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维加斯集团军人集团为什么对中国的戒心那么大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佛教和缅甸政治发展.pdf 5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00 &&
佛教和缅甸政治发展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上海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佛教与缅甸政治发展
姓名:岳宗凤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国际政治
指导教师:赵银亮
佛教在缅甸历史上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在缅甸政治发展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缅甸的政治发展中,各种利益集团基于不同的目地和原因对缅甸的政治转型施 加各自的影响。但人们往往只是关注国际经济和国内政治集团推动的政治变革, 容易忽略一个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在这场变革中的影响。其中,佛教是促进其政 治转型非常重要的动力因素。
自上世纪60年代军人通过政变建立军政权后,缅甸的民主政治运动峰峦叠 起,导致国内经济衰败、民生困苦,国际社会经济制裁、政治孤立.在这样一个 严酷的社会现实里,作为有至高影响力的佛教给予民众以传统的宗教关怀,以其 慈悲的理论化解双方的冲突,创造一种和平的社会氛围。同时对民主运动推波助 澜,积极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在政治发展中起到其他因素不可比拟的推进作用。 在缅甸政治发展中,佛教因素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第一,作为有悠久佛教文化历 史的佛教国度,任何人都无法抹杀佛教在历史发展和政治发展的影响力。第二, 佛教在缅甸政治进程中的功能是非常显著的,可以影响法律的制定和执行,甚至 宪法都受佛教的影响。对于在政治动荡和民族冲突中的缅甸来说,佛教还能凝聚
民心,提供民众的向心力。并且提供非暴力的和平资源,缓和冲突双方的紧张关 系等等。
当然应该指出的是佛教只是缅甸政治发展中众多因素中的一个,我们不忽视 佛教因素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他因素对缅甸政治进程的影响。尤其是缅甸政治 转型的最大障碍一由军人掌握的军政府,包括民盟在内的其它政治势力都相对它 来说弱d,:fl/多,基于自身利益的需求和对转型后其地位的不确定性,迟迟不肯向 文官政府移交权力,使缅甸的政治进程举步维艰。 关键词:政治转型佛教民主化
statusintheBurmese
Buddhismhas extremelyimportant
history,playing certainrolein
politicaldevelopment.In
interestexerts
influencebasedonthedifferentitem and special group respective
place thereasontoBurma’S
reform.Butoften concernedaboutthe
peopleonly
theinternationalanddomestic politicalchangepromotedby
politicalgroups
ofthetraditionalcultureofanation’Sinherentinthis and
factorswhich
motivating
them,Buddhismveryimportant transformation.Among
transition. promotepolitical
soldiershadestablishedthe
militaryregi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中国大众为什么富不起来
&& &【大军网编者按:由于上传问题和网络故障,新文集迟迟不能上传,影响了网站内容的更新,请读者原谅。
美国近来决定在澳大利亚驻军,拉开了中美冲突的又一幕。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对抗最后会出现什么结局,令人担忧。请关注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文章以及南德公司的文章。】
美国与中国的冲突
中国人为什么富不起来?
北京大军智库经济咨询公司 编辑
仲大军:骑虎难下的中国债务
仲大军:如履薄冰的欧债救援计划
余永定:中国不会为欧元区纾困
余治国:欧元的选择只有早死或迟死
仲大军:中国人为什么富不起来?
郑永年:大众民主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马哈蒂尔:欧洲国家都失败了
理查德:自由市场理论只能用来骗骗白痴----资本主义接近转折点
冼岩:为什么外资能够掌控中国股市节奏?
刘卫敏:创造公平正义的经济秩序
[美] 约翰卡西迪:华尔街到底有什么用?
天军:中国强国基石的十三项尖端军事技术
希拉里:美国的太平洋世纪
兰德公司:美国与中国的冲突
郦菁:美国社会运动兴衰的秘密
张军:为中国经济转型声辩
郎咸平:在沈阳的演讲
谷吾:大国崛起的逻辑与思维立场
吕锟哲:牛王堆考古新发现孔子临终遗言是个假消息
丁秋龙:孔子是全世界最早的经济学家
丁秋龙:孔子寿终录
微飞骑:新青年的兴起与老顽童的挣扎
由孔庆东教授被支持想到实施民主化的新方式
朱苓:艾未未是瑞士打造的品牌
尹鸿伟:缅甸骤变 中国何为
郑永年:南海已输掉
中国还活在梦中
李凌:三垄断导致苏联解体
陶梦清:鲍惠荞为什么离开庄则栋?
熊蕾:回望知青
李津生:重返北大荒
薄小莹:再读父亲薄一波
--------------------------------------------------------------------------------------------------------------
骑虎难下的中国债务
北京大军智库经济咨询公司主任 仲大军
&&& 中国地方债终于开口子
在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债两年后,中央政府终于开始让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并有可能由四个试点省市过渡到全国各地。&&
日,国家财政部发布通知,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在上海市、浙江省、广东省和深圳市试点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在同时下发的《2011年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办法》中,财政部要求地方政府建立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其主要内容如下:
地方政府债券实行年度发行额管理,2011年度发债规模限额当年有效,不得结转下年。试点省(市)发行的政府债券为记账式固定利率附息债券。2011年政府债券期限分为3年和5年,期限结构各为发债规模的50%。试点省(市)应组建本省(市)政府债券承销团,承销商应当是年记账式国债承销团成员,原则上不得超过20家。
试点省(市)政府债券应当在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进行集中登记、托管,债券发行结束后应当及时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债券市场上市交易。
《办法》还规定,2011年试点省市政府债券由财政部代办还本付息,试点省市应当建立偿债保障机制,在规定时间将财政部代办债券还本付息资金足额缴入中央财政专户。试点省市需提前两周向财政部报送债券发行计划,并于发行结束后两周内报送债券发行情况,且要及时披露发行结果。
&& &各地债券的用途
自2009年开始,地方政府债券开始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2009年至2011年,全国人大每年批准的地方政府债规模均为2000亿元。部分省市使用债券的情况如下:
上海2009年76亿元地方政府债券资金用于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4.6亿元,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9.25亿元,生态建设工程56.35亿元,其他涉及民生的项目建设5.8亿元。
陕西2009年获得的68亿地方债券资金投放的重点是公益性建设项目,省级的30.23亿元将全部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其余37.77亿元全部转贷市(区)。 
甘肃省2009年获得65亿地方政府债券,省级留用43.4亿元,分别用于弥补年初预算项目缺口资金16.9亿元,安排中央新增投资公益性项目省级配套资金3.3亿元,其他建设项目资金23.2亿元。资金主要用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生态建设、水利建设、交通建设、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其他涉及民生的建设项目支出。其他的21.6亿元转贷各市州。
浙江省2009年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82亿元,其中计划单列市宁波15亿元,其它67亿元全部用于市县建设的67个项目,其中保障性安居工程0.45亿元,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0.3亿元,铁路、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47个项目62.48亿元,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等社会事业基础设施8个项目1.95亿元,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工程7个项目1.47亿元,其他民生工程1个项目0.35亿元。
广东省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总收入的七分之一,所获得的地方债券大约二百亿元,主要用途是保民生的建设。
&&& 海南省2010年所获得的25亿元地方政府债券主要用于廉租住房、经适房改造等用途。
新疆2009年将有55亿元的地方债券获准发行。这笔债券所募集的资金将用于全疆农村公路建设、廉租房建设、学校和医院的抗震加固预算等。
&& &地方债务状况和发债背景
地方债务已是个老问题,多年来一直流传着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数字和负债状况。2009年,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出台四万亿的刺激经济计划,这一计划极大地刺激了地方政府的举债动机。从2008年之后,地方政府的举债规模急剧扩大。
根据中国《预算法》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但由于各地为追求经济高速增长导致资金需求巨大,地方政府不得不通过设立各种融资平台来弥补资金缺口。
日,中国审计部门首次披露备受社会关注的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通过审计调查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截至2009年底这些地方的政府性债务余额竟然高达2.79万亿元。如果说这仅仅是暴露出的冰山一角,那么全国到底有多少地方债务呢?
