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修行人闭眼能看到事情能超越魔障

修行人往往会出现两种魔障
我的图书馆
修行人往往会出现两种魔障
  内外之魔  假如在一定的时候,修行人若出现了很多眷属徒众,以及很大的物质上的福报,从秘密真言乘来看,既把它说成是“共通悉地成就”,又把它说成是“魔罗的障碍”。  《吉祥荟萃》第五则  法-王冈波巴大师又曾这样教诲说:  修行人往往会出现两种魔障:  一、人和非人之魔;  二、各种纷飞妄念之魔。  遣除这些魔障的方法,共有三种:  一、以慈心和悲心,来遣除诸魔——透过修习慈心和悲心,(将包括诸魔在内的一切有情,都修习为大恩老母,)要知道,慈母是不可能伤害爱子的;  二、以修习如梦如幻和修习空性,来遣除诸魔——要知道,能作损害的魔罗,与被损害的对象这两者,在空性的境界当中,是“不二”的;  三、以了知为迷谬,来遣除诸魔──如果明确了知了一切的魔障,都不过是自心的变化,那么,那些看似真实的魔境幻相,即便看似是在作危害,其实,也无法真正伤害到我们。
馆藏&36340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宣化上人:修行少了这样东西,就容易有魔障!--学佛网
&宣化上人:修行少了这样东西,就容易有魔障!
发布:善光&[ &]&& 日期: 11:34:00&&
  有人想修道,魔障就来找,这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所以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学习佛法的人,就是开始把种子种到地下去。种子种下后,能不能生出?还要看各种的缘。  诸缘具足了,种子就能顺利地出生;假若各方面助缘不圆满,就有可能变成焦芽败种。  这也就是看我们发菩提心,种菩提种子时,种得够不够深?坚固不坚固? 要是种得够深而且坚固结实,那么将来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  可是若想结菩提果,还要有一段相当的时间,这就要看你用功用得如何?要是用功上路了,开悟证果,成就觉道,这才算是收成。  种子生根发芽、抽叶、开花、结果的过程中,都必须经过相当的时间培养、灌溉、加肥料。肥料是什么?就是学佛的道德。修行要处处本着道德,以不妨碍道德为根本戒条。  儒教云:“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行是人的根本,而财仅是一种末梢之物。修道人处处要惜福节约,不浪费金钱物质,如此日积月累,才能培养出自己的德行,所生出来的枝叶才会茂盛,果实也将累累。  如果不加肥料,不用功去培养灌溉,枝芽花果很容易就会枯槁而死,所以修道人,第一戒条就是“注重德行”。  德行先由小处做起,“毋以善小而不为”,你不要以为小善就不去做,而等着做大善,大善没有那么多。  山是一粒一粒微尘积成的,微尘虽小,但积多了也会变成一座山;德行虽小,但积多了,也会变成一座德行山。  不违背道德就是德行,不妨碍他人就是德行。无论做什么,要以帮助他人为本份。  若于利益上、时间上、文化智慧上,或其他种种事情上,对他人有所妨碍,不能利益他人,都是于道德有所违背。所以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总以不违背道德为根本箴规。  想要修道,先要培德;没有德行,就不能修道。有人想修道,魔障就来找,这因为没有德行的缘故,所以说:“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道德就等于日月,等于天地,也等于人之性命。没有道德就等于人没有性命,没有日月天地一样。  什么是道德呢?就是以利益他人为主,以不妨碍他人为宗旨,也就是内心充满仁、义、礼、智、信。  (一)仁:有仁爱的心,就不会杀生。  (二)义:具足一种知识,做什么事都恰到好处,合乎中道,不太过也不会不及,不偏左也不偏右,事事合乎中道。