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不够普及?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通用顶部广告位
中国伊斯兰教本土化的经验与启示
易卜拉欣?冯今源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顶部
【这篇文章是2012年“中国?土耳其伊斯兰文化展”上,冯今源先生作为中国代表团的一员所做的主旨发言的原文稿。他的发言得到了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和肯定,为增强中国?土耳其伊斯兰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土伊斯兰教情况交流会现场,(左二为本文作者冯今源)。图为在伊斯坦布尔阿里?埃米尔文化中心举行的中土伊斯兰教情况交流会现场。图为作者在“2012中国?土耳其伊斯兰文化展演”会场历史经验宗教是应社会生产与生活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也必然要服从和服务于人类社会的需要而不断发展、变革。在中国,外来宗教都要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进行一些必要的本土化的自我调整,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协调,才有可能在中国的土地上立足、扎根、开花、结果。中国伊斯兰教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三大系统:新疆地区以维吾尔族为代表的伊斯兰教系统和塔吉克族的什叶派伊斯兰教系统;内地以回族为代表的伊斯兰教系统。维吾尔、哈萨克等5个突厥语民族,在历史上曾先后信仰过萨满教、景教、摩尼教、祆教、佛教、道教等。后来,主要由于不适应这些民族发展进步的需要,那些信仰先后退出这些民族的历史舞台;其中某些因素作为传统文化积淀,被保留在他们的民俗文化之中。公元10世纪末、11世纪初,喀喇汗王朝苏图克?布格拉汗将伊斯兰教引入维吾尔社会。此后,一直到18世纪,伊斯兰教缓慢而成功地成为维吾尔等民族的主流意识形态,独揽了他们的精神生活。维吾尔地区的伊斯兰教文化,固守着阿拉伯-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和功修制度;但在形式上,也揉进了各突厥语民族自身的传统文化、中亚苏非主义的伊禅文化、伊朗十叶派伊斯兰教文化、中原地区的汉民族文化。因此,造就了新疆地区各突厥语民族极富独特魅力的绿洲文化和大漠文化;其丰富多彩的寺院文化、麻札文化、坎儿井文化、歌舞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婚丧文化、民俗文化、商贸文化以及绘画、雕塑、建筑、印染、花帽、小刀、歌舞等艺术,令世界为之惊叹;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KutadghuBilik),阿合买提?玉格乃克的《真理的入门》(Hatabatu'lHakayik),马合木德?喀什噶里的《突厥语大词典》(DiwaniLughatat-Turk)以及柯尔克孜族长诗《玛纳斯》,哈萨克族的《四十个巴赫拉亚特》、《鹦鹉的故事》,维吾尔族《阿凡提的故事》等,脍炙人口,成为这些突厥语民族文化的优秀代表作。塔吉克族穆斯林生活在塔什库尔干冰山高原之上,属于波斯语民族。因此,主导其精神生活的伊斯兰教,呈现出十叶派伊司马义勒教派(七伊玛目派)的特点,适应着冰山高原地域环境的需要,凸显着塔吉克的民族文化特色。以回族为代表的中国内地伊斯兰教的发展历史,是一部穆斯林学习、研究中国文化并参与中国文化建设的历史。唐宋时期伊斯兰教的早期入华是中阿友谊的结晶与象征。伊斯兰教的兴起,恰逢中国隋末唐初。为鼓励穆斯林增进知识、寻求友谊,先知穆罕默德发出一条有名的《圣训》:“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充分表达了这位伟大先知对中国古老文明的向往和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此后,穆斯林商人不断东来中国。在互通贸易的基础上,唐永徽二年(651)八月二十五日,哈里发奥斯曼的使者抵达长安,觐见高宗李治,向他介绍了大食国的基本情况和伊斯兰教基本教义,建立了两国和平友好的政治外交关系,导致大批穆斯林进一步移居中国,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唐代的李彦升,五代时期的李王旬兄妹三人,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到宋朝,移居中国的穆斯林更是与年俱增。这些被称作“蕃客”的来华穆斯林,有的在华娶汉女为妻,所生子女称“土生蕃客”。至北宋徽宗政和四年(1114),已出现许多在华居住五世以上的“土生蕃客”。为此,宋廷还特颁《蕃商五世遗产法》,以解决其在华遗产分配问题。蕃客在华聚居区称作“蕃坊”。蕃坊内有养育院、市场、公共墓地和清真寺;领袖称“蕃长”或“都蕃长”。这种蕃坊制度是唐宋时期伊斯兰教入华后的早期组织形式,具有一定程度的“政教合一”性质,与中世纪阿拉伯地区伊斯兰教教权组织制度相一致。但它在一定程度上要接受中国政府的管辖和领导,蕃长由穆斯林公推后要经中国政府审批和正式任命,其基本职责就是为中国政府招邀外商来华贸易,已经是带有一些中国特色了。&蒙古贵族西征和元王朝的建立,造成“回回遍天下”的局面。穆斯林强大的经济实力,优越的社会政治地位,保证了伊斯兰教在元代的传播与发展。元至正八年(1348)定州《重建礼拜寺记》是一方珍贵的历史碑刻,碑刻作者用伊斯兰教教义比附儒家思想,告诉人们,二者“无所殊焉”,这是穆斯林向中国传统文化积极靠拢的一种努力。