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读生在借读校的待遇,及费用

2010年北京小学借读生的择校攻略_智康1对1
2010年北京小学借读生的择校攻略
16:05:56  来源:奥数网 文章作者:匿名
  什么是借读
  借读主要指没有北京户籍儿童的就学问题。拥有北京绿卡享受北京户口待遇,但实际操作中很难兑现,招生学校基本对此视而不见。就政策而言目前北京的借读费已经完全取消。
  在幼升小阶段借读生择校比北京户籍的儿童宽松得多。也是最自由的,住到哪里、搬到哪里就在哪里上学,但是一般来说一流小学会提出苛刻限制性条件,借读生没有户口限制,想上任何一所学校都可以随心所欲,前提是有过硬的社会关系和资金做后台。
  哪个区的借读生最幸福
  而小学阶段就不同了,根据目前情况看,除了在西城区小学学生可以享受和北京市户籍儿童完全一样的待遇外,在其他区县暂时还都不可以。
  往年西城区无北京市户籍的借读小学生只能升入区里指定的5所中学。但从2008年开始,西城区小学政策对所有的借读生一视同仁。按照政策,即使没有北京市户口,也不属于8类有特别政策规定的人群,只要是在西城区借读的小学生,都可以申请参加包括特长生招生在内的多种入学方式,也可以参加推荐派位入学和划片派位入学。西城的政策还是比较宽松的。
  借读生择校难的根源
  这主要源于中国的户籍档案制度,这可以说是中国特色的一个东西,此制度在秦朝设立时的确有助于中央集权的确立,但现在成了很多人挥之不去的困扰。
  而且也是中国少有的不能只用钱就解决的问题。认识一些有一些经济基础的家长也同样深受困扰。有人就感慨,在大城市落户比移民美国、加拿大等国都要困难&&
  现在每年北京借读生的数量增长速度非常之快,像去年小学的孩子里就有3万多人是借读生,占到整体数量的近1/4。
  而且这还不是噩梦的结束。因为中国对高考资格实行户籍和3年高中学籍双认证,即使初中在北京上,高中还是一样要回户籍所在地。
  (当然也有解决的办法,就是在北京借读一所好高中,然后在户籍所在地的高中办一个学籍。在北京学习然后回去参加高考)
  父母如果不愿意让孩子只身&外地&求学,就要放弃自己多年的基业返乡。除非孩子成绩极好,那可以选择出国或去香港大学读书。
  08年有这样的案例,高考状元由于涉嫌&高考移民&被学校拒录,最终被香港理工大学录取。但这样的例子凤毛麟角。反正学习越好,选择就越从容。
  借读生的优势:
  完全不受学籍户籍这些跨区因素的限制。可以任意去选择学校。
  借读生的劣势:
  需要交大笔的借读费用;除了西城,其他的城区对待借读生还是很苛刻的。
  小学借读生的择校攻略
  1、大多数公办校或者民办校肯定是可以接受借读生的;
  首先从站坑学习方面来看,借读生完全也可以去学小学数学,站坑等。在学校录取的时候,首先是所有学生混在一起,然后按成绩来录的。等孩子进来之后,再根据每个学生的单独情况来约谈面试。
  涉及跨区的,学校会让你去办共建、或者转户口;
  涉及借读的,学校会直接和你谈费用。所以经常有谈不拢愤而转向其他学校的例子。
  2、借读生和非借读生的择校策略是相似的,还是学习越好选择范围越广,而且学习越好交钱越少。
  能完全免借读费的,只听说过RB 和海淀SY,师大SY、SZ好像做不到(除非是有关系的,当然能和SZ有关系的估计也不难拿下北京户口)
  朝阳区应该是北京借读生较多的一个地方。众所周知,双籍朝阳的孩子跨区较难,只能达到顶尖水平才可能被超一流校点招。区重点是基本没有这么强的运作能力的。
  那么中等学习水平的借读生就可以直接拿着孩子简历去学校。只不过要看自己手里的筹码有多少。
  3、反正公办校也要交钱,不如把钱花在明处,上一所民办校。学校还能住宿,省去家长操心了。
  现在小学算是很多学校提高教师待遇的一种方法。这倒也是无可厚非,学校肯定要靠好的待遇才能留住好的老师。所以现在每个学校都有少数名额的免费生,而大多数都是收取不同金额的择校费。
  而大部分的民办校并不在学费外再多收取借读费or很小金额,所以我倒赞成把钱花在明处。
小学课程导航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您希望孩子在哪个学科提升:
孩子在学习中主要的问题表现:
已为10万余名学员提供解决方案
2017春季冲刺课
智学思教育咨询(北京)有限公司
点击预约 免费测评
申请免费测评
智康1对1海量资料免费领上海中小学择校、转学、借读相关政策解读【一对一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5,641贴子:
上海中小学择校、转学、借读相关政策解读收藏
