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牛商标到期被起诉授权到期,年销230亿的巅峰还上得去吗

当前位置: >
> 红牛裁员停产成事实,年销230亿的巅峰还上得去吗?>>正文
来源:7号网 
点击:8569次 
红牛裁员停产成事实,年销230亿的巅峰还上得去吗?
[提要] 中国红牛,是中国功能饮料的第一品牌。自从1995年引进到中国之后,曾经一度占据中国功能饮料市场80%的份额。直到去年年度,中国红牛突然出现大幅度的业绩下滑,甚至出现大量裁员,工厂停产的现象。而引起红牛大变动的原因在于中国红牛的商标授权即将到期,而…
中国红牛,是中国功能饮料的第一品牌。自从1995年引进到中国之后,曾经一度占据中国功能饮料市场80%的份额。直到去年年度,中国红牛突然出现大幅度的业绩下滑,甚至出现大量裁员,工厂停产的现象。而引起红牛大变动的原因在于中国红牛的商标授权即将到期,而且续约未果,中国红牛将会消失吗?“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这句广告简直是病毒一样植入到群众的脑海里。很多群众都以为红牛是中国本土品牌,但事实不是如此。红牛实际上是由泰籍华人许书标在1966年发明的,初衷是为了让倒班工人和司机等蓝领人群在通宵熬夜工作中保持清醒。但没想到红牛推出后在泰国大受欢迎甚至成为了泰国最热卖的饮料之一。此后,许书标和马特希茨共同创建了奥地利红牛公司。随后在1995年,中国的严彬成功地引入了红牛,拿到了商标授权,在深圳成立了第一家公司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中国红牛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树立起品牌是由于在红牛被引入中国后,严彬采用了又土又实在的方法:持续在电视台投放黄金时间播放广告。此后,中国红牛渐入国人的眼球。用了20多年的时间,中国红牛在全国建了30多家分公司,300多个经销网点,形成了一张巨大的销售网,令红牛在国内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独占鳌头。很快20年就过去了,严彬手中的红牛商标授权期限将至。去年年底,是中国红牛商标授权的到期日。那时,关于红牛的消息不绝于耳。红牛裁员20%,基本是一线的业务员,将一线业务转到了经销商;红牛把人员转成第三方公司外包;甚至红牛全国的5个工厂,除北京厂外,其他都停产了。证实这一消息是中国红牛的合作商奥瑞金公司,是我国一家最具规模和盈利能力的金属包装企业。据消息透露,在今年的2月份,中国红牛确实停产过一段时间。对于红牛商标授权到期,业绩大幅度下跌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而在严彬的公司,红牛为其公司创造了年230亿的销售额,占据了公司98%的份额。此次,红牛是否能拿到红牛商标的续约已决定了严彬公司的存亡。对此,严彬也曾做出补救的措施,在和2016年的时候推出了美国椰子水品牌唯他可可产品、从德国引入儿童饮料果倍爽、收购了挪威高级瓶装水品牌VOSS约51%的股份。但这些产品仅给公司创造了约4亿元的销售额,对于年销售额高达230亿的红牛来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因此目前能拯救红牛的唯一途径就是拿到商标授权。此前,泰国红牛希望奥地利红牛和中国红牛合并经营,但奥地利红牛要求占股40%,对此中国红牛表示不满谈判结果,因此陷入僵局。而两者的合并经营,就相当于“王老吉”和“加多宝”的故事。当时王老吉的注册权在广药的手里,但广药的市场才20亿,加多宝是200亿。基于实力的问题,最后大家也看到了全新的加多宝基本覆盖了王老吉,但重点是在消费者的眼里,两者是一样的,口味一样,效果也一样。对于奥地利红牛和中国红牛亦是如此,中国红牛的市场确实比奥地利红牛小了很多,因为奥地利红牛创立时间早,加上奥地利红牛已经在全球的168个国家布下了红牛的品牌。相对而言,中国红牛拥有的则是经营模式与能力。或许,中国红牛蜕变成“加多宝”,搭上奥地利红牛国际品牌效应的快车,也许能力挽狂澜,就此打开国际的市场,破茧成蝶呢?小七在这给大家普及下知识:商标授权,是指商标注册人通过签订商标使用授权合同,授权他人使用其注册商标。被授权者按合同规定从事经营活动(通常是生产、销售某种产品或者提供某种服务),并向授权者支付相应的费用--权利金;同时授权者给予人员培训、组织设计、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指导与协助。同时希望中国红牛能够早日拿到商标授权,重拾霸主的位置,让红牛不再停产!中国红牛商标授权2016年到期的消息就已流出
