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经常犯错误效应

账号(邮箱/学号/手机号)
对于屡教不改,经常犯小错的员工该怎么办?
本话题来自:
  我们是一家医药公司,很多人都是老员工,大部分都是靠关系进来的。有一部分关系户没有责任心,做事喜欢拖拉,经常犯一些小错误,但是又不能开除。有些时候,这些小错误只要稍微留心都可以避免,但就是因为不用心,才会犯一些低级的错误。  因为我们是医药公司,所以对运输药品的车辆卫生有一定的要求,有一次我去突击检查,发现车辆卫生非常糟糕,就要对当事司机进行惩罚,可是司机居然说我检查的时间不对,没有提前通知。  请教大家,对于这种屡教不改,经常犯小错的员工该怎么办?
我,经历过类似的情况。
散漫惯了,如何能改过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习惯后,就成为很自然的事情。没错,对于案例中出现的问题,对于经常犯小错的员工来说,这是正常的事情,完全不需要小题大做。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后,需要去改善,那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了。要改变一个人的习惯,这个是需要时间和过程的,如果非得一步到位,估计是有点难度。因此,个人建议,这个要慢慢治疗,如果为了解决问题,而一刀切,我想,遇到的阻力和困难是不言而喻的。
收集经常犯小错的员工的实际案例。口说无凭,是没有效果的,也是无法让人信服的,所以,必须做好案例的收集工作,从实际的工作当中,寻找我们能证实员工确实经常犯小错的证据,先留着,会用的上的。
约谈经常犯小错的员工。没有人没事就喜欢犯错误,只是希望用最短的时间、最简单的方法去完成工作,自然而然,在工作中,会出现一些小错误,这就意味对工作过程管控当中,出现了问题(稍后再谈)。在想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首先约谈经常犯小错的员工,做好摸底工作,同时对这类员工打好预防针。在约谈的过程中,了解出现问题的原因、员工自身对出现小错的看法、对员工坦白公司接下来的设想、如何解决经常犯小错误的方法等等,作为约谈的主题内容。做到充分沟通,并做好约谈记录,及时汇总提炼出重点。
约谈经常犯小错的员工的上级领导。员工经常犯小错,直接上级领导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既然经常出现小错,而直接上级竟然也没有管或者是经常指导,这个不单单是失察的过错,更是让人怀疑领导上级的管理能力是否存在缺失。在约谈过程中,需要了解犯小错的员工的上级领导这么些问题:员工在日常工作当中的表现、工作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员工、领导是怎么处理这些错误的、对这类员工是怎么看待的等等,从而从细节,或者说是从领导的角度去了解这类员工的工作状态,以及领导在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方法是否正确,并对上级领导的工作能力进行摸底。
汇报公司领导。既然想动这些人,而这些人又是老员工,不是轻易能随便开打的,所以,为了让我们自己不会处于不利的位置,就必须要得到公司领导的支持,至上而下的去处理这些事情,手持尚方宝剑,才能所向披靡。在公司处理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不要把自己搭进去,要进得去,出的来,走得了,让别人对自己不会产生敌意。都是为公司办事,而非徇私舞弊,做事,特别是做哪些可能得罪人的事情,需要等到领导的支持,更要文件的形式,向公司的全体人员公开说明,这样才能放心大胆的去做,才能减少别人报复的可能性。
差缺不漏。想做事,就需要理论去支撑。想整改经常犯小错的员工,那就需要了解公司对于这方面的处理中,是否有制度或者流程进行控制,同时,是否存在问题?针对这类情况,公司是否有合理的处理办法,这些都是要对公司的制度流程进行差缺补漏的。这样拿起来作为依据,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以人为本,尊重为先,在公司的实际工作当中,既然大家都是老员工,肯定对公司都有一定的感情,所以在处理问题上,应该做到以人为本,尊重为先。不要一开始就采用强制措施或者手段,而应该以沟通为主,同时采用一些人性化的方法,让员工之难而退,减少犯小错的可能。如果实在有一些员工还是无动于衷,那么,就只能用强制措施,运用写方法和手段,进行处理,来肃清这些不良情况。
