死后堕入无间地狱。城中宫殿,皆被雷火焚烧。  目犍连尊者就向佛陀请问此番大灾难的因果。世尊说:“这是定业难转,因为过去多生以前,迦毗罗阅城附近,有一个渔村,村中有一个大鱼池,村中的人民把池内的鱼全部网来吃完,最后一条大鱼也被杀吃掉,只有一个小孩从来没有吃过鱼肉,只是好玩敲了大鱼头三下。’世尊又说:‘诸位要知道,当时的大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小鱼们就是现在他的军队,渔村的人们就是现在被他们杀的释迦族,当时那个没吃过鱼肉的小孩就是我(佛指自己),因为当时我敲了鱼头三下,现在就为这件事情头痛三天。”  
  佛教只是重因果,也就是事物线性关联发展,而不重轮回。  =========================================================  能不能解释一下佛教所说的因果就是事物线性关联发展。
  没戴表兄:    轮回转世仅仅是后世佛棍谄媚上层用以自保立足而提出的修正主义伎俩,并非佛教原说。佛教只是重因果,也就是事物线性关联发展,而不重轮回。事物线性关联发展的必然性远大于轮回。以老释之外星奇才般智慧不太会提出这么个经不起推敲的观点的。呵呵    ===============================================    琉璃王诛释种的事,又不是谁编的,这是写在佛经里的历史事件.    释迦一生,据说有八难,释迦族之灭就是其中一难.    
      作者:光之间 回复日期: 14:38:09 
    佛教只是重因果,也就是事物线性关联发展,而不重轮回。    =========================================================    能不能解释一下佛教所说的因果就是事物线性关联发展。      ---------------------------------------    光之间兄:  难道因果不是事物线性关联发展吗?兄太对此有何高见呢?      
      作者:没戴表 回复日期: 14:39:20 
    没戴表兄:      轮回转世仅仅是后世佛棍谄媚上层用以自保立足而提出的修正主义伎俩,并非佛教原说。佛教只是重因果,也就是事物线性关联发展,而不重轮回。事物线性关联发展的必然性远大于轮回。以老释之外星奇才般智慧不太会提出这么个经不起推敲的观点的。呵呵        ===============================================        琉璃王诛释种的事,又不是谁编的,这是写在佛经里的历史事件.        释迦一生,据说有八难,释迦族之灭就是其中一难.      ------------------------------------------------    没戴表兄:  在下认为:尽信书不如无书啊,佛经也只是书一种啊        
  作者:克莱因瓶里的猫 回复日期: 15:09:55 
               ===============================================            琉璃王诛释种的事,又不是谁编的,这是写在佛经里的历史事件.            释迦一生,据说有八难,释迦族之灭就是其中一难.         ------------------------------------------------        没戴表兄:    在下认为:尽信书不如无书啊,佛经也只是书一种啊   ====================================================    呵呵,    所以说,无论什么样的事实,只要对中国文人的理论不利,都可以一笔勾消,一口否认.    所以中国文人在我眼中,从来都是说谎的代名词.            比如说,最近在关天上拼命想让工人下岗的王大麻子,要是相信他们,可真成白痴,而且是极品白痴.用佛教理论来解释,就是下岗工人失地农民都是上辈子欠的,所以活该,呵呵呵呵.      『关天茶舍』失去特权,工人才先进         作者:王大麻子
  /publicforum/content/no01/1/403859.shtml      作者:没戴表 回复日期: 14:26:50 
    我只看到中国文人失去特权后,以歇斯底里的态度对老毛疯狂攻击了30年。            哪一次的强制征地,没有私营企业在背后的经济推动?            你们要是好人,太阳都能从东边出来            我只知道,你们从来不是为了建立能为工人农民说话的工会、农会。            王大麻子们的目的是为夺回失去的特权,然后就象当年对待下岗工人、失地农民一样,再一次把中国人踩在脚下,再一次让中国陷入天下大乱,血流成河。  
      作者:没戴表 回复日期: 15:20:34 
    作者:克莱因瓶里的猫 回复日期: 15:09:55                     ===============================================                琉璃王诛释种的事,又不是谁编的,这是写在佛经里的历史事件.                释迦一生,据说有八难,释迦族之灭就是其中一难.             ------------------------------------------------            没戴表兄:      在下认为:尽信书不如无书啊,佛经也只是书一种啊     ====================================================        呵呵,        所以说,无论什么样的事实,只要对中国文人的理论不利,都可以一笔勾消,一口否认.        所以中国文人在我眼中,从来都是说谎的代名词.      ----------------------------------------------------      没戴表兄:  本国文人同弱势群体,一样有嘴要吃饭,行举仅以卖文为生而已,实同属天涯沦落人,吾谴之          
  勿谴之
  显然佛教认为死并不是生命的结束。  无奈的是轮回是我们在成佛菩萨前,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
  佛教是这样扯的,大家看看故事就好了。也是集合了中国的群众智慧,大家随意去看,随意去批判吧。    但是    佛法不是。 看到佛法再思考到底说的是什么吧
      作者:用爱统冶 回复日期: 15:38:36 
    显然佛教认为死并不是生命的结束。    无奈的是轮回是我们在成佛菩萨前,不能证实也不能证伪的。      ----------------------------------------      用不可证的观点来支撑自身理论一向是东方哲学的可爱兼可敬之处。现西哲也正吸收包容此长处,大有东西方取长补短、惺惺相惜之势。这也是实证倾向和自适应倾向的一种有益调和。          
      作者:表妹快出来看神仙 回复日期: 15:40:35 
    佛教是这样扯的,大家看看故事就好了。也是集合了中国的群众智慧,大家随意去看,随意去批判吧。        但是        佛法不是。 看到佛法再思考到底说的是什么吧    ------------------------------------      表妹快出来看神仙:  看来你也同意佛法不等于佛教啊,呵呵。          
  解答一下楼主的问题,普渡众生这个概念。。是不是老释提出来的。 和佛教有关系,和佛法没有关系。
  自汉以来,几次佛道之争,和佛教有关系,和佛法没关系。(对道家也是一样)  佛教普渡众生的理论基础,似乎来自于佛法,但是,远远不是佛法。举个例子,当一个老虎要吃人的时候,你觉得,应该去帮老虎吃人,还是应该帮人打跑老虎? 通过这个问题,就能看到你对佛法的本义了解有多少。  俗世,净地,好人,坏人,这些对立面东西,也不是佛法考虑的,佛法中有个最基本的道理,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辩证的统一,已经平等的概念,你明白了么?  至于组织和个人的关系,建议你去看看彼得德鲁克的书靠谱点
  佛教要说什么,不知楼主看过佛经没有?
  作者:表妹快出来看神仙 回复日期: 16:00:27 
    解答一下楼主的问题,普渡众生这个概念。。是不是老释提出来的。 和佛教有关系,和佛法没有关系。     自汉以来,几次佛道之争,和佛教有关系,和佛法没关系。(对道家也是一样)    佛教普渡众生的理论基础,似乎来自于佛法,但是,远远不是佛法。举个例子,当一个老虎要吃人的时候,你觉得,应该去帮老虎吃人,还是应该帮人打跑老虎? 通过这个问题,就能看到你对佛法的本义了解有多少。    俗世,净地,好人,坏人,这些对立面东西,也不是佛法考虑的,佛法中有个最基本的道理,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辩证的统一,已经平等的概念,你明白了么?    至于组织和个人的关系,建议你去看看彼得德鲁克的书靠谱点      ------------------------------------------------      表妹快出来看神仙:    既然你也知道普渡众生的理论基础来源远远不是佛法,那前述之嫌看来较难免除咯。不过也可以理解,不这么扩充的话佛道之争还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啊。    俗世,净地是佛教的说法啊,这当然和佛法没什么关系啦。那佛教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呢?而且其中似乎并不简单的是对立面的关系,还有其他含义在里面,不知道有否感觉到?    彼得德鲁克的观点非常靠谱吗?偶回头会去翻翻    另外,原来空即是色,色即是空才是佛法基本要义,因果不是,那回头偶也去去翻翻后世写的佛经,希望文言文所引起的歧义不会太多        
      作者:月明星稀鹊南飞 回复日期: 16:17:25 
    佛教要说什么,不知楼主看过佛经没有?      -----------------------------------    月明星稀鹊南飞兄:  佛经接触不多,唯因不太能解惑。当然更多是因在下愚钝,又善怀疑意,让兄台见笑了,纯当娱乐贴吧,呵呵            
      作者:克莱因瓶里的猫 回复日期: 16:26:41 
    作者:表妹快出来看神仙 回复日期: 16:00:27        解答一下楼主的问题,普渡众生这个概念。。是不是老释提出来的。 和佛教有关系,和佛法没有关系。       自汉以来,几次佛道之争,和佛教有关系,和佛法没关系。(对道家也是一样)      佛教普渡众生的理论基础,似乎来自于佛法,但是,远远不是佛法。举个例子,当一个老虎要吃人的时候,你觉得,应该去帮老虎吃人,还是应该帮人打跑老虎? 通过这个问题,就能看到你对佛法的本义了解有多少。      俗世,净地,好人,坏人,这些对立面东西,也不是佛法考虑的,佛法中有个最基本的道理,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辩证的统一,已经平等的概念,你明白了么?      至于组织和个人的关系,建议你去看看彼得德鲁克的书靠谱点            ------------------------------------------------                  月明星稀鹊南飞崖友:    偶翻了翻后发觉:“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相当值得回味,可能是佛教入唐后,高僧对于老释的“空”所给予的后世诠释。也就是本体论的中文诠释。这和现代物理中发现的波粒二相(或换个说法:色空两相)双双呼应。好嘛,太庙了,这回老释的哲学本体论算有了最形象的中文注解了。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空”字。    关于这个偶会加到开篇当中去,和作为方法论的因果论相呼应。谢谢该崖友的指点。这下老释的蛊惑力又一下子提升了很多。哈哈                                  
  作者:克莱因瓶里的猫 回复日期: 14:36:18 
             作者:myrbn 回复日期: 14:19:40        佛教&无视生命本质&,楼主因为不了解生命本质,才会有这种言论。请问楼主: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        请问myrbn兄:佛教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对这样一个无解的问题,任何人的答案重要吗?即使佛教有对生命本质的解说,此解能突破其自身无解的性质吗?  *******************************************************  
既然你认为什么是“生命的本质”是没有答案的,那么你就不应该作出结论,说“佛教无视生命本质”。对不对?
