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怎样教育今天的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佚名 教案来源:网络 点击数: &&&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第二课& 第五框&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走过的曲折道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新中国巨变的学习,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中国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变这一段历史,认识到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深刻意义,进而使学生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更加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2)结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这样的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复杂性。使学生理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具有的伟大历史性转折意义。
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1、从国家的独立、统一、民主、富强等方面,展示社会主义新中国发生的巨变。
2、结合图文资料,通过调查、访谈活动,对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发表并交流各自的感想。
1、在教学中,可以穿插使用图片、电影、录像辅助教学。比如《龙须沟》反映人民在新旧制度下截然不同的生活;还有反映中国建国后曲折历史的影片《活着》、《芙蓉镇》,反映香港、澳门回归的记录片等等。
2、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用数字或照片或知情人的描述来对比新旧中国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后的变化,从而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更深刻的了解。
本节课的导入,可以采取两种方式:
1、 电影《龙须沟》片段导入
2、 老师提前安排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自主选择调查方式,可以查阅报刊、书籍,可以上网,也可以采访长辈。调查之后,用对比的方式进行认真整理,可以用文字对比、图片对比或者照片对比,也可以兼而有之。课堂上各组派代表展示调查结果,突出说明中国五十年的发展变化。
选择一种方式导入后让学生分析:群众生活的变化及变化原因。总结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旧中国任人宰割、受尽欺凌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开始了自强自立的奋斗历史,力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人民群众的努力下,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听歌曲《社会主义好》,提问:人们为什么会歌唱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制度究竟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板书)
阅读P52-53思考:中国历史上具有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是什么?它的出现有什么意义?
1、翻天覆地的巨变(板书)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老师应根据导入方法的不同采取相应的变化。如果采用电影《龙须沟》导入,这部分的讲解就要详细一些,因为这部电影主要是说明人民群众生活的变化,对于国家的独立、统一、民主涉及较少。如果采用社会调查的方式,教师就可以提前安排学生针对国家独立、人民自主、国家繁荣三个方面进行调查,整节课也就可以围绕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学习,再适当补充一些内容即可。以下介绍的是用电影《龙须沟》导入后的授课过程。
联系"尼克松访华"这一历史事实,学生讨论:同样是中国,为什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态度却截然相反?昔日的"东亚病夫"今天为什么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建立的新中国废除了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结束了旧中国任人宰割、受尽欺凌的屈辱历史,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所以新中国的巨变之一就是:
1)社会主义的中国,实现了梦寐以求的国家独立(板书)
旧中国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奴役,国家主权沦丧,人民的人权失去起码的保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革命胜利的第一个重要成果就是,将帝国主义列强赶出了中国,从而为中国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扫清了道路。新中国成立后,立即废除帝国主义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及其攫取的各种特权,坚决没收法西斯国家的在华财产,彻底铲除帝国主义殖民统治在华的政治、经济特权,实现了国家的完全独立。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军事上包围的全面遏制政策,并于1950年悍然发动朝鲜战争,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企图将人民共和国扼杀在摇篮里。新中国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不畏强暴,被迫进行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有力地捍卫了国家独立和人民的安全。
(教师也可以用反映新旧社会农民生活的电影,说明农民在旧中国被地主压榨,在新中国却可以依法享有广泛的民主和自由权利。或者用一些选举场景的图片、录像,说明在社会主义的中国,人民已当家作主。得出第二个结论:)
