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陆战学院是军校么几本

<META name="publishdate" content="" />
可使用军网账号直接登录
海军陆战学院:军校教员,教打仗先到一线练打仗
扑下身子融入部队,教员们既接了基层“地气”又添了育人“底气”
提起两栖作战装备教研室副教授黄炳越,学员们佩服不已:课上得精彩不说,还能熟练操作各种陆战武器,连两栖装甲车也开得“溜溜转”。
大家不知道,过去讲授军事基础课程的黄炳越,几年前还是陆战专业“门外汉”。他到海军陆战队某旅代职副旅长,期间他结合部队演习潜心学战术练谋略,虚心向官兵请教装备操作。一年下来,不仅熟悉了部队,还发表了多篇军事论文,成功实现了素质升级。
“部队很精彩,我要去练练!”采访中,一些教员套用时下的网络流行语表达心迹。学院领导介绍说,教学转型后,许多教员有了“本领恐慌”,主动申请到基层部队代职锻炼。
53岁的政治工作系教授周月英在海军陆战队当兵锻炼期间,始终以新兵身份严格要求自己:5公里越野,她和学员一样坚持跑完;抗眩晕模拟训练,吐得脸色发白她仍不放弃。正是因为如此真切地融入部队,她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提出的3项课题建议均被上级采纳。
“扑下身子融入部队,使教员们既接了基层‘地气’又添了育人‘底气’。”学院领导如此评价这些举措的成效。
为准确把握部队现状和需求,该院还要求教员“带着课题下部队、带着成果回院校”“在部队检验成果,在基层寻找课题”。
去年以来,海军陆战队两次组织跨区寒训,该院抽选50多名教员带着课题参训。教员们分别被编入陆战队数十个班排全程跟训,兼任训练导调评估人员。
为获取更多有价值资料,教员周胜冒着严寒钻进两栖突击车,记下满满两大本关于战车冷车启动、榴弹冷膛射击等装备动态数据,为完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重要依据。
教授刘晓静告诉记者,这两年他跑遍了西沙、南沙岛礁,还代职某水警区副参谋长,通过到海防一线了解感知,使自己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方式更符合部队实际。
2014年10月,该院组织编写的26册“两栖作战理论体系研究”丛书,通过国家社科基金军事学重点项目成果鉴定,填补了我军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
源于部队、用于部队。该院结合教员到部队代职锻炼,将一系列教学科研成果在部队推广应用,促进了部队战斗力建设。
“走出去”要发挥更大效益,亟需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采访中,该院领导和教职员工普遍反映,教员“走出去”势在必行,一些兄弟院校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有益探索。然而,“走出去”要发挥更大效益,必须在建立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学院领导建议总部出台相应政策,使院校教员到部队代职、当兵锻炼、参演跟训常态化。应区分不同类型的院校,在时间安排、资格认证、辐射拓展等方面出台针对性措施。
“到部队‘转一圈’不是目的,发挥对教学育人的助推作用才是关键。”该院训练部领导提出,每批代职、锻炼教员返院后,可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教员交流体会,分享成果收获。
该院政治部领导表示,要制订出台教员“走出去”的配套措施,比如将教员代职、当兵锻炼表现纳入个人考核指标要求,提升在职称评定中的分量,防止“去与不去一个样,在部队表现好与不好一个样”。
该院一名曾经到部队代职的教员建议建立下部队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对拟代职锻炼人员实施评估,哪些教员去代职,哪些去当兵锻炼,要科学统筹,防止到部队代职锻炼成为“出公差”。同时,还要针对教员专业、经历、研究课题等分期分批轮流安排,尽可能使更多教员有机会到部队淬火。
还有人建议,院校教员下部队可以适当打破专业甚至兵种限制,这样可以丰富经历阅历,开阔眼界思路。
教员素质增强了,直接受益的是学员。学员许鹏真告诉记者,如今为他们授课的教员大都有到部队工作或锻炼的经历,自己从教员身上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解放军报》日 07版)
重点新闻网群
主办:解放军报社 京ICP备号京公网安备
本网站刊登的新闻信息和专题专栏资料,均为中国军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 (C)1999-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海军陆战学院几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