&&&&来源:东方经济网&&&&& 字号: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只能说不明确,一切都是未知数。&近日,就华彬集团子公司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红牛)是否获得商标授权一事,该公司的一名市场销售人员对记者说。
  去年,&公司还向我们传达了授权续约已经谈妥的消息,如今看来,只为稳定人心。&
  事实上,早在去年8月,中国红牛商标授权2016年到期的消息就已流出,只是中国红牛官方从未做出正面回应。
  采访获悉,在中国销售了二十年的中国红牛(金罐)是华彬集团拿到泰国天丝医药集团(泰国红牛)的授权后,于1995年12月开始拓展中国市场的。而市场上还有一种红牛饮料(银蓝色罐)是奥地利红牛(Red Bull GmbH),成立于1987年,并在2014年进入中国市场。
  相同的是,中国红牛和奥地利红牛都是商标的被授权方。不同的是,如今中国红牛有可能失去这一授权。
  &种种迹象都在指向一个事实&&商标授权可能没有搞定。&前述销售人员说。
  临近春节的12月,对食品饮料行业而言尤为重要,这是贯穿整个年底的一个旺季,但中国红牛已经不打算在产品上投入任何费用了。
  CNY(Chinese New Year )期间,全渠道红牛原味的进货,只要能保证正常货架的销售就可以,堆头以新品(果倍爽、唯他可可、VOSS等华彬集团旗下的新产品)为主。等到2017年1月中旬接到通知后,区域就可以正常进行产品的销售&&&这是最新的会议内容,也就是说,红牛的&地位&已被公司顺延,这与往年大为不同。&前述销售人员说。
  与此同时,有消息称,&当下,中国红牛的促销政策向果倍爽倾斜,还将召开中国红牛的首次经销商大会&&&
  地位一同&下降&的还有中国红牛的工作人员。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小马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红牛商标授权将到期&,命运如同加多宝?
商标授权总有到期的那天。陷入商标授权危机的功能性饮料红牛母公司华彬集团目前正在通过不断收购国际饮料品牌,来应对即将出现的危局。据了解,红牛商标授权将于今年到期,而如果得不到泰国红牛的继续授权,接下来红牛的销售会受到大幅影响。在此背景下,7月1日,华彬集团决定将年初收购的挪威高端水品牌VOSS引入中国。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maxwidth.800/tc./images8_gbicom_cn/c5ccbd7e0fda4f06af2efe2a7d41bf3a.png" ALT="1.png" DATA-ORIGIN-SRC="/uploads/ueditor/3.png"
TITLE="红牛商标授权将到期&,命运如同加多宝?" />
虽然当天华彬集团给VOSS召开了一个盛大发布会,请了不少时尚界人士,但是并没有向外界透露该公司未来会如何运作VOSS,也没有披露更多的细节,只表示会有含气和不含气两种口味,净含量一瓶375毫升。
资料显示,VOSS成立于1998年,属于挪威高级瓶装水制造商Voss of Norway
ASA(简称VOSS公司),今年1月红牛母公司华彬集团以1.05亿美元的代价收购了对方约51%的股份。在业绩表现上,去年VOSS在全球50多个国家实现的总营收为7750万美元(约为5.16亿元人民币)。其中,VOSS的主要销售市场为美国,美国对该公司营收的贡献度高达70%。中国市场对VOSS的贡献度比较少,只有200万美元左右(约为1333.42万人民币)。