2)社会主义中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真正掌握了自己的命运(板书)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在充分体现人民民主的基础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草案在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前,向全国公布交付全国人民讨论两个多月,共有1.5亿人参加讨论,提出116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和问题。在如此广泛的全民讨论的基础上制定国家宪法,这不仅在中国历史上是破天荒第一次,而且在世界历史上也属罕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P51
3)社会主义的中国,改变了旧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经过50多年的建设,初步实现了国家的繁荣和富强(板书)
关于20世纪我国看时间的方式有这样的说法:
60年代在天上(看太阳高低)
70年代在墙上(挂钟)
80年代在手上(手表)
90年代在腰上(传呼、手机)
巩固题:书P52第一段小字材料说明了什么?(第三巨变)
“五年计划”的编制:建国之初,新中国的领袖们渴望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里实现工业化,以把中国引向富强。为此,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开始编制“五年计划”,在全国范围掀起了有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由于长年战乱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腐朽统治,1949年前夕,中国经济已处于全面崩溃的境地,新生的共和国百废待兴。从1949年到1952年,中国成功地进行了经济恢复工作。1953年,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一五”计划的编制从1951年起步,到1953年一面开始执行,一面继续讨论修改,先后历时四年,五易其稿,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计划以发展重工业为主,重点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奠定基础。在“一五”计划的指导下,中国人民焕发出空前的建设热情,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1957年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9%,农业增长25%,国民收入总额增长53%。鞍钢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等一批大型工矿企业相继竣工投产,武汉长江大桥、青藏康藏公路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
从1958年开始,中国又陆续编制了九个“五年计划”。在这些计划的指导和实施下,中国经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保持了有条不紊的高速发展。“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0.65%;“三五”()9.95%;“四五”()7.76%;“五五”()7.84%;“六五”()10.72%;“七五”()7.9%;“八五”()11.8%;“九五”()%。
"十五"〈〉正在执行中,"十五"规划将改变过去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经济高增长的老路子,改变政府"包打天下"的思想,转而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做到依靠市场、反映市场、引导市场、调控市场。可见,中国今后将继续在"五年计划"的指导下步入市场经济的快车道。
但是事物的发展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有它阔步前进的一面,也有它迂回曲折的一面。
2、历史性的转折(板书)
先让学生对1956年之后的历史脉络有一个大概的认识,然后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详细讲解,并可以给学生展示图片或录像:
:大跃进 ;:《"造反"运动给中国带来巨大危害》(中国这二十年的历史,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些内容是很难理解的。因此教师不宜讲得过深,只要通过录像或图片能让学生了解即可。)
1)探索的十年()十年探索、曲折前进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等“左”倾错误的影响
2)灾难的十年()十年浩劫、缓慢发展
文化大革命。“怀疑一切”、“打倒一切”,大鸣、大放、大字报。受牵连的人达2亿多人;被迫害致死的达20多万人;损失达五千亿元;中国历史倒退50年。
3)十一届三中全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因为这次会议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召开的时间&&&&&
②确立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③确定的工作重点&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发,是由这次宣言揭开序幕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道路,是以这次大会为起点开辟的。P53
学生讨论分析:为什么要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什么要转移工作重点?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这些举措有何重大意义?
分析方向:大跃进等行为要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严重脱离中国实际,违背了客观规律;工作重点放在阶级斗争上,只能导致像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混乱,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历史已经证明,闭关锁国只能使自己封闭落后,改革开放才能促进中国与国际的融合、交流、学习,并最终促进中国的发展,改革开放二十年的成就也充分说明,这一战略决策是对的。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个光辉的标志,它表明中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
1、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见P54的图表,图表说明了什么?结合P50-52,想想新中国成立50年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些变化给我们啥启示?
