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禅宗二祖慧可朋友帮忙解答。说: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是真我(即自性具足)。而真我能生万法,既然能生万法,

  从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你就接受了一个事实,而对这所谓的“真实世界”没有任何疑问。如果你试着想象自己从来就不能看,也不能听,然后突然睁开眼睛,试着理解这个“真实”的世界是一个多么令人吃惊的地方。人类最顽固的思想就是认为“真实”应是一种可以摸到、看到、感觉到、解剖开、撕开的东西,否则就认为不存在。爱因斯坦说:“真实是一种幻觉,纵然持续一致。”什么是真实?真实该怎么定义?触觉?嗅觉?味觉?还是视觉?你是否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半梦半醒之间?你知道有些事情,虽然你无法解释,却能感觉到这个世界很不对劲,但你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你曾经做过一种梦,仿佛实实在在的发生过,分分秒秒都真真切切,正如此时一般……要是你醒不过来呢?你又该如何分辨梦境与真实?  苏轼曾经作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他在词中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不是人生如梦啊,而是梦如人生!大卫?艾克在《一的思想》的演讲中说:“有种看待世界的看法是从思想的牢笼中看待这个世界的,换句话说就是人们从自己封闭的观念中看待这个世界,在被束缚在思想牢笼中的前提下,人们去构建自己所谓的‘真实世界和生活’。你不能以同种层次的思想意识去解决更高意识领域的问题。今天世界上各种问题重重不断,虽然改变了不同的环境,不同时代的官员们在各种不同的社会阶层中起作用,但历史却在重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你总能够看到相似的身影。那种低层次的思想是一种将周围的一切视为其他个体的思想,分离分裂的思想……但是,要打破这种思想的牢笼是不容易的,因为每一天人们都在使用那些习以为常的代码、符号和衡量标准的准绳,人们的思想被限制在特定的范围,而这正是少数人所希望的……”  唯物主义者们早已经被教条所蒙蔽了,控制集团正把一切他们认为有用的东西扔给我们,用疲于生计来牵制并分散着你的觉知,高昂的物价、蜗居的生活、报纸上的无事之事、杂志中的娱乐八卦、广告里各色穿着暴露的女人挑逗情欲…还有各种类型等级水平测试、结业考试和资格证考试在等待你去应付。今天你要通过这个考试,明天你还要通过那个考试;今天你要跟工商局的喝酒,明天你还要跟组织部的吃饭,你为了生存而奔波,忙得晕头转向,而来不及反应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今天的新闻联播中,播音员告诉你今天又发生了15起伤亡事件……晚报的头条继续刊登着全国经济形势的一片大好,而夹页中却叙述着又一位拆迁户的自焚故事……行走在商业街上的美女们露出了半个屁股……集市上笼子里等待宰杀的狗儿可怜巴巴的看着来去过往的食客……因为市场行情的原因,郝大婶家丰收的十几吨白菜又烂在了地里……香山大饭店中继续着5万一桌的宴席……县城的水饺馆里,两个工作不顺心的上班族互相交换着谈资……流浪的人依然睡在城市丛林的桥墩下……远方的烟囱不停地向着天空喷吐黑烟……旁边护城河的河水散发着腐败的气息……你知道食物已经不再适合吃,水已经不再适合喝,空气已经不再适合呼吸,一切都如酒精一般麻痹着你的本性,好像这些事情本就应该这么发生一样!生活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这是哪里?你是谁?好吧!你是这个穿白大褂的医生吗?他是那个带假发套的律师吗?我是这个人五人六的国企老总吗?不!不!这些都不是你,那些是我们正在经历的。也许,你从来就没有时间去思考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哪怕是一丁点。人们总是认为“人死如灯灭”,认为离开了物质一切就都将不复存在了;谁知,“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正是我们需要在思想上来一次彻底革新的地方。  因为人与人的根器不同、智慧不一,因此要真想助缘、真想去度众生,那就必须对症下药。您倾向于接受哪一方面的信息,我们就从哪一方面为您提供实据;法无定法,只要能够打动您,只要能够唤醒您,那就好的方法,因为真理是不会选择逃避的。八万四千种方便法任凭选择,只要资粮具足,引经据典、谈论古今,辩论就没有障碍。在生活中,很多朋友都不相信经典,只迷信科学,那么我们就先从科学的角度来揭示人生的真相。200年前的一天,英国的托马斯?杨做了著名的【双缝干涉实验】,这个实验大家都知道的,被编进了高中课本中。实验中,当电子波到达两个平行的双缝时,却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并同时通过了缝隙。如果电子是粒子的话,那么单电子是不可能同时通过两个互为平行的双缝的;如果电子是波的话,那么单电子的衍射条纹应当是分散开分布着的,但事实上确是单个独立的点。这两者显然互相矛盾。杨的这个实验,足够能引起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然而,这个自牛顿以来在物理学光学上最重要的研究成果,并没有在当时受到应有的重视。托马斯?杨就像很多伟大的人物那样,被身边的一切人讥讽为疯子,于是这个重大的科学发现就这样被守旧的权威们压制了将近20年。它的积极意义在于,杨的这个实验为后来量子力学的发展打下了最初的基础,从此科学技术的进步开始向佛法的描述靠拢。  唯物主义思想主要是基于“物质的粒子观”的,而“物质的粒子观”这个事情,要从1897年汤姆森做的【阴极射线实验】开始说起。