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种乌托邦邦上班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在传销窝点现场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知乎5772被浏览1324641分享邀请回答3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7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更多9 个回答被折叠()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Facebook, 另一个工作乌托邦?——谈谈在Facebook工作 & 互动中国 @DamnDigital
/ 翻译、编辑: VP@ (转载请注明来源)
今天Facebook: 盈利20亿美元 , 市值达500亿美元, 同时, 还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六亿用户量, 所以, 称其为一家巨型国际企业不足为奇。
试想, 一家如此规模的企业, 要维持其正常运转, 背后必然需要大量的员工的共同服务。Facebook就拥有2000名工作人员, 每个工作日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这家占据着全球重要地位的企业兢兢业业地效劳。让人不禁好奇的是, 如此庞大的企业员工群体, 他们每天的工作究竟是怎样的吧! 说到这个问题, 不妨让我们先到另一家与Facebook有着相当规模和实力的大型数字型企业里, 去看看他们每天的工作情况!
没错, 要说的就是Google。Google的总部 “Googleplex”位于加州 Mountain View。那儿的工作环境早就在多年前就开始被人们无数次当作众说纷纭的焦点, 不断被人们津津乐道, 更是不少人为之向往的终极追求了! 办公室中间超酷的滑梯, 丰盛的员工免费自助餐, 还有伫立在办公室内的巨大暴龙骨化石……
慢! 先打住! 千万别被这些超酷的玩意儿失去了理智! 别忘了重要的一点, Google绝非典型, 在那里工作的每一个员工都是工作狂。工程师和开发人员也许会有几个小时的时间, 专门去研究和开发一些比较有意思的新玩意儿, 这几个小时的时间就是Google内部的“创新时间”, 为了使开发人员能接触更多有趣的工作, 以保持高效创新的能力。Gmail, Google News, Orkut (Google的一个社会化网络服务) 和 AdSense 这几个服务应用就是在这些时间里开发来的。也许你会很羡慕他们, 但是毕竟这些开发工程师都是拥有出高学历、工作非常努力、经验也很丰富的精英人才。所以, 别把“Googleplex”想象成游乐场一样好玩, 他们只是开垦了一块比较肥沃的土壤, 专门用来培育创新作物而已。
在这方面, Facebook也同样很好地做到了工作和休闲的两相平衡。但是, 不同于Google的是, 对于目前Facebook内部的工作方式上, 也许, 更值得我们学习的, 是他们做到了在几十亿美金的企业规模运作下, 还依然能保持出色的创新和前瞻的思维视界。
Mass exodus? 关于人才的大量流失
《Business Insider》(美国一专业科技类博客)在几个星期前曾: Facebook正面临着人才大量流失的挑战。有些人猜测可能是因为公司已经开始处于停滞阶段。但事实并非如此。离职的共同原因可能是为了不受限地转让所持有的公司股票, 以获得高额的当期收益。
在文章发表的几天后, TechCrunchFacebook著名的移动开发者Joe Hewitt 的离职, Hewitt在他的个人博客中写了一段临别赠言, 字字出自肺腑, 其中一段的内容是这样的:
“Facebook是我职业生涯中工作最久的一家公司, 也是迄今为止我所遇到的最好的雇主。”
我们对此感到好奇, 故马上与Hewitt取得了联系, 询问他为什么这样说。Hewitt给出了有趣的回答:
“你经常会听到Zuck和其他人讨论该怎样很好地保持公司在创业初期时的工作理念, 也就是不断滴鼓励人们去创新、去实践各种新的想法。尽管有些项目最终还是要得到上司的批准, 但是自己依然拥有自主权。”
Autonomy & innovation 自主性与创新
自主性, 应该可以说是使工作变得创新、有趣而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就像在Google, 员工们有20%带薪自由时间去钻研有趣新鲜的Idea。
Hewitt也指出他之前的那些雇主只会嘴上说说, 说是鼓励你去创新, 但到后来都是给员工很短的创新时间, 然后就是经常拆分你的团队, 或是发号施令把员工的动力稀释得一干二净。而Facebook却截然不同:
