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镇川镇河神庙店市镇

榆林市镇北台和红石峡照片一组
榆林市镇北台和红石峡照片一组
镇北台的标志
这才是真正的镇北台
有镇北台碑记,放大了可以阅读,省得我介绍时说错。
镇北台更远处的长城
红石峡的简介
红石峡门楼,也是参观的入口
清同治年三个前后任榆林官员的刻石
这几个不错的字作者叫谭仁芳,没有说是什么官员,但一定不是普通人。
这是中华民国十三年四月陕北联合县立榆林中学丁某题的(名字已经风化掉了),字迹十分劲道!
光绪二十五年(延榆)绥总镇龙得胜书
清光绪二十五年分巡延榆绥道马相如题。这幅摩崖在阳刻中算是保存最好的了。
这是从对面拍的摩崖石刻像
红石峡石窟中的佛像。以下是左右两边的尊者。只是石像颇新,不知是否是新补的?
这诗碑也一点都不像古碑,但诗肯定是古诗。
这据说是整个红石峡现在保存最好的一处石窟顶部雕刻
这是一处石窟中佛像座下的石雕,共十幅,只有这一幅是动物图案,其余都是花卉等。
这幅落款为“古燕李承恩题”的石刻属阴阳双刻,在整个石刻群里显得很独特。可惜看不清是什么年代的人了。
这是红石峡远眺图。看现在一小股发黑的流水,你已经难以想像当年红石峡的英姿了。
这一组图片本是11月28日在榆林拍的,昨天朋友从榆林回来,才得到差一点丢掉的相机,现在把它们贴在这里,供朋友们分享!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陕西榆林快递网点列表
你正在查看陕西榆林快递网点,爱查快递网点大全共收录陕西榆林快递网点390个,请点击上方快递公司查看各网点具体信息,如网点电话、网点地址、派送范围、不派送范围等信息。横山区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横山区,省辖区,草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清雍正九年(1731年)置县怀远,民国三年(1914年)为别于安徽怀远,遂依境内横山山脉主峰而名之。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明长城脚下,无定河中游,僻处、交界,古称塞北边陲。扼榆定公路之咽喉,位于东经108°56′41″~110°01′48″,北纬37°21′43″~38°14′53″。地处中部,东与米脂县相邻,东南与毗邻,南连延安市,西接,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接壤,北倚。距榆林市区51千米。距省会723公里,城108公里,靖边79公里,子洲87公里,乌审旗治122公里。2015年底,横山区辖13镇、1个街道、4个办事处、1个国营农场,户籍人口37.08万(2012年),幅员面积4333平方公里。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6.09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9.4%横山区是国家能源化工基地以及“西气东输、西煤东运、西电东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历史悠久的边塞重镇和革命老区。[1]
横山区先后获“中国能源百强县”[2]
、“全国绿化模范县”[3]
横山区建制沿革
横山区怀远堡
,传说雍州之域,为熏育氏族活动之地。
,熏育、之域。
,、西申(白翟)地。
东周,春秋时属林。战国时,北属林胡,南归魏境。魏置肤施县于境内(今党岔附近)。
秦,秦惠文王十年(前328),始统于秦。境归秦,属上郡肤施县。
西汉,本境分属朔方刺史部上郡奢延县(址于现城西北30公里红柳河南岸)和肤施县,亦说怀远堡等地属白土县(址在南)。
新,奢延县易为方阴县,西北部属之。
东汉,属并州刺史部上郡肤施、奢延县,今一带归(址在神木县南)。
、,羌胡地。
、十六国,先后属前秦、后赵、后秦上郡。晋安帝义熙三年(407),匈奴贵族破、薛干等部,称天王建大夏(十六国之一,或称五胡夏,定都),归夏。
,属北魏(治所统万城)化政郡岩绿县(址原统万城,即今靖边县红墩界乡白城子),后归西魏化政郡。北周三年(563),银州(今党岔)一带改属北周雕阴郡儒林县(址榆林县东南)。
,大业十三年(617),起兵反隋建梁国,属梁。[5]
,为关内道夏州朔方县(址白城子)、德静县(内蒙古乌审旗东南)和银州儒林县。
,属定难军夏州、银州。
,以横山为界,西北部归西夏,南部为宋地属延安府绥德军。
,以芦河、为界,北部归夏州,南部为金地属鄜延路州。
,为米脂县。
,分属卫和延安府。
,雍正九年(1731年)取“怀柔边远”之意,置怀远堡为县(治所今旧县城),属榆林府。
三年(1914年),为别安徽省之怀远县,遂依境内横山山脉更名横山县。
横山区地图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陕北工农政府领导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境内成立赤源县(址界)和米西县(址石窑沟乡牛肋脖湾)。
1946年10月,县府易帜,县境改属榆横政务委员会(设于)管辖。
1947年,归陕甘宁边区政府所辖。翌年,改属。
1958年12月,横山县置撤销,本境分别划入榆林、、米脂县。
1961年9月,县复,隶属陕西省榆林地区至今。[5]
日,撤销横山县,设立榆林市横山区,横山区人民政府驻横山街道北大街9号。[6]
日,横山“撤县设区”挂牌仪式在该区机关大楼前隆重举行,此举标志着榆林行政区划正式变为2区10县。[7]
横山区行政区划
横山区辖13镇、1个街道、4个办事处、1个国营农场;分别为:、、、、、、、、、、、、、、、、、和。[8]
