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靠捡废品养病母维持生存可以吗

90岁驼背老娘捡废品 只为养活60岁瘫痪儿
字体:[][][]
第18期:白发亲娘
你可是又在村口把我张望,&&&&
你的那一根啊老拐杖,&&
是否又把你带到我离去的地方&&&&
儿不能为你添一件衣裳。&&&&&&
你的那一双老花眼,&&
是否又把别人错看成我的模样。&&
娘啊,娘啊,白发亲娘,&&&&
朝思暮想,泪眼迷茫&&
&&& 两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坐在炕沿上,驼背的老太太给老头剪着指甲……
&&& 看到这样的情景,或许很多人都会觉得温暖。
&&& 而记者看到这样的场景时,却心酸不已——因为这两位老人,一位是60岁的瘫痪儿子,另一位却是他90岁高龄的母亲。
&&& 七年来,这位九旬老母靠拾废品维持生活,独自一人照顾着已经不能行动的儿子,撑起了一个家。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因为驼背,背部几乎弯成了90度,左手拿着一个小耙子,右手拎着一个编织袋,每走一步都显得很艰难。
&&& “我每次看着俺娘脸上被柴火熏得满脸是灰,还止不住地咳嗽,心里那个难受啊!”60岁的儿子王连收说。
  由于两人年龄都大了,为了互相照顾方便,儿子王连收和母亲要挨着睡。晚上儿子每次小便,王桂芬都要下炕把尿盆拿上炕再端出屋……
视频来源:优酷拍客&
&& 【最新进展】
&&&&&&&&&&&&&
&&&&&&&&&&&&&&
  王桂芬为儿子剪指甲。
&  两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坐在炕沿上,驼背的老太太给老头剪着指甲……看到这样的情景,或许很多人都会觉得温暖。而记者看到这样的场景时,却心酸不已——因为这两位老人,一位是60岁的瘫痪儿子,另一位却是他90岁高龄的母亲,七年来,这位九旬老母靠拾废品维持生活,独自一人照顾着已经不能行动的儿子,撑起了一个家。7月10日,记者在昌邑市饮马镇鳌头埠村见到了九旬老人王桂芬和她瘫痪的儿子王连收。
  九十岁母亲照顾六十岁儿子&&
  7年前,大儿子因为患上了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四肢几乎瘫痪,在这本应尽享天伦之乐的年纪,王桂芬老人依然靠捡废品维持生活,照顾60岁的儿子。&
  7月10日清晨,记者在昌邑市饮马镇鳌头埠村党支部书记王纪堂的带领下,走进了村西头的一处农家小院,“这就是王桂芬老人家,哎,你们进去看看吧,太不易了!”王纪堂说。&
  走进小院,空空荡荡,和村里其他农户相比,这处小院显得破旧不堪,院里只有洗衣盆和几个没有清理的尿罐。在院子的东屋记者看到一些空酒瓶、破纸板堆积在屋子的角落。“这些东西卖不了多少钱,一天捡的废品也就是卖一两块钱。”记者和王纪堂正在交谈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从屋里走了出来。“这就是王桂芬老人,今年90岁了。”王纪堂介绍说。&
  王桂芬在街上捡破烂。&
  记者看到,这个个子不高的老人,因为驼背,背部几乎弯成了90度,左手拿着一个小耙子,右手拎着一个编织袋,每走一步都显得很艰难。“我去捡点废品,你们先进屋吧。”王桂芬老人抬着头说道。&
  推开屋门,记者看到,左边的炉灶上支着一口大锅,右边门后的地上是一盆水,已经用的很脏了。屋内摆着一张小饭桌,两个小板凳,这就是母子俩平时吃饭的地方。墙边的小橱子里放着碗筷和吃剩下的半碗咸菜。&
  进屋后,记者见到了王桂芬老人的大儿子王连收。“俺腿脚不行了,下炕太麻烦,真不好意思,你们随便坐。”王连收坐在炕上一边招呼,一边用手扑打着炕沿。记者注意到,王连收的双手严重变形,手指的关节处肿胀得厉害,行动非常迟缓。凌乱的屋内没有什么摆设,床上的被褥已经发黑,桌子上的一些剩饭上面苍蝇乱飞。&
