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C,要不要实行议会制共和制制

欢迎来到高考学习网,
免费咨询热线:010-
今日:1530套总数:5885151套专访:3372部会员:401265位
当前位置:
&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训练:第4单元 第33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时作业(人教版必修3)
2015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训练:第4单元 第33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课时作业(人教版必修3)
资料类别: /
所属版本: 通用
上传时间:
下载次数:13次
资料类型:工作计划
文档大小:381KB
所属点数: 0点
【下载此资源需要登录并付出 0 点,】
资料概述与简介
必修3 第4单元 第33讲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4·金丽衢十二校一模)下图是中国近代一部著名的思想文著。它(  )
A.编者为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体现了中国草书的传统艺术特色
C.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口号
D.迈出了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第一步
[解析] 据图片信息可知是魏源所著的《海国图志》,《海国图志》开创了向西方学习的先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开端,故D项正确;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为林则徐,故A项错误;图中文字体现的是中国篆书的传统艺术特色,故B项错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口号的是李鸿章等洋务派,魏源提出的是“师夷长技以制夷”,故C项错误。
2.(2014·洛阳一模)晚清时期,一些仁人志士在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同时,却又鼓吹“西学中源说”:如薛福成认为,“所谓西学者,无非中国数千年所创,彼袭而精究之,分门别类,愈推愈广,所以蒸蒸日上,青出于蓝也”。就是作为西方政治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议院,也成了中国的发明,梁启超认为,“《洪范》之卿士,《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子》之国人,下议院也”。这种历史现象的出现(  )
A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传承
B.有助于推动当时向西方的学习
C.为学习西方找到了科学的依据
D.受国人盲目排外旧观念的影响
[解析] “中体西用”思想只学习西方器物,而材料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结合晚清时期向西方学习的思想解放潮流可知不是盲目排外,故D项错误;“西学中源说”不是科学的依据,故C项错误;“西学中源说”出现一些仁人志士意识到中国落后于西方有关,推动了当时向西方的学习,故B项正确。
3.(2014·潍坊一模) “西人以商为战,……彼既以商来,我亦当以商往,……我之商一日不兴,由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材料主张(  )
A.兴办洋务        B.实业救国
C.实行“商战”   D.学习西方
[解析] 本题考查早期维新思想。依据材料“彼既以商来,我亦当以商往……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信息可知C项符合题意。
4.(2014·杭州一模)在查禁鸦片时期,林则徐曾在自己的府衙写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为此,林则徐采取的行动主要是(  )
A.收集西方国家信息,编译西方书报
B.撰写《海国图志》和《华事夷言》等著作
C.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口号
D.提出“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的变革主张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林则徐对联的意思是要广泛听取各种不同意见,才能把事情办好,立于不败之地;当官必须坚决杜绝私欲,才能像大山那样刚正不阿,挺立世间。据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海国图志》是魏源的著作,“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洋务派的主张,“全变则强,小变仍亡”是维新派的主张,排除B、C、D三项。
5.(2014·济宁期末)梁启超曾这样评价洋务派:“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据此,可判断出他(  )
A.反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B.主张发动民众来抵抗外来侵略
C.已认识到洋务运动的缺陷D.要求同西方建立平等外交关系
[解析] “知有兵事而不知有民政,知有外交而不知有内治,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民”可以得出梁启超认为洋务运动单纯学习西方科技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而不变革社会制度是行不通的,故C项正确;梁启超作为维新派的代表,并非反对学习西方,而是认为学习西方的重点应是社会制度,故A项错误;维新派存在脱离广大民众的局限,故B项错误; D项在材料中没有得到体现,故D项错误。
6.(2014·吉林摸底)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的方针,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用”,西学有西学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如同让“牛体”产生“马用”一样荒谬。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  )
A.要不要社会革命
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C.要不要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
D.要不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
[解析] 洋务派提出的“中体西用”主张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反对“中体西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D项正确。A、B两项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中国兴办近代企业是共同主张,故C项正确。
7.(2014·南京、盐城一模)1907年《东方杂志》发表署名勇立的《兴女学议》一文,指出“使女子有国家思想、公共观念,以为异日陶铸幼童之地者,固当今第一要务也。”这表明当时(  )
A.女子兴学成为教育主流B.国家意识和公共观念深入人心
C.提倡合理的女子教育和家庭教育D.男尊女卑思想已经不复存在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的进步思想。材料是1907年的杂志上的一篇主张要兴女学的文章,不能以此判断A、B、D三项是正确的,而且这三项也不符合史实,所以应该排除,故选C项。
8.(2014·荆州质检)1891年和 1898 年,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刊出,康有为“既不尽依公羊典范,更不秉承今文家法。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材料说明康有为两部著作的特点是(  )
A.借用传统文化,以达经世之目的
B.注重考据考证,以恢复儒学权威
