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兵:战区导弹防御系统防御范围重新划设有哪些考虑

房兵点评伊战:解读伊军战略防御的企图_新浪军事_新浪网
房兵点评伊战:解读伊军战略防御的企图
.cn 日 05:30 舰船知识网络版
  特约撰稿:房兵
  鉴于目前美伊双方军力对比极度悬殊、几近失衡,在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中,对美军高技术武器装备的打击威力有过充分领教的伊军统帅部,充分吸取了上一次“速败、惨败”的惨痛教训,在此次战前,确定了看似“消极保守”、实则“合理管用”的总体作战思路。
  ▲、作战企图、以拖求变
  结合前文中所介绍的伊军战前兵力部署的总体态势来分析,不难看出,伊军的整体作战指导思想和作战企图已经非常明确。
  伊军应对第二次海湾战争的作战指导思想是:力争持久、力避速决、重点防御、保存实力、以拖求变。
  根据上述作战指导思想,伊军所确定的基本防御作战企图是:
  首先实施反空袭作战,以防空军部队(包括空军)围绕重点设防目标,实施机动灵活的对空抗击;同时,地面部队分散部署、分散配置、伪装隐蔽、保存实力。
  待美军发起地面进攻后,其地面部队迅速收拢集结于各战略、战役要地,依托美军进攻轴线上的大中城市实施重点防御,在以巷战为主的城市防御作战中大量杀伤消耗美军的有生力量,迟滞美军的进攻速度,挫败美军速战速决的企图;尔后,逐步后退收拢兵力,最后集中力量退守巴格达,依托既设阵地与攻城美军作“殊死一搏”,以拖求变。
  伊军统帅部之所以最终确立了这样的作战指导思想和具体的作战企图,主要是基于以下几方面因素的考虑:
  ●一是伊拉克境内地形条件的制约。
  伊拉克境内的地形条件,决定了伊军只有选择城市作战才最为有利。
  伊拉克境内,只有东北部与西南部为山地高原,国土中部与东南部,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冲积而成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目前美军有重兵集结的科威特方向,主要是空旷的沙漠地带,客观上缺乏能够抑制美军优势的复杂地形条件,在这种地形条件下与美军作战,显然并非伊军所长。反之,如果依托主要公路沿线的大中城市与美军地面部队近战,美军的空中优势将难以有效发挥,美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的优势也会大打折扣,而伊军的地面作战能力则有可能得到较好的发挥。因此,对于武器装备较为落后的伊军来说,扬长避短的最好选择,就是实施城市作战。
  ●二是美伊双方总体军力的对比。
  美伊双方总体军力的优劣对比,决定了这一作战企图比较符合伊拉克目前的实际情况。
  伊拉克战争一旦打响,毫无疑问,美军将掌握着绝对的战场制空权。伊军地面部队在缺乏有效的对空掩护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城市居民地作为设防依托,在地形空旷的沙漠地带,无论是集结机动、还是筑垒设防,都无异于引颈受戮、坐以待毙,等于“再次奉送”给对手一个歼灭伊军主力的大好战机。在1991年的第一次海湾战争中,伊军在这方面是有过惨痛教训的。因此,对于缺少对空掩护的伊军而言,放弃沙漠作战,集中固守各大中城市,应该说是一个比较理智的选择。
  ●三是针对美军的致命要害。
  虽然从美伊双方总体军力对比来看,实施城市防御作战,伊军也未必就能克敌制胜;但是,通过在城市防御作战(即巷战)中大量杀伤消耗美军,当美军伤亡达到一定程度时,美国国内的反战力量就会得到更多的舆论支持,就会对布什政府的战争政策群起而攻之,直至对其执政地位构成严重挑战。在此基础上,如果伊军再能够将战事尽可能地拖长,在种种压力之下,布什政府的战争政策发生转变,转而寻求一种“体面的妥协”的可能性,也是完全存在的。战事久拖不决,显然对美十分不利,这也正是美军的致命要害所在。
  因此,在目前的美伊双方军力对比的情况下,这一作战企图尽管较为“消极保守”、甚至有些“无奈”,但其对于目前的伊军而言,反而可能是最为切合实际的。
  ▲、临战调整、破例放权
  就在伊拉克战争打响的前5天,一直未见有重大战备举措出台、似乎完全是“坐以待战”的伊拉克,日,突然公开发布了一项惊人的战备举措。
  根据这个由萨达姆总统亲自签发、编号为第61号的总统令,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决定:将伊拉克全境划分为4个军区――北部军区、南部军区、中幼发拉底河军区和中央军区。新任命的四大军区司令,拥有指挥与调动正规军、复兴社会党军事组织和民兵的绝对权力,同时,还有掌管所辖军区内所有人力和物力的权力。总统令还说,伊拉克的空军、防空军部队和地对地导弹部队,还将在萨达姆本人的直接控制下。