“Facebook给我一种自下而上的企业创新氛围。开发工程师和设计师们都怀有一种推动公司发展的责任感而工作, 而不是等着上级来告诉他们该做什么。没有人会知道公司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但不可否认的是, 在我待的那段时间里, 公司从开始时的250名员工成长为超过2000人的大企业, 我感觉公司一直保持着这样的工作氛围。”
Hewitt带着愉快的回忆离开了Facebook, 将独立运营一个与HTML5开发相关的项目。
尽管, 我们不会把Facebook描绘成一幅虚幻的工作乌托邦。但Hewitt所说的却毫无半点夸张, Facebook是一个真正切切鼓励创新和发展的地方。
Surplus of possibility 可能性带来的挑战
Mark Slee,
Facebook软件工程师, 在2006年1月加入Facebook, 他也同样表示了对于Facebook工作氛围的认同和喜爱, 他告诉我们, 喜欢这儿的最大一个原因, 是Facebook对于产品开发所持有的理念。
自从Facebook创造下传奇般得成就, 不断被人流传。几年来不断有产品开发者把Facebook当做原型不遗余力地模仿, 各种关于Facebook的传说蔓延在世界各处, 有人崇拜, 甚至将它神化。殊不知, 这种现象的蔓延滋生, 造成了目前我们的创新越来越受到限制和影响, 山寨现象, 拿来主义等各种尝试都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 甚至是夭折。
然而在Facebook, 我们却可以尽情地把自己的Idea很好地实践出来, 然后接受现实的鲜艳。当然, 有时候也会带来另一个麻烦的问题, 就是会面对过多的想法而无从选择。Slee表示自己就时不时地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尽管Facebook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 但是所有产品开发的决策都取决于真正的用户需求, 而非任何物质或技术。相比某些公司为了技术而开发技术, 然后再包装成符合人们需要的产品这样的行为来的更让我们认同。因为, 在这样的理念下使我们更多地考虑了瑞和改善人们的生活, 一切以用户的需要作为标准, 并且我们能够用自己的技术实现人们的需求和我们的理想。
‘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 行动迅捷, 突破常规
Pedram Keyani, 2007年8月转行接触社会化网络, 加入Facebook担任工程经理。他对Facebook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家由技术工程师为主推动力的企业, 在工作过程中, 感受到洋溢着对于创新产品开发的极度专注和高效迅速, 对于Keyani来说, 最让他感到意外和惊喜的, 是他逐渐发现Facebook的企业信条: “Move fast and break things 行动迅捷, 突破常规”竟在工作中如此真实地存在着。
“从开放式工作制定, 到产品内测和上线执行之间的迅速高效的调整优化从计划初定到迅速调整。Facebook始终秉持着行动迅捷的信条”
Kenayi认为, Facebook的工作理念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于行动果敢, 不畏犯错, 善于从错误和失败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在我担任经理的第一年里, 就学到了不少, 收获颇丰。我乐于与同事们分享自己的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并且得到了来自于导师和同事们大力的支持, 使我能够迅速提高。这一切, 都是来自于Facebook迅捷高效, 行动果敢的工作理念。其实在我看来, Facebook与其他公司最大的区别, 在于不断让人感受到需要为自己寻找更大的挑战。不断从自己的舒适区中跳脱出来, 加强自己的能力。”
在Keyani离开Google来到Facebook后的时间里, 他逐渐意识到之前在Google担任工程师的两年时间简直有些虚度了。在Facebook工作的经历使他拥有越来越多的自主权, 去主动接受更大的挑战。完成难度更大的项目, 并且从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在2011年的第一季度, Google全球总部的员工数达到了26000人, 比前一季度增加了2000人。对于Facebook来说, 尽管总共才只有2000名员工, 但依然是一家大型企业了。但虽然在人力上无法与Google相媲美, 但事实上, Google在2007年员工人数已经达到了现在的五倍之多。这意味着什么呢? Google内部的员工自主性已经大不如前了——因为它的规模实在是太庞大了。
