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丽莎白女王号 主轴航母没什么好日子

时隔36年英国重回大型航母时代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航母下水
关键字: 英国海军航母伊丽莎白女王F-35B航空母舰辽宁号观察者头条头条
时隔36年,英国皇家海军终于重返&大型航母俱乐部&。今日,&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航母在英国罗塞斯船厂举行了命名仪式。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亲自为以她名字命名的战舰命名,并在船头敲碎苏格兰香槟。这艘满载排水量超过6万吨的航空母舰是英国历史上建造的最大战舰,其建造工作拉动了英国全国造船工业的发展。下水后,女王号航母将在船厂码头靠泊进行舾装。按计划,该舰将于2015年开始海试,2016年美国提供的F-35B战斗机将在该舰上首次起降,2017年交付英国皇家海军,到2020年形成战斗力。同型的二号舰&威尔士亲王&号正在建造中。英国现有唯一航母&卓越&号也到罗赛斯船厂参加了典礼。
&女王&号航母下水现场
新华网英国罗塞斯7月4日电 (记者郭春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4日在苏格兰东部法夫区罗塞斯的造船厂为英国海军历史上最大的新型航空母舰&伊丽莎白女王&号举行正式命名仪式。她表示,这艘战舰标志着英国海军进入历史新阶段。
&伊丽莎白女王&号是英国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级航空母舰的首制舰,其姊妹舰为在建的&威尔士亲王&号。这两艘战舰共计将耗资62亿英镑。
皇家空军飞行表演队掠过航母上空,拉出红白蓝三色烟带,这也是英国国旗的颜色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亲自参加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战舰命名仪式
女王在典礼现场将一瓶苏格兰产威士忌砸向船首,有评论认为这表达了对苏格兰留在联合王国内的期待
英国海军官兵表演步操
海军仪仗队在新航母前列队
军乐团在现场表演行进间奏乐
图中远景为参加仪式的&卓越&号轻型航母
英国女王在仪式上启动按钮,一瓶苏格兰威士忌随之撞向船体,以&掷瓶礼&表示庆祝。选用威士忌而不是传统的香槟旨在彰显苏格兰在建造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英女王丈夫爱丁堡公爵、英国首相卡梅伦、英国国防大臣哈蒙德、苏格兰政府首席大臣萨蒙德和英国前首相戈登&布朗,以及约3500名设计和建造人员参加了仪式。
在今天的仪式现场,新下水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船首的滑跃甲板上,固定了一架F-35B战斗机模型,以展示该舰未来的雄姿。在女王敲碎香槟后,有英国皇家海军和空军的机群飞过航母上空,并拉出英国国旗红白蓝三色的烟带。
英国现有唯一航母&卓越&号也来到现场,停泊在&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身边,以示英国皇家海军历史传承。在6万吨巨舰的身边,这艘排水量2万多吨的轻型航母显得矮小粗短。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是英国海军首次用王室名字命名航空母舰,此前这一待遇只有二战前的战列舰才能享受。在一战前英国曾以伊丽莎白一世女王的名字命名了一型战列舰,该型战列舰曾是当时最强大主力舰。而今用女王和王储的名字来命名新型航母,无疑体现了这型战舰在英国民众心目中的地位。
皇家海军的大航母梦
