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崇拜以色列时间怎么办

穷游大洋洲
史诗般的以色列
一生必去的耶路撒冷
史诗般的以色列
一生必去的耶路撒冷
powered by
去以色列应该是冥冥之中注定的行程。一次在长途飞机上,看了很无聊的电影脱轨时代。电影乏味可陈,张静初站住海边的记忆却很深刻。那时,知道了,原来以色列,也是一个可以去旅游的地方。5月下旬的一天,本想去贝加尔湖的我,无意中发现了海航有从北京直飞特拉维夫的机票,价格也是比较实惠的4000元左右,含上海至北京的来回机票,当中相差9天。这个诱惑不小,当机立断,决定去以色列。准备签证:本来打算省心淘宝办理签证,结果发现北京淘宝只办理北京片区,上海片区的淘宝店,要么很贵(办以色列签证的淘宝店还特别的少),要么没有人理睬。随着攻略的深入,知道了签证官网 里面简单明了,只是关于到底是蓝底照片还是白底照片也着实纠结了一下,最后知道白底照片。按照要求填写表格,打印付费详情,填好来回的EMS快递,寄出,然后就是漫长的无声的,等待。以色列上海领馆官网,没有人接电话,更新状态也非常的慢。等我查到EMS快递已经签收后的3个工作日左右,状态才更新为资料收齐,然后又是漫长的等待。怕机票日日涨,我还是斗胆买下了不可退票的来回机票。终于在整整两个多礼拜后,查到回单的EMS显示寄出状态。在收到后两个工作日,官网才显示寄出。无论如何,惨白惨白的签证,终于贴在我们的护照上面。之后的准备就是开始恶补《耶路撒冷三千年》,恶补各种攻略,设计路线,安排酒店。之前在是否租车上面犹豫了很久(穷游的宗旨不能忘记)。看到大家对以色列北部已经安息日的交通情况,最后决定在小车车,机场借机场还,然后就开始等待出发的日子。资料 出发第一次坐连程航班,满脑子都是担心。特别又进入江南多雷电多雨的梅雨季节,
到处都是朋友圈悲惨的机场滞留场面。终于,出发的那天,非常准还是在中午发来了航班取消的讯息。急忙通知老公回家拿行李,买了高铁票,转战高铁去北京。从中午12点得知航班取消,16点出发北京,到机场的时候也近晚上22点。一身疲惫的我们,在1号航站楼托运好行李,进入等待。等待的时候还看到了斯里兰卡航空的空姐,还是斯里兰卡绿+棕黑色的肚皮,感觉恍惚回到了3年前去斯里兰卡的经历。不知道是去以色列的安检特别严格,还是首都机场的安检特别严格,我们在进入航站楼上摆渡车之前又经历了一次安检。我们和众多去以色列朝觐基督大妈一样,不得不把杯子里的茶水通通倒干净,上了摆渡车。刚上车,深夜的北京下起了大雨,我们冒着雨走了扶梯上了海航飞机。出发的一天,用非常折腾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第一天 特拉维夫终于写完了本次旅程最糟糕的一段,开始进入真正的游记。2016年4月,海航刚刚开通北京直飞特拉维夫的航线。打破了原来以色列航空垄断的价格壁垒,方便国内旅客。更是为了响应我们习大大的一带一路政策。坐着新新鲜鲜的飞机,还是觉得非常不错。大家都知道,最难熬的就是飞机上的时光,海航飞机的电视居然还有芒果专栏,亲切感十足。由于以色列被阿拉伯兄弟环绕,所以飞机需要绕行。经过十一个小时的飞行,早上八点,穿越了沙漠荒原,我们终于到达了特拉维夫BEN GURION机场。飞机到达,为数不多的以色列乘客报以热烈的掌声。所以攻略上说俄罗斯航空到达鼓掌,应该是从俄罗斯一带的传统,而非俄罗斯航空而已。BenGurion, 戴维·本-古里安,以色列的国父,这个有着爱因斯坦发型的老头,正是他的一系列努力造就了这个犹太人民的国家。按这样说,北京首都机场应该也叫毛泽东机场。
下了飞机,环形的本古里安机场是到达包围着出发区域,就像蛋白包着蛋黄。所以我们就可以看到出发的待客区,中心是一个喷水池。走过了那个有标致性的英文和希伯来文写的Welcome的门,过了关,拿了行李,我们踏上了这边神奇的土地。租车地点在出发口3楼,租车公司一路排开。Thrifty就在最角落,带着基帕租车哥哥一直很质疑我们的国内驾照可行性问题,不过还是将车子租给我了我们。买了全险,拿了订单,我们到了机场对面的停车场。取车的小哥是阿拉伯人,在等待区域是黑人小哥在勤劳的扫地。这也许就是如今的以色列社会写照,犹太人,阿拉伯人,黑人。只有中午11点,太阳已经像大中午1,2点的太阳。终于,我们拿到了我们如QQ大小一样小的小三菱。*********************************************************************************资料********************************************************************************以色列车行左舵,所以我们开的特别顺手。看着以色列蓝色白云,旁边大片大片的现代化农业田,疲倦立刻被新奇而打消。大约在40多分钟,我们从机场开入市区。从机场开到特拉维夫市区,先是经过阿拉伯人聚集的雅法,然后到达了海边城市特拉维夫。可能是由于特拉维夫海边的街道建于早期,所以已经拥挤到只能单车道通行。于是,为了找停车位,我们就开始围着酒店兜圈子。足足兜了20分钟,在无数个单行道之后哦,终于找到了停车场。看来特拉维夫停车难应该也是远超上海市中心。以色列均是微型车,除了油价,停车位等问题,更与犹太人认为的frugalism(吝啬主义)很有关系。除了出租车以外,基本路上跑的全是日系微型和韩系小轿车。在这个沙漠包围的国家,却基本看不到国人喜欢的SUV。偶尔飞驰而过的皮卡,也是老旧老旧。酒店就在美领馆旁边,小小的房间还算干净,外国的三星级标准。门口吃了顿土耳其烤肉快餐,我们就休息下来。本想看看不远之处的海滩,没想到再醒来的时候已经当地时间晚上11点。好吧,第一天就当停业整顿吧,默默放下表,我们接着睡。第二天
雅法老城一早起床,我们步行到了海边。特拉维夫有着同尼斯一样的蔚蓝海岸,长长地海岸线旁边修建了跑步道。一早,各式各样的当地居民已经开始早锻炼。(特别想脑补如果是中国大妈,是不是已经一块块区域划好,整齐划一的跳着广场舞)。早晨的海边特别风凉,天上还飘着几朵乌云,给人今天会下雨的错觉。哪知道那个乌云就是太阳没有热烈起来装样子的。漫步在海边,一个老头端个凳子坐在海里,望着大海,就这样坐着。也许,最好的生活就是能看着日出,笑看潮涨潮落吧。离开海滩的时候,看到一块希伯来文和英文纂写的纪念碑。上面写着日,一艘载着860名非法犹太移民的船舶,从破了英国封锁线,从欧洲来到了这个海滩。这个,只是上千犹太人逃离的一批,他们通过这样方式,逃离了骇人听闻的大屠杀。同样一片海,不远之处也上演着人生悲剧,无数人通过简易滑皮艇逃离叙利亚前往欧洲。也许,只有大海,才能见证这样的类似的历史,不同的人生。
吃过早饭,开赴雅法。出车库之前终于领教了特拉维夫的暴贵的停车费用。原想我们都没有挺了超过24小时,结果收钱的老头说,50谢不够呢。。。原来人家是早上七点到第二天早上七点算一天,之后一个小时25谢。就这样我们吃了顿早饭,停车费用就飙升到了100谢,合人民币200块钱。好吧,出来玩就要有心理准备。。。。雅法历史具有4000年,经历了埃及,罗马,拜占庭,阿拉伯人,奥斯曼人,拿破仑统治,就是一部活生生的地中海沿岸活化石,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特拉维夫是犹太人建立的新城市,雅法原来是阿拉伯人的城市,通过战争,以色列生生把他变成了特拉维夫-雅法。
不过也就过上午10点,当空照的日头已经显示了强大的威力。导航把我们先带到了雅法,我们挺好车就往老城进发 。不知道穿过了什么地方,居然是一个卖二手货品的集市。居然连旧皮鞋裤子都在卖,还有好多我觉得已经是废品的东西居然可以拿出来卖。可见当地的阿拉伯人生活还是相当贫困的。站在雅法的老城,可以望见整个特拉维夫魅丽的海岸线和现代化的城市,和传统的雅法遥相呼应。
