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情众生相是什么意思这一名辞吗?啥意思?

小圈子,大声音!呼朋引伴网聚部落!
& 正能量善知识 [我要发帖]
  下面又说了,「三昧境界,名为普贤,一切如来藏身为普贤故。此则普贤即三昧,拣余定也。」普贤是人名,普贤也是法名,法门的名称,普贤也是三昧的名称,这个三昧的境界叫普贤。这什么意思?「一切如来藏身为普贤故」,这一句话意思很深。一切如来藏身,什么叫如来藏?藏是含藏的意思,好比我们现在讲的仓库,这个仓库里头收藏什么?收藏着如来,如来就藏在这里面。一切如来藏身,「一切」两个字怎么讲?虚空法界一切无量无边世界海微尘数剎土,这是佛国土;一一剎土又有世界海微尘数的众生。一切有情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无情众生皆有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一个性;性即是如来。《金刚经》上解释如来这个字的意思:「如来者,诸法如义」,这句话讲得好。诸法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一切法是从相上讲的,如来是从性上讲的。如来在哪里?如来就含藏在一切法里面。哪一法不是如来?法法皆是,只是迷的人不知道。经上又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这句话说明真如自性遍一切时空、遍一切法界,它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中观论》上用八个不来形容它。它是永恒的,它是真实的,能生万法。  虚空法界剎土众生「唯心所现」,这个心就是自性、就是如来,它能现;虚空法界剎土众生是所现所变的,能所是一不是二。讲「如来藏身为普贤故」,这里头含的深义是平等、是清净、是和谐、是圆融、是一体。体虽然是一,相有差别。我们一定要懂得,差别就是无差别,无差别当中生差别,这个意思也不好懂,所以古大德用比喻来跟我们说明。譬如「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我们到银楼去参观、到金铺去参观,你看看黄金做的首饰最多,有项链、有手镯、有戒指、有耳环、有璎珞,我曾经参观过。我们学佛同学里面陈大川居士,他就是经营这个行业的,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样样都不相同,差别;全是黄金做成的,无差别。你从金上看就没有差别,从质料上看没有差别,完全一样,从形状上看完全不相同。这个意思就是说明差别里面有无差别,相有差别,这个质没有差别。所以差别里头有无差别,无差别里面现差别。无差别是金,都是黄金,无差别;现差别的是,它做出来的形状不一样。你要是明白这个意思,十法界依正庄严,它的体质是真心、是如来,如来就是真如,没有差别;但是现相,这个相依正庄严有无量无边的差别,这个意思你能听懂吗?  要再听不懂,我们举一个更容易体会的例子。我们这一个人自己,不要说别人,自己,自己这一个身没有差别,但是你仔细去观察,你从小长大,如果你还保留着你的一些照片,你自己看看有没有差别?有!「那是年轻,这是少壮,那是老头!」还是一个人,这一个人没有差别,变的这个相分有差别。再说,一天当中都有很多差别相,你快乐的时候,你面孔笑咪咪的;你不高兴的时候,你面孔很呆板,它怎么没有差别?有差别!剎那剎那在变化。相在变,性没有变;相是虚妄的,性是真实的。真跟妄怎么讲法?什么叫真、什么叫妄?佛法里面讲凡是会变化的叫妄,凡是不变的叫真。性不变,如来不变;相会变,所以佛会变,如来不会变。我们在经上有的时候看到佛,有的时候看到如来,为什么常常换名词?说佛是从相上说的,说如来是从性上说的。说佛,佛有法身、报身、应化身,这个差别就很大;说如来,是从性上讲的,从佛性上讲的。法身、报身、应化身,性永远不变。不但在佛的三身上如来不变,在我们众生身上,「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那个佛性就是如来藏,如来含藏在我们这个相分之中。我们这个相会变,六道轮回身相不一样,会变;我们的佛性不变,永远不变。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追随,求己过,积善念,一句阿弥陀,心中永存佛!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从如来藏变为阿赖耶,从阿赖耶变起根生器界,又从转阿赖耶而显如来藏,则成正觉世间!  无不从此法界流,无不归还此法界.  对于如来藏心阿赖耶识的流转,很多人难以理解.  如台湾"正觉会"的萧平实干脆等同二者,当然,这在佛经里也有佐证.  若以了义说,当然这非是究竟处.  在杂谈小和尚交流佛法的贴子里为此闹得不可开交.  烟雨师兄以为然呢!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非读懂的人不能理解,但圣经告诉人们要进窄门,什么窄门?窄门是基督道德理想的最高价值,不因上天堂与下地狱的因果关系而具有极高的人生境界就是窄门!