2011年3月至5月,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机关4万多名审计人员,对31个省市自治区和5个计划单列市本级及所属市县三级地方政府的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审计了25590个政府部门和机构、6576个融资平台公司、42603个经费补助事业单位、2420个公用事业单位、9038个其他单位、373805个项目,共1873683笔债务。审计结果是:
截至2010年底,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万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09亿元,占62.6%,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23369亿元,占21.8%,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16695亿元,占15.58%。
在2010年底的这10.7万亿元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中,有51%共计5.48亿元是2008年及以前年度举借的并用于续建2008年以前开工项目的,其余的5万多亿元是年两年间形成的。
两年之间,地方债由5万多亿增加到10万多亿!其增长速度惊人!相比之下,中央财政的债务余额在2009年底有6万多亿元,2010年末估计达到7万亿元。中央和地方的债务加起来总计达到近18万亿,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大约45-50%。这种债务比例标志着中国的债务率已进入预警阶段。
审计部门发现:2009年地方债务增长迅速,在审计的18个省、16个市和36个县本级的2.79万亿元政府性债务中,2009年以前形成的债务余额为1.75万亿元,当年新增1.04万亿元。在这些新增债务中,仅有8.9%用于中央扩大内需新增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相当一部分用于建设2008年前已开工的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
审计部门还发现部分地方政府偿债压力较大。从债务余额与当年可用财力的比率看,省市两级和西部地区债务风险较为集中,有7个省、10个市和14个县超过100%,最高的达364%。
明年将迎来地方债还债高峰期,债务到期额预计将达到4.6万亿元。面对如此庞大的债务规模,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倍感压力,为寻求填补债务缺口的办法,地方自行发债无疑成了解决问题的应急办法。
&& &地方自主发债的意义与风险
面对暴涨的地方债务,中央财政已经无能为力,而商业银行出于对风险和收益的考虑,也轻易不肯伸出信贷之手。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靠地方政府自己发债来应对还债问题。这就是地方自主发债出笼的主要背景。
允许地方政府自行发债,对于地方政府无疑于一场对紧箍咒的松绑。地方债券这一融资渠道,为保障房建设等资金需求找到了途径,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内需保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2009年至2010年中国经济之所以出现一片红火,与政府负债拉动经济有极大的关系,但是仅靠中央财政的力量难以适应各地的发展需求,让地方财政自行融资调剂财政资金,可以更加灵活地促进经济活动,适应当地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灵活性,对于僵死的财政体系有建设性作用。
&&& 但是,负债经济存在着诸多弊端,完全放开地方发债管制更有极大的风险,其问题主要有这样几方面:
第一,靠负债刺激经济难以长久,到一定时候经济增速还会降下来,使经济增长出现大起大落。回顾2008年之后的三年间情况,中国经济像坐过山车式地忽低忽高。当一波剧烈的财政刺激之后,通胀出现,经济减速。
&&& 以表明制造业活跃度的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例,2008年12月份PMI指数降低到41.2,2009年12月份跃升至56.6,2011年10月份PMI指数又降回到50.4。
负债经济的危害在于,当经济被推上一个高度后,如果没有持续的债券支持,经济就会掉下去。如果想持续维持经济规模和增速,就必须继续借债,扩大债务规模。久而久之,债务规模逐渐庞大,超过了本国或本省还债能力,风险就会出现。到头来,不仅经济运行会出现更大的下跌,还可能伴随恶性通货膨胀。西方国家已经有先例在前。
第二,当债务规模达到难以偿还的时候,各种金融风险都会出现。这种状况已经在西方国家上演了。从美国华尔街公司倒闭潮,到最近一些美国州政府财政破产,无一不与透支负债有关。
第三,地方债券大于国债有可能造成国家管理上的混乱和分裂。当一个国家出现过多的地方债而不是中央财政的国债时,地方问题会凸显出来,甚至造成国家内部的分裂。
最近欧盟国家出现的问题就是典型的案例。欧盟统一了货币,但没有统一债券管理,各国随便发债,结果就造成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危机。这种状况要么将欧盟拖入解体,要么将欧元区分崩离析。中国必须及早看到这种前景。如果允许地方债大大高于国债,其最后的结局可能比欧盟还遭。
&&& 骑虎难下的中国债务
总之,财政放权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又可能由于软约束的问题使地方各自为政,尾大不掉。出了问题往中央财政推,债务风险向中央财政转移。
地方政府性债务受到普遍担忧还有制度和体制的原因。先行试点的四个省市的地方政府条件相对较好,其他绝大多数地方政府尚未具备较完善的发债条件,即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治理模式,在机制上缺少预算的民主和支出的公开透明。
财政部目前的做法也受到质疑:允许地方政府发债是财政体制上的大事,是否需要全国人大进行审议和批准,在立法程序上获得合法化?在地方债的发行额度方面,是否也需要经过地方人大的审议和监督,是否应纳入地方年度财政预算?如果缺少这样一些体制性的约束,那就很容易出现乱发债的道德风险。
地方政府自主发行债券是个新事物,它的风险控制还需要深入研究,它对宏观经济方面的影响更需要有理性高度的认识。希腊、意大利等国都是前车之鉴,中国需要引以为戒。
今年6月,云南城投贷款和上海申虹城投贷款出现问题,引起人们对城市投资债务的关注。这种债务风险一旦发生,很快就会导致地方债的发行困难和流标,甚至遭到抛售。所以,地方债的自主发行绝不是地方政府一腔情愿的事情,还要由市场来选择,它需要在市场检验的配合下进行。
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我国的地方债务风险也在迅速累积。特别是地方政府债务的超速增长已形成恶性循环。十几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逐年增长,并超过了G
P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速度。2010年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为当年全国财政总收入的1.3倍,即使用当年全国的财政收入都来偿还地方政府债务,仍存在着2.4万亿的缺口。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81663.34亿元,同比增长29.5%。全国财政支出69480.5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4975.61亿元,增长27.5%。受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9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增幅比前几个月明显回落。财政收入增幅放缓,开支却在增大,9月财政支出继今年6月后,再次突破万亿。
财政收入的有限性和财政支出的刚性决定了债务规模难以压缩,但如果继续更大规模地发债,最终会形成恶性循环。所以,未来地方债的发行必将面临两难境地,对于这一问题需引起高度关注。
导语:西方经济长期负债发展,超前消费,导致目前欧美国家的政府负债高达三四十万亿美元,社会负债已达天文数字。这种负债发展和超前消费的模式一天不改变,债务黑洞就一天不会缩小。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早晚是会被一块拖下水去的。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弊端,从经济学角度已经清晰地暴露出来。
如履薄冰的欧债救援计划
----欧盟峰会一揽子方案透析
北京大军智库经济咨询公司主任
2011年10月30日
日晚,欧盟各国领导人在布鲁塞尔召开峰会,经过近8个小时的马拉松式谈判,直到27日凌晨才达成一揽子协议。主要内容有这样几项:
1,将欧洲金融稳定工具的资金规模扩大到1万亿欧元(1.39万亿美元),以应对欧债危机。至于该工具规模如何扩大,目前有两套备选方案,具体如何操作还有待日后召开的欧盟及欧元区财长会敲定。
2,为了整固银行业,在2012年6月底前将欧洲主要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提高到9%。为了满足这一资本金标准,欧洲银行业可能需要增资1000亿欧元。
3,银行业同意对希腊国债进行50%的减记,这意味着银行等私人投资者将为减轻希腊债务负担贡献1000亿欧元。
消息传来,欧洲和亚洲股市一片上扬,国际油价也跟着上涨,非美货币纷纷走强,欧元兑美元汇率一度突破1.4水平,澳元兑美元汇率盘中涨幅一度超过2%。
在欧盟债务危机出现一线转机的情况下,未来前景到底会出现什么变化?人们有着不同的看法。要想对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必须首先对欧盟某些国家的主权债务情况有所了解。
如何筹措1万亿欧元
欧洲债务问题的最大问题是资金缺口。目前欧盟可以动用的救援资金主要来源于欧元区成员国和IMF,其中,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有4400亿欧元,IMF
亿欧元,欧盟金融稳定机制为600
亿欧元,加起来有7500亿欧元。但除去对希腊、爱尔兰和葡萄牙等国的救援,已经花费了2500多亿欧元,剩余的不到5000
如果剔除IMF
的救援资金,目前欧洲金融稳定基金可以动用的规模仅为
亿欧元。如果下一步意大利等大中型经济体债务危机暴露,那么这点钱就可能杯水车薪。很明显,资金缺口巨大!欧盟需要新的救援资金。
此次峰会的核心任务是如何加强EFSF的作用,目前EFSF已经具备救助银行的职能。EFSF也被认为是防范意大利和西班牙陷入真正危机的最后防火墙。
那么,欧盟如何将救援资金扩大至1万亿欧元呢?1万亿欧元是否足够应付未来的债务危机?
10月28日,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首席执行官雷格林来中国与中方会谈,他表示,中国已经购买了EFSF债券,但他拒绝透露具体数额。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之前透露,因为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所以中国可能注资欧洲500到1000亿欧元,前提是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如果中国伸出援手,那么这1000亿欧元的注入将对欧盟应对危机起到很大作用。
目前,中国的作用到底有多大?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10月28日,纽约时报刊登出文章:《欧盟正式请中国援救欧元》,这说明中国的意义重大,但中国是否能成为挽救危机的英雄?很多人存在担心。这是因为弄不好中国会被一块拖下水去。欧洲和美国的债务黑洞实在是太大了。中国也面临着巨大风险。
为了筹资,10
日的欧盟领导人峰会通过了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杠杆化方案,该基金的救援规模将通过一个特殊目的投资工具(SPIV)和一项债务担保计划,将有效救援资金从4400
亿欧元扩大至1
万亿欧元。该特殊目的投资工具,主要是为了吸引中国和中东等主权财富基金等海外私人部门的资金来购买受困欧元区成员国的债券。
看来,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几千亿欧元的扩充部分主要来自欧洲以外的国家。据说,德国在现有救援框架内将承担2110
亿欧元的救援资金。但即使从欧洲以外国家筹到钱,是否就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资金需求呢?
面临降级的欧洲银行业
月底,希腊、葡萄牙、爱尔兰、意大利和西班牙五国未清偿国债本金规模为2.72
万亿欧元,本息加起来为3.7
万亿欧元。光是意大利一家就有1.9万亿欧元的债务,意大利的负债率已高达120%,即国债已经是本国GDP的1.2倍。而希腊的负债率更达到160%。
这次峰会之前,欧元区和欧盟财长会针对欧盟金融稳定和债务危机救援体系已达成初步的一致协议,认为欧洲金融稳定基金需要进一步增强救援的能力(包括私人部门的资源加入)、扩大救援的规模,以确保欧元区和欧盟的稳定性。
所以,这次欧盟峰会一个主要的特点是让银行出血,让银行债权人免除希腊的债务。这样做无疑给欧洲岌岌可危的银行业雪上加霜。但在增加欧盟救援资金的同时,此次峰会还做出了增加银行资本金的决定。根据欧洲银行监管局的预测,未来一年欧洲银行业为了达到新的9%的资本金要求,需要募集的资金为2750
欧洲银行业对“欧猪五国”的国债本金风险头寸至少为
亿欧元,而参加压力测试的90
家欧洲大银行2010
年底的资本金为12089
亿欧元。欧洲银行业承担希腊主权债券的50%的资产减计,大致要损失1000亿欧元。
欧洲银行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原本并不强。欧洲银行监管局在欧洲21
家大银行进行的压力测试显示,截止2010年底,90
家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为8.9%,其中20
家银行一级核心资本充足率低于5%,需要在未来两年内补充268
亿欧元的资本金。
此前,全球最大的城市银行法国-比利时合资的德克夏银行(Dexia)的倒闭,曾引发了人们对欧洲银行业的忧虑。现在,欧盟要求银行业承担希腊主权债务50%的资产减计,银行业的风险明显增大,这种状况可能使欧债危机正向银行业危机转化,并发生系统性的金融危机。
正因为此原因,在过去的五个星期里,欧洲银行股票跌了50%以上。法国银行面临降级的危险。
欧洲经济的走向
欧债一揽子计划对欧洲经济将产生什么影响,还需拭目以待。
欧元区8月份的通胀率同比升2.5%,涨幅与7月持平,低于6月的2.7%,但连续第9个月超出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上限。
欧元区7月失业率达10%,高于市场预期中值9.9%,共有1580万人失业,环比增加了6.1万人,但较去年同期减少24.7万人。
从成员国来看,7月西班牙失业率达21.2%,高居欧元区榜首,是1996年来最糟糕的状况,500万人没工作。其次是爱尔兰,失业率为14.5%。斯洛伐克失业率为13.4%,处于第三。第四位是葡萄牙,失业率为12.3%。8月德国失业率为7.0%,为连续26个月下滑,并创1991年以来最低水平,失业人数295万人。奥地利失业率最低,为3.7%。
中国外贸出口自6月份之后连续下降,欧债危机已明显影响到中国的实体经济。但目前还不敢这样说:救欧盟就是救中国。这种体制性的长期顽疾已经不是小修小补可以解决的,大的端倪还在后面。
关于中国该不该出手救欧盟,我看成效甚微。西方经济长期负债发展,超前消费,导致目前欧美国家的政府负债高达三四十万亿美元,社会负债已达天文数字。这种负债发展和超前消费的模式一天不改变,债务黑洞就一天不会缩小。像中国这样的国家早晚是会被一块拖下水去的。
这就是资本主义的弊端,从经济学角度已经清晰地暴露出来。
发件人:&cui-zy& &cui-zy@&&
23:41:26 +0800 收件人: &lin chun& &C.Lin@lse.ac.uk& 抄送:标题:
Fw: 余永定:中国不会轻易为欧元区纾困
中国不会为欧元区纾困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前委员 余永定
欧洲向中国的“求欢”正朝着一个新的、也更为热切的层面演变。欧元区纾困基金负责人克劳斯?雷格林(Klaus Regling)目前正在北京谋求中国的支持。而就在几天前,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还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通话,以争取中方的支持。他们不应抱过高的期望。
他们将会听到中国的客套话:中国愿意、也有能力提供援助。自从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以来,中国多次表示愿意向欧洲施以“援手”。然而,欧元区国家必须明白,它们将必须要自救。指望“红衣骑士”出手援助可谓大错特错。
要清楚,出于地缘政治方面的原因,一个强大的欧洲总是会受到中国政府的欢迎。同时,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一个财政稳健、繁荣兴旺的欧洲肯定符合中国的利益。当然,像中国这样坐拥3.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国家是有能力提供援助的,但尽管它愿意出手相助,也并不是无条件的。
&&& 正如中国总理温家宝在2011年大连世界经济论坛(WEF)上所指出的那样,欧盟(EU)必须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当欧元区各国和各党派彼此就如何推进纾困方案争吵不休之际,中国怎么可能支持那些匆忙拼凑而成的纾困方案呢?
