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哥们说一元钱买一瓶汽水了一元金条,能是金子的吗?

& 请教大家中国黄金买金子的问题——直接买金饰还是买了金条换?
请教大家中国黄金买金子的问题——直接买金饰还是买了金条换?
小学四年级
请教大家中国黄金买金子的问题——直接买金饰还是买了金条换?
大爱!大爱!求亲给链接!感激!
快速求链:
大爱!大爱!求亲给链接!感激!
你有慧眼!跪求宝贝出处,不胜感激
好喜欢你的宝贝!方便告知购买地址吗?谢谢啦!
偶像!能给我这个宝贝的链接吗?太喜欢了!感激涕零!
你的帖子简直太棒了!希望得到这个宝贝的购买地址!万分感谢!
回复到本帖
小学四年级
听说在中国黄金可以先买金条,每克加三元还是五元就可以换成首饰金。这比市面上很多品牌黄金都便宜太多啦,以今日金价算,355+5=360每克,即使金条克数和首饰克数不是刚好一样也差不出太多。大家为什么不采用这种方法买金子呢,是因为觉得中国黄金的首饰款式不好吗?
初中一年级
可以这样吗?
金条换首饰是不是也算是以旧换新那种?手续费要10-15块钱1克呢吧?
还是有其他政策?有了解的亲不?
初中二年级
我在中国黄金买首饰一直是这样买的,金条价格+3元,但要凑够金条的克重。
小学二年级
这个我来回答哈,中国黄金购买的以旧换新每克+3元。不是中国黄金买的+8元。
金条换首饰的问题,最小的金条是20克。也就是说你一次至少要买20克的金子,才能这么换。超出的部分是按照当时的首饰价格买。所以就凑比金条多一点点的克数,那样最合适。
小学四年级
谢谢回答啊,下次我也这样买
研究生三年级
真是太精明了~~~~~~~~~~~~~
显示全部签名
求中签!!!!
☆◇※↙∞♀
最小20G,而且要算计准确,超出来的部分金价高
显示全部签名
新浪认证微博:.cn//profile
新浪博客:.cn/u/
腾讯认证微博:/momoko1986_dq
初中三年级
啊?真能这样买?我心痛啊,我刚在中金买了个镯子,早知道先买金条了
小学五年级
全国都这样吗?我问过我们这里的中国黄金,换的话先要折旧费,然后要加工费,跟其他品牌的黄金一样啊,悔的我啊,早知道不买他们家金条了
小学四年级
早知道我也这样买了
小学四年级
刚看了你的帖子,好喜欢你的首饰
高中三年级
学习了 ……
高中一年级
好帖子啊!
必须顶起来
显示全部签名
心宽路才款
高中三年级
才知道还可以这样买。。。。。。。。
显示全部签名
臭美妞。。。。。。。。。。。。。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只有管理员可见
大学四年级
投资金条不都是万足金吗?首饰一般都是千足金,怎么用金条换首饰呢?
显示全部签名
小学六年级
确实是哦 金条都是万足金
换成千足金还是吃亏了
不过如果为了买镯子而买金条的话 那还是划算多了 找个低点买金条然后再换成镯子 少说能省几百块的
小学六年级
其实为了投资买金条 我也有点想不明白
一般买了金条 很少有去回购的吧? 现在要理财还是真困难啊 啥都不懂
研究生二年级
额……很专业,没买过金条~~~~~~~
显示全部签名
[fly]日本MIKIMOTO 纪梵希 burberry等各种品牌专业代购 [/fly]
注册待验证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只有管理员可见
显示全部签名
妇科炎症吃什么药好 www.qingfei100.net&&御农益肝茶 www.ynhgc.net&&尿酸高不能吃什么 www.ynjsc.net
你可能感兴趣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声明:论坛所有帖子仅代表作者本人意见,不代表本网立场。转载文章/图片请注明作者及出自 、,如用于商业用途请联系原作者。& 全球黄金价格急涨 退休夫妻为外孙买金条保值&
全球黄金价格急涨 退休夫妻为外孙买金条保值
瞭望东方周刊201137期封面
他最近碰到一件最恶心的事,就是处理一位顾客过世祖母腐烂牙齿上的金冠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骆晓昀 | 上海、南京报道
曹后村在南京火车站的后面,2011年的8月下旬,这个旧居民区被拆迁得支离破碎。街道的一边所有的楼房已被推倒,整日漫天尘土,街的另一边尚存的居民楼里,生活如常。一年后,这个地方将变成南京所有动车和高铁的停车场,未拆迁的居民仍会在这里继续着一如既往的生活。
在依然维持着生活功能的街的另一边,几家小超市和烟杂店每日营业。烟杂店的门口竖着收购黄金、铂金的纸牌。
女店主熟练地取出电子秤,一边称首饰一边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现在黄金首饰的回收价格是320元每克,金价急涨,上个月只有300这个价钱。”
黄金的灼热忽然间弥漫了每个角落,乃至于这个正在拆迁的半个小区也未被遗忘。
金价11年不回头
从1980年到1999年,金价是一段暴跌的岁月,从彼时874美元开跌,直到1999年9月,最低跌到251.95美元。黄金跌了20年,如同当时市场流行一句话---“十年黄金变烂铜”。
到了2000年左右,美国道琼斯指数搭上网路科技快速列车,飙升到14198点的历史新高,那个时候道琼斯指数是一盎司黄金的42.88倍,也是该指数与黄金比例拉升到最高的时候。
路透社的报道称,从道琼斯指数与黄金百年史来看,道琼斯指数与黄金比例拉到最大的三个高点:一是1929年的18.44倍;二是1966年的27.7倍;三是1999年的42.88倍,这三个高点大约相隔四十年。而已经出现的两个低点,一次是1932年的2.15倍,一次是1980年的1.28倍,第三个低点正呼之欲出。
以日道琼斯指数收盘价11539点,黄金每盎司1796美元,道琼斯指数与黄金的比例是6.42倍,这个比值与1932年的2.15倍、1980年的1.28倍,仍有一段距离。以6.42倍的比值来判断,还不能判定黄金高点已过去。但是最少说明一点,黄金涨幅已大,是不是最好的投资标的,需要投资者自己做出判断。