悟道休言天命,修行勿取真经,一悲一喜一枯荣,哪个前生注定,袈裟本无清净,红尘不染性空,幽幽古刹千年钟,都是痴人说梦!
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性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脩者以律制心,有信无证者虽不落恶果,却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得涅槃!和楼主一样非常喜爱佛经,佛法,佛学。。。。。只是很苦恼,一点不懂啊!顶楼主,,,,
& & 我要评论
还可以输入136字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净土法门:无情众生,它怎么成佛?--学佛网
&净土法门:无情众生,它怎么成佛?
发布:心源&[ &]&& 日期: 20:09:00&&
我求解脱,众生统统都解脱,为什么?众生跟我是一体。所以《华严经》的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个问题很难解决。  我初学佛的时候在佛光山教书,我记得有一次,我们六个老师在一起,星云、会性、我一个,我们三个出家老师,还有在家的方伦居士、唐一玄居士,教佛学的,另外有个教音乐的。在一块,星云法师就提出来,「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怎么讲?有情众生成佛,我们没有问题;无情众生,树木花草、山河大地,它怎么成佛?把我们这几个老师,包括唐一玄,唐老师是在家居士,佛法功底很深,那个时候八十岁,都没有办法讲清楚。最后结论,看古人怎么讲,看注解,依样画葫芦。现在明白了,现在懂得了,为什么?原来我们认为无情,佛随顺我们说的,说无情,其实统统是有情。但是佛说过,经上说过,常说,我们没有在意,体会不到。  佛讲,没有大小、没有内外、没有远近,给我们讲不二法门,这大乘经上讲得很多,不就是讲这个问题吗?情与无情不二,是一。弥勒菩萨讲了,任何一个物质现象里头,统统都有受想行识,佛问的也就是这个意思。念,念头一动,有相有识,每个念头里头都有相、都有识,它分不开的。刚才我们讲的,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个念头,每个念头都有相、都有识。换句话说,整个宇宙是活的,今天讲有机体。你要承认整个宇宙是活生生的,你能不把这些思想、念头统统放下吗?为什么?错误的。真心离念,没有念头,有念是妄心;有念造业,无念不造业。无念他真无念,虽无念,一切明了,不是糊涂。如果无念,什么都不知道,那叫无想定,那个不行,那是完全堕在无明里头。无念,样样明了,这是真无念。像一面湖,这湖水干净,没有染污,没有风浪,平的,它像一面镜子一样,它无念,它什么都照见。无想定是无念,他什么不知道。无想定也不容易,无想定生无想天,在第四禅,那个大错特错。佛的禅定是定慧等学,定中有慧,慧中有定。讲到这个根本,你看定中,物质现象定中,它有受想行识,它是一体,它不能分开。  这个道理很深,真叫太深了,如果不是科学家的破解,我们对这个问题,那就像唐一玄老师所说的,看古人注解,依样画葫芦。这个问题总是在心上,解决不了。这就是宗门所讲的疑情,不是否定它,不是怀疑它,没搞清楚,总是放在心上。禅宗说,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不疑那就没有开悟的希望。所以疑情是好事,不是坏事。你不要去想它怎么解决,想不出来,只有缘成熟了,就豁然开悟。没有疑的话,他就没有疑情,他就没有开悟的机缘,要有。但是要信,真正相信,太深了,不能够明白是什么意思,这才有开悟的机会。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五六集)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156 「情与无情,同宣妙法。」情是有情众生,无情是指像我们现在所讲的植物、矿物,是无情的,就是它没有感情,没有情识;动物都是有情的,动物是有感受的。情与无情就是我们一般讲的一切万物,有情就是所有一切动物,佛说了,都有佛性,有情的众生有佛性,这点诸位一定要记清楚,有情的众生有佛性,无情的众生有法性,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并不是佛性外面还有个法性,是一个性。一个性为什么叫两个称呼?是因为有情跟无情不一样,这点差别,其实是一个性。既然有情众生能成佛,他有佛性他当然能成佛;无情的众生,法性就是佛性,所以无情众生也成佛。这是《华严经》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圆是圆满,种智就是成佛,就是圆满成就一切种智。