  以我的慧根,尚不能回应楼主什么,所以对楼主的观点不能做评价,以免造出口业。    但是我佛弟子,都有护法的义务,因此偏又不能坐视不理。    我不想指责楼主挑战佛法,佛法虽然尽可挑战,但也请挑战之前,至少应当通读一些大小乘经典,弄清一些基本的义理,再来思量其本质为何,则更为恰当。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送老子一言,谦逊乃是学习任何东西的前提,特别对佛学这种宇宙大道,抱着现有的各种知识和观点,在不真正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去评断,与人于己都难有好处,还是建议倒空自己,先深入学习佛法一段时间。或者反躬自问,人生根源究竟何处,如果楼主真能最终圆满了自己的理论基础,再来挑战也不迟吧?(言语不中听处楼主莫怪)  
      作者:myrbn 回复日期: 20:18:06 
    作者:克莱因瓶里的猫 回复日期: 14:36:18                     作者:myrbn 回复日期: 14:19:40          佛教&无视生命本质&,楼主因为不了解生命本质,才会有这种言论。请问楼主:生命的本质是什么?                  ------------------------------------            请问myrbn兄:佛教的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对这样一个无解的问题,任何人的答案重要吗?即使佛教有对生命本质的解说,此解能突破其自身无解的性质吗?    *******************************************************     既然你认为什么是“生命的本质”是没有答案的,那么你就不应该作出结论,说“佛教无视生命本质”。对不对?      ------------------------------------------       myrbn兄:  无解性不等同于存在性。一个问题可以无解,但其既然被提出了,那也就存在了。偶当然不可能是第一个提出的,浩荡古人早就思考过,以老释的大智慧会没有想过吗?  偶说“佛教无视生命本质”是认为在佛经中似乎找不到这样的问题及解答,抑或根本避谈此题?那给人的印象非无视又是什么呢?    佛经常论述人的欲望需求,所以偶就想到另外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和生命本质有关的,但却似乎有解,那就是:一个生命体如果革除一切本体需求的话,那兄台你我今天是否还会有机会在此探讨此题?你我会否仅以精虫之型存在于世过,此臆想兄台有何高见?                
  作者:月明星稀鹊南飞 回复日期: 20:25:58 
    以我的慧根,尚不能回应楼主什么,所以对楼主的观点不能做评价,以免造出口业。        但是我佛弟子,都有护法的义务,因此偏又不能坐视不理。        我不想指责楼主挑战佛法,佛法虽然尽可挑战,但也请挑战之前,至少应当通读一些大小乘经典,弄清一些基本的义理,再来思量其本质为何,则更为恰当。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送老子一言,谦逊乃是学习任何东西的前提,特别对佛学这种宇宙大道,抱着现有的各种知识和观点,在不真正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去评断,与人于己都难有好处,还是建议倒空自己,先深入学习佛法一段时间。或者反躬自问,人生根源究竟何处,如果楼主真能最终圆满了自己的理论基础,再来挑战也不迟吧?(言语不中听处楼主莫怪)      ---------------------------------------      月明星稀鹊南飞兄:    小弟并非否定佛学,相反,还深感兴趣。只是后世佛经是否能真现我佛之真言?不敢断定。兄台能否断定?能的话请推荐相关典籍,小弟当潜心研之,再来探讨。  兄台如恐生口业,而无法相告,小弟亦理解。但佛心宽容,若门下弟子心生疑障都不允许,那我佛还谈何四大皆空?首先自身嗔戒已破,抑或我佛不用归守自身定下的戒律?要知道疑并非戒律之一。    上言若有得罪,兄台莫怪。小弟实心系求真法,而并非徒逞口舌之快。            
  呵呵,胡说八道的多,真正了解的少。可以看看入门书,如果想要客观地了解,黄心川、方立天的可以看看。另外,佛教学者如吴立民、学弘等写的一些有关东西也可参考。
                  回火龙炎明刀兄,佛教弟子是像兄台这样当的吗?如果是的话那小弟还是远离我佛吧。    如果今后再有此等言语,立当封贴,了断求真法之心。          
  作者:克莱因瓶里的猫 回复日期: 22:05:32 
           回火龙炎明刀兄,佛教弟子是像兄台这样当的吗?如果是的话那小弟还是远离我佛吧。        如果今后再有此等言语,立当封贴,了断求真法之心。  ============    佛法讲缘,无缘不可强求。象你这样,也难解佛法。那个火龙估计居士戒也没有受过,若此算不得佛教徒。即便他是佛教徒,如果你从信徒身上作此断绝,那只能说声抱歉。
      作者:fmjt 回复日期: 22:20:29 
    作者:克莱因瓶里的猫 回复日期: 22:05:32                   回火龙炎明刀兄,佛教弟子是像兄台这样当的吗?如果是的话那小弟还是远离我佛吧。            如果今后再有此等言语,立当封贴,了断求真法之心。    ============        佛法讲缘,无缘不可强求。象你这样,也难解佛法。那个火龙估计居士戒也没有受过,若此算不得佛教徒。即便他是佛教徒,如果你从信徒身上作此断绝,那只能说声抱歉。      ------------------------------------------      fmjt兄:    看来小弟错怪火龙炎明刀兄了,小弟还以为该兄口出之言乃佛法要义之白话文版,差点晕厥。幸好身边有速效保心丸,已服一粒,现心速略缓。谢兄太告知,差点误断求真法之心。    既然连fmjt兄都认为火龙炎明刀兄修炼欠佳,那还是恭请该兄台移步归户重研佛经,有忿语则当对准粪池再喷也不迟。否则如此口不遮拦,到处喷忿,恐我佛亦难谅其护法之心切了                    
  作者:克莱因瓶里的猫 回复日期: 21:22:00 
   myrbn兄:    无解性不等同于存在性。一个问题可以无解,但其既然被提出了,那也就存在了。偶当然不可能是第一个提出的,浩荡古人早就思考过,以老释的大智慧会没有想过吗?    偶说“佛教无视生命本质”是认为在佛经中似乎找不到这样的问题及解答,抑或根本避谈此题?那给人的印象非无视又是什么呢?        佛经常论述人的欲望需求,所以偶就想到另外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和生命本质有关的,但却似乎有解,那就是:一个生命体如果革除一切本体需求的话,那兄台你我今天是否还会有机会在此探讨此题?你我会否仅以精虫之型存在于世过,此臆想兄台有何高见?  
**********************************************  
其实佛经就是在阐述生命的本质,三界唯心呀,你怎么说佛经中找不到答案,在逃避这个问题呢?相信不相信是你的事情,在这里乱说就不对了。  
你后面的问题有意思,就是说,如果所有的人都出家,人类早就灭亡了,是不是?这是个伪问题,佛教有能力让每个人都出家吗? 