从二十一世纪开始,黄金已走过真正黄金十年,价格一路不回头,从2001年全年涨幅0.7%到2010年的30.7%---2011年若以1917.9美元来算,又涨了35%,乃历史上罕见的“黄金盛世”。
一路金价上涨,行业间纷喊到顶,却都未等到预期中的金价回眸。日,黄金的收盘价是每盎司1420.68美元,业界惊呼顶点,但之后却屡屡被突破:日,金价突破1500美元关卡;7月20日,突破1600美元大关;8月8日,1800美元;8月23日,冲上1917.9美元。
走过漫长11年涨势的黄金,迄今仍在“高来高去”。
买金条攒房子
2011年8月德夫妇漂洋过海到了新西兰的奥克兰,迎接第二个外孙的出生。
女儿还挺着9个月大的肚子,不到四岁的小外安绕膝身边,陈明德老人悄悄地告诉安安:外公给你买金条了,放在银行的保险箱里,等你长大了就给你。
陈明德老人和老伴都是退休干部,一年的退休工资加起来近十万人民币,唯一的女儿是他们最大的牵挂,现在显然外孙的地位越来越高。他们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有一次逛商场的时候看见生肖金条,一个大概50克,想着给外孙留个念加上又保值,就买了两根。”
“以后买不买,要看金价的高低,反正现在置的业一式两份,都留给两个外孙,”陈明德说。
无独有偶。南京电视台的编导也从2010年开始给刚出生的儿子买金条。
“反正每年都要给儿子买礼物,不如买些能留住的东西。我也买的是生肖金条,每年集一款,大概花15000元左右。”朱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在朱强看来,他买金条跟金价完全无关,就是定期投资,“无论金价走高还是暴跌我都会买,等儿子20岁了一起给他,要买房买车还是娶老婆出国留学,随他安排,就给集了这点资本了。”
作为80后,朱强成家算早的。他告诉本刊记者,给儿子买金条的想法源于身边的朋友。在他做父亲前,身边有些朋友会给刚出生的孩子买大概10万元的股票封存,准备20年不看行情涨跌,等小孩成年后作为第一桶金给孩子的礼物。
朱强说自己有些懒,以前也做过财经相关报道,所以觉得与其买股票不如买金条给孩子存着。
“2004年的时候是南京市民第一次掀其黄金投资的热情,当时股市暴跌,国际金价却屡攀,很多人动起了买金子的念头,不过当时的选择大多是金饰品。”
他依稀记得当年做过的报道专题,跑了很多家银行和金店采访,对方都表示不回收金饰品,由于无法流通,那年的金饰热就自然淡了下来。
“最近的买金热始于2008年的股市暴跌,当时房价已然高涨,黄金成了最好的投资品种,”朱强说。现在国内的黄金流通渠道逐渐完善,对金饰品的回收渠道也逐渐建立,但更多的民间投资者开始选择银行发行的金条。
上海黄金协会秘书长许文军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近年上海市场的黄金消费量每年已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如果加上金条消费,这个数字接近20%。”
2010年全国的总额达到2700亿元,而上海的黄金珠宝销售额达到330亿元,无疑上海坐稳了龙头的位置。广东深圳的黄金珠宝销售量也十分惊人,反之北京市场的销售额并没有想象中的高,与上海有差距。
黄金的需求主要包括两部分:来自首饰业的需求和投资需求(一部分黄金用于工业和牙医)。通常首饰业占据的份额最大,但不管是从绝对数量还是从相对比例来看,这部分使用的黄金一直在减少。
2000年到2007年,全球首饰业对黄金的需求从3205吨下降到2417吨,其占整个黄金需求量的份额,从接近80%减少到60%多一点,其中,西方国家首饰业对黄金需求量骤然下跌。
印度,全球最大的珠宝市场,其需求量到2010年为止几乎未受影响;中国作为第二大市场,其需求量一直在增长。
许文军给出的答案也证实了这一说法。他说,在中国市场首饰黄金的消费和金条的消费是在同步上涨的,不过近年金条消费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首饰消费。
上海亚一金店市场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媒体负责人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可以肯定的是饰品黄金用量在不断增大。2008年至今,就亚一而言,黄金饰品销量已经翻番。而且销售情况未明显随着金价波动而起伏。”
纸黄金:赚些买菜钱
2004年底,中国股市跌入谷底,对那些已经形成投资习惯的中国人而言,资金出路成了摆在眼前的难题。
“有个朋友多次预测了股票的涨跌,他当时告诉我,黄金是个可以玩的东西,听从他意见我开始玩纸黄金,”有投资经验的IT从业人员潘天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潘天已经记不清当年的黄金价格了,只记得自己买了10手纸黄金花了8000多元人民币,“总共玩了一年左右吧,投资回报率虽然不高但也有5%了,比那时候的股市回报好多了。”
当年纸黄金的波动显然满足不了投资者逐利的意愿,除非有大资金量,否则赚钱还是不容易的事情。一年后,潘天投入了波动更为剧烈的期货市场,但他却从未涉足过黄金期货。
“黄金期货风险太大了,随时可能爆仓,实在是不敢碰。”在潘天看来,期货这种投资方式的设定就是做空不做多的,而近年黄金价格的连续增长,让习惯做空的他丝毫不敢染指,“虽然全世界处于通货膨胀中,但无论如何农产品合约的起伏和通胀要低于黄金很多,在期货市场而言还算相对稳定的投资品种。”
蔡莉是东莞一家意大利公司的采购,2008年的时候她也开始玩上了纸黄金,“公司要购买黄金,这是我的工作任务之一,所以每天必然要关注黄金价格,”她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久而久之,蔡莉发现黄金的涨势很不错,于是去开了个纸黄金账户,做短期投资。“现在想起来自己很傻,为了避免亏钱都是小打小闹,而且基本隔日买卖,大钱是没赚到,就多了点买菜钱而已。”
