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拍拍贷额度0评估后,收到短信退订评估回复N是什么意思?

拍拍贷陷砍头息争议 用户投诉平台未提前告知扣手续费
“借了2500元,到手2180元,哪有这样子的!”说起自己2016年4月在拍拍贷上的借款经历,上海的徐力(化名)一上来就给记者报了两个数字,在之后的采访中,他不时重复“没有这样的道理”。拍拍贷成立于2007年6月,公司全称为上海拍拍贷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总部位于上海,是国内首家纯信用无担保网贷平台。徐力称,自己当时被QQ空间上拍拍贷的低利息广告所吸引,所以就点击广告进入拍拍贷官网,填写基本资料后下载了APP,然后在APP上通过个人身份认证,最后申请了2500元借款。但实际到账的只有2180元,12期(月)共计要还款2800多元。不明白所以的徐力立刻找到了客服,对方告诉他,扣除的是借款手续费。除了徐力,还有多名用户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在拍拍贷上借款后,和实际到账金额不符,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借款之前平台或客服没有明确告知手续费、利息等。那么真实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平台直接扣除手续费的行为到底是不是“砍头息”……投诉:借款前是否明示扣费双方说法不一“申请贷款前客服也没说,平台也没有写明啊。”徐力称,自己向客服提出了退还这笔贷款的请求,但对方表示这属于提前还款,仍要还本金和利息。徐力于是认为,自己受到了欺骗,在跟客服多次沟通无果的情况下,他选择了将这笔钱从账户中提出,并且至今没有还一期款。当记者询问徐力当时在借款前是否有对页面截图,以此来证明平台未提前告知收取手续费等事宜,对方表示当时根本没有想到这一点,所以没有截图,但他向记者出示了当时QQ空间的广告截图,只见该广告上写着“贷款金额10000元,每月还款100元”,除此之外,没有其他内容。不过,徐力向记者表示,如今拍拍贷的APP经过改版,借款页面会明示实际到账数额等项目,然后才有“确认借款”的选项,而在去年自己申请借款时,APP页面上并没有这些,包括每月还款金额、手续费等都是借款成功后才能知道。跟徐力经历相同的李军(化名)也表示,借款前,APP和客服都没有告知其手续费的情况。6月17日,法治周末记者下载了拍拍贷APP进行体验,在进行各项认证,提交个人证件后,就进入了申请贷款的环节。记者可借款的额度为12000元,在借款页面选择借款金额、借款期限后,页面会主动展示“每月还款”“实际到账”两项内容。如选择借款12000元,期限为6个月,那么实际到账11160.00元,每月还款为2130.27元;选择借款1000元,期限12个月,则实际到账925元,每月还款93.59元。在借款页面的中间,有“确认借款”的选项,意味着借款用户在借款前能明确知道实际到账金额及每月所还本息和。而在APP的“更多”这一选项下,列出了借款利息的计算方法——借款的年利率是根据借款人的魔镜等级(魔镜系统是拍拍贷开发的风险评估系统,针对每一笔借款,风险模型会给出一个风险评分)确定的,当借款人的借款申请审核结束后,在“确认发标”时可以查看详情。不过,在操作过程中,APP页面上并没有对借款手续费如何收取进行说明,记者询问在线客服关于借款手续费的问题,对方表示“页面会有实际到账金额的提示,不同用户费用可能不同”。而法治周末记者在拍拍贷官网上的“客服中心”看到,借款费用分为催收费用、成交手续费、创建列表费用、逾期利息等,其中对于成交手续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成交手续费分为借款手续费和借款质保服务费,根据魔镜等级,前者为本金的1.5%至12.5%,后者则为9%至23%不等。对于官网上的这些收费说明,拍拍贷官方微博在2016年6月回复借款人微博时称,借款费用标准一直都有,但微博上不少借款人表示,自己借款时官网上并没有这些说明。争议一:扣除手续费是否为“砍头息”徐力、李军们最关心的问题是,即使平台告知,是否就能直接从借款金额中扣除手续费,扣除手续费是否为变相的“砍头息”。对此,西北政法大学教授、经济法学院院长强力告诉法治周末记者,判定上述情况中,扣除手续费的行为是否为变相的“砍头息”,要看这笔手续费到底是由谁收取。“砍头息是出借人预先从本金中扣除借款利息的行为。而P2P平台本身是一个信息服务中介的角色,如果说平台扣除的手续费就是作为其提供信息服务的酬劳,那么收取服务费无可厚非;如果说平台扣除的手续费实质上是出借人收取的,那么就能认定它砍头息的本质;但假如说平台是自己放贷,以扣除手续费为名多收利息,那就要看平台放贷的资金来源是哪里,如果是平台自己的钱,其行为就是违规;如果资金来源于跟众人借款,则可能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强力说。