在当时那个时代,卢瑟福的核式原子模型已经被广泛的讨论了,汤姆森研究流体电的时候发现,从低压气体放电管的阴极发出的电子在外加电场的加速下形成了电子流,并且在真空条件下阴极射线最终在放电管内的两平行板间发生了偏转,因而证明了电流是由名叫电子的粒子所组成的。打这时起,“物质的粒子观”就开始被人们广泛认识了,就像达尔文的进化论一样,唯物主义就是在这个基础上,被一些符合其利益的政治权威们单方面宣传起来的。但是,很快物理学界又发生新的重大革命,将人类带入了重新审视物质世界的局面,这就是量子力学。然而,新的科学发现意义虽然重大,但是却并不符合精英集团的利益,所以今天的我们虽然一直在享受量子力学的成果,但是受控的媒体们并不愿意将其变为社会大众的常识,这就是大家对真相陌生的原因,有人不想让你觉醒。话题再次回到科学实验中。通常情况下,将一束光线照射在某些金属上,就会在电路中产生一定量的电流;然而对于某些材料,即使是一束微弱的蓝光也能够令其产生电流的,但是无论多么强的红光却都无法激发出电流。这能够说明什么呢?这就意味着,并不是强光携带更多的能量就一定能够将电子击出;而事实上,光束的颜色取决于光子的频率,而光强则取决于光子的数量。根据公式E=hv,当这光照射到原子上时,电子吸收了一部分能量从而克服逸出功,逃出原子的牵引;而这时电子所具有的动能,就应该是【光电效应方程】中的Ek=hv-Wo,“Wo”代表电子逃离原子核时所做的逸出功。西元1905年,随着大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光电效应中展示了光波具有粒子性质的一面,之后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光波的双重性质,这便是经常被提到的【波粒二象性】。  在爱因斯坦提出光子的粒子性后,法国的物理学家德布罗意做出了同爱因斯坦思维相逆的科学思考,他在论文中写到:“19世纪以来,科学只注重了对光的波动性的研究,而忽略掉对粒子的波动性性的研究。在实物粒子的研究方面,人类是否犯了相反的错误呢?”1924年德布罗意提出了“物质波”假说,提出一切实体物质也具有波粒二象性,他将这个波长λ和动量p联系为:λ=h/p=h/mv,即:波函数的叠加性解释了在日常生活中,之所以观察不到物体的波动性,是因为物质的质量太大,因此可能发生波动性质的尺度在生活经验之外。根据德布罗意的这一假说,电子也会具有干涉和衍射等波动现象,这后来被美国物理学家戴维逊和革末在贝尔实验室中做的【电子的晶体粉末散射实验】所完全证实。在随后的1926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通过类比光谱公式,成功地发现了可以描述微观粒子运动状态的方法,也就是著名的【薛定谔波动方程】。量子力学发展了几十年,每一次的进步都是在颠覆传统的认知,而在这个领域中取得的成绩却一直未成为大众的常识世界观。  现代理论物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分支,将【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结合为量子引力,那就是【弦理论】。弦理论用一段段【能量弦线】作最基本单位描述了世界上的所有物质结构,大至星系,小至质子、电子及夸克一类的基本粒子,全都是由一维的“能量线”所组成,这个一维的能量线就像是琴的弦线一样,因而被称之为“弦”。早期的粒子学说曾经认为物质是由零维的点粒子所组成的,但是这种物理模型很难解释一些问题;比较而言,弦理论的基础是一个振荡态波动模型,不再是占据空间一点的基本粒子,而是能量线段或者闭合的线圈,因而能够避开早期模型的弊端。弦理论及其函数所表达的内容大致是讲:所有的物质或微粒都是由一小段不停抖动的能量弦线所构成的,而各种粒子和物质间的差异仅仅是弦线抖动的方式和形状的不同而已。后来,弦理论发生了两次重大的革命,进行第二次理论革命的时候由爱德华?威滕将其演变为了【M理论】。字母“M”的含义,不仅代表了膜理论(membrane),“M”还代表着矩阵(matrix)。弦理论认为世界是由不同的“弦线”连续振动所产生的,弦线与弦线重叠交织成一张密集并且巨大的网络,而这样的振动弦线有无数条,这个观点同佛教对心念生灭现象的描述有类似之处。“我想,我们应当修改物理学教材了!”2005年8月,德国康斯坦茨大学一年一度的物理学大会中,美国物理学家Christopher?Fuch如是说道。参加这次物理学大会的人员,都是微观物质运动领域的世界顶尖专家,其中不乏一些在学术界极具威望的学者,但他们依然毫不犹豫的推翻掉了自己曾经的观点。科学家们的研讨会太过深奥,我们在这里不必去执着于那些繁琐的数学论证和计算。总之,大会几乎一直认为,现有的物理学理论为我们所描绘的现实世界,也许根本就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我们的物质世界很可能只是一个巨大幻象的全息投影。  那么好!问题来了。如果物质同时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性质,那么我们呢?什么是生命?我们拥有的物质身体是由兆亿个粒子所堆积而成的,“我”是这些粒子吗?西方医学认为人脑就是“我”,没有了大脑也就没有了“我”。真的是这样吗?事实上,每个人的大脑都由120亿个神经细胞所组成的,哪个器官是“我”?“我”又是哪几个细胞?显然,这些答案是不能够令人信服的。好吧!我们是谁?从哪里来?  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文明对“我是谁”、“我从哪来”的认识和见地不同,因此在悟解和描述上也有很大差异。但总的来说,“一”的思想对于人们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各个宗教都将创世归结为“一”,认为有一个永恒存在的“一”幻生了万物,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印度教等宗教莫不是如此。