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新能源普通员工工资员工想寄回家的衣服怎么出厂门

510公里路演成功
河南一民营企业打开新能源汽车时代之门
510公里路演成功
河南一民营企业打开新能源汽车时代之门
在仪式现场,一辆白色的金一陆风纯电动SUV汽车一亮相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大河网讯 4月21日,金一集团联合江铃汽车研发的新能源越野车陆风纯电动SUV汽车,510公里路演启动仪式在金一集团举行!来自金一集团各单位的代表、嘉宾以及省内外媒体记者、汽车爱好者近百人参加。
金一集团陈俊延董事长接受媒体采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大国和第一汽车消费大国。我们已看到,中国汽车人特别是新能源汽车人正在用各自的智慧和汗水,踏着时代的旋律,意气风发地大步向前。业内人士都知道,目前中国制造业最需要的是工匠精神,最珍贵的是创新意识,最不缺少的就是跟风从众,河南金一新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一集团”)正是具备了这珍贵的创新意识,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取得了自己骄傲的成绩。
金一集团从当初并不被业界看好,到如今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先锋,令业界刮目相看。金一集团始终秉承“与时俱进,强强联合”的宗旨,利用自身优势与业界掌握前沿技术的实力企业、科研院所合作联合研发新能源领域的创新技术,这些技术成果的取得与金一集团董事长陈俊延不事张扬,埋头实干的精神密切相关。金一集团在陈俊延董事长的带领下,孤注一掷,众志成城,集科研人员之智,聚全体员工之心,上下拧成一股绳,迸发出洪荒之力,始终盯准业界最前沿,在业界高精尖技术企业、知名科研院所的大力支持和合作攻坚下,使联合研发出的新能源汽车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领导品牌之一。
金一集团联合业内实力派车企研发的新能源汽车,没有跟在业内厂家屁股后面亦步亦趋,他们一出手就高出众家一头,优势尽显,遥遥领先。金一集团与北京科凌、沈阳华龙联合研发的第一款“华龙”牌新能源增程式大巴车,其核心优势在于搭载新能源的动力系统,这是“独家”的核心发明专利,成为领先国内乃至全世界的高新技术之一。与众多新能源汽车相比,电机、发电机都采用了特殊材料、特殊工艺。该款新能源增程式大巴车电动机和发电机的效率可以达到98.2%,通俗地说就是特别的省电、省油。
金一集团联合江铃汽车研发的新能源越野车,也可谓是业内的榜样和龙头之一。这款陆风纯电动SUV汽车,单次充电最高续航里程可以达到510公里,实现了目前人们对新能源汽车超长续航里程的急切期待和迫切需求。
金一集团与北京科凌、沈阳华龙联合研发的增程式充电技术,把传统能源通过增程器转换为电能,让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需停车就可以方便快捷的给车载电池充电,让车载电池永不缺电。这正是该项技术的杀手锏。金一集团今天取得的成就,得益于一个强劲睿智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以董事长陈俊延为首的一拨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车领导品牌的技术团队和管理团队。
打鸣的公鸡不下蛋。陈俊延董事长为人低调,在公司发展前期默默无闻,埋头耕耘,立志干出一番事业。但是成功的企业家有谁没有经历过苦难的折磨?农家出身的陈俊延并没有停留在“顾得上温饱”这一起跑线上,而是“极不安分”地总想弄出一点不同凡响的事儿来。他的难能可贵之处就在于骨子里始终充溢着不服输的精神,不做则以,一鸣惊人。
陈俊延先生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做人的格局。当他听说习近平总书记看中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契机,在沪考察时强调“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时,他立即调整企业发展方向,加大科研投入,深入研究市场,开发适应各种需求的新能源产品,使新能源产业成为一个强劲的增长点,由此实现自己心中的强国梦。说干就干,不走寻常路,当别人争先恐后在业内打破头挤破脸的时候,陈俊延先生瞄准了怀揣最新高科技急于报效祖国的海归们……他们抓住龙头,发掘本地垄断性的稀土资源优势,从核心的高续航电池做起,获得重大突破。动力解决了,车体就是小问题了。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瓶颈就是“新能源”,开发新能源的“捷径”在于新思维。从2014年开始,金一集团正式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集团旗下拥有河南金一新能源车辆有限公司、河南开封金诺车业有限公司、河南金一温斯顿新能源电池制造有限公司、香港金一车友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子公司。日前,金一集团与业界车企联合研发的高速SUV、电动大巴、电动中巴系列车型已横空出世,令业界惊愕不已!金一集团与业界实力派车企、知名科研院所联合研发的核心技术已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高精尖领先技术之一。
我们期待金一集团与时俱进,以新产业、新技术、新管理、新运营“四新理念”为牵引,始终盯准全球新能源电动汽车领跑者的目标,让金一新能源汽车彰显“中国制造”的惊世魅力!用“汽车梦”圆“民族梦”、“中国梦”,报效祖国,造福人类!(吴贵生)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晶科能源停产每日损失2300万元 神秘创业史被揭开
08:42:00 作者: 来源:
编者按:虽贵为当地第一纳税大户,但在美国上市的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的知名度并不高,其创始人及“创业史”亦有几分神秘色彩。九月中旬,在连续经历三个躁动之夜后,成为媒体关注焦点的“晶科”,被迫放下纳税大户的“傲慢与偏见”,承诺停产整改。 9月18日下午4时,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 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晶科”)门前的马路上,热闹非凡。几名头戴橙色安全帽的施工人员,忙着在厂区附近安装监控探头和大喇叭。数十名当地群众和外地民工站在路边,冷眼旁观、闲谈。马路对面,是一扇在几天前的风波中破损的伸缩门,新的伸缩门已安装完毕。 一张署名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的大红底《公告》,贴在公司传达室玻璃窗外:本公司决定于9月17日9时起,电池片生产线全部停止生产,实施整改。特此公告! 厂门口许多人进进出出,空气中依旧散发着刺鼻的气味。 来自山东的周师傅,坐在晶科能源门口的草坪上,跟人聊着前两天发生的事情。周师傅有一辆三轮摩托车,跟几个老乡一道在袁花镇搞运输。他掀起裤腿,指着左小腿上的一处伤疤,对时代周报记者说:“这是被地上弹起的催泪弹炸伤的,9月16日晚上9时左右。” 浙江晶科系美国上市公司晶科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晶科能源”,纽交所代码JKS)子公司。袁溪路58号,是浙江晶科的门牌号。因环境污染引发的一起群体性事件,从9月15日开始,使这里成为全球媒体关注的一个中心。袁花、晶科的名字,先后在路透社、彭博社等媒体上出现。 下午5时,袁溪路被封闭。路两头,站满严阵以待的警察。袁花镇一些交通要道的路口,也有大量警察执勤。 对于经历了连续3天躁动的袁花镇来说,这是一个相对平静的夜晚。 九月“围城” 袁花镇是金庸的故里。这里靠近钱塘江入海口,东距上海120公里,西离杭州70公里,从杭州到上海浦东的高速公路穿镇而过。 袁花镇所在的海宁市,向来以经济发达著称,号称“浙北第一强市”,在全国百强县(市)中稳居第20位左右。仅在国内A股上市的海宁公司即有6家,其中,尤以()最为知名。 9月,原本是海宁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每年此时,都有数以十万计的游客齐聚海宁,观赏钱塘江大潮。海宁盐官镇,是钱塘江大潮最佳观赏地,距袁花约20公里。 9月13日晚,第18届观潮节在盐官拉开帷幕。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冯明、嘉兴市副市长赵树梅、浙江省旅游局副局长许澎、海宁市委书记沈利农等领导参加开幕式。 观潮节将持续数天,9月15日,农历八月十八,正是观潮的最佳时间。 很少有人能想到,浙江晶科附近村子的村民,会选择在这一天的晚上,聚集在浙江晶科的门口,表达自己的诉求。 按照海宁市政府9月20日下午的通报:9月15日至17日,袁花镇红晓村部分村民因环境污染问题,连续三晚在浙江晶科能源公司门口聚集,引发事件。而据时代周报记者掌握的情况,聚集的群众远不止数百名,不少亲历者都称有数千人之多。事情的起因,是发生在20天前的一次污染事件。 据海宁市官方的通报:8月26日,袁花镇红晓村莫家港出现死鱼现象,部分村民认为此系浙江晶科能源公司排放污染物导致,要求政府相关部门调查。 9月7日,浙江晶科能源公司董事长李仙华(李仙华的确切身份为公司副总裁、晶科能源三位创始人之一,记者注)在袁花综治工作中心与村民组长见面,解答村民提出的有关问题,但村民对企业的答复不满。 9月15日晚7时30分,500余名群众聚集在浙江晶科能源公司门前,就环境污染问题讨要说法,部分人员冲入浙江晶科能源公司,将8辆汽车掀翻,造成部分办公用品及财物受损。经公安等部门处置,现场秩序得到控制,晚11时30分,围观群众被劝散。 16日晚8时30分,浙江晶科能源公司门口又聚集数百人围观,少数人员损坏警车4辆,其中,2辆警车被掀翻。截至晚上10时,聚集人员散去,事态得到控制。 次日晚,又有数百人聚集在浙江晶科门口。 截至9月19日20时30分,海宁市公安局共刑事拘留14人,行政拘留17人。这些人涉及的罪名为扰乱公共秩序、故意毁坏财物、涉嫌盗窃等。海宁警方还对其余100名“情节轻微人员”进行了法制教育。 其中,33岁的红晓村村民孙海飞,因9月8日在互联网上“发布不实虚假信息”,于9月15日当晚被治安拘留。孙海飞在帖子中曾提及,红晓村“31人患上癌症,6人患白血病”的字句。 此间,还发生记者采访被阻挠之事。9月16日下午,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两名记者到晶科能源采访,遭遇粗暴对待:价值几十万元的摄像机被夺走砸坏,磁带被取走。 连续三天的群体事件发生后,浙江晶科被要求对产生废水、废气的生产工艺实施停产整治,对受污染的河段进行疏浚,将受污染的河水抽入污水管网进行处理,并被罚款47万元。 神秘创业史 浙江晶科是袁花镇最大一家企业,也是海宁第一纳税大户,厂区有上百亩之大。紧挨着浙江晶科的,就是红晓村等村落,中间没有任何隔离区。浙江晶科距镇中心亦只有几百米之遥。 在不少当地人看来,此次污染事件,虽有偶然因素,但村民对浙江晶科排放废气早有意见,而村民在与浙江晶科交涉时,公司的态度比较傲慢,导致此次事件发生。 事实上,当地民众对浙江晶科的了解十分有限,几乎无人知道浙江晶科的老板是谁。 时代周报记者调查获悉,浙江晶科的前身为浙江太阳谷能源应用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8月。2007年5月,公司第一条线25MW的产能投入生产,目前新的生产线还在不断上马中。 2009年6月,晶科能源收购太阳谷能源,成立浙江晶科,注册资金为1亿美元,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来自浙江玉环的三位70后:李仙华(1974年生)、弟弟李仙德(1975年生)、妹夫陈康平(1973年生)。其中,李仙德任董事长,陈康平任总裁,李仙华任副总裁。 而浙江晶科的母公司晶科能源,成立的时间距今也不过5年。