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信息的发布过程中,预警建议由什么给培训机构的建议发出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做好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运行工作的体会与建议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
- 做好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运行工作的体会与建议
做好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运行工作的体会与建议&
基层应急管理  加入时间: 22:42:12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
 & 二、工作体会
  1.争取政府政策支持是做好发布系统建设的前提。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的省级分系统,是在现有气象业务服务系统的基础上扩建的,上连国家级应急平台和省政府应急平台,横向连接厅局以及社会公共媒体,下达公众百姓,是气象部门履行政府职能、参与政府公共事务的具体体现。在建设过程中,湖北省气象局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特别是在建立预警信息发布合作机制方面,政府给予明确的政策支持,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明显效果。
  2.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是发布系统有效运行的保障。湖北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业务刚刚起步,在省政府应急办的直接指导和支持下,湖北省气象局及时建立了一套应急业务运行及管理制度。同时,针对实际运行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和完善了有关管理制度,满足了发布系统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及时应对处置、综合协调和准确掌握突发事件信息的要求,有力保障了发布系统的顺利运行。
  3.丰富、完善的信息发布手段和渠道是提高预警信息效能的抓手。目前,发布平台已实现短信的信息发布,除电视、广播、电话等传统方式外,还增加了网络、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等发布手段。由于发布手段的增加,预警信息的覆盖率大大提高,人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不断增强,防灾减灾效能得以最大发挥。
  4.部门间协调沟通是提升预警信息效能的基础。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涉及到方方面面,关乎到应急处置的每个关键点,沟通协调在发布平台建设和运行过程中尤为重要。湖北省发布平台建设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沟通协调工作,建立健全应急协调沟通机制,要求各部门的紧密合作,疏通合作的各个环节,把协调沟通作为发布平台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由于重视沟通协调,发布平台建设和运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三、几点建议
  1、不断创新应急管理体制。为确保省级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成后的正常运行和有效管理,确保24小时专人值守和处理各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建议成立省级平台管理机构,落实编制和运行经费,统一管理发布平台具体业务,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2、继续丰富完善信息发布渠道和手段。在巩固和完善现有短信、电视、广播、电话传真、网站、电子显示屏、农村大喇叭、微博、服务热线等突发公共事件的发布手段的基础上,不断研究开发新的发布手段和方式。湖北省政府已对发布平台(二期)建设规划行文作出批复,重点任务是升级省级平台、建设完善市级和县级平台、延伸乡村平台建设。同时,开发卫星广播系统,布设卫星广播接收器,不断优化现有软件功能,适应新情况新形势要求,满足人民对应急处置工作日益需求,使防灾减灾工作迈上更高层次。
  3.规范管理制度,提高效率。发布平台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如何通过有效管理,实现高效化运转,就需要客观科学的管理制度来实现。要对现有制度进行动态化管理,不断修订现有制度,研究制订新制度。定期进行制度检查,分析问题并及时解决,提高制度的时效性和执行率。
  4、切实加强应急值守队伍建设。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岗位要求高、任务重、责任大,需要有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综合协调能力强、熟悉应急处置方式方法的专业团队,对现有人员要采取缺什么补什么,通过多方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和业务技能;对素质高、能力强、通晓应急工作的人员,可以通过组织调动或特聘引进。
  本文转载自《中国应急管理》
  作者简介:湖北省气象局 第&&&页
浏览器不支持嵌入式框架,或被配置为不显示嵌入式框架。预警一词英文称之为Early-Warning,可解释为,在灾害或灾难以及其他需要提防的危险发生之前,根据以往的总结的规律或观测得到的可能性前兆,向相关部门发出紧急信号,报告危险情况,以避免危害在不知情或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生,从而最大程度的减低危害所造成的损失的行为。预警
预警级别/预警