C.借今古文之争,以重塑孔子形象
D.注重材料取舍,以西学论证中学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维新思想特点以及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惟取能合用其说者,合己说者则取之,不合者则伪之”信息可以判断出A项正确。
9(2014·郑州一模)当代史学家喻大华认为,维新变法的理论主要来自于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前者以繁琐考据的方法把维护封建制度的经学论证为‘伪经’,后者把孔子塑造成‘托古改制’的形象,以作为维新变法的护符,并把今文经学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结合起来,说明历史的进化。以下关于康有为变法理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形式上是新颖的  B.方法上是激进的
C.学术上是科学的  D.思想上是落后的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把维护封建制度的经学论证为‘伪经’”可知其理论动摇了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可谓“釜底抽薪”,其方法是激进的,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把今文经学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结合”可知其理论是借旧瓶装新酒,赋新识于旧知,形式并不新颖,故A项错误;《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学术上过于武断,并不是科学的,故C项错误;康有为变法理论批判了古文经学,传播了资产阶级的进化论和民权民主思想,其思想是进步的,故D项错误。
10.(2014·黄山一模)王韬在《弢园文录外编》中记载“维新以来,崇尚西学,仿效西法,一变其积习,而焕然一新,甚至于改正朔,易服色,几与欧洲诸国无异。盖其意以为非此不足与之抗衡也,然日本自此财用益绌,帑藏益虚,国债积至巨万,外强中槁,难持久远。”对该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A肯定明治维新文明开化B.客观指出明治维新不足
C.主张全面借鉴明治维新D.反映甲午战前国人观念
[解析] 明治维新后,日本国内发生了重大变化,对此中国官僚士大夫们浑然不知,反映甲午战前国人仍然处在天朝上国迷梦之中,故D项正确。该观点认为,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学习西方进行彻底变革,结果导致国库收入减少,债务增加,外强中干,变法难以持久。此观点否定了明治维新文明开化的成就,所指明治维新不足也是不符合实际的,也不可能主张全面借鉴明治维新,故A、B、C三项错误。
11.(2014·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下图所示为1904年驻日大使杨枢的一则奏折(部分),造成该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奴才现查各学校共有中国学生一千三百余人,其中学文科者一千一百余人。学武二百余人,其数不为不多。
——清·杨枢《奏陈兼管学务情形折》
A.甲午战争后国人的救国思潮由物质层面转向制度层面B.甲午战败后,国人救国求速成,学习文科较易入门
C.日本近代化起步时间短,科技不如欧美发达
D.中国儒家文化传统一向重道轻器,重人伦轻科技
[解析] 注意时间1904年,留日学生中大多数学习文科,这是向西方学习的潮流发展到第二个层面——制度层面的表现,选择A项。B项说法错误,甲午战后国人学习西方制度;C项说法是正确的,但与材料情况无关;D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涉及的留学教育已经突破了儒学传统。
12.(2014·深圳一模)1916年,陈独秀说:“共和立宪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皆伪共和也,伪立宪也,政治之装饰品也。”此时他(  )
A.反对民主共和制 B.强调思想启蒙
C.主张开展国民革命   D.高举社会主义大旗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依据题干中的时间“1916年”和“多数国民之自觉与自动”信息,可以判断陈独秀主张实现国民的思想觉醒,以实现共和政治,这与新文化运动的主旨吻合。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
13.(2014·郑州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天地之间,皆有形质,就形质之中,有体有用。体者,即形质也。用者,即形质上之妙用也。
——唐·崔憬《周易探元》
材料二 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张之洞《劝学篇》
材料三 体用者,即一物而言之也。有牛之体,则有负重之用;有马之体,则有致远之用。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也。中西学之为异也,如其种人之面自然,不可强谓似也。故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若夫言主中学而以西学辅所不足者,骤而聆之,亦若大中至正之说矣。措之于事,又不然也。往者中国有武备而无火器,尝取火器以辅所不足者矣;有城市而无警察,亦将取警察以辅所不足者矣。顾使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是辅所不足者,果得之而遂足乎?有火器遂能战乎?有警察者遂能理乎?此其效验,当人人所能逆推,而无假深论者矣。
——严复《与外交报主人书》
(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体”、“用”的含义及地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张之洞的观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严复观点的时代价值。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要抓住材料信息“形质”、“妙用”来概括含义,第二小问要抓住材料信息“形质上之妙用”,由此推断二者的关系。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旧学为体,新学为用”可知张之洞的主要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辩证地评价。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可知严复从根本上否定了“中体西用”的观点,进而结合所学知识,从向西方学习、中华文化演变等方面来概括其观点的时代价值。
[答案] (1)体:含义是实体(或本体);地位:第一位的,基本的。
用:含义是作用(或功能);地位:第二位的,从属的。
(2)积极: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迈开中国近代化第一步。
消极:不改变封建政体,不能完成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
(3)价值:从根本上推翻了“中体西用”的理论基础;推动近代先进中国人探索从器物层次深入到制度层次;推动中华文化的蜕变、新生。
14(2014·南京、盐城一模)人类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是以不断学习、交流与创新为动力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还进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天主教耶稣会士的来华传教,是以西方资本主义的殖民扩张为背景的。……来华较早并影响较大的是意大利人利玛窦(年)。德意志人汤若望(年)、比利时人南怀仁(年)等。……耶稣会士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也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利玛窦带来的《万国舆图》,第一次向中国人展示了世界五大洲的面目。
