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柏林 一座城市的肖像发展受限,是坚持还是换区域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官网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秘书处官网
中英合作中欧合作APEC合作成果展示
县改区:对城市活力的促进还是扼杀?
(编辑:张冉)
  编者按:
  据新华社大连1月31日电 辽宁省普兰店市撤市并区,大连市普兰店区1月31日正式宣布成立,大连市区面积由原来的2415平方公里增加至5569平方公里,城市发展空间得到进一步拓展。 近日,河北张家口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获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原宣化县、宣化区,设立新的宣化区;撤销万全县、崇礼县,设立万全区、崇礼区,管辖范围和政府驻地不变。
  本文通过对年期间35个“县(市)改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向您展现这一调整对城市发展的实际影响。
  文丨范毅、徐勤贤、李可
  作者信息: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
  原标题:
  “县(市)改区”是促进,还是抑制了城市发展活力?——对县改区效果的实证分析
  撤县(市)设区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城市行政区划调整的一种主要形式,年我国市辖区总量从408个增加到717个,这一阶段市辖区增加主要是由于撤地设市工作所致。1997年随着“县(市)改市”工作的冻结,地级市政府管理的逐步强化,一些地级市政府将主城区周边一些县市改为市辖区的现象逐渐增多,一些百强县(市)比如佛山顺德、无锡锡山、常熟武进等相继成为上级城市的市辖区,到2005年我国市辖区总量达852个,此后县(市)改区工作受到了一些限制,市辖区总量基本稳定。
  2011年以来,随着中央对城镇化工作的重视,一些城市重新推进县(市)改区工作,但也带来了诸多争议。为了进一步分析县改区对城市发展具有哪些方面的影响,本文利用年期间“县(市)改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现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县(市)改区”的类型和样本选择
  我国“县(市)改区”的类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新设地级市时,将相应的县市改为区,这是我国市辖区设立的主要类型。另外一类是现有城市将其所辖县市改为区,近年来这种类型所占比重在提高。
  从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来看,这两种类型的作用机制并不相同,对于第一种类型,撤县市设区后作为地级市中心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机会。第二种类型则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为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将中心城区周边一些县市设为市辖区,设区后相应职能将会调整,部分自主权将交由上级城市政府,可能会对发展存在抑制。
  本文将主要对第二种类型进行分析,而且将主要对“县(市)改区”的行政区划调整行为对其自身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
  图1 撤县设区分类
  考虑到1998年后撤县(市)设区现象更加普遍,我们选择了年期间进行撤县市设区调整的县市作为样本,在此期间共设立128个市辖区,剔除由于地级市设立而成立的市辖区,单纯撤县市设区共有37个,再剔除因行政辖区调整导致设区前后统计指标不可比等因素,最终得到了35个样本(附表1)。
  附表1 市辖区样本情况
  同时,为了更好的对比行政区划调整对发展的影响,我们为每一个样本选择一个参照系作为对比,参照系的选择按照在设区之前与样本保持相似发展速度,并基本处于相同经济区,但未进行区划改革的原则进行选择(附表2)。
  附表2 调整前3年市辖区与参照系城市情况
  说明:宿豫区、邕宁区、顺德区、高明区按调整前三年GDP年均增长速度选择对应参照系,其余均按调整前三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速度来选择对应参照系。
  从城市发展角度来看,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如果城市原有中心城区的行政区划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可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动城市发展。因此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将撤县市设区分为两类,一是现有城市中心城区发展受到空间限制;二是城市中心城区发展并未受到空间限制。在以下分析中,按照中心城区发展空间是否受限,将撤县设区和撤县级市设区细分为两类[1]:一是因中心城区空间受限而设立的市辖区;二是中心城区空间并未明显受限而设立的市辖区。