事实证明,中国对美元的信心是错误的,它承担不起再犯同样错误的代价。近来欧洲扩大纾困基金规模的协议被视为积极之举,但通过部分担保以“杠杆化”欧洲稳定安排(EFSF)的想法则无法让人放心。这远非EFSF债券的初衷。
从中国国内政治的角度看,用中国的钱为欧盟国家纾困让中国人很难接受。中国的数千万老年人会要求知道:在他们自己还没有一个像样的养老体系的情况下,为何还要援助富裕的欧洲人、让他们早日退休?与累积了巨额外债的美国不同,欧元区整体的外部(负债)状况比较健康。这意味着,只要德国和一些北欧国家乐意出钱,欧元区国家就能够用自己的资金解决主权债务危机。中国人将会质问:如果德国人不愿意掏更多的钱,中国又何必操这份心?
话虽如此,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应该袖手旁观。正如中国已经做过的那样,中国将乐于以一种有分寸的方式投资于EFSF债券。如果说欧元区债券应该发行,那么中国也应该投资。就针对欧洲主权债券的任何重大投资而言,安全都是关键,这意味着需要百分百的担保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介入。此外还有许多方式,可以让中国在不承担主权债务风险的情况下提供援助。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可以购买欧洲财务稳健的非金融及金融企业的股票。中国企业可以向欧元区经济注入数十亿欧元的定向直接投资。
此外,中国还可以提供间接援助。中国政府应该允许人民币对欧元升值,给予欧洲企业更多进入中国市场的机会――这当然需要欧洲方面也有所回报。通过贸易和中国对欧洲的投资,欧元区经常账户情况得到改善,将解放欧洲内部的资金,从而使更多的储蓄流向各国政府。
虽然中国应继续与单个欧洲国家开展双边合作,但中国政府应该与欧元区集体(而非单个国家)谈判金融纾困方案。否则,由于各国对中国举措的态度肯定会有所不同,这可能导致欧洲内部出现不和。
我们要清楚,中国不应给外界留下利用他人不幸牟利的印象。但对中国政府而言,金融决策应建立在金融考量的基础之上。如果中国的帮助未能达到你们的预期,切勿出言责备。中国从未说过它能够将你们从债务泥潭中解救出来――而且如果仅凭中国的力量,它也不会这么做。
发件人:&余治国余伟& &&&
12:52:12 +0800 收件人: &仲 大军& &&抄送:标题:
欧元的选择只有早死或迟死
欧元的选择只有早死或迟死
余治国 叶楚华
&&& “欧元之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蒙代尔在北京大学的演讲中表示,
2008年全面爆发的金融危机使得欧洲面临巨大的货币动荡,经济增速下滑,但欧元区国家不能像欧元区成立之前那样用货币贬值来应对,因?
酥荒懿欢显黾庸舱瘢馐桥氛闹饕蛑唬磁氛,这种货币非黄金也非美元,而是由美元、欧元、英镑、日元和人民币等几种主要货币按照比例组成的“一篮子货币”。“一篮子货币”按照一定比例组合统一与黄金挂钩,其它币种则根据INTOR制定自己的汇率空间。
但是,蒙代尔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经济学家未免有些书生意气。其实,早在19世纪中叶,恩格斯就预言说,欧洲大陆必然衰弱,美国与俄国将成为20世纪的超级强权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希特勒便梦想着统一欧洲大陆,这个大陆使用统一的货币,并以此对抗当时首屈一指的大英帝国与美苏强权。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1年版《世界金融五百年》一书指出,希特勒战争的目的不在于战争本身的
攻城略地,而在于:“自始至终,希特勒的胜利秘诀是政治智慧,而不是军事征服。希特勒并不认为德国有同英美苏三大国的联盟发生长期战争的可能,他自信自己可以通过外交手段达到目的,若不行则通过一系列小规模战争解决德国的生存空间问题。在他看来,在政治手段和进攻波兰的小规模战争之间没有清楚的分界线。希特勒本人也知道,一旦国家综合实力与军事力量成为决定因素时德国便会完蛋。希特勒……说过,‘一个国家并不靠货币的表面价值来维持生活,而是要靠真正的生产,而生产才能使货币获得价值。生产才是货币的真正准备,银行保险箱中存满了黄金并无意义’。依靠华尔街德国重建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此时的希特勒意欲在这个基础之上打破英美主导的国际经济与金融体系,建立以德国为核心的欧洲经济新秩序。”
意图武力整合欧洲的希特勒失败了,现在的德法两国意欲通过欧元来整合欧洲大陆的努力也必将失败。众所周知,现代货币基础都是背后的国家信用,现代法定货币与国家财政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整体。政府支出通过发行货币的方式来融资,政府税收创造了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同时回收货币。政府税收与货币币值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从铜钱到钞票:中国古代的通货膨胀》一文指出,早在几百年前的中国古代,政府便“通过提高税率,来大量回收纸币,缩小纸币流通量,提高民众对纸币的需求量,从而保证纸币的价值。”
因此,与过去的金银货币不同的是,现代法定货币无法国家存在。换而言之,政府及其发行的货币,其目的在于维护一国资本的整体利益。所谓自由资本主义完全脱离国家而由市场调节的乌托邦思想建立在理论经济学家的纯粹理想之中?
臼侨狈κ抵ぶС值摹?/SPAN&
欧元的基础名义上是多个国家的信用,个体的理性导致集体的非理性,从根本上缺乏牢固而稳定的信用基础。欧洲各国由于历史、文化、语言与习俗等诸多方面的差异,难以形成一个整体。从政治意义上讲,超国家主权的统一的欧洲并不存在,只有各国政府才拥有合法权力。从社会经济意义上讲,欧洲更不是一个真实存在的实体。欧盟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巨大。英国、德国和法国是其中最为发达的国家,其次是荷兰、瑞典、西班牙和意大利北部,而东欧和部分南欧地区与这些发达国家的关系类似于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有趣的是,即便是在欧盟一些成员国内部,民众期望的是分裂而不是统一。例如在意大利,意大利北部是发达的工商业地区,而在意大利南部则是落后的农业地区,当地黑手党横行,意大利北部民众早就想丢掉南部这个包袱,寻求独立的途径了。
欧元恰恰是在尚不存在“欧洲”这么一个国家时诞生的。表面上看,欧元是一种像蒙代尔这样的理论经济学家心目中独立于国家的理想货币。但是,欧元诞生的本身就极为荒谬。欧洲缺乏在整个欧洲大陆范围内的劳动力自由流动,也没有防止在欧洲落后地区出现失业率高企的欧洲一盘棋的财政机制。因此,欧元区内部各成员国必然存在着差别巨大的工资水平、社保和财政税收体制,而这些问题在可以预见的时间内是无法解决的。因此,欧元一旦发生危机,由于各国财政的不统一,整个欧洲必将陷入一种无力施救的不断衰退的状态。书生蒙代尔所建议的统一欧洲财政无异于闭门造车的书斋中的幻想。
此外,自欧元诞生以来,便对美元已形成严重威胁与巨大挑战。这是因为,一旦欧洲形成一个整体,欧元获得了坚实的信用基础。欧洲与美国就取得了平等的地位,欧元区将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美元必将崩溃,美元及其之上的美国霸权将随之付诸东流。
美国作为当代世界的超级强权帝国和历史上的诸多帝国都不太相同,它以金融霸权作为其强权的基础。金融霸权的核心则是美元。自1971年,美元挣脱黄金的枷锁后,就像《世界金融五百年》一书所讲的,美国以枪杆子支撑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然后再以美元为世界货币来控制全球资源。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美元的石油本位体制。美国通过地缘政治活动和军事部署,保证以美元作为国际石油交易的单位,详见《世界金融五百年》一书。
美国通过掌控世界货币体系来控制他国的货币政策与财政税收制度,从而控制其产业发展,迫使其走上美国所希望的路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贸易组织(WTO)便是美国实行其金融霸权的两大工具。以IMF的标准,美国早就应该执行紧缩政策来保住汇率,并优先向中国还债同时开放金融与高科技市场,甚至该宣布国家破产了。弱国只能按照IMF强制性的荒谬建议自吞苦果,而美国却依然潇洒如故,对国家核心技术与战略产业严密保护,同时肆无忌惮地继续大规模举借外债。IMF的双重政策可见一斑。世贸组织的所谓自由贸易,同样执行双重标准,美国设置一系列的贸易障碍,而他国却只能完全开放市场给美国。
结果,美国通过军事与金融霸权以天文数目的债务和贸易赤字来吸收全球资源。美国以不到全球人口的5%,消耗了全球能源的20%,淡水的16%,木材的15%,人类垃圾的10%和二氧化碳排放的25%。因此,美国人无法容忍欧元对美元的挑战,必将采用一系列的组合拳击垮欧元。只要有美国这样的强权存在,欧洲一体化进程就不太可能完成,欧元的信用基础就无法夯实。
正如我们在《世界金融五百年》一书中所指出的,美国人在21世纪初所发动的几场战争,很大的一个原因便是针对欧元。自2007年以来,美国本身已陷入危机之中,急需让国际资本流向美国来维持其庞大的金融体系。搞垮欧元正为这一目的。按理讲,希腊这样的一个小国发生危机根本不会动摇欧元目前的地位。但美国只不过以希腊作为一个楔子,利用其控制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参见《巴菲特阴谋》一书关于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论述)蓄意放大欧猪五国(PIGS)的主权信用危机,迫使诸如希腊这样的国家退出欧元区,从而引起欧元区其他弱国的链式反应。所谓攻其一点,动摇全线,造成欧元全面崩溃从而收编欧元区经济。
据瑞银的分析,德国这样的较强成员国退出欧元区后,第一年的人均成本约为欧元,此后为欧元/年,这相当于第一年GDP的20-25%。更为严重的是,欧元瓦解后,欧洲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将不复存在。较弱成员国退出欧元区后,第一年的人均成本约为欧元。随后几年的人均成本可能为欧元/年,这相当于第一年GDP的40-50%。此外,现代法定货币联盟的瓦解几乎都会导致某种形式的独裁、军人政府甚或内战,欧洲也不会例外。
欧元崩溃之后,不仅欧洲要承受巨大打击,而且与之有紧密的政治与经济联系的其他地区也将受到牵连。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是几十个过去殖民地国家的金融中心,比如西班牙,葡萄牙是南美巴西,阿根廷等国的金融中心。随着欧元的崩溃,大量欧元资产将变成坏账,欧洲银行必然采取紧缩策略,这些国家的金融与经济必将遭到严重打击。美国在打击欧洲的同时,顺手还能收编这些国家。策略之高令人叹服!