懂义,就不会偷盗;讲义气的人不会偷他人的东西。  (三)礼:礼是一种礼貌、礼节。尚礼节就不会奸淫。偷盗与淫乱都是因为不合乎义礼,是违背常规的现象。  (四)智:有智慧的人就不会乱喝酒,乱吃迷魂药,愚痴的人才会做出种种颠倒的事。  (五)信:有信用就不会打妄语。  仁、义、礼、智、信,五常充足圆满了,这就是道,就是德。  所以道德是从心中生出,它的根本就在我们的心里头,可是它生出来有种颜色,这种颜色不是青、黄、赤、白、黑,是一种德行之表现,是德行之光泽。  所以韩愈在(原道)一文中,有段文说:“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  而孟子说:“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B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有德之人不单单面上有所表现,其背上也洋溢着德光,甚至于在四肢上也能显现出来。这种德相虽然描述不出来,但人人皆能明白。  德行的表现,才是真正的功夫学问,这种德行不能假装的,虚假只会暂时骗人一阵子,不能长久。  修道就是要修真正道德,不妨碍他人,也不怕他人妨碍自己。谁妨碍自己都接受,逆来顺受;谁对自己不慈悲,或不讲道理,都是自己的善知识。  能逆来顺受,对横逆能处之泰然,才见出你忍辱的功夫,不要因别人一句话就动了。  有些人的“不动”是无惭无愧,这是不对。你要修的“不动”,是能忍人所不能忍,这才是真功夫,否则还须从头炼起。  道家以“三花聚顶”、“五气朝元”,为道德圆满之表现。这两个名词在某些佛教徒听起来,说是外道。  其实什么叫外道?什么叫内道?这个名词并没有什么外内道,这是用来形容某种修行所成就的结果。  “三花”就是精、气、神,三者都变成一种光华。“五气”就是仁、义、礼、智、信,五气都圆满,叫五气朝元。  在佛教里,道德圆满了,就获得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缺少哪一样,也无法得到这种境界。  所以佛教万德庄严,它能包罗一切宗教,而一切宗教只是佛教的一部分。所以我常将佛教比喻为大学课程,道教或其他高超一点的宗教可以算为中学,世间宗教如儒教等,只是小学课程。  无论小学、中学、大学,都是读书人;世界各宗教,也都是宗教人士,所不可以分门别类,到这教就说这教好,到那教就说这教不好,“入者奴之,出者污之”,这是错误的观念。  一切宗教都是佛教的一部分,这看法才是对的,因为佛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皆堪作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那么外道也是众生之一,也有成佛的机会,为什么要摒彼于门外呢?  佛教是尽虚空、遍法界,无有边际,无门户、人我之见。所以我们学佛人的心量要大起来,不要心胸狭窄、小气。  道教里有德行的人,有一种表现,一般凡人都看得出,就是童颜鹤发──头发虽然花白,但其面色有如童子,很润很细。为什么?就是一种道德感召的变化。  虽然是白发,但头发并不乾枯,而且有光润之气(并不是擦发蜡),他的毫毛、头发会放光,若有功夫的人,或开五眼的人,一看就知道。  佛教又高一招,不单头发放光,而是全身都可放光,每一根毫毛梢上都可以放光,每一个毛孔都与众不同。  在佛教里修行有功夫的人,能使白发转黑,齿落重生。道教也有齿落重生的境界,不过不能全身毛孔放光,这是不同处。  你们各位看人是不是一位善知识?不需开五眼,就凭凡夫肉眼,只要你是个行家,就可以看出他是不是善知识?是否有德行?人若无德行,是面生横肉,非常讨人厌的! 
声明:本站为在公安机关登记备案的互动式网站,文章、图片和视频均为网友上传,如有发现我们文章、图片或视频侵权,请通过邮件与我们取得联络,我们在接到通知后会立即删除。
(点鼠标右键另存为) &
&&&&&&&&&&&
请常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切重罪悉解脱!