行政区划一览表  区划代码辖村横山街道    辖6个居民委员会,李家坬、王圪堵、吴家沟、李界沟、张家坬、梁家湾、柴兴梁、邵家坬、高家坬、古水、元坪、红石峁、张山、九川府、祁家峁、杏条梁、小王地、石窑则、沙坪沟、魏强、马家梁、砖梁、兴丰、顾兴庄、高丰、盘丰、创业、吴东峁、曹阳湾29个村  石湾镇    辖史家坬、石湾、白狼城、阳岔、姜清滩、羊圈、大水沟、火石山、旋水湾、高川、沙界、方界、石仁坪、麻地沟、清水沟15个村委会  高镇    辖高镇、董家墕、沙坬梁、沙沟、罗圪台、刘楼、冯家峁、圪针梁、赵家湾、油房头、代圪劳、旗丰、白面宽、李家坬、师庄、鲁家河、万家畔、铁路峁、坪墕、范家墕20个村  武镇    辖武镇、二庄科、白新窑、牛圪劳、三丰则、杨老庄、元庄科、师家墕、九沟、周家坡、马兰地、房则墕、白应则、沙坪、高家墕、秦家畔、井良、窑美沟、高桥、代纯沟、西沟、王台、高家坬、高崖窑、张家湾、康庄、刘渠、高家沟、乔则沟、付家坪、郝兴庄、黄城山、柳树峁、韩塔、谢家沟、世昌、冯家墕、元圪塔、陈家沟、闹林沟、丁庄、张石畔、新窑湾、一步墕、王庄45个村  党岔镇    辖北庄、南庄、杨口则、马坊、韩石畔、四源沟、尹家坬、张沟、三皇庙、老庄、枣湾、麻地沟、祁寺、石峁、王家坬、孙园则、孙家墕、朱家沟、王有地、余山、邓家墕、新庄、胡新窑、白新窑、朱阳湾、李家坪、小李家坬、郭阳畔、拓山29个村  响水镇    辖响水、驼燕沟、韭菜沟、赵峁则、干沟则、李家楼则、胜家庙、缸房、白龙坬、杨新庄、屈新窑、井湾、白岔峁、沐浴沟、胡楼、宋水沟16个村  波罗镇    辖波罗、斩贼关、薛家沟、大路墕、前梁、朱家沟、代庄、小咀、沙沟、鲍渠、樊河、双河、宋家坬、廿克、白连沟、蔡家沟、杨窑则、邵小滩、龙泉墩、长城、高家沟、沙河、下烂泥湾、杨沙畔24个村  殿市镇    辖殿市、刘家沟、小河沟、张家湾、芦家畔、店房台、石碧则、石老庄、黄好先、黑石克、雷梁、吴岔、墩尚、朱阳坬、崖峁墕、思新庄、白家湾、五龙山、碗家崖、常元则、屈坪、王坪、麻渠、沙洞、孙石磕、贺石畔、山、贺甫坬、张沟29个村  塔湾镇    辖塔湾、芦沟、石井、清河、墩渠、八岔、韩羊圈、陈大梁、小豆湾、犁树塌、圈湾、付元则、海则沟13个村  赵石畔镇    辖赵石畔、王皮庄、郭家湾、杜羊圈、水掌、让兴窑、驼巷、师家畔、贺马畔、大坪、白家梁、冯石畔12个村  韩岔镇    辖韩岔、邓家墕、范老庄、黄圪塄、胡家沟、边则畔、高庙、三星、闫家坬、吴兴窑、李四桐、白岔、李渠、毕家堡、羊路塌、柳卜塔、瓦高庄、元盆坬、东沟畔19个村  魏家楼镇    辖魏家楼、瓦窑渠、杨家楼、拓家峁、王家峁、梁西山、枣坪、肖崖、庙湾、麒麟沟、郑寨、宁洲关12个村  白界镇    辖白界、畔家河、刘家沟、党庄、田寺、赵石窑、郭石畔、陈家沟、新开沟、杨官海则、草海则、苏庄则、土地海则、羊圈梁、胡石窑、孙家湾、黑河则、黑峁墩、杨沟、方河、柳沟、平邑堡22个村  雷龙湾镇    辖雷龙湾、沙峁、周界、韩梁、酒房沟、魏沙沟、永忠、郝界、沙梁、郭梁、哈兔湾、黑沟12个村  南塔办事处    辖南塔、屈墕、窑湾、胡沟岔、陈崖窑、牛圪劳、姬沟、李家崖窑、范高梁、榆林位、高圪哒、高楼、张村地、贾家墕、小沟则等15个村  艾好峁办事处    辖艾好峁、永新、唐坪、牙坪、奶头、站山、陈石畔、席老庄、房则墕村、壑则墕、王梁、新建12个村  双城办事处    辖双城、田家墕、孔家墕、王梁、安渠、刘家河、柏树渠、元峁、月有山、沈石畔、岗城、柴家河、沈家壕13个村  石窑沟办事处    辖石窑沟、榆树峁、常家元、郑高梁、师家墕、代家墕、曹阳坬、安老庄、高家墕、拓家畔、王家墕、杨道沟、张台、苏家元、姬家墕、下栾杰、韩台、常峁墕、闫新窑、安则梁、上栾杰21个村  石马洼农场    辖祁寺、创业、二道茆、孙圆则、河心梁、杨口则、赵石窑、石马洼、陈圪堵、耳树渠10个分场  (以上内容截至于2015年底)[8]
横山区地理环境
横山区位置境域
横山区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漠南缘,明长城脚下,无定河中游,僻处、交界,古称塞北边陲。扼榆定公路之咽喉,位于东经108°56′41″~110°01′48″,北纬37°21′43″~38°14′53″。地处中部,东与米脂县相邻,东南与毗邻,南连延安市,西接,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接壤,北倚。距榆林市区51千米。辖区东西最大距离93.83千米,南北最大距离95.85千米,总面积4333平方千米。[4]
横山区地形地貌
横山区地处陕北黄土梁峁丘陵区北端,毛乌素沙漠南缘。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分为: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地势平缓,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滩地宽谷;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无定河、芦河和大理河川道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主要山脉有横山山脉,境内最高峰西阳坬山位于魏家楼镇,海拔1534.9米,最低点孙园则的无定河出境口河床位于党岔镇,海拔887米。[4]
横山区气候
横山区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季气温日差较大,寒潮霜冻时有发生,并多有大风,间以沙尘暴;夏季炎热,雨量相对增多,多有暴雨出现;秋季多雨,降温快,早霜冻频繁;冬季严寒而少雪。多年平均气温8.9℃,1月份平均气温-8.2℃,极端最低气温-29.0(日);7月份平均气温23.4℃,极端最高气温40.4℃(日)。最低月均气温-13.2℃(1955年12月),最高月均气温25.9℃(2001年7月),无霜期年平均175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352.2毫米,极端年最大雨量516.0毫米(1978年),极端年最少雨量210.9毫米(1974年),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至9月,7月最多。[4]
