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八百里世界最大军事训练基地地在哪个具体位置

揭秘古代驿站:“八百里加急”究竟有多快?
导读:中国古代公文传递靠的是驿站, 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驿站分驿、站、铺三部分。驿站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系统所专用。铺由地方厅、州、县政府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递铺用以传递公文。凡州县往来公文,都由递铺传送。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邮驿历史虽长达3000多年,但留存的遗址、文物并不多。我国日发行两枚《古代驿站》特种邮票,上的两处驿站遗址,均属明代
中国公文传递靠的是驿站, 驿站是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来往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驿站分驿、站、铺三部分。驿站是官府接待宾客和安排官府物资的运输组织。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系统所专用。铺由地方厅、州、县政府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递铺用以传递公文。凡州县往来公文,都由递铺传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邮驿历史虽长达3000多年,但留存的遗址、文物并不多。我国日发行两枚《驿站》特种邮票,上的两处驿站遗址,均属明代。孟城驿是一处水马驿站,在江苏高邮古城南门外。鸡鸣山驿在河北怀来,是我国仅存的一座较完整的驿城,另外在浙江安吉县的县城叫递铺镇,有古驿站的园林,但已是新建的驿站古迹了。一般每隔二十里就有一个驿站,一旦而要传递的公文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按规定每天三百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天四百里,六百里甚至八百里。传递紧急公文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千里马”是形容一匹马能日行千里,实际是不可能的,按的规定快马能日行一百八十里左右,再快的马可能跑得更多一些,因此实际是驿卒们快马加鞭,以最快速度奔跑,单靠一匹马是跑不到目的的,要到下一个驿站换人换马,连续传递下去。天宝十四年在范阳起兵叛乱,唐玄宗在临潼华清池,两地相隔三千里,六日内玄宗就得到这一消息,可见传递速度每天达五百里。唐代的一尺合0.303公尺,一里合454.2公尺。五百里约合现代的227公里,在当时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至于八百里加急,可能差不多要走两天才能到。我们在电视剧和电影里往往可以看到这样的精彩场面,只见远方黄尘滚滚,瞬间骏马飞驰而至,但见人影一晃,穿着黄马挂,身背公文袋的驿卒翻身下马,急忙将公文袋传给另一个驿卒手中,大喝一声“八百里加急”,随即又见烟尘滚滚,骑者已然远去。唐代诗人岑参在《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中前一段写道,“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威阳,暮及陇山头。”在这里他把驿骑比作流星。据《大唐六典》记载,唐代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有二万多人,宋代人的《五经总要》中曾提到过唐代的营州道上所设的驿站:“因受(今朝阳市)东百八十里,九递至燕郡城(今义县),自燕郡城东行,经汝罗守捉(今北镇),渡辽河十七驿至安东都护府(今辽阳市)约五百里”。这里所说的九递十七驿虽无具体站名,但可以知道唐代驿站的设置已经达到了辽东。到金代时,为了适应军事需要,加强通信联络,仿宋王朝在辽宁地区建有的递铺。递铺一般建在有驻军的主要交通线附近,好像一个方形的小堡,四角插着黑旗。铺与铺之间的距离一般在十里左右,管理非常严密,具有军事性质。这时的递铺和驿站归朝廷统属兵部领导。到了元王朝,由于疆域辽阔,发展交通,强化了驿站制度,这也成为它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这时驿站也叫“站赤”,实际“站赤”是语驿站的译音。到了明代在各干线道路上均设置了驿站。还设立了递运所,这些独立与驿站,专门从事货物运输的组织,其主要任务是预付国家的军需、贡赋和赏赐之物。由各地卫所管理。递运所开始设于洪武元年(公元1376年),它的设置,是明代运输的一大进步,使货物运输有了专门的组织。邮驿分陆驿,水驿和水陆兼并的共三种,各驿站都设有驿舍,驿丁,驿马,驿驴,驿船及驿田等。驿站使用的凭证是勘合和火牌。凡需要向驿站要车、马、人夫运送公文和物品都要看“邮符”,官府使用时凭勘合;兵部使用时凭火牌。使用“邮符”有极为严格的规定。对过境有特定任务的,派兵保护。马递公文,都加兵部火票,令沿途各驿站的接递如果要从外到达京城或者外部之间相互传递的,都要填写连排单。驿站驿长和驿卒都负有责任,各朝在法律中都有明文规定,稍有差错,便要受到严厉的处置。规定,驿长负有的职责中必须每年呈报驿马的死损肥瘠,以及经费支出等帐目明细表。对驿卒他们的身份低下,但是最重要的邮递人员,不论烈日,寒风,大雨,冰雪都身背公文袋,日日夜夜奔跑在驿道上。规定抵驿必须换马更行,若不换马则“杖八十”。还规定,凡文书在途中耽误行期,晚到一天杖八十,两天加倍,最重可处徒刑两年。若耽误是重要军事文书,则罪加三等,如因文书耽误而导致军事上严重后果者,判处绞刑。一般来说盗贼是不敢抢劫偷盗驿卒他的重要文件,以免遭受官方剿杀。但交战的敌方往往会派间谍途中拦截情报,所以常采取派兵保护或变化传递途径等各种措施。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当时邮驿的速度与数量与今天无法相比,但就其组织的严密程度,运输信息系统的覆盖水平来说并不亚于现代通讯运输。可以说那时的成就也是我们现代文明的基础的一部分。驿站与当今的邮政系统、高速公路的服务区、货物中转站、物流中心等等,砝有异曲同工之美。大家都在看
王立群老师讲述“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中“八百里”的故事。
 大家都喜欢
 最受关注的热门栏目
视频集介绍
国家/地区:
视频简介:玄奘法师靠什么走出了八百里沙漠?