  注[1]:判断中心城区空间是否受限主要有以下依据:(1)市辖区设立前,所属地级市的建成区面积与市辖区面积的比,比值15%以上的,我们认定为发展受限[1];(2)撤县(市)设立的市辖区与地级市核心区的距离(百度地图测量区政府与市政府间的距离);(3)在撤县(市)设区之前,地级市已有市辖区的数量。
  “撤县(市)设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与参照系进行对比,我们主要分析设区后样本与参照系之间经济发展速度和在人口集聚方面的差异,以此反映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影响。我们分中期和长期来讨论撤县、市设区对市辖区的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地级市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受限的情况
  根据我们对地级城市中心城区的划分标准,共有20个样本存在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受限的情况。
  ——中短期(调整后5年)内,具有明显的正向激励效果。与进行区划调整之前,样本与参照系之间发展速度基本相似不同,在撤县市设区后5年,样本和参照系之间GDP发展速度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一半的市辖区经济发展明显加速,年均增长速度显著快于参照系(比参照系快4个百分点以上),其中有5个比参照系快10个百分点。有8个市辖区的年均增速与参照系城市的增速在撤县市设区后仍处于十分接近的水平(经济增速相差不超过3个百分点),其中有5个样本相差在1个百分点之内。另外还有2个市辖区在撤县市设区后年均增速比参照系要慢一些。综合来看,在中期撤县市设区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激励效果。
  ——中长期(5年以上),政策效应明显趋于消失。与参照系相比在5-10年期间,平均增速差距超过3个百分点的仅有7个,占35%,其中比参照系发展速度低的有3个,高的有4个,而绝大多数与参照系相比的差距恢复到3个百分点以内。综合两个阶段来看,在两个阶段持续显著高于或者显著低于参照系的仅有1个,宁波市的鄞州区在两个阶段都显著高于参照系。因此,从长期来看,行政区划调整的政策效应趋于弱化,并逐渐消失。
  对于发展空间受限的城市来说,通过撤县市设区的方式,在更大空间范围内配置资源,可以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对于新设区具有较大的促进和激励作用,可以推动新设区经济更快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心城区与新设区之间的差距在缩小,辐射带动效应将逐渐减弱,对发展的促进和激励也将弱化。
  市辖区和参照系GDP年均增长速度比较(空间受限)
  说明:我们剔除了南通的通州区,因为通州于2009年区划调整,只能分析到调整后第5年。另外,江源区2006年区划调整,因此江源区和梅河口市为调整后5-8年的年均增长速度。当阳市以1-4年增长速度替代1-5年增长速度。
  2、地级市中心城区空间发展不受限的情况
  根据我们对地级城市中心城区的划分标准,共有15个样本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并不受限。
  ——中短期(调整后5年)内,政策效果不明显。与参照系相比,发展速度之间差距分布较为随机,在15个样本中,有6个市辖区在撤县市设区后的GDP年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参照系,同样还有6个市辖区在撤县市设区后的GDP年均增长速度明显慢于参照系,另外3个市辖区与参照系之间的差距在3个百分点以内。在三种不同的影响中,显著加快和显著减慢的数量基本相当,有少数的市辖区在撤县、市设区后经济集聚能力没有明显受影响,因此行政区划调整政策并不能说明存在明显的影响。
  ——中长期(5年以上),存在显著负向影响。与参照系相比,5-10年期间,有8个平均增速差距在3个百分点以内。另外有4个显著慢于参照系,3个增速显著快于参照系。仅看这一个阶段,样本分布较为随机。但是如果将两个阶段进行对比可以发现,有8个市辖区在调整后1-5年、5-10年的GDP年均增速出现显著减速(差距缩小在4个百分点以上)或者持续慢于参照系发展速度,超过样本总量的一半。在第二阶段3个增速显著快于参照系的样本中,有2个是在第一阶段显著慢于参照系发展速度。
  在中心城区发展不受空间限制的情况下,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有较大的差别,对新设市辖区的带动也会有差异。但是从长期来看,撤县设区的一些负面影响因素将会显现,比如发展自主权弱化等会逐步显现,从而拖累了新设区的发展。总体来看,在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充足的情况下,撤县市设区在长期对新设区的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几率较大。
  市辖区和参照系GDP年均增长速度比较(空间不受限)
  (二)对城镇人口集聚的影响