英国海军上一次建造大型航母的计划还是在上世纪60年代。当时英国设计了CVA-01大型航母,最大排水量65000吨,安装两台蒸汽弹射器,搭载35架飞机、5架直升机。但英国国力当时已无法支持如此庞大的航母发展计划,70年代工党执政期间,英国所有大型航母全部退役,包括刚刚完成现代化改装,搭载专门从美国采购的F-4K舰载机的&皇家方舟&号。至1982年,英国只剩轻型航母&无敌&号和&竞技神&号在役。英国甚至一度考虑过放弃拥有航母。
英国此前最大的航空母舰,于70年代退役的&皇家方舟&号,图为1955年初服役时状态,左侧两图为&海上雌狐&和&掠夺者&舰载机,左侧为采用斜角甲板前后的&鹰&级航母甲板布置图和美国&中途岛&号航母甲板布置图
退役前的&皇家方舟&号,搭载有F-4K和&掠夺者&舰载机,有地缘政治评论家认为该舰退役是阿根廷用武力解决马岛的因素之一,可见大型航母对提升国家威望的重要作用
然而1982年的马岛战争成了英国航母发展的转折点。一方面,英国两艘轻型航母成为特混舰队的核心,在战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皇家海军的英雄;另一方面,英国开始反思让&皇家方舟&过早退役导致英国海军缺乏有效夺取制空权的能力,导致多艘英国军舰被阿根廷空军击沉。甚至有地缘政治学者认为,正是由于英国将大型航母全部退役才导致阿根廷敢于挑战英国。
马岛战争期间的&竞技神&号航母甲板
尽管马岛之战后,英国在将老旧的&竞技神&处理给印度后,又建造了&卓越&号和&皇家方舟&号两艘轻型航母,并对&海鹞&战斗机持续改进,但三艘航母的先天不足让作战能力大受限制。认识到大型航母优势的皇家海军自此开始了追求更大航母的历程。
&竞技神&号在马岛战后回到英国,受到热烈欢迎,该舰不久后被售予印度海军
英国为特混舰队举办盛大欢庆胜利仪式,图为仪式上的&无敌&号轻型航母
20世纪80年代至今,英国一直在&大国的脸面&和&缩水的钱包&之间反复纠结。除了建造航母本身所需的巨额资金,对英国而言更难以承受的是研制新一代海军舰载机所需的高额成本。在80-90年代,英国一度提出&天钩航母&计划,在驱护舰等级的小型舰艇上搭载垂直起降战斗机,试图以最低的成本获得海军航空能力。&&
英国一度考虑&天钩&航母,图为一个21世纪初期提出的三体船构造的航母方案,可以最低成本具备使用固定翼舰载机能力
到了90年代后期,享受到冷战红利的英国经济状况好转,皇家海军终于开始考虑新一代大型航母。当时这一项目代号为CVF(未来航母),英国对&滑跃起飞、阻拦降落&(与中国&辽宁&号相同)、&弹射起飞、阻拦降落&(与美国航母相同)和&滑跃起飞、垂直降落&(继承英国轻型航母的传统)三种构型的航母进行了对比。同时也开始从&台风&战机的海军版、美国JSF联合打击战斗机的海军版或海军陆战队版之间挑选未来的舰载机。
英国最初的CVF方案,飞机是美国JSF(F-35计划前身)计划阶段麦道公司设计方案的一个变型方案
采用&海台风&战斗机为舰载机的滑跃起飞、阻拦降落航母方案
采用JSF战斗机(图中同时出现X-32和X-35战机)、F-18战斗机和E-2预警机的大型核动力航母方案,起降方式为滑跃起飞、阻拦降落
采用弹射起飞、阻拦降落的航母方案,可见其舰岛已初具&双舰岛&方案雏形,在巨大的舰桥内容纳了一个升降机,同时可见该方案搭载舰载机类型更丰富,甚至可搭载F-14战斗机
由于方案提出时美国JSF方案中X-32和X-35原型机尚未决出最后胜者,因此甲板上出现了两种JSF战斗机,此外可以注意到图中弹药升降机上的&不死鸟&导弹,可见该舰计划搭载F-14战斗机
英国BAE公司的宣传图:&台风&战斗机的推重比性能优越,甚至可以降落在经过改造的&无敌&级航母上
为什么要有两个舰桥?&&一个装英国人,一个装法国人
经过几年的研究,英国最终海军确定了现在的&伊丽莎白女王&的设计,采用美国F-35B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为舰载机,滑跃起飞、垂直降落构型。同时确定的还有设置分别用于航海和舰载机指挥的两个舰桥、燃气轮机、全电传动的先进动力系统。
