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这么部电影,好象中缅战争与和平的主人公,主人公就两男一女,起因是一场中缅边界战争与和平的主人公中一主人公(女兵)不幸迷失

查看: 1827|回复: 9
中缅边境战争又被挑起
阅读权限120
缅甸北部边界多处地区发生武装冲突。陆媒称,有流弹飞入中国境内,缅甸大批难民涌向中缅边境。央视则称缅甸少数民族地方武装主动出击,政府军无还手之力,并称“大战才刚刚开始”。有评论分析,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和中方一直密切,而习和昂山素季关系良好,此次少数民族地方武装挑衅,或是有人趁习出席APEC之际,给习**不利舆论。
! U+ N8 T& z" Z8 x) x9 T4 L( ?# f
陆媒报道称,20日,缅甸政府军和少数民族地方武装武装发生激烈交火,枪战持续许久。至少一人在冲突中丧生,十多人受伤。大批平民被迫逃离。
谢谢发表精彩内容,论坛有您真好!
阅读权限85
在周边的国家,中国应该“培养”亲华势力上台才是正事,这是大国必学技能。
阅读权限140
缅北民地武,佤邦是中国支持的,最强也最消停。倒是克钦和果敢背后总有些影子,在某些节骨眼跳出来搞事。
比较复杂 ~&
阅读权限70
缅北民地武生乱,是他们基于自己的生存压力所致,他们还到不了与大国博弈的高度。民地武问题,对中国是一个考验。如果没有民地武,缅甸也许会立即全面倒向美日,对中国不利。民地武经常生乱,又不利于中国通过缅甸进入印度洋的战略。但总的说,对于中国这个邻居,民地武还是不敢太离谱,中国的劝告,他们还是听得进去的。
阅读权限50
强国之路,应该担负起更多的责任
阅读权限110
战乱动乱中受苦的还是平民百姓。
阅读权限120
道道太多,相信政府会妥善处置好 。。
阅读权限120
中国应该“培养”亲华势力上台才是正事,这是大国必学技能。。同感。。
阅读权限75
先搞清楚是谁的弹打到我们领土上,然后再收拾谁。中缅战争,是十八世纪末(中国乾隆皇帝统治后期),中国和缅甸两国围绕边区的领土和资源控制权发生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最后以双方签订和约收场。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次
参与编辑人数:1位
最近更新时间: 12:14:49
申请可获得以下专属权利:
贡献光荣榜请问中印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我的图书馆
请问中印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请问中印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中印战争始末1913年10月,在印度北部西姆拉召开的一个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国政府的代表、英国政府代表及英印政府人员和中国"西藏地方"的代表,主要讨论中国和(英属)印度的边界问题。由于(袁世凯)北京政府忙于征讨南方的革命力量(孙中山的"二次革命")和各方意见分歧,根本谈不成什么协议。其实,协议只不过是英国将攫取到手的权益合法化的形式而已,何况英国侵略我国西藏地方的野心根本就不受什么协议的束缚。在1914年的3月24日,(英)印度殖民政府外务大臣享利·麦克马洪(英国政府代表)竟背着当时与会的中国政府代表,私自同西藏地方代表在印度新德里以秘密换文的方式炮制了所谓的"中印边界线",即"麦克马洪线",这条分界线与此前国际上习惯认定并在各种官方(包括英国)出版物和地图上一直沿用的分界线不同,它大大向西藏纵深推进,把原本在西藏境内资源最丰富的九万多平方公里划进了大英帝国的印度殖民地,将中国西藏地方历来有效行使统治权的地方向北压缩了一百多公里。 正是由于这种将国家领土的私相授受,历届中国政府都不承认这条线的合法性。而英国人在西姆拉会议之后二十年时间,出于担心合法性不足,一直没敢公开宣布这个"条约",也没有在英国出版的地图上改变中印边界的传统划法。 2004年,随着中俄关于东段边界补充协议的签署,中国长达21000公里的陆地边界,已有近20000公里得到确定。目前,中国与越南、俄罗斯、中亚国家的勘界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刚刚达成的中俄东段边界补充协议也即将开始实施。