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后毕业第一份工作的感悟真的很重要吗?

多平台阅读
Kabam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凯文o周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投行,尽管收入令人称羡,但一次重病期间和上司不愉快的加班经历让他意识到,工资单上的数字其实没有那么重要。你应该追寻和优秀的人共事的机会,做自己喜爱的工作,保证工作生活平衡,而不是成为高薪的奴隶。
你的第一份“真正”的工作,应该为你未来的成功奠定基础。我的经历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只是过程有些出人意料。
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UC Berkeley Haas School of Business)毕业后,我在一家超大型投资银行的技术部门担任分析师。这份工作收入丰厚,也是我所期待的技术领域。这就是我的第一份工作。我从这里开始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时值2002年,正是网络泡沫破灭影响最严重的时期,高科技领域哀鸿遍野。当时我负责部门唯一一位活跃的客户,这是一家私人高科技公司,正在通过我们银行对外出售。由于这是我所在部门当时唯一的业务,它的各个层面都受到了严格审查。
我每周工作100多个小时,连续工作了三个月,我清楚记得有一个周末,我得了严重的流感。周六的时候,我正在办公室加班,负责该交易的副总裁外出用餐。她走的时候要求我对演示稿“再修改一遍”。这意味着:虽然我正在发烧,但那天晚上我还是得再加班八个小时,因为CEO希望在第二天(周日)早上7点通过电话审核演示稿。
我还记得当时喝了大量咖啡因和减充血剂,不过最终还是努力完场了演示稿。小睡了一两个小时候,我又回到办公室接听电话。在通话过程中,我昏昏欲睡,浑身疼痛不已,还不停咳嗽。一会儿,那位副总裁将电话调为静音,看着我说:“我需要你打起精神来。”
我确实打起了精神,但并不是按她所想的那样。就在那一刻,我明白这份工作并不适合我,更重要的是,这也不是适合我的职业道路。她在不经意间(并且无情地)给我上了一课,让我认识到了三件重要的事情:
o 追随优秀的人,而不是工资
o 做自己喜爱的工作
o 保证健康的工作和生活平衡
突然之间,收入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与优秀的导师和了不起的人一起共事。最初接受这份投行工作的时候,我也是抱着这样的希望,可惜,希望很快落空。但我一直被高工资所蒙蔽,直到静音键被按下的那一刻才幡然醒悟。我离开了那家银行,最终找到的工作虽然薪酬没有那么高,但那里的人和工作却给我带来了更多回报。
不论是共同创建一家自己希望为其奋斗的公司,还是为同事们创造一个平台,让他们获得令人满意的职业发展,对我而言,最为关键的是,清楚什么才是对自己最重要的。(财富中文网)
译者:刘进龙/汪皓
Your first ‘real’ job should give you the foundation needed for future success. This couldn’t have been more true in my case, but not in the ways you’d expect.
After graduating from the UC Berkeley Haas School of Business, I went to work as an analyst in the technology group of a bulge bracket investment bank. It paid very well and was in the tech field I wanted. This was it. I was on my way.
It was 2002, during the depths of the dot-com bust and when the tech sector was a wasteland. I was working with the only active client for the group, a private technology company that engaged our bank to sell itself. As this was the only business for the group at that time, this deal was under tremendous scrutiny on all levels.
I was working 100-plus hour weeks for three straight months, and I remember vividly one weekend when I had a horrible flu. I was at the office working on a Saturday when the VP managing this deal went out to dinner. As she left, she asked for “another rev” on the presentation. Translation: I had to put in another eight hours that night, with a fever, and the CEO wanted to review the presentation on a 7:00 AM call the next morning (Sunday).
I cant remember the exact mixture of caffeine and decongestants I took, but I somehow managed to get the presentation done, nab a couple hours of sleep and arrive back in the office for the call. I was drowsy, achy and coughing miserably during the call. At one point the VP muted the phone, looked at me and said, “I’m going to need you to perk up.