除了大乘佛法之外,从来没有听说这个说法,这才是真正究竟圆满;情与无情同一体。  有情众生成佛我们听说过,过去有不少佛成佛了。现在?佛跟我们讲的,此界、他方也有不少现在的佛,阿弥陀佛就是现在佛,并没有入般涅盘。未来的?经上给我们说,一切有情众生都是未来佛,我们想想也很有道理。无情成佛,没听说过,什么时候听说树木花草成佛了?什么时候听说桌椅板凳成佛了?没听说过。实在讲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有情成佛,无情就连带成佛了,是这么个道理。禅家所说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见佛性,也见了法性,因为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见性叫成佛。我们迷的时候,所见的是色相,没有见到性,见到相;觉悟了的人,他在相里面就见到性。所以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个话说得非常正确。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三十二集)  1993/6  美国加州迪安萨大学  档名:01-011-0032 通常我们讲众生,狭义的意思专指人类,或者是指十法界的众生,叫有情众生。人是有情的,动物是有情的,植物、矿物好像没有什么情,其实现在我们知道,植物、矿物还是有情,它的情识是很敏感,也很明显,但是我们看不出来,所以误会了,把它看作无情众生。佛也很慈悲,随顺,我们说无情,佛也说无情,其实佛知道事实真相,我们确实是不晓得真相。《华严经》上有一句话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是说菩萨成佛,菩萨成佛那个境界里头,无情众生也成佛了。换句话说,他成佛了,树木花草、山河大地都成佛了。这句话,一直到前面老一辈出家在家的大德,都没有能把它讲清楚,所以我们学了多少年,对这句话始终是有一个疑问在里头,这个疑问没有办法断掉。直到最近这几年,我们看了当代量子力学家的研究报告,这个问题解决了。解决,回头再看佛经,经上讲的一点没错,只是我们自己智慧不够看不懂。明白之后再看,看懂了,对於佛菩萨智慧、德行、善巧、高明佩服得五体投地。  科学给我们说的,像日本江本博士做的水实验,水是无情的,我们一般都说这矿物,无情的,它不能看、不能听,我们起心动念它不知道。江本博士一实验,水能看、能听,懂得人的意思。不但能听,比我们厉害,它没有学过,这个世界上各种文字它都懂,它都会看,不会认错,这很厉害,各种不同的语言它懂,我们的起心动念它懂、它知道。我们看到它的结晶,完全明白了。江本博士做了十几万次的实验,没有发现两个图案完全相同,这说明什么?说明万法无常。我们所看到的一切现象是一种相似的相续相,不是真正相续,真正相续应该有同的,前后是相同的,前后不同。  然后回过来看我们人的身体,我们这个身体是相似相续相。我们从显著,比较长一点的时间来看,我们的身体一年跟一年不一样,年年不相同。从出生那天起,一年比一年老化,这个一点不假,大家都承认。是不是一年一年起变化?不是的,月月都不同。再往细观,天天都不同;再入细观,每个小时不一样;再往下观,每分钟不一样,过去这一分钟再不回头了。人最精进,分秒他都不停留的,向什么目标精进?向坟墓精进。他不肯留,真的一分一秒都不放松,从出生就往坟墓上走,这一条大道他不拐弯,这是事实真相。人生有什么意思!世间人建功立业,留名於后世,立功、立德、立言,叫三不朽,真的不朽吗?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天空当中几乎每天都有星球爆炸、毁灭,星系没有了,像我们这太阳系,太阳系没有了。它都有寿命的。银河系也有寿命的,不是永恒不灭的。那三不朽是一个空的假想,不是事实。  人是无常的,无常里头有真常,谁知道?圣人知道、佛菩萨知道。我们的老祖宗,那时佛教没传到中国来之前就知道。《大学》章句上说的,绝对是在佛教之前,「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那个明明德是真常,永恒不变,明德就是佛法里面讲的自性、真如、本性、实相,跟佛法讲的完全相同。老祖宗有智慧,一切万变当中他看到不变的东西,一切变化里面他看到不变化的东西。像我们现在面对的电视,电视的屏幕不变,永远不变,电视里面的画面是一秒钟都停不下来,它是不断在变。所以不变里头有变动,变动里面有不变,它在一起。凡夫看电视完全看画面,不动的屏幕忘掉了,没看到,只看到画面,没看到屏幕;觉悟的人是画面跟屏幕清清楚楚,全都看到了,那就是觉悟的人。小乘人偏空涅盘,看电视他只看到屏幕,没看到画面,凡夫是只看到画面没看到屏幕。我用这个做比喻很亲切,诸位不难体会到。我们了解事实真相,才知道佛菩萨的大慈大悲。