这些销售的实现,主要靠京东、天猫、1号店等电商渠道。记者发现,截至目前,VOSS在这些网站上仍有销售,在京东上一瓶进口的VOSS售价22.8元(375毫升装)。本次引入后,这些通过进口代理渠道进入我国市场的VOSS会不会受到影响?华彬快速消费品集团副总裁、VOSS中国CEO王东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公司下一步会逐步规范VOSS在中国各地的销售价格体系,不过不会过多干预现有代理商。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认为,近年来华彬集团加大力度引入国际快消品品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华彬业绩贡献比较大的红牛,目前正面临着商标授权到期的窘境。在局面还没明朗的背景下,华彬集团需要提前为未来做布局,如引入美国植物蛋白饮料唯他可可、儿童饮料果倍爽以及近日的VOSS,目的都是如此。
确实,记者查询资料发现,自从红牛商标授权出现不稳定局面,与红牛另一授权商奥地利红牛出现纠纷后,近年来华彬集团品牌在国际快消品市场上动作频频。2014年7月,华彬用1.65亿美元的价格拿下了唯他可可25%的股权,同年9月推出了唯他可可椰子水产品。
去年4月,华彬集团还从德国引入了儿童饮料果倍爽。如果算上今年的VOSS,华彬在快消品领域相当于一年引入一个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从1995年将功能性红牛饮料从泰国引入后,到2014年之前的十多年时间里华彬集团在饮料业上一直坚持只做红牛这一个品牌,从没有想过引入多品类发展。这也间接说明,华彬集团在快消品领域近两年来的转变,一个主要原因是担心自泰国红牛将商标授权给奥地利红牛后,2016年当其商标授权合同到期后会没有办法继续销售红牛,这对于华彬集团快消品业务而言,相当于被抽去了“肋骨”。
其实回过头想想,授权使用他人的商标并不如自己注册个商标实在,毕竟商标授权总有到期的一天。就像华彬集团现在所遇窘境一样,只能未雨绸缪。因为只要商标持有人不再授权,再用“红牛”商标就是侵权。商标就好比是战争中的盾牌,谁掌握商标拥有商标的专用权谁就是这个“盾牌”的主人,,享有专用权,不但可以保护自己的商标权益不受侵害,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反弹伤害给入侵的“敌军”。
来源:突袭网 (记者 陈芳)
【中细软温馨提示】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以配图表达,无他意。若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感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好!欢迎光临尚标!
您当前所在位置:&&红牛商标授权到期_ 红牛商标授权最新进展
红牛商标授权到期_ 红牛商标授权最新进展
发布时间: 13:52:18  浏览:2195  来源:尚标知识产权
  (原标题:商标授权到期,我们以后还能喝到红牛吗?)  一:商标授权到期,我们以后还能喝到红牛吗?  在一手打造了全国销量第一的饮料单品——金罐红牛之后,中国红牛的运营方华彬集团进入了商标授权到期的动荡期。中国红牛从泰国天丝医药集团拿到的20年的商标授权已于2016年底到期,能否续约还未知,尽管华彬集团开启了加大战马、果倍爽等产品推广力度的一系列“去红牛化”举措,不过这些产品的市场表现并不尽如人意。  眼下华彬集团最在意的还是红牛商标授权的续约问题。在从泰国红牛取得商标授权后,华彬集团用20年时间将矮胖金罐红牛打造称一个年销售额200亿元、占据国内功能饮料70%以上市场的超级大单品,不过随着商标授权到期,各路竞争者也纷至沓来,威胁最大的是同样拿到泰国红牛授权的奥地利红牛,这家公司贡献了红牛在极限领域的绝大多数经典广告,不过在中国市场却被金罐红牛压得不能翻身。  随着商标授权于2016年底到期,有传闻称,泰国红牛希望奥地利红牛与中国红牛合并经营,而奥地利红牛要求占股40%,谈判由此陷入僵局,华彬集团也陷入裁员、停产的漩涡。食品专家朱丹蓬指出,算上主动和被动裁员,华彬集团的裁员比例大约在三分之一左右,主要集中在行政和管理层。而由于泰国方面原料断供,红牛在今年停产过一段时间。  目前中国红牛官方并不愿意对商标授权进展发声,业内人士指出,华彬与泰国红牛的谈判最迟会在7月份有一个结果。这也意味着,中国红牛的商标生死劫将会在7月份水落石出。在动荡期,中国红牛已经调低了销售目标,将2017年的销售总目标调整为冲刺200亿元。这个数字比2016年中国红牛221.8亿元的销售业绩减少了20亿元。  二:饮料造星巨头华彬进退维谷:红牛难续约 果倍爽卖不动  饮料造星巨头华彬进退维谷  华彬集团旗下引进的唯他可可椰子水母公司All