横山区水文
横山区境内河道属黄河流域,流域面积4333平方千米。主要河道有二级河无定河1条,境内长95千米;四级河大理河、芦河2条,境内长94千米;五级河石窑沟、黑河子、黑木头川、小理河4条,境内长135.2千米;河流总长度634.2千米,河网密度0.14千米/平方千米,径流总量5.3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无定河,从雷龙湾乡的黑河村入境,至党岔镇朱家沟出境,流经境内横山镇、波罗镇、响水镇、白界乡,年平均流量15.31立方米,主要支流有芦河、大理河、黑河等。[4]
横山区自然资源
横山区土地资源
据2015年6月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横山区总土地649.95万亩,其中农业用地约161.2万亩,林业用地148.7万亩,草地101.5万亩,水面占地14.8万亩,居民、城镇、厂矿、道路、学校等占地245万亩,干沟、石崖、土崖、盐碱地、沙地等占地199.2万亩。[9]
横山区矿产资源
据2015年6月官网发布的数据显示;横山区共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等近10种。煤炭总储量达500亿吨,属举世瞩目的陕北神府煤田带。天然气面积大,含气层位多,总储量为1.56亿立方米。石油预测储量500万吨。矿盐属榆、米、横特大矿盐区,总含量在亿吨,属上等精盐。境内地下还有油叶岩、石灰石、铁、沙炭等矿产资源。[10-11]
横山区水资源
横山区境内主要河流属黄河水系,全区年水径流量5.85亿立方米,其中年过境流量为3.63亿立方米,自产水2.02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可开采量为7277万立方米。陕北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开工建设,水库总库容3.836亿立方米,年供水1.5亿立方米。[9]
横山区动植物资源
横山区境内动物和野生动物近30种。植物资源有农作物、经济作物、树木、绿肥和野生植物150多万种。[11]
横山区人口民族
横山区人口
2011年末,横山区境内总人口36.6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0.85万人,城镇化率29.67%。另有流动人口6.28万人。总人口中男性19.16万人,占52.3%;女性17.50万人,占47.7%;14岁以下5.72万人,占15.6%;15~64岁26.65万人,占72.7%;65以上4.29万人,占11.7%。2011年,人口出生率11.1‰,人口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长率6.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5人。[4]
2014年末,全区总户数105332户,年末户籍人口为372016人,其中男性人口194586人,占总人口的52.31%,女性人口177430人,占总人口的47.69%。当年出生人口4043人,出生率为10.86‰;死亡人口1843人,死亡率为4.9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46‰。户籍人口中城镇人口169639人,占户籍人口的45.60%(公安户籍口径城镇化率)。[12]
2014年末,全区共有非农业人口34735人,占总人口的9.34%。2014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9.5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8058人,占常住人口的46.72%(常住人口口径的城镇化率),暂住人口6962人,农村总人口321050人。[12]
横山区民族
2011年总人口中,以为主,达36.65万人,占99.978%;有、、等3个少数民族,共82人,占0.022%;超过30人的有、2个民族,其中蒙古族40人,占少数民族的48.78%;回族31人,占少数民族的37.80%。[4]
横山区经济概况
横山区综述
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6.09亿元,同比2013年增长9.4%(可比价下同)。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19亿元,比2013年增长4.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78.58亿元,比2013年增长9.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43.32亿元,比2013年增长9.8%。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58:3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281元,同比2013年增长10.5%。