  作者:克莱因瓶里的猫 回复日期: 21:55:47 
        ---------------------------------------     月明星稀鹊南飞兄:        小弟并非否定佛学,相反,还深感兴趣。只是后世佛经是否能真现我佛之真言?不敢断定。兄台能否断定?能的话请推荐相关典籍,小弟当潜心研之,再来探讨。    兄台如恐生口业,而无法相告,小弟亦理解。但佛心宽容,若门下弟子心生疑障都不允许,那我佛还谈何四大皆空?首先自身嗔戒已破,抑或我佛不用归守自身定下的戒律?要知道疑并非戒律之一。        上言若有得罪,兄台莫怪。小弟实心系求真法,而并非徒逞口舌之快。  -----------------------------------    在下修行极浅,虽然读过几年佛经,却未曾好好发心,也未精进修习戒定慧,近日里心中多有惭愧,知道佛付正法,而我等凡夫,贪着五欲,不能发心修习,虽然很多时候口上能说一大串所谓佛理,但大多只是望文生义,基于想像和逻辑,实在半点修证的功夫也无,就好似盲人开车一般,所以造不造恶业,自己是半点都控制不住,因此总觉少说为妙。    所以对楼主的见解,我从数年佛经学习的角度,多有不赞同处,但想到自己真正的智慧依然昏暗,连最细小的烦恼也尚未解脱,对楼主的不赞同,也只是在理性和佛学知见上。究竟什么是真的“空”,自己其实并未真正修证过,于是又生起一层惭愧,越发觉得没有什么能讲,讲出来的也都是一些拾人牙慧,无真实智慧文字罢了。    关于口业,我要说明,我佛在无量劫中利益一切众生,又岂是宽容二字能够概况?对于众生罪业,即便犯一阐提者我佛都要住世拯救,何况口业?而且业报非佛所加,当知业由心生,果报自受,无人能代,在下内心,能不惶恐?    我实无智慧能为楼主解释任何一条佛理,何况辩论?只缘自己贪嗔痴慢尚未解脱,恐怕说理胜于人时,升起矫慢,说理负于人时,升起嗔恨,不知好歹妄说自己不解之法时,又升起愚痴,于被称赞时,又升起贪心。尚未修证而妄解佛法,造无数恶业,实是修道之人的大敌。    因此我不当再说,唯一能告诉楼主的就是,佛之智慧令人不可测度,这数年来,我所学越多,越感觉自身智慧渺小,境界狭促。重要的佛学经典都是经过实修实证的高僧大德们实践检验的。如果楼主实在没有把握,可研读下列一些经典,我所学太少,只能推荐这些:  《大佛顶首楞严经》  《大般涅槃经》  《金刚经》  历代高僧的论著,比如《信心铭》,《六祖坛经》,《菩提道次第广论》等等    原楼主早遇善法因缘,南无阿弥陀佛!
  搬个板凳看评论
      作者:myrbn 回复日期: 23:06:30 
    作者:克莱因瓶里的猫 回复日期: 21:22:00     myrbn兄:      无解性不等同于存在性。一个问题可以无解,但其既然被提出了,那也就存在了。偶当然不可能是第一个提出的,浩荡古人早就思考过,以老释的大智慧会没有想过吗?      偶说“佛教无视生命本质”是认为在佛经中似乎找不到这样的问题及解答,抑或根本避谈此题?那给人的印象非无视又是什么呢?            佛经常论述人的欲望需求,所以偶就想到另外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和生命本质有关的,但却似乎有解,那就是:一个生命体如果革除一切本体需求的话,那兄台你我今天是否还会有机会在此探讨此题?你我会否仅以精虫之型存在于世过,此臆想兄台有何高见?     **********************************************     其实佛经就是在阐述生命的本质,三界唯心呀,你怎么说佛经中找不到答案,在逃避这个问题呢?相信不相信是你的事情,在这里乱说就不对了。     你后面的问题有意思,就是说,如果所有的人都出家,人类早就灭亡了,是不是?这是个伪问题,佛教有能力让每个人都出家吗?       -----------------------------------        myrbn兄:    原来佛经早已有所提示,看来还是小弟资质鲁钝,理解欠佳。但所谓三界唯心又如何解释信徒必须破除欲望?这样的话,假设在没有新进信徒的情况下,长此以往,佛法不就自我消亡了吗?难道我佛希望本门无后?还是对此根本就漠不关心?抑或今后打算通过高科技手段来解决?    此类问题主要是探讨生命体自身的信仰以及由此信仰所引导的行为一旦和自身生存发生矛盾,该如何解决。不知佛法有否探及?    至于后面的问题,小弟是指万一有此情况发生,那尚处于精虫状态的兄台会对我佛有何感想?此虽有思想实验之性质,但也未必不可想象。只是有所唐突,兄台莫怪。    另外所有的人都有同样的信仰,这也不是不可能啊,在强权的政教一体国家。。。还是就此打住,以免生口业                  
  关注中    自考(教育部网站查询),本科学历,专业:(经济与行政管理)仅此一个专业,费用38000元,8月20日前报名截止,12月份出证书,紧急收单!需要联系QQ:305596666,电话:79,今年最后一批快证,非诚勿扰,只要钱不是问题怎么交易都可以、名额只有6个
      作者:月明星稀鹊南飞 回复日期: 23:33:24 
    作者:克莱因瓶里的猫 回复日期: 21:55:47              ---------------------------------------       月明星稀鹊南飞兄:            小弟并非否定佛学,相反,还深感兴趣。只是后世佛经是否能真现我佛之真言?不敢断定。兄台能否断定?能的话请推荐相关典籍,小弟当潜心研之,再来探讨。      兄台如恐生口业,而无法相告,小弟亦理解。但佛心宽容,若门下弟子心生疑障都不允许,那我佛还谈何四大皆空?首先自身嗔戒已破,抑或我佛不用归守自身定下的戒律?要知道疑并非戒律之一。            上言若有得罪,兄台莫怪。小弟实心系求真法,而并非徒逞口舌之快。    -----------------------------------        在下修行极浅,虽然读过几年佛经,却未曾好好发心,也未精进修习戒定慧,近日里心中多有惭愧,知道佛付正法,而我等凡夫,贪着五欲,不能发心修习,虽然很多时候口上能说一大串所谓佛理,但大多只是望文生义,基于想像和逻辑,实在半点修证的功夫也无,就好似盲人开车一般,所以造不造恶业,自己是半点都控制不住,因此总觉少说为妙。        所以对楼主的见解,我从数年佛经学习的角度,多有不赞同处,但想到自己真正的智慧依然昏暗,连最细小的烦恼也尚未解脱,对楼主的不赞同,也只是在理性和佛学知见上。究竟什么是真的“空”,自己其实并未真正修证过,于是又生起一层惭愧,越发觉得没有什么能讲,讲出来的也都是一些拾人牙慧,无真实智慧文字罢了。        关于口业,我要说明,我佛在无量劫中利益一切众生,又岂是宽容二字能够概况?对于众生罪业,即便犯一阐提者我佛都要住世拯救,何况口业?而且业报非佛所加,当知业由心生,果报自受,无人能代,在下内心,能不惶恐?        我实无智慧能为楼主解释任何一条佛理,何况辩论?只缘自己贪嗔痴慢尚未解脱,恐怕说理胜于人时,升起矫慢,说理负于人时,升起嗔恨,不知好歹妄说自己不解之法时,又升起愚痴,于被称赞时,又升起贪心。尚未修证而妄解佛法,造无数恶业,实是修道之人的大敌。        因此我不当再说,唯一能告诉楼主的就是,佛之智慧令人不可测度,这数年来,我所学越多,越感觉自身智慧渺小,境界狭促。重要的佛学经典都是经过实修实证的高僧大德们实践检验的。如果楼主实在没有把握,可研读下列一些经典,我所学太少,只能推荐这些:    《大佛顶首楞严经》    《大般涅槃经》    《金刚经》    历代高僧的论著,比如《信心铭》,《六祖坛经》,《菩提道次第广论》等等        原楼主早遇善法因缘,南无阿弥陀佛!        ---------------------------------------------        月明星稀鹊南飞兄:    兄台能如此坦荡自明,又有隐晦警言相告,当谢。  小弟当知果报自受,无人能代,此报与兄台无关,但唯使惶恐,故已不敢再妄求兄台指点,以免扰兄明镜心。再谢过。    小弟于后世佛经存疑众多,皆因佛法非中土本法。乃以汉文翻抄梵文之品。梵文原本已难追究,只能探寻汉文本。然教派历经波折后又分化众多,不同流派亦似有互不相干之嫌。究竟何为本源,众说纷纭,自说自话,似难探究。此情此景,不禁令人生疑。故开贴招贤言善语,实求法心作祟,却不知此举于佛法已犯众戒,众信徒护法心切,言语轻慢,责心甚重,情有可原。若引众回帖兄台破贪嗔痴慢之戒。以在下小蠢一个,何敢当之?故各兄台若觉不屑于本帖,还请移步,以免扰兄破戒。    佛法近于哲,形而上为本。但凡大道,皆无破绽。若自身稳固,定不惧外人问道。故取众多相悖之情以博回复。    求真法之心同世言之求真理之道。吾中华之邦地大物博,何物不有?唯真理之道多道并存,不知该如何取舍。此乃小弟之最大心疾。如能得偿所愿,此生亦无憾矣。    疑后世佛经非疑佛之真法。小弟对大道渴盼之心同众兄台。    此心佛可知,佛若真有的话。    此前言语若有唐突轻慢之处,请众兄台收小弟歉意,今后当自重。                                          
