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都是谁

查看: 267|回复: 10
尔雅作业题,急求
A.青蒿素含-COOC-,为酯类物质,不溶于水,故A错误;B.由分子构成,则青蒿素的晶体为分子晶体,由结构简式可知其化学式为C16H21O5,故B错误;C.青蒿素含-COOC-,能与NaOH溶液反应,故C错误;D.青蒿素中含有过氧键,由过氧化氢的性质可知一定
1,可以写只有脚踏实地才会成功2,可以写千里马得有一个向饶毅那样的伯乐举荐
哈哈,看来真不应该让体育老师教语文。 “华人”即国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我们中国人不会称其为“外国人”。 大部分语言环境下,华人也包括港澳台人。有的语言环境下,华人甚至也包括祖代曾经是中国人的外籍人。 屠呦呦是中国本土科学家,毫无疑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5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来自:腾讯国际新闻) 屠呦呦从中医古籍里得到启发,通过对提取方法的改进,首先发现中药青蒿的提取物有高效抑制疟原虫的成分,她的发现,在抗疟疾新
D 试题分析:共计结构简式可知,分子中含有酯基,难溶于水,A不正确;B不正确,含有15个碳原子;酯基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C不正确,因此正确的答案选D。点评: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也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试题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侧重能力
Remicone招商
这种东西直接到诺贝尔官网找就是了。
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终生研究员,屠呦呦多年潜心从事中医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成功创制了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显著降低了疟疾患者死亡率,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对促进人类健康、减少病痛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2011
zcwychina2006
计算什么?
屠呦呦其实是一位中医医药研究科学家。屠老的专业是生药学,不是生物药学。对生物药学应该影响不太大。 生药大概就是中药材炮制前或者简单加工后的东西。目前学科发展主要在成分检测和活性测定这块。要说这和生物科学有什么关系,大概也就是在测&屠呦呦今将获颁诺贝尔奖,下一个中国人会是谁?
屠呦呦今将获颁诺贝尔奖,下一个中国人会是谁?
日12时16分来源:
题图是屠呦呦(右)在卡罗琳医学院发表演讲
今年 84 岁的屠呦呦已早早到了瑞典,继 7 号下午在卡罗琳医学院做了演讲之后,今晚将要出席诺贝尔颁奖典礼。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利用现代药物分离和分析技术,最终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全球数亿人因此而受益。现在青蒿素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进入了世界卫生组织将的基本药品目录。屠呦呦的获奖可以说是当之无愧。
中国的自然科学在诺贝尔奖上终于实现了零的突破,振奋人心。兴奋之余,不禁大胆猜想,中国的下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会是谁呢?中国还有哪些科学研究最接近诺贝尔奖呢?
张亭栋从新闻报道可以知道,屠呦呦的贡献曾经得到饶毅的推荐,认为其可以有望冲击诺贝尔奖,而今,终于如国人所愿。同时,饶毅认为另一位有望获得诺奖的中国科学家就是张亭栋,他研究的「最爱」就是三氧化二砷。
三氧化二砷可能很多人不熟悉,但是提到砒霜,却是家喻户晓,三氧化二坤就是砒霜的主要成分。西方世界曾用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但未获普遍承认和推广。然而来自中国的科学家通过提取砒霜化学成分三氧化二砷并制成注射剂,通过静脉注射治疗白血病,不得不承认这是在治疗白血病的道路上的一个新突破。
施一公施一公团队通过单颗粒冷冻电子显微镜技术解析出酵母细胞剪接体近原子水平分辨率(3.6 埃米)的三维结构,该剪接体包括五个核内小核糖核蛋白(snRNP),十九体(NTC),NTC 相关蛋白以及其他辅酶和辅酶因子等。通过对结构的解析,他们提出了剪接体对前体信使 RNA 执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机理。
真核生物的基因转录分别由 RNA 聚合酶、剪接体、和核糖体执行。其中,RNA 聚合酶和核糖体的结构解析曾分别获得 2006 年和 2009 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而剪接体是一个巨大而又复杂的动态分子机器,其结构解析的难度被普遍认为高于 RNA 聚合酶和核糖体,是世界结构生物学公认的两大难题之一。因此剪接体的结构解析具有问鼎诺贝尔化学奖的实力。
袁隆平袁隆平的科研成就和生产实践,不管在中国还是在全世界都是巨大的,一个袁隆平,养活了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十几亿人口。解决了人类最基本的吃饭问题。完全符合诺贝尔奖设立的初衷,奖给「在前一年中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人」。
薛其坤2013 年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清华大学物理学院薛其坤院士领导的小组的最新发现,基于拓扑绝缘体的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该实验小组这些年来与斯坦福大学的理论物理学家张首晟教授合作密切,张首晟在国际上获得过理论物理学界的最高荣誉狄拉克奖以及尤里基础物理学奖。所以基于拓扑绝缘体的量子霍尔效应成果,有可能成为诺贝尔奖的黑马。
王振义王振义在医学上最主要的贡献是首次利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在临床上极大地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的完全缓解率和长期生存率。
这不仅为这种过去认为治疗困难、死亡率高的急性白血病找到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而且还为肿瘤可以通过诱导分化治疗的理论和治疗途径,提供了一个范例,引起国际医学界的广泛重视。并曾因此获得凯特林奖、步鲁巴赫奖、台尔杜加科学奖、求是科技基金杰出科学家奖等。
无论未来得奖与否,诺贝尔奖一直都做为一个激励,调动了年轻人的积极性,为中国和世界做出更多事情,把为人类做贡献的接力棒一代一代传递下去。这是诺贝尔的期望,是屠呦呦的期望,也是所有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期望。
这些天又闹雾霾了,为你们准了 1 000 只 3M 口罩,两台小米空气净化器,现在立即到生物学霸微信公众号(识别下图二维码,关注),回复口令:「口罩」,就有机会获得。