  王连收说,以前身体没事的时候,自己还能去工地干点活,和母亲的生活也算过得去,但是自从得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四肢几乎都失去了行动能力,没有了收入,现在做饭,洗衣服,去地里干活,自己的吃喝拉撒,这些重担都压在了老母亲一个人身上。
责任编辑:张青玲
用户昵称:
在线评论选件用户手册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修行人的生存方法与意义
扎西郎加活佛博客慈诚罗珠堪布
一、为何要区分生存的方式和意义 今天简单地讲一下最基础的问题——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虽然这是最简单、最基础的道理,但要做起来却不是很容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最需要和最缺少的,并不是密宗、大圆满,正是这些基础的修法和认识,因为最基础的也是最关键的。 虽然密宗大圆满是很高级的法,但以我们目前的状况来看,现在还不是修的时候,如果在我们目前的情况下修大圆满或是其它的密宗,效果不一定很好。这并不是说大圆满和密宗有什么不好,大圆满和密宗当然是很好的甚深之法,但修者的根基必须与法相配,我们需要的是效果,并不是大圆满、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的名声。如果根基不配而提前修大圆满、修密宗,效果就不是很理想。 整个佛法,尤其是藏传佛教,特别讲究次第。修行人的层次也是参差不齐,有些人修了很长时间,修行也比较好;有些人又刚刚开始,连佛教的一些基本道理都不太了解,但总的来说,基础的问题仍然是最关键、最需要的。现在我也是在基础的方面努力,并没有去修大圆满、生起次第、圆满次第等等。我相信,只要基础打好了,其他的都好说;基础不好,修什么法都不会有效果,所以,在基础上面我们一定要下功夫。
修行讲究次第基础是什么呢?你们都知道,基础是出离心和菩提心。虽然每个人都会说,但是做到了没有?以前我们讲过“佛教的定义”,对一个修行人来说,怎样衡量自己修的是不是佛法呢?藏传佛教的高僧大德们在很多论典中对佛教下了这样的定义,很简单,就一句话——修任何一个法,能够断除烦恼的叫做佛法;不能断除烦恼,或者对断除烦恼没有什么帮助和效果的,就不是佛法。 很多人学佛的时间比较长,既修完了五加行,又念了很多咒,每年也听了很多开示,现在我们回头自我检查一下,我们在修行结果——断除自身烦恼方面有没有明显的效果和进步,如果没有的话,虽然不能说以前的修法都是白修,当然有善根,至少在我们心田里播下了很好的种子,但谈不上是真正地断除烦恼。如果是这样,就需要调整,看看问题在哪里,究竟是我们的修行方法不对,自己与所修的法不适应,还是自己不够努力。我想,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基础没有打好,或者没有巩固好,有一点基础的人,需要巩固基础;没有基础的人,就要打好基础,所以,我们应当从出离心开始修。 为什么要讲生存的方法和生存的意义呢?我觉得掌握这一点很重要,现在很多人,包括不少学佛的人都把生存的方法和生存的意义混为一谈,除了生存的方法以外,没有生存的意义,就像愚昧无知的畜牲一样。 对一个动物来说,如果因前世的因缘能够活到10年、20年,它也顺利地活到了10年、20年的话,这就是它的胜利,对它来说,这就是生存的意义。 很多人也是这样,生存的意义当作生存的方法,生存的方法当作生存的意义,不学佛的人是这样,居士当中的部分人也是这样。这两年学佛的人越来越多,但有些人的所谓学佛,只是为了追求人天福报,既不特别地强调下一世怎么样,更不寻求解脱,主要是在现世生活中能够过得好一些——健康、长寿、发财,就是为了达到这一点目的去烧香、拜佛、念经等等,从外表上看是在学佛,但实际上是把佛法当成了一种生存的方法。不信佛的人,将努力工作作为生存的方法;信佛的人,将去庙里烧香拜佛作为生存的方法。这种所谓的学佛,根本没有涉及到生存的意义。我们应当分清什么是生存的方法,什么是生存的意义,这是基础的基础,是学佛的第一个入口。 