──《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在吾国数千年前,孔子有言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孔子之理想世界,真能实现,然后不见可欲,则民不争,甲兵亦可以不用矣。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
──《孙中山全集》第6卷
材料三 一般来说,“五四”以前中国知识分子的“格义”方式(“格义”就是用比较和类比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跨文化背景的哲学概念。)主要是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分析、吸取西方文化,用中国传统文化的模式去套用西方近世文化;“五四”以后,人们的主要倾向则是借用西方文化的观点评析、批判中国传统文化,用西方文化的模式去解释中国传统文化。
──欧阳哲生《严复评传》
材料四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凡属我们今天用得着的东西,都应该吸收。”在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先进中国人开始了“吸收外国的进步文化”的漫长历程,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也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他们的探索活动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据材料一,概括回答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孙中山阐述的核心观点,为此孙中山进行了怎样的理论创新?
(3)材料三认为“五四”以前和“五四”以后分别出现了怎样的文化倾向?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先进中国人“吸收外国进步文化”的特点。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要抓住材料一中关键信息,概括明末清初东西方交流的主要表现;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归纳出西方人文思想的发展推动了海外殖民扩张,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同一时期中国的日益衰落,成为西方国家侵略的对象。第(2)问,据“今日惟俄罗斯新创设之政府,颇与此相似”,认为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与苏俄社会制度基本一致。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体现了对底层民众的关注。第(3)问,“五四”前后的文化倾向在材料三中有明确的介绍,关键在于选择合适的实例。“五四”前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不变,西方科技为我所用;“五四”以后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第(4)问,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特点,从对西方的态度变化、学习西方的内容深入、学习西方的目的等方面分析。
[答案] (1)表现:以西方传教士为媒介,西方近代科技文化开始传播到中国。(“西学东渐”)
背景: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东方封建社会的逐步衰弱。
(2)观点:中国传统的大同思想与苏俄社会制度基本一致。
创新:提出新三民主义。
(3)“五四”以前,从旧文化的立场批评或赞赏新文化。如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康有为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宣传其变法政治理论。
“五四”以后,用新文化批评或赞赏旧文化。如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4)特点:由最初排斥到逐步接受甚至全盘西化;经历了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的历程;与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紧紧相连。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本网部分资源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组织的资源外,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并提供证据(),三个工作日内删除。
其他相关资源
友情链接:
Copyright &2006 - 2016 高考学习网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中国近代史-博泰典藏网
典藏文档 篇篇精品
中国近代史
导读:1、中国近代最早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方案是《资政新篇》,5、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7、戊戌维新运动的目标是在中国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制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国近代史》第三章,3、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是(),10、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18、引起20世纪中国第一次
20、以下各项中属于“戊戌六君子”的人物有(
A、谭嗣同B、梁启超C、康有为D、杨深秀
三、判断题
1、中国近代最早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社会方案是《资政新篇》。
2、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起义特色的是《天朝田亩制度》。
3、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
4、洋务运动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富强。
5、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化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6、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中法战争中清政府的“不败而败”。
7、戊戌维新运动的目标是在中国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共和制的资本主义制度。
8、维新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9、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的纲领性文件是《资政新篇》。
10、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的社会改革方案是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
答案:一 DADDB
三√√××√
××××√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科举制是清政府在下列哪次活动中废除的?(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清末“新政”D、“预备仿行宪政”
2、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是(
A、资产阶级工商业者B、华侨C、会党D、留学生为骨干的青年知识分子
3、近代中国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全国性政党是(
A、兴中会B、同盟会C、华兴会D、光复会
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是(