欧洲唯一可以幸免于难的只有英国。英国从来就有对欧洲大陆分而治之的策略,英国人的崛起与此不无相关。《世界金融五百年》一书对此有具体而微的讨论。英国凭借其高超的战略阳光与手段游离于欧美之外,却两边讨到好处,从而可以保证英镑与英国目前的国际地位。  
至于中国,虽然力挺欧元,但也只是以欧元为手段来消耗美国实力,并不能保证欧元不死。总而言之,只要欧洲大陆无法统一成一个国家,形成统一的财政政策,欧元就不可能具备坚实的信用基础。这个过程现在来看仍然遥遥无期,而美国才是欧元命运的掌控者。因此,就像中国房价必跌一样,欧元的早死或迟死无非要看美国人愿意怎么做了!中国目前所应该做的则是在欧元死亡的过程中尽量扩大自己的实力,以做好若干年后直面美国的准备。
中国人为什么富不起来?
北京大军智库经济咨询公司主任
2011年11月11日
中国仍然有很多穷人
前些日子我到天津社科院开会,休息期间做了一个按摩,服务员是一个高高大大的东北姑娘,齐齐哈尔的,年龄已经三十岁了。一边按摩,一边聊天。这个姑娘苦诉道,原来一盒5元钱的盒饭已涨到7元,一包1.5元的方便面涨到2.8元,整天吃的全是地沟油做的饭,就这样,还要一分一厘的省,把钱寄给家里。已经谈了三个男朋友,没有一个愿意养活她那得病的母亲,所以,已属于大龄女的她已经没有了结婚的念头,即使有了男友,也租不起房,结不起婚,养不起孩子。从她那已经平静下来的话语,我感到了一种人生绝望。&&&&&&&
这种连基本生存都满足不了的失望甚至表现在80后的白领身上。那是一对年纪快到三十岁的小两口,租房住在我的隔壁。一个博士一个硕士,一个在科学院工作,一个在联想公司,双方父母都在外地,他们到现在买不起房,不敢生孩子。&&&&&&&&&&&
&&& 整个80后和90后,大批这样的青年,改革三十年来财富外流和贫富分化所产生的生存压力,都将在这一代人身上显露出来。回想我们60岁这一代人的青年时代,即使那么贫穷,也没有多少人结不起婚,养不了孩子。社会是发展了,财富是增加了,但为什么中国仍然有这么多穷人?看来是国家的发展目标出了问题。改革三十年来,没有把富民当做基本的目标。发展模式也有问题,国民财富大量外流,本国人民受惠不多。
&&& &&对中国GDP的分析
据联合国统计,三十年来,中国的GDP总量增长了16.5倍,世界GDP总量平均增加了2.34倍。从各个国家来看,低于世界2.34这个平均水平的有美国、巴西、日本、俄罗斯、西欧国家和东欧国家,其中俄罗斯最低,三十年间GDP只增长了0.71。这主要是由于苏联巨变导致的。高于世界水平的主要是亚洲国家,最高的也不过四五倍,但中国例外。
从数字上来看,说中国是一支独秀,并非虚言。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超过四十万亿元,超过了日本,但从国民生产总值(GNP)来衡量,中国比日本还差得远。从人均GDP来衡量,中国更是差得多。&&&&&&&&&&&&
大家知道,国内生产总值是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当年产出的经济总量,这是自80年代之后新兴的一种统计方法。由于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间相互投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很难以传统的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方法来统计一个国家的总产出。国民生产总值统计的是本国企业的产出,不包括外国企业的产出。所以,在一个外资大量存在的时代,国民生产总值渐渐失去了用场。&&&&&&&&&&&&&&&&&&&&&
上世纪90年代后,世界银行改用国内生产总值(GDP)来代替国民生产总值(GNP)。也就是说,只统计这个国家领土范围内的经济产出,不管海外投资和海外产出。这种统计很容易糊弄那些发展中国家。因为,在当今的世界上,发达国家都是海外投资大国,甚至海外的投资远远大于国内的产值。像英国这样的老牌资本输出国家,海外的投资收入可能远超过国内的收入。&&&&&&&&&&
日本也是海外投资大国,日本在海外的经济产出相当于国内的经济规模。不要看日本的GDP被我们超过了,但是日本在海外有很多投资。譬如日本在中国投资非常多,建了很多厂。这些厂等于日本企业海外的延伸,这些产出是日本的GNP。因此,从GNP角度来看,日本比中国大得多。&&&&&&&&&&&
我国海外投资数量比日本少多了,到2009年,我国的海外投资总数才1000多亿美元,而日本的海外投资总量已达到上万亿美元。至于美国、欧洲那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他们海外的产值也相当可观。有些国家靠海外投资就可以养活国内生存。&&&&&&&&&&&
这样一分析便可以看出:三十年来,发展中国家的GDP越来越大,因为发达国家把生产都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了。发达国家的GDP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增长飞速,这是资本全球性流动的结果,经济全球化的结果。这种状况好不好呢?有好处,也有坏处,它使一些发展中国家迅速发展起来,有了高楼大厦,有了现代化的设备,有了富裕的精英群体,但这也仅仅是表面现象。如果深入分析,便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
外资占中国的经济份额已很大
今天,外国投资在中国产生的经济规模至少占我国GDP的1/3。在很多产业领域,外资企业几乎取得了控制和垄断地位。
以汽车行业为例,外资几乎拥有了中国汽车百分之九十的品牌,外国投资拥有中国汽车业的至少50%的股份。整个汽车业的利润大部分落入跨国公司之手。甚至在食品和农业等领域,外资也占领了中国大片市场。
以美国餐饮业公司在华的投资为例,其最大的投资企业百胜集团在华拥有的品牌有:肯德基、必胜客、必胜宅急送、东方既白、塔可钟、A&W及LJS等世界著名餐饮品牌。
&&&2009年百胜餐饮集团再次蝉联当年餐饮百强第一。年,肯德基在中国快餐连锁的市场份额达到40%,麦当劳为21%。截至2010年6月,肯德基在华门店数突破3000家,覆盖了大多数二三线城市,麦当劳中国门店数量仅相当于肯德基的1/3。
&&& 2010年,百胜在中国市场的业绩首次超过美国本土,达到了41亿美元,占到集团业绩的36.