基督教对“万物为一”的理解不外乎是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三个位格虽然有不同的思想、意志、感受和主张,但是却可以在爱中相处,绝对的和谐和合一,但是同归于【上帝】的英明。这种解释显然是不正确的,因为一个端坐在天上的上帝,很明显是不存在的。伊斯兰教将“万物为一”归为了【真主安拉】,认为安拉是宇宙中最高的、独一的、实在的主宰者,认为安拉虽然无形无象、无始无终,但是超绝万物、全知全能、至仁至慈、独一无偶,它既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洞察一切,又威严无比、善恶必报、清算神速,世上一切美好的赞颂都归于它。显然,伊斯兰教作为亚伯拉罕诸教之一,还是基于“创造论”的。再来说印度教,印度教起源于婆罗门教,将“万物为一”归为了【大梵天】的创造,《摩奴法典》和《摩科婆罗多》中称宇宙出自于混沌中的梵卵,认为梵天本是梵卵中的金胎,以意念破壳两半而出,一半为天,一半为地,创生万物,掌管一切秩序,人类回归家园的唯一道路就是“梵我合一”。最后是道教,道教将“万物为一”描述为【元始天尊】,一如《随书?经籍志》中所说:“道经者云:‘有元始天尊,生于太元之先,禀自然之气,冲虚凝远,莫如其极’;”《太玄真一本际经》亦说到:“无宗无上,而独能为万物之始,故名元始。运道一切为极尊,而常处二清,出诸天上,故称天尊”;再如《历代神仙通鉴》中所说:“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亦复如《应化经》所云:“天尊曰:‘吾以道七,化育群方,从劫到劫,因时立化’”;再比如葛洪《枕中书》中说的:“昔二仪未分,溟涬鸿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状如鸡子,混沌玄黄,已有盘古真人,天地之精,自号原始天王。”此外,道经《云笈七签》、《洞真大洞真经》、《灵宝略记》、《道教义枢》、《九天生神章经》、《元始上真众仙记》、《洞渊集》、《集说诠真》、《道法会元》等等典籍中均提到了这个“元天之气”的概念。  现代人喜欢谈论玛雅、古埃及、巴比伦和苏美尔,却往往容易忽视掉中国。殊不知,除了佛法以外,中国的古籍中对“太一”的描述是着笔最多的,对宇宙的理解是最深刻的。《道德经?德经》第四十二章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即是【无极】,宋儒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言:“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无极”一词在文言中最初是表示“没有中心”的意思,既然没有中心,那么自然也没有边界;是故,道无形体可言,亦无名相可依,无形无名没有境界,故不可言说。“一”即是【太极】,太极的另一个别称是【混沌】,汉儒郑玄作《周易注》谓之“极中之道,淳和未分之气”,指天地未化分阴阳前的混元之气;太极属于一体境界,具有动静两种潜能而有生起和断灭,虽然太极本身表征为静,但是一旦发生功能,便能够生化阴阳两种极性。“二”即是【两仪】,“两仪”即是指“阴阳”;两仪属于现象境界,其始于动,动极而静,静极亦复动,若钟摆彼此相续,无有已时。“三”即是【三才】,是指天、地、人三才,一如《易?说卦》所言:“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善与恶;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万物”就不用多讲了,指“一切有色之名相”。在描述宇宙创生的过程中,【太一】和【混沌】这两个词汇我不敢随便使用,因为这两个词汇已经被古人所混用了,有的时候“太一”用来指代“太极”,有的时候却又表示“道”或“无极”。例如,《礼记?礼运》云:“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变而为四时”;再如,《淮南子?诠言》中所说的:“洞同天地浑沌为朴,未造而为物,谓之太一”,这两处文句就是在以“太一”指代太极。另一种情况是以“太一”表述无极,例如庄周子在《庄子?天下》中所说的:“建之以常无有,主之以太一”;再如,《吕氏春秋?大乐》所云:“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这两处文句就是在以“太一”指代无极。太极是“有”,而无极是“无”,那么如何理解万象的源头呢?老子在《德道经?德经》第四十章中给出非常直接的回答,老子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所以,对于一名修行人来说,抱执于“合一”的思想其实是不究竟的,很容易使人陷入到“有我”的外道中,这种思想的一种典型就是认为有一个无限体验的、永恒存在的“源头意识”,故而不能算是正知正见。
楼主发言:5次 发图:0张 | 更多
  居然没人?  
  不错??  
  起初,天地衫开之前没有能量,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更没有一个无限体验的源头意识,它不可言说,也不可衡量,什么都不能够来描述它。它既不是“有”,也不能算是“没有”,如果非要找一个词儿来描述它,那么就叫“空无”,这就是实相的本真。本真并不参与事物的作用,但是它却能够发挥妙有的功能,于是虚空生妙有。当一个念头产生的同时能量便产生了,念头就是能量,就是精神现象;能量就是波动和物质现象;于是精神、能量和物质现象同时诞生,它们是同一性质下的不同变貌。从能量的角度来看,这个能量起初是混混沌沌毫无性质和方向的,但是随后无序能量产生了极性方式的表达,接着便有了阴阳两种性质的对立;从意识的角度来看,能量产生的同时意识也就产生了,念头是一个精神活动的现象,念头一起便即刻相互发生作用,这个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就是【因缘】。