在公司做什么事情,都要知道,这是为公司做的。在公司遇到什么事情,都要知道,这是公司发展中出现的;没有什么必然或者是偶然这一说,有的应该是这么做的:防范于未然、处变不惊、以事实为中心、自由与强制并用。
企业可参考的解决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可考虑引入以5S为核心的精细化操作体系,把各岗位工作内容、项目以及操作标准明晰到位,每一岗位该做什么事、做到什么程度都要详细地列明,且尽可能地量化,而不是模糊地说大事、小事。当然,这样做,HR的工作负担会加重很多,不过,要想改变这种拖拉的工作作风,不可能通过制定一项制度就能搞定。
第二,建立与各项细节执行情况相挂钩的绩效考核体系。既然不能开除员工,那么,如果员工工作绩效不佳,扣减部分绩效奖金总是可以的。即使再有背景的员工,也会考虑自己拿到手的钱会不会少。总之,既然不能一棍子打死,那就那几板子吧!而且还要让他感到疼。
第三,企业高层肯定对细节问题重视不够。这些员工敢拖拉和屡犯小错,还是与企业自身有关系的。企业文化习惯的形成往往与企业高层领导的性格、态度、决心有关。如果企业出现如此情况,肯定与高层重视不够有关,如果高层领导真能来个“杀鸡儆猴”情况好转的可能更大。当然,这也要考虑企业现实的利益。
第一,不妨看一看制度是否具体可操作
单位都有很多规章制度,在执行的时候总是会出现偏差,一种原因是制度不结合企业的文化,二是制度不能明晰化。还有其他的层面原因,总之制度脱离了企业的实际环境就会有些问题,要处理问题,先从制度着手。
第二,看一看流程是否有监督和漏洞
提到流程都觉得没有什么,流程中一定要有监控监督位置,另外不能为了节省,少关键步骤。流程定期梳理改善,适应工作状况。
第三,看一看人的性格与岗位的要求是否匹配
人生存学习的环境不同,性格也不尽相同,有些人就细心,有些人就粗线条,各有各的好处,把岗位也细分,合适的人放到适合的岗位上
第四,梳理一下单位的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发展是否相对应
人力之所以称为资源,一定是和企业的发展相匹配的,定期梳理人力资源结构与企业的发展进行匹配和对照,优化结构和人员,提出自己的见解,帮助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面对小错不断这样一个群体,如何应对?
一般的应对策略,都是先定制度流程,然后按照制度流程的要求去检查;通过处罚等手段达到改进的目的。这样的做法无可厚非,但这样做的效果有多大,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吧。
一个打破习惯的制度,执行有多难?几乎会遭到所有人明里暗里的抵抗,如果再没有高层的强力支持,那绝对是腹背受敌,最后不了了之收场;要不完全的流于形式。
另一个常用的应对办法是绩效,但一般收效甚微,毕竟说到底,绩效也只是一个管理工具,如果没有可靠的数据来源,绩效也只是个摆设。毕竟数据的提供需要各部门的配合,在没有取得大部分人特别是中层支持的情况下,数据来源很难保障。毕竟检查本就是一个点,如何能以点概面?
也有一些务实的企业,会通过一些渠道控制和监督具体事件的进展。如常用的缺陷管理群,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发到群里,接受众人的监督。这样做的好处是把hr从孤立的处境中解救出来,形成群体效应。开始的时候会对缺陷群的活跃度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中层在缺陷群的活跃度,hr或行政会对群内反映的问题进行跟踪汇总。这本来是一个不错的方案,但时间久了,还是不免流于形式。
效果比较明显的方式是针对中层突破,重点放在中层会议上,结合缺陷群来实施。如让各个科室负责人针对各科室进行自查自纠,然后将存在的问题记录跟踪;再组织质量服务委员会进行定期巡检,与各科室反映的问题进行验证,最后拟定出各科室的改进计划。
其实各种方案如果实施顺利,效果都很可观,但因为体制、习惯等因素最终结果大打折扣,特别是意识不到位,更是对执行有着致命的影响力。我们不能因为怕流于形式就不实施,不认真对待,随着各种方案的实施,加上培训等配套措施,立体式的效果将逐渐显现出来,工作氛围、员工意识正在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良性发展。
全力以赴,适应力强,愿意接受挑战;
专家最新作品
人力马夫马同华
田之富_第一胜任力
炭哥billzhou
HR哥李江华如何更好的处理员工犯错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艺兴犯错误被哥哥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