日,晶科能源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第十家、也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内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光伏企业。 浙江晶科何以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成为海宁第一纳税大户?晶科能源又何以在成立不到4年时间即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呢? 这得从李仙德兄弟三人颇有几分神秘的创业史说起。 李仙华、李仙德、陈康平三人的创业,离不开大哥李仙寿的引导。 李仙寿出生于1968年,是李仙华、李仙德的哥哥。1987年,李仙寿中专毕业,被分配到玉环县电影公司工作。2001年,已是玉环县电影公司经理的李仙寿,下海成立玉环县阳光能源有限公司,进入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开始自主创业。在太阳能光伏产业链中,电池板制造是相对投入较少、技术壁垒较低的一环。 2004年后,全球太阳能产业迎来黄金发展期,短短三四年时间,多晶硅价格即翻了十几倍。受此鼓舞,原本只打算在太阳能领域小打小闹的李仙寿,决定进入产业链上游,生产利润最丰厚的硅晶片。但偏处海岛的玉环土地紧张,当地政府未批准其扩建。 2005年3月,李仙寿带着150万美元从玉环北上,来到浙北的嘉善县姚庄镇,成立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姚庄镇与上海、江苏接壤,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与海宁同属浙江嘉兴。 昱辉阳光是硅晶片领域的后进者,李仙寿决定以硅废料代替多晶硅制造硅片。 “全球每年丢弃的硅废料和废硅片为吨,但当时还没有人注意到这一点。”李仙寿如是总结自己的成功之道。2005年,在多晶硅进口价格暴涨到80美元/公斤时,昱辉阳光的价格只有40美元/公斤。当年,昱辉阳光的毛利润率即达到40%。 但这还不足以使昱辉阳光后来居上。在硅片供货极为紧张的背景下,李仙寿选择了“空手套白狼”。 昱辉阳光成立后,李仙寿拿着生产计划和厂房设备配置的生产能力证明,到南京与纳斯达克上市公司中电光伏(NASDAQ:CSUN)寻求合作。原料紧缺的中电光伏,给了昱辉一个订单和4000万元预付款。这是昱辉阳光在开张后的第一笔资金,李仙寿用来购买设备与原料,完成生产后再给中电光伏交货。 此后,李仙寿又以类似方式,搞定另外几家大客户,并拿到了大笔的订单和预付款:无锡尚德的8000万元订单、江苏林洋的上亿订单,老客户台湾茂迪股份有限公司也预付了500万美元的现金。 昱辉阳光的产能在2006年迅速从零增长到648吨、3200万张硅片,年产能达到80兆瓦。 日,成立仅一年多的昱辉阳光在伦敦上市,成为继无锡尚德之后第二家海外上市的太阳能企业,募集资金5000万美元。 日,昱辉阳光又成功地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筹资规模达1.3亿美元。半年后,昱辉阳光通过增发再次融资1.85亿美元。原本名不见经传的李仙寿,被评为“风云浙商”。 通过几次融资,昱辉阳光不断扩张,在四川眉山、江苏无锡等地,都兴建了生产基地。目前,昱辉阳光单晶硅产能排名世界第一,多晶硅产能排名世界第三,综合产能排名世界第二,成为世界光伏产业的一匹黑马。 光伏巨无霸是这样炼成的 在李仙寿挺进光伏产业的同时,他的两个弟弟和妹夫也没有闲着。 据《浙商》杂志报道,李仙德从1996年起开始做消防工程、水电安装,后成为浙江快达建设安装工程台州分公司的负责人。 李仙华则进军汽车维修业。1999年,李仙华创办玉环县阳光汽车维修服务有限公司,这家与“阳光能源”同名的公司,后来成为玉环县规模最大的汽车维修公司。 陈康平1995年毕业于浙江财经学院,在玉环的上市公司()()工作过10多年,从成本会计一直做到CFO的位置。 四人在不同行业创业,彼此并无业务联系,资产也差别不大。但李仙寿北上嘉善成立昱辉阳光后,业绩爆发式增长,财富亦迅速膨胀。几个兄弟坐不住了。 2006年6月,李仙华、李仙德变卖各自资产,与妹夫陈康平一道,投资1000万元,在江西上饶注册成立德晟太阳能有限责任公司。 当年12月,三个人注册成立外资企业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此时,昱辉阳光已在伦敦上市,成立伊始的晶科能源也瞄准了资本市场。 “成立德晟时,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昱辉阳光做配套,因为哥哥生产硅片需要大量的原材料。”李仙华曾这样表示。 但进入太阳能产业后,他们很快发现,这个行业的前景,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三人不再甘心只为昱辉阳光做配套,而是将产品战略扩展到硅片、电池、组件等光伏产业的上下游。 与昱辉阳光类似,晶科能源也以大笔收入预售货款的形式,完成迅猛扩张。2007年,晶科能源硅片产能80兆瓦,实现销售收入7.8亿元,纳税3860万元。2008年,硅片产能扩大至220兆瓦,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纳税1.2亿元。 2008年,晶科能源开始寻求融资。5月份,新加坡一家私募基金看中晶科能源,投资3500万美元;8月,深创投等8家基金联合向晶科能源投资2000多万美元。 2009年6月,正值金融危机后的资产价格处于“洼地”时期,晶科能源仅仅经过不到一周的谈判,即收购了浙江海宁第一家进入光伏产业的企业―浙江太阳谷能源应用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谷”是2007年投产的嘉兴第一家太阳能电池片生产企业,2008年销售达4.3亿元,也是昱辉阳光的重要客户之一,当时已陷入困境。晶科能源以近3亿元将其收购后,在原有75兆瓦的产能基础上,又扩建了300兆瓦的产能。 