  疑后世佛经非疑佛之真法。  ================================    
:),“信”的本质是智慧。既为,人是否有足够的智慧确定什么真理?如果确定不了,就暂时看之,如果能确定的自然便会生信心。    
如果按照历史考证,那根本找不到最早的佛经。现存最早的都是佛灭度后200多年第三次集结而成的巴利三藏——但是,我想说一点,现在阶段,能被人为篇幅修改的只有《六祖坛经》这样的本来就不是佛菩萨说的“经”。
  我觉得讨论佛教的问题时,有些地方要注意。    第一,立场问题。佛教对于你而言,是信仰的对象,还是一个科研的对象?如果是把佛教当做是历史上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来看待,那么自己所提到的佛教是指什么?是把整个佛教,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还是在纵向上分历史时期,横向上分各个宗派?  比如楼主一直在说佛经真伪的问题,那么楼主应先把自己的基本立场摆一摆,你在主贴中所讨论的佛教的范围是什么。这样才不至于出现后面回帖讨论时,因为对佛教整个概念的理解不同而产生不必要的分歧。    第二,佛教的义理有胜义谛的层面,也有世俗谛的层面。在最最究竟的胜义谛层面,的确是不可思议,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世俗谛是可以言说讨论的。  因此,类似因果的问题,轮回的问题,在胜义谛上都可以说是“空”。另一方面,在是俗谛上,佛教也承认有善恶,有染净,有好坏。不能用胜义谛去否定世俗谛,也不能用世俗谛去反对胜义谛。胜义和世俗是不能分离开的,彼此是依赖的。这才是佛教的“中道”。    第三,佛教固然有信仰的部分,但并非所有跟“信”有关系的地方,都是不可以通过哲学来讨论的。因此也要做具体的区分。    我的个人的一点想法,可能不完全,但是对于有效的沟通和讨论应该会有一些帮助吧。
  我先抛砖引玉,说说我对因果的看法。    前面有朋友提到,佛教的因果论会造成让人安于忍受现世的种种苦难,成为统治阶级麻醉人民的工具。  我觉得这个说法没错,历史上的确就出现过这样事情。这是一个已经存在的事实。  但是这并不代表因果理论本身必然导致如此的缺陷,或者说,佛教徒还可以提出反对意见进行辩护。    佛教承认因果,但是不认为这种因果是命定论或者宿命论。在具体分析之前,先说明几个概念。佛教的果报有好几种,比如,现报,生报,后报(《优婆塞戒经》卷第七:业品之余)。现报就是今生所早业,今生就得到果报。生报是指今生所早业报,下一期生命得到果报。后报则是今生所造也因,下一期生命之后的某一期生命会得到果报。    既然佛教讲因果,那么现在有人遭遇不幸,固然是前世的业因,但是并不代表某人就应该安于忍受。他也可以选择对当前的不幸进行反抗。他当下的反抗,也是因,可以得到现报。也就是化解这个不幸。这也是完全符合因果的理论。反之,如果把因果理解成宿命论或者命定论,反而会陷入矛盾,即,一切命定,根本不需要佛教和佛教的修行了。    前面有人提到释迦族灭亡的故事,可能会有人提出异议,如果人可以反抗命运,为何佛陀不阻止这个灾难的发生呢?这个也不是不可以回答。  首先,业报可以划分为定业和不定业。定业是一定会发生的果报,不定业是可以通过后天改变的果报。我们可以解释说,释迦族灭族是定报,是不可改变的。但是并不代表所有的果报都是不可改变的。对于佛陀而言,他是觉悟者,因此它可以通过自己的神通了知这个劫难是定业,无可回避,因此他也就不采取行动阻止。但是对于反复而言,不能判断所遭受的劫难是否是定业,那么人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改变呢?我们在这段经文里也确实看到,佛的弟子目犍连就采取了神通的方式去拯救释迦族。虽然结果最后还是失败了,但是他出手的这个行动就表明了,面对业报,人们应该去努力应对,而非消极忍受。因为你还不是佛,你不能判断你面临的是不是定业。    (佛经上也对此问题进行过讨论,即讨论佛为何不出手拯救释迦族,但是侧重不一样。佛经是从佛陀“示现”劫难,来说明业报的道理。也就是说,释迦族灭族的劫难,根本就是佛变出来的,导演出来的,目的是教育群众。)  以下是《大宝积经》 (卷108)中的引文:    {以何缘故。释种破时。如来自言我头痛耶。善男子。或有众生作如是言。世尊不能利益亲族。亦不矜愍。不欲安隐而出家已。种族意断不欲救护。是诸众生以不知故作如是言。善男子。如来于诸苦本已到其边。如来知是众生心所念故。坐舍耶树下自言头痛。善男子。吾于尔时寻向阿难说我头痛。时有断见三千天子。复有无量好杀生者。皆共集会。为彼断见天子及好杀者。示现业障故作是言。吾以眼见他杀生心随喜故。今得头痛。说是法已七千人天皆得调伏。是名如来方便。  }
  楼主在主贴里提到“因果”对于佛教的重要性,这毋庸质疑。但是似乎还没有达到“方法论”的地位。    在佛教哲学中,最重要的两条是:缘起论与业力论。    尤其是缘起论,缘起性空是佛教不共外道的哲学核心。业力论,婆罗门外道也讲,但是佛教所说的业力论是“无我”的业力论。而“无我”又是由缘起性空推导出来的。由此可见,缘起性空才是佛家哲学中最根本的基础。    楼主看到业力论对于佛教的世俗教化工作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个我非常赞同。正如我第一帖所说,佛教的理论可以划分为胜义谛和世俗谛,二者不可脱离,偏废。缘起论和业力论也是如此。
  作者:克莱因瓶里的猫 回复日期: 00:10:27 
         myrbn兄:        原来佛经早已有所提示,看来还是小弟资质鲁钝,理解欠佳。但所谓三界唯心又如何解释信徒必须破除欲望?这样的话,假设在没有新进信徒的情况下,长此以往,佛法不就自我消亡了吗?难道我佛希望本门无后?还是对此根本就漠不关心?抑或今后打算通过高科技手段来解决?        此类问题主要是探讨生命体自身的信仰以及由此信仰所引导的行为一旦和自身生存发生矛盾,该如何解决。不知佛法有否探及?        至于后面的问题,小弟是指万一有此情况发生,那尚处于精虫状态的兄台会对我佛有何感想?此虽有思想实验之性质,但也未必不可想象。只是有所唐突,兄台莫怪。        另外所有的人都有同样的信仰,这也不是不可能啊,在强权的政教一体国家。。。还是就此打住,以免生口业  
**********************************************  
有一点你说对了,佛法也是会消亡的,也会经历成住空坏.现在是末法时期,你不能把佛教里的一些乱象视为佛法.  
中国古代也有皇帝出家的,也没有见强迫所有人出家呀.如果用暴力强迫别人信仰佛教,还谈什么慈悲呢?那也就不是佛教了.另外,大多数人信仰佛教的地方还是有的,比如西藏,人家世世代代也繁衍下来了,没有绝种呀.  
你既然知道造口业,也就证明你多少也相信点因果报应的.是不是?至少你在这点比较矛盾.  
我对佛教理解粗浅,知道一些说一些.
