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发生血源性锐钝器伤和锐器伤的区别粘膜职业暴露后应如何处置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 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6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护措施,最大限度的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及感染率。方法:对本院2015年在院的护理人员进行有关职业暴露的问卷调查,及近几年上报的职业暴露登记表,进行统计,分析护理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通过统计年发生职业暴露32人,其中锐器伤27人,占84.38%,血液/体液暴露5人,占15.62%,暴露源病种以乙丙肝为主,其次为艾滋病、梅毒病人。其中1例感染丙肝病毒,经过暴露后系统干预,病毒转阴。结论:通过加强新入职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的认知性,采取标准预防,规范操作规程,制定安全防护制度,加强自身防护是减少职业暴露的根本所在。
关键词: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分析;干预
&&&&&&& 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腔、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破损皮肤包括皮炎、倒刺、割伤、擦伤、磨伤和痤疮〔1〕。做为收治传染病的专科医院,我们对本院2015年全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问卷调查中,发现锐器伤和血液、体液暴露是护理人员面临的最危险的职业暴露,我们对其进行了调查分析,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
&&&&&&& 1.资料与方法
&&&&&&& 1.1资料&& 本院2015年职业暴露的问卷调查表、年职业暴露报告登记表
&&&&&&& 1.2 方法&& 采取自行设计的开放式的问卷调查形式,将全院护士按工龄分成两组,& 2年、>2年,共计发放问卷调查145份,回收率100%,调查的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安全意识、工作环境、手卫生的依从性、护理器具使用情况、自身防护、规范操作等方面进行调查,并对发生的32例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汇总分析,探讨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有效措施。
&&&&&&& 2& 结果
&&&&&&& 2.1 一般情况& 被调查的145名护士中,发生职业暴露人数为32名,其中发生过锐器伤者27名,占84.37%;血液、体液暴露5名,占15.63%。
&&&&&&& 2.2 职业暴露污染源的情况& 发生职业暴露者全部为血源性传播性疾病,其中乙型肝炎22例,占68.75%;丙型肝炎7例,占21.87%;梅毒抗体阳性2例,占6.25%;艾滋病1例,占3.13%。见表1
&&&&&&& 3&& 讨论
&&&&&&& 3.1& 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 3.1.1 主要场所及人员&& 病房、门诊采血室等是发生职业暴露的主要场所,从事护理操作的护理人员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这与护士操作多,人员少,致使护理工作忙碌、紧张,长期超负荷运转,也是发生职业暴露的重要因素〔2〕。
&&&&&&& 3.1.2 针刺伤& 针刺伤的主要环节为注射、抽血、静脉穿刺等操作时患者突然移动;采取标本将血液注入试管取下针头时;输液结束拔针后撕掉固定胶布时;将裸露的针头拿到处置室分离针头和针管时;将针头重新套帽以及剪掉输液器针头时。
&&&&&&& 3.1.3 破损皮肤直接接触污染物&& 在许多情况下护士的手存在皲裂或微小破损,由于没有及时发现未引起重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接触HIV、HBV、HCV阳性患者血液或体液污染的物品,未戴手套或手套破损,可导致直接污染护士手部伤口,而导致感染。
&&&&&&& 3.1.4 缺少合格的防护设备和用品&& 部分医疗机构的领导对医务人员健康重视不够,防护措施或防护用品投入经费有限。
&&&&&&& 3.1.5操作不规范或违规操作& 临床上各种操作均有规范的操作规程。早期医院安全护理意识欠缺,防范制度不健全,执行科学的操作技术指南差,,加之新上岗人员培训不到位或操作不熟练;护理操作不戴手套、口罩;处理污染物品不注意必要的防护,均可导致职业暴露的发生。
&&&&&&& 3.1.6多种因素形成心理危害& 护士长期面对各种危重、意外伤害以及死亡患者,往往导致焦虑、紧张、情绪低落。有些护士不愿意护理艾滋病患者,工作感到恐惧,经常上夜班等因素,使护士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心理压力增加,致使一些护士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生物钟紊乱和内分泌失调等症状。就可能出现更多的失误,就容易发生职业暴露。
&&&&&&& 3.1.7护理人员身心不健康&& 医院普遍存在床护比不足的现象,管理层不能垂直领导,受科室管理模式制约,导致护士超负荷工作,思路不清,也是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
