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迟领取养老金退休“小步慢跑” 是养老金收不抵支吗

聚焦延迟退休:为何小步渐进?养老金收不抵支吗?
--山西黄河新闻网
||||||||||
||||||||||
&&您所在的位置:&&&&&
聚焦延迟退休:为何小步渐进?养老金收不抵支吗?
编辑:刘瑞瑞&&&&&&责任编辑:刘芳 &&&
&&&&&&来源:
延迟退休,为何小步渐进(民生三问)
对话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郑功成
本报记者 商 旸
近日,在人社部举行的二季度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对延迟退休政策将小步慢提、逐步到位。为何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延迟退休是否因为养老金收不抵支?调整退休年龄意味着所有人要“齐步走”吗?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
1问 因为养老金收不抵支吗
延迟退休受多因素影响,养老金当前面临问题不是不足而是如何防贬值
记者:影响退休年龄有哪些因素?
郑功成:我认为,延迟或调整法定退休年龄需全面把握相关因素:一是人均预期寿命。寿命延长则工作年限应当适当延长。二是劳动力供求状况。供过于求时当然不能延长法定退休年龄,供不应求时则不能不延长法定退休年龄,当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后,自然也应当调整退休年龄。三是受教育年限。受教育程度越高,工作年限也需要相应延长,否则便是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四是人口老龄化程度。步入老年型社会后,基于代际公平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业人口的年龄必然需要递增。五是性别平等。在当代社会,如果女性退休过早,或者与男性退休年龄差距过大,意味着强行过早地剥夺了女性的工作权利和参与社会的发展空间。
就我国而言,人均预期寿命与人们受教育年限都在持续不断延长,劳动力供求关系正在从可以无限供给的时代向每年净减少适龄劳动人口数百万的时代转变,再加上少子高龄化趋势不可逆转,追求包括性别平等在内的社会公正呼声日益高涨,这些客观事实决定了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确实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记者:有人认为延迟退休是因为养老金收不抵支。您如何看?
郑功成:我一直不赞成将延迟退休与养老金制度捆绑在一起,因为通过延迟退休来解决养老金支付难题的看法是本末倒置,也是有损社会契约精神、直接减损公民权益的做法。因此,尽管延迟退休对养老金制度确实会产生影响,但这种相关性只是根据前述诸因素调整法定退休年龄后产生的一个客观结果。即使因此增加了养老保险缴费收入,也应当按照长缴多得反馈于参保者。
就我国而言,截至2015年底,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积累的养老战略储备金已超1.5万亿元,人社部公布的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结余亦达4万亿元,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还在逐年增长,局部地区的收支缺口只是全国统一的法定制度被地区分割所异化了的不良结果。因此,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基金不足,而是如何防止基金贬值的问题。
记者:有人认为如果延迟退休,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时间长了,领取养老金的时间短了,很不划算。您怎么看?
郑功成:我不主张以“多缴少支”来损害参保人的利益,主张对迟延退休者应当有利益上的补偿,即通过提高延迟退休者的养老金待遇来避免其利益受损,这才是正确取向。如果政策制定者只有“多缴少支”的“算计”,其本身就失去了公正。
社会保险强调权利义务相结合,只有用群体的力量才能真正化解个体的风险,也只有确切的制度安排才能应对不确定的人生风险。因此,任何改革都不应当动摇社会保险制度的根基,不应当让社会保险制度的本质走向异化。
2问 延迟退休要所有人齐步走吗
应允许一定弹性,重体力劳动者等应可灵活选择
记者:也有一些人担心,如果延迟退休年龄的话,今后会影响年轻人的就业。您赞同这种看法吗?
