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销售这个事职业一千多想去起事多心烦无奈的诗句 老板故意针对我 给我这么点

职业力 : 如何说领导才会听,如何做领导最满意-百道网
我的图书馆
职业力 : 如何说领导才会听,如何做领导最满意-百道网
&您现在的位置:&&&购买这本书可以去&&&&&标  签:成功/励志&&工作素养/员工激励&&人在职场&&分享到: 这是一本职场实战类图书,明确分为上下两篇,上篇讲的是职场谈话技巧、注意事项及有效沟通的捷径等,下篇讲的是在职场中上位的方法,及与领导共事时必须注意的一些潜规则,内容实用。  上篇 如何说领导才会听  第一章& 多听多看少开口——与领导沟通必备的沟通技巧  1.和领导沟通的“雷区”—千万不要打断领导说话  2.仔细揣摩,听出领导的“弦外之音”  3.认真倾听,点燃领导的说话激情  4.虚心听取领导的批评,把批评当做成长的助推器  5.学会附和,把话说到领导的心坎里  6.适当沉默,使沟通更加顺畅  7.听懂领导的“潜台词”,搞清真实意图  &  第二章& 知己知彼,方可沟通——充分做好沟通前的准备  1.摸清领导的性格特点是和谐共事的前提  2.读懂领导的肢体语言,洞悉领导的真实想法  3.体察领导的感受,不乱猜领导的心思  4.掌控好适当的距离:别和领导走得太近  5.巧妙应对,拒绝领导的不合理要求  6.懂礼节,不要让老板“丢脸”  7.了解领导的处事风格才能顺风顺水地共事    第三章& 情感互动,打动人心——把话说到领导的心坎儿里  1.情感融合,用真诚得体的话语打动人心  2.投其所好,迎合领导的兴趣说话  3.话不在多而在精,把话说到点子上  4.套近乎,让领导感觉你是自己人  5.体谅领导,多和领导说些贴心话    第四章& 洞悉人性,换位思考——运用“老板思维”与领导沟通  1.设身处地,站在领导的立场说话  2.用“同理心”领会领导感受,绝对服从领导安排  3.保守秘密,让领导觉得你值得信任  4.勇于承担,不为失职找借口  5.态度主动,缩短和领导的心理距离  6.通达人情,善于为领导担责分忧  7.沉着冷静,妥善应对领导的灰色情绪    第五章& 抑扬顿挫,美妙的声音——架起与领导有效沟通的桥梁  1.诚恳巧妙的赞美是赢得领导好感的捷径  2.话要说得中听,忠言也需要“顺耳”  3.说好第一句话,让领导一听难忘  4.培养当众讲话的能力,让领导对你另眼相看  5.把话说出是能力,把话说好是功力  6.改掉不良的说话习惯,用最佳的说话技巧给自己加分  7.拥有美妙的声音,就等于拥有辉煌的前程      下篇 如何做领导最满意  第六章& 不断提高自身曝光率——让领导看到你的闪光点  1.不安于现状,积极进取,让领导看到你“有利可图”  2.打造高效执行力,让自身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3.带着思想工作,主动体现自己的价值  4.积极主动帮领导分担工作压力是领导满意的前提  5.独当一面是优秀员工的特质,更是赢得领导满意的“法宝”  6.勇于打破陈规,让领导看到你个性的一面    第七章& 用策略做事,靠智慧取胜——让领导看到你解决问题的能力  1.自行解决难题,让领导省心  2.用策略展现你的能力  3.勤于思考,决胜千里  4.敢于承担并解决问题,让领导看到你的决策能力  5.常为领导思,常思为领导之策    第八章& 遇事多请教,领导面前甘当“小学生”——让领导看到你的工作态度  1.虚心学习,弥补自身不足  2.摆正工作态度,在领导面前永远是“小学生”  3.学会提问,让领导看到你好学的一面  4.谦虚请教是拉近与领导之间关系的桥梁    第九章& 领导满意的前提和基础——让领导看到你的忠诚  1.像热爱自己的生活一样去热爱工作  2.认真的下属最可爱—让领导认可你的忠诚  3.像黄盖一样忠诚—忠诚可靠是第一品德  4.不计较个人得失,努力为公司做贡献    第十章& 把工作当成乐趣,而非负重——让老板看到你的敬业精神  1.工作意味着责任:今天工作不敬业,明天就会被淘汰  2.用敬业铺一条通往成功的“星光大道”  3.工作细节体现敬业精神  4.敬业是让你接近完美不可替代的重要前提    第十一章& 有困难的时候敢于替领导扛,有荣誉的时候要让领导上  1.功高易盖主,切忌与上司争功  2.做到与领导“一唱一和”,和谐统一  3.无论你的上司如何,都不要越位  4.巧妙地开脱,适时为领导“背黑锅”    连载一& 和领导沟通的“雷区”——千万不要打断领导说话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说过:“打断别人说话、乱插话的人甚至比长篇大论的发言者更加令人讨厌。打断别人说话是一种最无礼的行为。”事实也的确如此,在工作中,随意地插嘴、打断别人是一种很没有礼貌的行为。而在和领导沟通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不自觉地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不分场合、地点而贸然打断领导说话,或者抢了领导的话头,就会扰乱领导的思路,引起对方的不快,使其产生抵触情绪,甚至还有可能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无论是在正式的场合,还是在非正式的场合,都不要随意打断领导说话,否则会使领导感觉自己失了面子。大多数领导认为,身份地位越高,就越应该受到尊重,在讲话时就会产生一种优越感,而此时如果被下属随意地打断,就等于是对方无视自己的权威,就是一种不尊重自己的表现。  一个真正精明有头脑的员工,在与领导沟通交流的时候,即使心里并不认同领导的观点也绝不会轻易地打断他的讲话。因为,这不仅是不尊重领导的表现,而且也不会赢得领导的好感。  豪斯先生曾经在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任时期担任副总统,他工作得非常出色。豪斯的朋友曾这样评价他:“豪斯先生一向是一名好听众,他之所以能够出色地担任副总统一职,多半就是因为他对别人洗耳恭听的态度。”事实也的确如此,每当豪斯和威尔逊总统会面时,他都会恭恭敬敬地在一旁认真倾听,有时甚至一连听几个小时。也正因如此,他赢得了威尔逊总统的好感和信赖。  在职场中,要想赢得领导的好感和认可,最重要的就是善于倾听领导的讲话。许多人在职场中交际失败,最常见的一个因素并不是他不知道应该说什么,而是因为他说得太多,听得太少,喜欢打断别人说话。因此,想要在职场交往中变得游刃有余,就必须要懂得倾听,这是和领导、同事之间取得良好沟通的一个重要前提。  事实上,每个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意识,尤其是在职场中,然而即使你的观点是正确的,或者你并不认同领导的观点,也不能轻易打断领导说话。人有两只耳朵,一张嘴巴,“听”的繁体字可拆字为“十目一心耳为王”,可见,古人主张在倾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多用耳朵,而且还要用心。在繁体字“聽”里没有“口”字,所以在倾听别人说话的时候只要用耳朵和心就可以了,同时这也说明在听别人说话的时候,打断别人说话并不是一件好事。  初入职场的新人很容易犯这种错误,他们好冲动,说话不经大脑,喜欢表现自己。每当领导说错话时就挺身而出,打断领导的讲话,指出领导的错误,自以为是地纠正。或者在与领导沟通的过程中,当自己有了一个新想法或创意的时候,就会不假思索、迫不及待地打开话匣子,不管领导是否在讲话。实际上,心胸狭隘的领导如果被你随意打断,心中一定会很不高兴,甚至可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给你穿小鞋。  在与领导沟通的过程中,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地随意打断他们说话。尤其是在正式场合谈论工作上的问题时,更不能贸然提出和领导不同的意见,否则很容易会被领导认为是你在挑战他的权威。在领导给你安排工作时,会作出各种说明,通常来说,领导的话只是说明经过,而结论或许和你想的并不一致,如果你中途插嘴打断领导的话,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做除了会使领导觉得你过于轻率之外,还是对其不尊重的一种表现。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领导安排工作时要静静地听,适时地点头表示肯定和认同,表达出自己已经了解了他所交代的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点头应答的方式应该略迟,表示自己是经过了思考之后肯定的,也避免显得草率。在领导说话时不能泼冷水,说“这恐怕做不到吧”“这个不是已经做过了吗”“这个好像太难了”之类的怀疑的话,领导之所以交代工作给你,就表示他事先已经考虑好了,当然也有他的用意所在。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服从领导的安排和指示,并且坚决忠实地执行,切不能用否定的语言去打断领导的思路。  成功学交际大师卡耐基认为,不随意插嘴、打断别人说话有以下几点好处:让别人感觉良好;让别人多说,以此来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让别人完整地表达出自己的情绪。连载二& 认真倾听,点燃领导的说话激情  《语言的突破》的作者戴尔·卡耐基告诉我们:“当对方还没有说完的时候,你再说什么都无济于事。”这句话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想要和他人进行良好有效的沟通,想要有力地说服别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积极认真地倾听别人的话语。认真倾听,可以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同时也体现了一个人的良好的道德修养和品德。  可以说,认真倾听是对别人最好的尊重,在你专心听别人说话的同时,也给予了别人最有效的赞美和认可。不论说话的人是你的领导、下属、朋友、亲人,倾听所起到的作用都是一样的。  著名的销售大师乔·吉拉德非常善于与人打交道,并且在每次生意做成之后,也总能得到顾客们的认可。其实他的秘诀就是仔细倾听客户的故事,在和客户的交谈过程中以此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进而赢得对方的好感。  就在美国内战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总统林肯焦头烂额,于是他就写信给在伊利诺伊州的斯普林菲尔德镇上的一位朋友,请他来华盛顿一趟。在信中,林肯告诉他的朋友,他有一些问题想要跟他探讨。  于是,林肯的这位老朋友来到了白宫。在白宫,林肯就解放黑奴是否合适的问题与他的老朋友展开了论述。林肯详细地分析了各种支持和反对解放黑奴的观点,并谨慎认真地读了一些报纸上或信件中谴责他的言论,言论中有的赞成解放黑奴,还有的担心解放黑奴后会引起国内混乱。  这场谈话进行了几个小时,之后,林肯长舒了一口气,站起身来和他的这位老朋友握手告别,并派人把他送回了伊利诺伊州,期间甚至没有征求对方的意见。  实际上,在这次谈话的过程中,就好像是为了舒缓和宣泄自己的心情,几乎所有的话都是林肯一个人说的。而在谈话之后,他似乎能够稍稍感到舒服一些。林肯并没有真正征询他的朋友的意见,其实他只需要一个友善平和的倾听者来让自己宣泄出心中的烦闷,使自己的心情变得舒畅。有时候在遇到困难时,一个好的倾听对象可以让自己的情绪更好地宣泄出来,这样才会使自己重新恢复到工作中,充满激情去继续奋斗。  可见,想要成为受人欢迎的人,首先要做一个善于倾听的人。而倾听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技巧。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表明,越是善于倾听的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就越融洽。