2014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10.28亿元,同比2013年下降7.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财政总收入3418元,同比2013年下降9.5%。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78亿元,同比2013年下降14.9%。全年地方财政支出19.63亿元,同比2013年下降8.0%,财政收支差进一步拉大。其中,农林水气事业费支出3.4亿元,比2013年增长36.8%,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17.5%;教育医疗卫生支出7.9亿元,比2013年增长127.9%,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为40.4%。[12]
横山区第一产业
2014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938144亩,较2013年增长0.74%,全年实现粮食总产量15.8万吨,同比2013年增长3.3%,实现“十一连丰”。园地面积74820亩,与去年基本持平。农业设施用地面积4050亩,比2013年增长4.7%。现代农业园区建成区面积16365亩,比2013年增长3.3%。现代农业园区面积占比0.9%,同比2013年提高0.1个百分点。乡村从业人员145860人。新建省、市级农业示范园5个,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个,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规范流转土地2.5万亩。新建中小型规模养殖场45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个、养羊示范村10个,羊子饲养量达180.5万只,比2013年增长5.2%,“横山羊肉”地方标准通过省级审定。猪饲养量达16.4万头(全年累计出栏了9.6万头),同比下降5.0%。大牲畜饲养量3.4万头(全年累计出栏了0.4万头),比2013年增长14.8%。实现肉类总产量19621吨,同比下降2.0%。实现奶类产量1002吨,同比下降61.5%。完成造林面积10.5万亩,同比下降0.9%。森林面积206.8万亩,森林覆盖率32.1%;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4.66亿元,比2013年增长4.6%。其中,种植业10.39亿元,比2013年增长5.9%;林业0.53亿元,比2013年下降8.0%;畜牧业12.81亿元,比2013年增长3.9%;渔业0.21亿元,比2013年增长43.6%;农林牧渔服务业0.72亿元,比2013年下降0.5%。实现农业增加值14.19亿元,比2013年增长4.7%。[12]
横山区第二产业
2014年,全区生产原煤816万吨、原油18.1万吨、天然气30.1亿立方米、甲醇36.1万吨、水泥70.3万吨,发电51亿千瓦时。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13.48亿元,比2013年增长10.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10.64亿元,比2013年增长23.5%;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2.84亿元,比2013年增长0.8%。实现工业增加值75.21亿元,比2013年增长9.6%,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72.60亿元,比2013年增长9.8%。[12]
横山区第三产业
2014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29亿元,比2013年增长11.1%,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02元,比2013年增长10.0%。其中,商品零售业29.89亿元,比2013年增长11.1%;餐饮收入0.40亿元,比2013年增长11.2%。销售汽车23633辆,比2013年增长12.0%,实现零售额28.31亿元,比2013年增长11.1%,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3.5%。[12]
2014年,全区各项存款余额68.19亿元,比2013年增长9.5%。其中储蓄存款40.50亿元,比2013年增长34.1%。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3.79亿元,比2013年增长5.7%。其中,短期贷款27.93亿元,比2013年下降9.3%;中长期贷款15.86亿元,比2013年增长49.5%。[12]
2014年,完成营运性公路客运量127.22万人次、完成客运周转量14889.19万人公里、完成营运性公路货运量279.35万吨、完成货运周转量93896.81万吨公里。
2014年,邮政业务总量实现866万元,比2013年增长7.7%。邮路总条数58条,总长度3982公里,其中基层邮路45条2584公里,县城邮路6条316公里,委代办邮路7条1082公里;电信业务总量实现3432万元,同比2013年下降2.9%。全区固定电话用户15000多部,移动电话用户30000多部,宽带用户 9000多户,营业网点41个。[12]
横山区社会事业
横山区教育
2014年,全区现有普通中学19所,其中高级中学3所,初级中学10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有专任教师1287人,其中高级中学专任教师371人,初级中学专任教师916人;在校学生13397人,其中高中生5859人,初中生7538人。全区现有小学48所,专任教师1583人,在校学生18313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5.56%,初中毕业生2803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85.12%(县域经济中上级统计部门反馈的横山职业高中招生数506人,普通高中招生数1638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为76.49%)。2014年,15年免费教育范围继续扩大,县财政投入3000多万元,免除民办幼儿园横山籍幼儿保教费,民办高中横山籍学生学费、住宿费、课本费和教辅资料费,15年教育民办学校实现零收费,惠及学生4.7万人。全年财政用于教育支出53874万元,占财政支出的27.4%。[12]