在之前本人曾提到, 从企业文化上来看, Facebook却依然处于创业初期的阶段, 以上这些Facebook的拥护者们所说的一切, 都说明了这一点, 不论发展到怎样的饿规模, 我们依然期待希望看到Facebook仍然持有创业初期的那些信念。
2010年, Fase Co曾公开表示, 他认为Facebook是世界上最具有创新力的企业, 并且在这方面已经超越了Apple、Google和其他一些创新型公司。
就像Slee提到的那样, Facebook未来所面对的重要挑战, 应该是取决于它是否能够在不断扩大员工数量的同时, 依然保持着良好如初的自主创新的工作风格了。
Recent Comments读完一年和君商学院,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简书
读完一年和君商学院,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回首读和君商学院的一年,是一次潜心求知、慎独自省、磨砺身体和意志的修行。
一、求学商学
Space, the final frontier.These are the voyages of the starship Enterprise.Its continuing mission: to explore strange new worlds, to seek out new life and new civilizations, to boldly go where no one has gone before.from STAR TREK
五笔三面、十次大课及预复习沙龙、两次演讲作业、三大作文,选修的节气课和职业发展讲座,还有多篇经典的同志必读帖。储备了一些教科书级的基础理论知识,尝试了一些力所能及认知范围内的分析和运用。面对这样大量的陌生的却又颇具专业度的知识输入,如同浩瀚宇宙中的进取号,不断探索着未知。
当初申请和君商学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一直以来对商科的兴趣。大学本专业学的是工科,后来修了国贸二学位,越学越觉得有意思:原来经济学这么有趣这么强大,能解释不少与人有关但公式定理又帮不上忙的事情,竟然和物理一样,也是门超级大学问。
工作以后,一直打算在商科方面继续深造,报考MBA的工作年限还不够,而和君商学院恰好出现在了这个时间点上。虽没有文凭,但学费基本没什么负担;入学要求高且考核严谨,可以保证相当的教学质量,知识覆盖面广且自成体系;再加上“人生如莲”和“三度修炼”等理念,和君商学院展现出商学界独特的儒雅气质,有一种孩子般质朴纯粹的执着和坚定。本就是为了求学商学,和君再合适不过。
和君商学院有着和君咨询的背景,案例均出自真实的咨询项目。院长王明夫先生有着几十年咨询和商业经验积淀,其视野、境界、情怀都非同一般。大课多是先生亲授,深入浅出颇具水平,每每听来,如沐春风。一年的授课内容围绕“国势+产业+管理+资本”的知识结构,拓眼界提高度,让我这样的工科生有机会用更宏大的格局去理解本土商业原生态,壮阔,震撼,让人既心生敬仰又振奋不已。
二、明志以致远
从“努力去找到一个好单位或晋升一个好职位”到“努力去培养一个好自己”,与其满世界去追成功,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地培养自己。和君商学院的一切设计和努力,就是协助你觉察问题、思考问题,寻找答案,引导你端正成功理念和人生观,协助你开阔视野、认识社会、选择职业方向,为你提供知识结构设计、阅读书目单、课程体系、学习方法、学习指导、同学圈子和文化氛围,聘请一大批企业老总和资深专家为学生做社会导师,最终指向一个目标——协助你培养一个好自己,然后解决你的职业发展、实现你的人生成功。——《王明夫演讲录之培养一个好自己》
在我的职业发展道路上,有三段影响重大的经历。
其一是高三暑假在沃尔玛做临时工,教会我如何成为一个负责任、值得信赖的合格职场人;其次是在HRT(哈工大大学生方程式赛车队)的经历,让我知道课本知识与产业实际的巨大差距,也促使我毕业进入一家合资车企;第三,便是在和君商学院,审视职业认同,调整自我认知,想明白了自己究竟想要在职场中实现怎样的自我价值。
君子务本,首先要坚持做一个热爱工作的人,工作也需要正心诚意,秉持着严谨认真、勤恳务实的态度,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在专业岗位上力求精进,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在 一书中“创意精英”的描述特别触动我——“创意精英不仅在其专业领域具备深厚的技术知识,还精明过人、创意十足、具备商业头脑。”激情只能点燃梦想,习惯才能成就理想。我需要不断进行模块化的专业知识学习,强化职业能力,面对“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转型浪潮中的汽车行业,要学会知悉前沿科技潮流、解读市场变化,洞察消费者不断升级和多样化的需求。