因为在人们看来,倾听本身就是对对方的一种认可和赞美。能够倾听对方说话,就等于告诉对方“你是一个值得我肯定、认同的人”“你是一个我尊敬的人”,而这样的人,又怎么会得不到大家的好感呢?即使是乔·吉拉德和豪斯这样的大人物,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都丝毫没有摆出傲慢的姿态,而是恭敬地倾听别人的谈话,使对方产生了好感,而这一点对于职场中的人来说更有意义。  要想成为一个能认真倾听领导讲话,且善解人意的下属就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听懂领导话里的重点。听懂领导话里的重点,就是要抓住重点描述具体事实的关键字眼,这些字眼会透露出一些重要的信息,同时也会反映出领导的兴趣和情绪。透过这些重点的词语,下属可以了解到领导的喜恶,使其对自己产生信任的感觉。  (2)运用动作语言。在倾听的时候,要专注地看着对方,表现出全神贯注的神情。身体可以向对方微微地倾斜,同时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小动作来进一步地获得对方的好感。比如点头、微笑、轻声附和等,避免跷二郎腿或者面无表情,也不能做一些不雅的动作,更不能做看表、打哈欠、伸懒腰等懒散的动作。  (3)适时提问。在倾听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过于被动,可以适时地提出问题,这样可以表现出自己正在用心倾听,同时还能够满足对方的虚荣心,使对方更有兴趣将谈话进行下去。绝不能在倾听的过程中一言不发,这样会使气氛变得尴尬,也很容易使说话者丧失交谈下去的兴趣。  只有善于倾听领导说话,才能做一个受欢迎的人,才能得到领导的赏识和重用。连载三& 虚心听取领导的批评,把批评当做成长的助推器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职场生活中,犯错几乎是每个初涉职场的员工难以避免的问题,甚至老员工都会或多或少地犯下一些错误。当你面对领导的批评或者指责时,内心难免会产生不快的情绪,甚至会忍不住找许多借口和理由为自己辩驳。殊不知,一旦开口,就会错上加错。  美国成功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观察,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任何批评、指责都会使人感到自尊受到了伤害,并且会使自己处于一种自我防卫的状态,因为批评和指责会极大地激起他的反感,促使他极力地为自己进行辩解。”人在受到批评指责的时候难免想要为自己辩解,这也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一开始就急于为自己辩解,找理由,结果可能就会适得其反,甚至会给人一种逃避责任、避重就轻的印象。事实上,面对领导的批评,最正确的做法是:虚心接受领导的批评,积极着手解决由于自己失误所造成的不良后果,并把批评当做自己成长的助推器。  其实,人都是喜欢被夸奖的,很少有人喜欢被别人批评,这是一个心态的问题。在工作中,领导的批评是对事不对人的。有时候,领导的批评是对我们的工作的一种建议和指导,善意的批评可以让我们了解到自己存在着哪些缺点和不足,以便能够在日后逐渐弥补和完善;有时候,领导的批评是出于调整关系的需要,是要告诉下属不能太得意忘形、自以为是,或者把事情看得太过简单;有时候,领导的批评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从而和下属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时候,领导的批评是为了“杀一儆百”……  可见,在工作中,只有真正搞清楚受到批评的真实原因,才能准确地把握好情况,做到从容面对。  那么,在面对老板或领导的批评时,应该如何正确地面对呢?  (1)虚心接受,认真对待。通常来说,老板不会将批评和指责下属作为自己的乐趣,因为批评是很容易伤和气的,所以老板在批评一个下属时一般比较谨慎。不管批评得对与错,都表明老板对你的工作状况不满意,因此在被老板批评时一定要虚心地接受,认真地对待。此外,如果老板批评了你,而你却不能谦虚对待,并依然我行我素,把老板的话当做耳边风,那么就可能触及到老板的权威和尊严,结果也会很严重。  (2)面对批评时切忌满腹牢骚。你如果想要老板觉得自己是值得信赖的,最直接的一个表现就是很愿意听取老板的批评和教训。但是如果你不服气,还频繁发牢骚,那么这种做法产生的负面效应将会使你和老板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加大,甚至会使关系恶化。  其实,有时候老板的批评和责骂也是一种忠告,还有鼓励和指引的意思。正所谓忠言逆耳,也可以将老板的批评当做对自己的一种重视和鞭策。  (3)面对批评时切忌当面顶撞。有的时候,在公开的场合,受到老板的批评指责时,难免会感到难堪。尤其是当你觉得老板的指责没有道理的时候。因此,在周围同事的众目睽睽下,你很可能会为自己的面子而失去冷静,去反驳上司,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无辜。可以说,这种情绪的发泄换来的很可能只是同事的一点同情,但是留给上司的却是更多的愤怒和斥责,因此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  (4)不能把批评看得过重。经常会有这样的员工,在遭到上级的批评和指责之后,就会像霜打的茄子一样垂头丧气,充满悲观的情绪,好像把上级的批评当做世界末日一样。其实他们都错在把老板的批评看得过重了。偶尔一两次受到批评并不代表你就没前途,也不是你的能力不够,因此没必要觉得悲观。老板批评你主要还是针对你所犯的错误,除了个别存在偏见的老板之外,大部分老板都不会针对员工个人。  要意识到,老板的本意是通过批评让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而并不是觉得你什么都不行,有针对性地对你进行打击。如果受到一两次批评就从此一蹶不振,打不起精神来,才会让老板看不起你,日后也就更不会再信任你、提拔你了。  一个聪明的下属,是不会被老板的批评而搅乱心情的,他们往往会保持弹性和冷静,理性对待,虚心地接受,巧妙地处理,从而使自己有所进步。连载四& 读懂领导的肢体语言,洞悉领导的真实想法  俗话说,眼见为实。作为人际交往中传情达意的一种方式,人们的肢体语言有时候往往比口头语言更加具有真实的效果,也更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心想法。那么,什么是肢体语言呢?  肢体语言是指一个人的身体姿势、动作眼神、面部表情等信息,它是人类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因此也被称为人类的第二语言。它往往能够准确地反映出一个人的真实想法。虽然语言可以骗人,但是眼神以及身体的姿势等却会泄露出不一样的信息。因此,如果能够深刻地了解到这一点,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就能准确地洞悉对方的真实想法了。  西方有句谚语说:“一个人的目光可以表达一千多句话。”可见,肢体语言的确有着非常丰富的含义。心理学家认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它能作为“武器”来加以运用。比如,在表达仇恨和厌恶时,人的瞳孔会不自觉地缩小。相反,睁大了眼睛就表示对事物或人具有极大的好奇心或者同情心,表明具有很大的好感和赞同的意思。同样,通过目光可以看出上级和下级之间互相依赖的关系,甚至能揭示出更多的东西。  比如说,当你和领导说话的时候,领导眼神游离,眼睛看着别处,这就是一个不好的迹象,表明领导对你的话不感兴趣或者不重视你,甚至故意忽视你;当领导将你从上到下看了一遍的时候,这种目光就代表其优势的地位和具有支配的特权,不容许你插手,这类领导通常比较自负;如果领导的眼睛一直盯着你看,说明他对你比较感兴趣,你的话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希望从你那里获得更多的有用信息;如果领导很友好、坦率地看着你,偶尔眨一下眼睛,就表明他很同情你,对你的评价比较高,或者想鼓励你;如果领导的目光锐利,并且目不转睛地看着你,他是在显示自己的优势地位和权利,在警告你;如果领导只是偶尔看你一下,并且当他的目光和你接触到的时候就会马上避开,这就表明他在你面前缺乏信心,或者是对你有愧。  不仅是眼睛,嘴巴的一张一合也可以透露出许多秘密,张开嘴巴“哈哈”大笑意味着放松和大胆,“嘻嘻”的笑有一种幸灾乐祸的意味,“嘿嘿”的笑表示讥讽、轻蔑等。  此外,手势也是一种透露内心想法比较明显的肢体动作。比如,手势比较丰富的领导一般性格比较冲动,急躁,重感情;手势特别夸张的领导比较容易受人影响,性格比较偏激。  古代有很多通过肢体语言表现出其思想的例子。  在春秋时期,梁惠王野心勃勃,广招天下的名士为己用。这个时候,有个宾客向梁惠王推荐了淳于髡,于是梁惠王屏退身边的侍从,连续两次单独接见他,可是他始终一言不发。惠王感到很奇怪,便责备那个宾客说:“你称赞淳于先生,说连管仲、晏婴都赶不上他,等到我见了他,却是一点收获也没有,难道是我不配跟他谈话吗?到底是什么缘故呢?”于是,那个宾客把惠王的话告诉了淳于髡。淳于髡回答说:“其实,前一次见大王时,我观察大王的神态,发现大王的心思全用在相马上;后一次再见大王,我发现大王的心思全用在了声色上,因此我沉默不语。”后来,那个宾客把淳于髡的话全部报告给了惠王,惠王大为惊讶,说:“哎呀,淳于先生真是善于察言观色啊!”于是从此便把他当成圣人,加以重用。  在这里,还有一个很有名的例子—《三国演义》中的“青梅煮酒论英雄”。  当刘备听到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这句话时,便认为是曹操窥透了自己心中的大志,会加害于自己,以致慌乱之中失手滑落了手里的筷子。而当他觉察到自己的失态和曹操怀疑的目光时,又故作镇静,慢慢弯下腰捡起了筷子,然后用平静的语调解释说是听到了打雷的声音而受惊,不慎滑落筷子的,从而打消了曹操的疑心。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旧上海商界有一个很有名的人物,他在成名之前曾经只身从乡下到上海谋职,当他了解到招聘的老板是非常节俭的德国人时,便故意在面试结束离开的时候,小心地从地上捡起了一枚大头针,然后恭恭敬敬地走到老板面前,把大头针放在桌子上,然后慢慢地退下。实际上,这枚大头针是他事先准备好的,虽然手段有些不耻,但是他的这种肢体语言却得到了上司的认可,他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工作。  可以说,在现代社会里,虽然不会有《三国演义》描述的那样夸张和惊心动魄的场面,但是商场如战场,不论是在职场还是商场,读懂领导的肢体语言同样是至关重要的。俗话说得好:“伴君如伴虎。”身为下属,一定要读懂领导的肢体语言,对他的每一个表情、动作、手势细致观察,对其真实想法成竹在胸,这样才能先知先觉,成为领导身边的红人。连载五& 体察领导的感受,不乱猜领导的心思  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人们在与他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都会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心理特征去猜测对方,认为别人也和自己有着相同的特征。比如说,自己喜欢什么,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别人也会喜欢;自我感觉良好,就认为别人也都认为自己很出色,等等。实际上,这种行为往往会对他人的感情和选择作出错误的评价。而心理学上把这种心理现象叫做“投射效应”。  