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的公司经营状况说明不公开可以吗?

揭秘 | 税务稽查对象是怎么选出来的?为什么小公司也会被查?
我的图书馆
揭秘 | 税务稽查对象是怎么选出来的?为什么小公司也会被查?
俗语道,枪打出头鸟,我这做个小本生意,为何也会招来稽查员大人?“税局不是应该去查大案、要案吗?”经营一家淘宝店的王二怎么也想不通,前两天接到税局“要检查”的通知还以为是诈骗电话,不料今天人家带着“检查通知书”登门造访了。王二的淘宝店是有进行工商登记的,是正经公司。但是为图便宜,随便找了一个财税代理,一年才几百块,每个季度增值税都是零申报,也没有记过账,上个月税务年报的时候,所得税竟然也零申报了…这样的小公司在深圳不计其数,王二知道有风险,却怎么也想不到,真的有一天人家稽查人员会查到他头上。在淘宝交易记录和成摞的快递单面前,王二最终只能补账、补申报、交税款、罚款、滞纳金…传说中的税务稽查不是都在查虚开发票几十亿、偷税漏税几千万的公司吗?怎么有功夫搭理这些可能明天就要关门的小公司呢?当真是因为“苍蝇腿儿也是肉”?其实,这和税务稽查的选案的方式有关,被查对象的确定有一定的随机性,小公司也占一定的抽查比例。官方点的说法是:税局也是为了全面了解各行各业、各种形态纳税人的经营情况;换种说法就是:电脑选中你了,都有记录的,不查也不行啊!那么,税务稽查的选案方式到底是怎样的?对小公司来说,是不是也一样“危机重重”?1、税局也不是想查谁就查谁总局对税务稽查的要求是“双随机、一公开”,和工商局查企业一样,随机抽查对象、随机选派检查人员。但所谓的“随机”都有一定的“概率性”,不同类型的企业,被抽到的概率不同。2、稽查对象名录库是有分类的所有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都在“稽查对象名录库”当中,但是根据纳税人规模、风险等级、纳税信用的不同,划分在不同“库”。3、随机抽查比率有内部规定虽然是随机,但不同“库”的纳税人被抽到的概率不同:比如重点税源企业不低于20%、非重点税源企业不高于3%、非企业纳税人不高于1%。其中,重点税源企业由总局、省局、市局三级逐级抽查,五年轮查一遍,三年内已抽查的就不再抽查了。4、有涉税风险的企业抽查力度大长期纳税申报异常的、纳税信用等级为D的、以及被有关部门列为“联合惩戒”的,都在“异常对象名录库”当中。被列入“异常对象名录库”且持续经营的,经人举报,被列入“稽查案源档案”的,都会被加大抽查力度。因此,不要觉得你是小公司就可以放任税务逾期,不要觉得你长期零申报没有风险,出现这些问题,被认定为“非正常户”,是和那些偷税大案一起被放在“异常名录库”里面等待抽查的。创客菌提醒各位老板:小公司长期不申报结果也是一样可怕,被列入税收黑名单不论欠税金额多少,法定代表人和股东们就要为此背上失信的“罪名”。无论什么情况下,记账报税都是一个公司最基本的责任,而且要妥善保管记账凭证、发票单据等资料,即使换了一家代账公司,也要整理好之前的财务资料,做好交接。已经有很多企业感受到了金三大数据的厉害,在7月1日发票新规施行之后,在税局瞄准小规模纳税人和普通发票之后,请各位老板不要再抱有侥幸心理,否则定会追悔莫及!
