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上市的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企业资本结构分析需要分析哪几个方面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openresty/1.9.7.4中小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_学海本无涯_新浪博客
中小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一)研究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自身的规模扩大离不开融资渠道的建设和挖掘,而现代的股票市场则成为企业进行融资再发展的重要平台。相对于大型企业的天然优势,中小企业利用股票市场进行融资的传统门槛高、难度大。然而,中小板块的出现,为中小企业的股票融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路径选择。资本结构是一个企业内在资本的构成比例和基本关系,影响着企业的上市融资和可持续发展。当今学界和业界对于资本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主流体系研究企业发展和资本结构的内在联系,此外对于企业资本结构的相关变量和调整作为研究重点。相对而言,国内对于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研究更多集中于主板市场,缺乏对于中小企业的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这就使得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研究更具有时代的需求性。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提供了巨大的贡献,而中小板块的出现也极大的丰富了股票市场的现有格局。相对于现有业界对于主板市场的大力研究,对于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发展的研究尚处于滞后的状态。这使得在主板市场的实证研究成果突出的当下,对于中小企业的上市的研究,尤其是中小板块资本结构的研究缺乏相应的深度,也缺少足够的样本。在这样的研究背景下,要么是学界认为中小板的企业研究不具有特性,应该与主板市场一样进行整体研究,要么是忽视中小板企业自身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但从实践中来看,中小板企业资本结构上天然与主板市场有着迥异的状态,且其自身在资本结构上的先天不足亟需通过研究来展示问题,提供完善的方案。因此,围绕着中小板中企业自身的资本结构的现状和问题,挖掘其中的可以优化的因素和影响变量,不仅是学界研究的一种拓展和扩充,更是加大对于股票市场实证分析的重要方面。毕竟,中小板企业资本结构的缺陷和问题,不仅影响着中小板自身的发展,更影响着这些企业的长期发展,从而影响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再发展的整体格局和发展脉络。所以,聚焦中小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相应价值和治理效果,进行整体的分析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笔者从这样的研究现状出发,以我国中小板企业的资本结构作为研究范畴,力求通过其资本结构现状下对于企业发展的长短期效应,来分析其主要值得优化的因素和方向,从而为我国中小板上市企业的发展,和中小板自身的良性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也希望通过这样的探讨,更好的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融资渠道的合理建设探索更为妥帖的发展路径。
二、相关理论与文献综述
(一)资本结构相关理论
由于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研究在国外更早出现和较为成熟,因此国外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无论是MM理论、权衡理论、代理成本理论等都体现了其对于资本结构与企业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Modigliani与Miller在1958年最早提出MM理论,认为企业在合理的资本市场背景下,如果不考量所得税和退出成本的前提下,企业的资本结构不会影响其绩效和价值发展。而两位学者在1963年对于MM理论的修正中指出,在考虑所得税后,负债提升会导致其加权平均成本就越低,从而带来更高的收益和公司价值,这种负债和公司价值高度正相关的理论成为了MM理论修正后的核心。然而,100%的理论上最优的负债结构来实现公司最优资本结构显然难以在现实中成立,这就意味着其坚持的资本市场自由流动的理想前提难以实现,需要更多的变量考量才能应用于现实实践。