  我们通过“五普”和“六普”城镇人口的数据,对比分析了样本与参照系在五普和六普期间吸纳城镇人口的增长变动情况。
  1、地级市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受限的情况。50%的样本吸纳城镇人口增长显著快于参照系(增长速度高20个百分点),其中3个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比参照系高100个百分点以上,4个高50-100个百分点,3个高30-50个百分点。与参照系相比,20%的样本影响不显著(两者之间相差在20个百分点以内)。30%的样本城镇人口增长率显著慢于参照系(增长速度低20个百分点),这些市辖区城镇人口集聚是显著慢于参照城市的。
  年市辖区与参照系的城镇人口(空间受限)
  2、地级市中心城区发展空间不受限的情况。60%的样本吸纳城镇人口增长显著快于参照系(增长速度高20个百分点),其中3个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比参照系高100个百分点以上。与参照系相比,13%的样本影响不显著(两者之间相差在20个百分点以内)。17%的样本城镇人口增长率显著慢于参照系(增长速度低20个百分点),这些市辖区的城镇人口集聚的影响并不显著。
  年市辖区与参照系人口比较(空间不受限)
  总体来看,撤县设区后市辖区吸纳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显著快于参照系占更高的比重,可见“撤县(市)设区”对吸纳人口的正向激励作用是显著的。毕竟设区后,新设市辖区会成为地级城市中心区的组成部分,由于地级城市相对公共服务水平更高,对人口的吸引力更大,然而在房价等方面,新设区相对原有市辖区价格更低,因此对人口的吸引力相对更大。
  启示和建议
  城市行政区划调整是城镇化进程中一项重要工作,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城市中心区发展空间受限时,撤县市设区对促进城市发展活力方面具有正向激励效果;而如果城市中心区发展空间充裕,撤县设区可能会阻碍城市原有的发展活力。
  因此,我们建议:
  一是明确县改区条件,规范推进撤县(市)设区工作。要把城市中心区发展空间是否充裕作为撤县(市)设区的基本条件。对中心城区发展确实存在空间不足的城市,要积极推进撤县市设区工作,而对城市中心区发展空间充裕的城市,要严格限制撤县设区工作,防止通过行政等级手段强化资源要素在地级以上城市中心区集中,扭曲要素市场价格。
  二是清理整顿现有市辖区。清理现有市辖区,对距城市主城区较远、城市中心区发展空间充裕等情况下的新设区,建议要进行重新调整。对符合设市标准的要新设为市,不符合设市标准的要重新调整为县,以增强市(县)发展自主权,增强发展活力。
按照发改委领导的指示精神,我中心将进一步扩大伙伴关系结对数量,并在伙伴关系平台基础上,深入开展务实合作等相关工作。
处理好“政府引导”和“市场决定”的关系。
近日,云南丽江古城部分商户以关门停业方式抵制古城设卡收费,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5月18日,国家统计局70个大中城市的住宅销售价格统计数据。
4月19日,在阜阳市市长孙正东的见证下,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与阜阳市人民政府代表陈军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办   邮箱:contact#冬季奥运会与城市发展的历史演进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冬季奥运会与城市发展的历史演进
上传于|0|0|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中小城市总体规划解析_中小城市概况(2)_腾讯文学自贡:总体规划与一座城市的绿色崛起---四川日报
四川日报新闻热线:028- 订报:028- 广告:028-四川日报网新闻热线:028-&&&&四川日报网商业合作:028-
自贡:总体规划与一座城市的绿色崛起
&&&&□熊筱伟图片由自贡市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提供&&& 每天傍晚,自贡市民兰江都例行要到南湖生态公园走半小时“洗肺”――这座仅天然水域面积就超过230亩的绿色氧吧,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市民来此遛弯。在此住了30年,兰江说自贡城里的绿色,从没有像现在这么多。兰江的感受,与一纸规划的实施密不可分。由自贡市人民政府组织修编的《自贡市城市总体规划vw》,今年5月4日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实施。建宜业之地、宜居之所、宜品之城,实现绿色崛起,就此正式成为这座老工业城市的新追求。解决资源环境制约、城乡二元结构等矛盾用新总规 应对新挑战&&& 自贡市上一版总规获批,还是2003年的事。至今10余年间,自贡城市建设据此实现长足发展,组团格局基本形成。既如此,为何还要耗时费力地修编总规?&&& 新总规,是为了应对新挑战。&&& 翻开地图,自贡市中心离它的西北边界仅两公里――这座全省所辖地域最小的地级城市,如今其城市自然发展已严重受限。而市域总面积仅约3%为平坝,更加重了城市建设用地的矛盾。