从1954年中缅边界谈判算起,在历时半个世纪之后,中国的轮廓终于渐渐清晰起来。 “别说是砂子,就是金子也让挖!&#年,中国新生政权在环顾周边时,突然发现这个古老国家的边界,居然包括了三种相互交织的“边界线”:既有不平等条约规定的边界,也有多年形成的传统习惯线,还有当时中国的实际控制线。可以这样说,基本上没有任何一段边界是已经确定的。 同历朝历代不同,这个新生政权并没有“布国威于四海”,而是把建立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放在了第一位,尽管当时许多国家对它半信半疑,甚至怀有敌意。 于是,对于最容易引发争议的边界问题,周恩来总理表示:“如果因为边界问题使我们同邻国的关系紧张起来,还不如不提出、不解决为好,以等待时机的成熟。” 在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外交战略之下,在“团结一切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的口号声中,边界问题被搁置下来。 即使是中国在朝鲜战争中应用“现实主义”的逻辑成为“大国”后,周恩来还是对金日成说:“我们的国界很难划分,我们对你们实行门户开放。”当一些朝鲜人在鸭绿江中拉砂子时,周总理也只是表示:“别说是砂子,就是金子也得让拉。” 然而,1950年代发生的一些事情让中国领导人觉得无法回避边界问题了。如1954年,印度公开以中国历届政府都未承认的“麦克马洪线”划为中印边界。当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此时中国被西方歪曲的形象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获得了极大改善。 边界问题从此进入外交日程。1960年的《中缅边界条约》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邻国缔结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中国在边界划分问题上并没有锱铢必较,以此换来了中缅边境良好的战略环境以及其他国家对中国这个“大朋友”的疑虑的初步消解。 1960年代,以中缅边界协议为范本,中尼(泊尔)、中巴(基斯坦)、中蒙、中阿(富汗)等边界协议也相继顺利签订,92公里的中阿边界谈判过程甚至不到10个小时。中朝边界也在这一时期划定。 这一轮划界高潮之后,就只剩中苏、中印、中不(丹)和中越边界留待划定了。然而,这一留就是40年。 边界冲突30年 1960年以前,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和亚非拉团结的共同愿望相当程度上保证了边境的稳定,而此后意识形态的分歧以及迅速上升的国家利益,让边界局势紧张了起来。 从1959年8月中印边境“朗久事件”到1989年中越“赤瓜礁”冲突,中国与印度、苏联、越南之间,军事冲突穿插着边界谈判,在打打谈谈中持续了30年。 中印边界1700公里,核心问题就是“麦克马洪线”。事实上,这条线在建国之初并没有阻碍中印两国发展友好关系,中印两国甚至还联手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印边界的紧张局势源于印度1950年趁朝鲜战争之机军事占领了“麦克马洪线”以南地区,单方面改变边界现状。此后,印度的“前进政策”引发了“朗久”和“空喀山”等一系列边境事件,战争也终于未能幸免。硝烟散尽,在中国撤军多年之后,随着印度军队的重新进驻,中印边界就此维持下来。 中印关系的恶化在中国边界问题上至少牵连出了另外两个后果,一是中巴(基斯坦)边界问题顺利解决,二是中不(丹)边界划定无限期拖延。 在中苏关系的蜜月期,“同志加兄弟”的友谊使边界问题显得微不足道。然而,当原则性的纷争蔓延到国家关系层面时,边界首当其冲为表达不满提供了新的渠道。1960年夏中苏之间发生了第一次边境事件,在新疆境内的“博孜艾格尔山口”,苏联边防军以越界放牧为由袭击了中国牧民。仅1960年当年,类似事件就发生了上千起。 当年,中国外交部成立了“中苏边界问题办公室”,着手准备与苏联的边界谈判。周恩来为中方确定的谈判口径是:不承认一切不平等条约,但“为照顾现实情况,同意以条约为基础谈判解决边界问题”。然而,1964年启动的第一轮边界谈判,6个月的成果只是在专家层面上双方承认边界存在“争议地区”。这点微薄成果没能促进缓和,最终导致了1969年两个核大国在珍宝岛兵戎相向。 珍宝岛事件6个月之后,周恩来总理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在北京举行了著名的“机场会见”,才使两个核大国之间几乎“一触即发”的气氛缓和了下来,中苏边界谈判也因此得以重开。不过此后的九年谈判,仅仅是提供了一个沟通的渠道,边界对峙却日趋严峻。 越南与中国的边界冲突,从1979年到1988年持续了9年多。然而,这条边界也浓缩了中国人十分复杂的感情,从同仇敌忾“援越抗美”到被迫“自卫反击”,历史也同中国开了一个莫大的玩笑。