Robichek、Mayers、Rubinmstein等人在MM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权衡理论,也是关乎资本结构优化的经典理论。其指出,MM理论对于财务困境成本和代理成本有所忽视。只要企业进行相关的融资负债,财务困境成本和代理成本的产生就不可避免。在考虑以上两项影响因素后,运用负债企业的价值应按以下公式确定:运用负债企业价值=无负债企业价值+运用负债减税收益—财务困境预期成本现值-代理成本预期现值。通过这一公式我们可以得出,负债可以给企业带来减税效应,使得企业的整体价值得以提升。不过,伴随着负债所影响的减税效益的增长,代理成本和财务困境成本也会极大的增长。所以,要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最优设计,就需要做好权衡,实现减税效益和两种成本控制之间的有效平衡。可见,最优的资本结构绝非简单的负债最高,而是要实现负债效益与成本控制之间的有效权衡,这是对于MM理论的有效完善和革新。
Jensen与Meckling最早提出代理成本理论,使得代理成本成为评价企业资本结构的重要依据。这一理论指出,企业的融资都具有较高的代理成本,资本结构是否较优取决于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代理成本之和。由于企业需要外部性的融资来进行发展,使得企业与股东之间形成一种代理关系,股权融资的代理成本则为股东为维护自身权益形成的约束成本和监督成本。只有坚持最小的代理成本才能实现企业资本结构的最优配置。在代理成本的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对于代理成本的考量还要兼顾企业退出成本、代理成本影响下的资本结构。要实现资本结构的最优化,就必须综合考量和控制各项成本,从而实现企业自身价值和经营状态的最优。
除了MM理论、权衡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外,西方对于资本结构的研究理论还包括信号传输理论、控制权理论等等,意味着更多参考变量的引入来分析企业的资本结构的变化和最优关系。
(二)国内相关文献研究
国内学界对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领域,通过对于不同企业的相应数据的回归分析来验证其设定的假设。对于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小板与主板市场资本结构的相似性或相异性研究,以及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主要受制于哪些因素的影响,进而探讨其优化的主要路径。
万平与2008年在《中小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研究》一文中指出:资本结构充分体现了与公司相关利益方的内容,其不仅影响着企业自身的内部治理,更影响着其价值的表现和发展的根基。以代理成本理论而言,相应的资本结构包含负债和股权两个部分。我国的中小板上市公司在实证分析中,不难得出:资本结构与具体的治理能力呈现负相关的关系,其上市公司的治理能力和质量随着负债的增长而不断减弱。相对于中小板中国有股份、社会股份的对于治理的相对弱影响,甚至呈现无关性,相应的管理控股则会带来显著的治理能力的提升。而考虑到股权的结构,更为集中的股权有着正向的效应。考虑到不同期限的债权融资,其治理的效应随着期限的增长呈现不断削弱的特征。通过对于资本结构和治理能力、股权构成、负债期限的相互关系研究,得出结论:要实现对于我国中小板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的有效优化,需要在企业负债机制的健全、扩展相应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平台、强化金融平台内在革新、扩大股东管理参与等方面入手。
毛越在2011的《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论文中明确表达:分析中小板块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需要从其具体现状出发。通过对相应资本结构和我国中小板块的研究分析出发,有效归纳我国中小企业的上市整体状况,得出主要特点。我国该板块企业来自江苏、浙江和广东居多,其来自各个行业。而且从具体的统计可以看出,中小板块上市公司确实为以民营企业为核心的优质中小企业。该文主要提出七大核心因素对资本结构的相关性,分别为:所处行业、企业规模、成长水平、盈利状况、非债务税盾、资产抵押价值以及股权集中度,通过对这七大因素的实证数据收集和相应的回归分析得出相应的影响关系。通过相应的分析得出:所处行业有着较为明确的影响性,企业规模、成长水平与抵押价值与公司价值呈现正相关的关系,盈利状况和与非债务税盾则与公司价值呈负相关的关系。并且,在相关性因素中,企业规模、盈利状况呈现强相关性,而成长水平和抵押价值则呈现着较为弱的相关性,股权结构则近似无关性的影响。因此,围绕着中小上市企业的资本结构的调整,更多强调企业的外部因素的有效控制成为了该文的主要建设性意见。
卢宁文、孙良在2013年的《中小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中通过最新的实证分析,得出相应结论:其对于中小板上市企业的研究也是围绕着主要的影响因素来进行的,通过对于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的研究,明确了对于不同行业的确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而在企业的内部因素分析上,归纳了六大变量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内在联系。分别为盈利状况、公司规模、成长水平、非债务税盾、资产担保价值、产品特性。并通过对于400多家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公开数据,进行相应的回归分析后,得出相应的内在因素和资本结构的相关性结论。