雅法老城现在已经变成了旅游地,除了餐厅就是艺术工作室,也看到很多荒废掉的老宅。山顶的绿地在修,中心有一个游客中心,游客中心的地下居然开了一个博物馆。估计很多去雅法的童鞋都会错过。那里可以买票观看一下挖掘的某某土豪的豪宅地基(距今好几千年)还可以看一个不错的2D电影介绍雅法历史。介绍就是这个土豪在自己家里,准备喝一杯酒,结果埃及人来敲门了,罗马人来打招呼了。。最后土耳其人把他的酒也偷偷换了。因为语速实在太快,加上对历史不甚了解,没有太听懂对话,形式还是不错的,关键是可以孵一下空调,实在实在太热了。雅法有12星座路,可惜我们只找到了3个,漫步在安静的石头铺就的老城里,转个弯就能看到富有特色的艺术工作室,艺术家在石头门拱的老房子里,悠闲地创作着。这样的状态真是令人羡慕。
雅法依山而建,走着走着,就下山走到了海边。看到一个关着门的教堂,显示拿破仑乘在此,这个教堂也曾经变成了部队医院。现在写游记的时候,才知道1799年拿破仑攻占雅法,还无耻撕毁了受降条约而屠城,真是另一番历史。安·让·格罗
拿破仑视察雅法鼠疫病院雅法老城的周围有很多阿拉伯人开的跳蚤市场,里面有很多欧式家具,感觉像当年逃难的犹太人从欧洲带来的。 欧式家具很精美,从挂壁灯到镜子,从沙发(可以看得出皮沙发的皮真的很好,可以看得出使用了很多年,皮质已经散发出老旧的气息,但是一点破损都没有,)价格应该也很精美。可惜背不回去。整条街还形成了老旧家具补救一条街,很多人正在修补老家具,古董。兜兜转转,已经下午, 太阳热的不得了,我们决定回去休息休息。
睡醒已是下午,我们打算去包豪斯看看。走到市中心,到处都是白色简约的小楼,这些都是欧洲移民在当年欧洲包豪斯的审美影响下建造的。简约小楼一般都是三到四层楼,设计简约,都有个不错的阳台。楼下临街地域都开辟成了咖啡馆。人群三三两两的在咖啡馆里聊天,或是在自己阳台照顾着花草,处处都透露着欧式的生活方式和惬意。
逛了一圈,已近落日。我们走到了海边。有人打着排球,有人晒着日光浴,小孩子光着屁股在沙滩上玩耍,日子过得不咸不淡,宁静安详。沙滩上有躺床和躺椅,都是免费的,我们就这样看着海边的落日,将来往的人画成了剪影。
太阳下山了,黑人负责清扫垃圾,收整躺椅。一个黑人走过来,用英语问我们从哪里来啊,啊,中国,好远阿,我喜欢中国~云云。第三天
前往耶路撒冷如果特拉维夫是前幕的话,耶路撒冷是这次旅游的高潮剧目。耶路撒冷,又神秘又神圣,这个三千年历史的圣地,不仅是许多教派教徒的圣地,更神奇的事,现在仍然分为了四个区,亚美尼亚区,基督区,犹太区, 穆斯林区。这四个相互关联又互相对立的区域却生活在这个小小的区域。从特拉维夫开出来,我们跟着导航一路飚上了高速。跟着导航走,终于在临近中午前,入了城市。以色列是一个东中部山地的国家,耶路撒冷海拔790米。荒漠过后,我们来到了这片神圣的绿洲。进入耶路撒冷,必然能看到著名的白色琴弦桥,这个斜拉索的现代桥是进入圣城的标志。虽然耶路撒冷与特拉维夫只有70多公里,但是完全已经是两个世界。耶路撒冷街头随处可见哈瑞迪(犹太极端正统派)。他们穿着黑色大衣,戴着大檐帽,传统,闭塞,大都戴着一副眼镜,严肃正派。 特别是家里的孩子,一串串的甚为壮观。********************************************************************资料哈瑞迪教徒认为他们的信仰和宗教常规是直接传承自摩西,其主要特征有: 1实行宗教教育。 在现代以色列,哈瑞迪教徒的教育体制(Mamlachti dati)是与一般以色列人分离的,哈瑞迪学校极其强调研读犹太经典。哈瑞迪学校受到以色列政府的支持,但是教育部却无权干涉老师的聘用与解雇和学生的注册;学校的经费主要来自于外界的捐款,尤其是来自于美国。 自14岁起,许多哈瑞迪男孩便不再学习任何世俗的科目(科学、数学、外语),转而专注在犹太律法的研读。由于哈瑞迪教育与主流社会完全脱节(许多学校甚至连电脑都没有),并导致许多成年的哈瑞迪教徒并不具备专业能力以面临社会和经济的需求,政府甚至会发放津贴给予哈瑞迪,造成以色列政府沉重的负担。
2哈瑞迪不承认以色列国家和政府。 主要理由是他们深信犹太人在政治上独立的达成会是借由神的介入,也就是救世主默西亚(Messiah)的到来,也因此任何干涉历史进程的举动都是违背犹太律法的,故而反对以色列国家和政府的存在。
3高人口出生率。 以色列拥有最多哈瑞迪人口的国家,约70万人(全国犹太人总数约为600万人) 。 由于哈瑞迪不采取避孕措拖,他们的生育率相当骇人,以色列是发达国家中能保持中等生育率的罕见案例,其中就有阿拉伯和哈瑞迪妇女的贡献,全国妇女平均每人生育3.0个孩子,哈瑞迪妇女是7.1,对比一下其它国家的生育率:日本是1.27,中国香港和台湾是1.1,新加坡是0.79。一个哈瑞迪家庭通常生七八个孩子,十到十五个很常见,二十个也不奇怪。以色列的人口增长率是1.2%,哈瑞迪则是6%。保守派、改革派、世俗化犹太人的生育率跟哈瑞迪相比简直难望其项背。4实行严格的男女分离。 目前以色列人口约为遵循哈瑞迪律法,规定男性坐在前面的位置,而女性只能坐在后面的座位。近来屡次传出有哈瑞迪教徒向其他信仰现代犹太教的女性丢掷物品、抗议、怒骂她们的穿着不得体,对象甚至只是小学女生,这些事项引爆2012年以色列各地民众游行抗议反对哈瑞迪歧视女性,群众甚至故意搭上坚守哈瑞迪常律的公车以示抗议。 最近的例子是,法国举行关于查理报社事件的游行,该教派所属报纸将游行图片中的女性领导人全部以PS抹除。
5 不纳税,不服兵役 在全民皆兵的以色列,哈瑞迪拉比反对哈瑞迪青年服兵役,2002年塔尔法案(Tal Law)允许信仰哈瑞迪的犹太人可以因为要研究犹太律法而豁免兵役,如此才能确保他们能够专心研读;不过该法案在2012年遭最高法院宣告违宪;同年12月以色列内阁通过提案,允许哈瑞迪教徒选择社区服务以替代兵役(替代兵役半年,公民服兵役3年),包括在警察局、消防局、救护车或社福机构服务,但仍然形同免除哈瑞迪教徒兵役,引起反对党和社会反弹。目前至少有1000名哈瑞迪自愿入伍。 6注重政治权利,争取社会福利。 哈瑞迪教徒非常关切政治上的权益,长期以团结投票方式促成有益哈瑞迪的社会福利法通过。 综上,以色列建国之时,为了讨好宗教界,曾豁免了四百多位哈瑞迪宗教人士的兵役,但随着这个群体人口的急剧膨胀,对他们豁免兵役和实行津贴,军事和财政压力日渐加剧。不纳税、不服兵役,享受国家福利还同时憎恨这个国家,不能容忍其他人群的生活方式,这种严重的不公平已经令以色列主流社会愤怒。 *********************************************************************************这次入住的是YMCA(基督教青年会)的三重门酒店,这个建于1933年的带钟楼的建筑也是耶路撒冷的地标之一。这个酒店也是我来之前最大的期待,住在这么一个古董宅子里,感觉应该不错。
走过富有一千零一夜特色的前台,小姑娘告诉我们要下午2点才能入住。好吧,只能放下行李去兜兜喽。
酒店就在古城对面,看山跑死马,下坡上坡穿过了mitchell Garden,我们到达了大卫塔附近的雅法门。雅法门对着雅法港口的方向,据说当年朝拜者都要先乘船到雅法,在换陆运交通过来。大卫塔是曾是希律的宫殿,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它也风雨中迎来了不同时代主人。在层层的历史遗迹上,各个时代统治者留下自己的痕迹。大卫塔还有灯光秀,由于明天是安息日,所以买的套票我们决定了周六晚上来观看。希律,历史上一个传奇的人物。他并非犹太血统,却统治了犹太人。他杀死过自己儿子,老婆,他冷酷残忍却爱好艺术美学。他重建了辉煌的圣殿,大卫塔,凯撒利亚。他利用丰沃的物资贸易换来了犹太历史上辉煌的希律王朝。在大卫塔上高台可以俯瞰整个耶路撒冷。在高高低低的灰白色老房子里,圣墓教堂,金顶寺,显得特别显眼。金顶寺金光闪闪,闪耀着令信徒眩晕的光芒。左手边的圣墓教堂显得低调许多。远处就是锡安山,那里是逝去犹太人坚信最先能复活的地方。我们在高台上驻足了很久,千年的耶路撒冷老城已经在几千年的战争,屠杀,征服,反抗,重生中坚强的活下来,还活的如此的热闹,热闹到房子和房子都搭在一起,热闹到站在这里,你根本看不到那些隐藏在下面的巷子。