二、生存的方法 生存的方法,是指衣食房车等生活的条件。修行人的生活模式应该是什么样,佛的要求是什么样的呢? 是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放弃一切到山洞里面去修行呢?能够这样做当然是很好的,但很多在家人做不到,因为做不到,所以佛也没有这样要求。简单地说,佛对所有佛教徒只是要求四个字,就是少欲知足。对于出家人和在家人来说,少欲知足四个字的含义不尽相同,作为在家人,我们应该怎样去理解这四个字的意思呢? 我见到的有些人中有这样的情况,一个人拥有三、四套别墅,但这些人却并没有住这些房子,而是很多时候都在办公室的沙发上睡;还有很多人有三、四辆车,但是只用一辆车,其他的又闲置于车库……这样的生活,就不是少欲知足。另外,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说,过度地开发能源,过度地砍伐森林等等,这些都是错误的生存方法,也不符合佛的要求。 该怎么理解佛的要求呢?虽然人的生活离不开金钱,如果根本没有钱,现代人更没办法生存,佛也没有说这些生活的基本条件不能有,但佛要求我们,在一般的情况下,个人的生活应当尽量地简单一点、朴素一点,只要能够生存就可以了,不一定要生活得太优裕。这不是说一定要吃不好吃的,一定要穿很旧的衣服,一定要住很破的房子,佛也说了,如果因前世的福报,自己在这一生当中不需要太多的辛苦,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就能过上很优裕的生活的话,也不一定要过很朴素的生活。少花一些精力来追求物质财富,过简单的生活,也就是说不能太奢侈,这样就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这是佛告诉我们的生存方法。 佛要求我们尽量过简单的生活 但我们往往会为了一些没有必要的生活,而给自己带来很多的痛苦。譬如说,现代文明病的三大根源——肉、牛奶、鸡蛋,都是根本没有必要的食品,但我们却为了这三大食品而杀了多少生命,给众生带来了多么大的痛苦!我们以前都不知道,都在依照一种不正确的模式生活,以至于给很多众生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这只是一个比喻,其他方面我们也可以依此类推。 佛在任何一个问题上,都特别讲究不要堕两边,不要走极端。如果生活太穷,就走极端了,只有像米拉日巴尊者那样的人,才能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修行,绝大多数的人不行;但是,如果生活太腐败,吃多了、睡多了、电视电脑看多了,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病。很多医学博士也讲过,因为美国人吃肉吃多了,所以百分之五十的美国人得了心脏病,因而,佛给我们制定的生活模式,就是尽量地简单一点。 另一个关键性的原则,是不能以杀盗淫妄等十不善作为生存方法。在不违背这个原则的前提下,如果生活过得好也没有什么问题,但只有极少数福报很大的人,才能一生当中既不太费力,又过很好的生活。一般而言,生活过得越好,付出就会越大,所以,佛要求我们尽量地选择比较简单的生存方法。 大家想想,以前没有学佛的时候,自己有没有将生存的方法和生存的意义分开过?我想应该没有。那个时候我们一般会认为,吃喝玩乐就是生存的意义,但佛告诉我们,吃吃喝喝只是生存的方式,而不是生存的意义。 譬如说,一辆汽车的生存意义是不是燃烧燃料呢?当然不是,它生存的意义,就是交通运输,燃烧燃料只是它的生存条件,因为有了燃料它才有活力,才可以做事情。人也是这样,衣食住行等等,是生存的方法,至于生存的意义,学佛的人与不学佛的人在认识上会有很大的差别。 现在我们懂得了佛讲的道理,也在跟着佛陀学习,佛告诉我们怎么做,我们就尽量地去做,虽然我们不能百分之百地达到佛对我们的要求,如果百分之百达到了,我们就成佛了,但我们可以做到百分之三十、五十,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做的时候从哪里开始呢?