TA的最新馆藏[转]&以下试题来自:
单项选择题张某系一有限责任公司的小股东,由于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不满,想通过查阅公司账簿去深入调查公司经营出现的问题。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张某必须向公司提出书面申请
B.公司有权以可能会泄露公司商业秘密为由拒绝张某的查账申请
C.若张某聘请专业机构人员帮助查阅账簿,公司不得拒绝
D.公司拒绝张某查阅时,张某只能请求法院要求公司提供查阅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A.甲公司不能为王某提供担保,因为陈某不能向甲公司提供反担保
B.甲公司不得为王某提供担保,因为公司法禁止公司为个人担保
C.甲公司可以为王某提供担保,但须经股东会决议通过
D.甲公司可以为王某提供担保,但陈某不得参加股东会表决
A.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应当由主张存在污染事实的王某负举证责任
B.根据&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应当由主张自己没有排污行为的腾达化工厂负举证责任
C.根据&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则,应当由腾达化工厂负举证责任
D.根据本证与反证的分类,应当由腾达化工厂负举证责任
A.只有控股股东甲可以向法院请求解散公司
B.只有甲、乙可以向法院请求解散公司
C.甲、乙、丙中任何一人都可向法院请求解散公司
D.不应解散公司,而应通过收购股权等方式解决问题
A.丁公司应当对丙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B.甲公司应当对乙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C.甲公司应当对丙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D.丁公司、甲公司共同对丙公司承担赔偿责任
A.公司经理可以决定为本公司的客户提供担保
B.公司董事长可以决定为本公司的客户提供担保
C.公司董事会可以决定为本公司的股东提供担保
D.公司股东会可以决定为本公司的股东提供担保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股票/基金&
中小企业主抱怨贷款困难 称经营状况远不如前两年
作者:张奕 刘夏
  从南海之滨的深圳,到渤海畔的工业大省河北,中小企业的负责人言谈间都流露出同一个意思难。
  7月21日,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否认地方上出现中小企业倒闭潮。
  全国工商联的调查则显示,九成以上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贷款,并将一份“当前中小企业生存难度超过2008年”的万字调研报告递交国务院。中小企业真的面临比金融危机更危机的时刻?此时还未成潮的倒闭现象,持续到年底会不会成潮?
  从南海之滨的深圳,到渤海畔的工业大省河北,中小企业的负责人言谈间都流露出同一个意思难。
  全国工商联的调查显示,九成以上中小企业无法从银行贷款,并将一份“当前中小企业生存难度超过2008年”的万字调研报告递交国务院。
  中小企业真的面临比金融危机更危机的时刻?此时还未成潮的倒闭现象,持续到年底会不会成潮?
  【企业现状】
  成本上升,需求下降,融资无门
  石俊(化名,河北玻璃厂老板,总资产数十亿元、员工2000余人):
  工业品的销售价格一直在降,生产成本又一直在涨。工资、原料涨得很快,而产品价格却节节下降,集团今年上半年的销售收入同比下滑了20%左右。
  形势紧张是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了,今年年初我们动用了企业积蓄和应急资金,但由于企业扩建,仍出现了3亿-4亿元左右的资金缺口。贷款尤其困难,今年我们基本没能贷到款。
  现在企业的情况比金融危机时期更困难。2009年初是困难过一段时间,但那时国家没有收紧银根,而且很快出台了刺激经济计划,困难了半年很快就过去了。但现在大半年过去了,还看不到前景。
  现在,我们这里已经有一些同行业小厂倒闭,根据我在这个行业里这么多年的经验来看,到年底,估计玻璃行业里得有20%的企业出局。
  黎平(化名,深圳塑胶厂老板,拥有一家1000平米的工厂,80多名工人):
  今年的经营状况比去年、前年都差很多。由于人工、原料的涨价,产品成本涨了10%以上,但市场不景气,最终产品的售价还跌了10%。销售额和利润都跌了20%。
  订单少,回款慢,所以资金链也比较紧张,但是根本不敢贷款,也不敢扩大生产规模。
  我们还算日子比较好过的,有的同行已经倒闭了。
  【民间借贷】
  企业向个人集资成普遍现象
  董小姐(苏州民间融资参与者):
  我们那边中小企业挺多的,现在银行资金面紧张,都愿意贷给国有大企业。小企业为了运营都求助于民间资金、地下资金。有地下钱庄,都还不合法,有合法的叫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
  我周围的人参与更多的是个人资金。有和企业关系比较近的人,动用个人关系,多找几个人,凑些钱给企业。中间这个人相当于担保人。
  这种方式在我们那边还挺普遍的。我叔叔在当地一个食品企业里工作,所以我们还比较放心。有的家出5万,有多的像我们家10万,凑个100万应该没问题。
  现在存银行还赶不上通胀。所以我们放款就是求个比银行高的利息,一般高于银行利率1.5-2倍比较普遍,有的还更高。不过风险也挺大的,因为小企业现在破产的多,没保障。