尽管因经济、技术因素做出了一些妥协,但&伊丽莎白女王&号作为一艘采用诸多新技术的大型航母,在当代世界上独树一帜,有一些设计特色值得未来其他国家借鉴。
在最初的设计中,女王级有一个巨大的舰桥,尽管采用了倒梯形设计尽量减小占用甲板面积,仍显得过于累赘
英国BAE公司极力推荐舰载型&台风&式战斗机,但该机起落架结构等并不适应舰用要求
首先,该舰首次在大型航母上使用了燃气轮机动力和全电驱动,这种新驱动方式与传统的蒸汽轮机、机械传统相比在功率方面还有差距,因此&伊丽莎白女王&号的最大航速为27节,低于一般认为航母应该具备30节左右航速的标准。但这一设计在动力系统占舰内体积比例、动力系统重量、动力分配灵活性等方面有很大优势。
女王级航母剖面示意图
由上至下:中国&辽宁&号,印度&维克拉玛蒂亚&号、印度&维兰特&号、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和美国&福特&号航母甲板布局示意图
&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航母建造过程中曾有提议改用F-35C舰载机,这要求改用弹射起飞、阻拦降落方式
相比之下,中国&辽宁&号在海试中航速达到了29节以上,美国&尼米兹&、&福特&级核动力航母超过30节。目前世界上其他的大型航母中,法国&戴高乐&号由于核动力系统设计缺陷,航速仅25节;俄罗斯&库兹涅佐夫&设计航速为29节,但由于动力系统老化,据报道实际航速仅为18节;俄出售给印度的&维克拉玛蒂亚&号在改装之前设计航速29节,在印度实际测试中航速为27.9节。
其次,&伊丽莎白女王&级采用了外形独特的双舰桥设计,前部舰桥用于航海,后部舰桥用于指挥舰载机作业。实际上,采用这个设计并非因为英国对航母运作有什么独特理解,而是因为采用4台燃气轮机而需要在舰上部署两个烟囱,而如&无敌&级那样用一个巨大的舰桥容纳两个舰桥又会占用过多的甲板面积。权衡之下,不得不采用如此无奈的设计&&由于英法一度曾讨论过合用航母,这一设计也被人揶揄为&一个装英国人,一个装法国人&的隔离之举。不过对于其他有志于设计新一代航母的国家来说,这却是值得细细考察的一个设计特点。
由于无法搭载E-2预警机,英国计划研制EH-101&默林&直升机的预警版,以承担空中预警机的任务
&&伊丽莎白女王&级是世界上吨位最大的&滑跃起飞、垂直降落&航母,这种起降方式此前只有轻型航母和&兼职&航母的美国两栖攻击舰采用。对于大型航母来说,这造成的主要问题是导致航母可用的固定翼飞机限制很大,尤其是无法搭载固定翼预警机。但F-35B的隐身性能、先进电子系统和强大的武器搭载能力则基本说掩盖了前面提到的所有缺点,使&伊丽莎白女王&号入役后的实际作战能力一举超过装备米格-29K的印度、俄罗斯(俄罗斯海军将改装&库兹涅佐夫&号并在上面改装米格-29K战机)航母和法国&戴高乐&号航母(搭载&阵风&战斗机),甚至装备歼-15战机的中国 &辽宁&号。对于航空母舰来说,最重要的战斗力要素是舰载机,而不是舰上搭载的其他武器或电子系统。
F-35B舰载机去年在美国两栖攻击舰上着陆成功,美海军陆战队预计2016年该机可以形成作战能力
一波三折的建造
日,时任英国防长布朗宣布订购&伊丽莎白女王&和&威尔士亲王&号两艘航空母舰。按计划,&伊丽莎白女王&号将在2015年服役,两舰成本总计40. 85亿英镑。然而好景不长,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女王&号的建造受到影响。2008年12月,英国宣布将该航母的交付时间推迟到2016年。这将导致项目全成本增加15.6亿英镑。此后,这一项目又进一步被推迟,2013年时,英国政府文件《战略防务与安全展望》宣布,新航母服役时间推迟到2020年,建造预算相应增加到62亿英镑。
在航母建造被一再推迟的过程中,航母设计方案也一度变更。由于F-35B战斗机开发不顺,英国一度考虑改为使用开发较为顺利的F-35C战斗机。不过随着航母建造的进一步推迟,战机的拖延也显得无关紧要。最终&伊丽莎白女王&号的建造计划还是遵照英国最初的设计方案继续进行。