就是从区分生存的意义和生存的方式开始。 吃好吃的食物、穿漂亮的衣服、住豪华的房子不是生存的意义,以后我们只能把金钱等世俗的东西当成维持生命的条件。 不学佛的多数人就没有这样的概念,包括世间的哲学,也根本分不清生存的意义与生存的方法,真正能够懂得什么是生存意义的人只有佛陀。 曾经有一个有钱的人告诉我,他做一桩生意可以挣几百万,但这对他来说只是在银行存折上面多了几个字而已。这是什么意思呢?他有吃有穿,一个人能用的就只有这么多了,再多几百万、几千万也用不着。我觉得他说得很不错,事实就是这样。当然,如果他把这些钱财拿来做慈善,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那是另外一回事,如果不做这些事情,只是积累很多金钱,这是不是生存的意义呢?不是。 三、生存的意义 生存的意义是什么?关于生存的意义,虽然很多人有不同的观点,但最终的意义,就是要为解脱做一些准备。现在大城市的人都买了各种各样的保险——生病了,有医疗保险;年老了,有养老保险,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这些保险也能起到一些作用,但死了有没有保险呢?没有保险!真正大难临头的时候,很多人就没有任何保险了。当然,如果确定后世不存在,人死了就一切结束了,那么,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也就可以了,我们不需要为死亡以后考虑,但从人类有史以来到今天,任何一个哲学家,任何一个科学家,都不能真正推翻轮回学说,证明后世不存在;相反,证明轮回存在的如铁一般的证据却越来越多,这不是什么猜测,而是在活生生的现实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我们没有办法回避现实——后世一定存在,既然如此,那我们该怎么办,需不需要为后世考虑呢?当然更需要了。 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往解脱方面去想,通过轮回过患、死亡无常等修法来培养出离心,走上解脱道,就是生存的意义。因为真正能够走上解脱道,就彻底地解决了我们的生老病死。如果是大乘佛法的话,不但解决了自己的生老病死,而且可以逐渐解决所有众生的生老病死。所以,我们要高瞻远瞩,不能只看到现实生活当中的一些蝇头小利,这样我们会彻底失败,很多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充满悲伤、充满嗔恨地离开了人世,因为他们生前没有区分生存的意义和方式,所以导致了这些问题。如果我们现在仍然做不到的话,将来也会像他们一样,这种失败不像世俗间争权夺利的失败,那些失败是小失败,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在我们一生结束的时候,如果还是以失败告终的话,那就是最大的失败。以后还有没有这样的机会来弥补呢?很难说。所以,现在我们一定要在行动上分清生存的方式和生存的意义。 三年前,我要求大家给我写一张纸条,讲一讲自己每天所做的功课。三年过去了,现在我要你们谈一谈你们在这三年当中的修行体会——有没有实实在在的进步。如果三年当中什么进步都没有,这样下去,再过六年、九年、十二年,也很难有进步。佛教里面讲过一个逻辑,无论是什么东西,如果在一秒钟的万分之一那么短的时间当中一点儿也不动的话,则在万分之二、万分之三、万分之四甚至万分之万的时间内也不可能动了。同样,如果三年当中没有任何进步的话,六年、九年、十二年、十五年也不会有进步。 我在这两、三年当中讲了很多法,虽然很多人要求我讲密法,但我没有讲。为什么不讲?不是我不会讲,五部大论等非常复杂的逻辑我会讲,密法我也会讲。但对我们来说,不但讲这些没有太大的用处,而且你们的思想也会因此而混乱,最终还是找不到一个真正的出路,不能真正体会到佛法的滋味,所以我把那些复杂的东西都抛开了,讲的都是真正的、实实在在的修法,但是你们修了没有,修了以后有没有什么体会?