日,晶科能源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与2008年先期上市的昱辉阳光相会。 晶科能源从零开始,短短4年时间,即成长为行业内的巨无霸企业。此间,晶科能源与各级地方政府的关系,亦越走越近。 日下午,晶科能源新投130亿扩建3000兆瓦光伏一体化项目在江西上饶开工,江西省省、市领导在当天的致辞中称,2011年,晶科能源主营业务收入在上饶范围内将突破100亿元,成为上饶第一大企业。晶科能源的产业项目全部建成后,到2014年销售收入将突破500亿元。 浙江环保多事之秋 令李仙德等人意想不到的是,晶科能源会以连续三天被围的新闻,成为真正的公众公司。在此次环保事件发生之前,晶科能源在浙江的知名度并不高。北京时间9月19日晚,纽交所开市,晶科能源股价开盘不久即暴跌20%以上。 有海宁当地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相对而言,浙江晶科的环保工作,做得还算可以。或许是连年大举扩张以及稳坐纳税第一大户养成的“傲慢与偏见”,激化了其与当地民众的矛盾,加之别的一些因素,最终引发此次事件。 而环保问题引起的群体事件,今年浙江即发生多起。 今年3月以来,浙江台州、湖州、绍兴三地先后发生严重血铅超标事件。 今年3月中旬,先是台州市路桥区峰江街道上陶村等3个村部分村民体检时发现血铅超标。此后,当地共有658名村民进行血铅检测,查出172人血铅含量异常,其中,包括53名儿童。经查实,该起铅污染事件由台州市速起蓄电池有限公司引起。 几乎与台州出现血铅超标同时,位于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的拟上市企业浙江海久电池,亦发生严重血铅超标事件。公司员工及当地村民共检测出血铅超标332人,其中,成人233人,儿童99人。 5月28日后,绍兴县杨汛桥镇陆续有锡箔加工作坊从业人员及子女近千人,到医院进行血铅检测。参加检测人员中,血铅含量大于600微克/升的从业人员26人,14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大于250微克/升的103人。 风暴眼中,浙江213家蓄电池企业被停产整顿,四家上市公司受牵连。()旗下两家公司、()旗下一家公司、()旗下两家公司,均被环保部门限令停产整治。 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显然已成为考验各地政府执政能力的一大难题。晶科能源违规被罚47万元 相关基地已被责令停产昨天,深陷“污染门”的晶科能源通过官网公开道歉,称是因管理疏漏致含氟固体废料在被暴雨袭击后经雨水管线排放至附近小河,造成鱼虾死亡。晶科能源为此被处以47万元罚款,相关基地已被责令停产。 晶科能源是一家光伏企业,在浙江的这家基地主要进行电池片生产、组件生产等。9月中旬,该基地附近的海宁市袁花镇红晓村小河遭受污染,鱼虾死亡。9月15日至17日,该村部分村民连续聚集,引发群体性事件。 事故被曝光后,美股上市的晶科能源股价一路下跌。9月13日收盘价10.24美元,此后交易日连续下挫,20日收盘价报5.89美元。 晶科能源称,环保部门调查显示,此次污染事件,是因含氟废料堆放不当,致使该固体废料在被暴雨袭击后经雨水管线排放至附近小河,使得小河含氟量超标。 对于后续处理,晶科能源表示,正在积极配合环保部门,对此次污染的程度和影响进行取证和评估,并将根据评估结果提出妥善的处理方案。 目前,浙江晶科能源该基地已经停产,当地环保部门已责成对产生废水废气的生产工艺实施停产整治,并依法对企业存在的环境违法行为处罚47万元。昨天,浙江晶科能源邀请当地多名村民代表参观已经贴上停产封条的工厂。 此次污染事件引发了全国对于光伏产业污染的担忧,导致人们对光伏产业是两高一剩(高能耗高污染过剩产业)的质疑再次浮出水面。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晶科能源违规被罚47万元 相关基地已被责令停产 。晶科能源身陷“污染门”事件 暴露光伏产业污染现状有分析师表示,杜绝光伏产业污染的核心关键不是技术而是成本。9月19日下午,晶科能源召开紧急发布会,就其海宁工厂的污染问题予以解释,并证实公司确实存在污染,已全面停产1.2G瓦的电池生产线。由于晶科能源身陷“污染门”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光伏行业环境问题的诸多担忧。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行业分析师表示,杜绝光伏产业污染的核心关键不是技术而是成本。经环保部门调查,晶科能源的污染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泥堆放不规范,导致雨水将其冲入河道,进而引发河水中氟离子超标了9倍。而实际上,海宁市环保局副局长陈洪明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今年4月,海宁市环保部门就已发现浙江晶科能源公司“雨污分流不彻底”,导致部分污水进入雨水管道,并对该公司发布警告,但晶科能源执行不力。 一位不愿意署名的分析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此次事故是由于晶科能源海宁工厂操作不规范,未能按照规定对固体废料进行处理造成的结果,属于人祸而非天灾。晶科能源未能按照要求进行整改,最终酿成此次事故。 民生证券研究员陈龙表示,废料处置不规范,海外上市公司晶科能源陷“污染门”事件,引发公众对光伏行业环境问题担忧。光伏行业污染问题主要存在于上游多晶硅制造企业,多晶硅生产的副产物主要为四氯化硅,1吨多晶硅对应10-20吨四氯化硅,四氯化硅废液如果直接排放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中投顾问行业研究员萧函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光伏产业的多个环节均会产生污染物,而目前国内的现状是大多数光伏企业规模较小,为了节约成本,没有采用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也没有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据了解,不少光伏企业仍然将其生产的废水直接排入到雨水管道,而不是将废水送入污水处理管道,再与雨水管道合并,之所以偷工减料是为了逃避污水处理费。 “杜绝光伏产业中的污染问题,技术不是关键,成本才是问题的核心。处理污染物要求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这将会大幅增加光伏企业的生产成本,对于竞争激烈的光伏产业而言,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愿意承担这样的成本,从而导致污染问题难以杜绝。”萧函说。 此外,光伏产业的发展总是围绕着速度与质量的争议。陈龙指出,最新上报的《“十二五”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显示,到2015年,多晶硅生产实现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和环保水平的同步提高,平均综合电耗低于120kWh/公斤,副产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以上,在能耗方面不合格的企业将被关停、淘汰。 同时,只有多晶硅产能规模到千吨,才能够比较经济的将副产物四氯化硅进行循环利用,这对企业技术和规模有着较高要求,在现有成本压力和环保水平下意味着多晶硅规模上万吨才能够达到,万吨级厂商规模优势显现。晶科能源事件暴露光伏产业污染现状分析师表示,杜绝光伏产业污染的核心关键不是技术而是成本 9月19日下午,晶科能源召开紧急发布会,就其海宁工厂的污染问题予以解释,并证实公司确实存在污染,已全面停产1.2G瓦的电池生产线。由于晶科能源身陷“污染门”事件,也引发了公众对光伏行业环境问题的诸多担忧。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行业分析师表示,杜绝光伏产业污染的核心关键不是技术而是成本。 经环保部门调查,晶科能源的污染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泥堆放不规范,导致雨水将其冲入河道,进而引发河水中氟离子超标了9倍。而实际上,海宁市环保局副局长陈洪明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今年4月,海宁市环保部门就已发现浙江晶科能源公司“雨污分流不彻底”,导致部分污水进入雨水管道,并对该公司发布警告,但晶科能源执行不力。 一位不愿意署名的分析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此次事故是由于晶科能源海宁工厂操作不规范,未能按照规定对固体废料进行处理造成的结果,属于人祸而非天灾。晶科能源未能按照要求进行整改,最终酿成此次事故。 民生证券研究员陈龙表示,废料处置不规范,海外上市公司晶科能源陷“污染门”事件,引发公众对光伏行业环境问题担忧。光伏行业污染问题主要存在于上游多晶硅制造企业,多晶硅生产的副产物主要为四氯化硅,1吨多晶硅对应10-20吨四氯化硅,四氯化硅废液如果直接排放处理会对环境造成极大危害。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光伏产业的多个环节均会产生污染物,而目前国内的现状是大多数光伏企业规模较小,为了节约成本,没有采用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也没有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环境问题。据了解,不少光伏企业仍然将其生产的废水直接排入到雨水管道,而不是将废水送入污水处理管道,再与雨水管道合并,之所以偷工减料是为了逃避污水处理费。 “杜绝光伏产业中的污染问题,技术不是关键,成本才是问题的核心。处理污染物要求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这将会大幅增加光伏企业的生产成本,对于竞争激烈的光伏产业而言,大多数中小企业不愿意承担这样的成本,从而导致污染问题难以杜绝。”萧函说。 此外,光伏产业的发展总是围绕着速度与质量的争议。陈龙指出,最新上报的《“十二五”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规划》显示,到2015年,多晶硅生产实现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和环保水平的同步提高,平均综合电耗低于120kWh/公斤,副产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以上,在能耗方面不合格的企业将被关停、淘汰。 同时,只有多晶硅产能规模到千吨,才能够比较经济的将副产物四氯化硅进行循环利用,这对企业技术和规模有着较高要求,在现有成本压力和环保水平下意味着多晶硅规模上万吨才能够达到,万吨级厂商规模优势显现。(李春莲) 晶科能源浙江污染致多人患癌 光伏大跃进隐忧 9月19日下午3时,遭浙江海宁当地村民举报“排污导致31人患上癌症,6人患上白血病”的光伏企业晶科能源,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就“与记者冲突事件”以及“固体废料处理不当”公开致歉。 不过,当天,晶科能源新闻发言人景朝晖对本报记者坚称,此前发生的河道污染事故“是个意外”,晶科的固体废料堆放与村民得癌症“没有任何关系”,而“造谣晶科污染导致村民患癌症的肇事者”已经被抓。 但此次“谣言”,却让公众“意外”发现了晶科的污染事实。目前,其海宁分厂已被全面停产整改。 而这也许只是浙江“光伏大跃进”诸多隐忧的一个缩影。多位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称,在当地,企业“先投产后环评”的例子并不鲜见。 意外的收获 “谣言”过后,晶科的污染却是不争事实 此次事件的开端是,9月15日晚,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红晓村多名村民,就“环境污染问题”,向位于该村的晶科能源海宁工厂讨要说法。 