5%。2011年第一季度,百胜在中国的同店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3%,而同期美国的同店销售额却下降了1%。2010年,百胜期望能在中国3700家餐厅的20亿美元营业额中占据36%的市场份额。截至2011年4月,百胜在华员工人数达到30万。
2011年上半年,可口可乐在中国生产和卖出超过240亿瓶水、茶、果汁、汽水等饮料,全年销量将高达500亿瓶。经过近年高速兼并扩张,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已牢牢坐稳中国饮料市场头二把交椅,二乐每年在中国市场实现的净利润30亿美元以上,按两乐平均18倍市盈率计算,仅两乐在中国的资产价值就超过540亿美元。
再来看雀巢公司,1984年雀巢在中国投资建厂。2011年4月,雀巢收购了银鹭食品公司,获得60%股权,2011年7月份收购徐福记60%的股权,扩张了蛋白饮料市场和糖果市场。目前,雀巢已经全面介入中国市场,其产品涉及咖啡制品、调味品、奶制品、冰激凌、饮料、保健营养产品、饮用水、烹调食品、谷物食品、宠物食品及早餐谷物等各个领域。
2010年,雀巢占据了中国鸡精业80%以上的市场份额。在奶粉市场高端领域中,雀巢与美赞臣、惠氏、多美滋、雅培等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
截至2010年底,雀巢占据中国速溶咖啡市场75%份额。2010年的米粉市场上,雀巢以12.32%排在第三。2010年的北京棒冰市场上,雀巢以13.25%的市场份额占据第四位,冰淇林市场以23%占据第二位,雪糕以9.54%占据第五位。
截至2009底,雀巢直接投资累计达83亿元人民币,在大中华区销售额达到159亿元人民币。2010年为28亿瑞士法郎。在中国的员工总数2010年达到14000名。
相比之下,中国企业有几个打入海外市场的?中国企业何时能达到雀巢、肯德基这种程度?这些年里我国拼命招商引资,外资大量涌进,占据了很多领域,甚至在某些行业取得了垄断地位。尽管搞得中国经济十分红火,但在这红火的背后,是外国人赚钱,中国人卖命。
外资在中国的资产规模也很大
外资在中国的资产规模也很大。外国投资在中国不仅打造GDP,也置办固定资产。北京、上海、广州有那么多摩天大楼,那么多工厂,其中很多是外国的资产,并不属于中国。目前,中国的存量资产可能有五分之一是外资的。
从资产规模上讲,外资在中国所拥有的各种资产(固定资产、金融资产、无形资产)至少也要占到我国总资产的1/3。
GDP仅仅是个流量的概念,即当年生产的经济总量。存量资产是另一个概念。譬如北京的香格里拉饭店、长城饭店、建国门饭店、国贸大饭店,都是外商投资,多少年来,利润被外商拿走,资产也是外资的。外商投资的企业,资产所有权在外商,利润索取权也在外商手里。它们都在产生GDP,但创造的财富利润并不属于中国人。今天的北京上海,有多少大楼归中国人所有?上海浦东的森大厦等标志性建筑,大多是外国人投资。
还有很多的工厂,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统统是外资的固定资产。像美国英特尔公司在大连的投资设厂,深圳宝安的富士康,外国制造业在中国拥有庞大的固定资产。而外资目前在中国的固定资产到底价值多少?至今中国方面没有统计。
外资在中国的收益
据估计,外资企业在中国存留的利润大约有1万多亿美元,由于美元等国际货币不断贬值,这些外资利润大多选择人民币形式存放。二三十年间,外资在中国拿走的利润相当可观。光是一个德国大众汽车,估计已经收回了其当年投资的十几倍利润。
以美国通用汽车在华投资为例,其投资回报率大约为25%,四年便收回投资成本,五年之后每年从中国净赚几亿美元。而中国对美债券的投资回报率仅有3%左右,扣去美元不断贬值的损失,中国在美投资的收益实际为负。
据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2011年6月发布的数据,截止2010年底,美国累计出现2.47万亿美元的对外金融净负债,但据彭博财经报造,美国巨额的对外直接投资产生大量利润,为了避开美国税,标准普尔500企业未汇回美国母公司利润高达2万多亿美元,仅美国企业为避税而滞留海外的利润就足以抵消美国全部对外金融净负债。这是美国人发起“占领华尔街运动”的重要原因。&&&
由于中国的经济学者得不到这些带有企业机密的数字,政府部门也不进行这方面的曝光,所以,外资企业这么多年里从中国拿走多少利润,是他们投资总额的多少倍?至今无人知晓。光是一个汽车工业,整个被外国投资把持着。连年汽车产量高速增长,增长得越多,利润外流越多。
不过有一种方法可以估算外资企业在华所获得的利润。美国标准普尔500企业在中国的资产价值约1.1万亿美元,按其14倍的历史平均市盈率,这些企业每年可以从中国赚取超过800亿美元的利润,加上其它中小企业在中国投资,美国企业在中国拥有的资产价值高达1.5万亿美元。那么美国企业每年在华拿走的利润大约为1100亿美元。
按这种方法计算,所有的在华外资企业每年大约从中国获得的利润大约为亿美元。外国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产生了GDP,也产生了利润。GDP留给中国,利润外商拿走。这种GDP对于中国来说,只意味着微薄的工资,大头的利润流往海外。甚至中国还要付出生态和环境的成本。如果一个国家GDP中的外资成分越多,这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外流就越多。&&&&&&&&&&&
今年我到天津开会时,顺便了解了一下天津的外资情况。前几年,天津GDP中的百分之七八十是外资企业打造的。这几年,由于内资企业规模增大,才使这个比例降低到60%左右。所以,GDP不完全等于本国人民的国民财富。GDP再大,也不意味着这个国家人民越富裕。因为,在外资大量存在的情况下,利润索取权在外商手里,本国人民只挣得个打工钱。&&&&&&&&&
特别是中国招商引资中存在着过分优惠的问题,以及中国是个低劳动权利的国家,可以使外资更多地拿走利润。多年来,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一再增大,但老百姓的生活变化并不大,其原因就在于劳动工资水平太低,很多发展成果外流了。
廉价出口和外贸顺差导致GDP大量外流&&&&&&
十分可惜的是,中国实施了过度的外向型发展战略,拼命贬低本国货币币值,拼命压低出口商品价格,拼命追求出口,拼命追求外汇。为了创汇,出台了过度优惠出口、优惠外商、压低人民币汇率的政策。这种发展方式使中国国民财富大量廉价外流,生产出的产品大量地甚至亏本地出口到国外,补贴外国消费者了。其结果,积攒了一堆外汇,拿在手里没处放,最后又投入到国外,支援美国建设去了。&&&&&&&&&&&
多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连年顺差,贸易盈余越来越多,人民币死压着不升值,国际热钱看到投机的机会,纷纷涌入中国,炒作人民币。其结果,我国的外汇储备直线上升,今天已超过3万亿美元。拿着这么一堆随时可能贬值的纸上财富,没处搁没处放,只好放回美国,购买美国国债和机构债。据估计,这笔钱的数目至少有1.6万亿美元。相当于10几万亿人民币,能否收回不可得知。
一边发展,一边浪费。对利比亚的投资将近200亿美元,折合1300亿人民币,扔到里边拿不出来了。中国有句古语:“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可我们轻易就向这种国家投入这么多资金。本国人民勒着裤腰带,不舍得吃不舍得喝,攒下点钱,都拿到海外浪费掉了。这种发展方法本国人民能富裕起来吗?&&&&&&&&&&
检讨反省二十多年来走过的道路,中国走了一条国民财富大量廉价外流的道路。二战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都在二十多年间的时间里发展起来。可中国高速增长了三十年,许多国民依然贫穷。究其原因,就是GDP大量廉价外流。这种陈旧的重商主义发展方式使中国吃了大亏。发达国家通过大量印钞、玩弄货币贬值就轻而易举地掠走了发展中国家的财富。中国的教训不可谓不大!
精英群体疯狂聚敛国民财富
改革三十年来,中国新兴的政治精英、经济精英以及文化精英仗着制度的缺失,监督的薄弱,政治上的特权,拼命聚敛财富。大量GDP流入这个群体之手。再加上贪污腐败,国民财富被侵吞,被瓜分,数量惊人。&&&&&&&&&&&
众所周知,改革三十年来,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工资、福利待遇越来越高,企业主和企业高管的收入越来越高,与普通员工拉开的差距越来越大。精英拿大头,大众拿小头。按这种发展模式再发展下去,再过三十年,普通百姓可能也改变不了贫困和贫穷。
中国财富外流还有中国富人的贡献。招商银行最近发布了一份报告,说很多富人到海外置产移民,50%的富人有移民倾向。这也是中国的悲哀!邓小平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这部分人富起来后,就不管没富起来的人。
调整与选择
&&& 以上分析了GDP外流的几种主要方式。要保住国民财富不外流,要想让全体中国人民都相对富裕起来,过上有尊严的小康生活,需采取以下几种办法。
一,遏制外商投资,取消外商优惠政策,把失去的领地收回来。
二,人民币该升值就升值,调整国内各种优惠外国消费者的政策,杜绝廉价出口的现象。让宝贵的国民财富留在国内,惠及中国老百姓。
三,矫正发展理论,不能再上当受骗。三十年来的开放,外资已经在中国培养出一大批利益代言人和亲西方精英,他们控制着舆论,影响着政府政策,散布种种不利于中国自主独立发展的貌似高深的理论学说,其目的就是与中国争夺利益索取权。
四,中国要走自主研发创造的道路,不能一味盲目地用市场换技术。多少年来的经验告诉我们,丢了市场也换不来技术。只有在科学技术上站了起来,才能拥有财富。否则,终生将是廉价的打工仔。
五,调整不合理的收入分配结构,加大对富裕人口的征税力度,避免国内财富向国际转移,增加资产税、遗产税、奢侈消费税等税种。
六、完善劳动群体的政治权利,赋予企业员工团结权,罢工权,谈判权,游行示威权。
七、遏制贪官,抑制精英,杜绝腐败,改造庞大臃肿的政府。
&&中国今后如果不进行调整,这种两极分化式的发展和改革必将面临重大考验。
发件人:&陈申申& &&&
09:32:49 +0800 收件人: 抄送: 标题: 大众民主和资本主义
大众民主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 郑永年
全世界中产阶级联合起来对付金融资本,可能是个必然的趋势。这并非没有可能
  今天世界经济的危局来自于西方世界所面临的两大矛盾。本栏上周论述了西方资本主义内部,工业资本主义和金融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西方所面临的第二大矛盾,存在于大众民主和资本主义之间。在西方,资本主义和民主政治一直被视为是一对孪生体,它们互为关联,互为保护。民主被视为是保护资本主义的最好政体,同时资本主义也被视为是民主政治的经济基础。的确,在西方民主政治历史上,大部分时间里一直是精英民主,即资产阶级的民主。马克思认为民主政治只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民主所产生的政权只是资产者资产的看门人。美国历史学家摩尔(BarringtonMooreJr.)的名言:“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民主”,也说明了这种关联。
  在历史上,西方民主政体的产生的确和商业阶层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有关联。资产者通过早期资本主义工商业活动积累了财富,成为了旧制度的主要纳税人和债权人,自然要和传统贵族分享政治权力。这是民主的开端。近代西方的政治和法律体系,也的确是以私有财富为中心的。例如对私有产权的保护,最初出自资产者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说,政权就是资产者所建立,是为资产者的利益服务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资产者和其产生的政权之间不仅没有什么大的矛盾,而且是相互配合。
大众民主改变政治性质