馆藏&91271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中缅边界的果敢地区2009年曾经爆发战事,大量的果敢人逃向云南边境,引起外界强烈的关注。果敢的历史、地理特点和民族特性开始成为大陆民众的焦点,从而揭出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果敢是中共出卖土地的“杰作”,由Z在1960年签署的中缅边界条约时拱手相让给缅甸政府。  果敢属缅甸管辖 但果敢族不拥有缅甸国籍  果敢位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以西,面积5200平方千米,总人数只有22万的少数民族“果敢族”。  果敢族95%以上的血统是中国的汉族,他们的最早来到这片土地的始祖,是一批追随南明永历帝朱由榔残部的官兵。  果敢后来的正式称谓是缅甸掸邦第一特区,名义上归缅甸管辖,属于缅甸的行政主权范围。但果敢使用人民币,说汉语,邮政、金融、通信、电力基本来自中国境内,电话还是云南区号。接受中国教育,使用中国教科书。  缅甸政府只给予果敢族身份证但不给国籍,果敢族拿到的身份证背面特别注明:  一、此证件丢失应立即向缅甸国家政府驻当地移民局申报,并立即申请补办,否则,政府将根椐有关法律处罚;  二、持证人不属于本国国民,也不能作为出入缅甸军政府管辖区的有效证明。  因此,果敢族实际上在缅甸遭受歧视。  中缅边界条约关键部分  一位当年曾经在缅甸读书时参加过《中缅边界条约》签订庆祝活动的民众,表示自己对这段历史记忆犹新。该民众披露,在1960年以前的中国地图里,果敢是在中国的版图内,后来是根据1960年的《中缅边界条约》才割让予缅甸的。正因为这个条约签订后,逃亡在该地区的原中国国民党军队就成了入侵他国的武装部队,缅甸政府从此有了消灭和向国际社会控告中国国民党孤军入侵的法律根据。  根据民众曝光的内容去追踪原始资料,中国人大网上可以查到1960年的中缅边界条约全文。据Tyoka's博客的“关于1960年中缅边界条约中中国领土的损失”一文分析:  中缅边界包括四部分:  1、缅北地区,就是尖高山以北未定界,也叫北部未定界(包括胡康河谷、野人山、江心坡、高黎贡山与恩梅开江之间的土地)。  2、尖高山到南定河是已定界(但是有个南坎永租的问题)。  3、南定河到南卡江为未定界,这是南部未定界(也就是阿佤山区的划分问题)。  4、自南卡江至澜沧江为已定界。  该博文根据当时实际控制层面分析发现,1960年签订的中缅边界条约实际上中方吃了大亏。  当时缅甸实际控制的只有片马(片古岗地区)、南坎。而南坎本来就是中国的,这一点缅甸自己也承认,它当时也继续要求续租,但主权属于中国。但北京“考虑到缅甸的实际困难”,把南坎送给缅甸。  在南部也就是阿佤山区就不一样了,当时国共两军联手控制了几乎整个萨尔温江以东地区。但是签订边界条约之后,解放军从1941年线以西部分撤出(这个范围超过片马面积好多倍)。缅军随后进入,变成了缅军同国军的双雄争霸。签了这个条约,北京得到片马(英国承认这个地区是中国的,只是赖着不走),得到班洪班老部落(该地区在签约之前是解放军实际控制的),实际上北京只得到片马。  因此自中缅边界条约后,北京不但失去了对高黎贡山以西地区的声索权,也失去了南坎三角地,及实际控制的1941年线以西的地区。  据悉,炉房山脊下面金、银、铅的储量非常丰富。周恩来在条约中轻易放弃中国参加在炉房山脊东面斜坡所经营之任何矿产企业,并且他于日在第一届人代会第四次会议上所做的《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报告》中,故意回避这一重大问题。  中共党史罕见披露众人对边界条约不满  中共《党史纵览》2005年第11期,从宋凤英撰写的“周恩来与中缅边界谈判”一文可以看出,当时周签订的中缅边界条约不得人心。  文章说,在3月16日在政协二届三次全体会议上,关于中缅边界问题的专题报告,周表示中共承认中缅边界问题中“1941年线”的理由是:“如果否定‘1941年线’,就要修改条约或者废弃这个条约,这就使人家感觉过去历史上所有划界的条约都是可以改变的,绝不是一个条约为止。”  