9月17日,海宁市环保局副局长陈洪明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承认,今年4月,海宁市环保部门就已发现浙江晶科能源公司“雨污分流不彻底”,导致部分污水进入雨水管道,并对该公司发布警告,但晶科执行不力。 成立于2006年12月的晶科能源,注册资金2.9亿美元,是国内名列前茅的太阳能下游产品生产商,主要生产太阳能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已于2010年5月在美国纽交所上市。2011年第二季度,其营业收入为3.5亿美元。晶科能源有两个生产基地,分别位于江西上饶和浙江海宁。而海宁基地的前身,是浙江太阳谷能源,2009年才被晶科收购。 晶科能源董事长助理苗根告诉本报记者,位于海宁袁花镇红晓村的工厂主要生产电池片,也有少量组件,并不涉及硅片的生产。而景朝晖则称,晶科目前在海宁有两个工厂,除了出事的工厂,还有一个新的厂区准备进行用于扩产。 此前,当地居民称,8月底的一场大雨后,晶科海宁工厂旁边的小河中发现成群的死鱼。9月19日下午,晶科能源承认,海宁工厂含氟固体废料堆放不当,致使该固体废料在被暴雨袭击后经雨水管线排放至附近小河。 不过,景朝晖称,此次污染事故纯属意外,红晓村村民患癌症和晶科没有任何关系,“此次晶科停产,完全是出于对公众负责的态度,对整个厂进行一次整改”。 此前的9月8日,袁花镇红晓村村民孙某在网上发布消息称,8月底的体检结果显示,红晓村3300个村民中,竟有6个白血病,31个癌症患者。9月19日,海宁市卫生局回应称,2009年至2011年,红晓村恶性肿瘤发病人数分别为8人、4人和2人。目前,孙某已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10日。 大跃进隐患 此次事件,或是提高行业环保水平的契机 虽然,“晶科排污导致村民患癌”已被认定为“谣言”,但其污染事实,也因此大白于天下。 而晶科污染事件发生的背景,是整个浙江光伏产业的大跃进式发展。在此过程中,当地众多光伏项目匆匆上马,而环评落后于投产、先上车后买票的现象,并不少见。 2009年11月,浙江省发布的《光伏等新能源推广应用与产业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提出了一个宏伟目标:到2012年,光伏等新能源消费量占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1.5%以上,实现销售收入超过2000亿元。其中,光伏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200亿元,并形成350万千瓦的生产能力和5万千瓦的发电规模。 而中投顾问研究员李胜茂向本报记者指出,目前,全国新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总量的比例为0.7%左右。以此计算,在两年多时间里,浙江几乎要使新能源在能源总消费量中的比例翻番。 之后,浙江光伏行业呈现了一波爆发式的增长。浙江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浙江共有光伏企业205家左右,其中有110家左右,成立于2010年9月以后。也就是说,短短一年间,浙江光伏企业的数量翻了一番。 事实上,在这场光伏大跃进之初,浙江省已明确提出要“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浙江省经信委副主任凌云此前曾表示,浙江鼓励发展光伏产业,但不包括该省资源环境不允许的多晶硅提纯项目。 沈福鑫也指出,浙江发展太阳能的精神是“不做前端,主要鼓励发展后端”,其原因是,前端属于是高能耗产业,浙江不是能源大省,没有发展前端的优势。据其提供的数据,浙江的光伏企业中,有65%都切入了组件生产环节。 但“把环保作为发展光伏前提”的浙江,依然没有避开光伏污染问题。 此前,浙江电视台小强热线栏目报道称,晶科附近河道水质氟化物超标10倍。但一位光伏行内人士告诉记者,水质氟化物超标10倍,在业内来说并不算严重,有些光伏企业周围河流的氟化物超标可能达到100倍。 光伏大跃进隐忧: 晶科海宁“意外”污染事件 在这位人士看来,有些大企业为了谋求规模扩张而兼并小企业,但小企业在技术和管理上的缺陷很难弥补,如果要对其进行改造,改造费用又相当大。但景朝晖对本报记者称,晶科2009年接手太阳谷后,已对整个生产线做了整改,包括扩张产能,总投入达到3000万人民币。 上述业内人士还指出,浙江在光伏行业的发展不如江苏和安徽,省内没有一家大型领军企业。晶科作为国内比较领先的光伏企业,在落户海宁时,肯定会得到地方政府大力扶持,可能存在“没有落实环保就上马项目”的所谓“先上车后买票现象”。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海宁市环保局今年4月已发现浙江晶科能源的排污问题,但却执行不力。 9月19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对本报记者表示,在某种意义上,晶科能源的污染问题也可以说是一件好事,“这是一个契机,让政府好好思考,企业在发展中如何保护周边居民健康的问题”,“也可以借此对所有光伏企业做一次大的整改,提升整个行业的环保水平”。 晶科能源氟泄漏调查:浙江子公司疑屡教不改一场大雨过后,9月末的海宁开始降温。同样是发生在8月末的一场大雨,却成为晶科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科能源)深陷“污染门”的最直接诱因。近日,在纽交所上市的我国光伏产品制造商晶科能源(JKS,NYSE),因全资子公司、位于海宁市的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浙江晶科)未能妥善安置固体废料,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一度引发群体性事件,最终被当地环保部门开出罚单,其1.2G瓦电池生产线也被责令停产。昨日(9月19日)下午,浙江晶科举行媒体沟通会,就“与记者冲突事件”及“固体废料处理不当”向社会道歉。而受上述事件影响,晶科能源昨开盘暴跌,截至北京时间昨晚22时14分大跌24.56%至6.82美元。