  但是,在大众民主产生之后,这种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并且是质的变化。工业资本主义产生的第一个群体就是工人阶级。工人阶级获得选举权是大众民主的第一步。之后,随着妇女、少数族群等获得参与政治的权力,西方民主从精英民主转型成为大众民主。随着这种政治转型的,就是西方经济从赤裸裸的原始资本主义转型成为福利资本主义。经济上的这种转型不是资本本身的逻辑,而是民主化的结果。正如马克思所言,资本的目的就是自我积累,而不是财富的分配。只有在大众民主的压力下,财富分配才成为可能。因为劳动阶层的崛起和大众民主是同一个过程,政府就不能和从前一样光站在资方一边,而必须超越资产者的利益,表现为比较中立的立场,在资本和劳动者之间,调解这两者的利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发展出了劳(动者)、资(本)、政(府)三者之间的平衡。在学术上,人们把这样的政府称之为“法团主义”(corporatism)的政府,这类政府的确在调和资本和劳动的矛盾、维持社会和谐等方面,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政府的这种角色调整,在客观上促成西方中产阶级的成长。
  现在人们所看到的西方中产阶级主要有几个部分组成,包括资产者(或者企业家)和为资产者服务的专业管理者。但更大的群体是由产业工人转变而来。在马克思和狄更斯时代,产业工人是典型的无产者,依靠出卖劳动力而生活。但随着劳动工资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高,产业工人的大部分进入中产阶层,至少从收入上来说。而政府在劳动工资的提高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政府为什么要通过立法来提高劳动者工资?这当然是因为来自劳动者的选票的压力。
  不过,大众民主也很快产生出对资本不利的因素。在大众民主下,因为政权的基础不再局限于财富,而是选民的选票,政府很快向民众倾斜。道理很简单,如果没有足够的选票,就很难取得政权。当政权基于选票之上的时候,政治人物必须把选票作为优先的考量。因此,在西方,大众民主越来越具有民粹主义色彩。这样的情况下,社会福利不但不能减少,而且还不得不继续扩张。民主往往成为福利政策的“拍卖会”。的确,在一些民主国家,大众民主往往造成公共品(publicgoods)的过度供应,造成极大的浪费。很多政治人物为了选票,只管向选民作无限的许诺,而不管经济体能否支撑日益扩张的福利。被民主政治假定为“理性”的选民,在复杂的政治里面往往是处于“无意识”状态,也只看到眼前利益,不顾自己的长远利益。
  寅吃卯粮的政治生态
  这个问题的另一方面就是税基的枯竭。与中国不同,西方国家的税制是以直接税为基础。随着以规避纳税著称的金融资本主义的崛起,欧美国家的税基已经在不断流失。20年来实际生活水平没有提高的中产阶级,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又坚决拒绝增税,反而积极追求减税,于是就陷入了经济萧条必须减税,经济景气也必然减税的怪圈。
在经济体不能创造庞大的财富来支撑福利和公共开支,但国家又无法增加税收的时候,西方政府就走上了靠国债度日的赤字财政,向人民借钱、向国外借钱,向未来借钱。这就是欧洲等国家债务危机的根源。就是说,大众民主的压力促使西方各国政府不能恪守财政纪律。
除了大众民主,西方经济的转型也为政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过去,西方政府也必须考量经济发展问题。经济发展不好,选民不满意,政治人物就很难获得选民的选票。因此,政府必须在讨好选民和讨好资本之间作一平衡。但现在,要取得这种平衡越来越难。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把制造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对本国的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同时,资本主义的半边江山已经从产业转向金融,金融业也不产生就业。尽管一些新兴产业例如信息产业正在崛起,但高科技产业需要的主要是少数高端人才,所以对本国就业并没有多大的正面影响,反而通过产业链的全球化,将本国许多中低端制造业转到国外去了。
  所有这些因素,都在促使着社会朝着两极分化趋势发展,即社会只有富豪和穷人,少有中产阶级。今天,原来由工业资本主义培育出来的中产阶级,生存空间正在缩小。社会贫富分化加剧、中产阶级缩小,必然导致社会的不满。政府是否可以通过传统的征税方式来对付呢?实际上,这方面西方政府也面临着新的困难。在全球化时代,政府对资本缺少有效的制约,如果对富人征税,富人很容易出走他乡,财富流出到其他国家。为了对付财政危机,政府往往选择继续向中产阶级征税,这导致人民更大的不满。
  这样,政府、人民和资本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变得非常紧张。今天,没有一个西方民主国家能够产生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无论是社会还是资本,都不能做出让步。政府要么讨好人民,要么讨好资本,但这两者都难以产生有效政府。无论是社会福利方面的问题,还是资本运作方面的问题,都要求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干预,要不节制资本,要不
节制社会的民粹倾向。如果不能产生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干预经济,西方经济就会在很长历史时期里在危机、衰退和滞胀之间摆动。
  社会自救力量取代无能政府
  金融资本主义和工业资本主义、大众民主和资本主义,这两大矛盾在西方国家普遍存在,但矛盾的尖锐程度在各国的情况有所不同。金融资本发达的英美国家,主要表现为金融资本和实体经济之间的矛盾;欧洲大陆主要表现为社会福利过度,即大众民主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资本自己不会纠正自己的错误,政府无能或者无力纠正错误,社会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了。今天的西方发达社会并不见得比发展中国家更为稳定,社会抗议运动也在那里频繁发生。最近发生的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具有指标性意义。长期以来求稳定的中产阶级,发觉自己不能再沉默下去了。在马克思时代,是制造业资本主义,因此马克思号召全世界工人阶级(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今天“占领华尔街”的人们面临的是金融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的直接受害者就是传统中产阶级。已经有人说,全世界中产阶级联合起来对付金融资本,可能是个必然的趋势。这并非没有可能。
  在工业资本的早期,资本主义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内部阶级矛盾。但后来随着劳动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政策的确立,如前面所讨论过的,产业工人转型成为中产阶级,西方的社会矛盾得到缓和。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工业国家对外实行的殖民主义也扮演了一个重要作用,因为通过殖民主义,西方国家把大量的财富转移到了自己的手中。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讨论的是资本主义中心地带和边缘地带、富国与穷国、北方与南方的矛盾,而不是西方内部的阶级矛盾。不管怎么看,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的存在,一直是西方社会稳定的社会基础。但现在的情况变化了。西方中产阶级同样感觉到了金融资本主义的威胁。也值得指出的是,西方中产阶级开始有了这个意识,他们的运动开始有了聚焦。在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西方盛行反全球化运动,针对的是自由贸易,但今天人们指向了金融资本。这种变化的意义不可低估。
  西方社会或出现强人政治
  怎么办?无论是经济学家还是政治人物,似乎已经黔驴技穷。现在他们所做的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加深问题的严重性。例如,防止滞胀和衰退,光靠QE(量化宽松)政策解决不了任何问题。事实上,QE是建立在过时理论上的错误政策,因为以前的“实体”和“货币”经济的两分法已经不再奏效,政府虽然能够一如既往注入流动性,但却不能改变金融资本成为自利的经济体系中心这个现实,所以QE在很大程度上会恶化问题,大量的资金流向哪里?它们流向了金融业和银行,而不是社会和穷人,也不是流向实体经济。现在的金融业并不缺少资金,金融业对实体经济没有贡献,就是因为金融业和实体经济的脱节。通过QE方式向金融业注入资金,并不会促使实体经济的复苏;相反,这种方式反而增加了金融业的破坏能力,也会加剧社会的贫富分化。美国这样做对国际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美国通过其控制的金融和贸易体系,一方面向外输出通胀压力,另一方面通过“流动性”过程把财富从他国转移到美国。当然,应当指出的是,大量财富转移到美国并不见得对美国整体社会有好处,因为财富只掌握在绝少数人手中,加剧贫富分化。
  同样,西方对世界经济结构失衡的认知和追求的解决方式也大多是政治化的,因而是无效的。的确,世界经济是失衡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富国和穷国之间,美国和中国之间。但是,世界经济失衡是各国内部经济失衡的外部表现。从前面的讨论中,人们可以看出西方内部的经济是高度失衡的,表现在各方面,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制造业和金融业之间、投资和消费之间、政府和市场之间等等。但是,西方政府无能面对和解决国内经济失衡问题,而是把矛头对准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似乎经济结构的失衡是发展中国家造成的。西方一些国家于是通过各种途径,例如贸易保护主义、炒作人民币汇率等来向发展中国家施压。这种方式的结果是在恶化问题,而不是在解决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看,没有人知道西方能够如何应付每况愈下的经济。西方的选择似乎不多。从历史上看,不管是社会危机还是经济危机,最终必然转化成为政治危机。从欧美社会抗议的状况来看,经济危机已经开始政治化。然而这也未必不是好事情。因为危机最终也必须通过政治方式来得以控制或者解决。如果政府受制于方方面面的压力,无论是来自资本还是社会,那么政府会继续弱化,直到更大的危机发生。当然,也可能出现强人政治来应付危机和解决问题。政治强人可以利用民粹主义来节制资本;如果是这样,就可能出现左派政权。但政治强人也可以利用资本的力量,来压制民粹主义;如果是这样,就可能出现右派政权。
  英国已经有很多人开始怀念丘吉尔首相时代。这当然是好的愿望,丘吉尔首相是个正面人物。但也不能排除坏的情况的发生,极右或者极左领袖出现的可能性也是有的。时势造英雄。历史上,经济危机不仅造就了像丘吉尔、罗斯福那样的正面英雄,也造就了像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那样的反面人物。人们不应当忘记,希特勒也是被当时的德国人选举上台的。人们常说,乱世出英雄。在危机时代,如何造就出正面英雄而避免反面英雄,还是人类面临的一大挑战。
发件人:&cui-zy& &cui-zy@&
06:32:22 +0800 收件人: &lin chun& &C.Lin@lse.ac.uk& 抄送:标题: Fw:
马哈蒂尔:欧洲国家都失败了
欧洲国家都失败了
马来亚前总理& 马哈蒂尔
November 10, 2011
注解:马哈蒂尔是马来西亚前总理。与新加坡李光耀齐名的著名的政治家。在这篇文章里,他阐述了过度高福利模式的危害性,认为美欧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成本的高企和过度金融炒作导致实业的空心化。当前中国泡沫的高房价、当地政府实行最低工资的政策、2008年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也带动了生活成本的高企和通货膨胀的发生,进而可能传导到制造业。现在人民币又面临来自美国要求升值的压力,是福是祸得看运气。Good
Luck,China!
