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四项属于控制环境应当坚持四项原则的原则

B、全面性原则
C、成本效益原则
D、历史性原则
题目解析: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四条的规定, 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在这些原则中没有包括历史性原则,故答案应选D
13、内部控制设计案例中,神华集团构建的是以( )为导向的内部控制。
A、内部监督
B、风险管理
C、战略目标
题目解析:从案例中可以看出,神华集团设计的内部控制将风险管理的理念贯穿于内部控制的全过程,因而是一种风险管理导向的内部控制。
14、下列哪项不属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对于会计师事务所的表述( )。
A、《规范》强化了反舞弊机制与信息与沟通的结合
B、要求负责内部控制的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为同一企业提供内部控制的审计服务
C、规定国家有关监管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内控审计职业质量进行监督检查
D、加强国家队会计师事务所对内控业务的监管
题目解析:强化反舞弊机制与信息与沟通的结合是《基本规范》的特点之一,不属于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表述,故A不正确;其他三项均正确。
1、下列哪几项是常用的控制活动( )。
A、会计系统
B、财产保护
D、经营分析
答案:abcd
题目解析:题中四个选项均属于企业的控制活动的内容,除这四项外,企业的控制活动还包括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授权审批、绩效考评等。
2、内部控制的参与者包括下列哪些人员( )。
D、全体员工
答案:abcd
题目解析: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故ABCD均正确。
3、内控控制的五要素包括( )。
A、内部环境
B、风险评估
C、考评体系
D、内部监督
题目解析: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是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考评体系与企业的控制活动有关,属于控制活动的内容。故应选ABD
4、《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企业将可能损害投资者利益的下列哪些情形作为反舞弊工作的重点( )。
A、未经授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
B、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
C、财务会计报告虚假记录
D、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
答案:abcd
题目解析:《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四十二条 规定,企业应当建立反舞弊机制,坚持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原则,明确反舞弊工作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有关机构在反舞弊工作中的职责权限,规范舞弊案件的举报、调查、处理、报告和补救程序。 企业至少应当将下列情形作为反舞弊工作的重点: (1)未经授权或者采取其他不法方式侵占、挪用企业资产,牟取不当利益。 (2)在财务会计报告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的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等。 (3)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滥用职权。 (4)相关机构或人员串通舞弊。 故应选ABCD
5、下列属于内部控制体系要素的项目是( )。
A、内部环境和控制活动
B、风险评估和信息与沟通
C、审批制度
D、不相容职责
题目解析:内部控制的五要素除AB外还包括内部监督。审批制度与不相容职责的分离属于控制活动的一部分。
6、内部控制监督,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
A、书面记录或其他适当形式记录和资料
B、明确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权限
C、规范内部监督程序、方法和要求
D、关注内控的长效机制
题目解析:《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四十四条至四十七条的规定,企业应当根据本规范及其配套办法,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机构(或经授权的其他监督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范内部监督的程序、方法和要求;企业应当结合内部监督情况,定期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出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企业应当以书面或者其他适当的形式,妥善保存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记录或者资料,确保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的可验证性。从上面的规定中可以看出,选项ABC均是正确的。内部控制长效机制与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健全完善有关,不仅仅与内部监督有关;再者内部监督的目的就在于建立内部控制的长效机制,因而选项D不恰当。 D是注册会计师推进企业内控所起的作业
7、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内部环境方面,须注意以下哪些方面( )。
A、加强信息系统
B、制定员工聘用标准,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
C、加强文化建设,加强风险意意识,强化法制建设
D、建立反舞弊机制
题目解析:AD项属于内控体系中信息与沟通要素,不属于内部环境要素的内容,B与企业人力资源有关,C与企业文化有关,属于内部环境要素的内容
8、内部控制的原则包括( )。
D、成本效益性
答案:abcde
题目解析:《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明确了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的原则,包括选项ABCDE
9、注册会计师在推进企业内控建设过程中,将会起到的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设置内控机构
B、将内部控制的要求与日常运营工作相结合
C、弥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缺乏的专业技术人才
D、关注公司层面的控制,如治理结构
题目解析:A设置内控机构是企业管理层的责任,尽管注册会计师可以提供咨询建议,但注册会计师无权为企业设置内部控制,故A项不正确。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要对企业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必须与企业的日常运营工作有机结合,对业务层面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可以促进企业将内部控制的要求与日常运营工作相结合,故选项B正确;注册会计师在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时,要对企业层面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价故选项D正确;注册会计师是企业内部控制方面的专家,注册会计师可以提供内部控制咨询,也可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发现内部控制的缺陷,因而可以弥补企业实施内部控制专业技术人才 缺乏,故选项D正确。
10、关于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中控制活动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相结合
B、预防性控制和发现性控制相结合
C、建立重大风险预警机制
D、确定风险承受程度
题目解析:ABC正确,选项D属于风险评估的内容,故不正确。
11、企业内控文件包括( )。
A、公司章程
B、董事会决议
C、合同管理
D、档案管理
答案:abcd
题目解析:企业内部控制文件体系包括治理性文件,如公司章程和董事会决议,包括各项管理制度,如合同管理和档案管理
12、下列哪些项目是注册会计师在推进企业内控中起到的作用( )。
看过本文章的还看过。。。
■ 24小时热门信息
深圳市龙岗区彩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区领域服务标准 (项目组) 四点半课堂计划......