对此,心理学家罗斯曾做过这样一个试验:  罗斯先向参加试验的80名大学生征求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背着一块大牌子在校园里来回走动。结果,有49名大学生同意背着牌子在校园里走动,并且他们也认为大部分学生都会愿意背;而拒绝背牌子的学生则普遍认为,只有少数的学生才会愿意背牌子。  这个试验充分表明了,这些学生将自己的态度投射到了其他学生身上,而这就是所谓的“投射效应”。  可以说,正是这种妄自揣测、把感情强加给对方的情况,使我们的职业生活变得不那么顺利,甚至自己过于主观的思想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比如,领导对某个问题的指导过于详细,就会被我们理解成领导对我们的不信任;领导对某件事发表看法就会被我们认为是对自己的批评,等等。正是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思想,阻碍着我们和领导之间进一步的沟通交流,进而破坏了我们深入有效地开展工作。  在工作时,很多下属喜欢乱猜领导的心思,总想在了解了领导的心思之后,有针对性地讨好领导。实际上,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不仅没能够得到领导的赏识和重用,反而还会给领导留下喜欢拍马屁的不良印象。因此,如果不能准确地猜测出领导的心理,就尽量不要去乱猜。即使你和领导相处久了,也不能自以为是地猜对方的想法,因为领导毕竟是领导,他的心思并不好猜。  而领导自然也不希望把自己的真实意图表露给下属,这是维护自己权威的表现,他们通常都难以捉摸。  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才能出众,但有很多人都觉得他非常固执,任何新的意见和建议都被他毫无例外地拒之门外,因为他为人很自负。但是,威尔逊对于一个人的意见却是予以充分考虑的,这个人就是他的助理豪斯。那么,到底为什么威尔逊会对豪斯这么特殊呢?  曾经有一次,豪斯被总统单独召见,他明知总统不容易接纳别人的建议,但还是尽自己所能,清楚明白地向他陈述了自己的政治见解。当然,因为豪斯对其进行过研究,并认为相当切实可行,所以在陈述时说得相当理直气壮。然而总统并没有接纳任何意见,还傲慢地对他说:“在我愿意听废话的时候,我想我会再次请你光临的。”但是几天之后,在一次宴会上,豪斯很吃惊地听到威尔逊总统正在将几天前他的建议作为自己的见解公开发表。  这件事发生之后,豪斯恍然大悟,他终于找到了向总统提出意见的最佳方法,那就是避免他人在场,并且悄悄把意见“转移”到总统的脑中,使总统不知不觉地对自己的想法产生兴趣,然后使其作为总统自己的“构思”而让他主动地公之于众。最后,总统会坚定不移地相信是他本人想出了这个绝好的主意。这样,他的计划就能顺利地被总统采纳了。  豪斯能取得这样的成功,也是因为他了解了总统的心理。这是由浅入深的了解,同时也是久而久之的了解。作为下属员工的我们不经过时间的累积,是很难猜透领导的心思的,而没有深入的了解,就谈不上了解领导的心理,猜出的领导的心思也更加不可靠。并且,如果因为乱猜,最后致使自己陷入尴尬境地,甚至得罪了领导,那么结果就得不偿失了。  实际上,要避免先入为主地胡乱猜测领导的心理,就要首先明确给我们带来负面影响的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两点:第一,不要夹杂自己的观点,而是要专注且客观地体会、认同对方的感觉;第二,在体会、认同对方的感觉之后,要作出恰当的回应,并且加以确认。  因此,作为下属的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千万不要胡乱猜测领导的心思,这是一种变相的越权行为。一来领导会记恨你的无礼和自以为是;二来还会扰乱办公室的风气,使同事信以为真,最终惹怒了领导,将你辞退似乎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了。连载六& 掌控好适当的距离:别和领导走得太近  其实,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的隐私被别人看到,而对于老板来说就更是如此。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一旦被老板知道你了解了他的隐私,即使你们的关系再密切,关系也将会开始变质。没有哪个老板喜欢掌握了自己隐私的下属,即使他不会解雇你,也会在以后的工作中对你有所顾忌,甚至会找机会把你踢得远远的。正是因为你知道了老板的隐私,抓住了对方的“小辫子”,使得他自身的地位受到了威胁,因此必定会除之而后快。  美国一位有财有势的房地产大亨在一档职场招聘的电视节目《飞黄腾达》中,曾经一手捧红了一个名叫卡罗琳的36岁中年妇女,而她原本只是他的一家高尔夫俱乐部的经理。但是自从被老板捧红,在全国拥有了知名度之后,卡罗琳便骄傲自大起来,甚至不把老板放在眼里,还在一些电视访谈节目上大谈有关自己老板的私事。而就在她沉醉于纽约上流社会的浮华名利之时,一天,她的老板突然对她说:“你被解雇了!”此时,自认为没有做错事的卡罗琳感到非常委屈,并且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但是,她的同事却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卡罗琳的野心实在太大了,行为也太过高调,老板是不会喜欢野心大、动作大的下属的。而与之相反的是,房地产大亨的另外一位下属乔治的名气也很大,但是他一直以来都恪守本分,低调内敛,对老板尊敬有加,并且和老板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对于老板的私生活,他向来都是只听不说,而对自己的私事也很少透露。可以说,至今为仍和自己的老板维持着良好的主雇关系。见过大风大浪的乔治非常明白这样的道理,即和领导保持一定的距离。  再来看一个例子:  明朝大太监魏忠贤原本只是一个身份低微的厨师,但是在得到了熹宗皇帝的宠爱之后,便开始变得骄奢跋扈,不可一世,甚至以九千岁自居。但是,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在熹宗退位之后,魏忠贤很快被继位的崇祯皇帝看做是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因此,一向嚣张跋扈、不守君臣之礼的魏忠贤在改朝换代之后很快被驱逐出了朝廷。  在现今的职场生活以及工作中,一家公司或者单位在更换了新的领导之后,往往会进行一系列的人事调整,原来的管理人员有的地位不保,而同时有的员工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走上管理岗位。而此时,如果你跟原先的上级走得太近,就会在调整的过程中受到影响。不管你的上级最后是晋升还是调离了,你的新上司都会对你有所顾忌,因为你是以前的上司的心腹,很有可能会经常跟以前的上司联系,如果再继续重用你,对于新上司来说,这就是一种危险的行为。  可以说,在人和人的交往过程中,最难掌握的一个原则就是距离,这个距离被形象地比喻为“豪猪的距离”。美国心理学家莱欧·博格指出,有一个寓言可以生动地表达出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  冬天来临之时,山中的一些豪猪开始感到寒冷。于是它们为了取暖而互相靠拢在一起。如果挤得太近,它们身上的刺就会刺到对方,让它们痛不可言;而如果离得太远,它们又会感到寒冷。最后,经过不断地调试,它们终于摸索到一个不远不近的最佳的距离。这个最佳距离既能免去互相刺伤,又能用彼此的体温来抵御寒冷。  那么,究竟要和领导保持怎样的距离才是最为恰当的呢?事实上,这就要求把握好以下几点:  (1)和领导单独相处的时间不宜过长。在去老板的办公室汇报工作,或者请示工作的时候,一定不能拖延时间,要速战速决。如果时间过长,就会让人觉得你和领导之间的关系过于亲密而对你产生误解。此外,在公共场合交谈的时候,即使是娱乐也要避免跟领导相处过久,这样最容易引起别人的猜疑和关注了。  (2)不要跟领导有过于亲密的行为或举动。在同性之间,无论你的领导是多么随和,即使他不介意,也不能跟他发生亲密的行为或举动;而在异性之间,就更不能有过于亲密的举动发生,这样只会给人留下你们之间关系暧昧的不良印象。  (3)尽量不要参与领导的私事。有一些领导喜欢让自己的下属帮自己做一些私事,如果你答应去做,不仅会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还可能引起别人的猜疑;而如果你拒绝了领导,又会使领导丢了面子。因此如果实在没有好的借口,偶尔帮一次也可以,但是第二次一定要想办法婉言拒绝。连载七& 巧妙应对,拒绝领导的不合理要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拒绝过别人,而在工作中就更加不可避免地拒绝上司,因为谁也不可能做到对上司有求必应。有的时候,明明是很难做到的事,即使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上司,结果只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和困扰,而且一旦完不成任务,还会使上司对我们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我们有必要学会委婉地拒绝,勇于对领导说“不”。  实际上,学会拒绝领导也是一门艺术。断然地拒绝了领导会让人觉得你是个有原则的人,只要觉得领导的意见不对就会坚持自己的想法,但并不是所有的领导都能理解你,有些领导很有可能会因为你的拒绝而迁怒于你,因此这个时候就有必要委婉一点,巧妙地拒绝,把“不”字说得婉转动听。这样不但拒绝了领导的要求,还使对方能够接受,避免了自己和领导发生直接的冲突。  比如,可以利用第三者的观点作为理由巧妙地拒绝对方。  在美国曾经有一个官员就一项新法案征求大家的意见,有关人员询问琼恩:“你认为这个新法案怎么样?”琼恩回答说:“我的朋友里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工作人员继续追问他:“但是我问的是你的观点。”琼恩说:“我赞成我的朋友们。”  可见,想婉转地拒绝别人的某些要求和想法时,可以利用第三者的观点作为借口,提供一种模棱两可的答案,让对方找不到可以继续“进攻”的目标,这样就能避免自己和对方发生矛盾。  在拒绝领导的时候,需要主动地为对方考虑一下退路或者一些补救措施,从而让拒绝更加巧妙,进而减轻对方失望的感觉。  有一次,成功学大师卡耐基不得不拒绝一个演讲的邀请,但是这个邀请于情于理都是应该参加的,于是,卡耐基便对邀请者说:“实在很遗憾,我排不出时间了,不过我知道拿破仑·希尔先生的演讲也很好,说不定他会比我更加适合你们。”邀请者答应了,就这样,卡耐基通过向邀请者介绍推荐其他人来代替自己的方法巧妙地拒绝了对方,还使其获得了一些心理补偿,减轻了因为拒绝而产生的不满和失望。  可见,委婉而巧妙的拒绝比直接而生硬的拒绝要温和许多,也更容易让人接受,因为委婉的拒绝在一定程度上顾全了被拒者的面子和自尊心。  林肯就很喜欢用婉转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拒绝。当他每天面对那些复杂、冗长的文件时,感到很厌烦,于是提出了一个意见,但是他并没有用那种普通平淡的语调去表达,而是用一种让人印象深刻的语言说出来:“当我派一个人去买马的时候,我不希望这个人告诉我马的尾巴有多少根,而是希望能够告诉我它的特点是什么。”在这里,林肯用了一种委婉的比喻去说明和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不喜欢批阅冗长、复杂并毫无重点的报告。打报告的人应该像买马人报告马的特点一样,抓住重点才行。  在面对领导的时候就更是如此,如果不分场合严词拒绝领导就会让他很尴尬,也容易伤了和气。因此,在拒绝领导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方式,讲求原则。  