伴随数年快速发展,全国5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国土和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少等“头衔”,不期而至。&&& 和资源环境制约问题同样凸显的,还有城乡二元结构矛盾。就城镇而言,自贡的“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镇体系布局较为分散,支撑市域发展的城镇体系尚未形成;而在农村,村居空间杂乱,服务能力不足,群众生活环境较差,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镇的辐射带动能力不能满足乡镇发展需求。至于工业,支撑能力仍然不强,对城镇化发展尚未形成有力带动。&&& 历经长期快速发展,自贡历史文化传承不足亦日益显现。这座老牌工业城市过去在建设过程中,常常忽视了风土人情,破坏了城市文化空间,割裂了城市记忆;部分具有地域文化特色、承载传统历史文化的传统民居、村落也随着发展而消失。住在城里的市民,难以感受到城市的人文关怀与传统历史文化的传承。&&& 应对挑战,自贡市市委、市政府提出的“13533”新型城镇化发展理论体系,核心是要围绕“一个目标”――让每位市民在城市中都能找到生活的乐趣和希望。而新版总规的实施,正是自贡完成这一目标、实现绿色崛起的起点。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进城市发展生态打底让城市“望得见山、看得见水”&&& 自贡这座城市最终会有多大?&&& 新版总规给出了明确的回答――先后划定了中心城区的城市开发边界和建设用地终极规模,即便不限制用地规模,意味着更多潜在工业园、更多土地出让收入。&&& 之所以如此,源于新版总规“生态打底”的理念:在优先考虑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推进城市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城市开发边界、终极规模的确定,就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 说易行难。城市的规划建设中,该如何“优先考虑生态环境”?&&& 自贡的答案,是“反规划”。“就是先划定水系水源、森林资源等‘不能动’的生态要素,再进行建设规划。”该市城乡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贡以反规划理念编制《自贡市非建设用地规划》,力求在城市近郊的非建设用地范围内,留住山水园林田――对城市建设区域内87座自然山体,划分山脚线、禁建区和限建区加以保护;对市域范围内4个重要水源地,101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按照相关管理办法进行控制。对水系水体采用“两线”控制(蓝线及生态绿化控制线);规划建设都市绿心公园、西山公园、东部新城公园等21个市级公园;对市域范围内森林、人工林地、经济林等进行监管;守住耕地红线,确保市域范围基本农田保护区的保护与复垦。&&& 在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范围内,自贡市则依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高起点建设城市山水资源和人文资源相融合的10平方公里城市复合绿心,大力度推进城市公园、城市山体、防护林带、滨河地带等绿化建设,构建起了分布均衡、结构合理的“一心两带三环四楔多园”城市绿地系统。&&& 生态打底,让市民有了“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地方。行走在自贡市街上,抬头是绵延苍翠的山脉,身边是流淌不息的釜溪河。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正逐步变为现实。对大拆大建的旧城改造模式说“不”文化传承 留住城市的灵魂&&&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 根据新版总规,自贡市城市性质描述中,排在最前面的关键词,是“文化”――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盐、龙、灯”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城市。对这座井盐开采历史长达2000年的古老城市来说,如何留住它古朴厚重的文化,是城市规划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 自贡的选择,是让不同时代都留下自己的城市记忆:修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划定城市紫线,修缮文物古迹,锁定八大历史文化街区,系统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近现代工业遗迹。&&& 对于文化积淀深厚的旧城,自贡人对大拆大建的旧城改造模式说“不”。新版总规着力调整名城旧区产业结构,逐步迁出旧城工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通过调整城市中心地区部分职能、疏解人口,保护名城旧区的历史文化环境。&&& 不大拆大建,不意味着对旧城“放任不管”。