横山区科学技术
2014年,全区共投入4093万元用于科技研发,申请专利64件,授权8件,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2100万元。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5977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304人。[12]
横山区文化
2014年,全区有线广播电视用户22699户,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21.55%(县域经济中上级统计部门反馈的数字),建设广播电视户户通9890套,净化文化市场和网络文化环境抽查合格率达到95%,“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率达到100%,波罗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建设投资5416万元,完成了沿街房屋仿古改造项目和波罗古堡参将府、望胡台修复工程。经初步核算,文化产业增加值比2013年增长28%。[12]
横山区卫生
2014年,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77个,县上有11个(其中县级医院3个)、乡级卫生院21个、民营医院10个、村卫生室335个。共有床位1019张,其中医院病床663张,卫生院病床356张。全区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053人,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6人。[12]
横山区社会保障
2014年,全区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165332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746人;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人数达153586人(其中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836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50750人)。已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达344364人,其中农村已参加新农合医疗保险人数306302人,占农村总人口321050人的95.4%;城镇已参加医疗保险人数38062人(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8343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9719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12605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4882人。全区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达93.7%。年末享受低保人数29604人,其中:农村低保人数8475户、20137人,城镇低保3724户、9467人。全年救助大病患者8380人,发放救助资金1841万元。城镇新增就业人口21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9%。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300人、特岗教师100人、免费师范生21人、卫生人员28人、振兴人才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81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口比重39.8%。本年末农村饮水安全达标人口310812人,占农村总人口321050人的96.8%。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22个,启动移民搬迁2050户、完成290户,全年累计扶贫移民搬迁609户,全年脱贫1.34万人;王圪堵水库17个移民点中,启动建设14个,其中主体完工2个。新开工各类保障房2866套,建成2288套。公众安全感达91.68%。[12]
横山区基础设施
2014年,投入2.45亿元,建成芦河河堤护坡工程1.4公里,硬化创业西路、鑫达路、职教东路等市政道路9条,芦河综合治理工程实现蓄水,北街文化活动广场主体建成。投入1.34亿元,新开工各类保障房2866套,建成2288套,贯通了郁林家园与县城连接道路,建成海则沟大桥以及郁林家园山体公园、小区供水等附属工程。继续抓好路网建设。东环路主线施工方案通过评审,支线工程全面完工,怀远大道一期建成通车,波罗古堡旅游专线路基基本完成,新建通村公路424公里。城镇化率达到46.8%。[1]