念头不断生起,于是因缘不断生起,因缘的生起又会反过来牵制念头,这便完成了一次因果循环;因缘一旦断灭后,原本的事物也就不存在了,所以“有”又变成了“无”,但都不是“空”,“空”不会被缘起。阴阳两种性质不断对立,意念的波动不断生起,因缘不断地和合,于是幻生出天地万物,娑婆世界诞生了。能量沿着频率沉降的方向诞生出不可计数的、不同层面的“大千世界”、“中千世界”和“小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是一千个“中千世界”,一个“中千世界”是一千个“小千世界”,“小千世界”是一千个“小世界”,而一个“小世界”相当于一个银河系这样大小的恒星系,所以像银河系这样的恒星系在宇宙中就真的如“恒河沙”一般。我们所处的银河系有多大呢?根据天文学家的计算,银河这个恒星系统的直径是100000光年,中心厚度是12000光年,如果除去星际气体、星际尘埃和大量的星团和星云不去计算,光是像太阳这样的恒星就至少有1200亿颗,像地球这样的行星就更加不可计数了。问题在于,如此庞大的银河系却只是娑婆世界中的“一粒沙”,所以你就知道宇宙是多么的浩瀚无边了!当沉降的波动每当达到一个临界点时,就逐渐退化为不同频率的光;光的频率再次沉降,又达到一个临界点,并减缓为不同频率的音;接着,音波的振动再一次沉降,并削弱为物质。一切物质都是以无数极其细微的波动累积的方式存在着的,都在无时不刻的散播着物质波,只是物质的波谱并不像光和音波那样能够轻易的被人体感官所觉察,只能够凭借仪器来测定。所以您请看,物质不就是沉降后声音吗?声音不就是变慢了的光吗?那么由此看来,物质与光有分别吗?能量的沉降就如一条展开的卷尺,尺子的不同刻度标志着不同层次的空间世界,虽然世界与世界的景象不同,但是相互之间并非是完全断隔开的。事实上,“尺子”的每一段从来都是连续不断的,由始至终浑然一体、从未分离,尺子是不会因为有不同的刻度而从中断开的。  遍观诸经,于所有法中,我认为还是佛法对实相的了义最为通彻,不然孙中山先生也不会赞叹佛教是“智信”,谓之为“可弥补科学之偏见”。正如1979年商务印书馆印刷的《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中所说的:“如果世界上有一个宗教不但不与科学相违背,而且每一次的科学新发现都能够验证它的观点,那么,这就是佛教。”爱因斯坦曾经系统的研究过《易经》和《大藏经》,这位曾经左右人类文明进程的大科学家心里面非常清楚科学是具有局限性的,他曾经有过一句名言,他说:“当科学家们千辛万苦的登上一座座高峰后,却发现神学家早就坐在了那里!”例如:1915年的时候,爱因斯坦和弗洛伊德曾经一同拜访了当时欧洲最富盛名的异能人士沃夫?梅森,这个人善于通灵术、隐遁术、读心术和用意念指使他人等特殊能力。爱因斯坦和佛洛依德来到梅森家中,并且进行了一次轰动性的实验:佛洛依德在心中默默发出命令,命令梅森去卫生间拿一把镊子,走回来并拔下爱因斯坦的三根胡须;于是,梅森运用读心术立刻读取了佛洛依德的思想,果然走向卫生间中,取了一把镊子,回到房间并拔下爱因斯坦的三根胡须;而整个过程中,爱因斯坦就像被梅森施放了固定他的魔法,他根本无法凭借意志来控制自己的身体,于是毫无反抗的被梅森拔下了胡须,两位科学巨匠在钢铁一般的事实面前被惊得目瞪口呆。事后,爱因斯坦在他的自传中写道:“我知道很多人会无法接受,因为他们对这方面的信息接触太少了。多接触一些现在最前卫的科学发现,你就会慢慢明白,人类对宇宙、对地球和对人体是多么的无知”,“如果将来有一个宗教能够代替科学的话,那么这一学科唯一的就是佛教”,爱因斯坦随后又说到“我虽然不是一名宗教教徒,但如果我是的话,我愿意成为一名佛教徒。”  佛法是正知正见的正法。佛法跟亚伯拉罕诸教的区别在于,佛法是“缘起论”和“因果论”,而并非“神造论”和“主宰论”;佛法跟印度教外道的区别在于,佛法是“中观论”,而不是“常见论”和“断见论”。正如佛陀所讲的:“见缘起即见法,见法即见佛”。所谓“法因缘生”,就是指任何一个“因”都是“因”生的,任何一个“缘”也都是“缘”起的,横着讲那是无边无际,竖着讲那是无始无终,因缘互生纵横交错,错综复杂乃至无始劫前不可追溯。缘起当怎么讲?因缘幻生的法,皆是生灭无常的法,但是法法之间又相续不断,就像是瀑布的流水一样,前前逝去,后后生起,即生即灭,变貌不断;所以,从上下的角度来看,因缘之间是连续互为生灭的。再者,因缘虽然相生,但是因缘不会乱生。老百姓讲话“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类因只能够结出同一类的果,种瓜只能够得瓜,种瓜不能得豆。因此,善因必定结善果,恶因必定结恶果,果向因所顺,因果报应是丝毫不爽的!是故,从左右的角度来看,因缘之间又是具有种种无量差别的。第三,两个相互关联的因缘,总是同时出现,又总是同时消失的。《杂阿含经》云:“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以手拍球,是手先拍的球,还是球先碰的手呢?是先有的老师,还是先有的学生呢?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告诉我们: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等大、反向、共线、互为共存的。因此,当学生成为学生的时候,就创造了老师;当老师成为老师的时候,就创造了学生,这不就是因缘互为生灭的体现吗?世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离不开原因和条件;所以,那就意味着根本没有一个独立的造物者,或者主宰宇宙的上帝。总的来说,虽然因缘的差别是很大的、种类是无可计数的;但是,各自却都遵守着井然有序的法则,一丝一毫都不会错乱。