对条约中中缅边界北段,中央只提出归还片马、岗房、古浪三个寨子,引起不少政协委员的异议,周解释目的是求缓和,避免引起紧张局面。中缅现在是友好国家,我们提出的要求不能过高,历史根据和政治理由必须结合起来,采取现实的态度来解决。  文章还透露,当时云南各界有一些人认为中央解决中缅边界问题的方针“吃亏太大”,造成他们情绪不稳。周不得又在3月28日来到云南开座谈会进行说服工作。  按中共媒体的说法,果敢原本在清朝以前属于中国,被英国入侵后划入缅甸,后成为缅甸共产党的控制区,通过与缅甸中央进行停火谈判后,果敢成为缅甸掸邦的第一特区,实行高度自治,拥有军队并自行管理内部事务。  中共出卖土地网友反弹  2009年果敢战争事件成关注热点之后,网络上相关果敢论坛、揭露中共出卖领土的帖子遭到封杀,像《中缅边界条约》——中国亏大了、carl新浪博客、凯迪[原创]“果敢是被出卖的”等都被删除,一些言论在当局眼里算胆大的“果敢论坛”则不得不打游击临时生存。  有网友说,仅从保卫国家至高无上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这一点看,周恩来对中华民族是犯下大罪的!  1、朝鲜、缅甸、印度、苏俄、外蒙的领土之让,让中国失去了多少领土!  2、对日索赔的主动放弃让中国经济失去了一个复兴的良机!而且使日本国内右翼势力迅速抬头!  今天的细菌战对日索赔、慰安妇对日索赔以失败告终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放弃了国与国的战争索赔!  还有网友说,1949建国时政府曾说不承认帝国主义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谭其骧编的1820年清朝全图中的中缅边界远比现在边界向前推进许多,政府曾说自1820年以来失去的云南边境领土是被当时统治缅甸的英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的,那么既然不承认“帝国主义和中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为什么还要放弃那么多领土?仅仅满足于收回片马、班老等地,代价还是考虑到缅甸的实际需要,甚至把本来被缅甸永租的南坎割让,让人费解。1960年代为了一个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珍宝岛和超级大国苏联大打出手,面对一个远比我们弱小的缅甸,却如此慷慨,不可理解!  有网友说,周恩来是最大的汉奸,他是出卖我国领土最多的人。他想着就是要把我国领土、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让别国共产。  有网友评论说,1960年的《中缅边界条约》割让领土予缅甸,是为了打击那里残余的中国国民党军队吧。干脆把土地割给外国,那里的中国国民党军队就被外国人打。这真是妙招。  也有网友撰文分析,中共刚建国时,缅甸北部实际上是中国国民党残部的地盘。缅甸国内的缅甸共产党正闹革命,当时的缅甸政府非常害怕中国会输出革命,再说以当时中国的强大国力,根本不需要出兵,只要施加压力,要收回我们的领土可谓易如反掌,可我们却主动让步,缅甸政府不知会有多高兴。  有网友说,当年北宋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还和辽国打了两仗,两仗皆输才放弃,我们倒好,面对一个比我们不知弱小多少倍的缅甸,二话不说就让给人家不少领土,这才让人匪夷所思。  更有网友表示:心情沉重呀!祖国瘦身运动还要继续进行到何时?  有网友问:为什么我看了看中缅边界条约是中国吃亏的?把江心坡,野人山都送往国外了。百度知道最佳答案说:和平共处啊,不给别人好处怎么能和平共处,变相行贿。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果敢其实是国民党残留人员吧。。。周总理万隆会议的发言好像讲过。。。
  果敢姑娘好黑,没得越南妞白嫩  
  缅甸也是和越南一样不守承诺拒不执行《彬龙协议》  以后还要找机会整他。
  本帖的这一段话:  “有网友说,仅从保卫国家至高无上的领土完整和主权这一点看,周恩来对中华民族是犯下大罪的!1、朝鲜、缅甸、印度、苏俄、外蒙的领土之让,让中国失去了多少领土!2、对日索赔的主动放弃让中国经济失去了一个复兴的良机!而且使日本国内右翼势力迅速抬头!”  直接暴露作者颠倒黑白的面目。。剩下的,就一文不值了!