由于&女王&级搭载固定翼飞机品种有限,英国加紧寻找可供其搭载的各种其他舰载机,图为AH-64W&阿帕奇&直升机在&卓越&号航母上着舰试验
在&海洋&号直升机母舰上进行着舰测试的美国V-22&鱼鹰&倾转旋翼机,该机也已被列入&女王&级未来可能载机的名单
作为二战后英国最大的舰艇建造工程,&女王&级航母的工程分包也成为了英国各大造船厂争夺的目标。最终,该舰的各大分段如天女散花般被分包给位于英国多个地点的不同船厂,虽然这样的&一体均沾&拉动了英国的就业和造船业,该舰工期却进一步拖延。举例来说,2011年,英国BAE系统公司承包的一个舰体分段从英国格拉斯哥出发,利用大型浮船坞运送前往位于罗赛斯的总装地点,经过9天航程,该舰体分段绕过整个苏格兰海岸,行程970公里才抵达目的地;日,一段重11000吨的船体从法尔费得船厂出发,沿英格兰南部海岸前往罗赛斯船坞,历时近一个月后到达。而该舰的前部航海舰桥则是在朴茨茅斯船厂建造,同样通过海运前往目的地。为了在苏格兰把这些数百吨的分段总装起来,英国专门向世界上最强大的造船吊车制造商&&振华重工购买了巨型龙门吊。到2013年11月,该舰完成滑跃甲板的安装。今年,该舰的两部升降机安装就位,雷达设备也装上了舰桥,终于可以下水了。
正在建造中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航母
正在安装3D搜索雷达
准备下水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航母
有意思的是,按照英国方面最初排定的2015年交舰的日程表,曾有英国媒体报道称该舰计划装备的大型搜索雷达的测试工作无法按时完成。然而有意思的是,随着舰体建造工作的推迟,这个问题迎刃而解,目前&女王&号已经安装好这部雷达。
据英国媒体报道,&女王&级的舰载机类型还是相当丰富的,目前计划上舰的舰载机包括:F-35B战斗机、EH-101&默林&预警直升机、&山猫&轻型反潜直升机、CH-47&支奴干&运输直升机、AH-64W&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以及MQ-9&收割者&无人机。
由于资金紧张加上航母造价上涨,英国海军一度想要取消二号舰的建造,然而讽刺的是,最终保下它的不是皇家海军的决心,而是高昂的违约金&&甚至比航母的造价都要高!
在英格兰船厂建造完成的船首部件
英国朴茨茅斯船厂建造的航海舰桥
与&伊丽莎白女王&号共同建造的&威尔士亲王&号(左侧为&亲王&号船首)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堵开源&nbsp>&nbsp&&&正文
“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出海的四个问号
发布日期: 11:05
来源:解放军报
  原标题:“女王”出海的四个问号 ——写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海试之际
  论证了10年,建造了近8年,“女王”终于出海了。当地时间6月26日,英国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缓缓离开苏格兰罗赛斯船厂,开始海试,为自己刷上“米字旗”作最后努力。
  虽然新航母进行海试比预计时间晚了3个月,但这也足以令在航母上“空窗”多年的英国皇家海军感到骄傲和自豪。对于深陷政治困境的英国而言,“女王”出港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峥嵘初现的新航母给英国人带来了满脸的感叹号,给外界带来的却是满屏的问号。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些问号一一拉直。
  关于动力系统:
  为啥不用核动力?