探究活动:
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分别进行如下调查或收集工作,并做成墙报展示。
1)收集过去的一些购物票证,如布票、粮票、油票、副食本等,感受市场经济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2)收集反映人民军队现代化建设和新中国外交的图片资料,了解新中国国防建设和外交成就。
3)收集我国体育运动员获得奥运会冠军的有关资料或文艺团体的资料,以及我国在科技、教育方面的有关资料,了解我国在科教、文体方面的成就。4)采访长辈,听他们讲述在年间的经历,了解那段历史,并系统整理史料。
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上一篇教案: 下一篇教案:
? ? ? ? ? ? ? ? ? ?今天的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是打造“梦之队”的筑梦人_网易新闻
今天的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是打造“梦之队”的筑梦人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滋润学生的心田
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
据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9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庆祝第三十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受表彰代表后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教师学生,观摩课堂教学,进行座谈交流,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节日敬礼和祝贺。
习近平在考察中强调,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全国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继续大力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使我国教育越办越好、越办越强。
碧草青青,绿树成荫,北师大校园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11时许,习近平来到英东学术会堂,亲切会见在北师大任教的院士、资深教授代表,向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老一辈教育工作者表示慰问。随后,习近平同学校师生代表进行了座谈。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习近平指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广大教师要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老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老师为人处世、于国于民、于公于私所持的价值观。老师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
习近平强调,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好老师还应该是智慧型的老师,具备学习、处世、生活、育人的智慧,能够在各个方面给学生以帮助和指导。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习近平指出,我看了不少优秀教师的事迹,很多老师一生中忘了自己、把全部身心扑在学生身上,有的老师把自己有限的工资用来资助贫困学生、深恐学生失学,有的老师把自己的收入用来购买教学用具,有的老师背着学生上学、牵着学生的手过急流、走险路,有的老师拖着残疾之躯坚守在岗位上,很多事迹感人至深、催人泪下。这就是人间大爱。我们要在广大教师中、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和弘扬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
习近平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教师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来抓,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要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不断提高教师培养培训的质量。要让全社会广泛了解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特殊性,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习近平最后强调,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希望全国广大教师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不断创造新业绩。
本文来源: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开创新局面&谱写新篇章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负责人就《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出版答本报记者问
&&&&来源:&&&&
&&&&&&字号
编者按:《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出版了。这部文献集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开创新局面、营造新风气,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历程。为帮助读者了解这本书的基本情况,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负责人。
记者:《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是第一部全面反映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和实践的综合性文献集,它的出版倍受关注。请您结合编辑过程谈谈这本书选收文稿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看点。
答:作为第一部全面反映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和实践的综合性文献集,《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内容十分丰富,收入自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至2014年3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这段时间内的重要文献,共70篇,约55万字。其中,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的决议、决定等25篇,中央领导同志的报告、讲话等45篇。有17篇重要文献是第一次公开发表。中央领导同志的文稿都经本人审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明显进展,实现了良好开局,获得了广大干部群众衷心拥护和国际社会高度评价。这部文献集,真实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沉着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着力开创新局面、营造新风气,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历史进程;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全面深化改革,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动全方位外交打开新局面,从严管党治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等方面提出的重要思想、作出的重大决策、取得的显著成就和创造的新鲜经验。
这部文献集收入了习近平同志24篇文稿,其中有8篇是首次公开发表。包括: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讲话的一部分,题为《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日、2月22日分别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有关材料上的批示,题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讲话的部分内容,题为《严明政治纪律,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依纪依法严惩腐败,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日《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日《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日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讲话的一部分,题为《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讲话的一部分,题为《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等。这些重要文献,集中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一经提出,便激起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强烈共鸣,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请您谈谈这本书选收了关于中国梦的哪些重要文献,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梦有哪些重要论述。
答:党的十八大开过不久,习近平同志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篇讲话收入本书时,题为《中国梦,复兴路》。后来,习近平同志在《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等许多重要讲话中,对中国梦又多次作了阐述,形成了中国梦的战略思想。这些重要文献我们在书中都选收了。
关于中国梦,习近平同志有许多深刻论述,我们在学习时要特别注意把握。比如: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核心内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海内外同胞要携手同心,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实干才能梦想成真,等等。
为什么要提出中国梦?从现实看,这是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联的。习近平同志指出,党的十八大发出了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号召。根据党的十八大精神,我们明确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就是说,中国梦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形象的表达,这一概念通俗易懂、感染力强,更有利于我们鼓舞、团结和带领人民为之奋斗。
从历史看,中国梦的提出是与中华民族百年屈辱史和奋斗史紧密相联的。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百年夙愿。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梦揭示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能够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奋斗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大共识。
从世界范围看,中国梦是与世界各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相通的。这一概念的提出,展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顺应时代潮流、把握世界大势,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战略视野和政治胸怀,也更便于我们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沟通与交流。
总之,中国梦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追求,是当代中国凝聚党心民心、激励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和高昂旋律。中国梦的提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和时代精神,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
记者:我们注意到,这本书的开卷篇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标题是《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指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请您谈谈为什么要突出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同志在这方面有哪些新的理论概括和理论阐释。