2014年完成植树造林11万亩,水土保持初步治理106.87平方公里,新建、改造“三田”0.91万亩,封禁治理3.06万亩,新建、加固淤地坝71座,解决了5.2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大气环境质量自动监测体系覆盖城区,城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329天。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城区饮用水水质达标率100%。[1]
横山区交通
2014年末,全区境内铁路总里程74.65公里,公路总里程425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5公里,国道35公里,省道110公里,县道260公里,乡道318公里,乡村2225公里。2014年全区共修建通村公路308公里。[12]
铁路太中银线、过境,其中太中银线境内长36.5千米,设魏家楼一个站,通往太原、银川;包西线境内长18千米,通往包头、西安。
、过境,其中包茂高速公路境内长27千米,双向四车道,有横山一个出口,通往榆林、靖边。青银高速公路境内长58千米,双向四车道,有魏家楼、双城两个出口,通往子洲、靖边。204省道境内长110千米,双向2车道,通往榆林、绥德。有县乡 (镇)级公路10条,总长294.786千米。[4]
横山区历史文化
横山区传统艺术
横山老腰鼓
陕北是当地群众喜爱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通常以舞队的方式出现,有单人打、双人打、四人打、八人对打、群场打的形式,舞队由伞头、鼓子手、腊花、杂色丑角组成。鼓子手动作矫健有力、威武豪放、自由洒脱,场面穿插频繁,场图对称灵活,使整个舞队表演更富有艺术感染力。2008年批准为全国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4]
横山流行的戏剧有、山西梆子、道情、眉户、、等数种。其中以道情、秦腔较盛行。道情流行时间长,地区广,清末民初为极盛时期,剧目有《相子出家》、《张连卖布》、《小放牛》等。山西梆子在解放前的一段时间也很活跃。自横山县秦腔剧团建立后,道情和山西梆子逐渐衰落。皮影、木偶戏,也曾在横山流行过,现已绝迹。横山原无秦腔戏,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国民党波罗驻军骑兵团的剧团演唱秦腔。受该剧团的影响,波罗群众于年先后成立业余秦腔剧团,秦腔逐渐成横山人民最喜爱的剧种之一。
横山区境流传的,有悠久的历史,是横山群众喜爱的一种曲艺形式。从事说书的人多是,60年代初有百余人,遍及横山县。建国前,盲艺人走门串户,为群众说平安书,祈福增寿。有的还兼搞“卜卦、算命”等迷信活动。形式简单,活动方便,不受时间、地点和听众人数的限制,穷乡僻壤都可到,家庭院落,田间地头都可说。陕北原来只是一人表演,在右小腿绑三层竹板,左膝上绑一扇小铜钹,右手背戴一串蚂蚱子,配合三弦,弹说带唱。70年代后,陕北说书有新的发展,由单人说唱,变为1~5人联合说唱,乐器也增加板胡、、笛子、四页瓦、小锣、小鼓、小钹。演唱生动活泼、丰富多彩。[14]
,在横山城乡流行很广,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传下来的,分传统民歌和新民歌两种,包括小调、、劳动号子、风俗歌、等。内容以爱情为主,反映旧社会劳动人民争取婚姻自主,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精神和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与解放后人民民主幸福生活的赞颂。它的特点是纯朴优美、活泼、上口,歌词信口而出,“游天”而唱。[15]
横山区名优特产
横山区境内土特产品有横山羊肉、大明绿豆、横山白绒山羊、横山香谷米、横山洋芋等10多个品种。[4]
肉质鲜嫩、肥瘦相间、高蛋白低脂肪、无膻味、香味浓郁、风味独特,被誉为“肉中之人参”。2010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疫总局公布为“全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17]
大明绿豆籽粒外观浅绿光亮,颗粒大,富含淀粉、脂肪、纤维素、钙、磷、铁和维生素等,被誉为粮食中的绿绝珍珠。其味甘性凉,有显著的清热解毒、消肿利水、明目降压功效。是主要出口创汇名特优产品。2008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疫总局公布为“全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4]
横山白绒山羊
横山白绒山羊产绒量高,绒纤维细长、遗传性能稳定、适应性强,净绒率在56%以上,产重率在105%以上。饲养特点是耐粗饲,耐寒冷,抗风沙、抗病力强。[4]
横山区风景名胜
横山区概况
横山区境内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秦昭王长城、明长城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4]
横山区景点
风景名胜一览表  简介图片秦昭王长城遗址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境内位于横山县波罗镇、横山镇、赵石畔镇、塔湾镇。战国时修筑,秦汉时曾增修、沿用。境内呈西南至东北向分布,墙体底宽3.4米~12.3米、高0.8米~1. 6米,顶宽1米~2.8米,夯层厚7厘米~16厘米,全长约85公里。长城沿线断续于地表,保存较差。[4]