俯瞰四块地域,这边传来教堂的钟声,那里飘来了穆斯林悠长的颂歌声。从圣殿山徐徐吹来的风带走了炎热。在如今金顶寺的旁边,就是西墙,哭墙,第二圣殿唯一剩下的一段遗址,最大的犹太会堂。3000年前,各式的朝拜者带着财富,牲口,虔诚的心从四面八方来到这里,同样,圣殿的财富来引来了窥觑的贪婪者。在3000年的历史里,不同的信仰在这里轮番上演,互相视对方为异族。通过战争,屠杀,清洗来获得统治的地位。风还是这样静静的吹,终于,在这几年,达到了少许的平衡,但是,这样的平衡还能维持多久呢?大卫塔的地理位置,决定他曾经的要塞地位。如今,站在东面,可以看到整个古城。站在西南面,可以看到整个新型的耶路撒冷。
除了大卫塔,我们沿着路走入了阿拉伯人的区域街道,这边商铺林立,各式各样的产品,从各种香料 ,到蓝色的手工盘子,土耳其的恶魔之眼,甚至有各式十字架等基督用品。各式的阿拉伯人的招呼,各式琳琅满目的工艺品,糖,拥挤在小小的石头巷子内。转了一圈吃了吃中饭,实在太热,我们决定回去休息一下。下午,日头偏西,终于感觉舒服了很多。YMCA的三重门酒店,门口立着希伯来文,阿拉伯文和英文共同书写着“Here is a place whose atmosphere is peace where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jealousies can be forgotten and international unity be fostered and developed.&署名 Lord Allenby , 艾伦比勋爵。之前一直以为是建造者的寄语,回来维基了一下,才知道这个传奇的大将军,在一战前夕和一战,曾领导英帝国的埃及远征军,在中东地区打了不少战役。作为一个军人,对耶路撒冷的和平有这样的寄语,如今看来,特别仍然有小范围的巴以冲突的地方,真是觉得感受颇深。
YMCA 酒店有个钟楼,住店可以免费参观,那里也可以远眺圣城。由于建筑很老,酒店设施虽然一般,但也干净。特别是看到小时候才有的铁制窗户,那种回忆的亲切感也是满满的。酒店附近有很多针对外国游客的油画,雕塑店古董店。文艺气氛非常浓,画的很多就是耶路撒冷题材,古城,大檐帽传统犹太人,各式各样的雕塑。古董店大多是阿拉伯人所开,里面琳琅满目各式的古董,价格要比雅法要海了去了。一个银质带手工雕刻的大盘子要近2000美金。。。目测如果按他们的报价,一个店铺也接近好几十万美元喽~
我们沿着酒店门口的King David 路往北走,经过了一片墓地。当时以为是巴勒斯坦时期的阿拉伯人墓地,回来才发现这个叫mamilla cemtery是一个自11世纪穆斯林墓地。耶路撒冷就是这样,随便挖随便捡,哪里都是千年的历史。在与king David路交界的Shlomo Ha-melkeh St. 我们无意看到一家日本面馆。深受以色列美食的各种不习惯,我们决定明天一定要来吃这里。再沿着往上走,就来到了新门。这个是耶路撒冷老城之中,最年轻的城门,可是这个最年轻的门也建于1889年。耶路撒冷老城总共有8个门,八门七开,一个封。封掉就是建于公元6世纪的金门。公元6世纪什么概念,就是唐朝初期建的门,一直巍峨的站到现在。入夜的古城特别的安静,当地居民三三两两的在门口闲聊。周围的店铺卖的也都是生活用品。不像西塘那样,早就已经商业化。当地人悠闲自得,在理发店和老邻居聊聊天,嬷嬷戴着眼镜从旁边默默的走过,远处传来教堂的钟声。太阳下山的耶路撒冷,空气也沉下来,显得干燥而清凉。第四天 高潮,安息日的耶路撒冷今天是礼拜五,之前帖子就看到有众多的庆典,包括重走苦路,包括哭墙。于是我们觉得下午去耶路撒冷,上午前往犹太人殉难纪念馆。纪念馆位于耶路撒冷郊外的山上,我们出了城,耶路撒冷就进入荒芜之地,反而纪念馆位置有不少松树,应该是人工栽种的。停好车,上了电梯就来到了大厅。早已经有一堆堆的团体游客等待入场。我还在到处找买票处,结果被一个特别特别优雅的老太太告知,这里是免费的(想想小小的上海的霍山路犹太人纪念馆还要收门票,真心想问你们好意思嘛,犹太人都捐了那么多钱)。她还特别耐心的讲解了地图,大概参观路线。之后,我们就怀着非常不好意思麻烦了人家的心情买下这份近40元人民币的地图。地图的封面特别的美,是一个长成绿芽的铁丝网。主体的建筑是一个类似金子塔的水泥建筑。进去,可以看到一个老电影反复播放着战前的犹太社区。卓别林似的黑白电影,大家在马路上匆匆的走,开心过着生活。参观路线是左右两边蛇形参观,中间通过展品进行了引导。从反犹文化的初潮,到希特勒的崛起,到水晶之夜(水晶之夜(:Reichskristallnacht、Reichspogromnacht、Novemberpogrome;英文:Crystal Night、the Night of Broken Glass,又译帝国水晶之夜、碎玻璃之夜、十一月大迫害)是指日至10日凌晨,、和袭击德国和的的事件。“水晶之夜”事件标志着纳粹对犹太人有组织的屠杀的开始。)然后一步步到丧失合法的地位,财产,身份,工作。到失去生存的权利,被围起来,每天都有人饿死,一直到最后的机械化的大屠杀。整个布展非常用心,用很多私人捐赠的物品来显示这段历史。在一个存满了明信片的相册,是那些被寄养在英国家庭犹太儿童,他爸爸一直给他儿子寄可爱的明信片,在哪个没有手机,不能视频的年代,这一张张卡片就寄托了父亲对儿子隔着海峡的挂念。后来小孩很久都没有再收到这些明信片,长大以后才知道,他父亲死于了屠杀。他把这些带着深深含义的卡片捐赠给了纪念馆。还有一个破碎的洋娃娃,背后的故事也非常心碎。洋娃娃的主人是个小女孩。当时德国人要求他们带上一件行李离开家,小女孩什么都没有拿,只拿了她心爱的娃娃。她的哥哥,应该是比较大一点,懂事了,看到这样非常生气,责怪她为什么不拿有价值有用的东西而拿了一个娃娃。争执中哥哥生气把娃娃扔在了地上,娃娃破了。后来,她的哥哥,母亲都被屠杀了,只剩下她,带着这个娃娃,留下悲伤记忆在这个世上。还有一串挂满钻石和珠宝的项链。是一个丈夫,在犹太实业被没收之前,他低价变卖了企业给非犹太人换来了这条项链以便逃难携带。在被抓走之前,他悄悄把这个属于太太的项链塞在墙缝里。后来,战争结束,只剩下他幸存回来。解释特别写到“在战后那段艰难的时刻,他也没有舍得把项链变卖换取食物,为的就是对他爱人深深地思念”今天,这条项链静静躺在那里,曾经承载了经受得了生命考验的爱情见证。出了纪念馆主体建筑,就是山顶,望见一片翠绿的山林。阳光照耀在山林里,和之前低调,阴冷,灰暗形成明显发差,告诉人们生活的希望。沿山而上,那里有一个祭奠馆。里面用巨大的石头垒成了四方的城堡,下面铭刻着几个主要的屠杀地。在中间,一个不灭火一直燃烧着,上方木制的顶,仿佛努力的寻找着生命的出口。正如我们听到的,600万条生命,后面代表了600万破碎的家庭,也代表着幸存下来的人内心无比的创伤 。大屠杀并没有消失,现在在不远之处,仍然有大屠杀。这个纪念馆,就希望,是一种对历史悲剧的警示。不远之处就是大屠杀儿童纪念馆。步入,一片黑暗,里面只有通过无数片玻璃反射形成的如繁星般的烛光。同时,每个遇难的儿童名字,来自的国家和年龄被一个男声低沉的念出 。整个环境压抑和低沉,没有一张照片,却让人感觉无比的心碎。