  佛教说的是;世间皆是苦,死了就解脱了    
      作者:_江河湖海_ 回复日期: 05:28:29 
    疑后世佛经非疑佛之真法。    ================================         :),“信”的本质是智慧。既为,人是否有足够的智慧确定什么真理?如果确定不了,就暂时看之,如果能确定的自然便会生信心。         如果按照历史考证,那根本找不到最早的佛经。现存最早的都是佛灭度后200多年第三次集结而成的巴利三藏——但是,我想说一点,现在阶段,能被人为篇幅修改的只有《六祖坛经》这样的本来就不是佛菩萨说的“经”。      -------------------------------------------        _江河湖海_兄:    后世宣扬之佛法义理所能体现的大智慧小弟已领教,当中能与现世实证结果相吻合的不止一处。如若非在下自作多情生搬硬套的话,那仅以此惊人吻合之特质已足以令世人叹奇。由此才心生探究之心,意欲一窥究竟。但目的为求真法,即佛陀本人所述之真法门。若后世佛法非真法,乃修行之人自释杜撰,那即使有实证性,又有何意义?    大凡信教,有三步骤:信,为第一步。求,为第二步。研修才为第三步。此不同于研习科学。但听兄所言,似乎需研在前,信在后。难道兄台也怕所研之法 。。。。。    另据兄台所述,后世佛经起于佛灭度后200多年,源本为巴利三藏。最早的佛经似已无迹可寻。小弟听得此言大受打击,还是希望兄台所言非实。    另:关于《六祖坛经》,谢兄台指点。月明星稀鹊南飞兄可能是怕小弟资质鲁钝才推书。    总之,众人意见小弟皆会参考。不论对错,小弟都先笑纳,致谢。                  
  zhongguadegua ,种豆得豆。
  作者:古烈风 回复日期: 08:22:00 
    我觉得讨论佛教的问题时,有些地方要注意。        第一,立场问题。佛教对于你而言,是信仰的对象,还是一个科研的对象?如果是把佛教当做是历史上存在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来看待,那么自己所提到的佛教是指什么?是把整个佛教,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还是在纵向上分历史时期,横向上分各个宗派?    比如楼主一直在说佛经真伪的问题,那么楼主应先把自己的基本立场摆一摆,你在主贴中所讨论的佛教的范围是什么。这样才不至于出现后面回帖讨论时,因为对佛教整个概念的理解不同而产生不必要的分歧。        第二,佛教的义理有胜义谛的层面,也有世俗谛的层面。在最最究竟的胜义谛层面,的确是不可思议,难以用语言描述的。世俗谛是可以言说讨论的。    因此,类似因果的问题,轮回的问题,在胜义谛上都可以说是“空”。另一方面,在是俗谛上,佛教也承认有善恶,有染净,有好坏。不能用胜义谛去否定世俗谛,也不能用世俗谛去反对胜义谛。胜义和世俗是不能分离开的,彼此是依赖的。这才是佛教的“中道”。        第三,佛教固然有信仰的部分,但并非所有跟“信”有关系的地方,都是不可以通过哲学来讨论的。因此也要做具体的区分。        我的个人的一点想法,可能不完全,但是对于有效的沟通和讨论应该会有一些帮助吧。        -----------------------------------      古烈风兄:    主贴所言含糊不清,小弟在此先致以歉意。后续跟贴小弟会力尽言明。    此帖主讨佛法,教众等修习之人所言所行为次要。    法为教之骨,教为法之肤。法不正,则教难堪。教众为修习之人,法依修习之人之口传,依修习之人之行表。世人对佛之印象无非依修习之人之行而触,依修习之人之口而思。佛经为书,书乃人录。人录之册仅表的是所录之人之思。此思为佛思否?当然,抄录研习之人也可言之凿凿,只是左右相顾,少有表证。最后此疑若变不可解,则欲入门之世人类似本末流岂不失望至极?    大凡信教,有三步骤:信,为第一步。求,为第二步。研修才为第三步。此不同于研习科学。小弟因报不盲信之信念而擅越第一步,将信肆最后。此虽有违正规,但赤赤求道之心,不知佛可知否,可谅否?    兄台前述佛教义理有胜义谛和世俗谛,后者可言说讨论,但前者不可。只因不可思议,难以用语言描述。既如此,小弟不禁愈奇:那佛书所录为谁言?众人所习为何物?    兄台前述类似因果和轮回为胜义谛层面,实空。是否可理解为此谛不可证,不可解?但小弟愚见:因果可证,轮回难。现世报已为实,轮回却尚为空。    兄台前述胜义谛和世俗谛的之间的关系。小弟愚见:是否胜义谛乃佛法之本,而世俗谛仅为佛法针对世相百态演绎而生的后世法门?而非佛之本意?如若此,佛门戒律应属胜义谛还是世俗谛?或者根本性质不同,无从对比?    兄台后述所言已将主贴中含糊不清之处一扫而光,小弟言语糊涂,望见谅。既佛教之“信”的有些部分可与讨论。如此,在下因恐讨佛法却招业报之虑可略消。只怕尚有他信徒还在一旁含忿诅咒,意欲护法。只是不知大智慧佛陀可领其情?    唉。。。求法之心和恐业报之心两相矛盾,myrbn兄所言极是啊,吾当三思而再言                        
  作者:古烈风 回复日期: 08:42:10 
    我先抛砖引玉,说说我对因果的看法。        前面有朋友提到,佛教的因果论会造成让人安于忍受现世的种种苦难,成为统治阶级麻醉人民的工具。    我觉得这个说法没错,历史上的确就出现过这样事情。这是一个已经存在的事实。    但是这并不代表因果理论本身必然导致如此的缺陷,或者说,佛教徒还可以提出反对意见进行辩护。        佛教承认因果,但是不认为这种因果是命定论或者宿命论。在具体分析之前,先说明几个概念。佛教的果报有好几种,比如,现报,生报,后报(《优婆塞戒经》卷第七:业品之余)。现报就是今生所早业,今生就得到果报。生报是指今生所早业报,下一期生命得到果报。后报则是今生所造也因,下一期生命之后的某一期生命会得到果报。        既然佛教讲因果,那么现在有人遭遇不幸,固然是前世的业因,但是并不代表某人就应该安于忍受。他也可以选择对当前的不幸进行反抗。他当下的反抗,也是因,可以得到现报。也就是化解这个不幸。这也是完全符合因果的理论。反之,如果把因果理解成宿命论或者命定论,反而会陷入矛盾,即,一切命定,根本不需要佛教和佛教的修行了。        前面有人提到释迦族灭亡的故事,可能会有人提出异议,如果人可以反抗命运,为何佛陀不阻止这个灾难的发生呢?这个也不是不可以回答。    首先,业报可以划分为定业和不定业。定业是一定会发生的果报,不定业是可以通过后天改变的果报。我们可以解释说,释迦族灭族是定报,是不可改变的。但是并不代表所有的果报都是不可改变的。对于佛陀而言,他是觉悟者,因此它可以通过自己的神通了知这个劫难是定业,无可回避,因此他也就不采取行动阻止。但是对于反复而言,不能判断所遭受的劫难是否是定业,那么人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改变呢?我们在这段经文里也确实看到,佛的弟子目犍连就采取了神通的方式去拯救释迦族。虽然结果最后还是失败了,但是他出手的这个行动就表明了,面对业报,人们应该去努力应对,而非消极忍受。因为你还不是佛,你不能判断你面临的是不是定业。        (佛经上也对此问题进行过讨论,即讨论佛为何不出手拯救释迦族,但是侧重不一样。佛经是从佛陀“示现”劫难,来说明业报的道理。也就是说,释迦族灭族的劫难,根本就是佛变出来的,导演出来的,目的是教育群众。)    以下是《大宝积经》 (卷108)中的引文:        {以何缘故。释种破时。如来自言我头痛耶。善男子。或有众生作如是言。世尊不能利益亲族。亦不矜愍。不欲安隐而出家已。种族意断不欲救护。是诸众生以不知故作如是言。善男子。如来于诸苦本已到其边。如来知是众生心所念故。坐舍耶树下自言头痛。善男子。吾于尔时寻向阿难说我头痛。时有断见三千天子。复有无量好杀生者。皆共集会。为彼断见天子及好杀者。示现业障故作是言。吾以眼见他杀生心随喜故。今得头痛。说是法已七千人天皆得调伏。是名如来方便。      -------------------------------------      古烈风兄:    小弟也觉佛法所述之因果非宿命。如若宿命,则一:无视了生命体对外界的主动改造能力。当然,仅仅是自己力所能及的改造范围。二:容易造成信仰之人自毁殉教,不利信仰发展。三:不利糅合世俗人众之常情。因世人皆求生,而少有求死,多欲,而少有无欲。四:太容易被集团统治者利用而奴役大众,涂炭生灵。由此,小第觉得所谓现报,生报,后报中的后两者宿命论色彩太浓,不可证却可愚人,会否为后世统治者自行篡入,以利其自身之私?    同样兄台论及定业及不定业,小弟思其有现世决定论色彩,可实证。若说此两业为佛之真言,吾信。    佛之大智慧当可实证。虽胜义谛如兄台所形容不可言说,难以实证,但当不会那么容易为后世俗人利用以利一己之私,尤其是俗人还掌管了控制七情六欲及生杀之大权。如若此,此大智慧恐难称得上大。充其量,只能沦为小人之智慧乎。              
  作者:古烈风 回复日期: 09:56:38 