  我就看看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9~18世纪的中缅战争与缅泰战争的特点分析.pdf 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9~18世纪的中缅战争与缅泰战争的特点分析.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Page1------------------------------第l9卷第4期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o1.19No.4∞年12月Jou~dofLiacangTeachers'ConegeDec.绷9~18世纪的中缅战争与缅泰战争的特点分析高金和’李小梅(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云南临沧677o00)摘要:中国和泰国是缅甸最大的两个邻国。历史上缅甸与中国和泰国这两大邻国之阔曾屡次爆发战争透过这些战争的表面现象,可以从中看出一些历史发展的脉络,归纳出这些战争的一些共同规律和特点。文章探讨的主题是从9世纪至18世纪期间的历次缅泰战争和中缅战争及其特点。关键词:中缅战争:缅泰战争:特点历史上,缅甸和中、泰这两大邻国之间有很多的明朝嘉靖末年至万历年间,缅甸东吁王朝完成缅甸的恩怨。尽管缅甸长期以来一直与这些邻国维持了和平统一后,曾入侵中国云南边境,对云南边境安全造成关系,但偶尔也会爆发战争。缅甸历史上曾屡屡与中威胁。两国之间进行了一场持续数十年的边境战争。国和泰国这两大邻国兵戈相见。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明朝战败,明王朝丧失了原来在缅北拥有的大片领里,缅甸曾横扫整个中南半岛,傲视群雄。在中缅战土。争史上,除元代中国时候曾战胜缅甸外,在明清时期清代,在缅甸的雍籍牙王朝统治前期,缅军入侵与缅甸的边境战争中,中国屡战屡败。在历次缅泰战云南。缅甸和中国两国之间爆发了延续4年的缅清战争中,缅甸也曾先后三次攻陷大城王朝。然而.缅甸争,这场战争又被称为“花马礼”战争,清朝战败。人的极度狂妄为此后缅甸的衰亡埋下了伏笔。本文探(---)历史上的缅泰战争讨的主题是从公元832年至1769年间的历次缅泰战争有历史记载的缅泰战争最早发生于缅甸的蒲甘王和中缅战争及其特点。朝末期,当时的泰国正处于大城王朝统治时期。大城一、历史上缅甸与两大邻国的战争王朝军队曾入侵缅甸南部的孟族王国,迫使孟族人从缅甸史书中充斥了对各种对战争的记载,然而对马都八迁都勃固。现代缅甸地缘政治局面的形成以及缅甸后来的历史发东吁王朝统治时期,缅军长年对泰国的大城王朝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却是缅甸同中国、泰国这两大邻国用兵,两国之间战火连绵不断。缅军曾先后2次分别历史上发生的战争。于1565年、1569年攻陷大城王朝首都阿瑜陀耶。在此(一)历史上的中缅战争后长达15年的时间里,大城王朝实际上已经沦为东吁唐代,云南的地方政权南诏势力强大,曾向周边王朝的附庸。地区进行扩张。南诏政权曾攻陷当时缅甸的骠国,并雍籍牙王朝统治前期。缅泰两国之间战争持续不对其进行大规模的掠夺。断。1767年,缅军历史上第3次攻陷大城王朝首都阿元代,蒙古军队灭大理国政权后,与当时缅甸的瑜陀耶,最终导致了大城王朝的灭亡。蒲甘王朝之间的矛盾激化。1277年,中缅两国爆发了通过对历次中缅战争和历次缅泰战争进行回顾,历史上著名的“牙嵩延之役”。&马可波罗行记&中可以得知东吁王朝统治时期是缅甸历史上国力逐步强记录了这次战役。1287年,元军攻陷蒲甘,从而导致盛的时期,雍籍牙王朝统治前期是缅甸封建王朝鼎盛了蒲甘王朝的灭亡。时期。与此同时,中国的封建社会逐步走向没落,而明代,从16世纪5O年代至17世纪初,即从中国泰国的国力却在逐步增强。木收稿日期:作者简介:1.高金和1【979一).男.白族.云南鹤庆人.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助教。硕士。主要从事东南亚问题研究。2.李小梅l1979_-)。女。彝族。云南永仁人。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助教。硕士,主要从事泰语语言文学研究。--------------------------Page2------------------------------二,历史上缅甸与两大邻国的战争的特点兵一接到出征的命令,就立即停下栽秧、收割以及和及规律平时期从事的任何生产活动,到指定的地点报到。准纵观历史上缅甸与中国和泰国这两大邻国之间的备出征。他们把武器扛在肩上,武器的一头挂着铺历次战争,可以从中归纳出这些战争的一些特点和规盖、弹药、煮饭锅,另一头挂着米、盐和虾酱。就这律。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样,缅甸士兵不用车辆,不带帐篷,穿着日常衣服,(一)发动战争的借口头上裹着作为士兵标记的红布条,开拔到所要去的地缅泰战争通常是以白象的争夺为借口。中南半岛方。宿营时他们就地休息,起床后各tl煮饭。吃完简历史上曾存在白象崇拜,白象被视为王权的象征。缅单的早饭后,他们又继续行军。到了夜晚.他们就用泰两国历代统治者都以“白象王”自居。缅甸蒲甘王树枝树叶遮盖,露宿于旷野中。有时,战争延续到第朝灭亡后,掸族三兄弟中的老二僧哥速曾创立了邦牙二年,士兵们就在敌人的土地上从事耕作,以取得足王朝,他就以“白象王”而自称。18世纪,缅甸雍籍够的粮食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战争与和平的主人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