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消费形势产品是走低端还是高端局和低端局的区别

您好!欢迎光临尚标!
您当前所在位置:&&尚标:低端的产品如何走出高端的路线:
尚标:低端的产品如何走出高端的路线:
发布时间: 22:09:39  浏览:1247  来源:尚标知识产权
你会对低端产品产生多强的品牌依附度?不少人的答案是:少之又少。为什么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1、低端产品的可替代性强。之所以“低端”,很大程度上是“价格低廉”决定的。面对低价产品,人们做购买决策时,不需过多的思考。
2、低端产品较难让人产生信任感。在大多数人心里,“质量必定一般、服务肯定打折”就是低端产品的写照。这种“先天性感知”较难扭转。
3、低端产品较难给人们正面的身份标识。反之,这也是人们愿意购买高端产品的原因。举个例子,人们心甘情愿花数万元买一个奢侈品牌的包,他们更希望通过穿戴,来界定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而这也是高端品牌极强的溢价能力。
所以,低端产品一旦打上了“价格战”,消费者就会用脚投票,奔向更低端/廉价的产品(看看一片血海的千元机市场吧)。长此以往,低端产品除了降价,还有什么出路?怎么让低端产品在保持一定低价时,又能让人产生品牌依附度?
一句话:这个低端产品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样的情感价值?最有效的营销总是诉诸情感而非理性。但是,人们对低端产品的最大理性就是:“价格低,我才买”。品牌主需要做的是:和你的受众努力建立情感上的关联。你能带给大家什么样的情感价值呢?
接下来,通过解读案例的方式,来看看这五类情感价值:
一、潮牌/好玩≠低端
追求乐趣,是人的天性。如果一个低端产品能给人输送“酷!”“好玩!”“很潮啊!”这样的感觉,即使低端,又怎样呢?
案例:廉价航空春秋航空把自己定位为“社交航空”
春秋航空是中国第一家经济型航空公司,他们把自己定位为社交航空。早在2012年12月,春秋航空在国内首推“微选座”产品,涵盖了春秋航空执飞的大部分国内、国际地区航线。旅客根据微博展示,可选择和自己感兴趣的人邻座。这种有趣的形式对旅客来说,也是一次增值服务。如果人们可以根据和邻座共同的兴趣、爱好选择座位,彼此意气相投,拥有共同话题,这会让空中旅程变得轻松愉悦。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春秋航空正面临着“怎么提供增值服务产品”的困境,这款上线的“微选座产品”是和春秋航空的整体商业目标融为一体的,即:“微选座”并不仅仅只是一种公关/市场营销的手段。
四、集体回忆≠低端
美加净是80后一代的集体回忆。如今,不少80后已成父母,虽然其中不少人追求洋货,热衷海淘;但是,当走进超市,看到美加净时,儿时的“品牌联想”还是不由自主地浮上心头。这是一个承载了很多记忆的品牌。
我们来看看这段创意视频:
案例:美加净“七年之痒,是门还是槛?”
五、成就感≠低端
购买低端产品也能带给人成就感。比如:精打细算的成就感。
案例:香港快运“为他人花得冤枉,不如自己花得爽”
最近,廉价航空香港快运为吸引游客,拍摄了一组病毒视频“为他人花得冤枉,不如自己花得爽”。该视频揭秘了那些乘坐非廉价航空的旅客,花的冤枉钱到底去哪里了?比如:乘坐非廉价航空,你可以多要一份飞机餐,或毛毯,但服务的总价会被均摊到每个消费者的机票上。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这些,或能充分享受这些服务。最关键是,没有享受到服务却不知情买单的人会愿意吗?
遗憾的是,该视频创意试图用“场景类比”的方式告诉受众:你在为别人花冤枉钱。但选取的场景太反常理,让人无法产生“共鸣感”,反而觉得莫名其妙。
最后想说的是,这篇文章有个大前提:即使是低端产品,也要有品牌。低端≠无品牌!否则,以上五点没有任何意义。
来源:小圈梨
尚标知识产权旗下:
网站备案: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11.2.4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商业贸易行业:高端品牌消费崛起的黄金十年
下载积分:5000
内容提示:商业贸易行业:高端品牌消费崛起的黄金十年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8:47:3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50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商业贸易行业:高端品牌消费崛起的黄金十年
官方公共微信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使用财视扫码登陆
下次自动登录
其它账号登录:
|||||||||||||||||||||||||
&&&&>> &正文
做高端品牌,还是中低端品牌?