佛菩萨知道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跟诸佛如来一体,跟饿鬼、地狱一体,统统是一体。所以佛菩萨在境界里头,无论是真如,无论是六道三途,他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万法平等、万法一如。二零一二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一五集)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40-0115「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华严》说得就更圆满,说得更究竟,不但有情众生能成佛,无情众生也成佛。为什么?无情众生有法性,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这个意思很深,大家能体会到吗?果然体会到了,虚空法界跟自己不是一体吗?於是我们对佛所讲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两句话,愈有深刻的认知。植物、矿物也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跟自己是一体,不是二体。所以我们为什么要爱人?人有佛性;为什么要爱物?物有法性。懂得这个道理,你就不会破坏自然生态,你就会随顺自然的法则,仁民爱物,爱人也爱物,爱人跟爱物是平等的,决定没有偏好。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六卷)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166  所以佛法修学最贵的,古来祖师大德常讲「直下承当」,这个跟世间一般学问不一样。所谓直下承当就是你能够承受、明了,佛统统是为我一个人说的,我要理解,我要依教奉行,我要修行证果,这就对了。自己得度,一切众生都得度了,这个理很深。这话怎么说?我们在经论上常常看到,菩萨成佛的时候,他看到大地一切众生皆成佛道,没有一个不是究竟圆满佛,都是!不但有情众生成佛,无情众生也成佛、也证果,这《华严经》上说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这些话,读《华严经》的人都能够记得住,而且常常挂在口边。这话的意思懂不懂?很难,多半是打个问号。但是,话是佛说的,不能否定佛的话,可是真正的意思没有办法体会。  释迦牟尼佛成佛了,我们没成佛,怎么说大地一切有情众生都成佛了?事实真相我们不了解。事实真相是什么?在佛的眼睛里面我们都成佛了,在我们的眼睛里面,释迦牟尼佛也是凡夫。诸位细心去揣摩、去观察,物随心转。释迦牟尼佛的心已经转成纯净纯善的心,所以他看一切众生,情与无情,同成佛道。我们今天的心是凡夫的心,是五浊恶世的心,浊恶的心,所以我们看诸佛如来、看一切菩萨、看一真法界,统统是五浊恶世,统统是秽土,统统是凡夫,各人看的不一样。你把这个意思参透了,佛经上这句话你就恍然大悟,你就明白了。然后你自己才知道修行重要,修行是自己的事情,与别人不相干。最近,实际上不是最近,已经不少年了,日本的科学家研究水结晶,我是最近才看到的。大家晓得我平常不看报纸、不听广播,也不看电视,许许多多的事情,没有人告诉我,我都不知道,对自己修学有好处,保持身心清净。悟平师把这个讯息告诉我,我一听就懂,《华严经》讲的这些道理,不就是这样的!水是物质里头的一种,随著人心感应,人心是感,水是应。所以这个地方,有情跟无情非常明显的区别。  九法界众生是有情众生,诸佛如来没有情了。诸佛如来把情转成智,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诸位要晓得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跟九法界众生的那个情是一桩事情,悟了,就叫做般若智慧;迷了,就叫做情识。情识起的作用,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妄想分别执著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在迷的状态之下起的作用。它起作用,这个物质的世界里头它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它是在一真,那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就在我们眼前,一真随著一切有情众生,它起应;众生有感,众生起心动念,它就有应。所以从水的结晶里面非常明显的看出来。你看你的心地善,它的结晶就很美;你的心不善,它结晶就很难看、很丑陋。你要仔细观察,这个结晶是刹那的,刹那刹那在变化,它不是固定的。