企业规模、成长性和资产担保价值与企业总资产负债率正相关,盈利性、非债务税盾和产品独特性与企业总资产负债率负相关。而在六大变量中,资产担保价值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一个。通过对于研究的数据分析,得出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要针对自身的特性来进行调整。最后,文章强调对于企业内部变量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真正考量资本结构的优化,必须要将更多的宏观变量纳入范围。公司治理和行业的市场变化作为最有价值的外部变量,应该在宏观分析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通过国内学界的主要文献研究,其重点在于行业间的普遍差异,和影响资本结构的主要企业内部因素,并整体上,对于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和主板公司的资本结构认识上存在很大的共性,在相应的研究中应该合理比较和注重的。
三、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要素和主要问题
(一)中小板上市公司概况
自2004年我国中小企业板正式启动以来,截至2014年底,我国的中小企业板块共有公司746家,其总体运营收入超过2万亿,平均运用收入近28亿,其同比上年增长12%,中小板块整体利润近0.13万亿,平均利润为1.7亿元,同比上年增长近18%。超过11个行业的中小板在2014年获得稳定增长,仅有4各行业呈现下挫。业绩增长最快的三个行业分别为金融投资、IT科技和文化传媒,增幅分别为60%、40%和90%。而下滑的行业包括矿业开发、农林种植、商业零售和房地产相关四个领域。
从中小板块各个企业的地区分布来看,江浙地区和广东地区的中小企业最为集中和明显,其超过370多家,占到整体中小板上市公司的一半以上。这从一个侧面凸显了长三角和珠三角中小企业的数量众多,发展蓬勃,更体现了这两大地区在中小企业质量上的优势所在。从中小板各企业所在的行业来看,超过七成集中于制造业,这背后既是“中国制造”坚实基础的体现,也凸显了我国中小企业过度集中,在结构组成上存在单一化的现实问题。在中小板块的融资态势上,2010年以来的中小板块上市公司融资额普遍在7—8亿元的规模,而中小板块整体上,超过55%的企业依然是融资总量在6亿元以下的小型公司。所以,从融资态势上看,中小盘股依然是中小板块的主流,意味着中小板上市公司现有规模仍较为有限,但同时有很大的成长潜力。
从中小板块上市公司的法人属性来看,民营企业独领风骚,占据最为庞大的比重,从%到2013年的79.9%,体现了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中小板上市的热情和能力。这就使得中小板块切实成为了民营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实现了中小企业自身从内部融资向股权融资的华丽转身,有助于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成长和转型。
(二)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
对于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既要考量其外部环境的影响,也要考量其公司内在的变量,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于其影响要素主要总结如下。
1宏观外部环境
宏观外部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外部市场变化和市场政策监管两个主要的部分,在外部市场的角度,中小板企业与主板企业面临同样的选择。
外部市场的经济发展状态良好时,市场的需求不断增长,股东就会对于公司的发展呈现更为乐观的预期,也愿意加大对于公司负债比重的增长,以实现对于减税效益的追求。同时根据代理成本理论,也使得代理成本得以有效控制,从而实现企业盈利性和资本结构的整体变化。当经济发生通货膨胀时,一方面,企业进行融资,包括股权融资的成本会进一步降低,会促使企业加大对于负债比重的增长;同时,通货膨胀也会增加企业的运营风险,使得企业自身追求对于负债规模的控制来减少财务风险。在这样的双向权衡下实现对资本结构的变化和调整。
市场政策监管包括货币政策的调整和监管法规的变化。由于货币政策的调整会直接影响到利率和税率的变化,带来的是不同的企业融资选择。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会使得企业更多选择负债融资,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公司倾向选择股权融资,从而带来对于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的变化。而在法律监管层面,更为完备的金融市场法规会使得中小企业更多向股票市场寻求股权融资的方式,法律建设的不足会使得中小企业更多选择内部融资、相互拆借以及贷款的方式。而对于股票市场的不断放开是当前的趋势,也会使得中小企业更多进入中小板市场,运用股权融资杠杆进行运营。
2公司内在因素
结合相应的国内研究和笔者的分析,对于公司内在因素总结为公司规模、成长水平、盈利能力、非债务税盾、股权集中度五个方面。