Perk up I did, but not in the way she was thinking. At that precise moment, I knew I was in the wrong job and more importantly, the wrong career path. In one life lesson she had unwittingly (and unrelentingly) taught me three key things:
·Pursue great people and not the paycheck
·Do work you love
·Create a healthy work-life balance
Suddenly, the income was not as important as being able to work with great mentors and people I could learn from. I had hoped for this when accepting the investment-banking job and soon realized it didn’t exist. I remained blinded by the pay until that mute button was pressed. I left and ultimately took a job that paid much less but was far more rewarding in terms of the people and the work.
Having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what was important to me was critical not just when co-founding a company that I wanted to work at – but also to create a place that fosters satisfying careers for all those I work with as well.
最新文章:
500强情报中心
500强国家分布 500强行业分布毕业后第一份工作该做什么?_网易财经
毕业后第一份工作该做什么?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第一份工作做什么不重要,如何把第一份工作做好,变成对自己尽快融入社会,尽快变得脚踏实地是最重要的。当下许多国内的年轻人热衷于学习经济和金融专业,有不少人即使不是学习这些专业,毕业时也梦想找到一份金融领域的工作。对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您有什么建议?你这个问题说得挺巧合,最近我见到了久别的外甥,他今年从美国东海岸的一所著名大学毕业了。他学的是“精算”专业,正在等待面试公司的录用通知。他对第一份工作的理想描述是:白领、在有名气的公司、高档次的办公楼里,做与保险业务相关的数据分析工作。我一位朋友的孩子刚从伦敦的一所商学院获得MBA学位,告诉我在找她最理想的工作—金融分析师。无论是自己的外甥还是朋友的女儿,我都给他们泼了不少冷水。不是我对金融工作有偏见,而是对他们的择业原因不认同。追求高薪的行业职位固然是人之常情,但是这个高薪的背后有两个难以启齿的尴尬:这类工作的高周转率(平均员工年流失率在30%以上)、每小时的薪酬低于制造业的一般管理岗位(在考虑无法精准计算临时加班和超负荷工作量之后)。无疑,这是一份典型的“青春饭”。另外,许多年轻人为了寻求一份体面的、知名金融机构的工作,还不惜牺牲大量的时间去考各类证书(CFA最为典型),天真地认为“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定会找到理想的金融岗位。考证书当然是好事,应当鼓励,事实上CFA的含金量是很高的。他们忘记了一个恐怖的事实: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全世界知名的金融机构,从高盛到美林,无论是本科生还是MBA毕业生的招聘,大都限定在全球最顶级的7到10所大学之内,之外的大学偶尔也录用一些人才,但那可以说是凤毛麟角,根本没法预期。当然这些机构不会公开承认,他们这种对名校的偏爱甚至偏见,看看你周围的那些成功进入这些机构的朋友或朋友的朋友,答案就清楚了。还有另外一个残酷的事实,也是大多数年轻毕业生忽视了的:大的投资银行、精品投行(boutique investment firms)、对冲基金、私募基金、风投公司等,是一个极为“小众”的行业,粗略估算下来,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美国,每年应届毕业生的需求在几千人到两万人以内。