小学初中转学基本流程学生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向原就读学校提出转学申请。原就读学校对照《学籍管理办法》第四章具体条件核准并出具“转学联系单”后,学生家长到准备转入学校核准并加盖教导处章,再交还原就读学校。学生及家长持有效的转学证明及户口本、学生成长记录册、学籍卡(复印件)、健康卡、预防接种记录卡等到转入学校报到注册。持有本市蓝印户口的学生及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的引进人才人员的子女享受本市常住户口学生同等待遇。外省市户籍学生准备转入公办初中,应首先到居住地所在镇(街道)教委提出申请,填写《外省市户籍学生在嘉定区就读申请表》并提供相关证件及转学联系单,镇(街道)教委审核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准备转入民办初中,可持“转学联系单”直接向学校提出申请,填写《外省市学生在嘉定区民办学校接受初中教育申请书》并提供相关证件,由学校决定。高中学生一般不予转学本市范围内高中学生一般不予转学,如果非要转那么你需要满足一下条件:高一第一学期、高三不转学,学期中途不转学。高一第二学期、高二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办理转学。转学手续一般应在开学前一周内办理。因故不能按期办理,最迟不得超过开学后一周。基本材料包括:初中毕业证书、户籍资料、引进人才单位证明、上海市居住证(A证、CW9证)及办理通知书等。所提供的各项材料均应真实有效。如有虚假,后果由家长和学生自负。高考政策按当年教育部和市教委相关政策执行。如因证件失效或身份变更等原因,学生毕业时不符合当年在沪参加高考报名条件,需转回户籍所在地参加高考,因两地教学不一致所引起的后果由家长和学生自负。转学攻略&&&&同区公办学校不能转学 根据政策,中招办是不会让你办这事的,想都别想了。找人托关系也没有用,电脑上根本划不过去的。现在不比以前了,现在都是电脑上操作的。&&&&公办转民办  公办转学去民办往往是基于该学生在民办借读期间表现良好,成绩也比较理想,家长向学校提出转学要求,民办学校认可,即可以办理。可是,去民办借读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民办转公办 民办转公办往往是因为学生在民办中学读书不适应,成绩持续不理想,家长觉得换个环境可能会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因为在民办学习压力大,同等分数在民办学校可能排名会不靠前,去了公办,可能名次上会变得漂亮一点。对于这个学段的学生而言,自信心的重建还是很重要的。有了自信心,才能有可能对学习重新有兴趣,才能走出一直倒数或垫底的阴影。  民办转公办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回户籍所在的公办,这是中招办可以办的事情,也是最容易让人接受的理由。以今年的形势而言,上海户籍的学生想要挑一所不对口的公办进去,基本没有可能。注意事项学生受处分期间一般不予转学。任何学校不得接收无转学证明及学籍材料的学生。转学手续应在新学期开学前一周内办理,最迟不得超过开学后一周(市政动迁等特殊原因除外)。  3借读篇借读政策适用对象借读生是指非本市户籍、但具备在本市中小学就读条件的学生。即本市蓝印户口;持有一年及以上《上海市居住证》,且在有效期内人员的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子女;持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的引进人才高中阶段适龄子女。受理部门借读申请人居住地所属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或乡镇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受理借读申请,落实就读学校。申请时限借读申请手续应在学期结束前一周或新学期开学前一周办理。申请材料有效期内《上海市居住证》、父母身份的有关证明及学生的学籍证明。小学一年级新生还需有户籍证明、儿童预防接种证明或健康检查卡。相关待遇借读学生在学校接受教育、参加团队组织、担任学生干部、评优奖励、课外活动、帮困助学等方面,与本市学生一视同仁。本市蓝印户口、引进人才《居住证》子女及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免收借读费。本市蓝印户口、引进人才《居住证》子女可根据当年招生政策的有关规定,申请报考本市普通高中,其中境外引进人才子女,在语言适应期(3年)内报考本市普通高中的,可以适当降低录取分数线。