也就是说,早在伊斯兰教大规模传入中国伊始,中国伊斯兰教本土化的历程就已经开始了。在这个过程中,元代穆斯林以主人翁的姿态,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边疆建设、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文艺繁荣等各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从明初至19世纪中叶是伊斯兰教在中国广泛传播、曲折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伊斯兰教进一步适应中国封建社会的需要,带上明显的中国信教各民族特色和地区特色。中国回回经学思想体系的形成,是回族穆斯林学习、研究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果,更是他们将这两种异质文化相结合,对中国文化建设做出的独特贡献。这种贡献始于元代,在明中叶向纵深发展,出现了山东济南清真南大寺掌教陈思撰写的《来复铭》碑文,成功地用宋代张载的理学思想阐释“以认主为宗旨,以敬事为功夫,以复命为究竟”的伊斯兰教义。胡登洲兴办中国特色的经堂教育,培养伊斯兰教事业的接班人,并由此引发出中国伊斯兰教陕西学派、山东学派、云南学派的诞生。明末清初,以南京、苏州为中心的伊斯兰教汉文译著活动大为活跃,以王岱舆、张中、马注、刘智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伊斯兰教学者,将伊斯兰教经文译成汉文并注释其义,“以儒诠经”,力图证明伊斯兰教与儒家思想“道本同源,初无二理”。这种努力一直延续到清朝同治年间马复初、马联元时代并获得了成功,带有浓厚中国风格的伊斯兰教回回经学思想体系得到确立。这种回回经学思想贯穿于回回、东乡、撒拉、保安等民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俗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其各种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清代乾隆中叶以后,中国各族穆斯林受到残酷的剥削、压榨、镇压与屠杀。为了与这种恶劣的社会环境相适应,一方面,各族穆斯林高举义旗,与反动的清王朝进行殊死的决战;另一方面,宗教内部苏非主义思潮日益蔓延,在西北以及云南等地区,具有中国特色的四大门宦教派应运而生。这些门宦的宗教主张不尽一致,但都共同坚守着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实践着各自所信奉的苏非教团的教理教义;与此同时,还分别吸收了儒、释、道家的某些思想影响,创造出各门宦独具特色的伊斯兰文化。&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伊斯兰教在艰苦中持续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全本阿文《古兰经》木刻板问世,王宽办学及以成达师范学校为代表的新式伊斯兰教学堂诞生,大批穆斯林书刊出版,中国伊斯兰教学术研究蓬勃开展,中国伊斯兰教团体纷纷成立,马元章重建哲合林耶及门宦制度最终确立,反对门宦制度的伊赫瓦尼教及西道堂教汉学派的兴起,都表明在那段中国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中国伊斯兰教不断适应着新的形势,调整着自己本土化的步伐,在艰难中变化着、发展着。在新形势的影响下,近现代的伊斯兰教教育家王宽、虎嵩山、张子文、达浦生、哈德成、王静斋、马松亭、马坚、庞士谦、陈克礼等陆续走上历史舞台,大力发展新式伊斯兰教育,兴办学校,翻译经典,创办报刊,举办实业,使伊斯兰教努力跟上时代的发展与需要。&新中国成立后至今,是中国伊斯兰教全新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各族穆斯林获得新生。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冲破了极“左”路线的束缚,伊斯兰教政策得到贯彻落实,宗教事务得到依法管理,各族穆斯林心情舒畅,在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努力实现着伊斯兰教的新发展。全国各族穆斯林人口从50年代的500万,发展到现在2300万;伊玛目、阿訇等教职人员4.3万余人;清真寺3.5万余座;全国性宗教团体中国伊斯兰教协会重新焕发了青春,省、地、县三级伊斯兰教协会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约475个);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再次传出朗朗读经声,更有沈阳、宁夏、兰州、新疆、青海、郑州、昆明、北京、河北等9所地方性伊斯兰教经学院先后成立;伊斯兰教学术研究与文化交流得到广泛开展,伊斯兰教经训典籍、学术著作、普及读物与报刊杂志大量出版。中国伊斯兰教历经1361年历史沧桑,迎来了祖国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明媚春光,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金光大道上健康、有序、正常地前进。&两点思考其一,与中国社会不断相适应,逐步推进本土化,是伊斯兰教发展的必然。诚然,对于中国而言,伊斯兰教是一种外来宗教。但是,它毕竟已在神州大地上深深扎下了根,在本土化的历史进程中打下了深深的中国印记。