自贡将推进旧城“微更新”,梳理旧城核心功能项目和要素的基础,在保留老城空间尺度、历史风貌和传统生活氛围的前提下,重建旧城业态、生态、形态、生活态、文化态,推进历史街区复兴。&&& 保持新区开发和旧区改建的协调性,让人“记得住乡愁”。如今,自贡市已成为全省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最完整、保存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协调城乡、产城发展全域规划统筹谋划城乡发展空间&&& 城乡“失调”,始终是城市面临的“老大难”问题。&&& 对此,胡容有着最直接的体会。这位自贡市富顺县大田村村民希望,村里能像大城市那样,连上“比打电话更便宜”的网络,让在广东打工的丈夫每周能和自己多聊会儿天。&&& 胡容的心愿,正迅速成为现实。新版总规按照“全域规划,圈层管理”思路,打破原有城乡分割的规划模式,统筹谋划市域范围的城镇、产业、基础设施、文化、公共服务、生态、安全“七大体系”,探索城乡统一规划、建设、管理的新机制。&&& 为此,自贡将建起梯次鲜明、功能互补的新型城镇体系:以中心城区为中心,以两个县城为副中心,9 个重点镇和23 个中心镇为重要节点,“一主、两副、多基点”,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全域规划的范围,不仅覆盖城与乡,也包括产与城。&&& 按照“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相互融合”的要求,新版总规变分散布局为集中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4个国家级、省级工业园区和7个特色产业园区,形成沿省道305 线梯次布局的工业集中发展带;同步布局中心城区、2县县城共3座新城,形成“一带四园三新城”的“两化”互动发展格局。&&& 以生态打底,坚守文化传承,推动城市一体化平衡发展……一个宜居、宜业、宜品的自贡,正加速从城市总规的纸页中走进现实。2030年,自贡什么样?――点击《自贡市城市总体规划()》关键词城镇空间结构“一主、两副、十字轴”“一主”指一个中心城市,即自贡中心城区,是市域未来城镇人口聚居的核心载体,发展定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以“盐、龙、灯”为特色的文化旅游城市、以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区域性特色型中心城市。“两副”指两个副中心城市,分别为荣县城区(旭阳镇)和富顺城区(富世镇和东湖镇)。其中,前者将发展为农产品深加工、休闲度假旅游,实施资源转型升级的生态文化城市。后者将发展为具有井盐文化、儒学文化等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山水园林生态宜居城市。“十字轴”指“东西城镇发展轴”和“南北城镇发展轴”。其中,前者对外衔接泸州、乐山,对内连接富顺、荣县,沿途串联小城镇。后者向北连接内江,向南连接宜宾,北向与内江形成“内自同城”协作发展,南向与宜宾形成“自宜”协作,统筹发展。中心城区空间布局“一绿心、两片区、多组团”“一绿心”指利用山体、水湾形成的位于城市中心的生态绿核,结合大安寨等制高点整合山水资源,在东部新城、自流井、汇东和大安之间建设“城市复合功能绿心”,引山入水,重塑城市特色。远期将结合周边工厂企业的搬迁改造,建设文化娱乐设施,成为服务自身、服务区域,集商业、休闲、文化展示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复合功能中心。“两片区”和“多组团”指通过城市生态绿楔和都市绿道划分所形成的城市功能片区和功能组团,分别指自流井-汇东片区、东部新城片区、贡井-舒坪组团、大山铺组团和沿滩组团。产业空间布局“一带、四园、七区”“一带”指以省道305线为主轴,梯次布局的工业集中发展带。“四园”指自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沿滩工业园、荣县工业园、富顺晨光工业园。“七区”指贡井成佳工业及农副产品加工区、大安牛佛工业及农副产品加工区(包含何市片区)、荣县长山工业区、荣县新桥工业及农副产品加工区、富顺代寺工业区、富顺赵化农副产品加工区、富顺板桥农副产品加工区。成渝经济区次级综合交通枢纽&&& 构建“一横三纵”的高速公路网络;“一环一横三纵”的国省道和区域干线公路;形成“一横、两纵、十二站”的干线铁路;沱江水运通道提升为四级航道,构建市域半小时、川南1小时、成渝2小时快速通道,建成连接川南、融入成渝、贯通华中―西北―南贵昆经济区、连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中转站。生态环境保护&&& 水体质量:各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保持或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继续削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全面加强氮氧化物污染防治,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及酸雨得到有效控制。2030年城市空气质量达到或优于二级标准天数均大于330天,达标率均大于90%。&&& 噪声控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低于55分贝,城市区域功能噪声达到相应功能标准,交通干线噪声低于70分贝。2030年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应达到100%。&&& 中心城区工业污染控制: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率95%以上,工业污染排放稳定达标率达到95%,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5%,单位产品污染物产生强度降低40%。