&&&&&&& 3.1.8 发生职业暴露后,护理人员对暴露后紧急处理还不够熟练,普遍缺乏上报意识,依从性较差,应急能力也较弱。
&&&&&&& 3.2 防护措施
&&&&&&& 3.2.1 建立安全防护制度& 建立完善的锐器伤防护制度,加强对护理人员的预防锐器伤的特殊教育和培训,使护理人员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改变其职业暴露的危险行为,杜绝或减少意外损伤事故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职业暴露的机会。
&&&&&&& 3.2.2 纠正损伤的危险行为 禁止用双手分离污染的针头和注射器;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禁止用手折弯或弄直针头;禁止双手回套针头帽;禁止直接传递锐器(手术中锐器用弯盘或者托盘传递)禁止徒手携带裸露针头等锐器物;禁止消毒液浸泡针头;禁止直接接触医疗垃圾。选择有安全装置的护理器具〔3〕
&&&&&&& 3.2.3改善医疗操作环境:根据工作的性质,灵活机动安排休息时间,使护士身心得以缓冲,减轻压力,焕发精神,提高工作效率,减少锐器伤的发生,保证工作质量。并且提供充足、优质的防护用品,达到有效防护目的。
&&&&&&& 3.2.4 实施标准预防
&&&&&&& 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1〕。
&&&&&&& 3.2.5加强护理健康管理:建立护士健康档案,每两年为护士进行体检,并接种相应的疫苗。建立损伤后登记上报制度;建立医疗锐器处理流程;建立职业暴露监控体系,追踪伤者健康状况.
&&&&&&& 3.2.6发生职业暴露后的立即处理原则& 为减少职业暴露发生感染的机会,发生职业暴露后应立即进行处理,处理原则是: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清洗被污染的局部;污染眼部等粘膜时,应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对黏膜进行冲洗;存在伤口时,健侧手要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15分钟。用75%的酒精或0.5%碘伏对伤口局部进行消毒包扎处理。
&&&&&&& 3.2.7职业暴露的处理
&&&&&&& 对发生职业暴露局部立即处理后,由当事人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填写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的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的种类和病毒的情况,处理的方法及处理经过要进行上报。科主任签字确认后交由院感科评估签字,再由主管院长签字后到检验科进行与暴露源相关的检验。(1)HIV职业暴露的人员,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在2h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24h,但即使超过24h,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如齐多夫定(叠氮胸苷)、拉米夫定和印地那韦的联合应用。HIV职业暴露后的补救治疗措施非常有效。(2)暴露源乙肝阳性+暴露者接种疫苗(3次或以上):已知有免疫应答(&10mIU/ml)无需PEP;已知无免疫应答(&10mIU/ml)HBIG1剂+疫苗接种或HBIG2剂;抗体反应未知,监测抗体浓度。根据抗体结果选择。暴露后0、4、8、12周、6个月,进行HCV、抗-HIV监测。(3)如果暴露源抗TPPA(+),推荐苄星青霉素240万单次肌肉注射。青霉属过敏者,可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口服,连服14日。暴露后3个月、6个月应检查TPPA〔4〕。在发生职业暴露30例中,其中一名护士感染了丙肝病毒,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01U/L,丙肝病毒RNA3.880w106拷贝/毫升,以病毒性肝炎丙型急性无黄疸性收入院治疗,经过保肝、抗病毒对症治疗后,现该护士肝功能已恢复正常,丙肝病毒已转阴。嘱其应定期复查。
&&&&&&& 总之,我们应重视职业安全防护教育,通过对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前、暴露后给予干预措施,做到行为控制,就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行为管理控制职业危害的发生〔5〕,如:规范的操作行为;安全器具的推广;锐器盒(SDCs)的使用;医疗垃圾的管理;应急预案的启动;采取标准预防;职业安全培训;完善的报告制度等从而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及职业暴露后的感染几率。
参考文献:
[1]胡必杰,高晓东,等.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最佳实践〔J〕.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最佳实践丛书,2012.6
[2]张静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调查分析与防护对策〔J〕.中华医学杂志,):.
[3]林梅,杨碧霞.临床医务人员锐器伤现状调查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19).
[4]孟清,郭富华,等.传染科护理人员锐器伤的原因及防护措施〔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4(10):339-340.