原则一:不能当众拒绝  当众拒绝领导的重大弊端有三个:一是暴露自己的狂妄自大,不把其放在眼里;二是容易引起领导的反感,增加拒绝你的几率;三是容易让领导“鸡蛋里挑骨头”,使自己脸上无光。  原则二:站在领导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当你考虑拒绝领导时,一定要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想问题,想想如果你是领导,一个下属员工以这种方式拒绝你的时候,你会怎么想,会怎么做。只有在确定这种拒绝有效而不伤和气的情况下才可以用。  原则三:先肯定领导,再委婉地拒绝  在肯定领导策略正确性的前提之下,委婉地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对领导的英明进行一次总结性肯定。一般来说,这种拒绝的方式能被大多数领导接受。  实际上,拒绝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它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修养,因此当对方对你有所要求而你无法办到时,建议用委婉的方式来拒绝。下面是两种比较常见的方式:  (1)转移话题。当领导向你提出某种要求而你无法做到时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领导往往会运用一些迂回婉转的方式,如绕一个圈再说出自己的本意,在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够很快了解到领导的意图,就不妨把话题岔开,说一些别的事情,这样既不会使领导感到难堪,同时也能够达到委婉拒绝的目的。  (2)说话留有余地。拒绝对方的时候也要留有余地,因为拒绝总会让人感到不快,如果能够巧妙地、留有余地地拒绝对方,就能够轻松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同时也能取得对方的谅解。连载八& 了解领导的处事风格才能顺风顺水地共事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接触得最多,也是对我们影响最大的就是我们的领导。但是通常来说,他们影响下属员工的方式不尽相同,这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而其个性、所经营的企业、公司、单位的性质以及他们自身的文化修养、知识水平的不同也决定了他们不同的处事风格。可以说,最正确的经营模式实际上是不存在的,领导的基本原则不变,但是处事的风格却是时常变化的。事实上,真正懂得领导心思的员工会留心观察,弄清楚不同领导的不同处事风格,这样在工作的时候就会更加得心应手、顺风顺水。  大体上来说,领导的处事风格分为下面几种类型:  1. 结果型领导  这类领导的性格大多属于“力量型”,只注重结果,并不注重过程。那么,要想获得这类领导的赏识和重用应该怎么做呢?  (1)工作要务实。结果型的领导大多是急性子,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下属不要有太多的花招,这类领导欣赏的是说话办事雷厉风行的人。因此,快速、准确地切入主题才是得到其赞赏和认可的最有效的方式。  (2)工作时要注重结果。通常这一类型的领导在工作的过程中最关注的就是工作的重点和做事情的结果。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突出问题的重点,同时也要简单清楚地列举出各种方案所能得出的结果和不同的影响。  (3)办事利落,不拘小节。这种类型的领导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忙”,因此不要指望领导会在办公室里坐着等你发现问题,你应该在发现问题时就积极主动地和领导沟通,不要执拗于眼前的事物。  2. 细节型领导  这种类型的领导在做事的风格上比较喜欢完美,因此要想获得这类领导的赏识,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做事要中规中矩,稳妥成事。由于细节型领导做事时多追求完美,因此他们对待工作的态度是精益求精,就好像要对待一件“艺术品”一样。在面对这样的领导时,下属的工作一定要具体化、流程化,使得一切看起来有条不紊。  (2)注重细节。由于自己“完美”的思想,这一类型的领导在做事的时候更加关注于细节,他们需要的是全面、细致的书面沟通。  (3)反复思考,三思而后行。细节型领导比较注重思考,也同样欣赏善于思考的下属。因此在出题问题的时候,不要轻举妄动,而应多动动脑子去思考,三思而后行,这样才会给领导留下好印象。  3. 机会型领导  通常来说,这类领导思维比较敏捷并且跳跃,因此下属要头脑灵活多变,思维要跟得上领导的节拍,会妥善处理临时改变的工作,并且做好充分的准备。  在应对机会型领导时还要注意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因为这类领导大多具有极高的创造力,喜欢不断地创新,这就要求下属要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提出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从而获得领导的认可。  另外,因为这类领导大多比较爱面子,因此在工作时既要有理有据,也要尽可能地让领导感觉是他自己的主意,不要抢了领导的风头,否则可能会给以后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 整合型领导  通常来说,这种类型的领导性格比较温和,在他们手下做事时,首先,要做到准备充分。这类领导喜欢综合听取组织内部的各种建议和意见,因此一定要在发言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列举的问题要做到准确无误,同时对结果也要有一定的预见性,千万不能给领导留下一种冒失、冲动的印象。  其次,要保持耐心和毅力。通常这种类型的领导比较敏感,因此在处理问题时要具有充分的耐心,给领导充分的时间去考虑,不可以急躁。  其实,在平日的工作中,我们很少能事先判定领导的做事风格,但我们可以在和领导交往的过程中通过交谈和观察去了解领导的处事风格,然后再据此调整自己的工作风格,以适应工作中领导的风格。然而我们必须承认的是,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某些时候领导并不仅仅是采用一种风格,但是却总有一种处事风格居于主导地位。  不可否认,多了解、多关注领导的处事风格,能防止我们与领导产生摩擦。事实上,在一个适合自己的专业能力、需求和工作习惯的领导手下工作,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单位来说都是大有裨益的。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决定了你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连载九& 投其所好,迎合领导的兴趣说话  口才大师卡耐基曾经说过:“不管是屠夫还是面包师,甚至是宝座上的皇帝,他们统统都喜欢别人对他们表示出好意。”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威廉·费尔普在他的《论人性》一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他八岁的时候,有一次到姨妈家里做客。到了晚上,一个中年人来访,在和他的姨妈寒暄了一阵之后,就把注意力转移到了威廉的身上。那个时候,威廉正对帆船十分着迷,这个中年人就和威廉兴致勃勃地谈起了帆船。当时,威廉显得十分兴奋,在中年人走后,威廉仍然对他恋恋不舍,一直盼望着中年人能够再来。威廉对他的姨妈说:“这个人真好,他对帆船那么感兴趣,我很喜欢他!”但是他的姨妈却淡淡地说:“他是个律师,他才不会真的对帆船感兴趣呢!”威廉问:“那他为什么会和我聊得那么起劲呢?”姨妈的回答让威廉记忆深刻。姨妈说:“是因为你对帆船感兴趣,所以他就谈一些让你高兴的事情,这样做就是为了让自己更加受欢迎。”  之所以“因人而异,投其所好”能让别人对自己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好感,是因为每个人都希望有人能够和自己有共同的爱好兴趣。有了共同的爱好兴趣才有感情,这样就更容易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因此,要想与人建立一种良好的关系,最快捷有效的方式就是了解对方的性格、爱好,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事实的确如此,谈论对方感兴趣的人或事物,就等于在无形中给了对方一种肯定和赞美,而这样更容易获得对方的好感,进而拉近彼此的距离,最后达到影响他人、说服他人的目的。  爱德华·查利弗从事的是童军教育工作,有一次,他为了赞助一名童军,参加了在欧洲举办的世界童军大会,这时他很需要筹措到一笔经费,于是,他前往当时美国一家数一数二的大公司,亲自拜会公司的董事长,希望他能够慷慨解囊。而在这之前,爱德华听说这位董事长曾经开出过一张100万美金的支票,后来支票因故作废,他还特地将之装裱起来,挂在墙上,留作纪念。  于是,爱德华一踏进董事长办公室,便立即针对100万美元的事,要求参观一下这张被装裱起来的支票。爱德华还告诉董事长,自己以前从没见过任何人开过如此巨额的支票,因此很想见识见识,好回去说给他的那些小童军们听。董事长听了很开心,于是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爱德华的请求,并将当时开出那张支票的详细情形,一一解说给爱德华听。结果,当董事长说完那张支票的故事之后,还没等爱德华提及,就开始主动问他的来意。在爱德华说明了自己的来意之后,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是,这位董事长不仅答应了他的要求,而且还答应赞助五名小童军去参加童军大会,并且负责全部的开销,此外,他还亲笔写了一封推荐函,要求欧洲分公司的主管提供所需的一切服务。  其实,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爱德华事前并不知道董事长的兴趣所在,没有做到一见面就投其所好,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事情恐怕就没那么顺利了。  从上面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想要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被对方听进去,进而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不妨先使对方对你的话题产生兴趣,只要让对方感到受到了重视,你就可能会获得比预期更多的回报。  共同的爱好和兴趣,能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比如,可以和养鱼种草的人谈论花草的种植,和养宠物的人谈论宠物的喂养,和爱好音乐的人谈论音乐,和集邮爱好者谈论邮票等。只要引起对方的兴趣,进而激发出对方一吐为快的冲动,就能获得对方的好感。  想要使领导对你产生好感,就首先要把对方喜欢的事情当做话题,让领导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在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之后,很多事情就会迎刃而解了。连载十& 话不在多而在精,把话说到点子上  语言的简洁,就是指语言表达要言简意赅、简明扼要,抓住重点,把话说在点子上。  据史书记载,子禽曾经请教老师墨子:“老师,一个人说多了话有没有好处呢?”