  萨达姆的这道总统令说明,伊拉克最高决策层已经完全意识到:战争不仅不能避免,而且即将来临,伊拉克除了做好全面战备外,别无选择。
  在和平时期的正常情况下,伊拉克全国划分为北部、中部、南部3个军区。只不过,平时各个军区的司令其实没有任何实权,因为其辖区内任何一支部队调动,都必须通过萨达姆总统本人。因此,此次重新划分的4个军区、特别是各军区司令被授予的极大权力说明,萨达姆本人已经做好了各种最坏的打算,其中甚至包括自己有可能被消灭。萨达姆将原来由其自己独掌的权力,破例下放、分别授予4个军区的司令,以便他们在战争爆发后,即使发生最坏情况,也能够独立指挥、各自为战,最大限度地杀伤来犯的美英军队。
  伊拉克的这一惊人的战备举措,完全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第二次海湾战争,是一种战争时期的非常举措。据介绍,这种“四分天下”的作法,是伊拉克新近采用的一种灵活的战时体制。这种战时体制,在1998年“沙漠之狐”行动开始之前的48小时,就曾经被首次启用。
  因此,军事分析家普遍认为,伊拉克再次转入战时体制,实际上也预示着战争即将再次来临。事实也正是如此,伊拉克新军事区划调整之后不到5天,美军就迫不急待地打响了伊拉克战争。
  ▲、四大军区、中央最强
  此次,在战争即将到来之际,为了更加有效地应对美军的军事打击,伊拉克重新划分了军事区划。除基本保留原有的南部、北部2个军区以外,主要是将原有的中部军区一分为二,即将幼发拉底河中部以东的巴格达地区,划分为新的中央军区,而将幼发拉底河中部以西的地区单独划出,组建为中幼发拉底河军区。
  这样重新划分之后,虽然基本上维持了原有的军事区划,但其在战时所起到的作用却非同一般。一方面,它有助于加强战时对首都巴格达――这一国家战略中枢的战略防御;另一方面,新建的中幼发拉底河军区,将强化对伊拉克西部战略方向和西南战略方向的警戒与掩护,以尽可能地弥补和加强原有“一字长蛇阵”的“软肋”之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一下伊拉克新军事区划的具体情况。
  ●中央军区:
  由库赛指挥的中央军区,其辖区范围除了首都巴格达外,还包括安巴尔省、卡迪西亚省、巴比伦省、瓦西特省和萨拉赫丁省等5个省区,其中,萨拉赫丁省的首府就是萨达姆的家乡提克里特。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新划分的中央军区的辖区范围,不仅包括首都巴格达地区,而且还包括萨达姆家乡提克里特地区,它是囊括了伊拉克的首都巴格达和“二号首都”提克里特(据分析其在战时很可能成为国家的预备指挥中心)的一块最为重要的核心军事区域。也正因为如此,萨达姆任命了他最为信赖的次子库赛统领中央军区。
  中央军区在各个军区中实力最为强大,因为几乎所有的共和国卫队主力(共7个师)均归其节制,其中包括:
  -共和国卫队“北方军”:
  司令部驻提克里特,所辖2个师原来分别部署在伊拉克北部的摩苏尔和基尔库克,最近已经先后南撤。其中,原驻防北方重镇摩苏尔的“阿德南”机步师,现已南撤至“北方军”司令部所在地提克里特;原驻防基尔库克的“阿比德”步兵师,也于近日南撤,向首都巴格达靠拢。
  -共和国卫队“南方军”:
  司令部驻巴格达,所辖5个师的战前部署情况是:“尼达”装甲师部署在白库巴-德比,“麦地那”装甲师部署在纳西里耶,“汉谟拉比”机步师部署在瓦赫达,“巴格达”机步师部署在迈格卢普-马翁顿,“那布胡特努瑟”步兵师部署在库特-候赛尼尔,
  除此之外,伊陆军第2军团也归库赛指挥。该军团现部署在巴格达东北的两伊边境中段地区,司令部驻白库巴,下辖3个师。
  ●北部军区:
  由易卜拉欣指挥的北部军区,其辖区范围包括:尼尼微省、塔米姆省、杜胡克省、埃尔比勒省和苏莱曼尼亚省等7个省区,其中有3个省区位于库尔德人自治区内,因而基本没有实际意义。
  北部军区部署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伊拉克陆军第1军团和第5军团(共下辖8个师),战时将主要负责保卫伊拉克的北方重镇摩苏尔和基尔库克附近的重要油田,抵御美军和库尔德族武装来自“北方战线”的地面进攻。
  ●南部军区:
  由马吉德指挥的南部军区,其辖区范围包括:巴士拉省、济加尔省和米桑省等3个省区,其中包括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以及鲁迈拉、祖拜尔等地的南部重要油田。