在线投稿邮箱:一座城的成长
记者张启民摄
通辽,一座不大不小的城市,比起北上广等大城市的喧嚣和快节奏,这里更加闲适、安逸。闲适却不懒散,安逸而不颓废,伴着时光轴的滑动,70年间,这里发展之迅速、变化之巨大,有目共睹。
老摄影师邢宗仁用镜头平实地记录着发生过的一切——“你看,这是从前的向阳街,两边还都是‘趴趴房’,下雨的时候整条街都是积水,根本没法儿过人,现在房子建规整了,路也修好了。”“这邮政局大楼没多大变化,但你看当年,周围也没啥比它更高的建筑了,树都比房子高。”一张张照片,在昨日重现与今朝剪影中定格,见证了一座城的成长。
规划引领 破旧立新
通辽的城市建设是在“一条公路两岗楼,一辆汽车跑两头,一个公园两只猴,全城只有几座楼”的大屯子基点上起步的。改革开放之初,城区里仅有几条为数不多的狭窄街路,到1982年底,共有道路30条,总长92公里,面积78万平方米,沥青路面占道路总面积的39%,只有明仁大街、霍林河大街等主要街路安装了路灯,“二马车”“驴吉普”和“倒骑驴”担负着为人们出行代步的任务。住房供应基本以单位分配和个人自建为主,到1987年末,城区内各类公有住房138.7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仅为5.15平方米……城区规模小,城镇功能建设不足,发展空间十分受限。
若要追求城市发展,必须要找准城市定位,坚持科学规划。2003年4月,市委、市政府明确了“一河两区,西移北扩”的城市发展战略——在与老城区隔河相望的西辽河北岸,毗邻通辽经济技术开发区11.59平方公里范围内建设新城区。在各方力量的强力推进下,“道路窄窄、房屋矮矮”的格局被一点点瓦解,城区版图不断扩张,整座城市通过“跳出老城建新城,老城互动新城发展”释放出强大发展动力。2016年,全市共完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54亿元,其中主城区完成投资12.26亿元;开工建设了新世纪大桥、建国北路、胜利北路和北外环拓宽以及给排水、供热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推进了图书馆新馆、科技馆和12个民族文化专题博物馆等社会事业项目;投资7.8亿元实施了老旧小区改造、自来水水质提升、公共厕所修建、环境卫生整治、小街小巷硬化亮化、交通标识设置等民生城建项目,并对垃圾围城、占道经营、私搭乱建、交通秩序、广告牌匾等“城市病”进行了综合整治。如今的通辽城,宽阔的柏油马路上车流如织,道路两旁高楼林立,建筑物鳞次栉比,各类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福耀集团、万达广场等相继入驻,一个外向型、多功能、现代化的城区已初露芳容。
与民共生 和谐发展
如果说合理的规划布局赋予了城市灵魂,拔地而起的建筑物赋予了城市骨骼,那么每一个能动的个体,则最为深切地感受着城市发展的蓬勃朝气。
今年80岁的李才算是位“老通辽”了,坐在他宽敞的新家里,老人为我们讲起了一些往事,“小时候,我们一家人住的是政府分配的房子,记得房子分到手时也有二十几年的房龄了,那是三间青砖联体旧房,我们和姓贾的一家人各分到一间半,中间是两家共用的进户通道,里面堆放着大锅台、水缸、碗架、柴火啥的,等到我成家了,我就在哲盟行署家属房区旁边自建了两间土坯房,十几年后又在原地翻建成了45平方米的红砖平房……”2000年,棚户区改造项目覆盖到李老居住的社区,一家人拿着回迁新房的钥匙,终于住进了梦寐以求的楼房。“过去只要外头下大雨,我们家里就跟着落小雨,屋顶是年年修、年年漏,一到冬天,烧煤烧柴火产生的浓烟都让人上不来气。现在好了,煤气、水、电都不缺,还是集中供热,房子南北通透,人心里也敞亮踏实了。”李老笑着说。
几十年间,像李老一家一样,大部分通辽人的居住条件都得到明显改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诸如水岸春城、万达华府、红星新城等一系列高档小区的进驻,各式高层住宅区、复式楼、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等拔地而起,人们的居住选择更多了,居住环境也更好了。
与此同时,市委、市政府积极帮助困难群众实现“住房梦”。据统计,2016年全市城市棚户区改造开工7961套,基本建成公共租赁住房1094套,共完成71401户的危房改造工作,全年对5797户城镇低保和低收入家庭发放廉租住房租赁补贴资金624.36万元。截止到去年年末,我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29.5平方米,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拥有住房面积27.69平方米,住房保障工作成效显著。