郑功成:如果退休人员不再就业,则一人退休等于空出了一个就业岗位,延迟退休意味着等量就业岗位置换的延迟,但考虑到当前的情形,这种简单的替代性结论并不成立:
其一,一些退休人员再就业在各地都是一个客观事实,这实质上部分消减了延迟退休对就业的影响。因为从就业供求总量来看,再就业的退休人员并未退出劳动岗位,他们或在原单位继续上班,或被其他单位返聘,从而使延迟退休对就业岗位的影响打了较大折扣。
其二,“小步渐进”的延迟退休方式,必然降低其对就业的影响。如果每年延迟4个月,则每延迟一人退休,当年影响的只是1/3个就业岗位。因此,小步渐进既是为了维护延迟退休的公正性,也是为了有效控制其对就业岗位的冲击。
其三,“女先男后”的政策取向,是先从低龄退休的女性开始,而男性与符合60岁退休的女性先不延迟,所波及的范围并非是全体劳动者同步,这将既有利于缩小不同群体之间过大的退休年龄差距,又可以减弱现阶段延迟退休对就业岗位的总体影响。
其四,延迟退休还应当允许一定的弹性,一部分劳动者可以灵活选择。国家可以规定一个基准退休年龄,但对重体力劳动者、身体不适劳动者应当允许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对缴纳养老保险费时间长的劳动者也应当赋予其一定的选择权。如果有部分劳动者选择灵活或弹性退休,亦会产生占用就业岗位的折扣。
同时,近几年来,我国每年减少劳动适龄人口几百万是客观事实,这种现象还将持续;而伴随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第三产业特别是各种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将持续旺盛,以人口老龄化加速行进下的养老服务、医疗服务为例,所需要的就业人口将以千万计,目前已呈现出严重短缺现象。因此,无论采取哪一种人口结构变化预测方式,都会得出2030年后劳动力供给大幅减少的客观结论,延迟退休正是缓慢适应未来就业人口不足的需要。
综上,我认为延迟退休对就业的冲击是有限的,当前就业领域需要高度重视的应当是伴随经济结构变化与产业升级发展做好结构性调整。
3问 “小步渐进”应该如何走
分段分类推进为宜;到2050年基准提至65岁是可行的
记者:渐进式延迟退休应“小步徐趋、渐进到位”,为什么要小步渐行?
郑功成:我们的主张是“小步渐进、女先男后,兼顾特殊”。只有小步渐进才符合社会公正的原则,因为如果法定退休年龄调整幅度过大,对当事人就是一种不公,小步前行则可以使每个人受到的影响基本一致,它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减少震荡。
“女先男后”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国男女退休年龄相差太大,男性60岁退休,女职工50岁退休,女干部55岁,两者相差10岁、5岁。这么大的差距,要同步延迟退休将不利于缩小差距,也会使这一政策的调整波及全体。
“兼顾特殊”,强调调整法定退休年龄时应当允许有一定的弹性。如允许工作年限长、缴纳养老保险费时间长的劳动者早于法定退休年龄退休,其实是对学历偏低的普通劳动者的认可。
记者:您认为,理想延迟退休方案,应该到什么时间节点提高到多少岁?
郑功成:从全面兼顾、理性延退的思路出发,到2050年前后将基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是可行的。基本依据是: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到2030年为80岁左右,根据现在年均减少劳动适龄人口规模推算,2030年前后青壮劳动力短缺的局面将日益显性化。
伴随老龄化的加速行进,若不及时调整人生工作周期,不仅会直接损害代际养老负担的公平,也会丧失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同时,再经过20—30年的努力,我国工业化、城市化与现代化任务基本完成,产业升级与技术进步将使劳动强度大为减轻,从而会为劳动者工作更长时间创造相应的条件。
要实现渐进目标,比较理想的方案是分段推进。我认为可以将2020年到2035年定为一段,2036年到2050年为一段。前一阶段宜以缩小男女退休年龄差距为目标,即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50岁逐步提至55岁,女干部则允许自愿选择在55—60岁之间退休;后一阶段以普遍提高法定退休年龄为目标,即男性从60岁提高到65岁,女职工从55岁提高到60岁,同时允许女性自愿选择到65岁再退休。
延迟退休牵涉到公民基本权利,宜由国家立法机关做出决定。将行政部门负责起草的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能够更多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更全面地兼顾各方的利益。
&&相关链接
&&&&新闻热线:&&&&&&&&监督电话:&&&&传真:7&&&&广告服务:&&&&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
广告经营许可注册:7延迟退休“小步慢跑” 是养老金收不抵支吗?
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一直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为何要酝酿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近日,在人社部举行的二季度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对延迟退休政策将小步慢提、逐步到位。为何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延迟退休是否因为养老金收不抵支?哪部分群体或将率先延迟退休?
延迟退休是养老金收不抵支吗?