已在外省市就读高中的,本市普通高中学校在有学额的前提下,由学校对其进行测试,经测试合格后,由学校报所属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同意,可接受其借读。借读攻略从学籍管理上来说,只有转学,休学,不存在借读这一说法。借读其实是属于各校之间默认的一种“潜规则”,说好听点就是两厢情愿。借读的基本条件:公办学校的校长同意该学生借读到民办学校,由家长写借读申请,落款签字。有的学校会要求增加备注条件: 例如:一旦借读,四年之内不能回原学籍所在的公办学校读书。这个时候家长就要注意和民办学校沟通,如果民办学校答应小孩成绩优秀的,将同意转入的话,再签这个协议,否则万一不理想,这边不要了,那边回不去,借读协议又是自己亲自签字的,到时候会很麻烦。所以你要么保证自己小孩一直在民办能至少维持中等水平,不要太差,这样民办学校也不会在意你一直借读到初三毕业。万一学生成绩比较差,一直太显著的在垫底位置,那么很有可能学校会要求你回原学校。对于民办学校来说,这也是保证毕业率的一种方式。家长在担心民办是否能进,是否考虑让孩子就借读在民办的时候,一定要考虑的周全。现在的公办初中通常情况下都不愿意放人,而且由教育局作支撑,在本身生源就减少的情况下,再借掉几个,那就没人了,所以借读的重点是搞定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的话,一般要借读,总归要自个托人去打听下情况的喽,学校是不是可以借读,在可以的情况下,民办学校一般是不会太care多借读一个少借读一个的。李老师: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 借读 小心竹篮打水一场空
借读 小心竹篮打水一场空
高价借读的学生十有八九不成功,还有的学生到外借读不到一个月,因学习跟不上进度,又想转回原来的学校。
据这所学校的数据显示,近3年,学校有98位学生出去借读,高考上一本的一个都没有,二本仅5人。“这些出去借读的学生,都是进校成绩不错……
尽管中考还没有开始,一部分已开始未雨绸缪,为孩子的“借读”做准备。“借读”对象一般分两种:一种是中考成绩过不了普高线、但想读普高的学生;一种是自认为考砸了、有实力进重点高中摸着拼一拼的线上生。圈内人士介绍,借读一般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学籍落户对于普高线下生而言,解决学藉有两种路径,一种是到市内民办高中注册,这类学生中考成绩一般离公办普高线不太远,二三十分左右;一种是到下面地市挂学藉,分数要求会低一些,但要求关系扎实,随着省内对高中学籍管理越来越规范,这种操作空间越来越小,难度越来越大。对于普高线上的学生,按照市今年的中招政策,每个区局都会安排一所高中(即保底学校),将上了普通高中线、还未被录取的所有考生,均安排在这所高中就读。学生到高中报到,就有了学藉。第二步:挂学籍取得学籍后,学生家长就要与学籍所在学校商量,学校同意学生外出借读,学籍“挂”在学校。 通过关系,找到愿意接受的学校,进校借读。挂学籍要收费借读要收费借读生两头缴费代价不菲据圈内人士介绍,往年武汉市一些普通高中挂学籍只需几千元,仅相当于高中交了3年的学费。去年,普高挂学籍费用上涨,涨到了1万多块钱。去年,由于重点高中分校停招了,学校的灵活机动指标少了,使得这些借读的名额更加“金贵”了。一般来说,教工子女要优先解决。此外,一些有协作关系的单位,加上其他的人情“条子”,学校也是难以摆平,提高收费门槛成了很多学校自然而然的选择。“往年,重点高中的借读费一般在三万元左右,比三限生的‘择校费’略高,去年由于名额紧俏,借读费达到4万元。这样算来,再加上挂学籍的1万多元,门槛费达5万多元。”一所“省示范”校长透露。除此之外,学生按常规还要交学杂费。这位校长透露,随着学藉和收费管理的规范,今年的借读会更难,其费用只会涨不会跌。高价借读十有八九不成功据一所市级示范高中调查显示,从该校出去高价借读的学生十有八九不成功,还有的学生到外借读不到一个月,因跟不上进度,又想转回原来的学校。据这所学校的数据显示,近3年,学校有98位学生出去借读,高考上一本的一个都没有,二本仅5人。“这些出去借读的学生,都是进校成绩不错的,都是至少上二本(一)的培养对象。按照我们学校这几年进出口看,这些学生至少要有5个上一本的,30个上二本的,绝大多数在。”学校负责人很惋惜地说。“每次有学生要求出去借读,学校都会把这些数据拿给学生和家长看,但很少有家长听得进去。”据了解,不少家长选择借读的理由都是孩子中考失利,希望孩子到名校接受更好的环境熏陶。然而,结果往往让他们大失所望。据该校统计显示,近年来,一所市级示范高中将出去借读学生的中高考位置排名进行了对比,能上一个层次的借读生,最多只占到14。