  在绝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核动力与航母的先进性之间似乎可以画个等号,特别是顶着巨大光环的“伊丽莎白女王”号,理所当然应该塞进去几个核反应堆。邻居法国可是早在20多年前就有了核动力航母。然而,走下神坛的英国人在先进和实用之间还是坚定地选择了后者。个中缘由,恐怕是战略需求和技术问题。
  二战后,受到重创的英国无力支撑庞大的海军舰队,许多舰艇都退役被拆解,加上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外交失利,英国的软硬实力双双下滑,开始进行战略收缩。到了冷战中后期,曾经纵横全球各大洋的英国皇家海军已彻底沦为一支地区军事力量,航母一度成了“无用品”。1982年,英阿马岛战争爆发,“铁娘子”七拼八凑的远洋舰队磕磕绊绊地赢下了战争,这也使英国人认识到大中型航母依然不可或缺。两相作用下,英国便形成了一种矛盾心理:想要航母,但却不需要太好的航母。
  从技术上来说,大型舰艇的核动力系统要求较高、研制难度较大,而这恰恰是英国的短板。皇家海军最先进的“机敏”号攻击型核潜艇,使用的还是几十年前的反应堆。如果强行使用不成熟的产品,邻居家的“戴高乐”号就是血淋淋的教训。因此,英国采用了燃气轮机和全电推进系统作为新航母的动力系统组合。其装备的MT-30燃气轮机是罗罗公司的最新产品,使用寿命长达5万小时,远高于目前任何船用燃气轮机。综合全电推进方式更是进一步提高了新航母的运转效率。要知道,美国的“福特”号都不敢用全电推进系统。
  装备发展的智慧在于“扬长避短”,老牌军事强国英国深谙此道。
  关于舰岛设置:
  双舰岛好在哪?
  “伊丽莎白女王”号与世界上所有其他航母最明显的区别,恐怕就是其特立独行的双舰岛设计。众所周知,对于以舰载机为立身之本的航母来说,甲板应该越“干净”越好,所以新设计的航母都在努力缩小舰岛的尺寸。但“伊丽莎白女王”号却反其道而行之,设置了一前一后两个舰岛,这又是为什么呢?
  对此,英国皇家海军给出的解释是:双舰岛有利于稳定舰载机起降时的气流,有利于提高下层甲板空间布置的灵活性,有利于降低雷达反射面积,有利于提高空中管制效率。
  既然双舰岛优点这么多,那为什么航母设计建造和使用经验最为丰富的美国,在“福特”号上仍然采用单舰岛设计?“伊丽莎白女王”号采用双舰岛设计难道另有隐情?
  与美国不同,英国皇家海军认为,航母是未来舰队的指挥中枢,必须具备强大的通信指挥能力,因此,“伊丽莎白女王”号上将安装更多的电子设备。与单舰岛相比,双舰岛可以提供更多的安装点,并且分布更加均匀,位置更佳,可有效避免信号间相互干扰,以充分发挥电子设备,特别是雷达的性能,避免再次发生“谢菲尔德”号的悲剧。同时,双舰岛将原先单舰岛的功能划分得更加明确,任务界面更加清晰,有利于提升航母的运行效率。
  当然,双舰岛也有不可回避的弊端,例如可能对飞行员的视野产生阻碍等。从装备发展的角度来看,“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采用双舰岛设计是平衡作战需求和技术能力的产物。脱离实战背景来探讨双舰岛是否比单舰岛先进,意义并不大。
  还是那句话:“需求牵引、技术推动”。美国前国防部长佩里提出的这套理论,目前看来对各国都仍然适用。
  关于起飞方式:
  怎么还是用滑跃?