墨子回答他说:“话说多了能有什么好处呢?这就好像池塘里的青蛙,它们整天地叫,即使叫得口干舌燥,也从来没有人注意它们。但是雄鸡却不一样了,它们只在天亮的时候叫两声,大家听到鸡啼就知道天要亮了,于是都注意到它们。所以说,话说多了没用,要说在点子上。”子禽听后恍然大悟。  墨子的话就是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说话不在多而在精,并且要说到点子上,即我们应该用最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更丰富的意思。说话的精彩与否不在于长短,而是在于是不是抓住了关键的地方,是不是能够打动别人。  很多人常常认为,好的口才就是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在一些特定场合下也许会用到这样的方式,但是在更多的时候,这并不能显出我们的口才好。相反,还会暴露我们更多的缺点,显得缺乏诚意,没有重点,因此容易受到别人的轻视和怀疑。  最会说话的人,往往语言明了,言简意赅,语言在精不在多;而口才最差的就是那些说话喋喋不休,说了一大堆却说不出主旨的人。事实上,想要真正做到话语简练高效,就必须让自己的语言尽量简练,让对方在最短的时间里明白你所要表达的意思。  有一次,美国的艾森豪威尔将军应邀参加一次社团的演讲。在他之前,已经有五名演讲者滔滔不绝地发表了许多长篇大论。轮到艾森豪威尔将军上台的时候,已经将近天黑了,许多听众都显得无精打采,甚至还有的昏昏欲睡。他环顾了一下四周,说道:“在我前面的几位先生的演讲十分精彩,加起来可以构成一篇耐人寻味的长篇小说了,我实在没有能力再加一个字,可是这篇文章应该加上一个标点符号,这样才显得完美,就让我来为这篇长篇小说加上一个结束的句号吧!”艾森豪威尔将军说完,就静静地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结果,博得了满堂的喝彩。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无异于谋财害命。”之前的几位演讲者几个小时的长篇大论引起了人们的厌烦,而等到艾森豪威尔将军上台时,言简意赅,很快就结束了演讲,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好感。  在工作中,领导最厌恶的就是说话抓不住重点的人,因此,那种说话喜欢绕圈的人,即使在工作上努力进取,也很难做成什么大事。  讲得多是一回事,讲得得体、讲得恰当又是另外一回事。很多人都有喋喋不休的习惯,在工作中这是一个很大的忌讳,不仅浪费了领导的时间,也会使领导轻视你,觉得你的能力不足,做事效率不高。  现代社会节奏快,时间观念强,说话简洁能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说话的简洁并非过于简单,而是言之有物,以简代精。简洁是从实际的效果出发,简略得当,恰到好处,才能引人注目。在话没有说出口之前,首先在脑子里构思一个大致的轮廓,然后再按照次序有条不紊地说出来。如果是使用电话交流,就要事先把自己要说的事情逐一列出来,以免漏掉重要内容。这样一来更能够节省时间,对方还更容易接受你说的话,更愿意跟你交谈。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做到说话言简意赅呢?实际上,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1)注重培养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学会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来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你可以对一件事情进行综合概括,然后再运用语言交流,这样就能准确地表达出谈话的重点,同时也会使谈话显得精辟,更有力度。  (2)尽可能多地掌握一些词汇,丰富和扩充自己的语言体系。福楼拜曾经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不只有一个名词或者动词或者形容词来形容它。”如果讲话者词汇贫乏,说话时即使搜肠刮肚也很难有精彩的谈吐。  (3)把复杂的话简单地表述出来。说话简练,言简意赅,不说废话,这样才能显出说话人的干练。  总之,说话言简意赅,做事爽直的人更容易成就大事,在工作中也更容易得到领导的认可和青睐。所以在平时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说话要简练明了,这样才能受到人们的欢迎。连载十一& 套近乎,让领导感觉你是自己人  众所周知,“套近乎”指的就是在交谈之初找到双方的共同之处,这个共同之处可以是双方的经历、爱好、兴趣等,通过这些相近的爱好诱发彼此的共同语言,可以使双方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从而赢得对方的支持。而与领导的相处,也同样需要这种方式。  在职场中,想要使领导接受你的态度和观点,就需要与对方保持“同体观”。也就是说,把对方看做是和自己一体的,这样在对方看来,你就是在为他说话,为他做事。如此一来,双方的心理距离就会拉近,对方就会对你消除戒心。  所谓的“自己人”,实际上指的就是那些跟自己存在着某些共同之处的人,这些共同之处可以是血缘、地域、姻缘等,也可以是相同的爱好、志向、兴趣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将那些跟自己有着相同或相似志趣的人看做“自己人”,对他们也更加亲近。两个人的意见和想法越是一致,彼此之间的亲近感就越强。  在外交史上就有一个通过套近乎顺利达到谈判目的的故事:  一个日本议员去拜见埃及总统纳赛尔,因为两人的性格、经历、兴趣以及政治抱负相距甚远,总统对这位日本议员并不感兴趣。日本议员为了更好地完成使命,处理好与埃及总统之间的关系,在会见前进行了多方面的准备和分析,最后决定以套近乎的方式来打动纳赛尔,达到成功会谈的目的。下面就是双方的对话:  日本议员:“阁下,埃及的尼罗河与纳赛尔湖,在我们日本可是人尽皆知的。我与其称您为总统,不如称您为上校吧,因为我曾经也当过军人,和您一样,我也跟英国人打过仗。”  纳赛尔:“哦,是吗?”  日本议员:“我曾经拜读过阁下的《革命哲学》,并且把它同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作了比较,我发现希特勒是实力至上的,但是您除此之外还充满了幽默感。”  纳赛尔显得十分兴奋,说:“呵呵,你说的这本书是我在革命之后的三个月里匆忙写成的。你说得对,我跟希特勒不同,除了实力之外,我还很有人情味。”  日本议员:“是啊,没错!我们军人也是需要人情的。当初我在马来西亚作战的时候,身边一直带着一把短刀,我的目的不是为了杀人,而是为了保护自己。这就像阿拉伯人在为独立而战,目的也是为了保卫自己一样,这同我那时一直不离身的短刀不是同样的道理吗?”  纳赛尔非常高兴:“哈哈,您说得真好,很高兴跟您交谈,以后欢迎您每年来一次。”  这个时候,日本议员看到时机成熟,于是顺势转入了正题,开始谈及两国的关系和贸易发展,最后愉快地与纳赛尔合影留念。可见,日本人的套近乎策略最终产生了神奇的效果。  在会谈的一开始,日本人就把总统称为上校,拉近了双方的距离。接下来,日本人又以读过总统的书为依托,称赞他的实力和人情味,并进一步称赞和肯定了阿拉伯战争的正义性。可以说,这不但准确地刺激了纳赛尔的得意之处,更加迎合了他的口味,因此日本人的话收到了理想的效果。这位日本议员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一个重要启示,那就是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有备而来,才能更好地套近乎,并且套得牢靠。  在工作中,同样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方法来取得领导的信任和认可。在与领导交往时,要让领导接受你的态度和观点,就需要把自己和领导视为一体,拉近彼此的距离,然后向对方传递一些他能够接受的思想或观点,并在潜移默化中将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渗透进去,使对方产生一种印象—认为你和他的思想观点是相近的,并且具有相同或相似的价值观。这样就能很快地缩小彼此间的心理距离,让领导更加愿意跟你接近,进而接受你的想法和观点。连载十二& 体谅领导,多和领导说些贴心话  与他人建立良好关系的前提就是相互沟通,而在工作中,你最需要与之建立良好关系的人就是你的领导了。  有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和你的领导沟通有困难,但其实一句关心的问候,几句体贴的话语,往往会使你与领导的关系获得出乎意料的进展。当你学会和领导沟通交流的手段和技巧之后,你就会感觉不仅和领导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更为通畅,同时也得到了领导的信任。因此,身为下属要懂得理解和体会领导的感受,这对于赢得领导的认可十分重要。  如果领导为了某件事感到烦恼和忧愁,身为下属应该首先以体谅和同情的心情说:“我理解您的心情,如果换成是我,我可能也会这样做的。”这样一来,领导就会觉得你对他是尊重的,从而形成一种信任的气氛,此时你的劝告也会变得更有效果。  即使你的领导是一个很出色的人,他也难免会有烦恼的事情。领导也是人,也会遭遇工作上的困难和生活上的窘境,身为下属,如果能敏感地发现领导的难处,并及时给予热情的关心,想方设法为其排忧解难,那么领导自然会乐于与你交往,并在工作上对你加以特殊照顾。比如,当领导不时地用呆滞的眼神看窗外,没心思工作时,如果你注意到这种微妙的表情变化,不妨去和领导说说话,帮领导排解苦恼。  实际上,你对领导的关心,一定会给领导留下很深的印象,也许还可能借此一吐心中的烦恼,缓解压力,或者他真的需要你帮他一个忙,通过一番交流,相信你们的感情会增进一大步,领导一定会记住你对他的关爱,并在此后对你格外关照。  一个不关心下属的老板不是好老板,同样的道理,一个不关心老板的下属也不是个好下属。员工对老板的关心,会使双方的关系更加友好和谐,而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和谐关系,也将对员工的发展前途非常有利。可见,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讲,都有必要对领导表现出你的关心。  每一个人都喜欢别人关心自己的生活近况,喜欢被帮助的感觉,这些是人的正常心理,就是领导也不例外。如果遇到高兴的事,领导也希望有人能够分享;如果遇到烦心的事,领导也想找个人倾诉。如果一个下属在领导高兴的时候能够表示赞同和认可,并在老板烦恼之时表示同情和安慰,就能给对方一种同甘共苦的感觉,长此以往,这个下属和领导之间的感情也必将加深。一般人遇到高兴或者心烦的事,都不希望一个人憋在心里,而是希望找个人倾诉一下。假如下属能够做到对领导的事情随时关心,那么老板的心里就会很自然地把你当成朋友,从心里接受你,进而把你当成自己人。  一旦领导把我们当成自己人,自然会喜欢向我们倾吐心事,我们需要在领导向自己倾吐心事时做好准备。  首先,领导向我们倾吐心事时,如果没有更好的劝说方式,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倾听,你的倾听能使领导感觉到你的尊重。有时候,领导在向我们倾吐心事的时候并不是要求我们的帮助,只是想要发泄一下心中的苦闷。此时你要做的就是多听少说,给予领导充分的同情和理解。  其次,在领导倾吐心事的过程中,如果你觉得并无大碍,就可以用发问的方式引导对方诉说。同时,也要注意防止沟通的过程演变成工作探讨,因为话题的转变会使领导觉得你不尊重他。  最后,除非得到领导的认可,否则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和他进行谈论。