从公司规模的角度来看,与其负债水平呈现一个正相关的关系。一般来说,企业规模的扩大,带来的是治理的优化和股权融资可能的增加,并且有更加优质的结构去接纳高负债的运营。中小板上市公司虽然被称为是中小企业,但能够上市进行融资,其相应的公司规模自然是达到了相当的标准。而从成长水平来看,其资产负债水平与公司的成长水平更多的呈现一种负相关的关系。因为随着企业的不断成长,尤其在高速成长的阶段,其相应的风险也随着增加,财务困境成本更呈现一个叠加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负债,尤其是股权融资更应该持一个审慎的态度。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在上市初期的高成长阶段,也是面临风险出问题的重要阶段,这就需呀这些企业控制好自身的成长与负债的关系。而从企业的盈利能力来看,高的盈利水平会促使企业采用内部资金积累实现发展,对于负债的需求进一步降低,呈现负相关特征。无论是股权融资,还是债权融资,都是我国中小企业在内部融资的后续选择。盈利状况良好的企业更多会有着充足的资金,对于负债的需求减弱,进而选择低负债的资本结构。但代理成本理论却认为两者呈现一个正相关,是股东对于管理者约束的体现。但结合我国的研究和实证,更多认可负相关关系。非债务税盾所带来和上市公司负债率之间的负相关被普遍认可,但相关性较弱。
股权集中度相较于其他的传统因素,在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上是一个极有特色的影响因素。一方面,股权的高度集中是我国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天然特点;另一方面,在我国中小企业进入中小板上市之后,大量的管理层进行持股乃至控股也成为了当下的热点所在。从传统的代理成本理论和权衡理论来看,股权的有效集中有助于对于管理者有效约束,实现成本控制和企业绩效的提升。从现实我国的实际操作来看,传统经营者的股权集中对于企业上市后的发展也有不良的一面,即过度干预管理。而管理层的控股则是对于中小板上市公司极为利好的选择。可见,在整体股权集中带来的资本结构与企业负债正相关的大方向下,也要考虑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特征。
(三)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中的主要问题
1.负债比例偏低
我国目前的中小板上市公司整体上对于权益资本更为看重,但更多旨在股权资本和自筹资本方面,对于负债经营一直持有保守的态度。一方面,这是传统观念影响下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贷款等负债方式的限制,使得我国的中小企业天然无法采取高负债运营的模式。根据2013年相关数据统计,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整体负债率低于40%,更多的企业还是以自有资金积累和股市作为主要的融资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即使采取部分债权融资,也是以短期负债为主,长期负债的选择更是凤毛麟角。这样的低负债运行下,诚然有助于减少企业的财务风险,使其的成长有稳定性。但从更长期的角度看,这样的低负债比例不利于中小企业的研发和创新,也不利于其规模的扩大和有效的成长。而且从中小企业的负债选择来看,更多是处于自身经营的具体需要,更多从自身的现金流变化出发,缺乏对于市场和其他影响资本要素的角度出发进行相应的负债策略选择。这些考量的背后,凸显的是低负债结构下,中小企业自身在资本结构把握和具体治理上的粗放和缺乏规划,是一种管理低效的表现。
2.资本集中度高
资本集中度高是我国中小板上司公司面临的第二大资本结构问题。这里的资本集中度高,一方面是指权益资本,尤其是自有资金和股权融资在整体资本结构中占据决定性的比重,更重要的是指其股权的高度集中化。
中小板上市公司股权的高度集中化来自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先天选择和后天的资本策略。从先天的角度看,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更多将上市看作融资的一种模式,对于自有股权的稀释持一种消极的态度,要确保自身对于企业的有效控制,即使这种绝对控制无法实现,也要与主要的合作伙伴实现联合下的相对控股。这样的天然选择下,使得中小企业上市后,其股权结构依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呈现以传统经营者为主的掌控态势。从后天的角度看,上市后,原有的控股者还是审慎的采取股权的分配方式,不肯轻易的转让自有股份,甚至在上市情况良好的情况下,还会选择进一步持有股份。这样的先天和后天选择就使得中小板的公司普遍呈现高度的股权集中。
在高度的股权集中下,诚然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的负债水平,更好的利用金融杠杆实现企业的资本扩充,也有助于对于管理者约束成本和兼顾成本的合理控制。但同时我们必须看到,我国中小企业的原有经营者在控股的同时,依旧掌握着企业的主要管理权,即使在雇佣职业经理人的前提下,依旧以自由思维来干预管理过程。这样的干预模式虽然有利有弊,但不是一个现代股份制企业发展下的合理运营模式,需要通过对于现有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的调整加以完善。
3.融资渠道不通畅
虽然中小板的上市为符合资质的中小企业获得了久违的融资大道,但其整体面临的融资渠道依旧狭窄而闭塞,这也是使得中小上市公司普遍负债率低和资本集中度高的深层次原因所在。