  南部军区部署的作战部队,主要是伊拉克陆军第3军团和第4军团(共下辖7个师),战时将主要负责保卫伊拉克的南方重镇巴士拉和鲁迈拉附近的重要油田,抵御美英等国军队来自“南方战线”的地面进攻。
  ●中幼发拉底河军区:
  由哈迪指挥的中幼发拉底河军区,其辖区范围包括:卡尔巴拉省、纳杰夫省和卡迪西亚省等3个省区。
  中幼发拉底河军区究竟部署有哪些作战部队,目前尚不清楚。据估计,可能包括部署在其辖区范围内的隶属于原中部军区的部分作战部队,以及伊拉克目前仅有的大部分地地导弹部队。
  中幼发拉底河军区的部队,在战时除了负责掩护首都巴格达的西部方向和西南方向之外,其更主要任务将是:一旦战争爆发,立即集中使用部署在该军区之内的伊军地地导弹部队,兵分两路隐蔽前出:一路南下、一路西进,分别对驻科美军和以色列本土实施导弹反击。这一特殊作战使命,从该军区司令哈迪的颇为神秘的来历,及其自第一次海湾战争后即长期掌管伊军地地导弹部队的任职经历中,都可以得到一定的印证。
  ▲、三大军区、拱卫中央
  伊军新军事区划所形成的这种“三大军区、拱卫中央”的总体态势表明:
  一旦战争打响,除中央军区以外的其他三大军区,都将作为抵御美军进攻的第一道战略防线,以阻止美军分别从北部战略方向、南部战略方向、以及可能的西部或西南战略方向长驱直入,避免让美军地面部队迅速进抵巴格达城下;尔后,以主力分别向巴格达以南地区和提克里特以北地区退守,逐步与中央军区所属部队靠拢,集中兵力、配合中央军区部队作战;滞留于敌后的部队,除继续坚守未被攻克的要点以外,主要以游击战的方式,对美英军队的后勤补给线实施攻击与破袭,尽可能地迟滞美英军队的地面进攻。
  而部署于中央军区的伊军精锐部队,在美英军队发起地面进攻作战之初,将以静制动、坐以待战;在美军经过一定的消耗、终于突破第一道战略防线之后,再以逸待劳,首先依托巴格达周围的多处防御要点――库特、迪瓦尼耶、希拉、卡尔巴拉、拉马迪、萨马拉、白库巴、甚至包括提克里特,与进攻美军进行逐城、逐地的争夺战;尔后逐步向巴格达的外围防御地带(距离市区约20~30公里处)退守,按照先外围、后市区的顺序,准备实施最后的“巴格达保卫战”,与攻城美军作最后的“殊死一搏”。
  当然,也存在这样的一种可能:在美军开辟“北方战线”的预定计划一再受阻,至今仍无明确说法的情况下,伊军面对来自北部战略方向的军事压力将大为减轻(与其战前预计相比),因此,伊军也完全有可能选择其“二号指挥中心”――提克里特,作为其继“巴格达保卫战”之后的最后一处“死守之地”。
  不难看出,如果美军在地面进攻作战中,仍然采取“南北对进、合击巴格达”的战法(我们暂且不论其“北方战线”最终将以什么手段、在什么时间开辟),那么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是“正中伊军的下怀”,其南北两线的进攻部队都将受到伊军的沿途抵抗。这一点,在开战第二天的战况中,尤其是在纳西里耶附近的激烈争夺战中,都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实战结果表明:南部战略方向,并非伊拉克战略防御体系的“软肋”所在;从南线发起进攻的美军,自纳西里耶附近开始,才刚刚开始遭到伊军的顽强抵抗,尽管这还远远不是伊军中最为精锐的共和国卫队的抵抗。
  反之,如果美军在地面进攻作战中能够“另辟蹊径”,利用手中仍然掌握的两只“空中飞拳”――第101空中突击师和第82空降师,将主攻的矛头直接指向伊军防御体系的真正“软肋”所在――伊拉克的西部战略方向,才能真正作到“击蛇于七寸”,也才能首击要害、一剑封喉,尽快夺取伊首都巴格达,从而尽可能地避免“沿途拔点”所带来的较大伤亡。
  至于美军开战以来两天的作战行动,尤其是其地面部队的进攻作战行动,及其背后可能隐藏的真正作战企图(第3机步师是美军真正的主攻方向吗?),我们将从下篇开始加以详解。
【】【】【】【
】【】【】
新 闻 查 询
 相关链接
(/ 06:50)(/ 06:46)(/ 06:44)(/ 06:43)(/ 06:40)(/ 06:36)(/ 06:35)(/ 06:26)(/ 06:25)(/ 06:24)