浙江晶科此次污染事件的发生原因究竟是什么?只是一次偶然还是事前就埋下了隐患的种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奔赴海宁市袁花镇,试图还原污染真相。红晓村鱼群“离奇”死亡8月26日清晨,起早的海宁市袁花镇红晓村张老汉(化名)途经“木家桥”时,被眼前看到的景象惊呆了。木家桥下的河面上,已三三两两泛起不少死鱼,再望去,整条河竟皆是如此。“发生这种事情,近几年在村里还是头一回。”张老汉说。很快,小河鱼群离奇死亡的消息便传播开来,舆论焦点直指浙江晶科。9月15日,村民恐慌和愤怒的情绪情绪最终爆发。从当天上午开始,其聚集到晶科的工厂大门外,就环境问题讨要说法。随后,浙江一地方台记者在采访中被工厂保安砸烂设备……晶科工厂成“污染源”河里的鱼为什么会莫名其妙死亡呢?记者在海宁市环保局副局长陈洪明处得到了答案。“经环保部门调查,事件原因非常明确,是因为晶科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污泥堆放不规范,导致雨水将其冲入河道,进而引发河水污染。当时河水中氟离子超标了9倍。”陈洪明说。他还表示,按照环保部门规定,浙江晶科工厂内的污泥必须堆放在遮雨棚、仓库等能够防止雨水淋到的场地。记者采访获悉,在生产过程中,晶科每天要产生上述污泥5~8吨。此前,这些污泥均按规定专门送到杭州一家名为“立佳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的机构进行处理。但8月20日,对方终止服务合同。直到8月底,晶科才再次找到这些“烫手山芋”的下家――湖州市工业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有限公司。在这两家公司交接的空档期,堆积如山的污泥很快占据了为数不多的雨棚,由于场地有限,工厂将不少污泥直接堆放在露天场地。不幸的是,8月24日和25日,当地连降大雨,致使污泥被冲入河中。晶科能源董秘景朝辉向记者证实了此事,并透露上述污泥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含氟固体废料。据陈洪明介绍,晶科工厂主要从事光伏电池片及组件的生产。在生产原料多晶硅片运入工厂后,要经过洗、磨等多道工序。加工过程中要加入盐酸、硝酸、氟化氢、氢氧化钠等多种酸碱物质,因此废气和废水也含有较多此类酸碱化学物质及氟化物。而排入河水中的污泥正是在这些废水中沉淀而成的。目前,环保部门已责成该企业按环保要求扩建规范的固体废弃物堆放场所,扩建应急池,梳理完善雨污管网系统,对废气治理设施进行改造提升。同时,要求浙江晶科对涉及污染的电池生产线进行停产,并开出47万元的罚单。“罚款金额主要依据是河水中氟离子的浓度以及污染物排放量的超标倍数。”陈洪明解释说,“至于晶科电池生产线的重新开工,须等企业的整改举措全部达到环保部门的要求后,才能获得许可。”环保问题屡教不改?事实上,不仅是废料处置不当导致了污染,此前该企业工业废气的排放也让周围居民指责颇多。9月17日,记者在走访发现,浙江晶科坐落在红晓村中央位置,整体布局呈现“村落包围公司”的形态。最近的民居与公司围墙距离仅有百米左右。如果公司烟囱排放废气,很容易就飘进村中居民家中。据村民反映,公司排放的废气已严重影响周围村民的日常生活。记者在浙江晶科的工厂外看到,厂区内竖立着不少数十米高的巨大烟囱。“这些烟囱专门在深夜排放废气。”据一位村民说,工厂排出的废气有两种颜色,一种偏黄,一种偏白,均带有强烈的臭味,平常周围村民晚上睡觉都不敢开窗户。另一位村民也向记者表示,废气都在晚上12点后排放,自己前两天深夜12点半回家时,就曾看到工厂的烟囱排放出大量烟雾。陈洪明也证实,环保部门此前屡次接到村民排放废气的举报,“但每次当环保部门赶到时,工厂就已停止排放了。”他称,工厂废气排放是阵发性的,有时甚至只有几分钟,环保部门难以抓现行。在此次污染事件发生前,环保部门今年4月曾对晶科的环保设施进行过突击检查。结果发现公司雨污分离系统仍不完善。“按照规范,雨水管道水流会排入周围河道,而污水管道则纳入污水管网。一旦雨污分离不彻底,就会导致雨水管道中混入污水排入河流。”陈洪明说。“检查结束后,当时就向工厂发出了整改通知。”陈洪明说,但截至目前,该工厂并未整改完成,现在将再次对其环保设备进行排查,要求其全面整改。而令村民担心的,还有河水污染带来的潜在危害。一些村民表示,村里稻田的浇灌,依赖的都是这些纵横交错的河道。如果河水被污染,意味着这些稻子的安全也无法保证。“有村民上街卖菜,顾客一听说是红晓村的,连菜都不敢买了。”一位村民说。&惊现雷同环评报告 晶科能源“氟泄漏”疑点重重日前,深陷“污染门”的晶科能源(JKS.N),其浙江生产基地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浙江晶科)被海宁市环保部门认定存在环境违法行为,并遭到47万元罚款以及涉污生产线被停等各种处罚措施。据当地媒体报道,浙江晶科按环评要求建设相关环保设施,但由于管理不到位,污泥清运不及时等造成了环境问题。但 《每日经济新闻》调查发现,浙江晶科的相关环评本身也存在诸多疑点。与此同时,记者也从晶科能源二季度财报发现,看似营收增长的背后其实问题多,仅实现净利润3640万美元,环比下滑幅度为29.19%。惊现相似环评报告从浙江晶科领到的罚单可以得知,其环境污染问题毋庸置疑。针对该公司的污染问题,嘉兴市环保局局长章剑日前在微博中表示,“晶科固废处置不规范,暴雨后部分污染物冲入河道,水体氟化物超标严重。”根据记者从海宁市环保局获得的资料,浙江晶科近两次扩建项目的环评报告内容显示,这两个环评项目的规模与涉及的生产线并不完全相同,但除了一些数据之外,这两份简本中的文章结构与内容大体相当。其中“公众参与”一项中,这两次环评简本完全一致地写道:“公众参与调查结果表明,建设地区的公众支持该项目的建设,认为项目的建设将对建设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建议企业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实现建设项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而《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走访,随机采访的几位当地居民,皆对相关项目环评一事表示不知情。