即使中小企业成功上市,但由于其规模有限,在申请债权融资,尤其是银行贷款时,还是面临着很多的歧视与障碍。这就使得中小企业在成功上市后,对于股票融资的渠道过度依赖,缺乏了多元资本结构,尤其是对于负债的考量和实践。此外,中小企业的经营者整体对于传统融资渠道更为依赖,对于新兴的融资模式和融资手段相对陌生和拒绝,对于新兴的互联网融资等方式更是持观望的态度。这就使得其对于融资渠道自我设限。融资渠道的天然限制和企业经营者的自我设限的双重压力下,使得中小企业即使上市后,依旧面临着融资渠道的短缺和单一,无法形成更为良性和多元的资本结构,也就无法形成更具后劲的发展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发展和负债结构的选择更需要多的视角和准备,才能实现自身发展资金的充足和发展方向的开阔。
四、中小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建议
要实现对于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优化,实现其资本结构与发展速率、发展阶段的相匹配,就必须以联系的视角,充分考量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外部环境和自身要素,以更加客观科学的管理视角看待其负债。
(一)加大对于中小企业上市的扶持力度
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进入中小板成功上市,是其融资的迫切需要,更是其发展转型的客观要求。面对我国当前中小板大量江浙和广东企业集中,制造业高度集中的现状,应该鼓励各个省市的中小企业,和各个行业有资质的公司积极的参与到中小板上市中来。
相对于江浙地区和广东地区的企业,既有着发达的地方经济,更有着沪深股市的近水楼台,其他地区和行业的企业有着更为迫切的融资需要,也有着更急切实现企业转型发展的时代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需要企业自身扭转相应的观念,做好自身的内部治理,积极向上市公司的标准看齐;需要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加大对于本地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实现对于上市的有力推手;更需要金融市场为中小企业的上市扫除不合理的行政阻碍和传统歧视,实现金融市场自身的不断繁荣。毕竟以中小民企为核心的企业群体是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创新的主力,在新常态经济阶段的今天,更需要它们发挥自身的动力实现对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性作用。因此,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上市,既是其自身的现实要求,更是活跃和丰富中小板市场的时代要求。只有实现更丰富更均衡的地区、行业的中小企业积极加入中小板块,促进上市小公司的现代治理,才有助于整体更为均衡和优异的资本结构的形成。
(二)加强公司债券市场的建设
要实现对于中小板上司公司资本结构的有效优化,就需要打破现有其低负债的运营模式。而考虑到贷款等负债模式的现有障碍和成本,进一步拓展债券市场,实现中小企业债权融资是切实可行的现实途经所在。
加强公司债券市场的建设,首先要进一步推动债券市场的改革。现有债券市场对于公司债券的发行有着诸多的行政限制,很多是滞后于时代和市场发展的。要加大改革的力度,消除相应的审批限制,打破对于发行公司债券不必要的各类限制要求,是当前的重点所在。只有一个融资畅通的债券市场才能切实的改变中小企业不敢负债的尴尬现状。在加大改革的同时,进一步做好配套制度的建设。相应的法规和服务政策的建立,使得中小企业在进入债券市场进行融资的过程中,不仅不被歧视,反而享受相应的照顾性政策,这才能使得中小企业更为踊跃的参与其中,实现债券市场的繁荣。加大现有债券市场的灵活性,打破中小企业不敢进行长期债权融资的顾虑,实现对于更为灵活的债券设置、赎回方式等金融业务的设计和推广,切实为中小企业的债权融资铺平道路,通过多元丰富的债权市场产品和服务的设置,实现中小企业丰富的自主选择。
(三)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
中小板上市公司在负债上的困境,更多体现在缺乏相应的信用担保,因此很难在银行和金融市场获得充足的负债资本。因此,要打破现有的负债不足的状态,就需要通过对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制的完善来进行解决。
要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就需要建立专业的第三方评级和担保机构。我国目前针对于中小企业的专业信用评级机构尚处于空白,对于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大多由发放贷款资金的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来实施。这样的操作中,评级的客观程度和专业性就会打上折扣。因此,打造专业的第三方评级和担保机构,使其兼有科学性、客观性和中立性的特征,并且有指向性的服务于中小企业,是十分迫切而且关键的。
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还要通过政策和市场鼓励金融机构提高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对于商业贷款,应采取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微型企业差异化的的存贷比政策,根据中小企业的自身特点,进行差异化的支持性信贷,可以通过试点进行稳步推进。要根据中小企业的业务集中度、金融创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盈利能力等指标,选择优势中小银行试点差别化的利率政策。拓宽中小企业的信贷空间,逐步降低其信贷的准入条件。