简言之,高价借读的学生十有八九不成功,绝大多数是竹篮打水,人财两空。借读生内心压力山大家长们四处奔波,千方百计托关系、找门路,要把孩子送到环境好、师资力量强的重点学校借读。但是借读肯定对孩子成长有利吗?让我们听听一些借读生的心声吧。“黑学生”的尴尬借读生没有借读学校的学籍,是“黑学生”,“黑学生”就像没娘的孩子,处处低人一等。王达是去年的高三毕业生。去年高考只考了246分,他对妈妈讲了心里话:“借读真没意思,只是满足了你们家长的虚荣心。早知今天考这点分数,当初不借读也许会更好些。”当年,王达的中考成绩刚够民办高中,可父母却想方设法让他到一所重点高中借读。王达觉得,自己是花钱进去的借读的黑学生,他一进校就矮人一等。特别是到了高三,班上的借读生成了没“娘”的孩子,成绩好坏,上不上课,都没人关心。原因也很简单,本校生的高考率与老师职称评定、奖金多少以及评选先进直接挂钩,借读生的成绩好坏则是算在原借出学校“账上”的。差距的“压迫”有些借读生读不下去,不得不半途而废。两年前,小鹏中考被一所普通高中录取。父母感到孩子太可惜了,于是花了几万元钱到某重点高中借读。孩子戴上了这所名校的校徽,父母在亲戚同事面前感到荣耀,谁知孩子却受了苦。据了解,班上三分之二的同学都获得全国、市、区的数学、理化竞赛奖,他们是各区的学习尖子。第一学期尽管十分努力,但仍然与其他同学差距很大,成绩列全班倒数几名,同学们都瞧不起他,冷落他。他感到很自卑。高二年级,小鹏心理负担实在太重,再也读不下去了,他只能走出国求学这条路。资深提醒DD借读效果关键看家长有着多年带班经验的高中老师提醒,孩子借读效果如何与家长的态度很有关系。据了解,选择借读的家庭,一般经济能力还不错。这样的家庭,往往对孩子有着较高的期望值,父母却又因忙于工作,疏于对孩子的管理。还有些家长认为给孩子提供了他要求的环境,就算是对他尽心了。这样的心理和行为,都容易导致孩子借读达不到理想效果。“有些借读生自身自卑,担心老师瞧不起,不愿和老师接触。再有的家长认为,把孩子送到好学校就万事大吉,不闻不问不配合,老师的管理得不到协助,没有效果,最后只能放弃。”一位名校班主任说。界有识之士认为,孩子借读要因人而异,从实际出发。如平时学习一贯很好,临时患病影响中考,或发挥不佳考砸了,到相应学校借读,会使孩子急起直追,取得进步。而学习成绩与市、区重点中学相差一大截的孩子去那里借读,最终大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调查本内容是否有用
上一篇:这是一篇关于北京高中借读,北京高中学籍,学藉和借读的区别的文章。开具在京借读证明,可到暂住地就近的中小学联系借读。
学校应当为借读学生建立临时学籍,在参加学校活动和社团组织、受奖励处分等方面与本市户籍学生同等待遇。市教委有关负责人下一篇:这是一篇关于南海借读,南海小学借读,如何想在南庄中心小学借读的文章。南庄镇中心小学通知,非本地户口的借读生须自愿缴2万元捐资助学费。而这一违规收费项目已存在多年,对政策性借读生也不例外。
市民投诉按规定
借读 小心竹篮打水一场空 相关推荐
{$str_relative_reduce}
借读 小心竹篮打水一场空 借读生能转回原来学校吗,在西安考高中不到录取线能借读吗,重点高中借读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号深度调查:外来娃在京“借读”的不平等待遇
  深度调查:外来娃在京“借读”的不平等待遇
摘要:北京中小学外来娃在京“借读”的比例已超过三成,并且逐年升高。然而,和普通北京孩子相比,许多方面他们享受不到和正式生一样的待遇。借读生不容易得到应有荣誉,也享受不到和正式生平等的待遇,使得这些孩子成为“被抛弃的群体”。
  今年新学年,北京市中小学超过三成的新生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外地借读生在北京中小学占的比例逐年升高。然而,他们入学比普通北京孩子困难,许多方面享受不到和正式生平等的待遇——
  一、寻找接收学校不易
  进入9月份,在北京五棵松附近一家公司工作的李力最怕早晨走在上班路上,那条每天必走的路旁有一所小学,7点半多正值家长们送背着书包的孩子上学的时间,有说有笑其乐融融的情景让他有些怅惘、自责。
  四年前李力调到北京工作,妻子和孩子呆在老家。为了一家团圆,李力从5月份就开始奔波,决定给将读四年级的女儿在北京找一所学校。然而,他一次次失望而归。公司附近心仪的这所小学招生办工作人员告诉他,从2月底开始就有家长在招生网站上登记,已经排了近200人,而学校最多可能接收三四十名借读生,他肯定没希望。附近几所学校跑下来,李力失望地发现,学校答复基本都是借读名额已满,或者没有借读名额,只有一所基础薄弱校表示可以接收。