连载十三& 保守秘密,让领导觉得你值得信任  在韩国电视剧《大长今》里,郑尚宫在训导小宫女时所说的一条重要戒律就是“善于沉默,保守秘密”。而长今在成长的过程中,也一直能够保守秘密,因此得到了皇上和皇后对她的信任。  实际上,在公司或单位里,保守秘密是身为下属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更是事业发展的需要,因为机密可能会关系到企业或公司的成败,也关系到领导的威望和声誉。因此,身为下属一定要谨记祸从口出的道理,对应该保密的事情做到守口如瓶,不该说的不说。如果在工作时思想松懈,胡乱说话,无意中泄露了上司和公司的秘密,轻则可能会使上司的工作有所波动,重则会给企业或公司造成极大的损失。可以说,不保守领导或公司秘密就是对领导和工作的一种不负责任,这样势必会使领导在各个方面处于不利的地位,进而对你产生不好的印象,因此,对于老板或公司的秘密一定要做到严格要求自己,以老板和公司的利益为重,保守秘密。  要知道,上司也是普通人,他的个人生活,比如婚姻或者子女的问题也肯定会有不足为外人道的地方,作为下属应该做到保密,这样不仅是对上司的一种保护,也是对上司的尊重。  也许员工看了下面的故事能够得到一些启示: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就任总统之前曾经在海军里担任要职。他的一位朋友想通过他打听有关潜艇基地的计划。当然,这是一个机密,罗斯福严肃地向四周看了看,然后小声地对他的朋友说:“你能保密吗?”他的朋友以为罗斯福会告诉他关于潜艇基地的秘密,于是立刻回答说:“当然能。”没有想到的是,罗斯福也说了一句:“那么,我也能。”  不该问的别问,这样其实也是在保护自己。你不问,或者你问了别人也不告诉你,这样你就不会得知公司的某些机密,即使那些别有用心的人希望通过你来打探公司的机密也无从可知。  现在的公司已经把道德放到了和才能同等重要的位置,不论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强,如果不够忠诚,人品有问题,也是万万不能够任用的。保守秘密是身为下属的基本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作为一个有职业道德的人,最起码的一点就是保守公司的秘密,这是公司对员工的基本要求。  弗兰克是一家大型公司的技术部经理,能力很强,并且做事果断,有魄力,因此老板一直都很赏识他。有一天,一位来自德国的商人专门请他到酒吧喝酒。几杯酒喝下去之后,德国商人对弗兰克说:“我想请你帮个忙。”弗兰克有些奇怪,因为他们还不是很熟悉。但是弗兰克马上说:“什么事?”德国商人说:“最近我在和你们公司洽谈一个合作的项目,如果你能把相关的技术资料提供一份给我的话,就会使我在谈判中占据主动地位。”“什么?你要我泄露公司的机密?”弗兰克皱了皱眉头,显然这对他来说,有些为难。德国商人压低了声音说:“如果你能帮我的忙,我是不会亏待你的。如果成功,我会给你10万美元的报酬,还会为你保密,这件事不会对你有任何影响。”就这样,当德国商人把10万美元的支票递到弗兰克的面前时,他终于心动了。  在随后的谈判中,由于德国商人有弗兰克公司的机密资料,使他们处在了被动的地位,导致最后损失很大。事后,公司经过不断地调查,发现是弗兰克泄露的机密,于是便辞退了他。此时的弗兰克后悔不已,本来有大好前途的他不仅为此失去了工作,而且那10万美元也被公司追回,用作损失的赔偿。与此同时,业内有很多公司都知道了这件事,谁都不愿意再聘请弗兰克了。  可见,当一个人失去了忠诚的时候,一起失去的还有尊严、诚信以及个人的前途。作为一名员工,要时刻谨记切莫把公司的秘密告诉他人。老板也需要安全感,这是因为,身为老板,在创办和塑造一个企业后,需要殚精竭虑地经营,而击败一个企业,可能就像是戳破一个肥皂泡一样简单。很可能因为一句话,就使老板辛辛苦苦打拼的事业转眼间灰飞烟灭,这是任何企业和老板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因此,保守企业和老板的秘密,可以让老板更有安全感,更信赖你。  一个不忠诚的员工,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获得成功,因为他无法得到老板的信任和认可。在诱惑甚多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很容易因为一时不慎泄露了秘密,因此提高自己抵抗诱惑的能力,坚守自己的忠诚就显得弥足珍贵了。当你忠于自己的老板时,你最后得到的不仅仅是老板更多的信任,还有更多的收益。连载十四& 勇于承担,不为失职找借口  在日常工作中,很多领导对下属的职责的定义是,在工作时,他们说什么,你就做什么,交代给你的工作都是你分内之事。而有时,你可能会觉得交代给你的这件事情在你的职责之外,从而觉得委屈、懈怠,甚至会直接拒绝老板说“这事儿不归我管”。这样的话往往会让老板觉得非常不舒服,认为你缺乏责任心,或者缺乏团队精神。而对于这样的员工,老板绝不会将其长久地留在身边。  责任心是一个企业对员工最起码的要求,一个员工如果没有责任心,是没有办法做好工作的。相反,有了责任心,就会强调工作的结果而不是过程,就会为好的结果而努力,而不再是应付了事。那些不负责任的员工做任何事情都不上心,不尽责,出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去解决问题,而是将问题搁置下来或者逃避问题,等到领导需要看结果的时候,借口理由一大堆。但是此时已经于事无补,事情不会因为诸多的解释而得到很好的解决,另外,宝贵的时间也由此而浪费掉了。  斯坦利是美国有名的出版商人,他16岁时便到美国费城的一家小书店做营业员。工作虽然简单,但是他却非常勤奋和细心。除了卖书之外,他还经常积极主动地做一些分外之事,如打扫卫生,帮助客人介绍新到的书籍,并将零散的书加以分类整理等。对此,老板看在眼里,十分欣赏这个年轻且责任心很强的男孩,后来还教给他许多有关图书出版、发售等运作模式方面的知识。久而久之,斯坦利的业务技能越来越娴熟。有一天他被一个图书商人看中,进入了一家更大的公司工作,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走上了成功之路。  对于现在取得的成就,斯坦利说:“实际上,我在书店工作的时候并不仅仅是做自己分内的事情,而是努力地找寻一切力所能及的事情,并且坚持一心一意地去做。我想让我的老板觉得,我是一个比他想象中还要努力并且出色的人。”  可以说,斯坦利的成功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必然。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明白工作不存在分内分外的道理,他们往往认为只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就可以了,大可不必做“出头鸟”。而即使工作分到了自己的头上,也要百般推辞,寻找各种理由拒绝承担。对于这样的员工,能否保得住自己的工作都是一个未知数,更别说加薪升职了。  这样缺乏责任感的员工,不会有那种视公司利益为自己利益的想法,更不会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影响到公司的利益而感到不安。实际上,这是一种失职的表现。社会在发展,公司在成长,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自己对公司的责任感,提高自己的主动性。  为此,有人将主动性诠释为你正在做着没有任何人告诉你的十分恰当的事情,这种说法非常巧妙。主动去做一件事情总令人十分惬意,相反,被迫做一件事时,总会生出许多不满和抱怨,这就是主动和被动的区别所在。事实也的确如此,积极主动的员工往往能圆满地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得到同事们的尊敬,受到领导的赏识和青睐,可以说前程一片大好。而那些总是抱怨不停、消极懈怠、不思进取的员工将责任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能躲就躲,能抛就抛,加薪升职自然也会遥遥无期,前途更是黯淡无光。因此,这样的员工只能永远做一名普通的员工,甚至还有被随时扫地出门的危险。可见,在某种程度上,积极主动地承担责任既是一种境界,同时,也是一种个人价值的最大体现。  一个员工缺乏责任感就会失职,与其为自己的失职找理由,还不如坦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如果出现问题的时候不是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而是想方设法地逃避或者找借口,就会使工作失去成效,无法取得任何进展。当借口和理由变成了习惯,人也会疏于努力,不会再努力争取成功,而是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如何为自己的过失寻找借口上,长此以往,个人价值也不会得到更好的体现。实际上,就价值而言,公司无论大小,组织力量无论强弱,都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和积极进取。员工作为公司的一部分,也代表着一个整体,员工责任感的强烈程度,对于整个公司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无论老板交代给你什么工作,你绝不能说“这不是我分内的事情”或者“这不归我负责”之类推卸责任的话。  我们要意识到,对工作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而只有从这种尽责中理解自己的价值,才能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而对于公司来说,这才是最有价值的员工。连载十五& 态度主动,缩短和领导的心理距离  在与领导沟通的过程中,主动的态度是最为重要的。然而有些下属往往迫于周围人的压力,在主观上不能和领导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这样一来,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就不能被领导了解和采纳,自己的才能也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有时候,就是因为缺乏沟通,自己和领导之间才会产生误会和隔阂,久而久之就会使领导渐渐对你失去信任,这样对工作的开展极为不利。可以说,不积极主动地与领导沟通,就等于失去了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的机会,成功也可能会因此与你失之交臂。  身为下属,应该积极主动地与领导交谈,这样才能渐渐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使上下级的关系和谐融洽。但同时也要注意,这和“巴结”领导是不可以相提并论的。工作上的讨论和相互打招呼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不仅能消除你对领导的恐惧感,也能使自己的人际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在现代职场和工作中,与领导直接的沟通是否顺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未来的命运和前途。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员工对领导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和生疏感,这就使他们在领导面前的行为举止和平常大相径庭,表现也非常不自然,甚至不愿意和领导当面交谈。  不可否认的是,任何领导都会喜欢员工对他表现出尊重,过分地拘谨反而适得其反,会妨碍到员工和领导的正常沟通。而如果过于迁就或奉承领导,也会使领导产生反感,认为这样的员工没有原则。