&失败的国家们
在美国的反恐战争的开始,布什总统将一些发展中国家归类为失败国家
我不知道布什是否认为一个国家像希腊,以其不负责任的财务管理而完全不能支付其债务的国家,是一个成功的国家。
希腊债务不仅摧毁了该国,也拖累了所有欧洲国家。身无分文的希腊给欧盟带来灾难,可能导致欧盟金融崩溃。到目前为止,欧盟大的经济体和金融头脑们还没有发现任何真正的解决办法。相反,同样的债务危机可能会蔓延到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
为什么债务危机会发生在欧洲?为了找到答案之一,翻开欧洲经济史,看看欧洲国家是如何变得如此富有。
在欧洲帝国主义的那些日子里,只有欧洲能够利用工程和技术技能,将制成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他们能够维持在工业和贸易的优势,让他们感觉安全;殖民地的廉价原料和圈养帝国市场,总是使他们受益。这些因素让他们允许工资和利润以螺旋状上升。因此,他们的生活水准随着其GDP和人均所得提高而水涨船高。他们将他们的国家归类为发达国家。
民主和社会主义使他们迫引进各种社会福利,迫使他们答应较少的工时和更多的报酬。他们推出的退休金计划、带薪休假和节假日、两倍和四倍的加班工资、昂贵的医疗福利和失业救济金。工人有组织工会和罢工的权利。这是措施原是防止剥削,但权利被滥用,导致薪酬和福利要求与被剥削无关。
更高的报酬和福利的需求很快蔓延到高级别的职工,再到高管。所有人的奖金不再与公司所得的利润挂钩,变成支付每半年或每年的额外薪金。
高层管理人员享受股票期权,奖金超过其年薪,汽车,房子和无数津贴,其中包括丰厚的风险金和离退金,即使他们失败也会保证拿到。
自然地,这些所作所为都将导致其所有的产品和服务变得非常昂贵。这样也使生活的成本越来越高。工资和福利每隔一阵子就得进行修订。随着每一轮的工资和福利的增加,将增加的生活成本,而这反过来又越发导致增加工资和福利的要求。
所有这些似乎可以无止尽地地循环下去,但东方的新兴工业国家的出现,日本,其次是韩国,跟着是中国,他们的迅速的工业化和低成本高品质的产品几乎将所有的西方制成品挤出百货公司的货架。
受到降低标准的生活的威胁,他们创造了一种金融市场。无形产品被发明出来,让人去赌运气。他们或有钱人、精于此道的专家们赚得了相当数量的钱,而没有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在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的真实业务上。
然后,他们变得更贪婪。他们开始创造金钱来资助他们的赌博。长话短说,最后泡沫破灭。他们失去了所有的钱。无法回去做真正的商业、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他们就开始摆弄货币及银行体系。
他们挽救冰岛和爱尔兰成功了。但希腊很棘手。这个国家用借来的钱享受高生活。少工作,高工钱,更好的社会福利吃光了政府财政收入。不愿面对愤怒的人民,政府用借债的办法去填充财政国家预算的窟窿。由于无法支付债务,贷款人拒绝提供任何更多的贷款。
其实国家开始破产,无可救药。其破产将会导致欧洲银行破产。这将给欧盟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基本上上说,欧洲国家都失败了。他们自称是资本主义和民主的展示品,现在变成空心化,他们被迫向社会主义、不民主的中国寻求帮助。
但一切努力都将失败,除非他们承认,他们也像发展中国家,变成穷人。穷人必须活得像穷人样。必须放弃他们的奖金、股权、福利、高待遇。在金融市场上的赌博,也必须停止。
&&& 18. 他们要回去工作,拿低工资,以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他们必须卖掉自己的资产(希腊正试图做到这一点)。
印刷钞票和填写支票毫无帮助。他们必须承认他们已经失败了,他们的信条、他们的系统已经失败了。
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失败了。但许多欧洲国家包括美国也都失败了。(双关,与第一节呼应,妙!)
&&& 关键字: 欧洲债务危机 经济殖民 资本主义
发件人: &cui-zy& &cui-zy@&&
12:17:42 +0800收件人: 抄送:标题:英《金融时报》:自由市场理论只能用来骗骗白痴
自由市场理论只能用来骗骗白痴
资本主义接近转折点
&&& 英国工商业联合会会长
理查德•兰伯特
&为英国《金融时报》撰稿
“占领华尔街运动”表明,公众对于市场资本主义运行状况的担忧正不断加剧。因此,周一晚间做出的清理抗议者在纽约市搭建的帐篷的决定,不可能使抗议活动得到控制,反倒更有可能使抗议活动升级。
公众对于自由市场的支持,是基于两个更宽泛的理由。首先,与其它选择相比,自由市场能带来更有效的结果;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由市场能促进整个社会的繁荣。但过去几年,这两种假设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我们现在都已知道,有效市场理论只能用来骗骗白痴,市场失灵可能给广泛的公共部门造成毁灭性的后果。我们也知道,经济成功的果实在分配上变得越来越不均。在美国,近年来的所有增长(以及其它)成果都流向了处于社会顶层的群体。如今,美国最富裕的1%人口每年拿走全国总收入的近四分之一,这一比例是25年前的两倍。处于中间阶层的人同期内实际收入有所下降,而在那些只有高中文凭的人当中,这一趋势尤为明显。
收入不平等日益加剧,经济增长极其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难怪甚至一些右翼政客,也已开始对近几周来全球各地的抗议人群表现出某种同情。抗议者没有明确的议程,但这并不重要。他们已经表达出了许多人共有的担忧,而这种担忧不太可能悄然消散。
因此,资本主义或许正在接近某种转折点,告别过去三十年来盛行的那种“赢家通吃”文化。若不对这种文化加以限制,公众的不安情绪迟早会引发政治反应――其形式可能是远为严苛的监管和累进式税制。这些措施所造成的破坏,至少不会比他们希望取代的自由市场原教旨主义要小。
企业自身若能认识一下问题,情况则要好得多:自己身处其中的社会的福祉,对于企业有着切实的经济利益;成功或失败的评判标准,并不仅仅在于每股收益或每位合伙人获得的利润;而一个成功的市场经济,必须建立在某种程度的信任与相互尊重的基础之上。面对不断变化的政治和社会压力,资本主义以往曾做出过调整。眼下,又到了做出调整的时候。
&& &本文作者是英国工商业联合会(CBI)会长,英国《金融时报》前任总编辑
发件人:&xianyan9738@&&
12:45:14 +0800 收件人:
&大军& &&,& 标题: 为什么外资能够掌控中国股市节奏?
为什么外资能够掌控中国股市节奏?
2011年11月
“跟着外资走”,现在已经成了不少股民的经验之谈。每当外资大举撤资时,就说明股市的寒冬将至;而每当外资大举入市,则说明股市的底部已现。为什么以高盛为代表的外资,每次都能瞅得中国股市的先机?为什么外资总能做到“伟光正”?究其原因,当然不是如某些崇洋派所说外资代表了“世界水平”,他们的投资更专业、更理性;而恰恰是因为这些外资的做法比内资更“中国化”,更谙熟中国资本市场“政策市”、“消息市”的奥秘,同时能够更早得到内幕消息,不管是政策动向,还是经济情报。
外资能比内资更早获得内幕信息,这在其他国家或许是天方夜谈,但在中国却一点都不奇怪。看看在高盛等著名投资公司内任职的,都有哪些人的亲属,答案就清晰了。有人说,如果美国的哈佛大学开家长会必须家长到场,恐怕中国的一些高层会议就没人开了;其实不仅如此,如果高盛等美国大投资公司搞员工家属联谊活动,恐怕中国高层的一些“组织生活会”、“理论务虚会”,就可以直接在同时同地举行了。这些高官们,为了亲属子女的职位前途,毫不担心大量的国家情报和国家利益流失;为了家族的利益,毫不犹豫就可以牺牲更多得多的国家利益和国民利益。就像在铁矿石的交易中,中方“内鬼”为了自己几亿、几十亿的利益,不惜赠送外方数千亿的国家利益。在这个问题上,笔者素来敬重的朱容基难辞其咎。因其名望与权位,他对家属问题的处理,起到了恶劣的示范效果,有辱清名,而且使其一些豪言壮语因此难以自圆其说。一个对比是,在民声鼎沸后,邓小平果断关闭了康华公司;而物议纷起至今,朱云来仍然执掌着中金公司。时至今日,这类事似乎已经法不责众,就连铁矿石这么大的已曝光案子,也只是处理了几个“经理助理”级别的官员。这正像因为现在“裸官”太多,越往上“裸”得越普遍,所以当局对匪夷所思的“裸官”现象也匪夷所思的没有办法。不但没有处理的办法,还要想保护的办法。于是,在一份迫于民愤姗姗来迟的《关于对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中,竟然出现了要“注重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保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等文字。
既然卖国受保护了,爱国当然就危险了。当今中国的两大怪现状,一是反腐很危险,不但要承受各种压力,而且安全没有保障。这还可以理解,毕竟谁都知道,腐败分子腐败得越多,能量越大。但不可思议的是,爱国、维护国家利益在中国竟然也很危险,可能受到跟踪、骚扰和威胁,安全同样无保障。“解放前”,共产党讽刺执政的国民党,枉顾和出卖国家利益,与买办沆瀣一气,观其例,也无非就是如此。既然大家的做法都差不多,真想不明白当时为什么要打一场死那么多人的战争搞“革命”。有人说,现在的中国是在补市场经济的课,等经济发展了,国家富裕了,自然会重新走向公平――这话在十几年前说还会有人信,如果只是民间发生了贫富分化,以中国现在的社会结构,在更强大的国家机器主导下,确实有可能由“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走向“共同富裕”,但问题是,现在中国最有权力的那部分人已经与最富有的那部分人在很大程度上重合了,会师了,他们还可能剥夺自己的利益,将中国导向公平吗?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恐怕已没有人能再否认,马克思的阶级分析方法在今天可以大派用场。早在1975年,毛泽东曾批评邓小平说:做了大官,就要保护大官们的利益;他们有了好房子,有汽车,薪水高,还有服务员,比资本家还厉害――此话用在当年的邓小平身上,可能不当;但用在今天的一些人身上,却已经是轻不止痒,更遑言痛?阶级论在今日中国所提出的问题是:当权力已经利益化后,政府还能够保持“中立”吗?哪些拥有了巨大财富的“大官”们,他们代表的,又会是哪些人的利益?