走上解脱道,就是生存的意义因为人很多,情况肯定也不一样,有些人会有进步,有些人没有进步,但要看绝大多数是什么样。如果绝大多数的人都比较有进步,那还可以;如果绝大多数的人只是理论上懂了一些道理,但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去落实,那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这种写纸条的方式对你们来说也是一种鼓励,那么时间长了,如果什么进步都没有的话,大家就会惭愧,想必以后也会认认真真地修行! 修行的目的不是为了健康、顺利、发财,而是为了解脱。只有断除烦恼以后,才会获得解脱。虽然在三年、五年当中彻底断除烦恼不太现实,但减少烦恼了没有?即使没有明显地减少,但往减少的方向走了没有?这也是一个问题。我们就从点点滴滴去做,没有必要谈佛的境界是什么,菩萨的境界是什么,《现观庄严论》讲什么,中观讲什么,月称菩萨说什么,龙树菩萨说什么,这些太多了,一生都说不完,寻根问底地去追究这些佛的境界、菩萨的境界没有用。 我也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学《现观庄严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讲菩提心,讲得非常复杂,每一个字上面都有很多不同的观点,不同的观点我都设法去掌握。比如说,菩提心有什么样的分类,分开以后有多少,归纳以后有多少,世俗菩提心是什么样,胜义菩提心是什么样等等,天天研究这些,对一个观点有支持的、有反对的,反对的人用什么样的逻辑,什么样的理论,什么样的教证去驳倒他,驳他的时候这个人又怎么样反驳等等,在菩提心上面花了很长的时间。几十年过去了,我还没有菩提心,这是多么令人汗颜的事啊!但有些人不是这样,他不管菩提心的若干观点,只是去修菩提心,结果人家修成了,我们却没有修成。 作为居士就更不能像我这样,本身居士就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短短的时间内,又去听这个法、听那个法,最后一个都不修的话,就像一个人吃东西,吃完了之后却不能消化,结果全部吐出来一样没有任何意思。 我这几年没有讲太多的逻辑,除了针对目前居士容易有怀疑的地方,或必须要说清楚的少数问题给了一些解释以外,其余都是真正的修法,但你们修了没有?当然,如果你们反过来问我,你修了没有?那我很惭愧,我也没有修。从现在起,我们都不能这样继续下去,大家要一起修,所有人都要修,我要修,你们也要修,这是最关键的。 我们在理论上早就知道什么是生存的方法,什么是生存的意义,但是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跟没有学佛的人一样,还是把金钱当作生命的意义。 从此以后,我们应该将二者区分开,把金钱看得淡一点,没有以前那么执着。实际上,“金钱”这两个字,包含了很多很多的内容,所有的身外之物,都可以用“金钱”两个字来代表。 我见过很多生意做得比较大的企业家,据他们说,他们的事业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扶贫,为了弘扬佛法等等,如果真的是这样,也不需要放弃金钱,只是内心不能那么执着。 我经常听到很多居士给我说,希望佛菩萨能给我加持,让我的生意做得更好,让我能挣更多的钱去供养三宝,虽然这个发心不错,但实际上我们不需要用钱来供养三宝。真正的佛菩萨不希望我们有更多的钱,他们更希望我们有出离心、菩提心。对佛菩萨来说,我们有钱无钱无所谓,他们希望我们的是,只要生存没有太大的困难,就一心一意去修行,竭尽全力地把握住自己的生死,这是我们目前的工作。寂天菩萨在《集学论》中通过引用教证也阐述过一个观点,如果菩萨自己一个人到静处去修行,耽于减少烦恼的幸福、禅定的滋味,而不度化众生,这是菩萨的堕落,所以,如果有了菩提心,事情还是要照样去做,但做事情的目的就不一样了。 