[5]梁素娟,陈婉.护理人员锐器伤的行为控制实践与安全器具使用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4,(04);64-66.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手术室工友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分析及管理对策.doc 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00 &&
手术室工友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分析及管理对策.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手术室工友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分析及管理对策  摘要:目的总结手术室工友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原因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调查手术室工友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原因并进行相应的整改。结果降低了手术室工友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发生率。  关键词:手术室;血源性;职业暴露;管理  随着经血液传播疾病的不断增多,手术室工友面临着严峻的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危险。他们每天完成大量注射、采血、输液等治疗工作,接触患者的血液或血制品几率很高,因而发生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风险很高[1]。手术室工友每天均要接触到被体液、血液、分泌物所污染的各类物品,各种有害物质以及锐利器械等,因此手术室工友已经成为全院职业暴露高危群体。本文将我院手术室工友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控制措施进行回顾性的分析与总结,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4年1月~12月,本院上报手术室工友职业暴露事件22起。呈报表由医院保健科专职人员核实,相关人员人口学资料由医院人事部门依据人事档案提供,所有研究对象均取得合法执业资格。  1.2方法将22起职业暴露资料根据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业暴露类型及职业暴露后处理等项目分类统计,并进行分析。现状分析:2014年手术室工友49名,男性44人,女性5人,平均年龄41岁;工作年限1~9年,第一学历:中专7人,大专3人,初中以上39人;婚姻状况:已婚43人,未婚6人,发生职业暴露22例,发生率44%。锐器伤暴露14例,发生率63%,其他(喷溅或污染)暴露5例,发生率22%,锐器伤暴露发生在拔针环节11例,占50%;发生在回套针帽3例,占13%。  1.3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的环节本调查显示手术室工友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最多的环节是处理医疗垃圾占总比例的49%,在搬运患者时,手上有伤口占总比例的27%,因躁动不配合导致锐器伤的占总比例的15%,其他占总比例的9%。  2对策  2.1加强标准预防在临床工作中的实施标准预防是预防经血液、体液传播疾病的重要手段,强调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的双向防护。提高手术室工友标准预防意识,尤其是对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唾液多的重点人员,要求手术室工友进行相关操作时按要求戴手套、口罩、围裙及护目镜。手术室护士长对以上规范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同时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工作特点、不同年龄、不同时间段,采取不同方式的培训与教育,尤其是对低年资手术室工友进行职业防范教育与培训,并进行书面与口头考核,不断提升职业暴露的防护意识,促使防护措施的落实。  2.2严格执行各项操作流程定期或不定期对手术室工友临床常用操作进行考核,要求手术室工友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结合职业暴露的特点,善于发现、总结避免职业伤害的技巧与操作规范;组织相关人员定期分析职业暴露报告资料,针对发生原因及流程或管理方面的缺陷,提出整改措施并组织落实[2]。  2.3一般发生职业暴露后处理时间在1h以内,发生职业暴露后基本的处理(冲洗并挤出暴露处污物和伤口处理)仍有25.0%护理人员未做到,职业暴露后采取检查和使用病毒阻断药物措施的护理人员只占到总人数的37.5%和16.7%。在被调查人员中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仍有27.1%的人不会评估暴露情况。此外,在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后,高达89.6%的护理人员没有暴露后的随访。由此可见,手术室工友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机会依然较高,但手术室工友发生暴露后处理知识较欠缺,自我防护意识较弱,发生职业暴露后?理不到位。正确执行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流程手术室在醒目位置张贴职业暴露后紧急处理流程,加深手术室工友对处理流程的重视与记忆,同时配备眼睛黏膜职业暴露后的专用洗眼器,便于应急应用。  3讨论  血源性职业暴露可引起20多种传染性疾病,其中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最主要的经血液传播感染性疾病,此外,梅毒的再度流行,梅毒螺旋体的暴露危险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手术室作为可以接触各种传染性病原体科室,手术室工友职业暴露风险较高,是全院职业暴露高发科室,存在着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虽然医务人员在医疗工作中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是不可完全避免的,但规范操作行为是预防锐器伤的关键[3]。Gershon等研究表明,改善医院工作环境在保障医务人员安全的同时,也能提高人员工作质量,更有利于减少医务人员皮肤黏膜暴露、锐器伤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及自身的安全。手术室工友血源性职业暴露有着较高的发生率,可能与其接触医疗锐器的机会多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是发生针刺伤及感染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提高人员防护配备,降低工作量是减少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有效措施,另外,同事之间的支持和帮助有助于缓解手术室工友工作压力,管理层的关注使手术室工友有组织归属感,有利于减轻焦虑、恐惧等心理因素,使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岗前培训(四) ‖ 职业暴露基础知识20问