Market被传出将出售,这对华彬集团的造星行动来说或存变数。由于红牛商标难续约传闻已久,华彬集团对外态度也一直保持沉默。红牛商标授权存在变数,红牛的“二弟”战马也迟迟扶不起,果倍爽也被员工称卖不动,这对处于尴尬中的华彬集团来说,未来将如何造星面临考验。  变数  作为美国市场销售最火爆的椰子水品牌,唯他可可被华彬集团引入到了中国,在进行强力营销后,唯他可可即将为华彬集团带来利润。在此节点上,有消息传出,唯他可可母公司All
Market正在寻求整体出售,而作为美国第二大软饮集团的百事公司正在以“作价略少于10亿美元”的价格进行洽购。  2014年,华彬集团以入资25%的方式,与美国占有60%市场份额的椰子水品牌唯他可可共同成立了中国公司,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究其原因,并不是简单的扩充产品线。  多年来,华彬集团在饮料业务上一直坚持只做红牛一个品牌,在精耕细作下,红牛已成为同类饮品的翘楚。去年,泰国红牛对华彬集团的品牌授权到期,目前续约与否尚不明朗。  有报道显示,2016年红牛的销售额为221.8亿元,在商标存在变数的时候,华彬集团也希望尽快打造出可以顶替红牛的产品。此举也被业内认为是华彬集团要缔造“第二个红牛”的无奈之举。  此前唯他可可母公司All Market首席执行官迈克尔·柯班(Michael
Kirban)曾透露,多个潜在的战略投资者已经和该公司接触,“当时间合适,也有合适的对象,我们可能会战略退出,或者寻求IPO。”他当时还表示,唯他可可今年在全球的年销售收入预期接近10亿美元。  经过两年时间营销推广,唯他可可椰子水知名度正处于上升期,华彬集团强大的销售渠道以及营销策略也使唯他可可椰子水很快站稳脚跟,铺货到各渠道。在红牛商标问题成谜的前提下,唯他可可也在准备成为红牛的接棒者。  但出售消息一经传出,华彬集团将唯他可可打造成“第二个红牛”的愿望或将落空,在All
Market股权结构不明的情况下,持股25%的华彬集团有多少话语权仍未可知。All
Market最终能否成为百事公司的一员仍未可知,但可以肯定的是,该公司欲“待价而沽”的消息,或为唯他可可在华业务带来变数。  忧患  事实上,唯他可可除广告营销以及渠道铺货强度高外,产品销量并不乐观。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华彬集团员工表示,由于唯他可可库存较高,现在的库存可以追溯到去年9月,公司要求员工以一件(箱)80元的价格一个月自销两件,不允许外出销售给经销商,“基本上就是我们自己购买,很多业务员顶不住压力辞职了”。  中国品牌研究院食品饮料行业研究员朱丹蓬表示,唯他可可线上线下的销量并不好,因为唯他可可属于植物水,天然饮料虽然是未来的趋势,但眼下中国市场仍处于导入期,要真正成为风口起码还要再培育三年。  华彬集团旗下的战马、果倍爽等产品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被看做是红牛“二弟”的战马,目前已经在一些渠道铺货,但是尚未进行强势品牌宣传,也使得战马未能快速成长。  上述员工指出,战马动销情况不容乐观,仅在网吧等渠道走量可以,但因口感问题,消费者还是很难接受,商超方面动销较慢。  该员工还表示,果倍爽售价过高,消费者不认可,因此销量难以提升,“现在果倍爽卖不动,公司又考核果倍爽销量,一个月扣400-500元工资,本来拿到手的工资也就2500元。扣除罚金后,到手2100元”。北京商报记者就上述问题采访华彬集团,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对于华彬集团来说,走高端路线的唯他可可以及VOSS天然瓶装水似乎可扳回一局。