这些年龄不过8岁,9岁,13岁的甚至更小的儿童,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黑暗中,只因为他是犹太人。整个展览从建筑和表现形式都非常现代,没有说教,走出去的路上,我们走到了大屠杀研究机构区,这边有一盆花很精心的照顾着。上面显示是来自美国的孙子,曾孙纪念他们在大屠杀中失去生命的祖父母。让人觉得,黑暗永远不能战胜光明,无论怎样的摧残,生命的力量还是能继续延续下去,这就是犹太人的历史。结束了这里的行程,我们急忙开车回市区,因为下午2点有神父重走苦路,这也是我非常向往。可惜我们低估了斋月+ 安息日前对耶路撒冷的安保力量(应该是为了防止汽车炸弹)。从郊区返回后,就看到经过的犹太新区,都是大批犹太人采购节前家用的日子。进入老城方向,就遭遇封路,本想开到神殿山附近,可惜警备线早已拉好。圣殿山属于阿拉伯区,热情的阿拉伯小伙子跟我们说,停这里,你们可以走进去。我和老公默默了对望了一下,想了想车身上的希伯来文标记,一记油门轰出了阿拉伯区。Google导航不停的对我们说右转,右转,可是右转都是封锁线,接着开还是进不去,警察封住了所有的进口 。我们一直绕到了一个莫名的山顶,那里看到了传说中阿拉伯区的唯一个犹太地产(傲娇者插着以色列的国旗)。结果就下不去了,我们又从阿拉伯区一直绕到了犹太的新区,我们就眼睁睁看着酒店却开不进去。因为地形不熟悉,Google陷入死循环,眼睁睁看着时间已经接近2点却连酒店都回不去。最后,终于在一个警察还没有来的及拉线的路口,我们突破了封锁线,回到了YMCA。 下午,步行前往古城。此时的耶路撒冷,已经进入空城模式,马路没有私家车,没有公交车,犹太人的商铺已经早早的关门。进入古城却是另外番景象,阿拉伯区摩肩接踵。穿着不同衣服戴着不同的小帽的阿拉伯人代表着他们来自不同的穆斯林地区,他们都肩部扛着一块小地毯,匆匆往圆顶清真寺。旁边的小贩一改往日贩卖旅游物品的景象,都大声用阿拉伯语卖着饮料,阿拉伯糖和衣服等生活用品。阿拉伯小孩顶着刚刚烘焙好的面包匆匆赶往店里。我们就这么拥挤在狭窄小巷的,一直走到路口,然后被告知人太多了,清真寺已经关门了。 我们右转,走向西墙方向。耶路撒冷就是这样神奇的一个地方,我们不过也就走了几百米开外,就转入了犹太区。这里就是另外一番景象。和《耶路撒冷三千年》描述的19世纪初的耶路撒冷很不一样,那个时候是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犹太人地位低下,那个时候犹太区是用“恶臭”来形容。如今,穆斯林区是拥挤,凌乱,喧闹,可以看到在自己门口店铺吐痰的阿拉伯老板。而在犹太区,却是干净,整洁,安静,阳台精心种植了花朵,整个社区充满了神圣的诗意。真没有办法想象在交界处和穆斯林朋友同用一堵墙的犹太兄弟,是怎么去和睦相处的?不远就到了西墙。进西墙必先安检,这里都是高级戒备的警察。西墙望去,已有部分信徒在祈祷。西墙之上,就是我们没有能够进入的圆顶清真寺。走入男女分开的西墙,气氛很肃穆。宗教的气氛总是能在虔诚的人神情上渲染出来。这样的感觉很震撼,在梵蒂冈,有宏伟的罗马式的圆顶穹窿和希腊式的石柱式圣彼得大教堂烘托庄严的气氛,有金碧辉煌的壁画让人头晕目眩近而感觉上帝的伟大。在这里,只有巨大的石块,已经被无数人触摸,哭泣的石块,以及石块中夹杂的白色纸条。在这个没有屋顶的天然会堂,没有一件圣物。只有希律时代留下的一堵城墙,却是全世界犹太人心中的圣地。参观出来,我按照当地人的习惯,后退出来。和平的鸽子随处可见的巡逻我们出来以后,已经近6点,本来打算晃悠着找食吃。走到一个古遗址,一圈来圣地寻故得人围着圈唱歌,好奇的下去听了一下。发现都是一帮子美国犹太人。带队的是一个三口之家,小孩才不过2岁,他们唱完就进入老外最喜欢的“站着聊”模式,我和旁边的带队的,小孩的母亲攀谈起来。  她有一双美丽的棕色大眼睛,这双眼睛在小巧精致的脸上显得特别大。她一边喂宝宝吃饭,一边告诉我们,他们来自美国,在这里专门做这种宗教团体的地接工作。宝宝是在这里出生的。  想到中国富豪挤破脑袋花大价钱就为了移民美国,他们却回到这里干燥炎热的犹地亚山谷,将来的宝宝还要应征入伍,来这个我们觉得不安全的地方。我深深地问了一句,为什么你们要从美国移民过来。她微笑看着我,耸耸肩说,因为这里是我们家呀~我们本来打算回去吃饭,突然发现周围正统犹太人反而多了起来,男人们都穿着黑色的礼服,礼帽,怀里揣着犹太书籍,女人们都穿着套裙(这也是我觉得犹太人看起来文质彬彬的原因,大部分的犹太人都戴着眼镜,揣着书籍,穿着正统的黑色衣服或者衬衣,看着非常文质彬彬,绅士感十足。走路目不斜视,宛如学者。 而阿拉伯人大多穿着仿大牌的松垮的T恤,肥大的裤子,东张西望,T恤因为时间太久已经掉了色) 。他们都形色匆匆,往一个方向集体在走,好像人民广场赶地铁的客流。我们也非常好奇,决定跟着大部队前往。  踏着石板路,跟随着人群,我们犹如小溪汇入大海,人从四面八方走来,达到了入海口,豁然开朗起来,原来入海口是西墙。  此刻的西墙,已经和2个小时前的西墙是两个世界,原来空荡的广场此时已经人山人海,成为沸腾的庆祝的海洋。夕阳西下,洒在西墙后面的金顶寺上,泛着令人目炫的神圣光芒。再远处,圣殿山等待末日复活的犹太墓,密密麻麻上了一层金色,美的就是一副画。
  此刻,站在西墙,看着有人哭泣,有人大声念颂着经文,有人好似在开经文研讨会,还有带着枪的以色列女兵在围着圈跳舞,一首接着一首的在唱希伯来歌曲。同时,不断地有人涌入,他们衣着正式,拖儿带女,就好像去参加一个盛会。  身为游客,作为这里的异乡人,被这种信仰的大潮淹没了。这种淹没的感觉很奇妙,好似文革大潮中手举红宝书的人流,每个人脸上充满了虔诚,敬畏。此刻的西墙,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希望。  离开西墙,已经入夜。此刻的耶路撒冷已经若空城。耶路撒冷,让我们半天经历了穆斯林的人群和犹太教的人群,只有在耶路撒冷。第四天  死海!死海!  安息日的早晨,我们前往死海。  死海原来是备选项,本来打算去伯利恒。后来因为租车原因,加上我们不是基督徒,觉得无非再去看一教堂而已,所以改为了死海。  小学地理出现过死海,应该是所有中国人对这个地方的印象形成第一课。不过,只有我来之前做攻略时,才突然发掘,呦,这个生僻的几乎遗忘的地方居然在以色列。  出了耶路撒冷走上60号公路,一直开一直开,在一个大右转,再一直开,可以看到成片的椰枣树林,前方是荒凉的山,这时候,碧绿色的死海呈现出来。  在你左手边,是碧绿白色的死海,广阔,貌似充满生的希望,右边就是曾经出土古羊卷书写圣经的类似红色山脉,没有一丝生机。    戈壁滩,荒凉,本来带来生的希望的湖水确是不能饮用的。很难现象最早发现死海的古人,在干渴之极却发现水口感独特,在到达喉腔之前只能呸一口吐出的时候,那样的心情应该用什么样骂娘的话才能形容。  看到一个停车的空地,我们忍不住下来,可惜看看很近,其实这个悬崖还离得老远,目测最起码还得步行15分钟,这个时候虽然只有上午10来点,可沙漠戈壁,天空无云,早就已经处于暴晒的级别。这时候和我们一起停车的是一帮子乌克兰人,一群男孩加一个女孩子(只有妹子会说英文)。他们已经准备脱衣服下去死海漂了,我同他们说,再往前面开,前面有比较近的地方,还有酒店。妹子只问了我一句,免费吗? 我说不知道,他们就一窝蜂的下去了。后来想想,这样的天气,再加上死海的高浓度咸水,很难想象他们上来的时候的心情呀。。。。  我们又一直往前开了40分钟,终于来到一片有酒店的地方。死海位于约旦大峡谷,对面就是约旦,这边就是以色列。因为死海的独特海水的疗效,这附近都有很多的疗养酒店。本着穷游的原则,我们就这样大摇大摆的进了一家酒店。没想到周末的人还真多。我们享用了洗澡设备,然后就步行进入开始漂了。第一次漂还略有胆怯,分分钟感觉要翻船。