本网站由舰船知识主办版权归舰船知识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为何要重新调整划设战区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就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2月1日电(记者 王经国 孙彦新)国防部1日召开专题新闻发布会,就战区调整组建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表示,重新调整划设战区,组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是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标志性举措,是构建我军联合作战体系的历史性进展,对确保我军能打仗、打胜仗,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记者:为什么要重新调整划设战区?  杨宇军:这轮改革,我们调整划设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是从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出发,根据我国安全环境和军队担负的使命任务确定的,有利于健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构建联合作战体系,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记者:战区机关是怎样组建的?  杨宇军:以原7个军区机关相关职能、机构为基础,充实军种指挥和保障要素,组建5个战区机关,均为正大军区级,归中央军委建制领导。随着战区调整组建任务的完成,原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兰州军区、济南军区、南京军区、广州军区、成都军区番号撤销。  记者:战区的职能使命是什么?  杨宇军:战区作为本战略方向的唯一最高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按照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要求,履行联合作战指挥职能,担负应对本战略方向安全威胁、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使命。  记者:战区的建设目标是什么?  杨宇军:这个目标就是,坚决贯彻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坚决贯彻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坚决贯彻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总原则,建设绝对忠诚、善谋打仗、指挥高效、敢打必胜的联合作战指挥机构。  记者:战区是否设战区军种机关?  杨宇军:这轮改革与成立战区相适应,调整组建了战区军种机关。主要是以原军区机关部分职能、机构为基础,调整组建战区陆军机关;以海军相关舰队机关为基础,调整组建相关战区海军机关;以相关军区空军机关为基础,调整组建战区空军机关。目前,战区军种机关调整组建任务已经完成。  记者:战区不直接领导管理部队,会不会影响对部队的指挥?  杨宇军:战区作为本战略方向的唯一最高联合作战指挥机构,根据中央军委赋予的指挥权责,能够对所有担负战区作战任务的部队实施统一指挥和控制。我们将适应新的指挥体制运行要求,健全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保证战区指挥权责落到实处。  记者:组建战区后,是否要对作战指挥关系进行调整?  杨宇军:这轮改革按照联合作战、联合指挥的要求,对各级指挥职能进行了调整规范,主要是科学划分职能、理顺指挥关系、规范指挥流程,形成符合我军实际、顺畅高效的指挥体系,更好地适应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要求。  记者:调整划设战区后,中国的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会不会发生变化?  杨宇军:我国始终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坚持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这是由我国的政治制度、发展战略、对外政策和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不会改变。中国军队坚持共同安全、综合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的安全观,积极拓展军事安全合作空间,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更大贡献。  记者:原军区撤销后,如何处理各种后续工作和相关遗留问题?  杨宇军:根据这轮改革的实际,习主席和军委决策成立相关善后工作机构,这样安排,有利于做好老干部服务、干部分流、伤病残人员安置,有利于加强经费物资、装备器材、营房设施等管理,确保新旧体制平稳过渡,确保部队安全稳定。|||||||||||||||||