    楼主在主贴里提到“因果”对于佛教的重要性,这毋庸质疑。但是似乎还没有达到“方法论”的地位。        在佛教哲学中,最重要的两条是:缘起论与业力论。        尤其是缘起论,缘起性空是佛教不共外道的哲学核心。业力论,婆罗门外道也讲,但是佛教所说的业力论是“无我”的业力论。而“无我”又是由缘起性空推导出来的。由此可见,缘起性空才是佛家哲学中最根本的基础。        楼主看到业力论对于佛教的世俗教化工作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这个我非常赞同。正如我第一帖所说,佛教的理论可以划分为胜义谛和世俗谛,二者不可脱离,偏废。缘起论和业力论也是如此。      ----------------------------------------      古烈风兄:    主贴中藏糊涂言,兄台莫怪。因果论非方法论,而只是现世规律。可以被发现,但不能被发明。    兄台前述缘起论、业力论。此两者之横空出世可见老释之大智慧。想3000年前古人,如何能想象世间万物之起源为空?结合佛法所述因果规律,小弟愈加惊为天人。所以才发老释会否为外星来客之奇想,让众兄台见笑。老释之“空”实属佛法之独创。此不可解理论之于后世哲学乃至西方科学都意义重大,启蒙性甚强,乃至为外道假接。然众人却大多不知此为老释之发明专利,可叹。    兄台前述缘起性空才是佛家哲学中最根本的基础。这点小弟在主贴中已言及。本体论是现世哲学推演体系的基石。无本体,则无推演对象。而因果论可视为推演规则。光有推演对象,无规则,则无法推演,也就无法实现哲学意欲推演世间之目的了。任何公理体系都缺不了此二物。然老释已于3000年前创立:空为本体,因果为规律,业力为本体驱动力。此等大智慧,小弟几无话可说,不知后世诸大哲有何感想。    尤其业力论定业和不定业,同时糅合了决定性和非决定性。人亡为决定性,人何时亡为非决定性。前者为世人皆有的定业,后者为各人独有的不定业。世人碌碌一生,却不想佛已安排了世人的定业。但佛同时又给予了世人如何生(或谓如何亡)的自由,令众人积蓄自身业力去努力改变自己的不定业,也就是利用命运的非决定性去改变将来。妙哉,妙哉。此大哲之积极意义可见一斑。    对于业力,小弟愚见:本体驱动力,即驱动本体运转发展之推动力。本体意欲发展,就须先积蓄业力,以使自身朝目标方向运行。如无此力,则如汽车无油,火箭无气,人不吃饭,心有余而力不足,欲速而不达。此本体包括人、动物等一切活物。人的业力最大:生了病可以找医生保命,想去月球可以发明火箭。动物的业力其次,植物最小。如本体丧失业力,则如死物般不可动,自身已成必然之决定性,无不定业可期。大哲,大哲。    由此看来,佛法起点之高,难于想像。这更增添了小弟对于佛之真言应普惠大众,而难沦为小人智慧之信念。      
  业报,现报,果报冥冥中是怎么判断的,是谁裁决的,谁执行的?不要告诉我这也是自然规律,自身存在的。
  作者:好奇100问 回复日期: 17:39:48 
    业报,现报,果报冥冥中是怎么判断的,是谁裁决的,谁执行的?不要告诉我这也是自然规律,自身存在的。  ==============================================   因与果,就象物理学的力与反作用力&互相依存,流转传递&,凡事是有因有果的,因与果是相续的.因与果是逻辑的,我深信因果.  还有,如果你做了恶害了人会遭受法律制裁的,或者被你害的人报复.  
    作者:克莱因瓶里的猫 回复日期: 22:05:32       ********************************************  克莱因瓶里的猫,你肚子里装的是啥&东西&?  去问问医生或者科学家,别在这里装模作样的象个砖家一样.  
  to 克莱因瓶里的猫 兄    我下面针对仁兄的一些看法谈谈自己的想法。    引用:“兄台前述佛教义理有胜义谛和世俗谛,后者可言说讨论,但前者不可。只因不可思议,难以用语言描述。既如此,小弟不禁愈奇:那佛书所录为谁言?众人所习为何物?”  ----------------------------------------------  仁兄此处的疑问,正是因为割裂了胜义谛和世俗谛才导致的。  打个比方说,仁兄喝了一口某种饮料,此种饮料乃是之前没有出现过的,味道也不同于任何一种曾经喝过的饮料。这种味道是仁兄亲自体验到的(佛教称为“现量”),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这种体验就类似于胜义谛。但是你喝过以后觉得味道非常好,要推荐给别人喝,别人问起这饮料是什么味道,你明知道语言描述不清楚,还是勉强告诉别人,有点甜也有点酸,但有那么一点点苦。(这种语言所描述的,就是“比量”了)纵使你描述的再细致,也不及别人亲自去喝一口所体验的真实,生动。(这就是语言的局限性。)等到喝这种饮料的人多了,大家都亲自体验过这种味道了,于是就可以名言共许,对这种体验有了共同认识,命名为:可乐的味道。  以后再提到这个饮料,说可乐的味道,大家都能明白了。    佛说言教,都是他甚深禅定中的体验。这种体验语言是无法描述的。但是佛不能因为无法描述,或者迷误中的众生不能体会明白,就什么也不说吧?于是佛就用语言勉强为众生开示这种体验。    我们从语言的功能上来判别佛经,可以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描述性的。一类是命令式的。  什么叫描述性的?就是佛勉为其难为众生去说这种体验是什么样的。因为语言有局限性,你把任何一种概念加到这种体验上去,都有可能导致误解,因此佛教里有大量的“遮诠式”的表达方法。即佛告诉你,涅槃(或者实相或者真如)不是什么,不是什么。这是让众生对这种体验有一个大概的认识。  另一种是命令式的,佛不去说这种体验是什么样的,就告诉你,当初我是通过什么样的修行方法获得这种体验的。就好比说,梨子的味道我说得再多,你还是不知道,不如我告诉你如何吃到梨子,等你按照方法吃到了,你自己也就知道了。    因此,虽然胜义谛的东西是不可言说的,落在文字上的就已经落入第二层面了,但是这不得已,也是必须的。胜义谛必须借由文字语言去表达,否则就变成了完全个人的体验,完全无法沟通。而佛教认为他们所承许的涅槃等,是可以通过确定的一整套方法获得的。  所以佛解脱的体验是根本,记录的文字和语言室表现。不可思议的胜义谛,必须要通过可以思议的世俗谛来表现。这样才是“中道”。
  to    引用:“兄台前述类似因果和轮回为胜义谛层面,实空。是否可理解为此谛不可证,不可解?但小弟愚见:因果可证,轮回难。现世报已为实,轮回却尚为空。”  -----------------------------------------------  前面已经说了,胜义谛的东西,说不清楚,但是有清晰的方法可以遵循,按照佛教所要求的次第去修行,可以亲自体验到。因此不是不可证,而是这种纯体验的方面不可以完全用语言表达清楚。  但是不是因为,这是体验性的,就根本不容许讨论呢?也不是,我们站在世俗谛的角度,还是可以讨论。因此佛教有三法印或者四法印,用来鉴别什么是佛法,什么不是佛法。这就属于佛教的哲学层面了。    另外,此处仁兄所言“空”,似乎和佛教所言的“空”的概念有所出入。佛教所说的“空”也不难理解,就是事物由因缘(条件)构成,没有那种永恒的,不依赖于任何条件的独立的存在。  因果和轮回都是世俗谛层面的,佛教认为是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和理论推理获得的。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信仰立场的问题。要知道佛教诞生于古代印度这个特定的时空之中。当时轮回观念是社会上的基本共识。因此佛教没有必要花很大力气去证明这个共识。但是放到今天这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中,许多人不把轮回作为一种共识接受下来,因此佛教才面临证明轮回存在的问题。佛教的证明放到今天的科学的眼光下来看,可能不能为那些持有科学实证立场的人所接受。  这就好比,基督教跟佛教无法沟通一样,因为彼此的第一前提是不一样的。就如仁兄所言,两种不同的形而上学体系,各自的理论基石和前提是不一样的。这种根本差异导致了无法沟通。  我所谓的无法沟通,仅仅限于彼此的第一前提。并不代表说,两种理论体系在具体的事项上不能达成共识。比如,佛教徒和基督徒都会承认自己之外,还有他人存在。(但是他人是以何种方式存在,却有不同的解释)
  兄台前述胜义谛和世俗谛的之间的关系。小弟愚见:是否胜义谛乃佛法之本,而世俗谛仅为佛法针对世相百态演绎而生的后世法门?而非佛之本意?如若此,佛门戒律应属胜义谛还是世俗谛?或者根本性质不同,无从对比?    ------------------------------------------------------  胜义谛和世俗谛的关系前面已经说过。世俗谛的确是佛陀根据特定的众生的情况所演说的特定的法门。但不能说这就不是佛陀的本怀。只能说,这一类法门,适合这一类众生,因此不能盲目的扩大化,以为普被所有的众生。比如,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之间的关系,并非说大乘就完全否定小乘,而是认为小乘的教法,适合有小乘根基的终生,大乘的教法,适合大乘的根基。但不管小乘大乘,佛陀都是最终要帮助他们进入到无差别的涅槃境地中。所谓条条大道通罗马。  (这里我特别注明一下,我这里所说的,是大乘的圆教的观点。此一宗派认为,所有的佛教宗派和佛经都是佛所说,只是根据众生情况根基而定,最终是要将众生引入一佛乘。但是其他宗派未必赞同。比如小乘佛教可能认为他们的教义就是最究竟的,大乘的非佛说。)    戒律是为了帮助达到实相,涅槃而进行的一系列的手段和方法。它的目的是达到真实。也就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结果和原因。  不能说戒律是世俗谛,因此就可以放弃,(因为反正也不是最后真实嘛)。但这是达到真实的必须的方法。  (因为一般而言,佛教强调由戒生定,由定发慧。如果不能严格持戒,入定几乎是不可能的。没有持戒,很难保持定中不散乱。)
  由此,小第觉得所谓现报,生报,后报中的后两者宿命论色彩太浓,不可证却可愚人,会否为后世统治者自行篡入,以利其自身之私?        同样兄台论及定业及不定业,小弟思其有现世决定论色彩,可实证。若说此两业为佛之真言,吾信。  --------------------------------------------------  所谓生报和后报问题,其实是一个不同理论之间的对话问题。  比如对两种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可能对某些具体事情都有论述,但是彼此所用的语言不同。    我们抱着同情和理解的心态去看,这些问题也不难理解。比如,一个人的家庭出生,不是自己的意志所能决定的。一个人出生以后的基本身体素质,不是自己意志能决定的。自己的性别,不是自己一直能决定的。  人刚刚一出世,就有许多条件是已经预设好的。你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讲,可以讲通。科学可能认为是父母的基因,生物的遗传,环境的影响等等条件导致了这个人的出生,是如此这般的条件  你从佛教的角度讲,也可以讲通。是前世所造的业,导致今生的果报如此。    难道因为一个人出生的时候,性别不能由自己的意志主导,就说明这是宿命论的观点了?科学基于自身的理论彻底和一贯性,不能同意。佛教也是一样。所谓的命定,在佛教看来,也是缘起性空。因为也是一定的条件导致了一定的结果。有因必然有果,这这么能算是命定呢?
