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等各大城市不断发展会破坏自然规矩吗?

压力再大也要去大城市?特大城市人口能够控制吗?_网易财经
压力再大也要去大城市?特大城市人口能够控制吗?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大量人口涌入,对城市基础设施带来巨大压力。图为下班高峰时广州地铁站外拥挤的人群。人民视觉
注:本表占全国比重的全国人口数据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人口数。 宋嵩制图
处处要“与人较量”
外来人口大量涌入,为城市发展提供了劳动力支撑,但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坐地铁上班,车上人多得连个空隙都难找,常常要等两三趟才能挤上去,上了车也很不舒坦,卡在人缝里,动弹不得;
去餐馆吃饭,不管风味的、家常的,基本上稍有点名气的都要等位,为了吃一顿排上个把小时,再正常不过;
生病去医院,挂号好像“打仗”,好不容易进了医院,床位往往人满为患,头疼脑热只能被安排在走廊里输液;
看上了新房,有钱也不一定能买到,房子数量有限,想买的人太多,得按照开发商定下的规矩,预存一大笔定金,参与摇号;
对于生活在北京的老百姓来说,现在自己的“衣食住行”似乎正变得处处要“与人较量”,而这与近年来首都人口“屡创新高”密不可分。北京市统计局9月17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2069.3万人,与2005年的1538万人相比,短短7年间增长了530多万人。
不只北京,人多也已成为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老百姓的共同感受。2012年,上海市常住人口达到2380万人,比2011年增加33万人。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深圳的人口也从改革开放之初的30万人迅速蹿升到2012年末的1054.74万人;广州的人口更是从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不到1000万人,迅速增长到“六普”时的1270多万人。
人口向大城市集聚并非中国独有。有研究指出,二战后,世界范围内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是集中化、大型化。纽约人口从1950年的1234万,增长到2010年的2010万。东京都市圈1950年人口为1127万,到1965年翻了一番,2010年则增长到3693万。发展中国家大增长更为迅速,2010年,新德里人口达2194万,墨西哥城人口达2014万。
新增人口哪里来?
“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部分。流动人口的迁入,即机械增长是造成我国大城市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段成荣说。统计显示,2012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达2.36亿人,相当于每六个人中就有一个是流动人口,而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进入了大城市。
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以青壮年为主体的流动人口大量进入城市,在不同岗位上默默付出,改善了大城市人口的年龄结构,弥补了劳动力的不足,为城市的有序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人口的激增也同样引发了不少问题。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水、电、气、热、煤等供应常年紧张;道路拥堵日益严重、公共基础设施不堪重负,一场小雨就可能造成全城拥堵;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也无法满足新增人口需求,带来许多社会矛盾;一些流动人口聚居区,居住环境恶劣,隐藏安全隐患。如何应对人口激增,已成为摆在大城市面前一道亟待破解的难题。
压力再大也要去大城市
人口涌入大城市,看重的是丰富的就业机会、较高的收入水平和大量的优质资源等,更多的是理性选择
“虽然工作压力很大,但我还是愿意留在上海,这里有实现梦想的沃土。”大学毕业后,来自东北的马骏就决定不回地级市的老家工作,而在上海一家旅行社干起了业务员,“现在一个月保底工资2500元,再加上提成,差不多5000多元,上海虽然竞争激烈,但是各种资源也多,软硬件条件都好,只要肯奋斗,肯定能闯出一片天地。”
马骏的心态代表了很多涌向大城市打工者的真实心理。“人人都想过好生活,所以在选择工作地点时,流动人口更倾向于比较收益高的城市。”南京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黄润龙说,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大量人口涌向城市是大势所趋,而大城市有着诸多的突出优势,所以更容易吸引流动人口。
更多就业机会,是外来人口最看重的,有了工作就有了生存的基础。“我国区域发展很不平衡,大量优质资源集聚大城市,让这些地方具备了强劲的发展动力,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宋迎昌说,现在流动人口在大城市,只要肯出力,找到一份糊口的活并不是难事。统计显示,2012年北京市城镇新增就业43.89万人,上海也新增50万个就业岗位。