因此,对于广大的毕业生来讲,不是因为你不够优秀,而是因为你选择了在一个比考入北大、清华概率还小的行业内拼杀,可想而知你的择业选择是一个多么极端的决定。我当然不是说年轻人不应该去做金融,事实上优秀的年轻人恰恰是华尔街的主力。在华尔街的战场上,年轻人通常是做数据分析、项目执行(execution),因为做客户关系、签下生意(deal-making)只有中年以上的“老投行”或“高手”玩得了。一个项目可以养活几个到几十个做项目执行的年轻人。即将毕业的年轻人,要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劣势,比如自己是否愿意忍辱负重(被项目经理吼来吼去)、愿意做拼命三郎(不计较超时工作)、愿意牺牲青春的快乐节奏(交男女朋友可能被不规律的出差和加班影响)、愿意在竞争气氛中生存(大多数人在一年到两年末时会被绩效考评踢出局),等等。最后,还得问问自己,你对分析那些数据有多少来自于天性的爱好,有多少是来自于同学朋友的择业攀比,甚至是满足父母的“愚昧无知的爱”?我对外甥的建议是,如果你真的对金融工作有兴趣,可以在金融行业里找工作,但是不要把自己限定在数据分析、金融分析师等岗位。第一份工作为什么不去做销售?他说,销售很难做出成绩,平日很辛苦。我问他,你觉得公司里最重要的岗位是什么?他说是战略规划。听了之后我差点笑出声来,我说是销售,因为当公司的项目、产品卖不出去的时候,公司可能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我又问他,你觉得你面试的这家公司的总裁最大工作是什么?他犹豫了,我告诉他是销售。每家公司的一把手,大到IBM、通用电气的CEO,小到胡同口卖冰淇淋的老太太,他们的第一要务就是销售。尽管通用电气董事长伊梅尔特的名片上没有写着是销售员,但他是整个通用电气集团最大的销售员。他可以把项目卖给上至国家总统,下至业务合作伙伴。英文中对“公司”的一种定义就是—“Nothing actually happens to a company until someone sells something!”销售对年轻人来说是个最锻炼人的工作,它要求你必须落地、接触客户、接触市场、尽快抛弃书生气、抛掉“面子”!它让你品尝挫折和失败,让你学会战略思维如何打动客户,它让你在事业早期认识活动的真谛,提高自己的沟通技能。可以说,很难有其它工作像销售这样锻炼一个年轻人。我提醒外甥,做三年销售后,如果你能开始为公司每年带来几百万美元的销售合同,又能发挥你所学的“精算”专业做数据分析,你敢想象你的前途吗?你将是公司的独特人才,和其他只会做数据分析的“白领”同学就拉开了差距。其实,在今天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年轻人的第一份工作变得更加困难。个人兴趣和就业现实可能是矛盾的。你的兴趣会随着年龄在发生变化,你自认为的兴趣不一定是你真正的兴趣。中国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来,年轻人的择业兴趣从科研、电子工程到生物医药,从国际贸易到市场营销和品牌管理,从创业到管理咨询和投资银行,很难真正代表了个人真实的职业发展兴趣或激情所在。今天的中国就业市场也染上了“浮躁病”。每年七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有一半以上的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但是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许多企业又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人才的供需双方存在严重扭曲,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仍旧在全球最高的行列,抛开教育政策和教育质量的考虑,毕业生自身和他们的父母对第一份工作的认识应当也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以我之见,第一份工作做什么不重要,如何把第一份工作做好,变成对自己尽快融入社会,尽快变得脚踏实地是最重要的。许多年轻人被“面子”害死了,过于强调第一份工作的体面。比尔·盖茨曾经告诫年轻人,世界不会在意你是否体面(或有尊严),这个世界期望的是你确实能做出点样子来的时候,再自我感觉良好。在金融领域,彭博公司创始人、原纽约市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大学停车场帮人泊车,嘉信理财董事长查尔斯·施瓦布的第一份工作是采摘和销售核桃,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曾经在麦当劳工作。