到2015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6.1%,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程度还在持续加剧。在这种大背景下,出于有效利用人力资源、让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向前推进的考虑,研究提出了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人社部社保所所长金维刚介绍说,我国现行的法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此外,国家还对一些特殊群体的退休年龄实行特殊政策。由于女性退休年龄较低,加上一部分职工因从事特殊工种等原因而提前退休,导致目前我国职工平均退休年龄偏低,实际上只有54岁左右,是世界上平均退休年龄比较低的国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人均期望寿命也在不断提高。2015年,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已经提高到76岁,城镇人口预期寿命已超过78岁,一些城市人均期望寿命已经达到80岁以上,并且今后还将继续提高。退休年龄偏低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认为延迟退休是因为养老金收不抵支。对此,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尽管延迟退休对养老金制度确实会产生影响,但这种相关性只是根据前述诸因素调整法定退休年龄后产生的一个客观结果。即使因此增加了养老保险缴费收入,也应当按照长缴多得反馈于参保者。
就我国而言,截至2015年底,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积累的养老战略储备金已超1.5万亿元,人社部公布的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结余亦达4万亿元,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还在逐年增长,局部地区的收支缺口只是全国统一的法定制度被地区分割所异化了的不良结果。因此,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基金不足,而是如何防止基金贬值的问题。
哪些群体可能率先施行延迟退休?
值得注意的是,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不会“一刀切”。人社部称,会选择现在退休年龄相对偏低的群体,从这部分群体开始逐步实施。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庹国柱表示,目前女职工和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普遍比男职工低,由于女性就业难度相对大,首先在这个群体中推行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阻力相对较小。
2015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6.1%,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程度还在持续加剧。
李忠说:“在这种大背景下,怎么样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如何保证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向前推进,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研究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已经为延迟退休政策出台给出了时间表:2016年向社会征求意见,2017年正式推出,方案公布5年后正式实施。
据李忠介绍,渐进式延迟退休制度的设计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小步慢提,逐步到位。坚持每年只延迟几个月,经过相当长一个时期逐步达到目标年龄。二是区分对待,分步实施。不是对所有社会群体同时实行延迟退休,会选择现在退休年龄相对偏低的群体,从这部分群体开始逐步实施。三是预先公告,做好公示。
“我们目前在政策研究设计过程中,经过一些必要程序之后会把这个方案向社会公布,广泛地听取大家的意见,尽可能地汇集民智,凝聚共识。”李忠说。
对此,有业内专家建议,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应在女干部群体率先实施。
庹国柱认为,女职工就业难度相对大,退休年龄低,这个群体对推行延迟退休阻力小,此外,很多退休干部愿意接受一些单位返聘,在干部群体中很多人更愿意延迟退休。
2015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建议,2017年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时,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区别,将职工养老保险的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
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介绍说,在国外,延长退休年龄从立法到开始真正实行,往往也有一定的时滞,并且真正实行后大都是采用“小步慢跑”策略,不是一步延迟到位。像日本、韩国从立法到真正实行,中间间隔13年,美国甚至更长。有一定时滞主要是有利于劳动者个人做出合理的退休决策,有利于雇主安排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但是时滞不是越长越好,也不是越短越好。时滞太长了,经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原来政策的合理性肯定大打折扣,并且相当于上一代人提前为下一代人规定了退休年龄,这也是不公平的。时滞太短了,如意大利、爱尔兰等部分国家从立法到真正执行的间隔时间只有一两年,也带来很多教训。这些经验,我国可以充分借鉴。(责编:王可)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已有7省养老金收不抵支&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进入倒计时--福建频道--人民网