有一个比喻可以说明这一点:你们每个人肯定都知道飞蛾,但你们知不知道飞蛾为什么投火?挡都挡不了,冒着被烧死的危险,一定要投到火里面去,它是不是要故意自杀呢?不是,它就是很喜欢火,所以一定要投到火里面。 这不是上帝的安排,也不是无因无缘,因为其它的蝴蝶对火就不那么敏感。也许从现代生物学或医学角度来说,有一些物质方面的解释——在飞蛾这种昆虫身上,有一些对火非常敏感的物质。现在的所有事情都是用科学来解释的,但最关键的原因却不是这个。 所有事情都有因缘,因缘有远的因缘和近的因缘,也叫做远因和近因。远因是很早以前造成的一种因,近因就是当下的因,现在我们从物质方面所作的所有解释都是近因,它的远因是什么呢?是飞蛾的上一世非常执着自己的相貌,或是非常喜欢漂亮的人,特别地执着色蕴,无论是男的女的,无论是对谁,这样下一世就会投生为飞蛾。飞蛾投火身亡的原因就是贪心。 我们都是凡夫,死了以后一定要投生,非投生不可,连佛都挡不了,如果佛能够阻挡,今天我们肯定不会在轮回里,佛已经把我们全部度完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作为凡夫,谁都不能选择一定要投到哪里——一定要做人,一定要做天人等等。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反反复复、不由自主地投生呢?这肯定不是我们的本愿,如果出于自愿的话,那绝对没有一个众生愿意投生为畜牲,更没有愿意投生到饿鬼、地狱道的,但地狱里面却充满了无以计数的众生。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轮回有贪心,这是很简单的道理。 对不太了解佛法的人来说,怎么样走解脱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解脱在哪里?解脱的路线怎么走?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通过地球仪、地图来查找路线,但解脱的路怎么走,就似乎显得很麻烦。但是,依靠佛的教诲就不是很难。就像一条街上的所有人都在往前走,其中一个人一下子掉头往回走一样,在轮回的道路上,所有的众生都是往前走。往前走走到哪里呢?走到地狱、旁生、饿鬼道等处,但修行人却往回走了。往回走,走到哪里呢?就是要回归自然。 现在不是很多人说要回归自然吗?但世人所回归的“自然”,不是真正的自然,真正的回归自然,就是走解脱道,放弃对轮回的贪欲心。目前我们需要的,就是出离心。从今天起,我们不能把金钱当成生存的意义,也不能把传统观念当中的儿女家庭、天伦之乐等等当作生命的意义。 对一个凡夫来说,生命轮回非常痛苦。也许有些人不一定承认,他们没有经历过太多的痛苦,拥有一些暂时的幸福生活,就自以为是地说,我的生活已经是人世间最顶峰的生活了,什么极乐世界、解脱,我根本不需要!但他们看错了,他们目前的幸福生活并不是永恒的,这是他们对轮回的认识不够造成的。具体的道理我不讲,在人身难得、死亡无常,尤其是轮回过患里面讲得很清楚,通过观修我们就能知道,如果这样一直往下走,前途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我们必须回头!走解脱道,回归自然从现在起,为了获得解脱,我们必须放弃那些世俗的金钱、名利。当然不是全部放弃,释迦牟尼佛在显现上也天天托钵化缘,天天要吃饭,当然,佛吃不吃饭肯定是无所谓的,但在众生的眼里,佛也会如此示现,凡夫就更做不到彻底放弃世俗生活。但除了生活以外,我们还要有一个坚定不移的决心——走解脱道。在此基础上,哪怕念一句咒,就已经开始回头了,走一步是解脱道,走两步也是解脱道,走得越多,离解脱越近。依照我们以前的方式生活——不回头一直往前走,就会离解脱越来越远。 这样说起来虽然很简单,但是做起来也不是很容易,出离心比菩提心容易一些,所以我们先易后难,能做到的先做。释迦牟尼佛的方法也就是这样,不能把最难的东西先推给你,否则所有的人都会灰心失望,能做到的先做,做完以后再做其他的。