  “朋友让我转折寻找几个在教育机关或小学教务部门工作的人,只要关系到位,插班借读是没有问题的。可是,我没本事,太不好的学校又不想让孩子上。现在我爱人和孩子又回老家了。”李力无奈地说。
  据记者了解,像李力一样,在北京工作户口仍在老家的人员数量是个巨大的数字,让孩子在身边上学、一家团圆是他们中很多人的愿望。每年9月份开学前,甚至从寒假刚刚结束后,相当多没有北京户口的家长带着孩子在多所学校间奔波、辗转,希望能圆孩子在北京的上学梦。
  依据市教委的借读政策,原则上所有的公立学校都应接收借读生。北京市自今年1月1日开始,对公办学校义务教育各类借读生不再收取借读费。学校按照区县规定的办法安排学生,而学校也有一定的自主权。
  据统计,今年新学期,北京市小学和初中迎来18.4万名新生,其中超过三成的新生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京外新生达到6万人。
  记者对北京多家小学招生咨询处进行采访后发现,不同学校在是否接收借读生、具体接收名额方面差距较大。东城区教委在每个学区内划分出一两所学校定点接收外来人员子女,如东四七条小学对于片内借读生原则上无条件接收。朝阳区实验小学工作人员表示今年接收了一定名额的借读生。而五一小学、海淀区太平路小学均表示不接收外地来京借读生。
  北京市教委多次出台文件,规定流动人口中随父母来京的孩子有权接受义务教育。可以说,在北京孩子九年义务教育是有保障的,不存在上不了学的问题,但是由于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很多区、市重点小学解决不了外来人员子女的问题,招收借读生的名额寥寥无几。借读生入校存在可以接收的学校少、这有限的几所学校多数属基础薄弱校等问题,难进好校是个不争的事实。
  二、受关注度不高
  今年是夏叶转入公立小学的第二年,在学校她依然很沉默。去年,夏叶被迫离开了曾经就读的农民工子弟学校,那所学校因为办学条件差被停办,父母经过努力把她送入离家很远的一所公立小学读书。每天她得早早起床,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到学校。到新学校后同学们不愿和她在一起玩,夏叶常常一个人对着天空发呆,她怀念以前在农民工子弟学校和同学有说有笑的日子。
  北京现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外地借读生已占约三分之一,他们要想融入公办学校正常的学习、生活环境,存在一定的困难。有的学校对外地借读生和北京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同学也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些直接反映在评优、课外活动等方面,常常让很多借读生感觉被忽视,难以融入集体,内心脆弱、敏感。
  外地借读生在学校经常遭遇尴尬。参与公平竞争的机会比北京户口的孩子少让很多孩子耿耿于怀。朝阳区某小学林老师坦言,学校许多评优活动、大型社会活动只针对北京户口的学生,很多借读生虽然成绩优秀,却没有表现机会,得不到应有的荣誉。而如市级、区级三好学生的评选,她所在学校借读生都是不参加的。
  而教学评估体系也让借读生处于容易被忽视的境地。对于借读生而言,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不会对评价学校教学水平产生影响,也不会影响到所借读学校日后升学考试的总体成绩,因为上级部门只根据统计的正式生中考成绩对学校进行评估,这让老师更偏重对正式生的培养。如果借读生自己没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教学上就可能受到老师的忽视。
  “老师给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时,基本上都选择正式学生。”东城区一位初中英语教师直言不讳。
  不能让借读生被“边缘化”
  相对进小学,外地借读生“小升初”更是一个难题。不少借读生的家长反映,借读生“小升初”只能自己联系学校。虽然北京市教委要求不收借读费,但很多学校需要交捐资助学费。今年5月份,海淀、石景山、朝阳等多数区县考试中心表示,借读生只能自己联系学校,不能参加推优、特长生或是大派位。一些“牛学校”也不会有预留的名额供给借读生。借读生没有正式学籍,即便是市三好也不能享受和本市学生相同的待遇。
点击查看全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借读学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