千百年来,各族穆斯林与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齐心协力,并肩战斗,反抗共同的敌人,建设祖国的大厦。在这种共同生活、共同劳动、共同战斗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各族穆斯林自觉不自觉地向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学习,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其他兄弟民族文化的影响与熏陶,从而使我国伊斯兰教在很多方面都具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中国特色,使中国伊斯兰教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伊斯兰教的历史,就是来华以后的伊斯兰教适应中国社会需要,适应回回、维吾尔等各族穆斯林发展进步的需要,不断进行中国本土化的自我调整,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民族、民俗等各个方面不断与中国社会相适应,跻身于中华民族文化一部分的历史。这是一个被实践证明的成功经验,应该认真地予以总结、继承与发展。其二,各族穆斯林群众是伊斯兰教真精神的优秀践行者。不断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文明进步,不断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生活富足、宗教和睦、人民和谐、世界和平,担负起“真主在大地上代治者”的神圣责任,是伊斯兰教的本质要求。千百年来,中国各族穆斯林就是这样做的,他们是伊斯兰教真精神的优秀践行者。他们与汉族及其他兄弟民族一道,和谐相处,保卫祖国,建设家园,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环保等各个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天文历算学、军事学、医药学、建筑学、造船与航海术、环境保护等中国科技史方面,在文学、史学、语言学、哲学、宗教学、中国回回经学等社会科学史方面,在书画、工美、园艺、戏曲、音乐、舞蹈、烹饪、武术、刺绣、服饰等文化艺术史方面,在中国伊斯兰教育和中华民族教育史方面,各族穆斯林都书写了不朽的篇章。他们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杰出的代表人物,以其光辉的业绩和出色的成果,赢得全国人民的景仰,素为整个中华民族引以为豪。此外,数以千万计的广大穆斯林群众,则以创造性的劳动和无穷智慧,使祖国的文化更加光辉灿烂、丰富多彩。尤须指出的是,我国各族穆斯林,历史上曾积极投身于反对民族分裂及抗击外国入侵的伟大斗争,书写了爱国爱教的伟大篇章。无数历史事实充分证明,各族穆斯林群众始终是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反对外来侵略的铜墙铁壁。分裂不得人心,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生活安定、社会和谐是各族穆斯林的世代期盼。过去如此,今天依然。因此,我相信,中国各族穆斯林必将继续遵照《古兰经》教导:“紧紧抓住真主的绳索,不要分裂”,与其他兄弟民族同胞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保卫祖国,建设祖国,使我们伟大的祖国更加稳定、富强、民主、和谐,以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魅力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为世界和平作出自己积极的贡献。【作者简介:冯今源,回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资深研究员。】
后台-系统设置-扩展变量-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本土化改革:中国伊斯兰教的根本出路
楼主正文显示宽度
跟帖显示为
本帖只代表的个人观点,不代表人民网观点。 如将本文用于其他媒体出版, 请与联系。举报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微信扫一扫分享本帖到朋友圈
图文编辑模式
10:27:24&)
9489字(8579/23)
( 16:15:11)
( 17:34:58)
( 16:40:28)
25字(320/0)
( 23:12:04)
80字(105/0)
( 22:52:55)
198字(71/1)
( 20:55:18)
( 19:25:00)
12字(26/1)
( 22:10:57)
60字(25/0)
( 16:17:21)
19字(741/0)
( 15:31:01)
44字(18/0)
( 12:56:48)
376字(83/2)
( 14:35:50)
22字(24/0)
( 12:52:00)
163字(38/2)
( 14:03:42)
30字(33/0)
( 12:37:18)
423字(45/0)
( 11:57:29)
25字(30/0)
( 11:44:40)
60字(44/0)
( 11:35:31)
41字(69/2)
( 11:45:51)
23字(23/0)
( 11:30:51)
19字(15/0)
( 11:27:48)
10字(18/0)
( 11:26:33)
51字(47/0)
( 11:09:29)
30字(24/0)
请登录后继续操作....