4年来黄金的价格从1000美元以下攀升到1900美元,蔡莉却说自己赚的钱连一辆QQ都买不了,主要当时就没把黄金做长期的投资渠道来对待。
并不是所有的黄金投资者都会在偏远的小仓库里储备军器或罐头食品,等着世界末日,或抱着黄金遗世独立,他们同样也不都是格伦贝克(Glenn Beck)的信徒,这位鼓吹宿命论的美国学者一直劝诫他的信众购买黄金。但大多数黄金投资者都认同,“这是个充满离奇变数的世界。”
在他们看来,欧元区风雨飘摇,美国赤字动魄惊心,通胀初现端倪。这些担忧推动黄金直线飙升,达到了难以置信的数字,10年间几乎翻了6倍。
价格飙升的另一种解释
金价的飙升还有另一种解释。
在需求量急速膨胀的反面,黄金的开采量却逐年递减。2010年全球矿业公司共开采了2686吨黄金。这应该算是创下了纪录,因为黄金投资数额虽然激增,但产量却比不上十年前黄金总产量的一个零头。
黄金开采成本的日益增高也成为推动黄金价格上涨的因素。据咨询公司GFMS数据,自1999年以来矿石的金属含量降低,平均品级降低了30%。现在矿石需从地下更深的地方挖掘。
全球矿产业的蓬勃发展拉动了对矿工和钻探设备的需求,燃料,人力成本和矿业设备费用也都水涨船高。GFMS表示10年前从地下开采一盎司黄金的平均成本是200多美元,到2010年该费用已高达857美元。
另一种新生的金融工具——开放交易指数基金(ETFs),让人着迷地沉溺于黄金的灿烂。交易所买卖基金在实物黄金支持下为投资者提供直接的黄金价格,即使金矿公司信息仍不透明。
这种金融工具现在颇受欢迎,不到10年的时间,黄金ETFs由白手起家发展到现在已经坐拥2200吨黄金——接近全球一年黄金的产量。
日益丰富的黄金投资渠道让有经验的投资人不屑于购买实物黄金,潘天告诉本刊记者:“我也曾经考虑过购买金条,但储存协议等后续手续太过复杂,就放弃了。对我而言,黄金还不过是种投资手段,而且现在其投资空间已经不大了。”
黄金期货玩心跳
2006年的春节李杰和他的一些朋友去了香港,寻找可以投资的黄金市场。
作为南京黄金日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李杰从1999年就开始从事期货行业,如今他的公司在南京,注册于天津黄金交易市场,专业从事贵金属的期货投资。
“长期对大宗货品的研究让我们看到黄金市场的契机,当时虽然国内已经有了纸黄金投资等项目,但明显热度偏低,流动性也不好。”李杰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2006年按照香港市场的规定,只要在市场内有注册的公司都是合法的黄金买卖机构,而大陆则界定相应公司还需要与国内银行达成资金托管协议,所以当年李杰做的买卖有些冒险,严格意义上并不合法。但现在国内的黄金投资品种已经丰富起来,李杰的投资回报也早已翻了几番。
南京黄金日贵金属经营有限公司是天交所的103号会员单位,最近的投资日常红火,从李杰提供给《瞭望东方周刊》的两个投资黄金的可公开账户可以看出:两账户的投资金额分别为50万元和100万元,手续费在1%~2%之间,盈利率都超过了30%。
“除了黄金以外,白银可能更具投资机会。”李杰介绍。
他给记者看了两位客户的交易记录,其中一位客户从50万元资金做到80多万元,赚了30多万元,收益率超过60%,还有一位客户从80万元做到130多万元,收益率接近70%。
李杰解释,这些客户之所以做得好,主要是恰当地把握了市场机会,一是在银价短期阻力位及时换手,这样短期获利离场后能及时把握住再次介入的机会,避免了回调损失,二是任何时候不做空,保持了较好的市场感觉,三是仓位控制恰到好处。
以现今的黄金价格,购买一公斤实物黄金需要35.7万元,手续费等整体要超过5%;而购买一公斤的期货黄金只需要5万多元的资金,手续费也在千分之八左右,远低于实物交易,再加上储存等问题的困扰,所以在李杰看来,“期货黄金的投资回报率和投资功能远胜于实物”。
门槛低,回报率大的投资就意味着投资者面临着更大的风险,李杰坦言期货市场波动大,随时有可能爆仓,而购买实物黄金的危险就小多了。
从2008年黄金价格猛涨以来,在李杰处开户投资的客户越来越多,“开户的数量和资金与黄金的走势是明显挂钩的。”他笑着说。
不过上海金交所给出的答案却有些相悖。上海金交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媒体部工作人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联系,虽然金价高涨,但上海金交所的很多‘死账户’依然没有苏醒的迹象,长期未从事交易。”
回收金生意红火全球
银行只按照市价回收本行发行的金条,而民间大多数的黄金都是以金饰品的形式存在,而普通老百姓搭上黄金这班“高铁”的热情,在回收金行业里得到极致喷发。
上海东方典当行负责黄金交易的虞姓工作人员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现在来典当金子的人非常多,8月28日东方的典当价格为活当270元每克,死当300元每克,不过死当的人非常少,活当比例在黄金典当中占到90%以上。”
“死当”也就是“绝当”。根据《典当管理办法》有关规定, 典当期限或者续当期限届满后,当户应当在5日内赎当或者续当。逾期不赎当也不续当的,为绝当。绝当物品,估价金额不足3万元的,典当行可以自行变卖或者折价处理,损益自负。
对于急着用钱的市民来说,手头若有金条或黄金饰品,选择典当行越来越划算了。因为,黄金的典当价格,在近一年间飙涨了近百元。
2010年6月下旬,国际金价突破了1200美元,上海金交所价格也摸高至270元/克。当时,黄金制品的典当价格在180元—220元。约一年后,2011年7月国际金价突破1600美元,典当行价格也跟着“突破”。 成色最好的,一克能当300元,成色稍差的黄金制品,也能当到280元/克。