没有创业上市、颠覆产业、指点中国商业江山的鸿鹄之志,我更羡慕在亚瑟王身边忠心辅佐的梅林,更敬仰号称“阿里巴巴女二号”的彭蕾,更愿意做史书中政治敢言、机敏思辨的贤臣谋士。而放在当代职场中,成为职业经理人便是我的选择,以良好的职业境界、道德修养、专业管理能力,合理利用资源,促进企业发展。
我希望能从业务能手做起,沉潜内修,构建自身“服务工程师+行业专家+管理型人才”的复合式精英素养,努力成为一名创意精英式的汽车职业经理人。
三、知行合一
如果有一天,你不再寻找爱情,只是去爱;你不再渴望成功,只是去做;你不再追求成长,只是去修;一切才真正开始。
入学和君商学院,实际上是一个‘自净其意、自我管理’的选择。
和君商学院是这个物欲横流时代中的一方净土,是钢筋水泥森林里的一处禅院,是每个人的理想抱负都会受到尊重和鼓舞的乌托邦。在这里还会遇见一批朝气蓬勃的有志青年,会被他们身上正直、善良、无私、诚恳所深深感染。和君同行,便是缘分,毕业相别不相离,聚是一团火,散作漫天星。
就我自己的感受来说,这一年最明显的变化,是激发了一个更积极、更有行动力的自己。起先是团队的促进,但长久仍然是自己的事儿。
深度阅读:读新闻、读研报、读好书,加入“西子学院”两周输出一篇作品……
坚持锻炼:KEEP或者瑜伽课,偶尔跑跑步,通过运动很能释放压力,成了工作之余不可或缺的调剂……
重拾对英语的热爱:强化训练沟通表达、参加百词斩阅读计划……
拒绝退怯,打破社交倦怠:主动参与多项活动的组织,学习和分享“有趣、有料、有态度”的干货,保持开放的心态多加倾听……
我想在和君商学院,最大的收获不是所学到的知识,而是懂得在人生旅途中不断求知和自我成长的幸福感,是修一种知行合一、慎独笃行、内圣外王的生活哲学和生活态度。
日写于九届和君商学院毕业典礼前
我想做一只
爱分享的Learning Animal过简单生活背后的不简单: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乌托邦!~!
我的图书馆
过简单生活背后的不简单: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乌托邦!~!
生活中的我们总是在倡导一种生活的理念,那就是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生活,是宁静的,是幸福的,是轻松的。或许,对于繁忙而复杂的人,尤其是那经纶世务者来说,对简单的生活更是渴望!然而,简单的生活过起来并不简单!
简单,对应的是复杂,就如轻,对应的是重。简单和复杂之间的关系,看似清晰明了,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正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面对生活和人生,有太多的事情,看似轻如鸿毛,往往却让你难以承受。而简单的生活,对于太多人来说只是一个向往,因为简单生活的背后是不简单!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乌托邦
人,其实是很奇怪的生物,当你想起什么的时候,恰恰是你需要什么的时候。就像医生告诉我们,当我们想喝水的时候,就是我们身体正在缺水的时候,而且缺到能让你意识到。同样,当一个人想要过简单生活的时候,可想而知,他一直过着一种让人感到疲惫、无力、难以应付、厌倦、纷繁复杂的生活。
我们口口声声说自己想要过简单的生活,那到底什么是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生活是“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吗?简单的生活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吗?简单的生活是相夫教子,恩爱白头吗?我的回答是,不知道。为什么说不知道?因为每个人想要的生活都是不一样的。简单的生活,不是让我们放弃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不是要我们放下好的生活条件,不是让我们去过一种修道人的生活。
简单的生活,不在于外界的形式,而在于内在的心态和对待生命的态度。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乌托邦,那里的人之所以幸福,除了丰富的物质需要外,重要的是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和方式是简单的!&
简单生活背后的不简单
这个时代是一个物质时代,你不可能为了追求内心的那份向往而放弃当下生活的必需。当然,肯定会有人放下,例如修真入禅者,看破红尘者,高人,但是我们不可以。生活本来就是平凡的,我们是凡人,凡人怎么可能会脱离这些物欲?