盐都很高的水,清澈见底。旁边的栏杆已经结了一层厚厚的盐。因为盐度很高, 身上哪怕一点点细微的伤口都刺疼无比。攻略之前提过千万不能海水入眼,连旁边的米国老太太也贴心的跟我说千万不能入眼,千万不能入眼。。。。泡酒店的好处就是随时都有冲淋设备。泡了五分钟,就忍不住上来淡水冲淋。看到旁边的大鲜肉都用泥涂抹了全身,问了一下酒店就有的卖。冲过去一看才12块一包,一豪买了2包。没想这个泥比水盐度还高,抹上去分分钟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辣疼辣疼的。 就这么漂一会冲一会,临近中午,终于可以四脚四手漂起来。太阳实在太大,觉得盐过的皮肤更加不能抵挡这个日头,我们决定结束漂回去吃饭。在酒店附近,吃了以色列当地最合算的一顿午餐,我们折转去马萨达,旁边路过一个个小店,10块钱2袋。。。又浪费钱了。。。马萨达,犹太人的圣地,曾经是希律时期的希律王宫。位于死海之滨,一个悬崖之上。当时罗马人占领耶路撒冷,带着家眷逃离此的犹太人成功对抗了罗马人。直到罗马人切断水源。在攻城的最后一刻,犹太人Eleazar对全体犹太人发表演讲,强调绝不能屈从罗马人的奴役,而宁可作为自由的人民死去。他最终说服了大家选择自杀。留给罗马人的,只有尸体和焚烧的废墟。从此,马萨达变成一种精神,一种宁死不屈,为了自由而牺牲生命的精神。步行上马萨达,有一条蜿蜒的蛇形路。由于气温实在太高,这条蛇型路封闭。只有缆车一种方式上山。乘上缆车缓缓爬上近2000年前留下的废墟,深深感觉这个要塞的易受难攻之处,高450米的悬崖切断了唯一上山的路。临近中午,温度快速升高。没有一丝植被的马萨达,更加凸显了它的悲壮的荒凉。随着缆车慢慢升高,蔚蓝色的死海尽收眼底。一边是悬崖,一边是如美人眼眸的碧绿色,这种强烈的对比好似美女与野兽,粗狂怀抱着温柔,蜿蜒的死海海岸线绵延着褐色的山谷,一条柏油路无限的伸向远方。中午来马萨达的确是不明智,山顶是块很大的平台,上面留下千年前的建筑。这些建筑如今只剩下了断壁残垣,唯一的一棵树就是现代的饮水机旁,就靠着游人偶然洒落出来的水,和水管接缝些许落下的水滴,这颗树居然可以生存下来,可见生命力的强大。除了这颗树,到处都是360度无死角的热浪,一下子游览的热情已经下去了大半。如同很多的中东中亚附近的遗迹,这边都留下的马赛克,有马赛克的地方就是原来豪华的大厅或者奢靡的浴室。远古墙壁上的红色的墙纸还剩下一半,感觉客厅里的主人也不过刚刚才离去。浴室旁边有巨大的蓄水池,在如今的干旱和炎热很难想象这里当时的奢华。浴室旁边甚至留好了烛台,有多少美丽的爱情曾在这里升华。站在眺望台上,环视这片废弃的城堡。是谁发现了这里,易守难攻,又是谁,建造了这里,屹立千年而不倒。又是谁,能宁为玉碎不求瓦全,将凶器刺向曾经的爱人,看着爱人死去的绝望眼神,手里握着颤动的滴血凶器。。。。。没有风的马萨达,仿佛蒸发了一切,那些摩擦接踵的繁华,那些尸体成堆的悲哀。。 由于实在太炎热,我们决定驾车回家。40号公路回来路过了巴以隔离墙。简直就是长城的翻版。想想犹太人们占了人家的土地,末了还给人家门口修道墙,也是赤裸裸的强权。所以说,巴以和平就是谬论,永远不可能实现。回到YMCA酒店稍事休息,晚上我们要千万大卫塔看灯光秀。灯光秀是大卫塔的特色,之前在其他攻略看过,可以看到整个犹太人颠沛流离的历史。一进门就看到了三片叶子的图形。后来看过书才知道,当时的人类只有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概念,所以自然就觉得以色列这块地方就是世界的中心。连接了三片大陆。在耶路撒冷的山谷,晚上的风反而大了很多,瞬间就感觉衣服穿少了。坐在会场,灯暗下来,讲话的人自然会被嘘,拍照片的人也会被人鄙视。我们就安安静静看了一场露天电影。印象深刻的是,他们巧妙地运用了每一块石头做了道具,呈现出来了层次感和立体感。不需要演员,整场演出也非常壮观。这个比什么什么印象,感觉好环保了许多。第五天
离开耶路撒冷 前往提比利亚今天是在耶路撒冷的最后一天,下午离开前往提比利亚。耶路撒冷真是看不够的地方,就算我们放了3天的旅行时间,但是这个地方还是有无限的魔力,和令人向往的历史细节。
走之前,我们决定再去一次古城。到了亚美尼亚区,看到一位神教士。黑色长袍加身从我们旁边门出来,穿到对面一个教堂。突发奇想,干嘛不去看看他从哪里出来,于是循迹而入。走到一个迂回的住宅里,我们碰到一个悠闲浇花的另外一位神士,还以为他会赶我们出门,没想到,他用手指了指,去那个平台去。那里可以看到什么什么(当时并米有听懂)。顺着他指的方向,我们来到一个建筑的天台,突然惊呼起来,原来这里就是圣墓大教堂。这时,正好是上午十点,旁边的教堂钟声响起,立刻感觉这一切,如神般的安排。站住天台顶,不知道是属于圣墓大教堂哪个位置的通风空,一阵阵传来迂腐的气息。那种气息,仿佛千年的遗留,被新的历史一层层覆盖,于是有了这个迂腐的气息。耶路撒冷是神奇的城市,步行五分钟就步入了阿拉伯区。阿拉伯区略显杂乱,阿拉伯小孩飞来跑去的在玩耍,走过的犹太小孩被犹太大兵护送,一下子气氛略显紧张。马上进入开斋节,本来想前往清真寺,结果走入所有的入口都对我们说不。就这样,我们绕着绕着,又走到了哭墙。决定去看看西墙隧道。西墙隧道有英文讲解,因为时间没有到,我们走来走去过了3次安检,走第二次的时候,安检的哥们已经开玩笑说,如果你们来第三次,就把你们抓起来。后来没想到我们真的来了第三次。到了时间,我们跟随一个非常非常像欲望都市里 的女导游,开始带领我们游览西墙下的地下王国。 在这里,终于看到原来希律王朝的圣城的规模。在2000年前的人类历史上,的确可以用惊艳来形容。在荒凉山谷里,这座伟大的城市引来了敌人的觊觎。最后在罗马人的征服之下,沦为了只剩下西墙的犹太会堂。在西墙隧道,清楚可以看到当初工程的规模。导游热情的让我们猜这个石料的重量,我们都在猜几十吨,结果令人咂舌,居然是整整630吨。后来罗马人征服了这里, 为了防止犹太人悼念,他们意图破坏西墙的石块。却遗憾的发现实在太大而无法摧毁。于是他们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凿石建立新墙,遮住这些巨大的希律王朝的石块。于是就有上图的图片。之前,前往圣殿,都要经过曾经的桥,桥附近都是商铺。如今桥已经淹没在城墙之下,市场也是60年代才发掘出来。曾经的罗马柱仍然巍峨矗立。由于圣殿遗址上已经变成了如今穆斯林的圣地,所以对于圣殿遗址的挖掘就颇有政治意味,火药味十足。谁能挖掘出更早的遗迹,谁就能更加证明这块圣地的归属权。地道原来也是暗渠啊,将山谷外的淡水引入耶路撒冷,满足整个城市的饮水功能。参观很紧凑,令人深刻的除了巨大的石条和仍然长满青苔的引水渠,更加印象深刻的是热情洋溢用生命介绍的导游。女导游来自美国,感觉应该也是义务导游。从头到尾她都像在说,看我的祖先多伟大,你们祖先还在采摘树上的果子,我们祖先已经在造大楼了。。。你看这个是我们祖先留下的,那个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我也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出了西墙隧道,已经是另外一边的耶路撒了,我们也深深地感觉迷路了,之前没有看到的苦路十二站居然一抬头就看到了。穿过一堆颇有生活气息的阿拉伯人生活区,我们看到了传说中的另外一座门。吃完饭,退完了饭,恋恋不舍,离开了圣城,耶路撒冷。只有126平方公里的耶路撒冷,却承载了3000年犹太人,罗马人,阿拉伯人等等的各个民族的历史。传承了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东正教诸多教派的信仰和教义。以至于到今日,仍然是冲突不断的地域。三天,对于一个不信仰任何教义却对信仰深深敬畏的人,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很多的地方没有能踏足。但,觉得幸运的是,在这短短三天,不仅体会了不同宗教的节日气氛,也感受不同民族带来的人文特征 ,更让人觉得神奇的是,他们现在能和平的去分享这座城市,没有屠杀,没有战争,在3000年的历史里,能维护这样的和平,是多么不容易。今天前往的目的地是提比利亚。沿途路过了高速服务区,看着兵弟弟兵妹妹背着枪吃三明治,默默的感觉好像已经回复这种画风了。。。。。快到提比利亚,加利利湖就映入眼帘。和死海不一样,湖边充满了绿色,到处一副度假之地的感觉。