已有7省养老金收不抵支&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进入倒计时
&&&&来源:&&&&&
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披露进入倒计时。业内表示,可见缺口虽未实际形成,但收支不平衡的情况已无法忽视,养老保险基金长期难以承受的巨大支出压力倒逼着延迟退休需尽快走上轨道。
  已有7省养老金收不抵支启用历年结余
  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披露进入倒计时。昨日,国新办就就业和社会保障有关情况举行了新闻发布会。该方案已经形成,根据时间表,今年内该方案将披露。提起渐进式退休启动的原因,养老金收支压力绝对是绕不开的一项。
  “硬缺口”未现 收支亦难平衡
  延迟退休的提法一经披露,各界就开始对改革背后的原因进行猜测。其中,不少专家都将主因归结在缓解养老金收支平衡压力上。此前,业内曾预测,2023年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含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将出现收不抵支,2029年累计结余将耗尽。而我国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养老统筹基金可增长40亿元,减支160亿元,减缓基金缺口200亿元。
  近期,一条有关部分地方养老保险基金存在缺口的消息不胫而走,退休人员开始真正担忧起自己的养老金是否会突然就没有着落了。对此,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金维刚曾公开表示,养老保险不存在支付上的缺口,但这一表态并未打消人们的顾虑。
  因此,昨日尹蔚民在发布会上也明确回应称,从全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平稳,不存在缺口,“去年养老保险基金的总收入是2.7万亿元,总支出是2.3万亿元,当期结余3000多亿元,累计结余3.4万亿元。该数据说明,从全国的情况来看,养老保险基金不存在缺口,支付能力达到17个月”。尹蔚民同时承认,从分省的情况来看,各省之间养老保险基金情况确实不平衡,有的省能保发放40-50个月,有的省只能发放1-2个月,而且根据去年的数据,有7个省出现了当期收不抵支的情况,动用了历年结余,但即便如此,养老保险基金也不存在“硬缺口”。
  业内表示,可见缺口虽未实际形成,但收支不平衡的情况已无法忽视,养老保险基金长期难以承受的巨大支出压力倒逼着延迟退休需尽快走上轨道。
  “小步慢走”的渐进式延迟退休
  不可否认,延迟退休难一蹴而就。尹蔚民曾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首次提出我国将采取“渐进式”的延迟退休政策,而从那时起,“小步慢走、渐进到位”就作为基本原则市场被尹蔚民提起。具体来说,尹蔚民解释称,政策实施后,我国将每年推迟退休几个月的时间,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再达到法定退休的目标年龄,而且会有社会预告,“比如五年以后原本应60岁退休的人员调整为60岁零3个月退休,次年退休的人60岁零6个月退休,就便于人们接受”。 尹蔚民的这种说法被业内解读为,彼时中央就感觉到,政策内容在存在较大争议的情况下根本无法快速推进,谨慎地“边看边走”才是更为合适的策略。
  追根溯源,延迟退休需要渐进式推进就是因为这项新政将增加职工工作、缴费年限,付出更多、享受更少肯定是要牺牲一部分人利益的。而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研究员单菁菁更直言,通过延迟退休来让每个人为基金池子多做几年贡献,延长缴存时间、缩短领取时间确实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措施。因此,破除养老金收支不平衡问题,势必不可“简单粗暴”地仅仅依靠延迟退休来解决。“养老金有缺口是制度设计的问题,目前讨论的延迟退休是应对措施之一,但不是惟一的办法。”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董克称。
  新政分步实施 需要留有“弹性”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推行方向,尹蔚民昨日也明确了“区别对待、分步实施”的新原则,即根据不同群体现行的退休年龄,从实际出发区分情况分步进行实施。在业内看来,这意味着,延迟退休方案出台后,或先从部分人群入手试行再全面推开。“延迟退休年龄方案一定会考虑到各种不同人群的需要,是有弹性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表示。
  此前,曾有多方观点“不谋而合”地认为政策调整的方向是男女退休年龄一致,因此应先从女性入手改革。一方面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苏海南等多位专家都公开提出从女性干部开始试行渐进式退休的想法,中国社科院也发布报告,将退休年龄改革方案的第一步圈定在了女性职工范围内,但主要建议推迟的是女性工人的退休年龄,将目前法定50岁退休的女性工人在2017年时推迟到55岁退休。
  另一方面,清华大学提出方案建议从今年开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职工和居民应当推迟一年领取养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迟两年,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女性65岁领取养老金;从2020年开始,1960年出生的男性职工和居民推迟6个月领取养老金,以此类推,到2030年实现男性职工和居民65岁领取养老金。同时,艰苦岗位的男女职工可以提前十年领取养老金,也就是男女分别进行延迟领取,用15年的时间完成该项工作。(北京商报记者 蒋梦惟)
(责编:吴舟、施云娟)
手机读报,精彩随身,移动用户发送到RMRB到,订阅人民日报手机报。页面没有找到 .
页面没有找到 5秒钟之后将会带您进入新浪首页!延迟退休“小步慢跑” 是养老金收不抵支吗?_中国商网
中国商报社主办
您当前的位置:
延迟退休“小步慢跑” 是养老金收不抵支吗?