强国社区-人民网多元信仰 和谐中国——伊斯兰教在中国_网易新闻
多元信仰 和谐中国——伊斯兰教在中国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郭丹):在中国,每年春天举行的全国“人大”、“政协”例会是最重要的政治活动,备受瞩目。今年“两会”期间,本台记者特别专访了中国五大宗教的代表委员,通过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在中国社会的生存、发展现状,共同探讨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宗教界如何发挥积极作用。本期《中国社会》是系列节目《多元信仰,和谐中国——对话五大宗教“两会”代表委员》的第二期,一起听听记者对专访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会长陈广元先生的专访。
作为虔诚的穆斯林,念、礼、斋、课、朝,礼等五功,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两会”期间,穆斯林代表委员们的礼拜功课是如何完成的呢?陈广元会长介绍:“每天五次礼拜对穆斯林来讲是天职,是应该做到的。所以我们在开会的时候,还照样坚持宗教活动,会场在大会期间,给我们预备了礼拜时间表,洗净用的汤瓶,礼拜垫,礼拜铺的垫,预备得都很全。”
伊斯兰教于公元7世纪中叶从阿拉伯传入中国,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青海等西部地区,穆斯林几乎是占70%左右,30%分散在全国各个省市,中国的各个大城市都有穆斯林。仅北京市就有穆斯林25万人,清真餐饮约2000多家,还有清真寺70多座。
来自埃及的穆斯林艾哈迈德先生来中国已经六年了,他说,任何一个穆斯林,阿拉伯人也好,还是别的国家的穆斯林,来到一个陌生的国家,他首先想到就是两件事,一个是做礼拜的地方是否有,是否方便;还有一个,是否比较便捷地买到清真食品。他认为,而在中国,无论是吃、住、生活、宗教活动都非常方便。艾哈迈德:“不只是在北京,在所有的城市,伊斯兰餐厅都是很普遍的,在任何一个餐厅都能够找到,而且不只是伊斯兰的餐厅,还有大大小小的超市,都能找到专卖伊斯兰食品的柜台,很方便能买到伊斯兰食品。所以我很喜欢在这里的生活。”
中国伊斯兰教协会成立于1952年,它代表各民族穆斯林的合法权益,宣传中国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开展伊斯兰教务活动;举办伊斯兰教教育,培养伊斯兰教教职人才,发掘、整理伊斯兰教的优良历史文化遗产,开展伊斯兰学术文化研究,编译、出版经籍书刊等等;陈广元会长说:“我们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我们培养人才的问题,出版《古兰经》的问题,修建清真寺的问题,朝觐的问题,饮食的问题,做的工作很多。比如说我们每年去朝觐,我们的朝觐的人数越来越多,原来有几十人、几百人、几千人,现在发展到13000人,去年我们穆斯林去朝觐13000多人,通过这13000人到沙特麦加城,麦地那,跟世界各国穆斯林进行交流、接触,相互之间就增加了友谊。”
然而,陈会长发现,一些外国的穆斯林朋友对中国穆斯林的现状,了解得还不够,甚至于产生一些怀疑,中国是不是信仰自由?是不是还有清真寺?清真饮食怎么样?还不太了解。近年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致力于更加广泛的国际交流,积极开展对外友好交往。陈会长每年都要到一些伊斯兰国家进行访问。2011年1月,陈会长率团访问了土耳其、也门等国家。“我们是应土耳其宗教事务部部长的邀请去访问土耳其的,土耳其99%都是穆斯林,土耳其是一个古老的文明的国家,对我们非常友好。当然我们还访问了也门,也门跟我们国家也非常好,两国人民、两国穆斯林都有深厚的感情,对于加深两国的友谊、感情起到一定的作用。”