  尤其业力论定业和不定业,同时糅合了决定性和非决定性。人亡为决定性,人何时亡为非决定性。前者为世人皆有的定业,后者为各人独有的不定业。世人碌碌一生,却不想佛已安排了世人的定业。但佛同时又给予了世人如何生(或谓如何亡)的自由,令众人积蓄自身业力去努力改变自己的不定业,也就是利用命运的非决定性去改变将来。妙哉,妙哉。此大哲之积极意义可见一斑。        对于业力,小弟愚见:本体驱动力,即驱动本体运转发展之推动力。本体意欲发展,就须先积蓄业力,以使自身朝目标方向运行。如无此力,则如汽车无油,火箭无气,人不吃饭,心有余而力不足,欲速而不达。此本体包括人、动物等一切活物。人的业力最大:生了病可以找医生保命,想去月球可以发明火箭。动物的业力其次,植物最小。如本体丧失业力,则如死物般不可动,自身已成必然之决定性,无不定业可期。大哲,大哲。  ------------------------------------------  最后一部分    仁兄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疏漏处,业力不是谁预定的。既然讲因果,那么就是谁造业,谁受业。佛不是上帝,佛不能安排众生的业力。这个观点要明确,否则就会偏离了佛教的基本立场了。    仁兄只需要把业力变成因果关系就可以了,免得产生类似上面的误解。我摔杯子,杯子被摔碎了。一个原因,一个结果。没有什么佛,或者其他神预先命定。  另外,业力大小也不跟众生的生命形态必然挂钩。仁兄似乎把业力当做是哲学上的“动力因”来理解了,估计有偏差。    当然,如果仁兄以机械唯物主义的方式来解释这一切,当然也可以。那就成了上帝投掷骰子的问题。这个可以留待后面有兴趣时讨论。  
  乘机宣扬下垃圾?
  作者:心动风动旗动 回复日期: 20:19:25  ===============================  很喜欢卖弄你的口舌是不是?  将你科普一次,谈谈你的微粒和口舌.  宣扬科学,给你科普一下自己.用科学和心理学测试一下你.    ... ... 
  作者:好奇100问 回复日期: 17:39:48 
    业报,现报,果报冥冥中是怎么判断的,是谁裁决的,谁执行的?不要告诉我这也是自然规律,自身存在的。      --------------------------------------------      好奇100问兄:    兄台既有此问,想必已有答案。虽答案当出自佛经,小弟也愿闻其详。    如古烈风兄所述:现报,生报,后报为果报的三种,区分标准为结果得以实证的时间。而业报分定业和不定业,区分标准为结果得以实证的必然性。果报中的现报于当世可证,可谓实报。生报,后报则当世不可证,可谓虚报。定业、不定业当世皆可证,可应为实报。当然在前世来世也可证,如若有。至于说道判断、裁决、执行者,小弟认为非因果推演规则莫属,不知兄台一下如何?    说道生报和后报,小弟倒不禁有一问与兄台:前世来世可证否?如即不可证真又不可证伪,则此两报是否可证?虽然不可证之物并非就代表其不存在。但若得不到实证,势必令人生疑而不怪。尤此两报不同于其他果报而显突兀,从而打破佛法之实证性。略有遗憾。    不过,这也不能强求,佛教毕竟只是宗教,宗教允许形而上推演。只要可自圆其说,自得圆满。只是理论形式上的圆满,并不代表一定可为信众带来实际的圆满感。                      
  作者:克莱因瓶里的猫 回复日期: 21:03:09 
          说道生报和后报,小弟倒不禁有一问与兄台:前世来世可证否?如即不可证真又不可证伪,则此两报是否可证?虽然不可证之物并非就代表其不存在。但若得不到实证,势必令人生疑而不怪。  尤此两报不同于其他果报而显突兀,从而打破佛法之实证性。略有遗憾。  =======================================  三世,指过去、现在、未来三者,此处含有&十方三世&的意思。  过去的你和你的行为及各种各样的因与果,影响现在的你,现在的你和的行为及各种各样的因与果又会影响未来的你.  所以你未来要过得好,现在就要少做坏事.  
  比如楼主乱讲& 座 右 铭: 墓志铭:世界根本就没什么真理,除了这句话以外&,招致被科学/物理学/心理学科学地侮辱,就是因与果.
  to 克莱因瓶里的猫 兄    引用:“说道生报和后报,小弟倒不禁有一问与兄台:前世来世可证否?如即不可证真又不可证伪,则此两报是否可证?虽然不可证之物并非就代表其不存在。但若得不到实证,势必令人生疑而不怪。尤此两报不同于其他果报而显突兀,从而打破佛法之实证性。略有遗憾。”    --------------------------------------------  对于佛教而言,是可证的,而不是什么不可证的假设和猜测。但是佛教认为可证的理由,今人未必能接受。正如我前面所说的,两者理论的根本基石不一样,第一前提不一样。而且佛教产生在一个特定的时空中,古代印度。因此古代印度的共识是他们认为需要证明的,大家都接受的。在这个基础上,如果否认三世因果的可证,则会与那些他们认为不言自明的共识冲突。  另一方方面,前世今生等,佛陀认为通过确定的方法可以获得神通,具备了神通可以观察前世今生的情况,这是真实的体验,并非虚假。那么今人认为不可能通过修习获得神通,那么也就自然不会相信三世因果了。    另外佛教经典中有一些关于证明三世因果存在的证明,目前我还没整理好。等有机会了发上来,大家可以继续探讨。    我想要说的中心问题是:对于佛教而言,不存在以“不可证”的东西作为假设立说。凡是他所说的,必定是有宗教的最终真实来源做依据的。并非说,因果到底存在不存在,是个争议问题,然后出于对佛教宣传的需要,假设这个东西存在。这绝非佛教的观点。  这与我们今天接受的理论不一样。如今我们是怎么样的呢?比方说我们可以假设一个前提,然后得到一个理论来解释世界。但是假设还有待以后证实。证实了,那么这个理论就成功了。不能证实,就等着被新的理论取代。          
    作者:没戴表 回复日期: 14:37:10  琉璃王破城之后,释迦族遭到了空前的大屠杀,仅半天的工夫,释迦族的男女老少被琉璃王所杀殆尽。神通广大的目犍连尊者,用佛的钵将释迦亲族三千人摄入钵内,投到天上,以为把这三千人全救出来了。等到琉璃王杀戮停止后,目犍连尊者把钵拿下来一看,钵中的人已经变成血水了。  佛对众比丘说:“释迦族偿还了这笔冤债,仗着宿世善业,仍可以生天。而大逆不道的琉璃王,七日后当自取灭亡。”琉璃王得闻此语,心中不胜惊惧,日夜心神不宁,熬到第七天早晨,且喜平安无事,便率领众人前往阿脂罗河边娱乐。哪知就在这一刻,忽然狂风暴雨大作,王及兵众,皆遭雷震水漂,死后堕入无间地狱。城中宫殿,皆被雷火焚烧。  目犍连尊者就向佛陀请问此番大灾难的因果。世尊说:“这是定业难转,因为过去多生以前,迦毗罗阅城附近,有一个渔村,村中有一个大鱼池,村中的人民把池内的鱼全部网来吃完,最后一条大鱼也被杀吃掉,只有一个小孩从来没有吃过鱼肉,只是好玩敲了大鱼头三下。’世尊又说:‘诸位要知道,当时的大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小鱼们就是现在他的军队,渔村的人们就是现在被他们杀的释迦族,当时那个没吃过鱼肉的小孩就是我(佛指自己),因为当时我敲了鱼头三下,现在就为这件事情头痛三天。”    ============================    ————要研究佛经之真伪,千问万论归为一句:六道轮回是否真有其事?  也就是说,佛祖所说的,人与鱼可以互相转世这一件事,到底是真实的陈述还是编造的谎言?    后世佛徒又造出“胜义谛”与“俗义谛”两个名词概念,其用意有二:  其一,是为了解决出家修佛与人类结婚这两者之间的对立。真正修佛是绝对不能有男女之事的,而佛教的宗旨就是众生皆成佛,这可怎么办呢?好了,现在可以说,按照“胜义谛”人人都应该出家修佛,但是按照“俗义谛”多数人都应该结婚繁殖。  其二,是为了解决事实与理论这两者之间的对立。六道轮回的理论说人与鱼可以互相转世,这显然绝对不是事实:众所周知,早在人类产生以前地球上早就有鱼了。这可怎么办呢?好了,现在可以说,按照“俗义谛”,人与鱼确实可以互相转世,但是按照“胜义谛”一切都是空,根本就没有六道轮回。    经过这一番诡辩,六道轮回亦有亦无,怎么说都有理,谎言与事实也就没有区别了。这就是“胜义谛”与“俗义谛”理论的妙用。  