大城市的收入也有吸引力。很多人在农村干一年的收入,还不如大城市一个月。2012年全国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在直辖市务工的农民工人均月收入水平2561元,比上年增加259元;在地级市和县级市务工的农民工月收入水平为2240元和2204元,分别增加229元和222元。大城市的务工收入水平和增加额都要高于中小城市的水平。
公共服务水平和大量优质资源,同样吸引着流动人口。黄润龙指出,大城市公共设施完善,好学校、好医院大量集聚,水电气路也都是高标准的,这是一般城市无法比拟的。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的研究也为此提供了佐证:2010年北京市辖区人均财政支出为18892元,分别是北京外来人口主要输出地河北、山东和河南市辖区人均财政支出的3.34倍、3.75倍和3.93倍。全国排名前50位的大学中,有9所在北京;截至2011年,北京共有51家三级医院,约占华北地区三级医院总数的24%。
此外,大城市相比中小城市更具包容性,这里不仅有昂贵的大餐,也有几块钱的盒饭;住不起高租金的楼房,还有城市周边廉价的平房可供选择,对于不同层次的外来人口来说,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而且,大城市更讲法制、讲规矩,也更加公平公正公开,所以就更受外来人口的追捧。
本文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未来的城市中,我们与自然亲密接触--《绿叶》2013年03期
未来的城市中,我们与自然亲密接触
【摘要】:城市生活除了因为污染等问题给人们造成生理影响之外,还会给人们造成负面的心理影响,引发焦虑、烦躁、愤怒和攻击倾向,带给我们深深的孤独感、隔离感、疏离感。为了提升城市生活的幸福感,在城市建设中,首先应该去大都市化,发展田园城市,并始终以生态理念为核心建设和发展城市,加强城市社区连结,加强市民的归属感和社区感。只有在这样的带有田园诗色彩的城市中,我们才可以亲密接触自然,享受园林城市带给我们的惬意和温暖。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B849【正文快照】: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城市化”成为一个特别吸引人眼球的热词。上海世博会提出的主题就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然而,城市生活在带给我们便捷、舒适的同时,还带给我们什么?城市生活对人们的心理和生理有什么不良的影响吗?我们应该建设怎样的城市呢?社会在进步,人类在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5号北京市长强调依法治理“大城市病”|城市建设|城市_凤凰财经
北京市长强调依法治理“大城市病”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新网北京1月24日电 (记者 杜燕 刘文曦) “治理‘大城市病’,对于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想要‘一招鲜’来解决是不行的。”北京市市长王安顺24日指出,北京要多措并举,运用法治思维,多用经济手段、用好行政手段、强化信息化手段,解决“大城市病”。
北京市市长王安顺
中新社发 李慧思摄
中新网北京1月24日电 (记者 杜燕 刘文曦) “治理‘大城市病’,对于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想要‘一招鲜’来解决是不行的。”北京市市长王安顺24日指出,北京要多措并举,运用法治思维,多用经济手段、用好行政手段、强化信息化手段,解决“大城市病”。王安顺24日参加“市领导与港澳委员、港澳台侨顾问座谈会”时指出,北京自身发展中面临着一些突出矛盾和困难,出现了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环境污染等“大城市病”,成因很多,重要一点就是城市管理滞后,没有跟上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步伐,出现了明显短板。他指出,北京将依法解决“大城市病”,不断增强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治理城市的自觉性,一切按“规矩”办事,把不合法、不合规的认识和行为改正过来。他称,北京将完善法律法规,空白的要立法,落后的要修补、完善,尤其要加快推动城市管理重点领域的立法,改变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要做到有法必依,加强各部门联动执法、综合执法,严厉查处,决不姑息,“坚决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谈到提高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王安顺表示,北京将在城市管理的细节上下功夫,杜绝责任盲区和死角。与此同时,要把过去突击式、运动式整治,转变为经常化、制度化的模式,力争把矛盾和问题尽早排除。他强调,对于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想要“一招鲜”来解决“大城市病”是不行的。北京今后将多用经济手段、用好行政手段、强化信息化手段,实现对城市系统化、科学化管理。他还指出,“朝阳群众”、“西城大妈”等在城市管理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今后,将发挥市民主体作用,把更多治理工作面向市民开放,提升市民参与程度。(完)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1972630
播放数:476732
播放数:1514728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