灾害预警什么是重大气象灾害预警级别?按照灾害性天气气候强度标准和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程度,重大气象灾害被确定为一般(Ⅳ级)、较重(Ⅲ级)、严重(Ⅱ级)和特别严重(Ⅰ级)四级预警:Ⅰ级预警:在某省(区、市)行政区域或者多省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预报预测出现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极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5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达5级。Ⅱ级预警: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特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4级、森林(草原)火险等级达4级。Ⅲ级预警: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或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3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达3级。Ⅳ级预警: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较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或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2级、森林(草原)火险气象等级达2级。应急预警北京市东城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中预警分级:按照《北京市东城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的相关规定,依据突发事件即将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东城区将突发事件的发生由低到高划分为一般(IV级)、较大(III级)、严重(II级)、特别严重(I级)四个预警级别,并依次采用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来加以表示。蓝色等级(IV级):预计将要发生一般(IV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即将临近,事态可能会扩展。黄色等级(III级):预计将要发生较大(III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已经临近,事态有扩大的趋势。橙色等级(II级):预计将要发生重大(II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即将发生,事态正在逐步扩大。红色等级(I级):预计将要发生特别重大(I级)以上突发公共安全事件,事件会随时发生,事态正在不断蔓延。预警级别首先由主要承担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各专项指挥部、街道或相关部委办局,依照各自制定的专项预案中所确定的预警等级提出预警建议,并报区应急办批准。一般或较大级别的预警,由区应急委发布或取消,并报市应急办备案。重大或特别重大级别预警,由区应急办报市应急办,经市领导批准后,由市应急办发布或取消。预警信息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预警信息发布后,区应急办、各专项指挥部、街道和相关部委办局应立即做出响应,进入相应的应急工作状态。同时各部门应依据已发布的预警级别,适时启动相应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履行各自所应承担的职责。预警信息发布单位要密切关注事件进展情况,并依据事态变化情况和专家顾问组提出的预警建议,适时调整预警级别,并将调整结果及时通报各相关部门。区应急办有权依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变化情况,变更各专项指挥部、街道或相关部委办局所提出的预警建议,适时提高或降低预警级别,并对应急工作状态做出适当调整。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8次
参与编辑人数:7位
最近更新时间: 13:38:15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扫码免费获得此书, 新用户手机专享特权。
贡献光荣榜北京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纪实_中国气象局
当前位置: 首页>专题>2015专题>国际减灾日>新闻
打造首都防灾减灾新引擎——北京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纪实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日08:17分享到:
中国气象报记者 张静 冯子晏 叶芳璐
  “市委、市政府提示您:9月3日阅兵活动期间,本市相关道路实行临时交通管制,部分公交线路和地铁运营进行调整,请提前安排出行计划,感谢您理解与配合!”距离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以下简称纪念活动)举行还有四天,8月31日,北京市民纷纷收到这样一条重要提示信息。
  这是北京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以下简称预警中心)通过全网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发布的市委、市政府温馨提示。有市民感叹:“这个提醒好及时,出门前要记得查阅好线路再出发。”
  正是一句句的贴心提示、一次次的全盘统筹和一步步的扎实推进,才使得预警中心擎起预警信息发布大旗,做好决策者和市民的“消息树”,全力服务首都经济社会发展。
  完善体制机制& 打造预警信息发布核心
  在纪念活动期间,预警中心共发布气象类预警及解除信息15次。其中,高温预警信息2次、暴雨预警信息5次、雷电预警信息8次;另外,代发区县橙、红色暴雨预警信息2次,受众人数上千万。
  信息发布流程顺畅,受众的广度和使用信息的效果进一步提高,离不开预警中心完善的体制机制,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离不开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帮助。