譬如说,出离心生起了,就修菩提心;菩提心有了,就修空性;显宗中观的空性了解以后,就提升到密宗大圆满的层次,这是最踏实的路。 虽然我讲的这些内容,是针对刚刚学佛的人而言的,但我想很多人还是需要的。让你们讲什么是出离心,什么是菩提心,你们多数人都会讲,考试能及格,但是在实际行动上及不及格?我想我不及格,你们及不及格?如果不及格的话,那我们还是需要实实在在地修。 前几年我讲了出离心和菩提心,去年又讲了很多空性的修法,今年又回到最基础的地方,像幼儿园的小朋友一样从头开始学。你们是不是有点不理解?但我认为这是需要的。你们可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需要调整一下?在实际行动上,你们是不是把最基本的修法修好了?空性、大圆满离我们还很远,所以你们不要要求修最高的法。 我不给你们布置其他的作业,你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文字上的作业,再不能多了,但是我也给你们安排一个作业:你们要认真地思考一下,这两年修行的进步是什么。过一段时间我要考试,考试的内容,就是问你们有没有菩提心,有没有出离心,在出离心、菩提心上面有没有什么进步、收获,内心深处有没有获得什么佛法的利益,这是修行人最基本的成就。(文:慈诚罗珠堪布)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责任编辑:airyzha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驼背老人为养活三十多岁健康的儿子,离家出走,靠捡废品为生
驼背老人为养活三十多岁健康的儿子,离家出走,靠捡废品为生
驼背老人为养活三十多岁健康的儿子,离家出走,靠捡废品为生明月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女人。这天下午,她出门溜达。刚拐出楼口,突然看到一个老太太迎面走来。老人七十多岁的样子,花白的头发,遮住了脸部,看不出相貌。老人拖着一个三轮便捷小车,车上有一个蛇皮袋,露出废旧纸箱壳。本来老人捡个废旧物品,也不算稀奇事。可是,这位老人特殊。她个子矮小瘦弱,腰身弯得快触到地面了,身体弓成个问号。说是走路,不如说是一步一挪。此时,老人正拖着小车,准备上一个小斜坡。看到这里,明月的心一阵发紧,不由停下脚步,上前轻声细语地说:“大娘,我帮你拖上去吧。”老人倒是耳聪目明,听有人说话,把满头乱发一甩,露出脸来,说:“不用,东西很轻,我自己能行。”看老人饱经风霜的样子,明月心莫名地疼。老人很固执,一再说不用帮。后来明月用手触摸了下,只一张纸箱壳,确实很轻,这才作罢。看着老人挪着前行的背影,明月心里很不是滋味。她呆呆地站在那里,一时竟忘了自己要去哪。明月出门溜达有个习惯,不喜欢带包,空着手轻松自在,每次只在口袋里放上一张百元钞票,以备不时之需。比如,回家时买点时令水果,买把蔬菜什么的。她手插在口袋里,几次想掏出那一百块钱,追上送给老人,又犹豫了。觉得这个老人自尊心很强,自己贸然出手,会被婉拒。一路上,明月脑海中全是这个老人的影子。老人具体多大年纪了,她有家么,有儿女么,住在哪里,她身体这个样子,为什么还要出来捡废品等等问题,一直盘旋在她的脑海中。心情沉重得不知东西南北,不时有种要流泪的感觉。当晚,明月给自己的老母亲打电话,提到了那个老人。电话那头老娘叹口气说:“唉,老太太真不容易,活得太难了。如有可能,和她说个话,聊个天。”以后出门,明月总会不自觉地多注意看下四周,她知道自己潜意识在牵挂那个老人。终于有一天,明月再次看到那个老人。她一个人坐在角落里,身旁是那只三轮小车。老人神情茫然,眼睛瞧着一个方向,半天没动,似乎在想着什么。明月悄悄走上前,在老人的身边轻轻坐下,也没有唐突开口,生怕会惊扰着老人。老半天,老人的目光才从远处收回,似乎认出明月来了,淡淡一笑。也许很长时间没有人和老人说话了,老人最终打开了话匣子。老人是外地的,离这座城市很远很远。她老伴早年过世了,膝下只有一子。好不容易给儿子娶妻生子,可他不务正业,不好好上班,有钱就去赌了。气得老婆和他离了婚,并带走了女儿。