A、《中华民国约法》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共同纲领》D、《建国方略》
5、辛亥革命与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共同原因是(
A、不能依靠和发动人民群众B、列强的敌视和反对C、没有自己的纲领D、没有一个自己的政党
6、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严复翻译《天演论》B、孙中山创立《民报》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7、清末“预备立宪”的根本目的在于(
A、仿效欧美政体B、发展资本主义C、延续清政府的统治D、缓和阶级矛盾
8、孙中山建立的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A、华兴会B、兴中会C、光复会D、岳王会
9、热情讴歌革命的文章《革命军》的作者是(
A、章炳麟B、邹容C、陈天华D、孙中山
10、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A、《时务报》B、《国闻报》C、《民报》D、《新民丛报》
11、1911年4月在广州发生的起义所以被称为“黄花岗起义”是因为(
A、起义是在黄花岗发动的B、起义军去进攻设在黄花岗的清军要塞
C、起义中牺牲的烈士后被葬在黄花岗D、起义是在黄花岗失败的
12、袁世凯暗杀国民党领袖宋教仁后,孙中山发动了(
A、护国运动B、“二次革命”C、护法运动D、中华革命党的起义
13、为了让对方支持他复辟帝制,袁世凯与哪个国家签定严重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A、英国B、法国C、美国D、日本
14、1917年悍然拥立废帝溥仪,复辟清朝的封建军阀是(
A、袁世凯B、张勋C、段祺瑞D、张作霖
15、组织“护国军”,发起护国运动的人是(
A、孙中山B、黄兴C、蔡锷D、宋教仁
16、下列不属于三民主义的内容的是(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有主义
17、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焦点是(
A、要不要向西方学习B、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
C、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D、要不要社会革命
18、引起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重大事件是(
A、新文化运动B、中国共产党的创立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19、1904年至1905年,为了争夺在华利益而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是(
A、美国与俄国B、美国与英国C、英国与日本D、日本与俄国
20、清政府宣布从哪一年开始正式废除科举制(
A、1905年B、1906年C、1907年D、1908年
21、1911年4月,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黄兴带领下举行了(
A、惠州起义B、黄花岗起义C、护国战争D、护法战争
22、在1911年爆发的保路运动中,规模最大、斗争最激烈的省份是(
A、四川B、湖南C、广东D、湖北
二、多项选择题
1、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包括(
A、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B、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
C、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D、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过于强大
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
A、推翻了清政府的封建统治B、结束了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帝制
C、给中国人带来了一次思想的解放D、促使了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积极变化
3、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括(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粹主义D、民生主义
4、发生在辛亥革命期间的起义有(
A、金田起义B、武昌起义C、黄花岗起义D、南昌起义
5、辛亥革命时期革命派与改良派争论的议题包括(
A、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B、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C、要不要废除科举制D、要不要社会革命
6、下列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人物有(
A、康有为B、梁启超C、秋瑾D、黄兴
7、下列运动中,孙中山亲自领导的是(
A、武昌起义B、二次革命C、护法运动D、护国运动
8、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建立,包括下列哪些?(
A、兴中会B、华兴会C、光复会D、强学会
10、筹划武昌起义的革命团体是(
A、兴中会B、华兴会C、共进会D、文学社
11、在辛亥革命前,传播民主革命思想的书籍有(
A、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B、邹容的《革命军》
C、 陈天华的《猛回头》《警世钟》D、李大钊的《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三、判断题
1、科举制废除于洋务运动时期。
2、兴中会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3、谭嗣同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著名革命者。
4、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统治。
5、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革命党的妥协退让和袁世凯的势力强大。
6、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在形式上是统一的。
7、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况。
答案:一:CDBBA
三:×××××××
《中国近代史》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
A、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B、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C、民主与科学D、民主与法制
2、宣传新文化的主要刊物是(
A、《新青年》B、《共产党》C、《民国日报》D、《工人月刊》
3、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
A、袁世凯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B、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C、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D、李大钊《庶民的胜利》的发表
4、“问题与主义”争论的双方主要人物是(
A、陈独秀与胡适B、李大钊与张东荪C、李大钊与梁启超D、李大钊与胡适
5、中国共产党就国共合作的方针和方法做出正式决定的是在哪次会议上?(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
6、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A、中共“一大”B、国民党“一大”C、中共“二大”D、中共“三大”
7、中共创立时的领导人是(
A、李达B、张国焘C、毛泽东D、陈独秀
8、初期新文化运动的实质是(