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中表示,P2P网络借贷平台不得发放贷款。不过强力表示,讨论上述情况是在平台明确告知借款人要收取手续费、实际到账金额与申请金额不符等前提下进行的。“假如说,借款人有证据证明,在借款前平台上没有对这些进行说明,那么平台就涉嫌欺诈,借款人和平台及出借人签订的合同就不成立,不管是不是砍头息,借款人都有权不履行合同。”强力说。而一位资深的互联网金融业务律师告诉法治周末记者,从广义上来讲,平台从申请的借款额中扣除手续费的行为,本质上就是“砍头息”,只不过是为了规避风险,才会以“手续费”“管理费”等命名。争议二:手续费如何收取才合规而法治周末记者电话拍拍贷客服,询问扣除手续费的相关事宜,对方表示,借款人申请借款成功后,平台会将借款金额发放到借款人的拍拍贷账户中,并从中扣除手续费。借款人只能将扣除手续费后的钱提现到自己的银行卡上。而上述律师表示,该说法有浑水摸鱼的嫌疑。该律师表示,判断平台到底有没有“砍头息”,最重要的是看借款人成功申请的金额是否全部到账。而记者采访的几名借款人均表示,借款成功后,账户从来没有收到过完整的借款金额,账户里的金额就是扣除手续费后的费用。“因为借款人是跟出借人发生的借贷关系,作为平台,不能从中截留一部分。只有当成功申请的金额全部到用户账面后,由用户再将手续费打给平台,才算是合规的做法。”该律师表示。该律师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依法妥善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通知》规定,出借人将利息预先在本金中扣除的,应当按照实际借款数额返还借款并计算利息。“也就是说,平台存在砍头息的话,借款人的本金及利息都应该按照收到的实际金额来计算。”但该律师表示,在实际情况中,平台只要对借款人提前明示会扣除手续费,而借款人又接受了这一做法,并且按照平台规定来偿还本息,平台是不用承担法律责任的;但如果借款人在借款后期又对砍头息提出异议,那么二者的合同或面临撤销的可能。
厚本金融严重逾期,有图有真相,社会
刚踩雷辉山乳业5亿,诺亚财富又踩雷乐视30亿,社会
刘首富的希望金融涉嫌自保,网贷风险高度集中?,社会
巨如意理财官网和APP无法打开,社会
华夏徐闻网致力于为徐闻用户提供徐闻县最新的徐闻新闻资讯,整合了徐闻旅游景点,地方服务,行业服务,在线学习和徐闻公司大全等!华夏徐闻网,让您有茶余饭后的聊资!
扫一扫,关注华夏徐闻网微信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相关阅读RELEVANT
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还没有账号
请输入用户名
用第三方帐号直接登录信息哪里来?“拍拍贷”给贷款人亲朋好友群发催债短信
新蓝网·浙江网络广播电视台
下载客户端:
核心提示:您有收到过这样的短信吗?称你的朋友某某某因贷款长期逾期,请你转告其尽快还款。你一看这朋友的名字,还真认识。其实,这并不是诈骗短信,而是贷款公司的一种催款方式。那么贷款公司手里为什么会有你的身份信息呢?他们又是怎么拿到的呢?对此,记者展开了调查。
新蓝网-中国蓝新闻客户端3月1日讯(浙江公共新闻频道记者报道)您有收到过这样的短信吗?称你的朋友某某某因贷款长期逾期,请你转告其尽快还款。你一看这朋友的名字,还真认识。其实,这并不是诈骗短信,而是贷款公司的一种催款方式。那么贷款公司手里为什么会有你的身份信息呢?他们又是怎么拿到的呢?对此,记者展开了调查。近日有不少网友在网络论坛上发帖称,自己收到了来自一家名叫拍拍贷的贷款公司发来的催款短信,短信的内容大致都是说,你的朋友因为借了款逾期未还,让你帮忙转告尽快还款。那么这个拍拍贷究竟是个什么公司呢,记者上网搜到了拍拍贷的官网,这是一家互联网P2P借贷平台,用户可以选择在这里借款,或者在这里进行放款投资。那么如果到了约定的还款日期,借款人没有能力偿还,拍拍贷真的会群发短信给亲朋好友吗?按照拍拍贷官方的说法,借款人如果逾期未还款,那么借款信息将被公开发给亲朋好友,但是借款人纷纷表示,自己借款时并没有提供自己通讯录的号码,拍拍贷的号码又是哪儿来的呢?官方称群发是投资人个人行为,于是记者又以投资人的身份打通了客服电话,但是却得到了另一种说法。有律师认为,拍拍贷私自套取借款人通讯录信息,这种获取信息方式显然不正当。同时,借款人的家人、同事等与“拍拍贷”并无任何关系,向他们发送容易引起误解的催债短信,也显然属于使用不当。
来源:浙江公共新闻频道编辑:张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拍拍贷有额度借款失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