由于湖边比较凉快,这里也是以色列人的度假之地,酒店的数量超过了当地居民的数量。我们住的提比利亚俱乐部酒店在山崖边,俯瞰加利利湖。
加利利湖也是著名的神迹之地。耶稣在这里水上行走,渔夫彼得瞬间路转粉,做了耶稣的小跟班。这种崇拜以至于他被罗马皇帝赐死的时候,觉得正钉在十字架不够资格,于是在罗马殉道而死,死前彼得自己要求倒钉十字架。从此成为了圣彼得。耶稣让他抓鱼,并在很多很多鱼种钦点一条命名为彼得鱼。据说这里的一道名菜。想想以色列的中东菜系,我们还是默默放下了钱包,这样,记忆反而更美好一些。在提比利亚,还能看到十字军当年的遗迹,这些黑色花岗岩就触目矗立在湖边。由于时间有限,我们也只是开车经过。提比利亚也有自己的购物中心和超市,买了些东西,我们来到湖边。 从市区开回酒店,我们误入了居民区。和耶路撒冷的传统犹太民族不同,这里的人穿著更自由一些。到了酒店,由于附近没有吃饭的地方,我们决定在阳台上把带来的泡面干掉。多谢这边多子女的社会风气,住的酒店居然还是个套间。外面也有床,还有做饭设备。而酒店的阳台望出去,就是著名的戈兰高地。曾经以色列为了争夺水源之地的戈兰高地,如今恢复宁静。可是这里离水深火热的叙利亚大马士革只有区区五六十公里,也就横穿上海南北的距离。第一次觉得战争离我们那么近,想想如今充斥着战争,屠杀,宗教偏激,人间地狱。而我就坐在这里,听不到炮声,听不到哭泣,却能感觉穿越薄雾的忧伤。太阳渐渐沉下去,原来碧绿的湖水因为光线的原因,渐渐变成了一种大地的颜色。和远处的戈兰高地混在一起越法模糊起来。风吹过湖面,搅动了一副平静的画布,面对着这个巨大的湖面,整个人也放松下来。恰巧这日晚上是世界杯德国队比赛,结果所有电视选择了集体失声。所以索性关了电视。房间里又没有WIFI,只有靠近大堂地方才有,就这样,我们度过了一个宁静的夜晚,顶着星星在微光下面看着书。看着手里kindel的耶路撒冷三千年,感觉历史触手可及。第六天
前往Nazareth拿撒勒离开耶路撒冷,我们开始就一天换一个地方的旅行,今天的地方是拿撒勒。拿撒勒是耶稣的老家,所以也叫拿撒勒的耶稣。谁能想这里出来出来的男子能在2000年覆盖全世界20亿人,影响多个政体的信仰。在从提比利亚前往拿撒勒的路上,我们抽空溜到附近的一个卡布兹kibbutz。卡布兹是当年东欧犹太移民建立的集体农场,集体生活,产出归集体所有,共同分配,这就是传说的共产主义。结果车一转,居然碰到了演习,第一次正面接触了以色列的兵哥哥们。 和我合影的这个阳光哥哥,居然来自耶路撒冷。他热情凑上来,和我们交流,与我们说他曾经在北京工作过,在北京教希伯来文。这个时候,有人跟他说开始了,他用希伯来文貌似说,没有看到我这里有客人嘛。。。他还认真跟我们解释他们在干嘛,原来他们属于民兵演习。他说他在耶路撒冷做电脑工程师。观摩了2分钟,我们转战卡布兹。卡布兹就是个模式,在这里我们看到是一个个的农场。首先看到的是一个奶牛厂,这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真真实实的奶牛。 回来看了一个黄渤演的奔牛,真实感觉到了奶牛之大,所以才有了电影里奔牛所有人看到这头巨牛的情节。奶牛每天需要挤三次, 所有奶牛都是全自动化的挤奶。看到这些牛很听话的很乖的进入到挤奶室,工作小哥把挤奶器套在上面,5分钟后到了立升数,挤奶器自动结束,小哥上消毒抨击,奶牛们就嚒嚒的去啃草去了。小哥看我们眼馋,于是让我们来尝试一下,让我们把挤奶器套上去,不知道是奶牛见了我们陌生,还是这个大家伙的确有点压力感,我的手还没有伸过去,奶牛就开始踢起后腿来。吓得我直接就放弃,小哥看我笑笑帮我重新套了上去。现在想想,小哥真的很纯,一脸毫无商业气息的感觉。走出来,看到一个牌子,哪里是最早的卡布兹落脚点。看完卡布兹,已经接近中午,开车一个小时,到了拿撒勒。进入拿撒勒就进入了山区(后来才知道这里海拔1100米), 也瞬间不是以色列的感觉。到处都是阿拉伯人的商店。原来拿撒勒就是穆斯林的自制地是以色列最大的阿拉伯人聚集的城市。这里只有信仰基督教的阿拉伯人和信仰穆斯林的阿拉伯人,没有犹太人,没有犹太人。与它的Natzerat Illit (???? ?????, 德语叫 ''上拿撒勒'') 共计有大约12万人口(2005);其中Nazerat Illit居民55000人,拿撒勒65000人。拿撒勒 Illit主要居住犹太人,拿撒勒则居住穆斯林与基督徒。开到酒店,已经快2点,结果还是铁将军把门,电话联系,终于我们酒店的老伯伯来开门了。这是一个三层楼的私宅。从建造100年到今,阿拉伯主人一直作为大家庭生活一直到后来出国,这里就作为民宿委托别人管理。现在管理的老伯伯是信仰基督教的阿拉伯老头, 他冒着大汗匆匆而来,进门第一件事情就是帮我们烧咖啡。 这也是人生第一次品尝阿拉伯咖啡。只能用浓烈两个字来形容。加入肉桂和豆蔻的咖啡又苦又香料味十足。本来想喝口水的我们,只能被迫喝下了这个浓烈的没有办法形容的阿拉伯咖啡。真是喝药一般,一口闷,阿拉伯老头一看乐了,要不要再来一杯啊。。。三层楼的小房子虽然老,却一样不少,一楼是大门厅和厨房,二楼有几个房间还自带花园和喷泉, 三楼进入一个大大的客厅,休息厅,和晒台。温馨的就像一个家,主人刚走,咖啡还是温热。走到阳台,就只能用惊艳来形容,因为这里可以看到整个拿撒勒的风景。拿撒勒是与其他以色列城市不同的城市。这里更像中东的一个小镇。古老却又蓬勃。耶稣的老家,基督的历史重要节点的城市,对于基督徒来说,这里仅次于伯利恒的概念。耶稣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年,十字军东征来过这里,阿拉伯人来过这里。这里房子古老而且拥挤,富有生活气息。喧闹的街道不时传来摩托和汽车拥挤的声音,划破天际,让这个城市显得世俗起来。小小民宿房间里还挂着有100年前拍的拿撒勒全景,老照片上已经可以找到这桩房子,足见这个房子的历史。造在半山腰,也可见主人的丰沃的财力。酒店还是老的装饰,布满灰的油画,老家具,咯吱旋转的电扇,没有电视。仿佛就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错觉。阿拉伯风格的地砖,华丽丽的彩色玻璃,透过来静静的光线,懒懒的撒在古老的木床上。休息好了,我们开始游玩。穿过了阿拉伯居民区,我们来到了天使报喜堂。第一次看到写着阿拉伯文写的教堂铭文和阿拉伯文写的圣经。太阳已经下山,报喜堂也不可以进入。报喜堂是天使告诉圣母玛利亚 你虽然是处女之身,但是你已经怀孕的圣经经典桥段。我们转悠了一下,决定去觅食。