  早在2008年,北京市政府就依托市气象局业务平台初步建立北京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2011年3月,市政府依托市气象局组建预警中心。日至22日,北京市出现特大暴雨灾害,预警信息时效性、覆盖面、通俗性等引起了公众和媒体的不满。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要求研究解决预警信息发布能力不足的问题,从体制机制和硬件入手,加快预警中心建设。同年,北京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有关工作的意见》。
  201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应急能力的意见》《北京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相继出台,这为预警中心的成立再次指明了方向。同年7月15日,郭金龙在听取专题汇报后当即指示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研究解决预警中心机构、编制和整改措施等问题,加快建设预警中心,尽快发挥预警效益。
  “加快建设市、区(县)两级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立畅通高效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在日召开的全市气象现代化会议上被确定纳入全市气象现代化建设任务中。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北京市市长王安顺对此高度重视,并表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是提升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也是防灾减灾的重要手段。要提高气象预报预警水平,推进预警系统平台建设,改善气象发展基础条件。
  “用脑、用心、用劲。”日,国务院应急办副巡视员陈胜评价预警中心建设工作。10月20日,国务院应急办主任陈建安在肯定预警中心建设初步成果的同时指出,要把及时、准确、有效的预警信息送给每个公众,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预警信息带来的实惠。
  赶出加速度,创出新天地。2014年,预警中心正式成立,挂靠在市政府办公厅,新增编制由办公厅管理,机构由市气象局代管,业务以气象为支撑。预警中心建设已连续两年被纳入北京市政府重点工作,纳入督察考核。
  日,《北京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项目建议书》获市发改委批复。部分相关建设内容也已被列入2015年市政府折子工程进行督办。9月7日,北京市发改委正式批复预警中心项目初步设计概算,预警中心项目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预警中心的成立尽管经过了无数“漫长的岁月”,但预警发布业务渐入正轨。
  整合需求资源& 拓宽预警信息发布覆盖面
  7月11日至14日,京城持续高温。预警中心根据天气情况在第一时间发布了温馨提示、高温黄色预警信号。12日5时55分,市气象台升级高温预警为橙色,预警中心第一时间通知腾讯大燕网,首次通过QQ弹窗、北京政务网站“首都之窗”发布预警信息。
  这一次,预警信息能够顺利通过互联网发布,得益于预警中心与相关单位的沟通与合作。5月12日,预警中心和北京腾新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6月,预警中心与北京政务网站“首都之窗”实现对接。 “这是预警中心加快建立预警信息发布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环节,形成快速、稳定、有效的沟通合作机制,建立健全预警信息即时插播制度尝试的有效实践。”预警中心主任崔继良说。
  高温刚过,7月15日,北京迎来了连续多日间断性的降雨,预警中心也开启了异常繁忙模式:“接收-确认-信息编辑-短信发送-‘北京服务您’APP发送-一键式平台发送-电话确认-微博发送-微信发送-预警塔发送-国突监控-预警记录”等十多个发布环节,值班人员的熟练操作保障了降雨预警信息及时准确的发布。
  “北京服务您”是北京市面向公众发布预警信息的APP,能够同步对接所有类型预警信息,能够面向用户进行实时推送。
  预警中心还积极利用广播电台、歌华有线、移动电视等公共媒体向市民发布全市性预警及提示信息。对于特殊区域或特定人群,预警中心依托区域短信、部分可控显示屏和专业部门预警信息发布资源统筹发布全市或区域预警及重要提示信息。每到灾害可能发生或出现高影响天气时,郭金龙、王安顺都亲自部署,要求做好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借助各种手段,把预警信息和应对措施向社会发布,提醒指导做好防御。
  高温预警、降雨预警、重要提示……目前,预警中心共发布包括气象、地震、洪水、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环保、交通、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18种45类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和重要类提示信息。
  此外,北京市还先后出台《“北京服务您”应急信息发布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市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发布工作方案》《高级别气象类预警的发布流程》《重要提示信息发布流程(天气类)》《温馨提示信息发布流程(天气类)》,为首都预警信息的统一发布、权威发声打下了坚实基础。
  加强平台建设& 推进预警信息发布一体化
  “9月4日16时,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目前,本市已经出现中雨,局地暴雨,预计4日傍晚到夜间降水仍将持续,大部分地区累计雨量可达50毫米,请注意防范。山区及浅山区注意防范地质灾害。”9月4日,在经过审核、解析、编辑、审核入库、产品制作、首席签发等环节后,预警中心值班人员石锋在北京市预警一键式发布平台将此信息发布出去。
  石峰说:“要及时准确将预警信息发送给社会不同人员和部门,除了这一平台,12379预警短信发布平台也是常用的预警发布手段。”
  据预警中心副主任李津介绍,12379预警短信发布平台承担着预警中心面向所有决策用户发布预警信息的重任,因此保障信息的准确、及时和有效最为关键。