  看到这里,您有什么发现?您是否发现,因缘的作用不正是数学分支中的【混沌数学】所试图要描述的规律吗?混沌数学一个是用来描述决定论系统表现出的随机行为的概念,其特点是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比如:用正的拓扑熵定义拓扑混沌,用有限长的转动区间定义转动混沌等等。这门科学是1978年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一群青年学生,在研究动力学系统的时候发现的,最初的模型是一个“水龙头滴水系统”,学者们通过研究“水龙头滴水系统”开始认识到无规律事件背后的规律。表述混沌数学的一个常用实例就是【蝴蝶效应】,即“当巴西的一支蝴蝶煽动翅膀时,有可能引起两周后北美洲的一场飓风”。是故,混沌系统不是无规律的,它是由精确规律产生的貌似无规律的行为。所以,貌似复杂的、无模式的行为,而实际上具有简单的、确定性的解释;当自然之定律的结果看上去毫无无模式时,其实定律依然存在,混沌是隐秘形式的秩序。因果的秩序无法被随意干预或消除,该什么时候报,就什么时候报;该得什么报,就得什么报,没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其他的宗教中都有一个全知全能的造物主,造物者是“一把手”,世界都是它创造并深入其中体验的,所以“造物主”说的话就好使、算数,“造物主”可以去干涉因果。但是佛教则不同,因为佛教并不是“创造论”,更不是宗教,而是确实的教育和训练;所以,诸佛菩萨虽然已经取得了成就,但是仍然无法去干预众生的因果。如果佛能够代替我们来觉悟,那么事情不就简单了吗?干嘛还要讲经说法费这么大的周折呢?《佛说造塔功德经》(大一六?八○一中)中有一段经句就是讲佛陀讲法受限于因缘的,经文的记载写道:“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要知道,这段经文的背景发生在佛法的【像法时代】,而佛陀在世的时候称为【正法时代】;像法时代开始于世尊阳寿快尽的时候,于是人们开始大量的建造佛像,修福不修慧的、做表面功夫的修行人开始多了起来,于是佛法便进入了像法时代。上面这段经文讲的很清楚。“诸法因缘生”:一切方法和事物都依靠因缘才能够生起,没有缘,法便不能够生起;“我说是因缘”,佛陀出生之前没有佛法,佛法灭尽之后亦没有佛法,“我”来地球上讲授佛法,是因为我们共同赶上了这段佛缘;“因缘尽故灭”,缘分尽了之后便没有佛法了,没有佛法是因为这段佛缘断灭了,没有这个清净法缘了。佛要想度众生,那也得依靠佛缘,佛缘灭断后,众生就无缘得度。不是诸佛菩萨想度谁,就能够度谁的,要想得度就必须赶上有佛缘的时代,这也是离不开因缘的。所以,希望大家多看经、多听法、多结清净法缘。  目前网络上有很多通灵信息都在宣扬“高我”、“全我”、“神我”、“梵我”、“神性意识”、“源头意识”或“无限太一创造者”,皆是把阿赖耶识持守的身见当成了根本,其实说白了这都是外道理论,都是邪说,不是正法,与佛法皆是二而不一的。现在很多朋友都在迷信西方人的觉醒言论和银河联邦的通灵信息,以为自己抓住真理,以为自己觉醒了;殊不知,自己却陷入到了新的“见知坑”中。很多人还是停驻在表面和肤浅中,眼里看到的只是天上那些乎忽来忽去的飞碟,关注的还只是能不能够把自己修成光体生命。而真正的诸佛菩萨们都已经化为了人身,菩萨不在天边,就在你我中间,外表与常人无异,就像印光大师那样的大势至菩萨再来。解脱生死的方法就在那里,而人们却视而不见,继续沉迷于表象,这是多么的可悲!古德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生不向今生度,更待何时度此身?”真正的觉醒就是佛法,其实佛法已经将一切事情都讲得很清楚了,而且没有任何的迷惑和半知半解。《大日经?疏六》曰:“法从缘生,即无自性。若无自性,即是本来不生。因缘和合时,亦无所起。因缘离散时,亦无有灭。是故如净虚空,常不变易。”我们来一句一句解释。第一句“法从缘生,即无自性”:世间的一切诸法,都是通过因缘和合的作用产生的,所以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永恒创造体验的造物主;“若无自性,即是本来不生”:如果世界上没有一个永恒存在的、永恒体验的“神性意识”,那么所谓的“我”本来就是不生不有的,没有所谓的“自我”和“高我”,实相无我;“因缘和合时,亦无所起”:既然没有“自我”和“高我”,那么因缘在和合时也无法对“空无”产生作用;“因缘离散时,亦无有灭”:既然无我,那么因缘在离散时,“空无”也就不会有所断灭;“是故如净虚空,常不变易”:“高我”和“自我”都是“有”,而本真就像是清净的虚空那样,它能够发挥妙有的作用,但它本身却不是“有”,因此才能够恒常而不变。  当事物产生之后,事物间是从通过因缘来相互作用并维持存在的,因缘使得事物永不停息的流转和变迁,这样的循环往复没有终止,于是形成了轮回。在事物产生之前,因缘也是不存在的,那么事物之初又是如何诞生的呢?《大佛顶首楞严经》说:“因妄有生,因生有灭;生灭名妄,灭妄名真。”本真是不生不灭的,有生有灭的就是生死,生生死死的就是轮回。念头一旦产生,阿赖耶识便瞬间就出现了,阿赖耶识是个妄心,它持守身见,认为有“我”,所以人就迷了,这就是佛经中讲的“一念不觉”。什么是身见?迷了怎么讲?“身见”就是认为有“自我”,有“神我”,有“高我”,有“全我”,有“源头意识”,乃至于认为“我”就是那个无限创造、无限体验的造物主,这是阿赖耶识持守身见的结果。这个阿赖耶识非常的细微、速度极其的快速,它出现的频率也极高,每秒钟至少可以达到百千兆次的生灭,一经生起出现便立刻消失掉,前前将将寂灭、后后即即生起,一念接着一念,于是一个连续存在的“我”就出现在这里了。但是,因为这个念头太快了、太细微了,所以你根本无法觉察到它,就像是一部动画片一样,一帧帧的图像疾速串联变成了一部电影,而你却把这个连续生灭的过程当成了“自我”。  人活一天,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感觉自己今天也没想多少事情,最多最多也就是生起了几百个念头吧。事情真的是这样吗?《菩萨处胎经》中有一段弥勒菩萨的讲话,讲的就是念头生灭的频率,佛陀曾经问弥勒菩萨“一个念当中有多少个细念组成”?