前面提到许多投资银行对名牌大学的偏爱,但是事情也不一定如此片面,更不应当成为你退缩的借口。执掌了40年高盛CEO位置的西德尼·温伯格(Sidney Weinberg)是高盛历史上贡献最大、任职一把手时间最长的金融家,有人把他称作是“华尔街先生”。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温伯格并没有像其他高盛的员工那样,拥有哈佛大学或耶鲁大学的名牌学位,他事实上13岁就中学辍学了。为了能进入华尔街工作,他面试的时候告诉当时的高盛主管保罗·萨克斯(Paul Sachs,高盛公司家族创始人的孙子),他对工作没有要求,什么岗位都可以。结果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高盛的保安助理(janitor assistant),每周3美元的工资,负责为高盛的合伙人每天擦鞋子和帽子。由于温伯格表现出色,后来被提拔到公司的邮件收发室工作,全面负责内部邮件往各办公室发送、收集文件传送等。为了提升温伯格的写作水平,高盛把他送到布鲁克林的一所社区商学院学习。这位从来没有就读任何名校,没有任何MBA学位的年轻人于1927年成为高盛合伙人,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一路升为高盛的一把手,直到77岁去世。温伯格为高盛扭转了数次危机,开发了从福特汽车到通用电气集团这些巨无霸的大客户。如今挤破脑袋想进入高盛这样的金融机构的年轻人很多,但像温伯格这样愿意牺牲眼前利益,愿意从最低下的工作做起的人可能不多。第一份工作仅仅是起点,是个磨芬自己、改变自己的关键一步,绝不是衡量你是否成功的光环。如果你对金融领域有着真实的梦想,那么你需要持续学习、持续努力,因为这是一个竞争惨烈、不断的领域。在高度竞争的行业里,创新是重要的手段,而与时俱进、跟上创新的步伐是一种毅力的较量,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财富中文网)
本文来源:财富中文网
责任编辑:郭旭_NF040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第一份工作的选择有多重要?应该考虑清楚些什么? - 知乎46477被浏览5186495分享邀请回答14K74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0K14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13 个回答被折叠()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正在加载...
请选择打赏金额:
收藏成功,可进入
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当前播放时间:
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 可在设置中重新打开噢!
30秒后自动关闭
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很重要。20岁穷一辈子都会穷">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很重要。20岁穷一辈子都会穷
播放量数据:快去看看谁在和你一起看视频吧~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安装爱奇艺视频客户端,
马上开始为您下载本片
5秒后自动消失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a& &/li&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本奖品由提供
红包雨下完了,下次早点来噢~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真的那么重要吗? - 简书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真的那么重要吗?
从本科到研究生阶段,我学的都是对外汉语专业。而“对外汉语专业”,用老师们通俗的话说就是教老外学汉语,当然,如果在国外,就是教该国人学外语。如果诚实地说这个专业的现状和前景,如果没有读到博士,想在国内进高校,找一份稳定的教书工作现在是越来越困难了,即使是合同制也同样如此。高校教书的门槛越来越高了,近些年没有博士学历这个硬件,似乎是没有什么机会的。可是这个专业每年还是有大批的本科、研究生进入就业市场。毕竟每人都有不同的打算,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再搞三年或以上的研究。研究生毕业的时候,我也加入了就业大军。当时“继续深造”这个选项没有出现在自己的计划列表中。自己在学校读了这么多年,连实习都是在学校里教书,特别想离开学校这个环境,到社会上去闯荡闯荡。