目前在北京共经营七个典当连锁的华夏典当,2011年5月其黄金典当业务较上个月增长了30%,黄金销售更是增长了45%。
华夏典当行企业部总监李春华介绍,一般来说,和房产和汽车相比,像黄金这样的名品典当业务一般相对平稳,很少有这样的大涨。但“绝当的金条一拿出来卖,半天到一天就卖掉了”。
到典当行去买金子也成了很多市民的选择。
想给儿子买周大福福星宝宝的陈琴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普通的是2000多,翅膀能动的那种要超过3000,掂了掂分量也就3克左右,当时就没买下手。”
趁儿子上学,陈琴自己到典当行逛了一圈,发现那里的价格十分便宜,千足金才350元每克,这意味着,相似款式的黄金挂件能省下三分之二的价钱。
“无论是曹后村烟杂店的黄金黄牛还是当铺,大多从事的都是回收金行业。”李杰告诉《望东方周刊》,“国内首饰店的黄金销售价格要比国际金价每克高80到100人民币,回收金自然就比国际金价大约低这个幅度,他们赚的就是当中的差价。”
金子本身是没有新旧概念的,黄牛和当铺回收了金子后,会委托一些有一定铸造水平的小首饰厂家,将旧金子重新入炉化了,按照时兴的款式重新打造,满足一部分低价黄金饰品的市场。
国外的回收金也红红火火。
东京西部新宿区一家金店的经理说,他最近碰到一件最恶心的事,就是处理一位顾客过世祖母腐烂牙齿上的金冠。
他的同行,东京神田区另一家金店的经理大山近日接待了一位客户。这名一身名牌的中年妇女一进店,昂贵香水的味道就充满了整个店铺,她一把掏出30个设计各异的耳环,放在柜台上。她告诉大山,这些耳环是她前夫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全盛时期送给她的。当时日本经历了自由消费的“泡沫经济”年代。
“当我把计算器上显示的20万日元(约合16640元人民币)给她看时,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她脸上表情的变化,她笑容满面,说现在就卖。”大山回忆。
40岁的家庭主妇青木律子看到人们都在出售黄金的电视新闻后,卖掉了陈旧首饰,然后买了些家用小家电,“如果金价继续上涨,我会翻遍衣柜每个角落,找出更多首饰。”
自然随着金价的上涨,相关的危险也开始越来越多。根据法国打击有组织犯罪警察机构OCLCO的数据,2011年上半年法国发生了183宗武装抢劫珠宝案,明显高于上年同期的138宗。
OCLCO官员道埃蒂称,“如果说黄金成为人们眼中用于储蓄的避险产品,在武装劫匪眼中也是如此。”
谁将取代黄金
目前对黄金投资要谨慎,通货膨胀的负面消息已被市场消化,黄金永远大幅上涨是不现实的
《望东方周刊》记者骆晓昀、吕爽报道
黄金的价格是否会冲破2000美元/盎司?黄金是否仍是资金安全的避风港?我们是否会重新倒退至金本位时代?谁能取代黄金成为下一个硬通货?
带着这些问题,《望东方周刊》分别采访了几位经济学家:高盛亚洲投资管理部中国副主席兼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谢国忠;广东金融学院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陆磊,以及上海财经大学现代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丁剑平。他们各自从自己的角度解析了黄金热的未来走向。
是什么让黄金飞涨
11年,黄金的价格翻了6倍。从勘探行业传来了“雪上加霜”消息:寻找新矿源代替已经枯竭的矿层变得越来越困难。
“物以稀为贵”这个道理最为浅显,难以控制的需求,日益减少的出产量,这是否意味着黄金的价格将迎来下一个11年的飞涨呢?
丁剑平:黄金价格上升根本原因在于全世界对流通过剩的担忧。黄金的实际需求量不大,就算资源开采日益减少也不影响刚性需求,也就是说其开采量不高但需求也不高,工业用金和生活用金完全能满足。由于目前存在投机利益,增加的黄金消耗多为投机用金。
陆磊:黄金价格的猛涨来源于三方面的因素,一是实体经济面低迷,导致投资标的向金融资产领域倾斜。而大宗商品和股市都与实体经济有关,显然与实体经济泾渭分明的黄金更具吸引力和避险功能。
二是,各界纷纷预测政府会持续出台放松货币政策,大家都担忧纸币贬值。当然大宗商品也有避险功能,黄金只是选择之一。
三是,美元贬值,资金需要在主要货币(美元)和黄金中进行选择。黄金将继续走强但会放慢速度,只要实体经济面低迷,美国货币政策没有收紧,黄金将持续走强。
哈继铭:黄金是价格波动很大的大宗商品,其市场本身规模不大,也没有特殊工业用途。不过由于其金融性较强,在美元贬值的形势下一举推高了黄金价格。目前对黄金投资要谨慎,通货膨胀的负面消息已被市场消化,黄金永远大幅上涨是不现实的。
谢国忠:黄金是对冲通胀一个比较好的产品,只要货币量在增加,黄金就会处于一个牛市。黄金最终站上每盎司2000美元的可能性是有的。
中国央行是否会大量增持黄金
路透社报道来自澳大利亚埃斯特集团(Erste Group)的分析师Ronald指出,目前,美国的黄金储备约占其GDP的1.85%,这一数字在1940年为20%以上,在1980年接近7%。这表明投资者对黄金的需求将会继续增长。他预计金价将在2012年冲破2300美元每盎司。
另一个潜在的供给来源是央行的金库。截至6月份,美国央行、欧洲中央银行和货币基金组织共持有30000吨以上的黄金。从2000年到2007年,它们平均每年出售520吨,2010年,尽管价格飙升,但只有41吨黄金流入市场。
据世界黄金协会数据,今年各国政府黄金储备增加203.5吨,2010年同期增量为76吨。韩国政府8月2日宣布最近购买黄金25吨,所持黄金储备达到39吨,是原来两倍还多。墨西哥、俄罗斯和泰国也是2011年迄今的重要买家。
在人民币逐步走向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央行会否大量增持黄金?