同时,这两份简本中对于 “评价总结论”,除项目名称不一样外,也皆认为扩建项目建成投产后对区域环境造成的影响较小,项目实施后能维持当地的环境质量达到相应的功能要求等。另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调查了解到,浙江晶科坐落在海宁市袁花镇红晓村,整体布局呈现村落包围公司的形态,距离浙江晶科围墙最近的民户也就在百米开外。两次环评报告中也未对此提及。日前,浙江晶科对外声明中称,其环评项目由浙江大学环境影响评估中心进行。记者昨日致电浙江大学环境评价研究室,负责人史老师对记者表示该项目环评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当记者询问上述涉及到浙江晶科的项目环评大体如何开展以及历时多久等问题,史老师称都是按国家规定,具体环评如何做是很复杂的技术问题,并称项目很多,具体相关问题不清楚且无暇多解释。记者询问可否联系具体负责该晶科能源环评项目的专家时,史老师称需要时间查询并以记者提出的问题不够具体而未能答应记者的请求。记者询问可否查看上述两份环评报告简本的全文,史老师也无奈表示因涉及保密义务也不便对第三方公布,以政府部门公示的内容为准。扩张选择新址事件发生之后,“是否让企业搬走”成为了周围村民们讨论的话题,而这也将影响晶科能源的扩张战略。晶科能源董秘景朝辉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强调,在此次“污染门”事件之后,将不会在红晓村原址上进行扩产,而公司新的扩产计划选址在离海宁市袁花镇大概20公里的尖山工业区。对于浙江晶科的选址,景朝辉向记者表示,“这都是历史的遗留问题,并且该地块属于工业用地,太阳能是低污染行业,环保设施也能够满足我们的生产。”据了解,此地块归属一家名为太阳谷的能源科技公司,2006年6月就已经在此建厂。2009年,公司为了完成产业链一体化的整合斥资收购。一份由嘉兴市环境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2010年6月份出具的《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增资并实施年产100MW太阳能电池片及50MW配套电池组件项目(三期)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影响报告书》)中指出,根据对海宁市袁花镇人民政府、海宁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 《海宁(中国)太阳能科技工业功能区控制性规划》的调研,该项目已列入园区太阳能板块规划范围内,符合当地政府的规划要求。根据企业提供的土地证等,该项目选址符合海宁市整体规划要求。景朝辉强调,公司在收购之后也加大了对于环保方面的整治力度,收购企业至今已经投入3000万元用于公司的环境保护设施。但是这个项目的东面和西面农宅距离该项目边界最近约90米,而四周也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桑地和农田。上述《影响报告书》指出,浙江晶科正常状况下扩建项目叠加背景浓度氟化物、HCl排放对区域环境空气影响较小。不过“非正常排放情况下,敏感点氟化物贡献值大大增加,最大地面浓度超过环境质量标准,比标率1.004,由于建设项目周边存在多处桑地,因此该项目非正常排放对敏感点及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选择新的地址扩张,成为了减少环境风险较好的处理方式。或对财报产生影响此次“污染门”事件对于晶科能源的影响,除在当地的民众中落下不好的口碑外,资本市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目前,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已经接到了停产的通知。目前停工的是浙江晶科规模为1.2GW的电池生产项目,该项目目前还在积极扩产之中,公司预计2011年底浙江晶科的电池产能将达到1.8GW。“如果说这次停工事件对我们Q3的财报不造成影响那是不可能的。”晶科能源CFO张龙根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坦言,“我们目前尽量用各种措施将损失减到最小。”至于这条生产线何时能够复工,景朝辉向记者表示,还没有时间表,公司目前也在利用提高功效和对外购买材料来尽可能解决。实际上,由于整个国际光伏市场的不景气,国内光伏上市企业的成绩单都不太好看。虽然晶科能源Q2财报中显示总营收环比增长5.9%,但是其净利润和毛利率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下滑。晶科能源周一盘前大跌11.06%,股价创公司上市以来新低。此次事件发生后,国外不少媒体也进行了跟踪报道,这让公司在国际上的声誉受到影响,除了对上市公司的业绩产生影响之外,融资渠道和评级或也将因此受到牵连。晶科能源“氟泄漏”8月20日 浙江晶科与立佳环境服务合同到期,污泥临时露天堆放8月24日、25日 大雨致部分污染物冲入河道8月26日 红晓村村民发现小河出现大量死鱼9月8日 红晓村村民孙某在网上散布 “红晓村有6个白血病、31个癌症患者”的不实消息,后被公安机关拘留9月17日 海宁环保局通过水质检验,发现水体氟化物超标10倍9月19日 晶科开情况说明会,称海宁工厂已停产,将影响1.2GW产能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经济年会今日于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本次……
新闻直通车
01020304050607080910
证券之星十大名博,全天候大盘、指导股市操作。……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员工出厂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