《古兰经》是伊斯兰的经典,为弘扬伊斯兰文化,传播《古兰经》真谛,陈会长决定手书《古兰经》全文,2002年开始书写首章,2006年春完成末章。河北省威县虔诚的穆斯林、石匠王凤桐基于同感,自行筹资并镌刻陈会长手书的《古兰经》。这一手书石刻选用泰山基石为材料,将《古兰经》30卷114章全文镌刻在长1米、宽0.5米、厚3厘米的石板上,共用石板528块,总面积264平方米,总重量约26吨。这是过去中国伊斯兰教史上所没有的。“我们中国现在《古兰经》手抄的有,木刻的有,部分的没有,就是石刻的《古兰经》这是第一部,现在北京东四清真寺展出,展出的不过十分之一,因为其他的都在地下室包藏着。现在我们正在准备搞一个大的展示,就是在中华民族园,准备在那里全部的展出,要展一年,以便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伊斯兰教。”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中国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中国穆斯林,尤其是西部穆斯林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对此,陈会长表示,伊斯兰教既要保持优良的传统,更要与时俱进。陈会长:“我们最基本的想法,是要加紧培养人才,现在我们正在盖一所非常现代化的伊斯兰教经学院。因为任何宗教,任何民族,没有人才是不行的,而我们伊斯兰教缺少的是人才,现在我们经学院现在马上要动工了,我们起码要招500个学生,培养他们成为更高级的宗教人才。”
在阿拉伯语中,“伊斯兰”发音的原意为“顺从”、“和平”的意思。目前,国际上某些地区间的冲突,使人们容易对伊斯兰教产生一些误解,如何从正面的角度看待和处理呢?陈会长认为:“现在有一些人对伊斯兰教产生了误解,认为伊斯兰教恐怖,伊斯兰教好斗,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伊斯兰教本身就是和平的。有一些人打着伊斯兰教的旗号,比如说利用圣诞这样一个内容来搞一些恐怖活动,我们伊斯兰教是反对的,因为他们所搞的这些东西,是违背了伊斯兰教的基本精神。”
2011年中国全国“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中的积极作用。”陈会长对此表示非常认同。他认为,中国的五大宗教都应该在促进跨民族、跨宗教、跨文化的多元和谐方面尽上自己的力量,秉承和平、仁爱、公平的理念,彼此宽容、理解、尊重、欣赏,一定能够对中国的社会和谐产生独特的积极作用。“现在咱们国家号召和谐,和谐家庭、和谐社会,甚至于和谐世界,我们五大宗教都是符合它的基本精神的。因为和平、和谐、中道、爱人、孝敬父母,善待他人,这些内容伊斯兰教也都存在,都包括了,都是热爱人类的,为人类造福,热爱社会的,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的,这是符合伊斯兰教的教训的。”&&&
本文来源:国际在线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如果生活在穆斯林世界,中国女孩会不会死得很惨?
今天,新浪网上一篇文章令我再次震惊:《巴基斯坦女子助闺蜜私奔遭荣誉处决其母支持》。该报道说“ 巴基斯坦西北部马科尔村一名女子帮闺蜜私奔,招致“荣誉处决”,被勒死后,遗体遭焚烧。案发上月29日,死者年约20岁。阿伯塔巴德警察局长胡拉姆·拉希德5日说,村庄长老会议认定女子有罪,下令将其勒死后连同一辆铃木汽车焚烧,该汽车被私奔女子用作出逃工具。警方逮捕了13名村庄长老会议成员和死者母亲,后者支持“处决”女儿。”
看了相关报道,相信很多网友也会非常震惊。
其实,穆斯林国家,对女孩子的要求是相当严酷的:
从婚姻方面说:一、伊斯兰教禁止有生育能力的穆斯林不娶不嫁,一夫多妻是人类的一种古老而普遍的现象,伊斯兰教不鼓励而是有条件的允许多妻,原因是由于长期的战争使男子大量死亡,许多妇女成为寡妇难以出嫁,而游牧经济又是妇女的劳动及谋生受到很大的限制,一般最多只允许1个男子娶4个妻子。但到目前为止,一夫一妻制的家庭在穆斯林国家正在逐渐的普及开来。二、离婚上,男女都有提出离婚的权利,但是不提倡,男子具有绝对的休妻权,被丈夫休掉的妇女,必须经过三次月经后方可改嫁,在此期间丈夫有权挽留妻子。而一旦离婚生效后,妇女则不能直接同前夫复婚,必须改嫁其他男子,并同后者离婚后,在经过三个月才能和前夫复婚。从服饰方面:一、男子从肚脐至膝盖,妇女从头到脚都是羞体。因此,穆斯林妇女要穿不露出羞体的衣服,服饰应当能遮盖住妇女的全身而不显露或透视出身体活动的轮廓和形状,最好的服装是宽大的袍子,而不准系腰带,因为那样臀部和胸部就会突出,吸引男子的目光。二、必须带盖头和面纱,中国的穆斯林老年妇女一般带白色盖头,已婚妇女带黑色盖头,未婚少女带绿色盖头。(此段引自百度)