哈继铭:历史上一些国家的货币在国际化过程中,经历了积累购入黄金的过程。比如,美国和日本。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需要强大的后盾,光有美元作为后盾,现在显然不够。黄金在我国储备中的总量已经明显上升,目前占1.8%或1.9%左右,我个人无法判断国家是否会进一步增加黄金持有比例,中国本身的经济实力才是人民币国际化最有力的保证。
丁剑平:黄金储备的多少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无关,中国总体的经济竞争力和劳动力产出才决定了人民币的地位。各国央行的黄金储备都几十年如一日不动,动黄金意味着灭国在即。当然随着中国整个外汇储备的增加,黄金储备也会相应增加。
陆磊: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中国无必要靠黄金来支持货币。信用货币不以任何实体为基础,是以法律强制来发行的。中国经济全球一枝独秀,才是人民币最有力的砝码。但是不排除由于美元贬值出现的避险需求,官方会调整储备资产结构的可能。
谢国忠:随着美国政府收紧财政政策,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在未来很长时间里将会十分宽松。中国可能必须斩断人民币同美元的联系。否则,宏观调控的空间将会越来越小。
中国民间黄金投资是否已过热
在通胀预期的大背景下,黄金作为硬通货,更有利于保存和增值,从而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
但真正的利润获得者只有少数,当多数人都发现了某一市场的利润空间,正意味着这是获利者清盘了结盈利的最佳时间点。普通老百姓是否会成为被金“烫伤”的最后一棒,让人不免有些许担忧。
谢国忠:我对一般的人说过,利息3%你就不要持有黄金了,就把黄金卖掉。所以坚持这个原则,利息过了3%的时候最好就退,大涨以后要等一个回落才进。
哈继铭:2009年我看好黄金市场时,金价在800到1000美元价位,现在不能断定金价不会再上涨,但是安全空间已经变小了。买黄金是必须具备专业知识和风险意识的,不是全民都能炒金。
丁剑平:民间投资的兴起,大部分是从房地产项目中流出的热钱涌入黄金,这是由于没有理财的畅通渠道而引起的。黄金是世界性的东西,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投资风潮无法改变黄金的价格。
黄金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介于商品和货币之间的东西,因此价格容易被炒高。我本人并不完全看好未来黄金投资市场。商品货币两重性决定了黄金的特殊地位。传统历史、文化的原因已经把黄金捧得很高。
陆磊:设身处地为投资者想,现在不持有黄金能持有什么呢,股市还是房产?这是无奈的选择。当然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黄金亦然,但在目前所有可选择资产中,黄金相对安全。
是贵金属还是纸币
黄金投资者经常对其他金属过于敏感。白银作为低价的贵金属,长期以来一直是黄金的影子,金价涨,银价就涨。但2010年,白银的走势明显强过黄金,并以超过80%的涨幅位居所有投资品的首位,而黄金同期的涨幅仅为20%。
白银从2010年以来的凌厉涨势让人注目,但在本。拉登被美国击毙后,白银价格犹如水银泻地,深套很多跟风的投资者。
对于那些将黄金当作纸币的一种替代品的投资者来说,黄金的吸引力与这些投资者对其他货币保持其价值的能力的恐惧程度密切相关。他们认为,纸币的价值在政府的一念之间,通胀率可能会由于政府印刷过多纸币而失控。
从金本位到美元本位,再到目前黄金日益凸显强势硬通货特质,难道我们已被黄金“绑架”,谁能取代黄金,是贵金属还是纸币?
陆磊:黄金天然特性、易分割、易储藏等以及其货币特性决定没有别的贵金属和大宗商品能取代它。信用货币时代首先是美元本位,目前由于美元贬值才出现黄金需求量急涨的情况。当国际金融秩序恢复正常,回复信用货币时代是必然的,要么美元走强,消减黄金的作用,如果美元依然无法担当,将有别的货币取代美元比如人民币。
哈继铭:白银波动比黄金更大,更难符合硬通货要求。而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多与各国政策有关。当经济环境宽松后,黄金价格就有了下降压力,其他贵金属的压力可能更大。因此它们不可能替代黄金,更不可能成为硬通货。金本位在当年无法继续,是由于黄金稀缺,无法满足世界经济发展总量的需求。现在黄金的供应量更加紧缩,反之全球经济整体总额却更庞大,因此放弃纸币本位回复金本位就更不可能了。
丁剑平:黄金的硬通货地位无法被别的贵金属取代,虽然很多贵金属也具有保值功能,这主要是由于时间和历史的原因。当战争、政府更替、饥荒时,黄金就说明一切。人类几千年的时间积累了黄金的地位,不是谁说取代就取代的。
谢国忠:金价我觉得暂时会缓一缓,因为很多利好的消息都已经出来了。如果下一轮再要涨的话,要有新的“利好”消息出来,比如债务危机继续恶化,规模更大的通胀在西方国家出现。
还有多少金矿可以挖
世界黄金协会2010年时预测,“中国的黄金需求量将在十年内翻一番,但已知金矿储备却可能在6年内耗尽。”“这并不符合事实。”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炳南告诉本刊
《望东方周刊
》记者张琰、特约撰稿夏清逸 | 上海报道
铁镐和筛盘,不停搅动的泥沙,闪闪发光的金箔---这是150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淘金场景。那时候,士兵离开营房、仆人离开主人、公务员离开办公室,甚至传教士也离开了布道所,奔赴矿区⋯⋯
150年后,在澳洲巴拉瑞特经营自助采矿设备的肯特告诉媒体,金价上涨引发了家庭淘金热,且变得日益流行。19世纪在巴拉瑞特曾出现澳洲历史上的淘金潮,正昔日重现,“淘金热”似卷土重来。
但如今还有哪些地方埋有黄金?英国《经济学人》的报道说,“寻找新矿源代替已经枯竭的矿层变得越来越困难。”
现代淘金热
47岁的克罗吉特辞掉工作,回到家乡。他的家乡在美国爱达荷州旁多瑞河附近的一个小镇,这里的淘金传统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近一段时间,从事“淘金”行当的人越来越多。一位80多岁有着50来年经验的淘金者教给克罗吉特淘金的技术,他用了3天就学会了。如今,他的主业就是淘金,靠这个养家糊口。