  与核动力一样,如今,弹射起飞也成为了评价航母先进与否的核心指标。如果单纯从技术先进性和作战效能发挥的角度来讲,弹射起飞的确要优于短距滑跃起飞。那么,“伊丽莎白女王”号为什么依然执着于滑跃起飞方式呢?
  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弹射器研制难度较大。虽然英国发明了弹射器,但将其发扬光大的却是美国。可以肯定的是,半个多世纪没正儿八经操弄航母的英国人,在这方面的技术储备比较弱。此外,由于采用了燃气轮机和全电推进的动力系统,如果采用弹射起飞,“伊丽莎白女王”号只有电磁弹射可选。且不论英国有没有能力自行研制,仅仅是“福特”号在电磁弹射系统上吃到的苦头,就足以吓退保守的英国人了。
  钱的问题也很重要。如果英国也向美国购买弹射器,难保当年法国“被宰”的经历不会重演。加之还要同步购买弹射起飞的配套装备,训练方式也要改变,这些都需要考虑到成本之中。囊中羞涩的英国人显然不会为这些未知事物买单。
  当然,从根本上讲,短距滑跃起飞完全能够满足英国皇家海军的需求。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英国很难在大洋上与对手打一场势均力敌的海战,即使要打,也是在北约的联合作战体系内。因此,航母舰载机执行的更多是编队防空而不是对海攻击任务。如此一来,相对于舰载机的单次携弹量,持续稳定的起飞能力才更重要。
  在科学合理的调度下,滑跃起飞方式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将舰载机的出动次数提高至与弹射起飞方式相近的量级。据英国皇家海军计算,在搭载36架F-35B战机的情况下,“伊丽莎白女王”号作战首日战机出动能力达108架次。这个数字已接近“尼米兹”级航母的日均出动架次。在进入战时状态的5天内,“伊丽莎白女王”号最多出动架次比前任“无敌”级航母高出了近8倍,足矣。
  关于甲板设计:
  “另类”直通有何意?
  “伊丽莎白女王”号的甲板设计也是其显著区别于其他航母的地方。一方面,它沿用了“无敌”级航母的“直通甲板+独立滑跃结构”设计,这与俄罗斯“库兹涅佐夫”级航母和中国“辽宁”号航母的整体滑跃结构完全不同;另一方面,它没有采用现代航母普遍使用的斜角甲板。
  这样“另类”的甲板设计是江郎才尽,还是另有原因呢?应该说,这种设计是平衡甲板容量和出动效率的结果。
  理论上讲,甲板上停放的飞机越多越利于在短时间内快速出动。“伊丽莎白女王”号的甲板宽度达到73米,与“尼米兹”级航母相近。由此带来的直接好处是可以在甲板上停放更多的战机。它采用的直通甲板与独立滑跃结构相结合的舰艏设计,使滑跃跑道的平行位置还能停放约5架战机。
  从出动效率上分析,“伊丽莎白女王”号采取单跑道起飞有其道理。按照“伊丽莎白女王”号最大单次攻击波的出动数量(17架)计算,双跑道起飞固然比单跑道节约时间。但前面提到,英国皇家海军对航母的要求是能够持续稳定起飞战机,并不追求短时间内大机群出动,因此,上述时间差基本可以忽略。况且单跑道还具有甲板作业难度和危险性均较低的好处。
  斜角甲板的优点是将起飞和降落行为分离开,使两者互不干涉,从而提高舰载机运作效率。但“伊丽莎白女王”号选用的垂直起降型舰载机F-35B只需要降落区而不需要降落跑道。这样,斜角甲板也就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不可否认,老牌海军强国的航母设计制造功底还是非常深厚的。在甲板设计上,英国并没有人云亦云、贪大求全,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了自身需求。有时候舍弃一些东西或许会换来更大的收获,这种以“实用”为指导思想的武器装备发展理念值得学习和借鉴。(武为)
【编辑:郭维】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好不好先放一边,它本土制造还下水服役了
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好不好先放一边,它本土制造还下水服役了
英国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级新航母的首舰“伊丽莎白女王号”下水之后,英国海军造船业迎来了重大里程碑,支持者认为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性能先进,采用了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航母技术,搭载36架F-35B联合攻击机和4架直升机,有望在2020年形成完全作战能力,成为英国海军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战舰。反对者认为它搭载的飞机太少,不够成百上千几十亿啥玩艺的。但是,英国人自己设计的新航母下水了,服役了,搭载的飞机再少,也能往别的国家扔炸弹。