因此,只有在言谈之间表现出不卑不亢、从容对答的样子,领导才会认为你是个可用之才。  主动和领导沟通,不仅可以消除员工和领导之间的隔阂,还能更深层次地领悟和理解领导的观念和意图。有一句广告语说得很妙,“沟通从心开始”,这句话在传达一种信息:沟通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身为下属员工,只有主动和领导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让对方真正地了解自己的情况,才能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你的才能,进而获得升职加薪的机会。相反,如果只知道保持沉默,胆小怕事,从来都不想主动与领导沟通,这样就会使你所做的工作与领导的要求相去甚远,进而使你面临随时被公司淘汰的危险。  人和人之间的好感是建立在实际的基础和语言沟通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员工只有主动地和领导进行切实有效的接触,主动地交谈,才能将自己的意愿表达清楚,从而得到领导的赏识和认可。  主动和领导沟通看起来简单,而真正做到的却很少。许多员工因为与领导身份地位的差距,从而对其心存芥蒂,产生生疏感,在会议上发言时,也是能免则免。长此以往,与领导之间的隔阂会越来越深,而对于领导的想法,他们一无所知,前途也是一片黯淡。  实际上,沟通是一个双向的过程。通常,我们在沟通时要记住以下几项原则:  (1)为沟通做好充足的准备。在每一次沟通前,都应该有一个明确的计划,明确自己想要表达什么,从而让沟通更加切实有效。此外,还要努力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充分补充自己缺少的知识,以全面地应对各种问题,加强回答的准确性。  (2)不随便贬低别人,抬高自己。在同领导沟通时,千万不能刻意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这样会给领导留下一个不好的印象。当表达你的不满时,一定要对事不对人,这样领导才会对你投以赏识的目光。  (3)在与领导沟通前,可以先发一封邮件预约时间,并在结尾处明确地写道:“希望能有时间与您交流。”可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方式,既直接又轻松,也更容易得到领导的认可。连载十六& 沉着冷静,妥善应对领导的灰色情绪  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和领导打交道,但并非每一天都能看到对方满脸的笑容。比如,你今天走进办公室,可能就会发现领导的表情多云转阴。或者某天还没见到领导,就听说刚刚掀起过一场“暴风雨”了。那么,面对领导的灰色情绪,身为下属的你应该怎样应对呢?  在2006年,发生了一件惊动外企圈的“邮件门”事件。此次事件是由一名叫做瑞贝卡的人引发的,这位被称为“史上最牛女秘书”的瑞贝卡是一位在公司服务了多年的高级秘书,她的老板是个有着丰富经验和能力的高级经理。一天晚上,北京EMC大中华区总裁陆总回到办公室取东西,走到门口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忘记带钥匙了。而这个时间,他的私人秘书瑞贝卡已经下班了。陆总打电话给瑞贝卡,但是一直也没有联系到她。等待了数小时后,事情才得以解决。事后,陆总还是难抑怒火,于是在第二天凌晨1点,通过公司内部的电子邮件,用英文给瑞贝卡发了一封措辞严厉,且语气生硬的谴责信,同时还把信传给了公司其他几位高管。没想到,几天之后,这位秘书竟然回复了一封更加咄咄逼人的邮件,并且传送至北京、成都、广州、上海等大城市的公司。这样一来,几乎EMC公司的所有人都收到了这封邮件。  很快,这封邮件就被数千名外企白领接收和转发,网络的迅速使得每个人都不止一次收到过这封邮件。甚至很多人还在邮件上留下了如“解气”“骂得好”之类的评语。然而,事件的后果是:瑞贝卡很快被辞退了。同时,网络上也有传言,大中华区总裁陆总也因为此次事件影响到了他的形象,最后被EMC调离原职。  可见,这个秘书的惊人举动带来的后果是得不偿失的。面对上司突如其来的灰色情绪,这种咄咄逼人的做法无异于火上浇油,于人于己都是十分不利的。  事实上,领导也会情绪不好,也会有发脾气的时候。身为下属,在面对领导的灰色情绪时,比较好的解决办法是:  第一,保持沉着冷静,避免踩中领导的情绪“雷区”。比如,上述例子中的秘书瑞贝卡就是触碰了上司“雷区”的牺牲品。其实,不良情绪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在心理学上有一种叫做“踢猫效应”的心理现象:  第二,主动退让。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当发现领导情绪不好,或者领导对自己表示反感的时候,主动退一步就会风平浪静。因为领导发脾气是在所难免的,身为下属要懂得妥善处理,主动退让,否则不仅会影响你和领导之间的关系,还会影响自己工作的心境和情绪。  其实,在很多时候,因为时机不对,领导会对于我们的意见或者是某些方面的建议表现得有些抗拒和反感。当我们遇到这样的状况时,最好的办法就是设法回避,稍微退让一步。  第三,以柔克刚,事后再作出解释。当领导情绪不好,乱发脾气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柔克刚”。也就是在领导发火的时候,耐心倾听,正确的意见在心里接受,错误的在事后找机会说明。这样的做法要比当众辩解高明得多。这是因为,对情绪尚处于激动状态的领导做任何辩白和反驳,在效果上都是徒劳的,甚至还会适得其反,火上浇油。但这并不等于我们没有机会把问题解释清楚,我们完全可以在领导发完脾气、冷静下来之后,再找一个合适的时间来解释。一般说来,人在发完脾气后,多少都会有些懊悔的。因此,我们要掌握好领导的这种愧疚心理,并恰当地加以利用,从而使谈话能够趋于平和,进而创造出一种有利于自己的氛围。连载十七& 话要说得中听,忠言也需要“顺耳”  中国有句俗话,叫做“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在我们劝谏他人的时候,总不可避免地说一些别人不喜欢听的真实的话,即达到“逆耳”的境地,以期能更好地教育对方。  然而,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听“逆耳”的话。人们一听到“忠言”就联想到紧张严肃的气氛,坦率而直接地给别人提出意见的人往往很容易招来别人的怨恨,因此很难受到别人的欢迎。如果言辞激烈,甚至会加剧对方的抗拒心理。  很多时候,忠言并不一定要说得“逆耳”才能达到成功说服对方的目的。事实上,裹着糖衣的“苦药”往往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  从本质上来说,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美和肯定,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从客观来讲,大部分人不喜欢听到别人批评的意见,因为他们担心会伤害到自己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并因此形成了对“忠言”的恐惧。  在工作中,下属向领导进言时,不能说“逆耳”的话,即使是忠言,也需要一定的语言技巧,注重表达的时机和形式。这样忠言就变成了一剂良药,并且药力十足,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一旦忠言变得“顺耳”,那些脾气暴躁、专横的领导就更容易接受你的意见。下面这个故事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  在三国时期,关中的豪强许攸拒绝率领部下归顺于曹操,并说了许多辱骂曹操的话。本来,曹操准备征服关中之后就回师洛阳的。但是见到许攸如此对抗自己,就非常生气,于是准备下令讨伐许攸。群臣纷纷劝谏曹操,劝他改用招抚的方法使许攸归顺,这样才能集中力量对付蜀、吴军队的侵扰。但是脾气暴躁、喜怒无常的曹操根本听不进去,还拿出刀横放在自己的膝盖上,群臣见状都不敢再做声。  这个时候,杜袭却仍然上前劝谏,曹操愤怒地呵斥他说:“我的心意已定,你就不要说了。”但是杜袭反而平静地问道:“主上,您看许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曹操回答:“不过是一个平庸之辈罢了。”  杜袭接着说:“您说得没错,只有贤明的人才了解贤人,圣明的人才了解圣人。您实在犯不着和他生气,像许攸这样的凡夫俗子,又怎么能了解主上的非凡为人呢?因此,现在大敌当前,没有必要因为一个小卒而使自己功亏一篑。你要攻打许攸,别人会说你以强攻弱,这样即使赢了也算不上勇猛,收兵也算不上仁义。我听人说,即使是张力十足的弓箭也不会对小老鼠发射,即使是重达万石的大钟,也不会因为小草棍的敲击而发出声音。现在一个小小的许攸,怎么值得主上动用圣明威武的军队呢?这样恐怕只会沦为别人的笑柄啊!”  听了这番话,曹操不但没有觉得难听,反而觉得很顺耳,自尊心也得到了弥补。有了这个台阶下,他的怒气也消了大半,因此很快听取了杜袭的劝告,不再发兵攻打许攸。  实际上,正是因为忠言说得“顺耳”,曹操才平息了怒气,不再攻打许攸。在现实的工作和生活中,真正具有语言功底的人,往往善于灵活自如地运用多重表达方式,并不断探索许多不同的语言风格。有些话并非一定要直言不讳,特别是在与领导沟通的时候,含蓄、婉转的话更能维护领导的自尊,且表达的效果也会更好。  身为下属,要想在表达的时候使自己的忠言听起来更“顺耳”,就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方法要灵活,这才是说话的艺术。在我国古代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外出学艺五年未归,家里只剩下他的妻子与婆婆相依为命,家境也变得越来越贫寒。一天,婆婆饥饿难耐,于是便偷了邻居家里的一只鸡。儿媳得知后,虽然十分生气,但是却没有责怪婆婆。当婆婆将煮熟的鸡端上饭桌时,妻子却不动筷子。婆婆问其原因,她哭着说:“媳妇不孝,没能侍候好婆婆,让您吃不上自家的鸡。”婆婆听到之后,羞愧不已,从此再也没有发生类似的事情。  可见,善意应体现于善言,体现出语言艺术,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2)态度要谦虚。要想让领导接受并采纳你的“忠言”,就一定要做到态度谦虚。身为一名下属,遇到问题时不能有被动的想法,应该随时开动脑筋,给出多重的解决方案,并分析其利弊以供领导选择。这样不仅使自己得到了锻炼,还使领导觉得有理有据,从而更容易接纳你的意见。连载十八& 改掉不良的说话习惯,用最佳的说话技巧给自己加分  拥有良好的说话习惯,往往能把自己的意思和想法清楚明确地表达出来,从而给对方一个自信、诚恳、正直的形象。如果想要取得交谈的成功,不仅要掌握好你所要说的内容,还要掌握好怎么说。说话的内容一般是由谈话双方的目的来决定的,但是怎么说在很大程度上却受到说话习惯的影响。一个人的说话方式取决于他的说话习惯,比如音调、措词、表达能力等。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最优秀的那个员工,能够完美而出色地完成领导交付的任务,但是并非仅有能力就可以获得领导的好感和认可。有的员工和别人做的工作一样出色,但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升迁加薪,自己即使表现得再好,最多也只是被领导夸奖几句。  如果出现了这样的状况,那么很有可能是你和领导的沟通出了问题。你可以想一想,自己平时是怎样和领导说话的?  下面就是几点我们在说话中经常会出现的不良习惯,对照检查并且加以改正,可以极大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染力,进而获得领导的好感。  (1)用鼻音说话。说话有鼻音是一种比较常见且影响很恶劣的缺点。