民和第四小学留守儿童“四点半”课堂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受到社会......
四点半课堂学生管理制度_公共行政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4 点半课堂管理学生......
四点半课堂_学科竞赛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2014 春季学年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四点半课堂活动策 划 书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青年志愿者协会 1 目录 活动主题.........
■ 相关热门内容
父母课堂等十多种功能,全面解决幼儿园管理和沟通难题...精彩乐现与百度联合开发了乐现云摄像头,并共同研 ...6 校园简介:开辟校园简介版块,及时更新幼儿园信息,.........
8 乐现云课堂 首页内容规划 导航栏 云课堂(首页) 、教师专题、我的班级、我的......
(也可改称乐现云课堂等,指利用云摄像头将课堂中的教学录入云端存 储,实现互联网化......
■ 热门推荐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案防测试题文档 (4)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案防测试题文档 (4)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19:14:44|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1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案防测试题文档 (4)
官方公共微信常纪文谈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坚持质量核心 强化源头预防
北极星节能环保网讯:环境保护部日前发布《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这是现行《水污染防治法》施行8年来进行的首次大规模修订。
修订草案共九章143条,对于原法律中一些行之有效的条款,修订草案进行了保留,其中包括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城镇水污染防治措施、饮用水水源保护等。
修订草案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重点针对当前法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了修订。如建立生态流量保障制度、实行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加大水环境质量目标评估和追责力度,水质量变化纳入离任审计、强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等一系列内容,让修订草案备受关注。
“这是我们国家最近10多年来,一个具有相当格局和高度的法律文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表示,修订草案纳入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总体格局已经搭建起来,下一步是优化结构、条文,征求各方意见,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案和生态文明建设更好地落地。
全面衔接新环保法和“水十条”
2015年,《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列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计划,环境保护部通过专题调研和研究,并与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沟通协调,并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后,修改形成了修订草案。
常纪文表示,修订草案吸纳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文件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比如在立法目的上,就明确提出要‘满足水体使用功能,维护水生态系统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常纪文指出,《水污染防治法》的修订还全面衔接了新《环境保护法》,并提炼融合了“水十条”中制度性设计等内容,同时借鉴吸收了国内外水环境管理立法经验,“例如,《环境保护法》的很多东西,包括水污染防治的很多经验都写进来了。可以说,新环保法的修改指引了《水污染防治法》的修改。”
常纪文说,把《水污染防治法》的修改和“水十条”结合起来,让“水十条”的实施有了法制保障,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有人说《水污染防治法》是‘水十条’的翻版,应该说,‘水十条’各方的评价非常高,那么‘水十条’的出台也需要法制来保障。所以在这个方面,我认为通过《水污染防治法》的修改,可以让‘水十条’的举措变得可落地、可实施、可保障。”
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布局水污染防治
据介绍,和现行的《水污染防治法》相比,修订草案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提出坚持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建立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体系。在这方面的修改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一是实行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基于以往研究实践成果,国家建立流域—生态功能控制区—水环境控制单元三级水生态环境功能分区体系。
二是完善水污染防治规划体系,明确国家水污染防治总体规划、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功能定位,确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水环境质量目标;编制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和重点行业或领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
三是创新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体系。根据地方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需要和地方经济、技术条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制定基于技术经济评估和基于水环境质量改善需求的两类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四是完善目标评价考核规定,增加了评价考核、限期达标、区域限批、环保督察和离任审计等要求。
常纪文指出,修订草案坚持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和原来相比,不仅仅局限于水污染防治,而是把水质改善和水生态保护相结合,视野就更加开阔,“此外,还拿出很大篇幅讲农业和农村水污染防治,如农药化肥、畜禽养殖、水产养殖、农灌水质等的污染防治,体现了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防治‘两手都要抓’的思路。”
强化水污染源头预防
和现行《水污染防治法相比》,修订草案强调“防在前,治在后”,并新增了8个方面的预防性规定:
一是建立健全水环境承载能力监测评价预警体系和机制。
二是建立江河流域生态流量和湖泊、水库、地下水合理水位保障制度。