没人管着了,儿子更是无法无天。输没钱了,就回家跟老娘要。老人积攒的一点钱,经不起儿子三天两头讨要,渐渐坐吃山空。可恨的儿子又瞄上了老娘的退休金,不给,还骂骂咧咧的。惹不起,还躲不起么。老人一气之下,离家出走,甚至有死在外面的念头。可怜天下父母心。怕儿子生活没有来源,老人临走时,把自己领取退休金的卡,留在家里。但怕赌红了眼的儿子,把房子卖了,留了个心眼,走时把房产证随身带走了。怀着绝望的心情,老人踏上了火车。她也不知道去哪里,随便买了一张火车票,坐了一天一夜,直到终点站。老人随着络绎不绝的人流,走出火车站。她漫无目的地走着,一抬头,忽然看到大海。原来她坐的这列火车到达北方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一出火车站,就能看到海。第一次见到大海,老人感到很新奇。广阔无垠的大海浪花飞溅,她沿着海边转悠着,吸吮着那潮湿又温润的大海气息,心情竟豁然开朗。那一天她站在海边很久很久。于是,老人决定呆在这座城市。从此,她开始了拾荒生涯。说到这里,老人抬脸问明月:“闺女,我这样的人,还有必要活下去吗?”“有,有。大娘,你会好起来的。”明月静静地听着老人诉说,连忙安慰道。见老人累了,明月让她回去休息。老人就在附近一家小旅馆寄身。明月搀扶着老人,送她回去。小旅馆里面的房间,本来就不大,为了能多住人,一个房间又被隔成一个个“鸽子间”,刚能容纳下一人。老人说,这样的房间一个月也要三百块呢。老板娘看她可怜,只是象征性收她一百。有个栖身之处,她已经很知足了。坐在窄得不能再窄的小床上,四面都是墙壁的狭小空间,明月有近乎窒息的感觉。“大娘,别住这里了。先住我妈家吧,正好和她做个伴。”明月说着,动手收拾老人的东西。老人一愣,嘴里说着不,连连摇头。后来,经明月的反复说服,老人不再拒绝了,只是眼里含着泪花。下了出租车,明月敲开一户人家的门,一开门,她就喊:“妈,我给你找个老姊妹做伴来了。”明月的母亲也是一个善良的老人。早就听女儿说过这件事,见老人来了,一点也不意外,很热情,又是端茶倒水,又是拿水果。两个老太太一见如故,很快聊到一块去了。看着她们说说笑笑,开开心心的样子,明月心里很高兴。转眼几个月过去了。明月不时来看望两个老太太。这天,明月又来了,聊了一会,话锋一转,对那个老人说:“大娘,如果你儿子痛改前非了,来找你回家。你回去不?”老人一听,无奈地说:“说实话,非亲非故,白吃白住,老住在这里,我心里非常不安。如果儿子改好了,那真是老天开了眼。我马上回去。”“你能原谅儿子吗?”明月又追问道。老人苦笑一下,说:“孩子是自己身上掉下的肉,谈不上原谅不原谅。只要他能改好。当娘的就高兴。”明月抿嘴一笑,突然冲外面喊道:“你娘原谅你了,快进来吧。”话音未落,门一开,从外面走进来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一进门,他扑通跪在老人面前,哭着说:“娘啊,我对不起你。我这就来接你回家了。”老人惊呆了,揉了半天眼睛,才看清是自己的儿子,顿时又惊又喜,抱着儿子哭开了。原来,明月把老人的事,和丈夫说了,他们决定到老人的老家去看看,尽量劝好老人的儿子,不要让老人有家难回,在外面流浪。于是,夫妻俩风尘仆仆赶到老人的老家,找到老人的儿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终于打动了他那颗冰冷的心。面对老母被他折腾成家徒四壁的家,和那张每月清空的退休金卡,他痛哭流涕,悔不当初。并表示会改过自新,愿意把老母亲接回来,他找份工作,好好赡养老人。那天,明月全家到火车站给他们母子送行。在列车开动的一瞬间,老人的儿子从车窗探出头,大声喊道:“大姐,放心吧。有时间我会带老娘来看望你们的。”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记痛苦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废品大叔加盟靠谱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