通过对于专业担保机制的建立和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有效建设,才能真正为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的完善奠定条件。
(四)打造公司资本结构评价体系
通过前文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外部的宏观环境,还是公司的内部要素,都影响着工资资本结构的变化。考虑到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粗放的治理和资本管理模式,需要通过企业内部的资本结构评价体系的建设来审视自身的结构。
通过中小企业自身的财务体系的优化,实现对于收入、成长等要素的有效量化,考察与资本结构,尤其是负债相关要求的变化。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变化,在中小板市场和其他融资渠道,不断的调整自身的负债比重,实现最优资本结构的不断探索。这是中小企业实现现代发展的重要转型变化所在。只有坚持对于自身资本管理的精细化和不断的分析调整,才能实现中小板上市公司从传统粗放型的民营企业向现代化集约化的精品企业的转化。
(五)进一步优化企业的治理结构
中小企业通过中小板成功上市后,在企业的日常管理,尤其是法人治理方面,应该以现代股份制公司的要来审视自身,实现自身的现代化改造。传统的经营者思维和高度集中的股权使得中小企业的创始股东对于企业治理的干预依旧停留在传统思维和早期阶段,这样的管理状态必须得到扭转。只有坚持优化的企业治理结构,才能切实保证企业的资本结构也随之走向优化的合理轨道。
要实现对于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有效优化,就要打破传统的一言堂和家长制式的传统管理,按照现代股份制公司的要求,实现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的有效制衡和权力分配,以现代科学的管理方法和管理团队实现对于企业的日常管理。传统大股东更应该转变角色,以监督和约束管理层实现有效管理为目标,减少对于日常性事务的过度干预,实现各执其责下的有效公分,真正实现现代企业治理的要求,从而在有效管理的前提下实现对于企业资本结构的有效调整,使其真正符合企业发展和公司效益的要求。
我国中小板股票市场的建立,为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和跨越发展提供了合理的平台,使得我国发达地区和制造行行业的优秀民企获得了先发的融资优势。然而,围绕着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要求,影响其最佳配置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呈现一个多元相关的现代模式,需要企业通过自身的调整来加大负债的比重。面对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整体低负债运营下的种种问题,只有坚持在外部的市场政策支持和企业的内部自身调整的双管齐下,才能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的优化和发展提供真正的坚实保障,才能促进我国中小板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
[1]王玲.中小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绩效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2]杨敏、施晶、余玉苗.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基于创业板与中小板上市公司比较的视角[J].财会通讯.2010(15).
[3]李晶坤.中小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3.
[4]万平.中小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治理效应研究[J].管理世界.2008(12).
[5]毛越.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1.
[6]卢宁文、孙良.中小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2014(02).
[7]贾明琪、吴莹.中小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3(05).
[8]许铮.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股票流动性关系的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2.
[9]姜敏、易谋.我国中小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效益关系研究——以深交所中小板30家上市公司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13(20).
[10]杨国兴.中小板绩优与绩差企业资本结构差异成因及对策[J].北方经济.2012(18).
学海本无涯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33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