答: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条主线,也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全部理论与实践的鲜明主题。本书对此作了充分反映,收入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习近平同志《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等多篇分量很重的文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要义作了深刻阐述。
比如,关于为什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开创的,也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自哪里、特在何处,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我们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接力探索取得的,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就特在其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上,特就特在其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的内在联系上,特就特在这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上。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发展规律,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本质上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不能用后一个历史时期否定前一个历史时期,也不能用前一个历史时期否定后一个历史时期。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的高度,同时,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同志强调最多的是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从改革开放30多年的探索史、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发展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和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提供了基本遵循。
记者: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通过了相关决定,全面深化改革成为这一时期的重头戏。请您谈谈这本书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收入了哪些重要文献,习近平同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有哪些重要论述,中央对于全面深化改革有哪些重要举措。
答: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创新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一时期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可以这么说,这部文献集全书都充满着改革创新的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同志在全会上作的《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和在全会上讲话的一部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等几篇文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深刻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等方面对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对未来中国改革开放作出了顶层设计,提出了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次总部署、总动员,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关于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同志的论述十分丰富。比如,改革开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改革创新社会体制,促进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领导好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攻坚战,等等。
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习近平同志作了深刻阐释。他指出,总目标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真正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还是要靠制度,靠我们在国家治理上的高超能力,靠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要更好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些重要论述体现了我们党对改革问题认识的深化和系统化,标志着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一时期中央先后出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使改革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展。本书收入了《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文件。特别是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是十八大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其特点是把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有机结合起来,把职能转变作为核心,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突破口和抓手,反映了我们党这方面改革思路的进一步创新。书中所选收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意见》和李克强同志《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在地方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等文献很好地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李克强同志强调,本届政府开门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加快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这实质是政府的自我革命。这不仅激发了市场活力,也增强了全社会对改革的信心。现在只是一个开端,今后要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
记者: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从八项规定的提出,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的深入开展,这一时期中央抓党的建设的力度很大,措施也很多。请您结合文献谈谈这一时期中央突出抓党的建设有哪些重大举措,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答: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履职伊始就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研究改进工作作风问题,制定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这是新一届党中央开局着力抓的一件大事。党中央把落实八项规定作为改进工作作风的突破口,中央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党中央带动下,全党上下贯彻落实八项规定蔚然成风,有力地推动了党风政风改进。
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为组织好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政治局确定全党开展活动的定位,反复研究活动方案,对全党开展活动进行动员部署。习近平同志在多个场合发表重要讲话,为开展好这次活动提供了根本指导。本书选收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意见》和习近平同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刘云山同志《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作风,把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好、开展好》等多篇重要文献,对此作了充分反映。
关于这次活动的意义,习近平同志用“三个重大”和“三个必然要求”作了集中概括,即: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举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必然要求。
关于这次活动的主要任务,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要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他指出,“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抛开面子、揭短亮丑,动真碰硬、敢于交锋。习近平同志全程参加了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河南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为各级领导班子开展好专题民主生活会作出了表率、树立了标杆。
习近平同志强调,解决“四风”问题要标本兼治,特别是要查找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在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活动开展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条例、规定和意见,比如本书选收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这些具有刚性约束的制度化成果,有较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仅使党的建设各方面呈现出新气象新风貌,也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记者:谈到从严治党,大家印象最深的是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方面工作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请您谈谈这本书中收入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文献的情况。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新高度,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思路和举措,经过全党上下共同努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明显进展。本书对此作了充分反映,选收了《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年工作规划》,选收了习近平同志《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明政治纪律,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依纪依法严惩腐败,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增强组织纪律性》以及李克强同志《着力建设一个廉洁的政府》和王岐山同志《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努力开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新局面》、《聚焦中心任务,创新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等多篇重要文献。