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排水量6.5万吨,舰长280米,高56米,吃水深11米,吃水线宽39米,飞行甲板宽70米,甲板面积1.6万平方米,搭载40架飞机(满载为50架),乘员1450人,战斗全重7.06万吨,比英国目前的无敌级航母大3倍,在复杂性上仅次于机敏级核潜艇。为节约建造和运行成本,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采用一体化全电推进系统,装备2部36兆瓦劳斯莱斯“特伦特海洋”MT30蒸气涡轮机,4部瓦锡兰柴油机组,2部20兆瓦高级感应电动机,最高时速度46千米以上,续航距离1.9万千米。
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在甲板上设计了2个舰岛,船头舰岛设计成驾驶室,船尾舰岛是飞行控制中心。飞行甲板下的机库甲板面积155x33.5平方米,高6.7~10米,可容纳多达20架固定翼和旋转翼飞机。航母设计了2个大型升降机,每个都能够停放2架F-35,飞机从机库运送到飞行甲板只需60秒时间。伊丽莎白女王号上配备了“高度机械化武器传送系统”,这是英国首次将这种先进的仓储系统应用于海军舰艇之上。该系统通过前、后、左、右舷的多个升降机和轨道托盘将弹药码垛从弹药库运送到武器弹药准备区、机库和飞行甲板,整个运送过程完全采用自动化控制,只是在最初堆放弹药或将弹药挂载到飞机上时才需要人力参与。
图注:F-35B短距起飞垂直降落(STOVL)型联合攻击机将在英国皇家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上部署
在舰载战斗机方面,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采用滑跃式甲板,因此选用了F-35B短距起飞/垂直降落联合攻击机。英国海军和空军计划在今年采购4架F-35B联合攻击机,用于飞行员的日常训练,目前,英国皇家海军订购的F-35联合攻击机已经在美国海军“黄蜂”号两栖攻击舰上进行了2次试飞,计划于2018年第4季度在美国东海岸,使用英军部署在美国的F-35B在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上进行起降试飞。英军计划让F-35B在“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服役20年后退役,届时航母将加装弹射起飞和拦阻索降落系统,部署比F-35B作战能力更强的作战飞机。
在情报侦察监视能力方面,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使用的S1850M雷达具有全自动探测和跟踪功能,用于远距离广域搜索,能跟踪400千米范围内的1000个空中目标。另外,舰上还装备了海上中程导航雷达,可以跟踪20公里之外台球大小的目标。舰载自卫武器方面,伊丽莎白女王号仅配备了CIWS“密集阵”近防武器系统,用机枪和1门30毫米机关炮来应对海上威胁。
在舰载直升机方面,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还将装备“灰背隼”Mk2型反潜直升机、CH-47“支奴干”运输直升机、AW159“野猫”和“阿帕奇”攻击直升机等型号的直升机,用于联合空-岸机动作战。其中,EH101“灰背隼”Mk2型直升机已于2013年7月开始交付,装备到英格兰西南部卡尔德罗斯皇家海军航空站的第824海军航空中队,预计在2014年形成完全作战能力。2017年,英国海军将对“灰背隼”反潜直升机进行海试,之后装备到“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
【欢迎订阅“体感天下”查看更多原创精彩内容。原创作品严禁转载。剽窃必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伊丽莎白女王航母服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