  官方声音
  工信部 实地调查,未有倒闭潮
  工信部新闻发言人朱宏任对媒体表示,针对浙江、广东等地中小企业扎堆倒闭的传闻,工信部高度重视,“对于反映比较突出的这几个地方,我都到实地进行了调查。”他说,“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现在没有中小企业扎堆倒闭或者倒闭如潮的这种情况。”
  不过朱宏任也承认,近期部分中小企业在上游能源原材料大幅攀升,用工、融资等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确实生产经营比较困难。
  工商联 中小企业下半年更难
  针对中小企业倒闭问题,全国工商联显然认为形势更严峻。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全国工商联已将“当前中小企业生存难度超过2008年”的万字调研报告递交国务院。
  据工商联对17省市中小企业的调研结果显示,90%以上的受访中小企业表示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小微型企业的融资状态更为窘迫。由于银根紧缩,当前中小企业生存之艰难甚至超过了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初期,并且今年下半年中小企业的处境将更为艰难。不过工商联也认为,从新生企业和倒闭企业的数量对比来看,还不能得出“倒闭潮”的结论。
  工商联相关人士告诉记者,工商联确实近期对十余个省市调研中小企业生存问题,并且已形成完整报告,但具体内容尚未对外公开。
  专家观点
  “没有根本性解决办法”
  中小企业合作发展促进中心、中小企业全国理事会副秘书长马亮:
  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很多扶持性政策文件,比如,国务院2009年9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了“银十条”;今年6月份工信部等四部委联合颁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
  但现在我国中小企业难,依然没有根本性解决办法,如投融资方面,例如“银十条”,基本上是政策性指导意见,并没有实施细则和具体办法,各商业银行还没有出台具体的方式方法。
  另外,是人才问题。中小企业留不住人,是中小企业行业共存的问题。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目前我国还没有成熟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服务体系建设需要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全社会共同努力,尽快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是目前我们改变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现状的重中之重。
  “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
  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家陈乃醒:
  这里不想再说融资难等等了,那些都是表面现象。我想说的是,中小企业之所以面临问题,反映的其实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经济亟须转型,劳动力已到拐点。
  中国企业过去习惯于粗放成长,依靠资源增加来扩大再生产,投入人力资源发挥简单优势。但现在,再想这样下去就行不通了。“招工难”出现,劳动力变得短缺,而且,劳动力成本越来越大,吞噬着利润。很多中小企业变得茫然无措,甚至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所以,除了加强技术改造,加速企业转型没有更好的办法。但我这里所指的“技术改造”,其实也包括管理模式、内部结构、分配方式、人事制度、协调劳动力使用这些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说,在这些方面实施技术改造,是可以不花钱见效的一种手段。
  网友“微”观
  “银根紧缩致企业困难?”
  @游远歌:银行从来就不待见中小企业,无论银根宽松还是紧缩之时。说银根紧缩导致绝大部分中小企业资金链岌岌可危,有根据吗?
  @晒太阳的:银根紧缩后中小企业不是“死”掉了,只是经营者对于预期利润不理想而停止经营了;“死”掉的是那些失去工作后刚刚希望创业的人们。
  @刘得狠:当“共和国的长子们”在海外大肆挥霍浪费时,真正为社会创造了绝大部分就业岗位和利税的中小企业却在死亡线上挣扎。
  据微博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张奕 刘夏
07/22 11:2107/26 06:4707/25 20:1907/25 10:1907/25 00:0207/23 04:1307/22 09:3407/22 07:47
新闻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页面没有找到
页面没有找到1秒钟之后将会带您进入首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司的经营状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