但是物质与心灵并不是矛盾的,不是分裂的,而是整合统一的。满足自身的心理需要,遵循生命成长的轨迹,这就是我们该要完成的。但是既定的生活模式和时代背景,让我们在社会上艰难的行走,步履维艰的生活让我们疲惫不堪,自然我们的生活也就不简单了。
情感、事业、财富、地位、欲望都是我们想要的,而简单的生活也是我们想要的。这些东西如果我们不能有条不紊的应对就会让自己失去自我,那么生活便是一团糟。君不见,有多少人在红尘情爱中,为情所困,为情所伤;有多少人为了苍头蝇利而勾心斗角,锱铢必较,最后不是被外界唾弃,就是弄得满心疲惫;有多少人追求那种灯红酒绿、美酒佳人、一夜风流的夜晚,久而久之变成个精神颓废、糜烂不堪、心志不全的人。蓦然回首,发现原来生活本身就是不简单的。
有人会笑着说,想要把生活过得富饶精致是件不易的事情,难道过个简单的生活有那么难吗?我想说,是的,不是一般的难。用一句老话概言之: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退隐江湖,实属不易。世界是多元的,社会是复杂的,人心是叵测的,关系是难解的,利益是难舍的,情感是纠结的,想要把生活过的简单是不易的。
从事物的本源来看,万事万物都是简单的也是复杂的,每一个事物的诞生这件事的本事就是复杂的,缘分亦是如此。在遇到TA之前,不知道发生了多少事情,难道不是吗?生活本是简单的也是复杂的,而想要把生活过得不简单,这件事是不简单的,关键是我们要如何过简单生活背后的不简单这三个字!
左手物质,右手心灵的生活才是简单的生活
英国首相丘吉尔爱好丹青,在一次作画的时候被一记者发现,那人问丘吉尔,“先生,画画是你从政之外的业余爱好吗?”只见丘吉尔笑着回答:“不,画画是我的职业,而从政是我的业余爱好!”。
丘吉尔就是一个懂得过简单生活背后的不简单的人,因为他是一个能摆脱物欲控制的自由人。在他的世界里,物质和心灵上是持平的。所以,想要过简单的生活就要做到:
第一,找回真正的自我,维持人格的统一。世界上所有的你的都不是你的,只有你是你的。一个人要清楚的认识到,外界的一切看似我们都可以拥有,但这只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我们真正能拥有的只有自我。一个自我迷失的人,怎能将生活过得简单惬意?懂得生活的人必定是自我人格完整的人。
第二,化整为零,化繁为简,人生尽在得失之间。简单生活,不是粗陋和做作,而是一种大彻大悟后的平和。如果想过简单快乐的生活,就不能背负太多不必要的包袱,要学会删繁就简,去除浮躁与奢望,返璞归真,不依附权势,不贪求金钱,心静如水,无怨无争,简单做人,简单做事,按照内心的指引走自己想走的路。
第三,保持心灵与物质持平。物质财富等一切物欲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好的生活,但我们不可以沉迷其中,在满足内心物欲之后,需要去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丰盈自己的心灵。这样才不会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更好地去奋斗去积累财富,去开创人生。
最后,要经常性地回归自然。陶渊明诗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远离城市的喧嚣和纷繁,踏入野下无人的旷野,体会那种大自然带来的平和,就像水晶净化自身一样,净化掉身上的那股戾气。任春风拂面,观日出月落,返璞归真本身就是简单生活。
海子的诗界里便是一种简单宁静的生活: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简单的人生才有简单的生活,简单的生活才有快乐与幸福!
馆藏&1423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参加北辰青年YES GO行动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知乎119被浏览21320分享邀请回答551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0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更多1 个回答被折叠()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碎乌托邦在北京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