2011年年初金价从1400美元/盎司上涨到8月的1900美元/盎司,一路高歌猛进。不仅是淘金者个人,美国一些采矿公司也开始进入多年来鲜有公司涉足的政府保护区进行开采,如加州的“鬼镇”波迪。有“鬼镇”之称的波迪历史上曾是个矿区,现在美洲狮金矿有限责任公司买下了波迪山区旧金矿的开采权,公司管理层称这片地区可能储存着数百万盎司的黄金。
南半球,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黄金生产国澳大利亚,内陆小镇卡尔古利也是尘土飞扬,显露出现代淘金热的种种迹象。
60岁的胡珀将从五金店买来的材料和零件变成了一个每周可以处理约10盎司黄金的装置。这些黄金来自约240公里远的他私人拥有的金矿。仅淘金一项,他的一年收入就高达30万澳元。金价的诱惑力推动了这个偏远小镇淘金热的回归。上一次的淘金热发生于1892年,当时这里第一次发现了黄金。
据西澳大利亚混合探矿者暨承租人协会统计,西澳大利亚州目前活跃着超过6000位淘金者。2011年头六个月,西澳大利亚州的矿业和石油部向小型探矿者授予了1721项采矿许可。
卡尔古利地区位于26亿年前形成的一个长达800公里区域的南端附近。一系列地震令含有黄金的岩浆从地底深处涌出,形成了这一地区。据政府机构“澳大利亚地球科学”透露,全球有经济开采价值的总黄金储量中,卡尔古利附近地区的储量约占6%。
“日进斗金”
在中国,最负盛名的金矿区要数山东招远,那里素有“金都”美誉。不论在黄金生产上,还是在金矿地质与成矿规律上,这里都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其中最为主要的矿区就是玲珑金矿。
玲珑金矿有悠久的开采历史。相传北宋真宗景德四年,便已派大臣潘美来玲珑督采黄金。明天启元年,又派太监魏忠贤来玲珑督采黄金,地域和规模更加扩大。据《招远县志?艺文》载毛贽咏《金华山》:“明季金穴千百处,樵夫持斧砍秦松”,反映了当时的开采之盛况。至光绪二十三年,玲珑金矿矿工已多达3000人,年产金7000两、银1300两。当时仅玲珑一个矿的产金量,已相当北宋元丰年间全国年产量的65.36%,胶东全部金产量的73.05%,可见金都招远在清末全国所占的重要位置。
坐落在东北吉林省桦甸县境内的“黄金世界”---夹皮沟金矿---曾是中国黄金储量最丰富的金矿。早在同治中叶,这里就已经每日产金500~800两,每月竟达两,共有采金工人4万至5万余名,年产黄金20万两,号称“日进斗金”。不仅如此,那里还经常有狗头金出现。光绪元年,采出“300两重之大金块”。但到20世纪初叶,日本入侵夹皮沟金矿,仅;1945年间,就从这里掠走黄金共公斤。
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的阳山金矿是目前为止中国最大的金矿。2007年被武警黄金部队发现。在这里已累计探获黄金资源量308吨,是亚洲最大类卡林型金矿,亚洲第一金矿。由于目前重点勘查的矿区面积只有60平方公里,而圈定的“金异常”矿区总面积达210多平方公里,专家预计,阳山金矿资源远景规模可望达到500吨左右。
据估算,阳山金矿已探明的黄金资源量潜在经济价值达500亿元人民币。金矿开发后,可日处理矿石1万吨的大型金矿,年产黄金约10吨,产值约16亿元人民币,年上缴税费近2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每年国家给文县财政补贴的2/3以上,将成为文县最大的支柱产业。
中国的黄金在哪儿
截至2010年,全球已查明的黄金资源储量约为10万吨,主要分布在南非、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美国等十几个国家。其中,南非是全球最大的黄金资源拥有国,已探明资源储量为3.1万吨;第二是俄罗斯约有7000吨;中国目前已探明黄金储量达6328吨,位居第三。
而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中国的黄金工业发展速度也随之提高,平均年递增率在10%左右。1978年中国黄金产量仅为19.67吨,2007年黄金产量达到270.5吨,首次超过南非,成为全球第一产金大国,此后蝉联全球第一,2010年中国黄金产量达340.876吨。
日,中国黄金协会公布了一份“2010年度中国黄金十强县(市)”名单。
山东省招远市、福建省上杭县、河南省灵宝市、山东省莱州市、贵州省贞丰县、陕西省潼关县、河南省嵩县、山东省蓬莱市、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中旗、青海省大柴旦行委获得2010年中国黄金十强县(市)称号。据悉,2010年这十强县(市)的矿产金产量占中国矿产金总产量的36.44%。
其实,除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外,中国各个省(区、市)都有金矿产出。就省区论,以山东独立金矿床最多,金矿储量占总储量14.37%;江西伴生金矿最多,占总储量12.6%;黑龙江、河南、湖北、陕西、四川等省金矿资源也较丰富。
2006年,在滇黔桂、陕甘川等地区探明黄金储量超过650吨;2007年至今,又陆续发现包括冈底斯雄村铜金矿、青海大场金矿、甘肃甘南地区阳山金矿、山东省莱州市寺庄金矿、海南抱仑金矿等5座大型、特大型金矿。
近30年来,中国已建成规模以上重点黄金矿山330家,日采选矿石规模达11万吨。
黄金消费并不取决于新增长产量
在世界沉浸在“纸醉金迷”之时,中国各地也掀起了一阵阵的购金狂潮。如今,黄金已经逐渐成为许多中国人投资和保值资产的首选,而这些都助推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黄金消费国的地位。
据世界黄金协会报告称,中国是黄金消费增速最快的国家,正逐渐赶超印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金消费国。尽管目前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黄金消费国,但中国农村和城镇对黄金不断增加的需求和消费正促使中国由“龙之国”慢慢成为“黄金之国”。