责任编辑:张青
回复「投稿」查看具体规则
张继党,第二军医大学外科学(骨外)博士
关注生物学霸
离诺奖更近一步你的浏览器禁用了JavaScript, 请开启后刷新浏览器获得更好的体验!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根据已故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的遗嘱而设立的,目的在于表彰前一年在生理学或医学界做出卓越发现者。
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是谁??她之前为什么被称为三无科学家??首获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她有什么成就??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日宣布,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奖分享了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屠呦呦为什么被称为三无科学家
2015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被称为“三无科学家”的中国药学家屠呦呦是三位获奖人之一,因发现可有效治疗疟疾的青蒿素,成为了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项的第一个中国籍科学家。
诺贝尔评选委员会评价:“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使疟疾患者的死亡率显著降低。”
新华社报道写道:“屠呦呦的获奖,是对她以及背后中国科技人员成就的结结实实的奖励。”
现年85岁的屠呦呦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科学院、工程院两院院士头衔,被称为“三无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奖也因此至少惹来三大争议。首当其冲的是在国际上颇受认可的屠呦呦为何多次落选院士。
“屠呦呦的获奖对中国的院士评选制度提出了疑问。”清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鲁白对财新记者表示。2011年,鲁白主持的葛兰素史克(GSK)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率先肯定了屠呦呦在青蒿素发现上的贡献,当年奖项颁给了屠呦呦和发现砒霜对白血病疗效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张亭栋。一个半月后,屠呦呦获得了拉斯克临床医学奖,被视为离诺贝尔奖仅一步之遥。
这意味着屠呦呦五年前就已获得国际认可,而五年间,屠呦呦仍然只保留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的身份,没有院士头衔。
业内学者分析,屠呦呦迟迟得不到院士头衔,原因之一是其在青蒿素发现过程中的关键性贡献至今仍有争议,其次,屠在业内的声誉不高,未得到包括当年从事青蒿素研究的同事的支持。
然而,即便如此,多名学者认为,作为“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院士评选应该更多以学术贡献为依据。
“由屠的落选可以看到,中国院士选举的一个弊端就是过于注重学术贡献以外的问题,有时达到吹毛求疵的地步。”香港大学生物化学系教授教授金冬雁在其博文中写道。“如何将焦点放在学术成就方面,将之作为压倒性的评选标准,应是两院今后的努力方向。”
事实上,早在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时,国内科学界就认定屠呦呦为青蒿素主要发现人一事颇有争议。
青蒿素发现始于半个世纪前的抗疟疾药物研发“523工程”。当时,中国领导人应越南方面的要求,同时也考虑到中国南方的需求,决定在日启动全国范围内的抗疟新药研发。当时,“523工程”组织了来自60多个研究机构、500多名研究人员,屠呦呦的职称仅为实习研究员。
新华社报道称,“青蒿素的发现发明过程犹如众多科研人员环环相扣的接力赛,每一棒都功不可没,没有谁能包打天下。”在这样的背景下,青蒿素的发现是否有代表人物?加上当时发表科研论文多用集体作者(如“青蒿素协作组”),屠呦呦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始终争议不断。
要回复问题请先或
浏览: 3915
关注: 2 人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哪些中国人获得过诺贝尔奖提名?
时夏GK74TJ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2亿+学生的选择
鲁迅:鲁迅是第一位受外国人关注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获提名的中国作家.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被鲁迅婉言谢绝.林语堂:1975年夏,国际笔会在维也纳召开,林语堂被选为副会长,接任川端康成.会上,全体通过以国际笔会名义推荐林语堂获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结果大家都知道:该年,诺贝尔文学奖给了意大利诗人蒙塔莱.巴金:美国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作家提名委员会曾推选中国著名作家巴金角逐公元2001年诺贝尔文学奖,称赞巴金“为中国当代最为杰出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文学创作奠定了享誉世界崇高声望和国际文化界尊崇的优异基础,他对人性和人类尊严的执着探讨和神圣理解,已经被载入了当代中国文化和人类文化的史册”.老舍 :2001年,老舍先生的儿子、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舒乙向外界披露了“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被老舍得到”的内幕.但老舍1966年就已去世,诺贝尔奖一般不颁给已故之人,结果这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日本的川端康成.王蒙:美国一文学团体曾提名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王蒙参加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称其“是中国当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伟大作家、文艺理论家和思想家,他的巨大的文学成就和人格造就了他成为一代文化大家和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家”.北岛 :本名赵振开,1949年出生,1978年同诗人芒克创办民间诗歌刊物《今天》.1990年旅居美国,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他的诗刺穿了乌托邦的虚伪,呈现出了世界的本来面目.一句“我不相信”的呐喊,震醒了茫茫黑夜酣睡的人们.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