弥勒菩萨回答说:“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百千是个叠数词,相当于十万,“三十二亿百千念”就是三百二十兆,32后面有17个0;弹一下指头的功夫,不到一秒钟的时间,一个稍微粗一点的念头就由这么多个细念组成,在这段时间中已经有0000000个念头生起后又断灭,你想想这个速度有多快,光速也赶不上!这还是大概说的,还不是个精确的数字。如果将“一弹指”换作是一天呢?《摩诃僧祗律》卷十七是这样记载的:“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一刹那间世间一切事物就都生灭变化了,只是它的连续性和迅速性让你无从觉察,如《景德传灯录?僧那禅师》所讲:“无一尘许间隔,未尝有一刹那顷断续之相”。因此,世界上有什么事物是恒久不变的呢?身体吗?爱情吗?一颗恒久远,钻石永流传吗?真可谓是“刹那无常”啊!!《菩萨处胎经》中的这段话,还没有说完,整句是:“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皆有识。”“念念成形”是指,数以千兆计的细念不断生灭相续,这个意念连续累积的结果就是幻生出了这个宇宙镜像,形成了有名有形的事物。“形皆有识”怎么个意思?“形”就是“名色”,就是看的见的物质和看不见的物质;凡是有形象状态的东西统统都有见闻觉知,统统都有受想行识,换句话说就叫做“万物有灵”。您相信万物有灵吗?书文记载:“花能解语,玉能生香”,这并非是古人的痴人说梦,现在这已经不再是一种说辞了,而是有确实的科学实验作为依据的。
  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这几个例子:  一个是日本IHM研究所的江本胜博士做的实验《有感知的水》。实验中用高速摄影技术来拍摄来自世界各地的水的结晶,研究人员发现,当带有「善良、感谢、神圣」等美好信息出现时,水就会结晶成美丽的图形;而当带有「怨恨、痛苦、焦躁」等不良信息出现时,水的结晶就会呈现出离散丑陋的形状。而且无论是文字、声音、意念等,都带有讯息的能量。  另一个有代表性的实验,是美国中情局的测谎专家克里夫?巴克斯特于上世纪70年代做过的一次植物心理学实验,这次试验可以有力的证明植物具有意识感知能力。日,巴克斯特将培训审讯人员的测谎仪简单改装后连接到房间里一颗龙舌兰科的龙血树上,因为当人撒谎时皮肤电阻会突然降低,所以他设想当水从流到叶子时电阻也会降低,于是迦伐尼皮肤测量区就能够捕捉到电阻的变化曲线。开始时,巴克斯特只是无聊的想看看给植物浇水从根到叶需要经过多长时间,当他观测得到的锯齿曲线与人高兴时的反应曲线相同时他改变了主意,转而想弄清楚植物是否具有像人一样的心理静电变化。当浸泡在温咖啡中的叶子没什么反应的时候,他突发奇想的在心理面暗示自己:“我将要烧掉那个植物的叶子”,他不知道为何自己会想这么做,这个怪想法令当时的他也感到诱惑;但就在此时,测谎仪的表头突然猛烈的颤动起来,而此时的巴克斯特并没有任何动作。巴克斯特并不是一位循规蹈矩的科学家,他意识到似乎正是他心中的念头引发了植物电阻的变化;接下来,为了证实这个大胆的假设,巴克斯特先生开始进一步小心的求证。他飞快的跑出屋子,从另一间房中取回来火柴并在龙血树旁点燃,当火柴被点燃时测谎仪指针的摆幅突然达到了最大,甚至已然摆出了量程。随后,巴克斯特又同自己的伙伴重对莴苣、香蕉树、洋葱等20余种不同植物重复了自己的实验,他是这么评判实验结果的:“只要我们试图烧掉叶子,就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如果仅是假装去烧叶子,植物就不会有反应。植物可以区分你假装的行为和真实意图。”此外,巴克斯特还设计过一个海虾的实验,每当一只海虾被丢入热水后植物的活动曲线便急剧上升,因此他推测这些相同的实验结果并不是一种偶然结果。在耶鲁大学的另一组试验中,他当众碰触桌面上的蜘蛛,在蜘蛛爬行前植物便能对蜘蛛即将做出的行动产生反应,这些实验现象都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植物的超感能力。为了进一步研究植物的感知能力,巴克斯特让一名学生在一株植物的面前将另一株植物杀死,然后令这名学生混在几名学生中间。他让学生们穿着相同的衣服,都戴上架面具,并走向活着的那棵植物,结果只有“凶手”靠近时植物才表现出极为强烈的恐惧波动。  佛经中有一本《解深密经》就是专门讲解唯识论的,因为阿赖耶这层意识实在是太细微、太深邃、太稠密了,所以一般人根本觉察不到,也理解不了。现在我们已经把这个情况写出来,你一看就应该懂了,打这起你就算是解悟了,但是还没有达到证悟,当然我是凡夫,我也没有证悟。本节文章看到这里你就已经解惑了,回过头来问问自己:我们是谁?众生是从哪里来的?《杂阿含经》卷六(大二?四〇上)云:“佛告罗陀,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不增不减经》也说:“即此法身过于恒沙无边烦恼所缠,从无始世来,随顺世间波浪漂流,往来生死,名为众生。”这段经文已经讲的再清楚不过了,法身为烦恼所缠,在梦中往来生死的、颠沛流离的、无有出期的就是众生。《华严经》中又讲了:“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虽然我们现在还不是佛,但是人人都具有佛性啊!举个例子来讲:俺们家孩子去电影院以前可好了,如来德相皆为具足,怎么去看了一场电影就成为凡夫了呢?回不来了呢?你跑电影院里来看电影来,买一张票就可以入场随便看,哎呀妈,电影老好看了,迷住了;一集接着一集播,播完一集还播一集,于是你就死了一次完事再投生;电影还播,你还看,于是再死再托生,这就是六道轮回。在每场电影的间隙都有一个休息时间,这就是【中阴身】,这时的你可以选择回家,回归阿弥陀佛的清净本性;但是,众生往往都痴迷于上一集故事中的内容,不肯放下,一直贪著、执着于过去的那个幻象,所以不能够立地成佛。那么,那些下地狱的人是怎么回事呢?看电影的时候干坏事了呗!让人家保安给扣下了,关屋里呆着呢。罚了5万块钱,罚蹲了仨小时,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完事儿又拿大顶一个钟头,惩罚完了送回去又接着看电影了呗!还是迷而不觉啊!觉了不就不是凡夫了吗?!