相关资料12条(全部:&&&&&&
点击查看本站五明频道类似内容:
(公众号:佛教为主)
(净空老法师公众号)
(无量光公众号:素食等)
(学佛网个人微信号)
(微信打赏我们)
(无量光慈善公众号)宣化上人:念动百事有 念止万事无_凤凰佛教
宣化上人:念动百事有 念止万事无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们为什么有魔障?就因为“性”没有定。如果性定,时时刻刻都是明明了了,清清楚楚。
心止念绝真富贵,私欲断尽真福田(图片来源:凤凰佛教) &性定魔伏朝朝乐,妄念不起处处安;心止念绝真富贵,私欲断尽真福田。& 我们为什么有魔障?就因为&性&没有定。如果性定,时时刻刻都是明明了了,清清楚楚。到了这种程度,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这时身心皆空,远观其物,物也没有了,身心物这三种都没有了,这时只有空理,依空理而起中道。这个中道,没有喜,没有怒,没有哀,没有惧,没有爱,也没有恶,更没有欲,在喜、怒、哀、惧、爱、恶、欲七种感情上,没有波浪。那么在内没有妄想,在外也没有贪求,内外身心都清净,这种境界就是性定,性定就是中道的本体。 性定,就不会被七情的境界所动摇,坚固如金刚山一样。若是见喜时,你知道喜;见怒时,你知道怒,这就证明你还没有性定。或者境界来了,你就生一种贪爱的执着,或生一种憎恶的执着,这就是没有性定。 七情好像海中的波浪,若是白浪滔天,可能将船打翻;若是风平浪静,船就能平安抵达彼岸。修道人首先要将七情认识清楚,但不是知道七情的道理,就没事了,还要控制七情的引诱,调伏七情的作怪,如果不被七情的境界所动摇,那就是性定。 性定了之后,魔就降伏了,他不能再兴风作浪,扰乱修道人的身心。降魔之后,顺境来了也快乐,逆境来了也快乐,无论喜的境界,恶的境界,统统快乐。这种快乐乃是真快乐,不是被外物所诱的快乐,而是内心得到其乐无穷的滋味,时时在快乐,天天在快乐,忧愁、烦恼统统没有了。 性定魔伏就时时快乐,妄念不生就处处得到平安,所谓: &念动百事有,念止万事无。& 若能不起心动念,身心自然清净平安,所以说:&心止念绝真富贵,私欲断尽真福田。&这是修道的圭皋。不要认贼作子,他会将你的财宝偷光;不要听魔鬼的话,他会欺骗你上当,你中他的诡计,便会吃大亏。不要和魔鬼的眷属做好朋友,他们只会陷害你,令你做些颠颠倒倒的糊涂事。 修道人要性定,才能反迷归觉,舍邪归正。时时刻刻正念现前,就没有任何的烦恼,事情来了,应付一下,不要存攀缘的心;事情去了,不留痕迹,心净如洗。要晓得&三心了不可得&的道理--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性定之后,才能破无明,显法性。我们一定要把无明破除,一定要把法性显现,这才达到学佛的目标。 明白之后,依法实行,才算是真正懂佛法了。如果学而不行,无论学多少佛法,无明烦恼还是一大堆,那也是无有是处,这样就算学到尽未来际,也得不到相应处,你真正智慧也不会现前,就算有点智慧,也不过是在皮毛上打转转,不是真的。 凡是在万佛圣城修道的人,要爱惜光阴,不可以浪费宝贵的时间,所谓&一寸时光,一寸命光。&我们在道场所学的佛法,要真真实实地躬行实践,不要敷衍了事混光阴,那就和道相违背了。学佛法最忌讳的就是有始无终,半途而废。我们若是中道自划,停止前进,就会前功尽弃,始终到不了宝所。切记!切记!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始有终,不要被外境所动摇而退失自己的志愿。发愿立志要如同金石,不要被逆境和不如意所摇动,而忘失菩提心。如果失去菩提心,这才是最大的损失。真正明白佛法的人,无论在任何情形之下,都保持菩提心,不会退转菩提心。 如果不懂修行的方法,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开始时很勇猛,终了时却很懈怠,那一切就不会圆满,为什么呢?因为&如是因,如是果&,因果是丝毫不爽的。学佛法,就要相信因果,不可错因果,更不可拨无因果,当知因果是万世不变的定律。 【法师简介】宣化上人,黑龙江省双城县人,美国弘法第一人。1918年出生,19岁时母亲逝世,于母亲墓旁守孝三年,期间剃度出家。守孝期间,发&十八大愿&,礼忏坐禅、日中一食、夜不倒单,灵异之事多不胜数,被称&奇僧&。1948年,抵广州曹溪南华寺,礼虚云老和尚,受命任南华寺戒律学院监学,后转任教务主任。虚云老和尚为上人传授禅宗法脉,赐法号宣化。后陆续至香港、美国等地弘法,在美建立&万佛城&等诸多佛教道场,毕生弘化东西方弟子众多,于1995年圆寂,留存舍利子众。凤凰佛教《般若讲堂》栏目今日刊登法师开示如上。
[责任编辑:闫秀勇 PFO004]
责任编辑:闫秀勇 PFO004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佛教官方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修行人能举报道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