科学家证明,不可能看到有两个结晶完全相同的,随著你的心变化。我们这里这一杯水,我现在在看这个时候,前一秒钟跟后一秒钟结晶都很美,但是你仔细观察它结晶不一样,它变化。  到什么时候这个结晶不会变化?成佛。诸佛如来境界里面那是最美的,而且不会变。为什么?佛的妄想分别执著断尽了,等觉菩萨都不行,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没有破。所以等觉菩萨他的变化不大,但他有变化;虽有变化,他的变化都是非常美的。这是我们能够体会得到的,境随心转。《楞严经》上讲「若能转物,则同如来」。《楞严经》上讲的这个如来是广义的。什么是广义的?圆教初住菩萨就叫做如来。为什么?他用真心。圆教初住菩萨到究竟果位,大乘经上讲还有四十一个阶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才到妙觉。但是我们可以肯定,只要到了圆教初住菩萨,他依报环境的结晶(我们用科学家讲的名词),结晶都是最美的,九法界里头看不到的;因为他们的心可以说到纯净纯善。纯净纯善里头还是有差别的,没有差别他怎么会有四十一个位次?有四十一个位次,可见得他是有差别的。有差别,我们为什么称他纯净纯善?可以讲,可以这样称呼,因为他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分别没有了,执著没有了。执著没有了、断尽了,纯净;分别没有了,纯善。但是他还有极其微细的念头,那个念头依旧叫妄想,但是那个妄想不碍事。为什么?没有善恶业报,所以我们可以称他为纯净纯善。  我们学佛要向这个目标迈进,自己得受用。这个受用最明显的,你自己能够觉察得到的,烦恼天天轻,智慧天天长,能转境界,不被境界所转,这个受用不可思议。这个受用,你想想看,多么令人羡慕。多少人想得到,不懂得这个道理,不懂得方法,殊不知这些道理方法全在大乘经里头。世间所有一切科学的发现,都能够证明佛经某一部分、某几句的经文,让我们从科学家那个地方研究发现,对於佛经所说的能够更深入。不但能够深入,而且能够扩展,这些都是智慧的起用。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九五八卷)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0958 山河大地不合作了,什么原因?科学家找不到,可是佛法里面有,就是我们现在学习的《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里面,都讲得很详细。首先我们要了解,宇宙怎么来的?万事万物怎么来的?我从哪里来的?经上讲得很清楚,我们刚才学习到法身,法身讲什么?讲整个宇宙万事万物跟我是一体,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跟人有关系,跟花草树木有关系,跟山河大地有关系。现在大家认为这是自然灾害、天地灾害,实际上山河大地在灾害当中也毁灭了,所以沧海桑田!山河大地真的它有灵性,我们肯定它有受想行识,因为江本博士的实验,水是矿物,水有见闻觉知,水有受想行识,它会看、会听,懂得人的意思。我们以善意的信息传给它,我们看它的回应,结晶非常美好;我们以恶的信息给它,它的反应非常丑陋,它不高兴。  我们从这里看到水如是,石头是不是这样的?泥沙是不是这样?统统都是,又何况花草树林灵性比它高。山石、泥沙是灵性最低的,虽然最低,它有灵性,它灵性并没有失掉,我们对待它要友爱,不能随便对待它。我们对待人要礼敬,我们对天地万物都要礼敬,特别是普贤菩萨告诉我们,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告诉我们「礼敬诸佛」。诸佛是指什么?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未来佛是一切众生,有情众生是一切未来佛,无情众生也在里面,有情众生成佛,无情众生也成佛,有情众生证得法性身,无情众生的法性土现前。所以无情众生从哪里来?从有情来的。这个道理在大乘教里面说得很清楚,宇宙的源起,头一个是阿赖耶的业相,业相是振动,现在讲波动,从波动里面,精神现象头一个出现。阿赖耶的三细相,波动是业相,精神现象是转相,物质现象现前,物质现象是境界相,阿赖耶的三细相。在时间,非常短暂,刹那之间同时起来,所以叫一时顿现。 因此我们就能够知道,我们的念头跟这些山河大地息息相关。护国息灾系念法会开示  (共一集)    台湾高雄  档名:21-522-0001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土法门法语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有个佛教基础问题实在费解,既然佛教主张众生平等,何必要分有情众生、无情众生?