这样的声音让人感到非常的不舒服,并且会给人一种傲慢无礼的感觉,让人感到你似乎在抱怨什么。如果你使用鼻腔说话,绝对不会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因此,如果你期望自己的声音更加富有魅力,并且更加具有说服力,就尽量不要用鼻音说话,应该使用胸腔发音。正确的发音方法是在说话时,上下牙齿之间保持半寸的距离,这样就可以有效避免发出鼻音。  (2)声音过尖。当一个人受到惊吓或者发脾气时,通常会提高嗓门,发出难听刺耳的尖叫。这样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尖锐刺耳的声音会使人的耳膜难以承受。一般来说,女性比较容易犯这样的毛病,因此要多加注意。要想避免跟领导说话时声音过尖,可以对着镜子检查一下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脖子是否感到紧张,下额部位的肌肉是否感到僵硬。如果出现了上述的状况,就很可能会发出刺耳的尖声,此时就应该当机立断,尽量让自己放松,同时尽量压低自己的嗓门。  (3)不良的口头禅。口头禅是职场人士的一大禁忌,如很多员工喜欢说“这样啊”“是不是”“你知道吗”之类的口头禅。虽然表面看来这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但是长久下来,就会极大地损害自身的形象。想要改掉不良的口头禅,可以尝试下面几种方法:  ①让身边的朋友在你不知情的情况下帮你录音,然后反复听自己在说话的过程中有哪些词语反复出现了多次并记在纸上,或者询问身边朋友的感受。  ②在和别人沟通交流的过程中,预先设计好要说的内容和所要提出的问题,尽量少说,多听,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写下来。  ③加强平时的朗读练习,多读、反复读,减少自己的口语习惯,将自己的说话习惯变成清楚、流利、简洁的语言。语言流利了,自然就不会出现口头禅。  ④保持心态的平和,放松心情,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不要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尽量思考之后再说话。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尽量不说话,以免因为思路的中断而不得已使用口头禅。  在职场中,不良的说话习惯很可能会让你和机会擦肩而过。成功交际学大师陈安之曾经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  李杰在一家外企上班,公司的环境好,待遇高,由于他能力不错,因此深得老板的赏识。有一次,公司在研究一个新项目的计划,竞争的人很多,因为一旦拿下这个项目就代表着离升职加薪不远了。后来,李杰凭借自己的实力和人气把项目拿了下来。于是老板决定找李杰面谈,定下具体的计划方案。李杰一想到自己在众多的竞争者中拔得头筹,不免得意洋洋,有些飘飘然了。当来到老板办公室后,老板先是对他夸赞了一番,这令李杰更是心花怒放,但是接下来的谈话却使自己被老板请了出去,而老板也把这个项目交给别人去处理了。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李杰说了一句粗话:“靠,放心吧老板,我一定搞定它!”  就是因为一句话,本来有着大好前程的李杰前途尽毁,实在是得不偿失。由此也可以看出,不良的说话习惯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么大。  话语是一种工具,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这就好像是骏马配骑士,只有好的骏马才能跟好的骑士相匹配。同样的道理,良好的说话技巧也适合于最丰富的思想。然而,出色的说话技巧并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它需要长久地积累经验以及对知识的不断吸取,而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往往能给自己加分,使自己成功地交际。连载十九& 打造高效执行力,让自身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有这样一句话:“做好了,才叫做了。”在工作中,很多员工对于上级分配下来的任务都是机械性地去完成,然后到时间交上结果。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这样的人一般都不会被快速地提拔。当然这也是有的人在某个工作岗位上干了半辈子却还只是停留在原点的原因。其实现实中,要想让领导满意,就要将事情做好。此处讲的这个“做好”指的就是要不断地打造自己高效的执行能力,让自己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只有这样,领导才会重视你,才会对你更加满意。  作为员工,要在领导面前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曝光率,只有让领导时常看到你,他才会注意你。而你一旦引起了领导的注意,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要发挥自己的工作能力,尤其是展现出高效的执行力,让自己成为同事瞩目的焦点,这样领导才会更加满意。  美国洛克菲勒家族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经销商,那时每桶石油的价格是4美元,为了能够有力地打出公司的口号,公司做了一个宣传语: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  当时公司里有一个名叫阿基勃特的销售员,虽然他的工作职位非常低,但是却非常有执行能力。这种高效的执行能力不仅体现在他的工作中,就连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吃饭、购物、住宿等一切可以签名的活动中他都会写上这样一句话—“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有时候他的这种行为引起了很多人的嘲笑,连他的妻子也时常嘲笑他,但是阿基勃特却从不为之动摇,而是继续保持这样的举动。  后来,公司董事长洛克菲勒知道了这件事情,非常震惊,并对阿基勃特的这种行为感到非常满意。于是他郑重地邀请阿基勃特与其共进晚餐,并且问阿基勃特:“你知道,公司里没有任何一个同事这样做过,你为什么会这样做?”阿基勃特对此解释说:“这不是公司的宣传语吗?那么我每次多写一遍就会多一个人知道我们的标准石油,这样我们的石油销量也就会越好。”洛克菲勒对这个年轻人的回答和行为感到非常满意。  5年后,洛克菲勒卸任,而阿基勃特成了标准石油的第二任董事长。这个结果虽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但是对于洛克菲勒来说,除了阿基勃特,他真的找不出第二人选。  阿基勃特的这个事例充分地展现了拥有一个高效的执行能力对员工来说多么重要。拥有高效执行力的员工,不仅能让自己的能力充分地展现出来,还能够引起人们的注意,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让领导看到你的闪光点和高效的执行力。而像阿基勃特这样的行为,如今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大多数员工从表面上看来每天都在努力工作,但却没有多大的业绩。  可以说,“做好了”是一个员工获得上级信任和满意的第一步,而其强大且高效的执行能力就是领导认为的“做好了”的典范。在领导的心目中,他们欣赏的不是埋头苦干的员工,更不是平淡无奇、无欲无争的员工,而是有执行能力和魄力的员工。一个员工执行能力的好坏在领导心里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细微的变化其实就是领导对该员工的态度和满意程度。  三国时期,建安十三年。刘备大军在曹操的追击下打了败仗,只能向南继续逃亡。逃到江陵的时候被曹操的铁骑追赶了上来。在这时候眼看曹操的军队就要来了,而刘备的人马伤亡惨重,于是在情势危急的情况下,刘备听取了诸葛亮的意见,丢下了妻儿,只带着张飞、诸葛亮以及赵云等数十骑向南继续逃跑。然而此时,赵云却勒马回头反向北,进入了曹军的势力范围之内。赵云的这种行为引起了刘备军中士兵的躁动,伴随而来的就是人们对赵云的猜忌,有人对刘备说,赵云定是北向投靠曹操去了。而刘备听到之后却并不这么认为,虽然赵云没有留下任何话语解释自己为何北向;但事出紧急,刘备认为当时赵云想必没来得及告诉他此去的原因。面对众人的猜疑,刘备始终没有认为赵云是去投靠曹军,于是对人们说:“子龙是不会舍我而去的!众将士放心吧,他定有他北去的原因。”  果然,不久之后,赵云便怀抱着刘备的幼子刘禅,护送着刘备的妻子甘夫人平安归来。看到妻儿平安归来的刘备顿时心生感激,他紧紧握着赵云的手,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之后没过多久,刘备便任命赵云为牙门将军。  赵云的这种执行力可谓非常高效,而且还让自己成为了万众瞩目的英雄,赢得了刘备的满意,当然最终也成就了自己的前途。当赵云怀抱着刘禅,护送着甘夫人出现在刘备面前的时候,赵云就成为了焦点。即便赵云是出于情义才救人的,刘备却不能不欣赏和满意于他的所作所为。  由此可见,一个具有高效执行力的员工对一个领导来说多么重要。所以在工作中,要想赢得领导的满意和赞赏,就不要吝啬自己的主动表现力和强势执行力,要将自身的优点发挥出来,让他看到你的闪光点,并为此而感到震撼。连载二十& 带着思想工作,主动体现自己的价值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是每个人心中的愿望和理想,但是试问,有几人能真正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然,人生价值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工作中体现的。现实中有很多人大学毕业之后,为了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投递了无数简历。这些大学生往往都是高不成低不就,既不想将自己委身于一个小企业,而大型的企业又难以进入,所以总是徘徊于这两者之间。最终熬尽了时间之后,只能找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而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又非常单一且机械地工作着,不积极向上,也不主动请缨,甚至能不参与的事情就不参与,最终也只能在这样平凡的岗位上虚度一生。  但是有一种人就大不一样了,他们有着激情澎湃的心,有着积极向上、敢于打破陈规的思想,并且勇于尝试众多不同的工作,哪怕遇到困难也要想办法克服。他们时刻带着一颗智慧的心来工作,努力报名参加一切活动,乐于在人前表现自己,主动展现自我价值。事实证明,这样的人最终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领导的满意,实现自己的价值。而身为领导,喜欢和欣赏的也正是这样有思想的员工。  美国著名的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曾经说过:“只要你有闪光点,不管在哪里,老板都会发现的。”其实,你的思想就是你的闪光点,在工作中要带着思想工作,千万不要机械化地做事情和想问题。领导往往满意于那些既有思想又敢于主动体现自我价值的员工。  以前,有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事多心烦无奈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