我的图书馆
岗前培训(四) ‖ 职业暴露基础知识20问
  职业暴露基础知识20问  整理:王超  (SIFIC听课笔记组)  1、什么是职业暴露?答:  指劳动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通过眼、口、鼻及其他粘膜、破损皮肤或非胃肠道接触含血源性病原体的血液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的状态。破损皮肤包括皮炎、倒刺、割伤、擦伤、磨伤和痤疮。  2、何谓“标准预防”?答:  (1)将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视为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预防。  (2)强调防止疾病从患者传染至医务人员,也强调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染至患者和从患者传至医务人员再传至患者的双向防护。  (3)降低医务人员与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交叉感染的危险性。  3、何谓“普遍预防”?答:  是控制血源性病原体传播的策略之一,其理念就是将所有来源于人体血液或体液的物质都视作已感染了HBV、HCV、HIV或其他血源性病原体而加以防护。  4、“标准预防”与“普遍预防”的区别是什么?答:  (1)普遍预防隔离的物质只包括患者的血液及部分体液(不包括患者的尿、大便、痰、鼻分泌物、泪液及呕吐物,除非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所以在采取预防措施时容易引起混乱,因此不能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而标准预防隔离的物质不仅包括患者的血液、全部体液,还包括患者的分泌物与排泄物等。  (2)普遍预防主要采取接触隔离,因此不能防止空气与飞沫传播的疾病,而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3)普遍预防的措施主要是防止医务人员受到感染,对患者间的防护较差;而标准预防强调不仅要防止医务人员发生医院感染,同时也强调防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5、什么是额外(基于传播途径)预防?答:  在确保标准预防的同时,应采取额外预防的措施,额外预防措施包括: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预防、经飞沫传播疾病的预防、经接触传播疾病的预防。  6、标准预防具体措施有哪些?答:  (1)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4)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5)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穿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6)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7、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都有哪些?答:  PPE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  8、暴露于血液、体液后怎样进行局部处理?答:  (1)用肥皂液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2)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水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3)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9、血源性疾病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有哪些?答:  即人类免疫缺陷病毒(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现已证实大多数职业性血源性疾病的病例几乎都是由这3种病毒所引起,此外尚有梅毒和疟疾。  10、HIV职业暴露后开始治疗时间及疗程?答:  在发生HIV暴露后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在2 h内)进行预防性用药,最好不超过24 h,但即使超过24 h,也建议实施预防性用药。用药方案的疗程为连续服用28 d。  11、HIV职业暴露如何分几级?答:  根据暴露程度分三级:  (1)一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黏膜,但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  (2)二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者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沾染了不完整的皮肤或黏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较长;或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肤擦伤或针刺伤(非大型空心针或深部穿刺针)。  (3)三级暴露:暴露源为体液或含有体液、血液的医疗器械、物品;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割伤物有明显可视的血液。  12、HIV职业暴露后哪些情况需要预防用药?答:  当HIV感染状态不明或暴露源不明时,一级暴露后通常不进行预防用药。HIV感染状态不明时,二级或三级暴露后通常不进行预防;暴露源不明时,通常不进行预防。如暴露源来源于HIV高危者则采取预防用药;对于有可能暴露于HIV感染者时采取预防用药。  13、发生HBV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答:  首先进行局部处理,其次及时上报,然后按以下方法处理:  (1)血清学检测:应立即检测HBV DNA、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和肝功能,酌情在3个月和6个月内复查。  (2)主动和被动免疫:如已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且已知抗-HBs阳性者,可不进行特殊处理。如未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或虽接种过乙型肝炎疫苗,但抗-HBs<10mIU/L或抗-HBs水平不详者,应立即注射HBIG200~400IU,并同时在不同部位接种1针乙型肝炎疫苗(20μg),于1个月和6个月后分别接种第2和第3针乙型肝炎疫苗(各20μg)。  14、发生HCV职业暴露后如何处理?答:  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性丙型肝炎疫苗可供使用。但仍需跟踪随访,医务人员在发生HCV血源性感染职业暴露后,尽早检测HCV RNA,对于后期预防有很好的成本效益。  15、HBV职业暴露后多久进行跟踪检测?答:  建议在最后一剂疫苗接种1个月~2个月之后进行病毒抗体追踪检测; 如果3个月~4个月前注射过乙肝免疫球蛋白,则抗原抗体反应不能确定为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反应。  16、HCV职业暴露后检测的时间和项目有哪些?答:  (1)接触4个月~6个月之后进行丙型肝炎抗体和丙氨酸转氨酶基线检测和追踪检测。  (2)如想早期诊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应在接触4周~6周后检测丙型肝炎病毒RNA。  (3)通过补充检测,反复确认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酶免疫(Elas)水平。  17、HIV职业暴露后的随访和跟踪检测包括哪些?答:  (1)接触后应于六个月内开展艾滋病病毒追踪检测,包括在接触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测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2)如果疾病伴随反复出现的急性症状,则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3)接触者应采取预防措施防止随访期间的再次传染。  (4)在接触后72小时内评估接触者的接触后预防水平,并进行至少2周的药品毒性监测。  18、医务人员如何预防职业感染HIV、HBV、HC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答:  医务人员需要做好以下保护措施:  (1)当皮肤与血液、体液、组织液、黏膜、血制品等直接接触时,应戴手套;  (2)当存在血液和体液飞溅、泼溅和喷溅至眼、口和其它黏膜时,应戴防护性眼罩和口罩;  (3)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  (4)正确处理锐器;  (5)不要将针头重新戴帽、折断或进行其他人工操作;  (6)禁止在可能存在血液暴露的工作场所进食及吸烟或其他;  (7)不得将食物和饮料存放在放置感染性材料的冰箱内;  (8)凡与血液或感染性物质接触后的所有设备、环境和物体表面均应消毒;  (9)离心或处理血液时如存在溅泼、飞溅或产生气溶胶危险时,应在有防护的区域内进行;  (10)个人防护设施在离开工作场所时应立即除去,将所有的污染物放在特定的区域进行清洗、去污和其他处理。  19、导致医务人员发生HIV、HBV、HCV等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是什么?答:  针刺伤与锐器伤在临床发生率极高,是直接医务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经血传播病原体的主要途径,但在我国直到今日,针刺伤与锐器伤在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中是最常见的职业伤害与职业感染。  20、医务人员应如何预防针刺伤和锐器伤?答:  针刺伤和锐器伤的预防原则:  (1)无论使用与否均按损伤性废物处理;  (2)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  (3)禁止将针等锐器物徒手传递;  (4)禁止针等锐器物回帽;  (5)使用者必须将用后的针等锐器物放入防水耐刺的专用利器收集盒内。  参考文献:  [1] 胡必杰,高晓东,索瑶.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预防与控制最佳实践.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2] 李六亿,刘玉树. 医院感染管理学.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200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务人员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防护工作指导原则(试行).2004.  [5]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艾滋病诊疗指南第三版(2015版).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385~400  [6]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更新版).泸州医学院学报,):95~113  [7]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泸州医学院学报,):1~20  图文编辑:小小牧童  审稿:孙庆芬 赵静
TA的最新馆藏[转]&湖南省部分医院毒供应中心锐器伤发生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pdf -max上传文档投稿赚钱-文档C2C交易模式-100%分成比例文档分享网
湖南省部分医院毒供应中心锐器伤发生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pdf
文档名称:湖南省部分医院毒供应中心锐器伤发生现状与影响因素分析.pdf
格式:pdf&&&大小:6.71MB&&&总页数:68
可免费阅读页数:68页
下载源文档需要:30元人民币
预览与实际下载的一致,文档内容不会超过预览的范围,下载前请务必先预览,自行甄别内容是否完整、是否存在文不对题等情况(本网站为文档分享平台性质),一旦付费下载,本站不支持退款
我已知晓:实际下载内容以预览为准!
文档介绍:--------------------------Page1------------------------------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中南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共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作的贡献均己在论文申作了明确的说明。作者签名: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人了解中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根据国家或湖南省有关部门规定送交学位论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它手段保存学位论文。同时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Page2------------------------------亟±堂焦论塞翅噩摘要目的:分析集中供应模式下的湖南省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的发生现状、原因及影响因素,为降低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锐器伤的职业风险提供依据。方法:对湖南省30所医院的342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用Excel2003和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率和构成比进行计数资料的统计描述,用卡方检验、非条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对近一年发生针刺伤的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人员参加工作以来有84.2%(288/342)的护士与工人自参加工作以来至少发生过一次锐器伤,其中25.08%的护士至少发生过一次被病人血液或体液污染的锐器伤,72.2%(247/342)的工作人员在调查前1年内至少发生过1次锐器伤,其中27.2%的锐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医务人员锐器伤登记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