就是这么一个单纯的想法,研三那一年,我投递的几乎全都是与教学无关的岗位。什么行政助理、文案、翻译、公务员、出版社编辑、银行的管理实习生、奢侈品行业的策划......,不管自己懂或不懂的,只要觉得跟文科还沾点边,我全部一一投过。第一次拿到面试的机会是北京五环以外的一家国企的文秘工作,当时据说这个工作可以解决北京户口,就很是积极地前去。坚持到了第二轮面试,被面试官的一道“你上次遇到困难并且伤心地哭是什么时候,为什么?”为难住。我一向是只会被感动地哭,很少会因为遇到困难而流泪。不是因为坚强,只是觉得这种时候就算哭也不解决任何问题。我愣在那里,说自己想不起来这样的事情了。下面一道题,后来知道是面试官们都爱问的,“你最大的缺点是什么”。当时很努力地想了很久,也没有想出来。也不是因为自己没有缺点,就是一直觉得每个人的缺点都不是永恒的缺点,在某些时候会与优点相互转换。比如,爱熬夜,可能说明一个人拖沓,事情到了晚上还做不完,只能熬夜完成;也可能证明这个人敬业爱岗。然而,糟糕的是,我也没有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害羞地说“没有想到”。再后来,自然没有了下一轮的音讯。研三的最后一学期,大家继续火热地寻找工作。已经开始陆续听到附近宿舍的同学传来“捷报”,自己却什么消息都没有,心里不免有些慌张。有一天继续在各大网站刷着招聘信息,偶然看到北京电视台的某娱乐节目招聘节目策划。电视台对于我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想象中每天都可以遇到打扮得美美的人,自己也可以同样美美地去上班。一封简历投过去,竟然收到了电话,让我一周内去实习。乐滋滋地开始了实习工作,到了以后才发现不是想象中的朝九晚五,工作时间从中午十一点到晚上,下班几点每天根据节目录制情况待定。问了周围的人,大家都是喜欢晚上夜深人静后工作的,早上则是在家补觉。而我这种习惯早起,傍晚以后脑子完全思考不了,很难再集中精力工作的人,在这样的工作环境里简直像一个怪物。两周后,我就因为生物钟与这里的人不能吻合而主动放弃了这份工作。有了这次失败的经历,我缩小了找工作的范围,把“工作时间”这一我觉得自己无法妥协的条件考虑进去。下一份给我面试机会的是市科委一家事业单位的下属基地,担任总经理助理。这份工作每天在基地写写文件,以便领导再向上级领导汇报。实习工资不高,但是有食堂,吃饭免费,这让我已经很满意了。有时还要做些宣传或者赚钱的活,比如鼓励基地的企业在基地的滚动屏上打广告。我印了宣传单挨个企业敲门,还没等人家开口就主动说如果您觉得价格不合适,我们可以降价。几天跑下来,一家想做广告的企业都没有。终于有一个心直口快的公司老板告诉我,像我这样还没开始谈就把价格底线报给人家的做法,让本来有兴趣的人都会怀疑这个投资做得值不值得。没办法,从小就会做生意赚钱这件事没有任何感觉,因为从骨子里也没觉得多赚一块少赚一块有什么差别,既然没有赚钱的欲望,哪来的动力?好在有一次上级领导到基地开会,写的文件被领导一眼看上,随后被调到上级部门专门负责新闻采编、公文写作的工作。正式调去前,领导找我谈话,问我:“你对未来有什么计划?”我诚恳地说,自己想找的就是这样一份稳定的工作,踏踏实实干一辈子。没有虚假的成分,当时就是这么想的。既然是科委的部门,当然接触的人都是搞设计、搞高科技的,而我每天做的就是记录下他们完成了什么创新的工作,对这个行业有什么贡献。这份工作的平台还是很好的,可以认识很多教授、专家、前辈等,当然都是科技相关行业的。我开始尝试读一读这个行业的书籍和案例,试图了解一下行业的更深一层的东西。努力了一年,每次开会时听到大家大谈特谈,我还是只能做“录音笔”一样的工作,隔行如隔山,我只能听懂皮毛,完全没有办法真正地像其他人那样提出什么有意义的建议。这种感觉让我很压抑,觉得这样下去,自己永远都是做着最没有贡献度的工作。我的未来在哪里?我看不见。于是就想到了本行,做本行的时候,即使那时我是一个学生,由于对这行钻研了很长时间,也能对自己或别人的问题做出自己的解读,表达出看法。归结于一句话:在这个行业,我是个内行。虽然钱挣得可能不如别的行业多,但是我的存在是有价值的,我的思考是有意义的。经历了上述的这些折腾,我看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也认识到了我适合做的事,这样,我才又一次回到了对外汉语教学行业。而这一次的回归,是脚踏实地的,不仅心里去除了浮躁,还附加了前面种种的人生经历,而这些经历在我后来的教学中都派上了用场。前几天听到一位行业前辈的教导,他说在找工作或者选择专业的时候,可能我们不清楚自己最喜欢什么,但是只要你通过尝试就会很容易地发现自己不喜欢什么。知道了不喜欢什么,至少就不会做出让自己非常后悔的决定。
生活在波士顿的对外汉语教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毕业后第一份工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