习近平同志强调,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一年多来,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发挥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监督作用,加强和改进巡视工作,建立领导干部谈话制度,畅通人民群众举报和监督渠道,健全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等等。王岐山同志指出,一年多的实践给我们的重要启示之一是:要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使领导干部“不想腐”;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强化监督管理,使领导干部“不能腐”;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使领导干部“不敢腐”。
记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请您结合本书文献谈谈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党中央是如何科学应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
答:这一时期,面对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严峻形势,党中央顶住压力,及时研判分析经济形势,并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加以应对。习近平同志指出,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阶段,加上世界经济也在深度调整,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风险都很多。做好经济发展工作,要正确把握形势,既坚定信心、增强紧迫感,又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要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努力实现三者有机统一,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稳定经济增长。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切实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要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创新驱动,搞好政策引导,稳中求进。
这一时期,党中央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强调要守住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和防通胀的上限,只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就集中精力抓住转方式调结构不放松,保持宏观政策基本取向不动摇,以增强市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党中央明确把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大力调整制造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化解产能过剩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比如,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召开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年)》,进一步明确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印发《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政策措施,等等。经过艰苦努力,这一时期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人民生活继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实现了良好开局。在极为错综复杂的形势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十分不容易的。
记者:您刚才谈到“社会政策要托底”,请您进一步谈谈这一时期党中央是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
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同志在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作出的郑重承诺。党中央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统筹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住房、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各方面,切实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本书收入的《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等多篇文献,从不同角度比较充分地反映了党和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张高丽同志在《明确责任,恪尽职守,扎实做好食品安全工作》中强调,在所有民生问题中,食品安全问题是涉及面最广、群众感受最直接、容忍度最低的问题,食品安全工作做得好不好,是检验我们是不是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真正走群众路线的重要标准。
记者:十八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的外交理念和战略主张,外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有很多亮点。请您谈谈书中有关这方面的内容。
答:新一届党中央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全方位推进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多边外交和各个领域外交工作,积极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新型大国关系,按照亲、诚、惠、容的理念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周边外交,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开创了中国外交工作的新局面。这一时期,习近平同志多次出访,在多个重要场合发表精彩演讲,介绍中国的改革发展情况和外交理念,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和广泛赞誉。本书对此作了充分反映,选收了习近平同志《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共同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深化改革开放,共创美好亚太》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声明》等多篇重要文献。
习近平同志强调,今天的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朝和平与发展的目标迈进,而合作共赢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现实途径。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推动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中国决不会屈服外来压力,我们不惹事,但也不怕事,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要树立和贯彻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义、讲道义,见利思义、义利兼得,甚至必要时舍利取义。要倡导世界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别国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兼顾别国发展;摒弃冷战思维和零和博弈,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反对干涉别国内政,维护国际公平正义,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在重大战略举措方面,突出亮点就是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这是党中央统揽政治、外交、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推进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营造有利周边环境的重要举措。
记者:除了上面您介绍的这些重要文献外,本书还有哪些需要关注的内容?
答:本书作为综合性文献集,全面反映了这一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各方面工作的新进展、新成就。
比如,关于法治建设,习近平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张德江同志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作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都有充分论述。张德江同志强调,要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坚持把立法决策与改革决策更好结合起来,抓紧制定和修改同全面深化改革相关的法律,从法律制度上推动和落实改革举措,充分发挥立法在引领、推动和保障改革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于协商民主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和俞正声同志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所作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都有充分论述。俞正声同志强调,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总体部署,进一步规范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内容、形式和程序。进一步改进履职方式、提高履职能力、增强履职实效,着力推进履职能力现代化。
关于文化建设,选收了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选收了国务院印发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张高丽同志《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专门单列“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一章,强调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创新发展军事理论,加强军事战略指导,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
关于推进祖国统一,习近平同志在《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强调,两岸同胞是一家人,有着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文化、共同的连结、共同的愿景。希望两岸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顺势而为,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两岸民众。
记者:最后,请您谈谈这部文献集出版的意义。
答:《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是全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准确把握新一届党中央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决策部署的基本教材。
学习这部文献集,我们要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论述摘编》、《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等结合起来,不仅要把握核心要义、领会思想精髓,还要把握这些文献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所贯穿的立场观点方法。正如刘云山同志《在省部级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要深刻把握习近平同志讲话贯穿的坚定信仰追求、历史担当意识、真挚为民情怀、务实思想作风和科学思想方法。
我们相信,这部文献集的出版,对于广大干部群众学习掌握我们党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向深入,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将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责编:曹昆)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频道精选|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