  随着首都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气象服务需求的增多,预警中心平台建设也在不断升级改造中,简化发布程序,降低发布成本,扩大发布效果。12379预警短信发布平台完成了对决策用户的重新整理和分组,气象预警能够从北京地区短时临近天气监测一体化平台(VIPS)直接到达“北京服务您”的后台。此外,预警中心已完成VIPS与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以下简称国突平台)的业务对接,实现了市、县两级的气象类预警信息及时、快速地录入“国突平台”。
  目前,预警中心共有“北京服务您”、北京市预警一键式发布平台、12379预警短信发布平台、国突平台、预警发布传真平台等五个平台。“考虑到预警业务未来发展,今年年底,预警中心将以工程信息化项目为契机,完成对现有业务平台的整合、升级改造工作,做好预警发布一体化平台建设。”崔继良说。
  不仅如此,在预警中心的支持下,区县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也在大力建设中,朝阳、海淀、延庆、怀柔、顺义、平谷等区县预警分中心都已获当地政府批复建设。
  “预警信息发布与城市防灾减灾密不可分,只有保证预警发布系统运作常态化,才能保证遇突发事件时预警发布系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预警中心要进一步从预警信息发布全覆盖、操作流程规范性、发布及时性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建立有效评估机制、拓宽信息发布渠道、优化发布平台等方式,不断完善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北京市气象局局长姚学祥表示。
  从准备、筹建,到步入正轨,从冬天到春天,再到炎夏,预警中心成立半年多来不断“成长”,这一新生的朝阳,在各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呵护下,光芒将越来越璀璨。
  (责任编辑:张林)
&&相关新闻
&&精彩热图
气象服务热线:400- 中国气象局总机:
网站值班电话:010-:00-17:00)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2016年,霸王级寒潮频刷新最冷纪录,广州迎近49年来首雪……天气大数据带你回顾这一年,最出乎意料的盘点,最接地气的城市天气PK,你家上榜了吗?地球上最冷的地方在哪?哪些城市能入围我国最冷城市Top10?为何南方湿冷如此难熬?雾天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平时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我国有十大团雾最易发的高速公路。
建立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 加强预警信息发布工作
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成立于日,挂靠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中心是国务院应急管理部门面向政府应急责任人和社会公众提供综合预警信息的权威发布机构,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简称“国家预警发布系统”)建设及运行维护管理,为相关部门发布预警信息提供综合发布渠道,研究拟定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开展预警信息科普与宣传等工作。
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回顾一年工作中曾指出“建立了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加强预警信息发布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是对中心工作的肯定与鼓舞,更是对中心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挂牌启动会上,国务院应急办主任李晓东说,预警信息发布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说,从那一天起,我国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进入了规范化阶段。
的确,实现我国突发事件预警信息“第一时间、权威发布”共享共用的重要平台已经搭建,“一纵四横”的业务网络已经形成。“一纵”即修建了纵向贯穿国家、省、市、县四级预警平台的大路,“四横”即在国家、省、市、县的每一个层级上,建起连接预警信息发布机构与政府应急管理部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部门间的桥梁。
但也如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回忆系统建设十年时所说的那样,“今日不易,明日更难”。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公共安全形势严峻复杂,各类突发事件呈高发态势。国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还需完善,平台向基层延伸,发布手段更加多元,覆盖人群更加广泛,集约共享机制更加完善,预警应急联动更加高效,运行管理更加规范。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唤醒的使命感迸发强大的能量,我国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之力,从未像今天这样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微信关注我们,阴晴冷暖尽在掌握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编辑:张慧媛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任丘市人民政府
河北省任丘市人民政府欢迎您! |
您现在的位置:
& 《河北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 正文内容
任丘市人民政府 &
09:40:53 & 供稿:应急办 & 文字:【】【】【】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线过程质量预警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