来源:中国营销传播网&&&
作者:钟超军&&&
中金在线微博
扫描二维码
中金在线微信
扫描或点击关注中金在线客服
  前些天碰到一些做加工厂出身的老板,总是问句话,你说做品牌,到底是做高端品牌好,还是做中低端,甚至有些人一听到说做中低端品牌,就会不屑,大声说我的产品质量这么好,凭什么不能走高端?问题是,质量好就一定可以走高端吗?走高端或低端,真是自己一厢情愿的吗?
  当然,如果确实有钱,烧个十年八年的钱都扛得住,也能请到一批设计、生产、市场方面的顶尖人才加盟,做个小品类里的高端品牌,当作个人兴趣来玩,也未尝不可。只是大部分人都没有这般身家,就像马云说的那句话,活着,仍然是绝大多数创业公司的第一目标,只有活着,才有下步发展。
  高端还是低端,这个纠结的话题,其实是个伪命题,与其在做高端低端的利弊上争论花费时间,还不如务实的问自己,从哪个价格区间切入,更容易活下来。活下来后,如果发现其他价格区间自己能渗透进去,就继续切入,如果发现切入不了,就做好自己所在的价格区间,成为这个市场板块的第一。到那个时候你再来反省自己,自己到底是在高端,还是在中低端,结果就一目了然了。
  切入哪个价格区间
  找准自己的市场切入点,从哪个价格区间切入,用什么样的卖点来让自己超越竞品,成为消费者的首选,是让自己的生意活下来的关键所在。有很多人说,切入点就是找市场的空白点,别人不做你来做,占据了先发优势,就能成功,这种说法过于片面。比如婴儿腰凳这个品类,在300元以上的价格区间,竞争较少,基本是市场空白,只有不到10%的消费者在购买,如果一开始就切入到300元以上高端区间,销量将极其有限,资金周转慢,老板需不断输血投入来养,最后必然让自己陷入绝境。
  为了让自己的选择不至于盲目,管理者需首先确定各价格区间的人数购买占比和销售额占比,知道在哪个区间购买人数多,符合消费者对这个产品的心理价格预期。做生意最讲究“扎堆效应”,哪里人多就往哪里跑,哪怕自己只获取5%的顾客,都足够让自己活下来,所以购买人数多的价格区间,往往会是产品切入的首选。
  但是也不要太冒失,紧接着做的一个动作尤为重要,就是切入这个价格区间,自己如何超越同区间的竞品,让自己成为消费者第一选择?管理者必须首先做下各渠道的市场调查,消费者是谁,为什么买,为什么不买,使用情景和顾虑是什么?同区间的竞品,是靠什么来吸引消费者的,自己是否能做得更好,或者做的不同?
  做好这一步有两个执行上的关键,一是如何做有效的市场调查,并得出自己想要的结论,二是如何与竞品对比,找出真正能超越竞品的卖点。
  市场调查,还是尽量少相信那些所谓的定量、定性调研工具。做问卷调查还有消费者访谈,无论你的方法多么科学,都难以做到真正有效,可以参考,但不要在上面浪费太多时间。请相信,最好的调查是在购买和使用的现场,最好的调查方式是你亲自站在柜台上卖货,或者在电脑前用旺旺做客服,只用短短两三天,你就可以非常清晰的判定消费者是谁,他们为什么购买,买去干什么,有什么顾虑,并且消费者还能清晰的告诉你,你的竞品做的好与坏在哪里,你的问题在哪里。
  找到真正能卖货的卖点
  不要太相信那些似是而非的数据和模型,也不要给自己找理由来回避到市场一线卖货,真正的生意人,全部是从市场一线摸爬滚打过来的,没有坐在办公室里就知道子弹往哪里打的市场人。就像找与竞品差异的卖点,靠想象和猜测(所谓的“洞察”)是无法确定的,真正有效的是你去看下竞品的消费者,他们买了之后的评价是什么,他们觉得竞品好在哪里,差在哪里,然后反问自己:
  1、在竞品的优势点上,我是否能做的更好?