说到“荣誉处决”,其实在某些传统穆斯林世界非常盛行。女孩子一旦触犯了规矩,父亲、哥哥、弟弟乃至其他亲人都可以处死该女子。去年,沙特阿拉伯一个穆斯林父亲,和几岁大的女儿游泳时,因女孩接触了异性小男孩,父亲认为她不圣洁,任由她被水淹死便是典型的例子。在穆斯林世界,女子犯通奸罪被大家处以“石刑”是相当普遍和深入人心的。
对于穆斯林这样的做法,作为一个不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我没有权利指三道四。
但我想反思的是,中国,历史上曾经对女性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要求她们遵守“三从四德”,对女性进行了长达数千年的封建压迫。,这样的压迫对不对呢?显然是不对的,因为男女平等已经是世界公认的人权准则之一了。
然而,中国女性似乎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走得有些远了,甚至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现在,中国女孩子普遍着装相当暴露,露到了很多男性都没有眼睛看的地步;中国女孩子性开放相当流行,某些女孩子中学时就早恋并同居,至于大学生打着耍朋友的旗号而同居的,比比皆是,某些女中学生,女大学生甚至走出校门,到外边去做援交女的也不少。至于寻求婚外情,一夜情刺激的女子更是数量惊人。
当然,女性如此,当然有男性的不是,我们不能光指责女性。
但如果说从道德沦丧的角度讲,中国女性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内由性保守转换到性开放,这在世界民族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
我想,如果当今的中国女性生活在穆斯林,她们会不会死得非常惨呢?(严正声明,此文不代表对中国女性的歧视和非理性要求,但真切希望女性朋友能做到自尊、自爱、自重)
巴基斯坦女子助闺蜜私奔遭荣誉处决 其母支持
06:12:00 来源:
  巴基斯坦西北部马科尔村一名女子帮闺蜜私奔,招致“荣誉处决”,被勒死后,遗体遭焚烧。案发上月29日,死者年约20岁。
  阿伯塔巴德警察局长胡拉姆·拉希德5日说,村庄长老会议认定女子有罪,下令将其勒死后连同一辆铃木汽车焚烧,该汽车被私奔女子用作出逃工具。
  警方逮捕了13名村庄长老会议成员和死者母亲,后者支持“处决”女儿。
  14名嫌疑人5日出庭,受控谋杀罪名。巴基斯坦总理谢里夫先前承诺,打击所谓“荣誉处决”的做法。
  “荣誉处决”是指家庭成员以挽回家族荣誉为由谋杀其他家庭成员,受害者几乎都是女性,被害原因主要有拒绝包办婚姻、被强奸、提出离婚、与他人通奸、打扮时髦举止轻浮等。
  今年2月,讲述巴基斯坦女孩真实遭遇的影片《河中女孩:宽恕的代价》被评为奥斯卡最佳纪录片。该片讲述一个巴基斯坦女孩因为与自己心爱的男孩自由恋爱结婚,遭到“荣誉处决”。
  她被亲生父亲枪击并扔入河里,侥幸生还后又被逼原谅那些意图杀死她的人。
编辑:王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为什么很多人要仇视所有穆斯林?为什么要把中国穆斯林等同它国穆斯林? - 知乎问题已关闭。原因:包含违反知乎规范的内容。涉及侵权、盗版、犯罪,及其他违法违规的内容46被浏览71996分享邀请回答871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5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更多1 个回答被折叠()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能禁止伊斯兰教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