《大慈恩寺玄奘法师传》慧立法师
玄奘法师念诵《心经》得感应(资料图)文:慧立法师玄奘法师辞别烽火台的守将,一个人走向莫贺延碛,长八百多里,古时候叫做沙河,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更看不见一点水草。奘师一个人孤伶伶地走在这无垠的沙漠里,四周所见,除了黄沙,还是黄沙。奘师怎样也见不到路的尽头,从白天到晚上,从黑夜到黎明,一路上,奘师一直默念着观世音菩萨圣号及《般若心经》。当初奘师在成都的时候,遇到一个衣衫褴褛,长满脓疮、全身臭秽的病人,没有人愿意理他,奘师见了心生悲愍,就把他带到寺里,施与衣服并招待饮食。病者感奘师不舍救济之恩,于是授予《般若心经》。因为经文简短而意义深刻,所以时常诵习。在沙漠里,身边遇见那些恶鬼等怪异现象,有时高声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影像就应声消失,有时还是无法排除,环绕在左右。这时只要念诵《般若心经》,一发出声,这些怪异现象就销声匿迹。在危难关头念诵《心经》祈求就能得到感应,这就是很好的例证。好不容易走了一百多里路,可是奘师却发现找不到野马泉这个地方,心想可能弄错方向迷了路,很是焦急。就在停下来喝水的时候,一个不小心竟然把水囊掉在沙地上,没多久水囊里的水就一滴也不剩地流光了。在无垠的沙漠中,没有水喝怎么活下去?不得已,奘师打算掉头回第四座烽火台,重新装水再继续西行,走了十多里时,突然念到自己发的誓愿:“若不到天竺,决不东归一步”,心想,我在做什么?怎么可以因为遇到一点挫折就走回头路?宁可向西走而死,决不东归而生!于是又振作起精神,掉转马头,也不顾水囊里没水,就这样一心念着观音菩萨的圣号,继续向西北行进了。在沙漠中的奘师,不分昼夜孤单地前进着,环顾四周,沙海茫茫,了无生机。饿了就随便吃些干粮;累了,人马就地躺下来休息。白天时狂风挟着沙砾席卷而来,使人眼睛张不开,连呼吸都困难;夜里则满天鬼火闪烁如繁星,魑魅魍魉,形状恐怖,前后跟随。因为称念观音圣号及《般若心经》,所以奘师心里毫无畏惧。可是没有水喝毕竟不是人和马所能忍受的,经过了五天四夜滴水未进,口干舌燥的奘师,已是全身发烫,头晕目眩,终于连人带马倒卧在沙层上,奄奄一息。这时的奘师仍一心称念着观世音菩萨,祈求道:“弟子天竺取经,既不为财利,也不求名誉,只为能求得无上正法,导利群生。求菩萨大慈大悲,寻声救苦,消除灾厄。”奘师就这样至诚地不断祈求着。到了第五夜夜半,忽然起了一阵凉风,吹到身上,浑身感到凉快,心神顿觉一爽,模糊的双眼,视线复明,连那匹老马也都霍然站起。但也许真的是太累了,奘师竟然在这种情况下睡着了。在梦中,奘师见到一个身高好几丈、傲然站立的巨人,威严叱喝他说:“为什么不打起精神继续赶路,还躺在那里做什么?”奘师一下子被这梦给惊醒了,虽然身心已非常疲惫,但不敢再作停留,立刻动身上路。大约走了十里路时,老马突然转过方向,另走一条路,奘师拉它不住,经过数里,忽然看见了青草数亩,那马像发狂一样,撒蹄狂奔,赶到草地上,忙不迭地一口一口吃草。离开草地不过十来步,又发现了一个水池,水泉甘冽,澄清如镜。奘师喜出望外,下去就饮。正是天无绝人之路,人马俱得更生。仔细看看水草,青翠鲜嫩,一定是菩萨悲愍群生,神通变化所成。奘师在草原上安静舒适地休息了一天,而后把皮囊装满水,再割一些青草,作为继续前进的行资。经过两天,终于走出大沙漠,抵达伊吾国境(新疆哈密)。上微信搜【腾讯佛学】轻松关注佛学微信公众号。或下载【腾讯新闻】客户端,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责任编辑:airyzha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军事训练基地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