  今天我们聚在一起讨论这个话题,并不是在搞发明创新,因为这些对宇宙的认识遍布于先人的典籍,需要我们做的,仅仅只是将它再次从土里面刨出来。幕后势力虽然在公开场合大肆地鼓吹唯物主义,但是他们本身却非真正的唯物论者,《黑客帝国》的编剧和导演显然也是懂得“人生虚幻”的道理的,这部电影吸收了奥地利数学家哥德尔在1931年发表的一篇题为《论《数学原理》及有关系统的形式不可判定命题》的论文思想,讲述了尼奥不断觉醒于现实,突破自我、拯救人类的故事。电影在印度教颂歌的配乐下充满着世界虚幻、因果报应、涅盘重生等元素内涵,而且每个人物的名字都不是随便起的,都能在神学中找到原意所指,比如墨菲斯(Morpheus),指代古希腊神话中能够改变梦境的梦之神;塞拉夫(Seraph),指代职司守护的六翼天使;梅洛文伽(Merovingian),指代了背叛天界的堕落天使;女主角崔妮迪(Trinity),指代了基督教中圣父、圣子、圣灵的“三位一体”;最大反面角色史密斯(Smith),指代信仰“混乱之治”秩序的路西法哲学;而主人公尼奥(Neo)则指代了“基督的救赎”,请看“Neo”这个单词,它对折之后就变成了“One”,“The one”是被选中的人。影片《黑客帝国》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母体”,“母体”的英文是“Matrix”,这个词汇在数学中代表“矩阵”, 电影通过借用各统计数据相互关联的概念,很好的解释了物质世界是基于代码制造世界的数学逻辑。“母体”是一个巨大的互动网络,连接着无数人的意识,它无处不在,喝的水、呼吸的空气都是“母体”,电影中人物麻痹的生活在被“母体”所模拟创造的一系列程序中,而人们对于出生没有选择角色的权利,对于自身的存在和处境也没有过多的疑问。电影中“母体”之外世界被称为“真实世界”,是由1%的觉醒者所组成的人类社会的残余,电影中的名字叫做【锡安】,即“Zion”,典故出自于犹太教中的“救赎之地”。殊不知,这些所谓的觉醒者和锡安亦处于另外一重“母体”中,所以是矩阵包裹着矩阵,所以才能够有男猪脚尼奥在最后一集里第三次觉醒的那一幕。佛典中常常将“无明”比作“乌云”,将“自性”比作“阳光”,凡夫因为粘着事物的假象而颠倒妄想、玷污了本性,变成了脏玻璃,所以才成为了凡夫;正如太阳被乌云所遮蔽了一般,故而不能显发神用。然而玻璃再脏,它的本质是不变的,脏的只是外面的这层土;不管乌云多么厚,如何遮盖了太阳,太阳仍然是在那里的,阳光从未少一分一毫,所谓“在凡不减,在圣不增”,光明的本体是恒常不变的。这部电影开始时有一个场景,讲的是“真实的”人类世界被乌云所笼罩,机器们通过制造乌云来遮蔽阳光,最后一集中尼奥取战胜了对手,于是乌云自动被驱散了,人类重获了自由,这一段场景其实就是在借用佛教中“无明遮蔽自性”的譬喻。《黑客帝国》这部影片的宗教气氛浓厚、哲学寓意深远,故不应走马观花的看个热闹。  《金刚经》中有句名言,为人所熟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物质世界根本是假的,一切都不过是心念妄想产生的幻象,有什么看不破呢?看到这里,有朋友就会问:“既然物质是假的,一切都是假的,那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是真的吗?”有!事物之间的关系就是真的,它是客观的,是实在的。现代应用数学中有一个分支学科叫做【信息论】,最初时用以研究信息熵、通信系统、数据传输、密码学、数据压缩等问题,信息论始于撰写的《通讯的数学理论》和《在噪声中的通讯》等几篇论文,它的创始人就美国著名的数学家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信息论学者认为,物质、能量与信息是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物质与能量学现在已经很深入的地被了解了,而人们对信息的认识才算起步阶段。那么,信息是什么?它又是以何种方式存在的?它有着怎样的作用?学者给出的定义是:信息是事物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具有以下四种性质:客观性、广泛性、完整性和专一性。(1)、其客观性表现在,它不是由意志所决定的,但它与人类思想有着必然联系;(2)、其广泛性表现在,四维空间被大量信息子所充斥,到处都有;(3)、其完整性表现在,每个信息子不能够单独决定任何事件,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信息子规则排布为完整的信息,才足以使确定事件发生;(4)、其专一性表现在,每个信息决定一个确定事件,但相似事件的信息也有相似之处。随着信息学的发展,在新观点的基础上一个一元多阶的理论体系被建立了起来,这就是【唯信息论】。唯信息论把包括维序、物质、生命、意识、星系和宇宙内的万物通通归纳到信息N阶的框架中,信息0阶是元信息,信息1阶是维序和超弦,信息2阶是物质和能量,信息3阶是生命,信息4阶是心智,信息5阶是心智星球,而信息6阶是心智星系,信息7阶是心智宇宙,0-7阶的整个和谐演绎过程成为宇宙的一个循环。其实,这个事情没有必要划分的这么细致,佛法讲的更简单、更概括、更生动、更鲜活、更加贴近生活,这种事物间的因果关系就叫做【业】,业所产生的驱使事物发展的作用就叫做【业力】。人的身、口、意都能够造业,身业就是行为,口业就是言语,意业就是念头,你只要稍微动一动念头立刻就被阿赖耶识记录下来了。你想干点坏事,还认为没人知道,这可能吗?你能够瞒的了谁?《华严经》云:“一切诸果,皆从因起,一切诸报,皆从业起”。业是组成因果关系的唯一因素,不造业就不会有因果啊;同样,造业就一定要承担后果,你以为把人家肚子搞大后再随便堕个胎就完事了吗?造了杀生业,冤亲定然找你!业是众生在过去、现在和将来所做出行为的结果的集合,所以,业力就不单单只是作用于过去世和现在世,还会生生不息的延伸到未来世。《大宝积经》如是讲道:“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业力的计算是圆圆满满的,果子又大又甜是自作业,果子又苦又涩还是自作业,有因必有果,果向因所顺,有果必现前。该什么时候报,就什么时候报,时候不到都轮不到,时候一到则无处可逃,一丝一毫的欠账都没有!  本节内容就要更新结束了,现在您可以返回去好好的审视一下我在第一自然段中的讲话了:什么是真实?真实该怎么定义?触觉?嗅觉?味觉?还是视觉?你是否会觉得自己生活在半梦半醒之间?你知道有些事情,虽然你无法解释,却能感觉到这个世界很不对劲,但你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你曾经做过一种梦,仿佛实实在在的发生过,分分秒秒都真真切切,正如此时一般……要是你醒不过来呢?你又该如何分辨梦境与真实?