三是增加规划环评规定,与建设项目环评协调发挥好空间和行业准入作用。
四是建立重污染企业退出机制。
五是体现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发展要求。
六是制定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加强风险防范。
七是借鉴《大气污染防治法》,在部分产品质量标准中明确水环境保护要求。
八是在地下水保护、良好水体保护方面进一步落实保护优先原则。
这些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修订草案的第三章“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第四章“水污染防治的措施”和第五章“重要功能水体保护”中。
常纪文说,加强水污染源头防控,可以将水污染带来的风险降至最小,这种思路的变化,适应了当下新的要求。
理顺和协调水污染防治监管制度体系
和现行《水污染防治法》相比,修订草案的一个重大修改,是推行排污许可制并确立其核心地位,明确了排污许可对象和许可证内容的确定依据。简化行政审批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删除了排污申报登记和环保设施竣工验收制度。
除了排污许可之外,修改草案还对总量控制、环评、监测、监察等多项制度做了系统设计和有机衔接,并与相关法律实现了有机衔接。
在总量控制制度方面,根据水环境质量改善需要,修订草案提出完善水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将总量控制作为水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手段,加强其与水环境质量目标的衔接。
此外,修订草案还提出要建立科学、规范的水环境质量监测制度和水污染物排放监测制度,对统一水环境监测的网络、规范、数据共享、质量评价、信息公开等做出了相关的规定。
提出实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针对落实各方责任,修订草案重点完善了两方面规定:
一是落实政府及有关部门责任。修订草案借鉴《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地方立法经验,将对水环境质量负责的政府层级拓展至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加大水环境质量目标考核评估和追责力度,实施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二是明确了排污单位主体责任,要求其按证排污、依法开展自行监测记录、定期执行报告、公开相关信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减少水污染,并对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常纪文说,实施党政同责,有利于强化地方党委负责人的环保职责,有利于推动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实施。
补齐相关责任条款,加大处罚力度
针对水污染防治执法,修订草案的“法律部分”从当初的22条增至31条,主要包括补齐义务性规定的责任条款、加大违法处罚力度、调整不合理惩处措施等规定。
例如,修订草案第114条专门规定了对未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排污行为处罚。在第135条中,还将“超过水污染物排放标准或者超过重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排放水污染物的;超过排污许可证规定的限值排放水污染物的;在饮用水水源一级或二级保护区内违法进行项目建设的”3种违法行为的拒不改正纳入了按日计罚范畴。
值得注意的是,相对于现行法律中处罚上限达到百万元的规定仅有1处,征求意见稿中将处罚上限定为一百万元的条款多达9条。
常纪文指出,修订草案加大了违法处罚的力度,一些行为之前可能被认为是比较轻微的违法行为,但这次却被列入重罚的行列,体现了水污染治理环境执法大幅度收严的态势。
“一个法律如果条文很多,但法律责任偏弱,就不具有可实施性。《大气污染防治法》修改时,我们就反复强调,没有法律责任做保障,法律就不具有可实施性。该严厉时不严厉,就不可能发挥法律的爪牙作用。在这一方面,修订草稿克服了现行《水污染防治法》的不足。”常纪文说。
强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修订草案还设专章强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常纪文说,这是修订草案的一个亮点,虽然“信息公开”只有3条规定、“公众参与”只有5条规定,但专章进行阐述,也说明了水污染防治过程中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的重要性。
修订草案提出,对污染水环境、破坏水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人民检察院和依法符合条件的社会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常纪文表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有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的规定,修订草案用法律形式把“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固定下来了。
公众参与也体现在向法院提起诉讼方面。由于水特别是饮用水一旦受到污染,可能涉及众多人的饮用水安全。为了保障人们的利益,修订草案规定,“因同一排污方排放的污染物使水体受到污染,或者多个排污方排污使同一水体受到污染,遭受损害的当事人人数众多的,当事人推选代表人起诉要求作为共同诉讼受理的,人民法院应当作为共同诉讼受理。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和有关社会团体、组织可以依法支持因水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四项原则”
一是坚持继承原则。充分继承并完善现行《水污染防治法》中行之有效的条款,如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城镇水污染防治措施、饮用水水源保护等。
二是坚持创新原则。建立兼顾流域和行政区划特点的水环境质量目标管理体系,建立生态流量保障制度,提出对废水或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其排入废水的管理要求,增加农村水污染防治规定等。
三是坚持协调原则。处理好与《环境保护法》《水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的关系。厘清政府、排污单位和社会公众等主体及政府各部门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为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预留空间。
四是坚持落地原则。各项制度措施主体清楚、权利清晰,责任明确,程序完备,有利于各类主体执行操作。
我们可以借鉴欧洲和美国在流域水污染防治方面的经验,在《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过程中,拿出专门的篇幅和条例,来阐述重点河流的水污染防治,比如长江、黄河等主要河流的水污染防治。现在流域水污染防治不是要和监管体制相结合吗?可以通过这些主要河流的监管体制改革,为我国流域监管体制改革打好基础。
此外,我国还有一些河流,不能搞大开发,要实施大保护。如何对这些流域的水生态环境实施有效的保护,应该在《水污染防治法》修订中有所体现。
原标题:常纪文谈水污染防治法修订:坚持质量核心 强化源头预防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专注于电力领域,为电力行业人士提供最新最全的行业资讯。
微信扫一扫关注北极星电力官方微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坚持四项原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