该协会称:过去5年内,印度黄金需求平均年增幅达13%。2009年,中国珠宝需求和投资需求则达423吨,其中314吨由国内矿场供给。而这种短缺将产生雪球效应。尽管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的黄金产出国,但中国黄金产出并不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的上涨。
世界黄金协会2010年时预测,“中国的黄金需求量将在十年内翻一番,但已知金矿储备却可能在6年内耗尽。”
“这并不符合事实。”中国黄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炳南告诉《望东方周刊》,“中国每年的开采量都少于新发现的金矿量,储备只会越来越多。”
“每年黄金消费并不取决于新增长产量。”中国黄金集团上海黄金公司总经理李清飞说。
近几年,中国黄金消费量逐年增加。据李清飞了解,仅黄金首饰的用金量,每年就要消耗1000吨,已经远远超过了黄金的产量。“但这些黄金并不只来自当年的新增产量,除了以往的黄金储量,再生金也是很大来源。”他对《望东方周刊》说。
所谓再生金就是从金属废弃物中提炼金子,如废弃电子产品。为了最大程度利用黄金资源,日本开始回收金属废弃物中的黄金,那些不再使用的手机等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黄金等多种资源,人们称其为“城市矿山”。据估计,日本的城市矿山中约“埋藏”有6800吨黄金。“1吨南非金矿石中平均约能提取5克的黄金,而从1吨手机中能够回收的黄金超过200克,是含金量极高的矿脉。”
而中国每年也会从国外收购电子垃圾,其中不少也是为了提炼黄金。
“中国的废旧电器,拆除电器板,主要就是为了收集黄金。此外,我国每年还要进口黄金,但从不出口。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国有银行每年均有很大的黄金进口量。”李清飞说。
(特约撰稿高对本文亦有贡献)
世界金矿之最
世界最大金矿
世界最大的金矿是南非兰德金矿,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1866年发现,至今已130多年。已开采出黄金3.5万吨,尚有储量1.8万吨,仍占全世界黄金总储量的52%。该矿1970年产金达到1000吨,为历史最高年产量,以后一直保持年产650~700吨之间,均占世界黄金产量的一半。该矿含金品位之高也是世界罕见的,开采至今仍保持有7~20克/吨。
世界最深金矿
陶托那金矿(TauTona)是世界上最深的金矿,位于非洲最大的商业中心约翰内斯堡西方70公里。共有2.5万多名矿工在地底3.6公里的工作面上作业,该矿的垂直深度相当于9座帝国大厦首尾相连。人们可以乘坐全世界最快的电梯,以16米/秒的速度,前往地下120层的金矿最深处。陶托那金矿于1962年开始作业,至今已挖掘了超过800公里的巷道。
世界最古老金矿
位于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的一座金矿,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金矿。这座金矿在一个小山谷底下,距离地面36米,金矿的墙壁上保留着火烧和凿过的痕迹,从各式各样的凿痕可以看出人类曾在这里进行大规模采集活动。
上海滩黄金梦
老上海有条不成文的规矩,逢八月半和过大年,东家都会给工作了多年的保姆打点金首饰,一对耳环,一只金戒指⋯⋯相当于今天的年终奖
文 | 程乃珊
黄金黄澄澄亮堂堂,老上海俗称“黄货”,从来被中国人视为财富和吉祥的象征。
或许因为黄金亮得太招摇太张扬,虽然称为硬通货,但好长时间市面流通的货币却是白银,老话“财不露白”,就证明这一点。可能因为白银比较轻便容易携带,且黄金的基数太大,除非大宗买卖,如置业、买地,一般人们不会随身携带黄金,多用以作为首饰佩戴。
但黄金亮得粗俗,但凡有身价的人都不屑佩戴金首饰。中国历代兵荒马乱,时局动荡,黄金方便携带藏匿,所以黄金在老百姓中地位始终固若金汤。
上海的黄金交易量居世界第三位
上海金业的形成约在清光绪初年。那时上海已有几十家金号:大丰永、大丰恒、天昌祥等,一般都聚集在南市,自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黄金交易在上海已初具规模,黄金行业同仁为了谋求同业之间的共同利益,各大金号组成了金业公所并向政府注册立案。
金业公所就设在山西路北无锡路铸范里那种老式石库门房屋里,东西两块砌在墙角里的界石,刻着“金业公所”四个大字,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清除界石上的浮土,“金业公所”四字仍清晰可辨,不知现在这两块界石还在不在。
当时,上海黄金来源主要吸收中国北方和四川等地的黄金,另外从印度和日本进口。印度赤金和日本金币,因为工艺好,在上海市场很受欢迎。当时进口的金沙,生金和金币,大多被融化后重新制成金条。金条分十两(老称16两为一斤)和一两制,俗称“大黄鱼”和“小黄鱼”,由于金价走势的涨跌,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吸引众多人热衷于炒金,挣个差价。
据说当年南北无锡路一带终日人头挤挤,金业公所成日车水马龙,因为炒金客经常就近用午餐,将附近的本帮餐馆德兴馆面店的生意也带得红红火火,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就这样打出来了。想来那种架势与今天的购金热潮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的黄金交易量仅次于伦敦和纽约,居世界第三位、远东第一位。从三十年代开始,全国各地的金市均以上海的金价为依据标价。而且上海黄金交易所的价格每日还要电告伦敦、纽约、巴黎、东京、孟买等世界各大金融市场,上海金市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黄金交易市场,对世界黄金价格的升跌起重大影响。
黄金虽然价格昂贵但起售点低,一般小市民镶个金牙买个桶箍戒一对金耳环,也还是可以的。老上海有条不成文的规矩,逢八月半和过大年,东家都会给工作了多年的保姆打点金首饰,一对耳环,一只金戒指⋯⋯相当于今天的年终奖。其实,东家也不太破费,因平时女主人去金楼银楼买首饰都有类似今天的“积分”,到年底,店家会送一个很大的折扣,如是皆大欢喜,老祖宗们可真会做生意。
三次金市风潮