永嘉大师在《证道歌》里面说到:“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六道轮回是场梦啊,一觉醒来后才发现是空!虽然这是一场梦,虽然一切都是假的,虽然我们终日都在吃饭,却从未吃进过一粒米;但是,你在梦中吃的苦头儿却都仿佛是真切的,生、老、病、死、杀父仇、夺妻恨、求不得、爱别离、怨憎会、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哪一个不像是真实般的发生过呢?!这一切梦幻都是无常的啊,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没有什么美好是青春永驻而不变的,一切都有成、住、坏、空。你知道是假的就完了吗?一顿不吃,你也会饿;不喝水,你也会渴;一板砖乎脑瓜子上,也会哗哗流血,该怎么疼,你还是怎么疼,一点都不能够少受。知道六道轮回是场梦就能够醒过来吗?问题在于,你不去学佛,你就醒不过来呀!只有学佛才能够让你醒来!你要学佛,大家看完这篇文章后,建议大家都去关注佛法,决定不要浪费你这个人身。  本节结束前,最后来总结一下吧。爱因斯坦说:“时间、空间和物质,是人类认识的错觉”,“真实是一种幻觉,纵然持续一致。”至此,人生的真相已经揭开,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找到了,没有谁创造了谁!我们生活在一个“真实”的物理幻象中,我们生活在梦中,我们是做梦的人,这个梦促使我们相信我们是个人,而不是全部。而事实上,没有所谓的“我”,轮回中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我”,这一秒的“我”跟下一秒的“我”不一样,这一世的“我”跟下一世的“我”又不一样;“自我”是在因缘的作用下,心念所投射出的系列幻想,并且以分别感来对待其他不同幻象的“自我”。我们是同一个本性下的不同幻想,我们是一切,拥有无限的智慧,一切都在其中;除此之外,财富、美女、荣誉、权利等等都是基于这个真理在幻境中得到的虚像。尼古拉?特斯拉关于佛教思想中“我是虚空”的一段叙述,我认为在这里值得引用:“真的!我们是不同的事物,我们就像在主观时空里遨游的一列波,当这列波消失时,我们什么也没有留下。没有个人,我们无法在波的海洋里辨认出属于自己的那列波,只有波的系列幻想,一个接一个的幻想。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不一样,我只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存在,但它们又各不相同。这个系列就像一部电影似的,只对连续系统产生影响。这绝不是我对真实生活的主观臆断或错误理解!”一个人一旦觉醒,从此这个人以后的人生都将是明晰的。显然,晚年的特斯拉终于彻底明白了世界和人生的真相,他说:“我将不再为眼前工作,而是将来!”那么你呢?你已经准备好改变了吗?  《迷惘者往事书》第三章第一节更新结束,为了更多人的觉醒,为了很多人的解脱。
  只是转载的话就不喷了  
  马克  
  支持一下  
  艾玛,看滴窝累,不知是窝理解能力太差总觉得枯燥生涩,还是楼主总不愿深入浅出讲得易懂点儿,窝还是溜吧…  
  期待下文  
  写得太好了,是转载的吗?  上面提到的所有东西我都有考虑过研究过,没想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知音。  “《迷惘者往事书》第三章第一节更新结束”,这书出版了吗?
  《迷惘者往事书》在网上找到了,会慢慢拜读。但也许,我比作者走得更远,所以什么都懒得讲了。
  想问一个关于否定这个世界物质性的一个问题:一颗子弹射向一位高僧,这个高僧只是默念子弹只是幻想,就能化解眼前的危险吗?
  @清风扶竹44 18楼
15:16:00  想问一个关于否定这个世界物质性的一个问题:一颗子弹射向一位高僧,这个高僧只是默念子弹只是幻想,就能化解眼前的危险吗?  -----------------------------  心能转物,即同如来。没几个人有这样的证悟吧。另外,你引用的前提值得商榷,世界又不是完全物质性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物质性的本质是空性,无自性,因缘和合而生,因缘离去而散。
  记号   太深奥的我也不懂 两处细节待完善:   1、原文:“因为一个端坐在天上的上帝,很明显是不存在的”—— 别的宗教也没这样认为。  2、原文:“弹一下指头的功夫,不到一秒钟的时间”——结合下文的时间概念 换算得出 1弹指=7.2秒
  挺好 结合许多试验、理论
能自圆其说
  救命呀!苍天啊大地啊!太难以想象了,黑客帝国是真的?  哪天有时间好好仔细研读一番
  虚空凝神--无忧  茫茫虚空,来去无踪。  但观于内,身心放松。  杳杳冥冥,恍惚相同。  呼吸微起,绵绵无穷。  聪明罢黜,肢体消融。  无内无外,同于大通。  则神凝,方自恋吸。   神既凝入炁穴,则神自恋炁。神炁相合,则炁自然恋神矣。   诸位,还在的注意听了  无忧将会将凝神之法授予诸位  神乃使炁主,炁乃添年药  有神无炁必死,有炁无神可生  神行则炁行,神住则炁主  若欲长生,神炁相注  修行第一步,凝神  第二步,入炁穴  所以,无忧将第一步法诀凝神授予诸位  诸位若用心做功  何日得见性光,一切自会明了  大家姿势随意  从头到脚放松到极致  深吸一口气  记得五字诀:细,长,深,匀,慢  在呼出来  也是五字诀  伴随的是呼气之时全身放松到极致  如此不断的吸气呼气  全身就会放松到极致  但,这只是前期步骤  接下来才是真正根本功夫  眉心进去有一地方  闭眼之时一片虚空  诸位,此时就盯着那片虚空  当全身放松到极致之时,在盯着眉心进去的那一片虚空  微微呼吸  就在那片虚空中  不知呼吸从何而起,亦不知往何而终  切记,放松到极致,方才回照  并且,时时要从头到脚放松  微微呼吸  神凝则精气聚  神不凝,精气不聚  此乃修行第一步:虚空凝神  若有谁能虚空凝神,见着性光  就可以前来追随无忧了  但,虚空凝神法诀虽然容易,但也很难  切记,一切念头都要放下  不然,功夫进步,容易陷入幻境  那时节,神仙难救喔  切记,是全身放松到极致  再凝神虚空  运起微微呼吸  循环无端  一心一意,不起妄念  快的,当下就能有气感  慢的也慢不到哪儿去  这就是虚空凝神法  其他舌顶上颚  涵眼光  凝耳韵  死心入定,凝神入虚  功夫快的不可思议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span class="count" title="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父母邀请朋友参加婚礼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