  2、如果难以做的更好,我是否能在顾客关心的其他问题上胜出,与对手错开?
  比如说婴儿理发器,在与对手的对比分析中,消费者关注的问题大部分集中于“声音小”“可以防水,用水来冲洗”等。摆在自己面前的有两种思维方式,一是如何在竞品的优势点上做的更好,消费者认为对手“静音”,你是否能做到分贝更小的“超静音”,消费者认为“可水洗”,你是否可做到“防水级别更高的八级防水”;另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对手已做的很好了,自己无法超越,那就反过来再看,消费者除了这两点,是否还有其他需求?很快你就发现,爸爸妈妈们购买婴儿理发器,内心潜在的心理欲望,就是希望能自己给宝宝理发,做出各种有趣的发型,那是否可以另辟蹊径,将自己包装成“可做各种发型的理发器”,不再与竞品在“静音”“防水”的卖点上打架呢?
  这个卖点足够特别,并与对手差异化了,也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是不是就可以了,请先别欣喜若狂,在没有经过卖场实际销售检验之前,请将这个卖点作为暂定的策略,先在这个价格区间上试销,确实能卖货,就是对的,如果消费者觉得不值钱,不会因为这个卖点来买你,就果断放弃,另外再尝试。真实的市场竞争,就是这般有趣,想要精准的超越竞品,就需要在战争中学习战争,通过不断的卖货试销来调整自己的定位和卖点,靠拍脑袋和所谓的市场洞察来确定,是偷懒。
  产品线和价格定位,需不断调整
  找准了价格切入空间和竞争卖点,管理者紧接着要做的,就是用最好的产品款式和包材视觉设计来表现卖点,并在推广方式上制造足够的性价比差异,一推出就能让消费者惊叹,毫不犹豫的促成购买。只要这个切入点能让企业生存下来,顺利产生现金流,企业便有足够的精力以此为根据地,向价格区间以上或以下来拓展产品线。
  没有必要一开始就给自己框定价格区间的定位,比如只做中高端或只做中低端。管理者需要仔细辨别所在品类的市场机会,朝价格区间以上来延展产品线,是否能切入上去,打败那个价格区间的高价竞品;向下延伸,又是否能取代先前的低价走量的竞品,并在成本投入上可以得到平衡。不必过于学究的认为你做了低端,高端价位的消费者就会觉得你低档而抛弃你,只要保证在高、中、低端的价格区间,均对应有不同功能、不同设计的产品,给顾客提供的是不同价值,各渠道产品线全部错开,在设计、功能、定价和利润等方面差异化,就会避免高价和低价产品冲突、不同渠道的价格冲突和不同地域的窜货。
  另外,这个产品线和价格定位,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河水一样,涨潮时,河堤会变成低端,落潮时,河堤又成了高端。市场价格区间的变化,也是随着对手不断在调整的,今天产品的主流价格区间在100-150元是走量的中低端市场,到了明天,随着竞争的加剧,整个品类价格下沉和利润打薄,100-150元会变成高端市场。企业原来可能靠100-150元区间的产品切入,成为了市场第一的品牌,但当市场整体下沉到50-100元时,产品线也要随之调整,将老产品价格下沉,用新功能产品填补原有价格区间,如果不调整,市场第一的位置不仅不保,整个品牌的产品线全部集中于利润产品,缺乏走量产品的拉动,马上就会导致企业库存周转率大幅下滑,现金流减慢,固定成本增加,经营也会随之陷入困境。
  单纯做高端市场,不靠中低端产品来拉动,需撑得住,耐得住寂寞,钱不多就别玩这招。比较可行的是针对市场的走量区间先切入,哪怕不赚钱,先让现金流动,活下来,然后再逐步拓展到利润产品区间,跟随市场的竞争态势,不断调整自己的产品线和价格体系。僵化的固守高端、或中低端,都会让自己陷入被动。如做婴儿理发器的易简,始终不愿屈身切入到50-100元价格区间,仍固守100-150元,最终导致自己市场第一的位置不保,进而导致整个产品线动销减慢,经营形势急转直下。
  (责任编辑:HT001)
责任编辑:cnfol001
我来说两句
24小时热门文章
栏目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端内存 低端内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