核心提示:
近日,在人社部举行的二季度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对延迟退休政策将小步慢提、逐步到位。为何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延迟退休是否因为养老金收不抵支?调整退休年龄意味着所有人要“齐步走”吗?
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一直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为何要酝酿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近日,在人社部举行的二季度发布会上,新闻发言人李忠表示,对延迟退休政策将小步慢提、逐步到位。为何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延迟退休是否因为养老金收不抵支?哪部分群体或将率先延迟退休?
延迟退休是养老金收不抵支吗?
到2015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6.1%,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程度还在持续加剧。在这种大背景下,出于有效利用人力资源、让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向前推进的考虑,研究提出了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人社部社保所所长金维刚介绍说,我国现行的法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此外,国家还对一些特殊群体的退休年龄实行特殊政策。由于女性退休年龄较低,加上一部分职工因从事特殊工种等原因而提前退休,导致目前我国职工平均退休年龄偏低,实际上只有54岁左右,是世界上平均退休年龄比较低的国家。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人均期望寿命也在不断提高。2015年,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已经提高到76岁,城镇人口预期寿命已超过78岁,一些城市人均期望寿命已经达到80岁以上,并且今后还将继续提高。退休年龄偏低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社会上有一种声音,认为延迟退休是因为养老金收不抵支。对此,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尽管延迟退休对养老金制度确实会产生影响,但这种相关性只是根据前述诸因素调整法定退休年龄后产生的一个客观结果。即使因此增加了养老保险缴费收入,也应当按照长缴多得反馈于参保者。
就我国而言,截至2015年底,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积累的养老战略储备金已超1.5万亿元,人社部公布的全国养老保险基金结余亦达4万亿元,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还在逐年增长,局部地区的收支缺口只是全国统一的法定制度被地区分割所异化了的不良结果。因此,当前面临的问题不是基金不足,而是如何防止基金贬值的问题。
哪些群体可能率先施行延迟退休?
值得注意的是,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不会&一刀切&。人社部称,会选择现在退休年龄相对偏低的群体,从这部分群体开始逐步实施。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庹国柱表示,目前女职工和女干部的退休年龄普遍比男职工低,由于女性就业难度相对大,首先在这个群体中推行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阻力相对较小。
2015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6.1%,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程度还在持续加剧。
李忠说:&在这种大背景下,怎么样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如何保证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向前推进,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研究提出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
在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已经为延迟退休政策出台给出了时间表:2016年向社会征求意见,2017年正式推出,方案公布5年后正式实施。
据李忠介绍,渐进式延迟退休制度的设计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小步慢提,逐步到位。坚持每年只延迟几个月,经过相当长一个时期逐步达到目标年龄。二是区分对待,分步实施。不是对所有社会群体同时实行延迟退休,会选择现在退休年龄相对偏低的群体,从这部分群体开始逐步实施。三是预先公告,做好公示。
&我们目前在政策研究设计过程中,经过一些必要程序之后会把这个方案向社会公布,广泛地听取大家的意见,尽可能地汇集民智,凝聚共识。&李忠说。
对此,有业内专家建议,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应在女干部群体率先实施。
庹国柱认为,女职工就业难度相对大,退休年龄低,这个群体对推行延迟退休阻力小,此外,很多退休干部愿意接受一些单位返聘,在干部群体中很多人更愿意延迟退休。
2015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6》建议,2017年完成养老金制度并轨时,取消女干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区别,将职工养老保险的女性退休年龄统一规定为55岁。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直至2045年同时达到65岁。
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介绍说,在国外,延长退休年龄从立法到开始真正实行,往往也有一定的时滞,并且真正实行后大都是采用&小步慢跑&策略,不是一步延迟到位。像日本、韩国从立法到真正实行,中间间隔13年,美国甚至更长。有一定时滞主要是有利于劳动者个人做出合理的退休决策,有利于雇主安排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投资。但是时滞不是越长越好,也不是越短越好。时滞太长了,经济社会环境发生变化,原来政策的合理性肯定大打折扣,并且相当于上一代人提前为下一代人规定了退休年龄,这也是不公平的。时滞太短了,如意大利、爱尔兰等部分国家从立法到真正执行的间隔时间只有一两年,也带来很多教训。这些经验,我国可以充分借鉴。(责编:王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慢跑应该大步还是小步 的文章

 

随机推荐