  作者:好奇100问 回复日期: 17:39:48        业报,现报,果报冥冥中是怎么判断的,是谁裁决的,谁执行的?不要告诉我这也是自然规律,自身存在的。  ==============================================    自己裁决的,比如人做梦。看了恐怖片就做噩梦。看了欢快的影片,会做美梦。宇宙万物皆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同梦境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为什么说是自己裁决的呢,还是以做梦来类比。胆子大的人看恐怖片未必害怕所以未必做噩梦,胆子小的人则相反。所以,造恶业可以比作看恐怖片,造恶对大部分人都是有不好的影响的,这种影响会刻在你的第八识中,等到你第八识做下一个梦,则是业报现前。但是,假如一个精神病患者造了恶,未必就那么明显的铭刻在第八识,所以未必会做恶梦也就是未必遭此报。但是,因果相续,无穷无尽,又一个梦很快就会来的。    
  作者:亻不弗 回复日期: 21:53:22      ————要研究佛经之真伪,千问万论归为一句:六道轮回是否真有其事?    也就是说,佛祖所说的,人与鱼可以互相转世这一件事,到底是真实的陈述还是编造的谎言?        后世佛徒又造出“胜义谛”与“俗义谛”两个名词概念,其用意有...................      ======================================    兵遇见秀才,没理也要说。       
    ————楼主提到“本体”,这是西方哲学语言,既然如此,就应该让自己的哲学思维再向上进一步。    请想一想:因果报应,这是个规律吗?如果是,那么,为什么有这个规律?这个规律是因为什么才有的?是哪里来的?是由谁制定出来的?这个规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还会存在多长时间?    佛说诸法无常,就连佛法本身都有入灭的时候,那么,因果报应这个规律会入灭吗?万事万物都有一个成住坏空的过程,这也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本身会变化吗?  
  作者:亻不弗 回复日期: 22:11:53 
        ————楼主提到“本体”,这是西方哲学语言,既然如此,就应该让自己的哲学思维再向上进一步。        请想一想:因果报应,这是个规律吗?如果是,那么,为什么有这个规律?这个规律是因为什么才有的?是哪里来的?是由谁制定出来的?这个规律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还会存在多长时间?        佛说诸法无常,就连佛法本身都有入灭的时候,那么,因果报应这个规律会入灭吗?万事万物都有一个成住坏空的过程,这也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本身会变化吗?  ============================================      你为什么生下来就会吃奶?  
      作者:没戴表 回复日期: 14:37:10  目犍连尊者就向佛陀请问此番大灾难的因果。世尊说:“这是定业难转,因为过去多生以前,迦毗罗阅城附近,有一个渔村,村中有一个大鱼池,村中的人民把池内的鱼全部网来吃完,最后一条大鱼也被杀吃掉,只有一个小孩从来没有吃过鱼肉,只是好玩敲了大鱼头三下。’世尊又说:‘诸位要知道,当时的大鱼就是现在的琉璃王,小鱼们就是现在他的军队,渔村的人们就是现在被他们杀的释迦族,当时那个没吃过鱼肉的小孩就是我(佛指自己),因为当时我敲了鱼头三下,现在就为这件事情头痛三天。”      作者:好奇100问 回复日期: 17:39:48    业报,现报,果报冥冥中是怎么判断的,是谁裁决的,谁执行的?不要告诉我这也是自然规律,自身存在的。      作者:majia00002 回复日期: 21:58:32  自己裁决的,比如人做梦。看了恐怖片就做噩梦。看了欢快的影片,会做美梦。宇宙万物皆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同梦境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为什么说是自己裁决的呢,还是以做梦来类比。胆子大的人看恐怖片未必害怕所以未必做噩梦,胆子小的人则相反。所以,造恶业可以比作看恐怖片,造恶对大部分人都是有不好的影响的,这种影响会刻在你的第八识中,等到你第八识做下一个梦,则是业报现前。但是,假如一个精神病患者造了恶,未必就那么明显的铭刻在第八识,所以未必会做恶梦也就是未必遭此报。但是,因果相续,无穷无尽,又一个梦很快就会来的。    =============================    ————原来佛法对精神病患者也免究刑责啊!既然如此,精神病患者即使把池唐里的鱼都吃绝了,鱼们也不会转世来报复他。看来精神病患者前世修行的功德真是太大了。    好了,本愚不多插话了,下面请各位继续互相探讨吧。楼主开贴的风格还是不错的。    再会。  
  佛如果被破四旧的人破了,会得到超生吗?
   ————要研究佛经之真伪,千问万论归为一句:六道轮回是否真有其事?    也就是说,佛祖所说的,人与鱼可以互相转世这一件事,到底是真实的陈述还是编造的谎言?        后世佛徒又造出“胜义谛”与“俗义谛”两个名词概念,其用意有二:    其一,是为了解决出家修佛与人类结婚这两者之间的对立。真正修佛是绝对不能有男女之事的,而佛教的宗旨就是众生皆成佛,这可怎么办呢?好了,现在可以说,按照“胜义谛”人人都应该出家修佛,但是按照“俗义谛”多数人都应该结婚繁殖。    其二,是为了解决事实与理论这两者之间的对立。六道轮回的理论说人与鱼可以互相转世,这显然绝对不是事实:众所周知,早在人类产生以前地球上早就有鱼了。这可怎么办呢?好了,现在可以说,按照“俗义谛”,人与鱼确实可以互相转世,但是按照“胜义谛”一切都是空,根本就没有六道轮回。        经过这一番诡辩,六道轮回亦有亦无,怎么说都有理,谎言与事实也就没有区别了。这就是“胜义谛”与“俗义谛”理论的妙用。  ----------------------------------------------------    您提出的质疑,在佛教的理论框架之内不构成威胁。  因为既然有六道众生,那么人道即使一个人也没有了,其他五道也还有众生存在。其他道的众生,果报受尽,仍然继续轮回,也可能再回到人道。  众生产生之前就有鱼,仁兄您显然是以该世界开始之前没有世界作为前提。但是佛教三世因果,认为世界不存在一个开端。因此有鱼没有人的世界的确有,但是这不构成对轮回说的威胁。  佛教说世界“成、住、坏、空”,当色界众生的国土世界毁灭时,人不就是都没有了嘛。
  前面那位仁兄对胜义谛世俗谛的理解有点极端。    我们举例来看,好比电脑上的汉字,都是由一个一个的小黑点构成的。这个小黑点就类比胜义谛,显现出来的汉字就是世俗谛。  如果从胜义谛看,都是黑点,所谓的汉字不过是黑点所展现出来的一个画面。在黑点的层面,没有汉字。而在汉字的层面,看不到黑点。    层次不同,描述的语言和方法也不同。    更何况,体验性的东西,语言描述本身就有局限。因此就有这二谛的划分。
  佛说诸法无常,就连佛法本身都有入灭的时候,那么,因果报应这个规律会入灭吗?万事万物都有一个成住坏空的过程,这也是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本身会变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李誓元讲佛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