&>>&&&&&正文
官媒披露军改9大主要任务:重新调整划设战区
  新年第一天,中央军委关于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意见发布。这份五千字左右的军改方案,分量非比寻常。军改方案开宗明义: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时代要求,是强军兴军的必由之路,也是决定军队未来的关键一招。足见此次军改意义非同一般。
  放眼世界,新军事革命正加速发展。一如习近平总书记曾概括的:这场军事领域发展变化,以信息化为核心,以军事战略、军事技术、作战思想、作战力量、组织体制和军事管理创新为基本内容,以重塑军事体系为主要目标。这场新军事革命,不仅反映在军事科技突飞猛进上,也反映在军事理论不断创新上,还反映在军事制度深刻变革上。挑战是严峻的,机遇也是难得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因应大势。军改方案的出台,无疑是我党我军因应大势迅速作出的科学的战略抉择。
  从我军历史看,在党的领导下,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一路走来,改革创新步伐从来没有停止过。也正是因为改革创新,才使我军始终挺立时代潮头。正是因为不断推进自身改革,我军始终保持了蓬勃朝气和昂扬锐气。现在,我国进入由大向强发展的关键阶段,我军站在新的起点。能不能担负起使命任务,能不能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能不能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坚强力量保证,迫切需要我军作出坚定回答。无疑,深化改革是一个明智的抉择,也将是对我军改革智慧和勇气的再次见证。
  军改顺应的是大势,着眼的是大局,目的就是“构建能够打赢信息化战争、有效履行使命任务的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也正因此,从“着力解决制约国防和军队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到“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切实解决和克服军事斗争准备重难点问题和战斗力建设薄弱环节,构建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都是为了加速推进军事战略转型,加快完成新军事变革,确保我军在新形势下打得赢、不变色。
  从军改方案的目标设计和任务部署看,这是一份富有科学性、前瞻性、战略性的方案,一个总体目标、九则主要任务,可谓改革的力度与创新的精神兼备。比如,在领导管理体制上,“调整改革军委机关设置,由总部制调整为多部门制”,军委机关“减少领导层级,精简编制员额和直属单位”;在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上,“构建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专司主营、精干高效的战略战役指挥体系,重新调整划设战区”;在军队规模结构上,“裁减军队现役员额30万”;在政策制度上,“全面停止军队开展对外有偿服务”等等。以这样的改革力度和创新精神去落实军改方案,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推进改革,我军必有脱胎换骨的变化,必能交出一份党和人民满意的答卷。(国平)
责任编辑:吴章勇
48小时点击排行
共青团中央主办 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承办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部战区范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