有个佛教基础问题实在费解,既然佛教主张众生平等,何必要分有情众生、无情众生?既然众生平等,那么杀人,同杀死微生物不是一样的罪过吗?何来罪过大、罪过小之分呢?
不同的,无情众生不具备轮回的条件,那么也不可能转变成有情众生的.无情众生对于伤害作出的反应出于本能,而不是经由思考《大般涅槃经》:  “谷米草木无命无我.非众生数.若有能作如是说者.是我弟子.若不能者.当知即是外道弟子.如是经律是佛所说.若有随顺魔所说者.是魔眷属.若能随顺佛所说者.是名菩萨.”  “若有说言听着摩诃楞伽.一切种子悉听贮畜.草木之属皆有寿命.佛说是已便入涅槃.若有经律作是说者.当知即是魔之所说.我说四大无有寿命.若有经律作是说者.是名佛说.若有随顺佛所说者.当知是等真我弟子.若有不随佛所说者.是魔眷属.”“我说四大无有寿命.若有经律作是说者.是名佛说.若有随顺佛所说者.当知是等真我弟子.若有不随佛所说者是魔眷属.若有随顺佛经律者.当知是人是大菩萨.”
与《有个佛教基础问题实在费解,既然佛教主张众生平等,何必要分有情众生、无情众生?》相关的作业问题
就是说,到底是噪声导致了精神病,还是噪声并不是造成精神病的原因,而是先有了精神病,抱怨噪声是精神病的症状之一.对的,你现在的理解完全正确:)
  1.现代科学产生于想象和实验.都是某些聪明人士有了猜想,然后通过各种试验和公式去证明猜想.  2.佛教产生于人的自性.佛教不是释迦牟尼佛始创的,佛祖给我们的经典也是转述古佛的理论.读读《法华经》等经典就知道.  3.佛教的理论从表相上说高于科学.现在科学才发展3、5百年时间,还有非常多的事实、理论没有被发现.佛祖是
佛教的基本教义 从某种意义上,佛教教义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善恶因果与修行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实践方面、宗教方面、道德说教方面.佛教的善恶因果观与修行法门,既与其它一切宗教、道德说教有共通之处,又自有其殊胜之处.二是关于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方面的,这是佛教教义的理论方面、哲学方面、辩证思维方面.佛教关于生命和
关于众生平等与素食动物和植物都有生机,这个是肯定的,都是众生,动物术语叫做有情众生,植物叫无情众生,这个细说又牵涉很多,可能不是这个问题的关键,所以先带过.从佛教角度说,动物有神识(灵魂),植物没有神识.从自然科学的角度说,动物有动物神经,被杀会有极度的痛苦,植物没有动物神经,起码被杀不会有那种极度的痛苦.其实真正修行
  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广义地说,它是一种宗教,包括它的经典、仪式、习惯、教团的组织等等;但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显得非常特殊.凡是宗教,无不信奉神的创造及神的主宰,佛教却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因此佛教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通科学而又非科学.这是佛教的最大特色.狭义地说,它就
  主之前曾经读过一段时间的佛经,记得有一个时期对《金刚经》、《心经》和《维摩诘经》很着迷,我想我也从佛教的经典之中学到了一些东西,让我对这个混乱的世界有了一个更深的理解.  但我读佛经的时候并没有把它当成一种信仰来学,而是一种审慎的态度,最后的结果也证明,我并没有完全被佛经所征服,尽管它在一段时间里对我有一定的帮助.