唯他可可目前仍存变数,未来成为华彬集团的主力还是百事公司的一员仍未可知,VOSS天然瓶装水跟随潮流切入到中国高端水市场,但直面地头蛇的勇气有多少也不明了。  根据欧睿咨询估计,中国瓶装水的零售销售额2015年增长12.5%,达207.9亿美元,相较2011年增长约一倍,但这并不意味着高端瓶装水也能保持这种增幅。  分析称,目前在中国高端水市场上,以依云为代表的外资品牌处于垄断地位,仅依云一个品牌就占据了中国高端矿泉水市场25%的份额。为此,VOSS能否为华彬集团带来新的增长点挑战不小。  三:懂商道|红牛三位父亲开撕,中国红牛很受伤(透彻解析)  红牛的发展史就像是能量的生长与转换史,读来让人颇有收获!1966年,红牛生父许书标在泰国创办红牛;1984年,奥地利人梅特舒兹与许书标各投50万美元各持公司49%股权创建了红牛集团,成为红牛第二位父亲,为红牛全球化立下汗马功劳;1995年华彬创始人严彬拿到中国区授权,成为红牛的第三位父亲,如今的中国红牛年销近230亿元(奥地利红牛集团同期年销约450亿元),占华彬集团90%以上的收入。可严彬只拿了20年授权,到期后3个父亲一直谈不拢后期合作问题。奥地利红牛集团认为中国红牛搭了他们全球巨额广告投放的顺风车,想重谈利益分配,中国红牛认为我一家就做了你们母公司全球销售额的一半是我努力的结果。三个能量十足的父亲开撕,是超乎你想象的动荡还是会聚合为新的大能量?拭目以待......。  “你的能量超乎你的想象”,这句广告简直是病毒一样植入到群众的脑海里。很多群众都以为红牛是中国的,但事实不是如此。如今20年品牌授权已到期,红牛这三位能量十足的“父亲”还没谈拢继续合作的利益分配,这场商业大戏将如何发展?能量会变成动荡吗?我们先来仔细研究一下三个父亲及利益关系的来龙去脉。  红牛生父:许书标  许书标是红牛创始人,也是泰国最富的人之一,他在自己的泰文传记中写道:“红牛为我带来每日1100万泰铢的收入(约合225万人民币)。”2012年,他以拥有价值50亿美元的净资产,被福布斯杂志评选为全球富豪榜第205位,泰国第2位。  许书标20多岁时找了一份医药推销员的工作,39岁时在曼谷老城区创立一家名叫“TC制药”的医药工厂。当时泰国正处于二战战后经济复苏、百废待兴的时期,许书标偶尔听到了有关功能性饮料的信息,这种饮料能够消除人们的紧张情绪并恢复体力。他敏锐地觉察到,它一定会在泰国大卖。1966年,他的工厂推出一款“滋补性饮料”,“红牛”正式诞生。“红牛”投入市场两年内,就成长为泰国最热卖的功能性饮料。  下面,就是两位关键人物的出现了——  红牛奥地利父亲:迪特里希·梅特舒兹  1982年,时任一家德国日化用品公司国际营销总监的梅特舒兹为了打开泰国市场,来到曼谷开展推销工作。时年38岁的他一下飞机就因为时差问题感觉“天旋地转,气虚力乏”,于是在机场附近买了一罐“红牛”,喝完之后立马神清气爽。拥有敏锐市场嗅觉的梅特舒兹当即找到了许书标毛遂自荐,要把这款饮料推广到全世界,两人一拍即合。  1984年,许书标与马特希茨各自出资50万美元成立公司,两人分别持有公司49%的股票,剩下的2%由许书标的儿子许书恩(Chalerm
Yoovidhya)拥有,而且决定由马特希茨实际运营公司。于是,“红牛股份有限公司”(Red Bull
GmbH,下文简称“奥地利红牛”)在奥地利正式成立。1987年,一款全新的功能饮料“Red Bull Energy
Drink”出现在奥地利。这不仅仅是推出了一种完全崭新的产品,事实上也是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产品类别。  在泰国,功能饮料一直以来被认为是蓝领工人的标志。与泰国本土的饮料不同的是,奥地利红牛公司生产的是含碳酸的软性饮料,以强态能量饮品的形象出现,含有多种营养素及咖啡因,被用来当作提神甚至健身饮料来使用。  奥地利红牛公司还重新定位,将这种饮料打造成时尚高档的饮品,首先在奥地利的各大滑雪场面世。不过,由于Red
Bull的口感不好,又含有牛磺酸、咖啡因等不适宜人体频繁摄入的物质,再加上远高于可乐的单罐售价,因此很少有人问津。但是,马特希茨认为Red