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横山县城东北25公里的无定河南岸,始建于隋朝,历经1400多年的历史,明正统十年(1445)建成,万历六年(1578)重修。建筑布局大体为,东门凝紫、南门重光、大西门凤翥、小西门通顺,城内有一条长400米、宽8米的主街,内有玉帝楼、三官楼和两座木石钟楼等建筑。至今保存较为完整。[21]
响铃塔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保单位,位于横山区塔湾镇杨小川村。始建于元代泰定年间(年),历经八百余年的历史。塔共计十一层(传说是十二层),残高27米,底周长24米,塔体外观呈八边形,内部空心由木棒支撑,一到三层由石版砌成,四到十一层由红褐色的砖垒砌而成。至今保留的较为完整。[22]
肖崖革命旧址
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横山县城南102公里处的魏家楼乡肖崖村。旧址由四孔土窑接石头面组成的独院。1947年转战陕北途中,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央机关、解放军总部工作人员,于8月4日至8月8日在此工作、生活了四昼夜。[23-24]
肖崖革命旧址
五龙山庙位于。五龙山的延伸部分,兀立黑木头川中,高约70米,山势雄伟,风景秀丽,法云寺即建其上,是远近闻名的古寺。法云寺始建于唐代,明万历、、清康熙、时陆续扩建。主要建筑有释迦佛殿、青云台、无量祖师殿等。1984年横山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横山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2007年公布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方位保护单位待批。[25]
野猫山庙,又称灵应寺,位于横山县野猫山村东的大山峁上。占地3000多平方米,座西北,向东南,东西为沟,南北约2.5公里的长峁。寺庙建于明万历年间,大清二十年、三十八年,年间进行扩建和维修。现庙宇由祖师、娘娘、灵官、龙王、山神、土地、奎星爷、文昌等庙建筑组成。祖师庙、娘娘庙为主体建筑,内为拱洞式,顶为竭山式,面宽分别为8.45米,进深分别4.4米和4.25米,卷棚为竭山勾搭式瓦顶。六十年代,庙内局部建筑及所有神像被破坏,逐渐修葺复原。[26-27]
横山区著名人物
()原名鲁学曾,字如愚,横山镇柴兴梁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5月, 牺牲。[4]
(),陕西省怀远(今横山)县李继迁寨吴岔村人。曾任轻工业部副部长,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陕西省政协副主席。中共七大、八大候补代表。
(),原名长发,字伯英,陕北红军领导人,革命烈士,横山县高镇张家坬村人。[4]
(),陕北说书演员,民间曲艺家,陕西横山县人。作品中100多部传统书、170种民歌小调、572部(篇)260万字新书词被录音、记载、印刷出版。日在延安病逝。[4]
.横山县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
.中国网[引用日期]
.中国网[引用日期]
.横山县地方志[引用日期]
.陕西地情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澎湃[引用日期]
.横山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横山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横山县人民政府网.[引用日期]
.横山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横山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横山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横山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横山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横山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山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横山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横山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横山县人民政府 [引用日期]
.横山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横山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横山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横山在线[引用日期]
.横山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横山县人民政府[引用日期]
.横山在线[引用日期]
.西安新闻网[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榆林市巴拉素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