上海自有黄金交易以来,共有三次金市风潮。第一次在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风潮的诱发原因是印度金矿工人罢工,以致印度赤金上市量骤降,从而引起金价陡升,一日之中,开盘价与收盘价每条黄金要相差10两银子之多。受该次风潮影响破产者极多。
第二次大的金潮应在抗战期间。1937年抗战开始,上海金业市场被迫关闭停业,由于初时租界尚未被日军所占,孤岛呈现一片畸形的繁荣,黄金交易也卷土重来,虽然为黑市交易,起初偷偷摸摸后来光明正大。
时局的动荡,总会刺激金价的狂升,保值的黄金就成了投资者的主要目标,孤岛时期租界房价如坐直升机,待价而沽,只认金条,黄金的保值功能充分体现,黑市金价一路飙升,黄金的投机买卖诱导物价上涨,成了恶性循环。
别说平民百姓受不了,不少大家如华人第一地产大商程谨轩的儿子程霖生、程贻泽叔侄俩就因为做标金而破产。按理来说,程家家大业大,“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会败得那么惨。但程霖生、程贻泽叔侄俩在上海滩素有小孟尝君之称,家里养着大批食客,程贻泽还养着几支足球队、篮球队和棒球队,挣钱慢花钱快,再加上他们不识古董字画,却又喜欢收藏,屡屡上当受骗,家底已开始捉襟见肘了。为了尽快翻本,他们(主要是程霖生)开始涉足投机交易。
时局的动荡总是刺激着金价的抬升,保值的黄金就成了投资者追逐的主要目标。上海的金货市场一直是效仿英国的空盘交易方式,所谓空盘交易,也就是定期买卖,但并非是真买实卖。黄金的买卖双方并不是现场交割,买空卖空之说就是由此而出。
买卖过程中,买进的称为做“多头”,卖出的称为做“空头”,以每日金价高低来确定赢亏之数,或支付或收进。炒金者进入交易市场,必须先交付一定数量的现金作押金,再根据押金的多少决定买卖的大小,既可做空头也可做多头。行家称此交易为做标金。
由于黑市金价的涨跌,受各种因素的制约,且有很多大炒家联手从中弄虚作假兴风作浪,更有黑道白道之人在内翻云覆雨操纵市场,因此这种炒金方式风险极大。金价的暴涨暴跌,令不少人倾家荡产,报上经常有做标金失败跳黄浦江的报道。
做标金交易,以100两黄金起计,每一笔交易交割炒家均需付给“炒金黄牛”和市场一定数量的佣金。在炒金过程中,若炒家亏损,需要补进资金。若不补进,则要从押金底数中扣除,押金不够扣的,前期投入的资金全部没收,这一点交易所是很绝情的,没有面子可讲。程霖生热衷做标金也就伤在这里。当他发现亏损已经超过押金,就将物业抵押,拿到资金再去填数。
如是恶性循环,可能有人连档存心欺诈这对“富二代”、“富三代”。其实此时,程家已分家,程霖生与侄子程贻泽在经济上已无瓜葛。程贻泽本可以坐视不管,但他为程氏家族大义所趋,就将叔叔的债务重担接下来。叔侄俩原以为有庞大的地产物业作后盾一定会翻本,岂料一。二八淞沪战后,上海经济萧条,地产买卖一度呆滞,押款极低,根本填不满程霖生做标金的亏空。
到后来,上海地产再大幅飙升时,程氏叔侄的地产都已败光了。很快,他们就将南京西路1522弄成条花园里弄、北京西路的程家花园(现市政协所在)、南京西路的德义大楼都输在这场投机交易上(当然不一定全部做黄金交易)。
破产的程霖生蜗居在德义大楼的一套小单元里,家徒四壁,闭门不出,天天酗酒。据说,去世后床底下仅存一大堆威士忌空酒瓶。墙上挂着一张世界地图,用红笔一路标出德军的进军路线。他已穷得连过年的钱都没有了,找出仅存一对夜明珠想找朋友换几个钱过年,昔日与他称兄道弟的朋友个个避之不及,一怒之下他把两颗夜明珠扔抽水马桶里冲掉了,但想想又后悔,连夜叫来通渠工从粪管里再找出来⋯⋯
侄子程贻泽也好不到哪里去,蜗居在北京西路祖屋顶层。好在,他还有一位红颜知己,当年红遍上海滩的“黑猫夜总会”舞女唐八妹陪伴在侧。这位唐八妹,年轻时以貌美著称,且喜欢游泳,为此程贻泽特地在程家花园私宅内,为唐八妹造了个私人游泳池。后程家花园抵押给他人,成为上海有名的夜花园---丽都花园。解放后,丽都花园改为市政协文化俱乐部,当年程贻泽金屋藏娇的小洋楼和游泳池,在后来改建时都被拆了。
唐八妹虽说出身风尘,却是有情有义,在程贻泽破产,众叛亲离之时,一直不离不弃。听说解放后,程贻泽以摆香烟摊为生,1982年因患癌症在仁济医院去世,终年七十八岁。唐八妹至九十年代初还健在,笔者见过她与海外程家后代的合影,依然风姿绰约。
1948年,国民政府公布金圆券发行等法令,以200比1 的比例强行收兑老百姓手中的黄金,之后金圆券的信誉又一落千丈,黑市黄金的价格越来越升,一个钟头一个价,聪明的上海人兑卖黄金也力避通货膨胀,将金戒指拗直,视金价的起落,每天剪成一段段卖⋯⋯
第三次大的金潮虽然发生在香港,但受直接影响的却是上海人。
在1949年,大批上海人带着金子南下香港。根据历来经验,但凡时局动荡,金价必暴升。想来,这些南下香港的上海人中,不少在上海都是经验老到的炒金客。50年到51年期间,这些上海人在香港狂吃金货,准备囤积赚个差价,捞他一把。不料,犯了经验主义错误。香港作为英国殖民地,英国政府为了平息这次炒金风潮,持续不断地从他另一个殖民地国家印度调配大批黄金进港,印度本身就是黄金产地,所以要多少黄金就能进来多少。
很快,这场黄金风潮给平息下去了,但大批押上仅有身家来炒金的上海人输得焦头烂额,跳海跳楼的时有听闻。哈同的一个干儿子就是在这场炒金风潮中自杀的。不少上海人,带着满身伤痕重返老家上海。
98元一两的价格
解放了,政府严禁黑市买卖黄金,从此中国黄金价格划一为每两约98元人民币,一直维持到改革开放。
1966年“文革”抄家,不少不显山不露水的老百姓家里都抄出大小黄鱼,著名实业家姚锡舟其中一后代为了财不外露,用金条砌在家中的壁炉膛里,所谓真金不怕火烧,炉膛烧得乌黑,但只要用布一抹还是亮澄澄,用这个方法他躲过了日本人,也躲过了国民党金圆券的大洗劫,却躲不过来破四旧的红卫兵小将。
犹记得“文革”初外滩中国银行门口,排着长龙以98元一两的价格兑卖黄金,皆因为黄金在当时被视为剥削罪证,变成人民币还容易混一点。
上世纪八十年代,上海社会上广为流传一则小道新闻:西区某人家一位老保姆在擦拭玻璃窗时坠楼生亡,金戒指、金镯子滚了一地。据说,原先是密缝在她贴身的腰带里的。
如今老百姓富了还是不忘老祖宗的教诲,有钱就买点黄金,以前常说黄金美钞为硬通货,而今美钞跌得厉害,黄金依旧坚挺,然上海人老经验:黄金用来压箱底好过拿出去炒。
(作者系著名作家)
| (C)2009 版权所有·搜艺搜&&&&京公网安备号此内容是搜艺搜根据您的指令自动搜索的结果,不代表搜艺搜赞成被搜索网站的内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元钱能买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