拿撒勒充满了浓厚的阿拉伯社区特色,到处都是无所事事的年轻阿拉伯男孩的面孔,大大双眸透露着无聊而又冲动的荷尔蒙。马路上垃圾随地, 主要的街区也陈旧。到处充满了飘着各种香料味道的小店。各式各样的阿拉伯软糖,各种腌制橄榄。。。民宿老头推荐的餐厅有着浓烈的一千零一夜的风味,吃完饭,我们走回来的路上看到了巴勒斯坦的标语,这个也是我们在以色列游玩中唯一看到有这样“反动自由”标语的地方。 虽然全球性已经弱化了很多民族的特性,但实际每个民族,文化,传承还是有巨大的鸿沟。特别是当这种鸿沟被强权所压制的时候,被压抑的顺从只是暂时的,民族的自我意识会加更强烈的。回到酒店,路上已经没有人行人。整个民宿就我们一个住客,感觉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坐在露台上,远处传来了伊斯兰的颂经。原来过两天就是开斋节,现在的伊斯兰已经进入到了庆祝的开始。我们坐在小小的晒台上,俯瞰整个拿撒勒山谷。在没有犹太人的以色列,感受着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碰撞。第七天
离开拿撒勒,前往海法拿撒勒的早晨,是从富有中东特色的阿拉伯早餐开始的。一大早,阿拉伯老头已经烧好了飘着肉桂香的咖啡。热情阿拉伯老板对我又亲又抱的,明显感觉看到我老公的时候就挥了挥手。的确感觉传说中阿拉伯男人都要自己老婆保守,却对别的老婆下得了手,千真万确。阿拉伯的早餐除了饼基本上没有什么,热情的老伯还特地给了打包了一份。
因为昨晚没有看到报喜堂,今日特地前往。在众多的教堂中,报喜堂最大的特点就是,全世界各地特色的圣母报喜雕塑画。
这些世界各地的报喜图画,用了当地最有特色的绘画,瓷砖烧制,马赛克拼接等等艺术形式。而且圣母也不是千篇一律,都是具有当地特色的当地人。很奇怪,在圣母堂的地方,居然有这样的包容性让全世界各地的信徒来绘制心中的圣母,并没有强制规定圣母必须是西方人。在这个包容性的回廊里,才能真切体会这种信仰的普世性和传播性。就算在世界各地,不同的居住环境,不同的皮肤,不同的价值观,仍然有着同一种信仰,足以见基督教的力量。教堂本身的历史不是很久远,这是因为这是在同一地点建造的第五座教堂,建于1966年。教堂中央的穹顶高大华美而明亮,其外形酷似一朵头朝下盛开着的百合花,而百合又始终被视为圣母玛利亚的标志。 “百合花”共有16片花瓣,每片花瓣又分成两个表面。在这32个表面上镌刻着醒目的英文字母M,象征着圣母玛利亚。根据犹太数法,数字32代表22个希伯莱字母以及上帝在创造世界时发布的10条禁戒。 报喜堂出来,我们走到阿拉伯的小巷。来之前就看到一个老头在卖古董,心痒痒的我们又回来挑了很久。也是我们经过最有意思古董小店。看到一个贝都因的椰子壳做的琴,当我试着弹奏一下,我问老头,怎么不响。他默默的想了想说:因为它睡着了。我问他多少钱,他说了一个数字,我觉得贵,他来句,因为不睡觉的琴更贵。然后又看到一个小壶,上面写了15,1写的实在有点不清楚,我就问他,是不是5。他来了一句,因为你想看成5,所以你就看不到1。最后我们买了一条项链,和一个酒壶。之后,我看到了一个耶路撒冷的牌子,老头问我,喜欢吗?我想我可不买了。没想到他来了句喜欢我就送给你,接着他拿出了牌,使劲一吹,就是阿拉丁神灯一样,吹掉上面的所有灰,就这样,送给了我。虽然没有买什么,老头也想不卖东西的感觉,陪我们开玩笑了很久,每次拿我们开涮,他自己都乐得直不起腰来。最后,还送了我们一个,现在想想,也许人生就应该这样,何必当真。   买完东西,回到民宿,老头已走,我们决定开车去海法。  海法已经由山区回到了海边,是一个港口城市。到达海法之前还过了一个隧道,居然还要收费。到了海法,就感觉这个城市明显不一样,现代许多。海法是以色列北部港口城市,西濒,背倚。海法是以色列第三大城市,仅次于耶路撒冷和。和有管道输油至该港出海。1930年港口扩建,现已成为巴勒斯坦地区最大海港。有铁路和公路与内地相通。在这个年轻而又古老的城市,随着输油管道和铁路的建立,如今仍然是以色列的重要城市之一。  我们的酒店位于巴哈以花园下的德国殖民时期的建筑里,就是殖民大街。酒店名字是The Colony Hotel (克罗尼酒店)。还好决定租车之后,都改到了有免费停车场的酒店。这个酒店的停车场就在后面。      海法依山而建,巴哈伊花园的对称性建筑一览无余。我们到酒店已经下午12点多,这会觉得阿拉伯老伯给的饼好好,就着饼垫吧垫吧,酒店还不能入住,我们先出发转悠一下。  沿街而上,前往巴哈以花园。说起这个巴哈伊教派,居然来自一个伊朗先知,这个教很新,潘石屹和方大同属于这个教派。我们步行就可以到达。进入花园都有一个标准对话。能听懂英文吗? 这里是巴哈伊神庙,这里的花儿水儿都不能动。BALBA。。。听完重要提示之后,就可以梅妃免费进入花园了。  巴哈伊神庙的花园充分体现了完美的园艺技术,和非常强迫症的对称艺术。所有的建筑都对称中心依山而上,两边的树都修剪得非常完美。用一句来形容,真的跟假的是的。。。。  可惜美丽的花园我们只能看到一部分,因为我们不是教徒。门口的黑衣大哥说,你们走到山顶是不可能的,因为太远了。。。好吧,我们决定还是尝试的走走。刚走了一半,正想着问路,一个穿着时尚的有钱老头,朝我们挥挥手,说上车吧,我带你们上去。就这样,我们就坐着大爷的大奔驰,开到了半山腰。原来老头和漂亮的阿妈居然是去接外孙下幼儿园的。原来,全世界大家都一样。。。。  到了半山腰,又是黑衣人一段话,经过简单的安检,我们进了花园。可惜花园又只是一部分,除非我们是信徒,否则明天白天再来。。。。 这个花园更具有植物园的气质。参天大树下面种植了各式各样的仙人掌类植物,真不知道这个教派为什么那么喜欢具有植物园的气质。  在这个植物园的里面,就是巴哈伊的圣殿,这里可以俯瞰整个海法。我们决定还是下山开车,前往山顶。回到酒店,已经可以入住。整个酒店有这个浓烈的殖民地风格。也是原来的一所老宅子。不过经过现代化的翻修,已经明显感觉出来的现代的风格。  开车到了山顶,整个海法的风景尽收眼底。   海法的确是现代化的城市,高楼,码头,绵延开来。海法,比我们去的拿撒勒,提比利亚大了许多。在山顶有个开放的公园,松树参天,孩子们在松树下玩耍。我们也童趣起来,到处捡大松果,后来还把这些松果带回了家。  我们两就这样,坐在台阶上看着当地人跑步,散步,遛狗。放眼望去是整个海法的风景。感觉如同升入云霄望向人间。夕阳一点点落下,整个城市灯光一点点闪烁,爱的情侣默默坐在台阶上看着这个城市,我们也这样坐着。第一次觉得时间那么安静,风微微的吹着,喧嚣尘世与我们相隔。山顶居然有个中餐厅,可惜我们还是选择了一个酒吧店。结果就是既没有吃饱也没有吃爽,只能悻悻下山,还好山顶风景够美。第八天
离开海法,回到特拉维夫以色列旅游进入倒计时,今天是倒数第二天。因为昨天没有进入到花园,今天决定再去。开车上山,路边停好。照例是彪型大汉的巴拉巴拉,进入花园。进入神殿之前,一个伊朗摸样的小哥又重申了一次重要事项,告诉我们先知就葬在里面。拖鞋,进入,然后很失望。里面出来一些供奉的花,挂满伊斯兰的手工地毯,里面啥都没有。既没有教堂的高大雄伟,也没有清真寺的奢华。敢情巴哈伊教功夫真心就在花园里。参观不到2分钟,我们就出来。出来的画面的确令人震撼,且不说中轴线笔直下山的风景,更是海法的整个城市的风景。还有就是那些修剪草地的工人,那么热的天,汗流浃背,几乎是用生命在雕琢这个花园。他们用剪草机器一点点剪去多余树枝,用手将枯叶摘下,弯腰去捡拾起地上的落叶。后来才知道,他们既然都是志愿者,也就是信徒。不仅赞叹,也只有信徒,才能这样虔诚的,仔细的,冒着酷暑的工作。 参观完花园,我们离开海法。在以色列几座城市,海法更精致。他不像耶路撒冷,充满了宗教的疯狂。他也不似特拉维夫,更加活泼和自由。他就像精雕细琢的工艺品,充满了观赏性。沿着巴哈伊花园旁边的普通人家,你可以看到每家都精心修剪的花园,依山,望远。 从海法回特拉维夫,必然会经过我们的最后一站,凯撒利亚。出了海法,一路就是沿海的路,如果走高速,基本就相当于在海边走。导航导到了凯撒利亚,我们一开始走到了一个引水渠附近。后来才知道,这里是将淡水引入凯撒利亚的重要工程。凯撒利亚已经变成了一片现代化的别墅区。我们绕来绕去,终于绕到了古遗址的位置。卖票的窗口居然就给了我们一张纸做票。我看都没有看,进了验票口随手就扔了。