周易与佛教无关,完全不同的两个理论体系.周易是本土玄学的基础,据我所知以周易为基础的算命术无论是批八字、梅花易数、铁板神算什么的都只能算今生不能算前世.能算前世的是佛宗秘术《达摩一掌经》,但它的理论依据与易经完全没有关系. 再问: 那么周易是根本没有提前世这一说的。对吗?谢谢。只是说某种世界道理,和一些五行基础和阴阳,
听力需要长时间连续训练才能出效果.训练听力的方法无非就是多听,看美剧的时候不要看字幕就凭着自己听,时间长了也就差太多了 再问: 要多久才有效果啊 再答: 一个月以上 再答: 每天都要坚持练再问: 用什么材料,voa可以吗 再答: 可以,voa是美音,bbc是英音,看你喜好再问: 好的谢谢啦
这个讲起来就比较多了.要研究佛教,首先要了解因果.佛教所讲的因果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如果对轮回没有认识,或者说不相信,就没办法相信因果;其次就是四法印.四法印,又作四法本末、四忧檀那,佛教四法门为:一切和合事物皆无常(诸行无常); 一切情绪皆苦(诸漏皆苦); 一切事物皆无自性(诸法无我); 涅槃超越概念(涅槃寂
没有,秦始皇时来访的更可能是“婆罗门”,并非传入佛教.
1、翻译的影响:舶来词丰富了中国文化,像刹那,世界都是佛教专用词,而现在则成为普遍的用语.还有谚语的产生,像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2、佛教故事:为文学作品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像文殊问疾,拈花微笑都成为了中国文学作品的素材.而有的则成为现在耳熟能详的成语:聚沙成塔、刀头舐蜜等.这两个方面,你可以参照一下中国古代文学史唐朝
没有什么特别的对佛教的动作但是,这个皇帝肯于为了钱不要脸面,比如允许老百姓穿黄色的衣服,只要交钱就行,也允许老百姓信奉任意的宗教,只要交钱就行甚至皇家印书局,也承担任何印书业务,只要交钱就行哦,对了,造大船出海,可委托官方造船厂,只要交钱,童叟无欺所以佛教发达不足为奇,寺院,和尚都依法纳税了,没人禁止
I want to be an office worker ,I can sit on the chair in my office .And my mother and my father are office worker ,too.Bceause I want to be a office worker .I c
本人考四级考了四次才过.毕业并非从事英语行业.两年后忽发奇想考雅思,准备了三个月,书籍主要有剑桥1-7,上了新航道的辅导班.今年年初成绩刚好六分.虽然分数满足学校要求,但举得还是要学习.就你的情况与我的情况比较,我有以下几点看法:1、书不在多,精力要用到刀刃上.不知你买了这么多书,准备半年看完吗?如果要全做完,学完,半
隋唐时期,佛教有较大的发展,已形成众多宗派,主要有天台宗,创始于陈、隋之际,创始人智?(531—597),流行于今浙江及湖北一带,是当时势力最大的佛教宗派之一;法相宗,创始人为玄奘(596—664)及其弟子窥基(631—682);此外还有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等,各派流行地区、所奉教义及对经典的阐发各不相同.
众生平等 这句话也被很多人误解.世界上一切众生之间、男女之间、甚至每一个兄弟姐妹之间,何曾平等过?有人穷,有人富,有人高高在上,有人卑贱如蝼蚁.佛法中所谓的众生平等,是指众生法性平等,对众生的慈悲喜舍心平等,在因果规律面前,众生平等,而非说众生的际遇平等,祸福平等.众生的差别,站在因果这个大环境下,就可以理解了,而且来
  浅谈佛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佛教自东汉明帝传入我国,已有漫长的2000年左右的历史了,除了短暂的三武一宗的法难外,可以说一直常盛不衰,直至今日,虽然大陆佛教式微,然在港澳台三地,西藏青海,佛教依然相当兴盛,可见佛教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并成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是什么使佛教有如此大的
1、 佛教是无为法,其他两个是有为法 金刚经: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2、佛教是真正的无我利他,金刚经讲:无住而行布施.其他的宗教要不是为了这辈子怎呀,要不就是为了下辈子怎么样(从根本上还是利己的)3、佛教的宏观世界无量三千大千世界学说被科学证实(每个大千世界都是一个星系) 微观世界的刹那生灭(邻虚尘)也被微观实
平等,本是一种虚妄的认识.佛陀没有宣扬什么,他只是告诉你:你本来就是自由的,没有什么东西束缚你,你根本不用去追求自由;众生本来就是平等的,世间所谓的不平等,正是平等.所谓平等,即非平等,是名平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众生相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