发件人:&角斗士& &&
16:19:28 +0800 收件人: 抄送: 标题: 创造公平正义的经济秩序才能维持稳定(欢迎转发引起各界共鸣)
创造公平正义的经济秩序
----解决就业问题,维持稳定
当前,全球遭遇金融危机,就业问题显得尤为迫切,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而言,大规模的失业就会演变成社会问题,
因此,保障就业将是一个政治考量。国家领导人多次呼吁扩大生产,促进就业。
但是,由于政府的公共政策失误,导致企业举步维艰,难以吸纳就业:
一方面,欠缺公平正义的经济秩序,尤其资产重组不公,以“行政划拨、资产重组”、“做大做强国有企业”为名强制将原来属于不同政府部门的企业划拨给各地方政府的大型企业集团、或国有控股公司(其实都是利益集团)【根据“行政许可法”第24条、第83条的原则:政府的公有权利,无论如何委托、行政划拨,其接受委托、划拨的单位都必须是政府行政单位,但在“政企分开”之后、被委托、划拨的过程中,这些接受委托、划拨的企业集团都不是政府单位,仅是市场经济中的博奕者】,其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必然会利用非法获取的行政权力,为自身利益打压其它被划拨的企业,排挤原职工,导致大批的失业;
另一方面,与党政机关公务员相比,企业的国家职工没有国家财政支持,导致我们企业内部为所谓的“增创效益”而被迫“减员增效”,纷纷将屠刀指向自己职工、残杀同类、弱肉强食。
就业问题其实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问题,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人的尊严问题、还涉及到整个社会的分配制度问题,劳动岗位也是稀缺资源,劳动岗位就是财富,道理非常简单,即资源是有限的!资源就那么多,蛋糕就那么大,张三多了,李四就必然少了。如果没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根本就不要指望找到能达到社会平均水平的岗位!
&&& 有后台就能够找到好岗位、甚至比别人快地晋升职务,获取高薪职位,其实就是以“安排工作”为名变相行贿、权钱交易!
为权贵的皇亲国戚安排工作岗位就是“解决就业、维护稳定”,将普通职工扫地出门就是“减少臃肿、减员增效”,真是荒唐绝伦!没有后台的普通百姓只能够“转变就业观念、自己创业”?真是混账逻辑!
这几年绝大部分国有企业的改革,将原来的职工视作改革对象扫地出门,几十年的辛勤工作、默默奉献竟然全部打水漂,视而不见,很多为企业奉献几十年的企业干部无可奈何地感叹:“工作岗位就是稀缺资源,即使你有再好的业绩、再好的群众基础都是白搭!你把企业经营好后,利益集团一定要把你撤掉,让他们的皇亲国戚来捞一把!如果你干不好,更要换你。相反,利益集团的皇亲国戚如何亏损也无所谓,反正捞一把就走”,话语权掌握在利益集团手上,无论干好干坏都要撵你走,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这些年“招聘”进来、担任要职的都是权贵利益集团的皇亲国戚!
更为荒唐的是:为了推进这些所谓的“改革”,
最高人民法院竟然出台《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的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其中第三条规定:“政府主管部门在对企业国有资产进行行政性调整、划转过程中发生的纠纷,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最后的法律保障权利都被剥夺,我们企业的地位、职工的权益如何体现?!
世界各国领导人都以解决国民的就业岗位作为自己的责任,他们的国情报告都以增加国民就业岗位作为政绩显耀,而我们这个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自称代表人民最根本利益的政府竟然不顾我国的最根本国情,提出“减员增效”的方针,于是乎,过去十多年,中国社会的改革推行的“减员增效”,实际上“减员”的都是普通劳动者、其中不乏默默地忠诚奉献的老实人,留下来“增效”的很多都是利益权贵、或其皇亲国戚!这些所谓“改革”从来不提“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各地区、各单位领导张口解放思想、改变思路,闭口与市场经济接轨,几乎无一例外地以“改革”为名将异己推出单位大门、推卸包袱,以利于自己收入最大化,或者腾出岗位安排自己的皇亲国戚!如此的改革将巨大社会矛盾推给我们的社会!我们不禁要问:如此改革,我们减什么员?增谁的效?最终受到损害的是人们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损害的是我们社会的安宁!
如此凭借权力关系获取高薪职位,比原来论资排辈、按照年龄增长自然晋升更加荒唐!更加腐败!既得利益者可能说:“论资排辈缺乏活力”,但摆在眼前的事实是:论资排辈能够增强人们对自己单位的归属感!而凭借权力关系获取高薪职位却是典型的权钱交易的权贵腐败!!!,所以,某种程度上,论资排辈也是一种公平,至少是无奈的公平。
一、就业困境很大程度是经济环境恶劣引起!就业问题如此重要,但能够为就业提供岗位、真正为社会创造财富的中小企业,却在近十年的市场化改造中,尤其资产重组违规、无序,利益集团弱肉强食、欺行霸市,因而逐渐萎缩、举步维艰。
2009年7月,中国社科院发布了一组数据:“目前中小企业在金融风暴冲击下40%已经倒闭,另外还有40%正在生死边缘挣扎。我国约有99%的企业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对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尽管中小企业如此重要,但风雨欲来,最先倒下的肯定还是中小企业。说到中小企业的生存窘境,一些人总喜欢说“自主创新”,张口结构调整、闭口经营转型,就是不敢实事求是地解决社会矛盾,事实上,政府制定公平、正义的经济秩序、及其政策保障、禁止利益集团欺行霸市、还利于民才是核心“药方”
!在金融风暴席卷全球的环境下,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加上政府公共政策失误,导致企业举步维艰、自负盈亏、缺乏保障。与此相对应,党政机关公务员却一枝独秀。更加不能够容忍的是:个别地方政府为了提高自身公务员工资,采取虚报提高所在地区的工资收入水平蒙骗上级政府。其统计的覆盖率不到本地区收入水平的40%!也就是说:如此的统计竟然不包括本地中小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工商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等等绝大部分中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多么荒诞!
年的中国,全国公务员(包括离退休)普遍加薪,各大城市平均上调一千二百元,尤其金融风暴来临,公务员加薪美其名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而企业职工就得减薪、下岗,农民工就得失业回家?可以说是荒唐绝伦!公务员成为了中国最稳定最富有的高收入群体,享受终身制待遇,退休后由国家财政直接负责退休金,根本就不用考虑自己的工作是否得到公民的认可,他们既是政策制定者、又是实施者、也是得益者,任凭市场经济急风暴雨,都影响不了公务员队伍,因为他们在体制内,一个萝卜一个坑,无论调到什么部门都带着国家体制内的特权(如:工资关系、行政关系、医疗关系等等)。目前在大城市、尤其省会城市局级党政机关的公务员队伍,根本就不用考核其贡献,混十来年就自然晋升为科级、二十年后自然晋升为处级,或者没有担任实职却享受与其实际职级高若干级待遇的所谓“跨级干部”,如:什么局级巡视员、处级协理员、科级办事员等等(实质上利用职权占有社会资源!),此外,公务员还享有惠及全家的公费医疗,个别大单位设有价廉物美的机关食堂、幼儿园、甚至医院门诊、疗养院、宿舍大院、特供蔬菜农场、机关服务中心、以及每年到各地对口单位“考察业务”等等等等。此外,1998年停止福利性分房以后,各地党政机关以改革的名义,或搞“集资建房”,或搞“单位自建经济适用房”,或者搞“定向开发”,内定的开发商,以极低的价格甚至采用行政划拨的办法圈下土地,建好房子以极低的价格由政府机关“团购”,再按级别档次分给官员。这种以改革的名义谋私的情况,媒体常有揭露。
在我们这个号称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举世瞩目的持续几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情况下,各级政府却以减轻财政负担为由,把公费医疗、免费教育、福利住房等基本福利制度作为社会弊端给改革掉了,社会主义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党政机关公务员身上,结果造成新的贫富悬殊,也反映了政府调控能力的荒唐、无奈。
据2007年《统计年鉴》反映:至2006年底,全国有完全意义上的公务员1550多万;
估计没公务员名份、但从事公务员工作人员有1360万以上,合计2910万;加上4000多万事业单位人员。即:吃公共财政和收费供养的人员达7000万。2006年,全国就业人数7.8亿,差不多每10个非财政供养就业人员要养活1个平均收入高几倍的、由财政、收费等部门供养的公职人员。
与此同时,企业职工却陷入困境。改革开放之初,城市就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国营企业职工,尽管工资不高,但较有保障。在职和退休人员的公费医疗(基本全额)和退休金(不低于退休时工资的70%)比较接近,国企职工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样,工资-福利体系是由国家来统一经管,费用由财政负担(我们不妨将此称之为“国家财政统一负担福利体系”)。这是一个基本统一的体系,有些行业的国企职工甚至享受比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还要灵活的福利。
九十年代实行“政企分开”之后、各地方政府以“行政划拨、资产重组”、“做大做强国有企业”为名强制将原来属于不同政府部门的企业划拨给各地方政府的大型企业集团、或国有控股公司(其实都是利益集团)【根据“行政许可法”第24条、第83条的原则:政府的公有权利,无论如何委托、行政划拨,其接受委托、划拨的单位都必须是政府行政单位,但在“政企分开”之后、被委托、划拨的过程中,这些接受委托、划拨的企业集团都不是政府单位,仅是市场经济中的博奕者,其在追求利益最大化时,必然会利用非法获取的行政权力,为自身利益打压其它被划拨的企业】,政府实质上将公共权力交给政企不分的利益集团,导致被利益集团劫持社会、绑架政府!无疑将羊群送入虎口,利益集团欺行霸市,导致一系列政策性失误:广大职工脱离政府管辖,被划拨到这些政企不分、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利益集团,鉴于这些利益集团以追求利润为目的,他们既不了解被整合企业的历史,与职工们又没有感情纽带,最终以“改革”为名对被重组的企业随意掠夺,如:无条件地以政府名义、无偿抽调被整合企业的资金到利益集团,或者强制性以上级管理者名义征收各项管理费,又或者向下属企业分摊、报销利益集团的各项费用。甚至,劫持社会、绑架政府,违反商业原则居高临下自卖自买被整合企业的优质资产,强行将企业的优质资产变现供其利益集团挥霍;然后强行转制(控股),遣散职工,最终掠夺资源,实现利益集团利益最大化!而被整合的企业无法按照市场经济的商业原则享受“平等、合法、应得”的利益分配,导致原企业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原来的国家职工被迫转制、分流、下岗、轮岗、失业、退养、被随意宰割,什么“减员增效”、“关、停、并、转”等等,造成很多企业和职工失去保障,为企业的奉献和积累付诸东流。
不容置疑,国企改革是非常必要的,总结改革的失误,并不是否定甚至反对改革,但改革没有统筹规划,更没有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相应配套的法律法规,监督制约保障改革。而是行政命令性的几年内消灭中小国企,不仅没有体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缅甸玉和集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