Bull是一种功能性运动饮料,于是他大胆尝试用“运动”来宣传,并盯住年轻的顾客进行长期的市场培育。  马特希茨雇佣学生,让他们开着顶部装饰有巨型听装易拉罐的车在学校里巡游,并在各种聚会上免费赠饮这种新型饮料。马特希茨的慷慨举动让很多年轻人对这一品牌产生了好感。  1992年,红牛饮品扩展至国际市场,进入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1997年进入美国,2000年进入中东。目前已售出约300多亿罐进口Red
Bull劲能饮料,足迹遍布全球168个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饮料大王”,也就此创造了一个帝国、一个时代、一个世界性品牌。  奥地利红牛公司通过为极限运动提供赞助逐渐提高了Red Bull品牌的全球地位。Red
Bull一直以来致力于支持体育赛事与流行文化,以时尚、潮流的形象深受世界各地年轻人的喜爱。奥地利红牛公司每年赞助数十个极限运动项目,比如攀登冰山,滑翔等。在一次赞助飞行特技表演运动中,奥地利选手Felix
Baumgartner率先飞跃英吉利海峡,当他的降落伞从高空中缓缓落下的时候,伞上的巨型Red Bull标清晰地映入了现场观众和电视观众的视线。  2015年,奥地利红牛公司在全世界售出59.57亿罐Red Bull饮料,公司的营业额59.03亿欧元,全球员工超过一万人。  日,梅特舒兹登上福布斯最新一期的全球最富有亿万富豪榜,福布斯中文网当日发布的榜单显示,梅特舒兹排名116位,净资产达10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691亿),主要财富都来源于红牛。  另据奥地利《新闻报》报道,根据一项名为“2014奥地利品牌”的研究,目前奥排名前十的品牌市值共计34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446亿),功能饮料生厂商红牛(Red
Bull)以绝对优势位居榜首,市值154.6亿欧元(折合人民币1093亿),是排名第二的施华洛世奇(Swarovski)的4倍,后者品牌市值为34.73亿欧元(折合人民币245亿)。  红牛中国父亲:严彬  1954年,严彬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山东家庭,1970年初中毕业时到河南林县插队,后来选择去了泰国讨生活。之后,严彬开始了一份辛苦的学徒生涯,并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坐标。1984年,他在泰国创办了华彬集团,主营物业、旅游、国际贸易等。  1991年,许书标偕夫人及女儿首次回故乡(许书标的父亲是海南人)进行实地考察,并决定在海口市琼山区三江镇办工厂。严彬由于在泰国的种种关系,通过授权经营把红牛正式引进,红牛于1995年正式入驻中国,在海南以日产30万罐的产量投产,市场供不应求。同年,红牛以一句“红牛来到中国”,首次在央视春晚广告中亮相,开始为更多中国消费者所熟识。  2014年,中国红牛年销售额突破200亿人民币,在功能饮料市场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而严彬则在2012年以500亿元资产位列胡润百富榜第4位。  中奥红牛的正面交锋  奥地利红牛于2014年3月正式进军中国,并成立瑞步饮料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目前,进口Red
Bull劲能饮料已登陆北京、上海等各大超市便利店,以及1号店、京东商城及顺丰优选等电商平台。不管中国红牛的“授权到期说”是否属实,在面临黑卡、乐虎、东鹏特饮等功能饮料不断崛起的挑战之外,中国红牛也要直面真正的世界功能饮料霸主来一场国内市场的“捍卫之争”了。  中国红牛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树立起品牌的是在红牛被引入中国后,严彬采用了又土又实在的方法:持续在电视台投放黄金时间播放广告。此后,中国红牛渐入国人的眼球。用了20多年的时间,中国红牛在全国建了30多家分公司,300多个经销网点,形成了一张巨大的销售网,令红牛在国内占据了80%的市场份额,独占鳌头。  很快20年就过去了,严彬手中的红牛商标授权期限将至。