没想到进入遗址内,进入下一个景点居然要票。原来那张纸头就是票,居然卖票的也不说一声。就因为这个,我又顶着大太阳,走回卖票处,去取了一张希伯来文写的纸条,证明我买了票,但是扔垃圾桶里了。。。。。虽然有这个小插曲,但是凯撒利亚还是相当奢华的,待我慢慢讲来。一进门之处就是关卡,和许多古城一样,进门旁边就是沿街商铺。这个在我到访过的所有古城遗址都基本一致,但是后面的风景只能用赞叹来形容。、  古城进入后进入城中心区域,看到一个无首无手的女神雕塑。下面显示,这里是进门的喷泉区域。好吧,古城在2000年前已经有了城中心喷泉区域。  凯撒利亚还在一片考古挖掘,随处可以见考古搭好的凉棚。看的我心里无比羡慕,挖掘历史,触摸过去,这种感觉很奇妙。灯塔在修缮。在灯塔边小店,有在卖毡毛艺术品。这个在我们围巾上曾经用过的工艺,居然被人家弄来变成了艺术品,好特别。  这些还没有进入到激动人心的地方,一直我们走到了港口处,虽然现在这里只剩下的残垣断壁,但是黑色的石块告诉你,这里曾经有个巨大而繁忙的港口。港口原图  在这个天然的良港,希律时代把这里建造成巨大的港口城市。从原遗址恢复的模型可以看出,当时这个在地中海碧蓝的海水中堆积出来的港口,在2000年前,也算一个超级工程。                  如今海面以上的建筑早已毁于战乱,大地震和岁月的侵蚀。剩下的就是巨大的基石。即便这样,也可以看得出当初工程的浩大。海浪还在不停地拍打着基石,呼啸着上来,碰到坚硬的基石,又默默的退下。就像猖狂的敌人,无妄的冲来,却默默屈服于帝国的伟大。看着与碎石一起沉入大海的罗马柱,无言的透露着这里的辉煌已经岁月的冷酷。    在这里我们遇到一群潜水的小孩。潜水的教练和我们聊了聊,他原来是在以色列航空的,还跟我们大谈成龙,聊北京。还聊了他的同事发现的金币。然后他匆匆告别,带着一棒子孩子下水去了。我就站着那里,静静看着这些年纪不过10多岁的孩子们,他们大大眼睛和长长地棕色睫毛,透露对未来的坚定。不知道为什么,觉得这些孩子们都特别的成熟和阳光。想象他们的先祖们,在这片蔚蓝海水创造了这个城市,如今,他们冒着海浪背着氧气瓶去寻找这座消失的城市。我们选择在海边,吃了一顿丰盛的中饭。看着海景,吃着海鲜。临走的时候,我往海里扔了一元人民币硬币。不知是否千年以后,也会有人在这里觉得好奇,为什么以色列的土地能出土人民币的货币。 沿着海边走,就可以到当年的居民区,这里有完善的浴室设备。当面的浴场就像刚刚修葺好的一样,菱形的浴室石板还透着光。管道仿佛刚刚输送完热水,感觉主人刚刚离去。
整个浴室区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觉得古代的人真会玩,享受生活。可见凯撒利亚当时的经济环境相当不错。温饱根本不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而马斯洛的需求已经上升到了,除了日常清洁,浴室已经是沟通生意和感情的地方。 华丽的马赛克地板,现在仍然斑驳的看得出当初的花型。虽然当初建筑上的巨大的罗马柱和走廊已经消失不在。这副马赛克真的很美,单靠不同的石子颜色,这个图就拼出来了3D的效果。继续往前走,就是巨大的赛马场。如今赛马场还留着巨大的看台。这里曾是马手拉着马车跑3圈来比试快慢的地方。马场很大很大,看台对着碧蓝色的地中海。站在这片曾经的跑马场,如今只剩下海浪的涛声,仿佛隔着海风能听到这里容纳千人的马场的欢呼声。再往前走,就是宫殿。如今虽然只能看到残垣断壁,但是依稀可以看到宫殿外曾经有的望海游泳池。这边现在最豪华的酒店还要奢侈。看着一望无际的海,很想看看晚上,曾经的这里是多么漂亮,月光照着海面上,游泳池边闪烁的火光倒影在海面上。交错的光影,迷醉的人生。 图下是曾经的望海宫殿和花园。如果超级赛马会和临海高级会馆已经震撼了你,想想两千年前的古老居民居然已经可以这样去享受生活了,如果你以为这些靠橄榄油和丰富的象牙,矿产贸易获得资本的人都是暴发户的话,那你就大错特错了。马上就可以告诉你,这里的人不仅有钱,有闲,还有文化。就是如今屹立不倒的大型剧院。如今仍然可以正常使用的剧院。  这里还横陈了几个石棺,罗马柱。这些遗迹经过分析,石块并不是从附近采来,而是从各地采来,甚至来自遥远的希腊。在这个富有古罗马建筑风格的遗迹,可以遥想当年的地中海文明的程度。  从希腊的巴台侬神庙,到罗马的万神庙,再到我今天矗立的小小的凯撒利亚。在这片环地中海文明地区,至今,仍然蒙受远古祖先留下的建筑,他们的文化,意识形态。在农耕时代,这样的文明却已经能达到艺术,建筑的高度。今人想想,仍然赞叹不已。他们有成熟的航海技术,才能运来巨型的石块。他们有高度的生产力,生产多余的粮食,才能有工匠去雕刻如今看来也栩栩如生的雕塑。他们有开放的思维,让建筑和雕塑(肯定还有绘画和音乐,可惜没有流传下来) 表现的完美,精细,符合黄金的比率。他们崇尚健康和自然,所以这些雕塑才身材健康,远超于中世纪。他们崇尚民主,才有了高度的文明。
  离开凯撒利亚,就标志我们在以色列的所有行程景点全部结束。 以色列,交织着现代和古代,交织着几个民族的信仰和痛点。他有着中东的生活方式,又融入地中海的文明,更有着现代犹太人萌发的新生。在每一座我们经过的城市,都有着不一样的风景,文化,宗教特色。耶路撒冷的冷,凯撒利亚的明亮,雅法的深色调,拿撒勒的复古,特拉维夫的炫丽,汇聚在一起,行成这一个富有魅力的国家。 回到特拉维夫,又见超级美丽的夕阳,洒在这片宁静的海边。在这个小店,买了几瓶以色列当地的红酒。由于宣传的少,国人并不知晓以色列的贡酒。其实在以色列,特别是戈兰高地,盛产不错的葡萄酒。在我们经过的凯撒利亚和特拉维夫,每个人看到我们都在说以色列人到中国来踢球的消息。后来回来百度才知道是以色列前锋伊兰·扎哈维加盟广州富力。第九天 离开  早上开着小车,到机场还好。告别我们的小车子,告别陪伴我们的GlGLZ E电台。陪伴我们在漫长的路途,送上了美妙的以色列和阿拉伯音乐。(以色列的路口大部分都没有红绿灯,通过各种大小的环岛来减慢速度。所以导航一直听到第二个路口右转,其实就是直行而已)       办理好了手续,回到机场。以色列的严峻反恐形势,让我们经历了很多次排查。先是办理托运前的心理战术的问询,然后是入关的人山人海。试了很多台机器,在某一个小哥的热情帮助下,我们才顺利用机器办理了出关。出关后进入安检。也是人山人海的树型结构。由于我们东西是在太多,人过来了箱子还没有过来。安检以为是没人要的箱子,立刻进入警备状态。真是如之前攻略写的,你如果在北京丢了个箱子,立马就没有了,如果在以色列,你会发现2个小时以后箱子还在那里,旁边已经围了一圈拆弹警察。 漫长的旅途终于结束。史诗般的以色列,是一生必去之地。。。终于写完了,我可以退下了。。  
期待楼主后面的文章~
回复 @展开引用收起引用
期待楼主后面的文章~
记得帮我指出错别字哦
好棒~沙发~躺好看游记~
回复 @展开引用收起引用
好棒~沙发~躺好看游记~
葛优瘫送你
写的不错,加油。。。
回复 @展开引用收起引用
写的不错,加油。。。
请问楼主自驾用的什么导航
回复 @展开引用收起引用
请问楼主自驾用的什么导航
google map ,居然还有中文语音导航
赞!期待楼主下文~
回复 @展开引用收起引用
赞!期待楼主下文~
哇,谢谢穷大秘书
回复 @展开引用收起引用
哇,谢谢穷大秘书
应该哒,加油!
回复 @展开引用收起引用
应该哒,加油!
啦啦啦终于写完啦,有机会帮我置顶哦。。谢谢喽
回复 @展开引用收起引用
应该哒,加油!
谢谢总秘垂爱。。。
问下楼主大概要提前多久去机场啊?我是中午十二点的飞机&
相关阅读1/3
史诗般的以色列
一生必去的耶路撒冷
穷游兴趣小组
/thread-.html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