A、新文学运动B、民主、民权运动C、反封建礼教的运动D、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
9、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哪一时期?(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国民革命运动
10、大革命开始时的革命根据地在何处?(
A、湖南B、广东C、广西D、江西
11、大革命中哪一城市的工人阶级接连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
A、天津B、武汉C、广州D、上海
12、《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是(
A、李大钊B、陈独秀C、陈望道D、毛泽东
13、在新文化运动中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
A、毛泽东B、蔡和森C、陈独秀D、李大钊
14、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起点是(
A、安源路矿工人罢工B、京汉铁路工人罢工C、香港海员罢工D、开滦煤矿工人罢工
1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北伐战争
16、中国共产党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是在(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
18、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诞生于(
A、浙江萧山县B、广东海丰县C、湖南湘潭县D、江西兴国县
19、国民革命时期,国民政府聘请的苏联政治顾问是(
A、加伦B、马林C、罗易D、鲍罗廷
20、在1922年召开的中共二大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A、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B、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
C、土地革命的总路线D、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二、多项选择题
1、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是下列哪些军阀?(
A、孙传芳B、张作霖C、段祺瑞D、吴佩孚
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A、列强对蒋介石集团的支持B、蒋介石、汪精卫等反革命力量的强大
C、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D、共产党没有发动工农群众
3、新文化运动的主将有(
A、梁启超B、陈独秀C、胡适D、鲁迅
4、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孙中山提出的“三大政策”包括(
A、平均地权B、联俄C、联共D、扶助农工
5、大革命中革命政府收回了哪些地方的英租界?(
A、汉口B、天津C、广州D、九江
7、五四运动发生的时代条件有(
A、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B、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潮流
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8、迫于五四运动中人民群众的压力,北洋政府不得不罢免了哪些官吏的职务?(
A、梁士诒B、曹汝霖C、章宗祥D、陆宗舆
9、在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想流派中宣扬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人物包括(
A、胡适B、黄凌霜C、区声白D、张东荪
10、作为国民党反动政权经济基础的国家垄断资本的首要人物包括(
A、蒋介石B、宋子文C、孔祥熙D、陈立夫
1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有(
A、《新青年》杂志B、《时务报》C、北京大学D、复旦大学
12、五四运动的主要参加者有(
A、青年学生B、工人阶级C、士兵D、商人
13、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
A、提倡民主和科学B、提倡白话文C、提倡新文学D、宣传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 14、1925年1月,中共四大提出的主要问题是(
A、国民会议运动B、开展武装斗争C、无产阶级领导权D、工农联盟
15、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是(
A、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B、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C、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
D、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三、判断题
1、北洋军阀是在清末由袁世凯一手培植的反动政治武装集团。
2、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三大政策”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中共“一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4、中共建党之初主要成员是工人。
5、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中国共产党刚成立时,其主体是知识分子。
8、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中共二大的召开。
9、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最早的组织是在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建立的。
10、大革命后期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犯了“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11、五四运动是学生爱国运动。
12、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完全消灭了北洋军阀。
13、参加五四运动的社会阶级和阶层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4、中国早期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物的主要类型有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
15、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
答案:一: CACDC BDDCB
三:√√×××
×√×××
××√×√
《中国近代史》第五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是(
A、秋收起义B、广州起义C、百色起义D、南昌起义
2、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中共八七会议确定总方针是(
A、推翻北洋军阀黑暗统治B、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
C、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D、建立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包含总结汇报、高中教育、外语学习、农林牧渔、资格考试、教学研究、表格模板以及中国近代史等内容。本文共4页
相关内容搜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是共和制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