去年年底,是中国红牛商标授权的到期日。那时,关于红牛的消息不绝于耳。红牛裁员20%,基本是一线的业务员,将一线业代转到了经销商;红牛把人员转成第三方公司外包;甚至红牛全国的5个工厂,除北京厂外,其他都停产了。证实这一消息是中国红牛的合作商奥瑞金公司,是一家我国最具规模和盈利能力的金属包装企业之一。据负责任透露过,在今年的2月份,中国红牛确实停产过一段时间。  对于红牛商标授权到期,业绩大幅度地下跌已成为不可否认的事实。而在严彬的公司,红牛为其公司创造了年230亿的销售额,占据了公司98%的份额。此次,红牛是否能拿到红牛商标的续约已决定了严彬公司的存亡。对此,严彬也曾做了补救的措施,在和2016年的时候推出了美国椰子水品牌唯他可可产品、从德国引入儿童饮料果倍爽、收购了挪威高级瓶装水品牌VOSS约51%的股份。但这些产品仅给公司创造了约4亿元的销售额,对于年销售额高达230亿的红牛来说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附件:  三个红牛兄弟,傻傻分不清楚  目前市面上在售红牛主要有三种:  罐身不同  通过罐身的文字说明惊讶地发现:虽然前两罐长得十分相像,却毫无血缘,反倒是后两罐才是一家子。第一罐全英文包装的银蓝小罐红牛饮料的原产国是奥地利,产品的中文官网是,首页可以链接到各种语言的国际版官网。母公司是奥地利的Red
GmbH公司(以下简称“奥地利红牛”)。而中文包装的银蓝小罐红牛产地是湖北咸宁,和矮胖的金罐红牛隶属于一家公司,产品官网是  也就是说,下面这两个体型外貌相差巨大的是一家!  下面这俩貌似孪生兄弟的却连国籍都不一样!  那么,中国红牛和奥地利红牛还有哪些区别呢?  LOGO不同  当这两瓶银蓝罐的红牛放在一起的时候,相信绝大多数人会以为这是出自一家公司的进口/国产两个版本。但是!如果你善于玩“大家来找茬”游戏的话,一定会发现这两家饮料的logo是略有不同的。  奥地利红牛的logo有金边,中国红牛的logo没有金边。而且两个logo的用色也存在微弱差异。这样从logo上可以反映出,中文包装的银蓝小罐和金罐红牛系出同门。仔细看也没有金边,是不是?亲兄弟俩终于找出共同点了……  口味不同  从配料明细中可以发现,奥地利红牛是一种碳酸软饮(下图中红色圈出部分显示饮料含有二氧化碳),而中国红牛出品的两种是不含气的。这样看来,尽管长相相似,口感却有很大差异。  配方不同  除了含气不含气的差别,奥地利红牛和中国红牛在配方也略有不同,但都是含有牛磺酸、咖啡因和维生素B群的机能饮料。从饮料罐背面列出的原料来看,奥地利红牛列出的明细比较长。其中、维生素B2、葡萄糖等是中国红牛中不含的。此外,奥地利红牛还将香精配料一一写明,其中包括乙酸乙酯、丁酸乙酯、丁基香兰素、乙酸异戊酯、麦芽酚、乳酸等等。中国红牛以“香料”两字一笔带过,没有列明。  众所周知,牛磺酸是红牛饮料的最核心原料。那么三种红牛,牛磺酸究竟哪家强呢?我们把饮料罐背后的含量显示放大一下。首先来看中国红牛的银蓝罐和金罐。根据“含量”一栏显示,前者的牛磺酸含量为925mg/罐(每百毫升370mg),是后者的7.4倍(金罐仅为125mg/罐),所以也被称为中国红牛的“牛磺酸加强版”。  (中国红牛金罐)  (中国红牛蓝银罐)  谁知道这个加强版在奥地利红牛面前却是个小字辈。奥地利红牛的牛磺酸含量是1000mg/罐(每百毫升400mg),比中国红牛的牛磺酸加强版高出75mg/罐,更是金罐红牛的8倍之多。  (奥地利红牛)  三种红牛其他成分的含量差异不太明显,在这里就不做具体的分析了。之所以在这里要特别强调牛磺酸的作用也是有原因的。因为在需要的时候喝,确实能够感受到效果的差异。有朋友平时长跑的极限距离是30多公里,但有一次喝了一罐牛磺酸饮品之后多跑了整整10公里,而且结束以后还感觉没有以前跑30公里的时候疲劳。当然牛磺酸的实际功效对每个人可能还不太一样。只是从数据上来看,奥地利红牛在抗疲劳和补充体力方面的表现要比中国红牛卓越得多。在进行高强度的劳作或运动,能否及时高效地补充营养是相当关键的。
尚标知识产权旗下:
网站备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牛商标授权到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