站在霍林河大街上放眼望去,一片繁华景象,然而回溯到上世纪70年代之前,这里只是城郊一条又脏又臭的土明渠。“那时的通辽没修什么排水管网,污雨水合流后就被直接排放到霍林河大街的土明渠里。”市排水管理处副主任敖志刚回忆道。70年代末,我市建立了第一个污水处理厂,并配套15公里排水管线,之后又对排水系统进行了雨污分流制改造。到了80年代末,霍林河大街的土明渠被改为石砌明渠,污雨水管网才逐步实现管道排放。敖志刚说:“现在新、老城区的雨水分别向东通过19公里干渠和32公里干渠排进辽河,从污水处理厂排出的污水在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后才可以进入辽河。”目前,我市排水管线总长已经达到650公里,8座污水提升泵站24小时运转,为城市污雨水顺利排放“保驾护航”。
脚步行至新城区,又是另一番热闹的景象,辽河公园里有人在畅游花海,有人在沿岸骑行。然而,就在几年前,这里还只是一片荒凉之地。90年代末期,西辽河由于多年干涸无水,河堤沿线缺少植被覆盖,整个河床弥漫在一片沙尘中。为给人们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2010年,市委、市政府启动了西辽河生态保护和园林建设工程,投资2.7亿元兴建辽河公园。这个总建筑面积325万平方米的“城中花园”种植植物100余种,绿地面积135公顷,绿地率81%,绿地覆盖率达85%。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不但成为市民休闲、健身和娱乐的首选之地,它的出现也见证了通辽园林绿化事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市重点实施了包括辽河公园三期在内的36项园林绿化景观建设工程,投资概算4.6亿元,累计栽植乔木22.7万株,灌木9.4万株,花卉191.7万株,绿篱22141平方米,草坪10350平方米。截至2015年末,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43.1%,绿化覆盖率达45.2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20.8平方米。城在园中,园在林中,人在景中,这样的规划布局不但提升了整座城市的品位,更带给人们真正的生活舒适感。
完善城建 撬动经济
城市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启动点,更是扩内需与惠民生的最佳结合点。一直以来,我市坚持以交通、环保、热力、电力、通讯、住房和公共设施等为重点全面展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有效拉动投资和消费,增强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质量,从而达到带动经济发展、造福广大群众的目的。
“争先跨越发展”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通辽的最新定位,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西部大开发和新一轮东北振兴等战略的深入实施,为我市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开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如今,我市已形成北部铝产业新材料和现代煤化工产业集群,中部自主创新、现代商贸物流高端产业集群,南部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和发展绿色经济产业集群,有色金属加工、玉米生物技术、农畜产品加工、现代蒙药和生物制药、战略新兴产业和文化旅游等已发展成为我市的比较优势产业。全市上下正紧紧围绕促进“五化”协同和“六大产业基地”建设,积极发展重点产业,壮大产业集群,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2016年,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49.4亿元,经济总量连续8年稳居全区第四位、蒙东第一位,在东北37个地级城市中排名第8位,体量优势不断扩大。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16年,我市新签约投资千万元以上招商引资项目186个,总签约额1649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46%,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75.5亿元,增长14.5%,随招商引资而来的资金、技术、先进的管理体制和人才提升了我市经济发展的“续航”能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70年来,一代又一代草原儿女为建设通辽贡献着智慧与力量。如今,根植在人们心中发展通辽的信念也更加坚定。在70年的年轮之上,这座城市已经准备好去书写又一个崭新篇章。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专业微信商城开发,三级分销开发,积分商城 联系电话:
京东商城代运营服务商,全国4地物流,专业服务京东自营 联系电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座城市的记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